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空气的成分》
一、选择题:
1、2022 年北京、张家口将联合举办冬奥会,为办成绿色奥运会,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改进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排到高空
B.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
C.使用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
D.改进燃煤技术,减少粉尘等排放
2、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氮 C.氢气 D.PM2.5
3、下列有关空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可以减少空气污染
B.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变化可能会影响生命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C.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N
D.空气污染指数越大,空气质量状况越好
4、空气中能支持燃烧的成分是( )
A.氮气 B.稀有气体 C.二氧化碳 D.氧气
5、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分数计算),其中“a”代表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6、某化学兴趣小组课后查阅资料得知,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且不生成其他气体;二氧化硫和二
氧化碳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于是课后小组将红磷改成木炭进行实验,如图所示装置为实验装置图,实验
前在集气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足量),并做好记号。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木炭熄灭后可以立刻打开弹簧夹
B.燃烧匙中的木炭可以换成硫粉
C.该实验可说明氧气约占空气质量的 1/5
D.未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会导致最后结果大于 1/5
7、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道尔顿得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
B.空气里的氧气、氮气经混合,它们的化学性质都已改变
C.空气里氧气、氮气等分子均匀地混合在一起
D.经过液化、蒸发从空气中得到氮气和氧气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8、2020 年 6 月 5 日是第 49 个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下列做法不符合这
一主题的是( )
A.使用新能源汽车 B.垃圾分类后再投放
C.将废旧电池深埋 D.不使用一次性餐具
9、拉瓦锡利用汞与氧气的反应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所用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汞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不是气体
B.实验用到了火炉,推测:汞与氧气的反应需要加热
C.汞的用量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D.反应结束后,需关闭火炉冷至室温,才能测量容器中气体的减少量
10、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错误的是( )
A.铜粉用量过少,实验结果会偏小
B.实验结束后冷却到室温才能读数
C.气球的作用是调节气压,使氧气完全反应
D.在正常操作情况下,反应结束后消耗氧气的总体积应该是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体积的 4/5
11、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锥形瓶内空气体积为 100mL,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 25mL,该装置
气密性良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磷燃烧时产生白色烟雾
B.实验结束后,注射器中还剩水约 5mL
C.燃烧结束后立即打开弹簧夹
D.实验过程中气球始终变瘪
12、小王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集气瓶的容积为 200mL,在集气
瓶内预先放入 40mL 水。开始实验后小王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出量筒内原有水的
体积为 60mL。引燃红磷,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仰视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出量筒内
剩余水的体积为 30mL。小王测得的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和规范操作相比( )
A.偏大 B.偏小 C.无影响 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
13、加强对空气质量的监测是保护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下表是某市一年四季空气质量监测的平均数据,
请你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可吸入颗粒物(TSP) 氮氧化合物(NO2 等) 二氧化硫(SO2) 空气质量级别
春季 88 40 44 Ⅱ
夏季 67 33 36 Ⅱ
秋季 90 46 54 Ⅱ
冬季 98 69 60 Ⅱ
(1)对我市空气质量影响最大的指标是 ;
(2)空气质量最差的季节是 ;
(3)你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答一点即可)
(4)可采取的有效防治措施是 ;(答一点即可)
(5)雾霾天气导致呼吸道病人增多,因为这种天气,空气中大量增加 (填字母序号),在日
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 ,以此来减轻该类物质对身体的危害。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
C.可吸入颗粒物
D.二氧化硫
14、化学实验课上,同学们设计了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在装药品之前,应进行的操作是 ;
