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用比例解决问题北京版(2)
加入VIP免费下载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用比例解决问题北京版(2)

ID:666406

大小:371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4-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学会解比例的方法,掌握解比例的书写格式。 3.学会用比例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学会解比例。掌握解比例的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学会解比例。 【教 法】引导法。 【学 法】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ppt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人新课。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比例,你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吗? 生: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请坐下。上一节课我们还学习了比例的基本性质,谁能说一说比例的基 本性质是什么? 生:两个外项的乘积等于两个内项的乘积。 师:对吗? 生:对 师:看来同学们上一节掌握得很不错,现在请同学们运用比例的知识,判断 以下两个等式是否为比例?(出示例题) 出示比例: 4.0:3.0:24 x= 7 5.3 4 =x 生 1(预设):是比例,根据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 教师总结:判断正确,那你们接着观察,这两个比例都有共同点,你能找到 吗? 生 2(预设):这两个比例中都含有未知数 x。 教师:回答正确。同学们,像这样,求比例中的未知项的过程叫作解比例。 你觉得解比例可以运用到什么知识? 生 3(预设):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师:回答得真棒,哪位同学愿意上来演示。好,其他同学请动笔解比例。 生完成后集体订正。 教师:总结解比例的过程: 解比例首先要做什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 变成方程以后,再怎么做?(根据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最后要注意检验。(师展示检验的方法。) 师:看来同学们已学会了如何解比例,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比例的应用。 (板书) 二、新知探究 1. 请大家观看以下两个小朋友的谈话内容。 (1)说一说你获取了什么数学信息? 【设计意图:由问题引入,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让 学生通过独立猜想、独立思考,积极主动地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预设)生:14 个玩具汽车可以换多少本小人书? 教师:在进行“物物交换”时,应遵循什么原则? 学生:要按一定的比例交换。 学生在组内交流讨论,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解答,并说说想法。 学生展示画图法和算式法。 当学生展示 14:X=4:10 时,师:怎么来解这个比例呢? 引导学生想到比例的基本性质,把它转化为 4X=140,然后独立完成。 教师提示:当解完方程要会验算。 (3)教师:还能列出其他的的比例吗? 学生出示其他比例,集体订正。 教师小结:同一道题可以列出不同的比例,注意项与项的位置对应。建议直 接根据题目所给的比列比例。 三、巩固练习 1.写出比例,并求出未知数。 展示生的成果,集体订正。 2.淘气和笑笑收集的邮票张数的比是 3:5。淘气收集了 36 张邮票,笑笑收集的邮 票有多少张?(用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 展示生的成果,集体订正。 3.广州塔高 600m,是目前世界第一高的电视塔。星星公司设计制作了这座电视塔 的模型,模型的高度与实际高度的比是 1:300。模型的高度是多少米?(用比例的 知识解决问题) 展示生的成果,集体订正。 四、同学们,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比例的应用 解:设 14 个玩具汽车可以换 x 本小人书。 10:4:14 x 10144 x 1404 x 4140 x 35x 答:14 个玩具车可以换 35 本小人书。 【课后反思】 本课时新内容不多,主要把新知识融入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依靠学生已掌握的 知识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在本课设计时重点展示如何将新知识(解比 例)转化成学生原有知识(解方程)的过程,并且这个转化过程完全建立在学生 的自主探索上,教学中运用“同学们能运用原来学习的知识求出 X 的值吗?”的 提问,密切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建立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学习的策略,然后 运用“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归纳总结”的学习方式,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 体地位,使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帮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