(2)实验中,红磷要足量的原因是 ;
(3)实验中红磷燃烧的现象是 ,其燃烧的符号表达式是 ;待红磷熄灭后,
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水能倒吸入集气瓶中的原因是 ;
(4)此实验还可以说明氮气的性质: 。
15、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也可用如下方案:选用实际容积为 40mL 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
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通过导管与实际容积为 60mL 且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组成如图的实验装置。
假设此实验能够正常进行,且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白磷与红磷的燃烧产物相同,则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 ;
(2)实验前,要先检查气密性,其方法是: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 20mL 刻度处推至 15mL 刻
度处, ,则说明装置的气密性好;
(3)实验中,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可观察到
活塞前沿将在 mL 刻度处;
(4)若按上述方案进行实验,可能会遇到诸多问题而发生危险,造成实验失败,例如: 。
16、某化学研究小组在学习了“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基础上,改进了教材中图Ⅰ的实验,设计出
如图Ⅱ所示的实验装置,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装置Ⅰ】在实验过程中,经常出现实验结果偏小的情况,原因可能是 。红磷燃烧
的符号表达式为 ,能否用铁丝代替红磷,理由 。
(2)【装置Ⅱ】小组同学测定玻璃管容积 V1 为 70mL,注射器的活塞实验前停在 30mL 处(V2 为 30mL),
按正确操作和有关数据计算,最终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1/5,则注射器活塞最终停留在 mL
处,在实验加热过程中,缓慢推拉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 ,若实验结束且冷却到室温后没有将气
球内的气体全部挤出就读数计算,则测出氧气占空气含量结果会偏 (填“大”或“小”)。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A C D D B B C C C D
11 12
B A
二、填空题:
13、答案:(1)可吸入颗粒物或 TSP;
(2)冬季;
(3)取暖燃烧大量的煤炭;
(4)改个体取暖为集体供暖;
(5)C;佩戴口罩。
14、答案:(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充分消耗集气瓶内的氧气;
(3)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P+O2 P2O5;红磷燃烧,消耗集气瓶内的氧气,装置内压强变小;
(4)难溶于水,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15、答案:(1)白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2)松手后,活塞前沿仍回到 20mL 刻度处;
(3)12;
(4)橡皮塞弹出或试管爆裂(合理即可)。
16、答案:(1)红磷不足、装置漏气、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等;P+O2 P2O5;不能,是因为
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2)10;使氧气充分反应;大。
2.2 构成物质的微粒(I)-分子
一、单选题
1.为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喷洒 84 消毒液后,室内充满刺激性气味,主要体现的分子性质是( )
A.分子可再分 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分子很小 D.分子间有间隔
2.下列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氨水挥发﹣分子不断运动
B.将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体积变小﹣分子体积变小
C.18g 水中大约有 6.02×1023 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很小
D.50mL 酒精和 50mL 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 100mL﹣分子间有间隔
3.向盛有约 20mL 蒸馏水的小烧杯 A 中加入 5~6 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另取一个小烧杯 B,加入约 5mL
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 A、B 两个小烧杯,一段时间后 A 烧杯的酚酞溶液变成红色,如图,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 )
A.实验说明分子在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 B.实验说明氨气有刺激性气味
C.实验说明氨气溶于水 D.氨气挥发成气体后分子间距变大了
4.已知分子的质量越小,分子运动速率越快,且氯化氢分子的质量大于氨分子的质量。如图在玻璃管两端
的棉花上分别滴上浓氨水和浓盐酸,已知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浓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氨气和氯化
氢两种气体接触后会产生大量白烟,则白烟较多较浓的点是( )
A.A 点 B.B 点 C.C 点 D.无法确定
5.一九一五年为纪念巴拿马运河开通 100 周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在美国旧金山召开,中国首次参加,把
山西汾酒带去参展,展期过半,门庭冷落,无人问津,伤心至极的汾酒商人,高举一瓶汾酒摔在展厅,片
刻酒商、酒鬼闻风而来……这与下列化学原理相关的是( )
A.分子的质量很小,分子是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粒
B.分子的体积很小,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
C.分子之间有间隙,因此造成了物质的三态变化
D.分子的体积、质量都很小,但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6.如图表示物质组成的微观示意图,表示混合物的是( )
A. B.
C. D.
7.从下列图片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
A.微粒之间有间隔 B.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C.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D.水分子在不断运动
8.中国科学技术馆的“探索与发现”展厅中,在“物质之妙”主题展区有一台分子运动模拟器(如图所示)。
这件展品是由玻璃罩内小球的情况来表现固、液、气三态中分子的状态。当向前推动滑竿,温度升高时,
玻璃罩中的小球将( )
A.运动加快 B.质量变大 C.间隔变小 D.数量增多
9.科学家发现,在一定的条件下,物质会以特殊的形态存在:如水在超低温、正常压力或真空条件下变为
高密度液态水。下列关于这种“高密度液态水”与常温液态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间的间隔不同 B.构成物质的粒子不同
C.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不同 D. 化学性质不同
10.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过程 1 是化学变化,过程 2 是物理变化 B.甲是混合物,乙和丙都是纯净物
C.上述变化中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引起过程 2 的原因可能是温度降低
11.利用如图所示的简易装置可把海水转化为淡水。从微观角度分析,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变化的是
( )
A.分子种类 B.分子质量 C.分子间隔 D.原子种类
12.如图所示实验,主要说明()
A.水与酒精反应 B.酒精与水互溶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不断运动
13.科学家在研究地下水时发现,处于地下深处两个矿物层中的水,由于受到高压的作用变成了类似“果
冻”态的胶状体,呈仅几个分子厚度的水膜,黏度也大为增加,下列有关“果冻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的分子不再运动 B.它是一种不同于水的新物质
C.它与普通水的化学性质相同 D.它的分子间没有间隔
14.加热可加快氯化钠的溶解,从微观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
A.温度越高,微粒运动越快 B.温度越高,微粒间的间隙越大
C.温度越高,微粒的体积越大 D.温度越高,微粒的质量越小
15.下图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
A.分子很小
B.分子不停地运动
C.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性质不同
D.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分子
二、综合题
16.如图是某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从微观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图中相应的位置补充相关粒子图形,使其表示正确_____;
(2)此变化中不发生改变的粒子有_____;
(3)A 到 B 变化的微观实质是_____。
17.一滴水中大约有 1.67×1021 个水分子,说明了分子总是在_____,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率_____。
18.请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问题:
(1)在阳光下,湿衣服更容易干_____。
(2)某同学设计的趣味实验为:把密封盛有少量酒精的气球浸入 90℃的热水中(酒精的沸点为 78℃),气
球迅速变大,从热水中取出后气球逐渐恢复原状_____。
参考答案
1.B2.B3.B4.C5.B6.B7.C8.A9.A10.C11.C12.C13.C14.A15.D
16. 氢原
子和氧原子 在一定条件下,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
17.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且总是在不停的运动的 越快
18.阳光下温度高,温度升高,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 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2.3 构成物质的微粒(2)--原子
1、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可分的是( )
A、碘的升华子 B、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
C、水蒸气冷成水 D、 氧化汞受热生成氧气和汞单质
2、原子是由( )
A、电子和中子构成的 B、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C、质子和电子构成的 D、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3、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12 B、12 千克 C、12 克 D、
0.12
4、某原子含有 26 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为 56,则该原子中的粒子总数为( )
A、26 B、56 C、52 D、
82
5、已知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6,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32,则氧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硫原子的
实际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
6、构成原子核的粒子一定有( )
A、质子 B、中子 C、电
子 D、质子和中子
7、某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 18,中子数比质子数多 4,则该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之
和为( )
A、18 个 B、40 个 C、58
个 D、64 个
8、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mkg,某元素一个原子的质量为nkg,则该元素的相对原
子质量为( )。
A.m/12nB.12n/mC.n/12mD.12m/n
【拓展提升】
9、俄罗斯科学家宣布发现了 114 号超重新元素,核外电子数为 1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14 号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为 114 B、114 号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 114
C、科学家宣布自己的研究成果错误是可耻的 D、科学研究成果是不可能错误的。
10、1999 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艾哈迈德泽尔开创了“飞秒化学“的新领域,使用激光光谱技
术观察化学反应的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 )
A、反应中原子的运动 B、原子核的内部构成
C、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 D、化学变化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
11、氧原子与氢原子的区别在于( )
A、核内质子数不同 B、氧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氢原子不能
C、氧原子由原子核 和电子构成,氢原子不是 D、氧原子可以再分,氢原子不能
12、科学家设想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物质与反物质相遇时
放出巨大的能量,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可观。正电子、负质子等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
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请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
A、由一个带正电荷 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
正电荷 的电子构成
C、由一个带负电荷 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D、由一个带正电荷 的质子和一个带
正电荷 的电子构成
13、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的氦(He),其原子核中质子数为 2,中子数为 1,下列关
于氦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3 B、相对原子质量约为 2
C、原子的核电荷 数为 3 D、相对原子质量约为 3
14、1991 年,我国著名的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与另一位科学家合作,测定了铟原子的相对原子
质量为 115,已知铟原子的核内有 49 个质子,则铟原子核外有________个电子,核内有
________个中子。
15、阅读下表,看看谁发现的规律多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氢 1 0 1 1
碳-12 6 6 6 12
碳-14 6 8 6 14
氧 8 8 8 16
钠 11 12 11 23
请分析上表,并根据表中信息将发现的规律记录下来、
(1)不同的原子________________一定不同。
(2)同一类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____________不同。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
1、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 A.食盐水 B.水蒸气 C.氢气 D.氧气
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单质的是( ) A.氧气 B.氖气 C.水蒸气 D.汞蒸气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混合物
C.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叫化合物 D.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4、下列概念中,前者属于后者的是( )
A.化合物、纯净物 B.化合物、氧化物 C.化合物、单质 D.化合物、混合物
5、经分析知道某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 )
A.一定是混合物 B.一定是纯净物 C.一定是单质 D.不可能是化合物
6、在我们身边,下列各类物质存在最多的是( ) A.纯净物 B.混合物 C.单质 D.化合物
7、下列物质中,①水蒸气;②糖水;③木炭;④氧化镁;⑤氨气;⑥高锰酸钾分解时放出的气体;⑦高锰酸钾
分解后的剩余物;⑧高锰酸钾。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纯净物的是 ;
属于化合物的是 ;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 。
8、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分类正确的是 ( )
A、空气、糖水、一氧化碳、铁粉 B、空气、水、金刚石、氯酸钾
C、空气、氮气、氢气、澄清石灰水 D、空气、矿泉水、红磷、五氧化二磷
9、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洁净的空气 B.冰水共存物 C.不锈钢 D.75%的消毒酒精
10、下列物质均含有碳元素,其中属于单质的是( ) A.C60 B.CO C.C2H2 D.CH3OH
11、海水晶含 NaCl、MgSO4 等物质,曾被不法商贩用于假冒加碘食盐,它属于( )
A.混合物 B.单质 C.氧化物 D.化合物
12、下图是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含有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则图中表
示单质的是( )
13、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
A、S B、P2O5 C、NaHCO3 D、CO(NH2)2
14、柠檬酸(C6H8O7)是一种常用于制汽水、果冻、水果糖的添加剂.柠檬酸属于( )
A、单质 B、氧化物 C、化合物 D、混合物
15、 意大利罗马大学的科学家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 N4 分子,N4 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
列有关 N4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N4 约占空气体积的 78% B、N4 是一种单质
C、N4 属于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D、由于 N4 与 N2 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他们的性质相同
16、化学物质中有一种由多个五边形和六边形组成的形似足球的笼状分子,称为“足球烯”
(如右图示),化学式为 C60.关于 C60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单质 B、属于混合物 C、属于化合物 D、足球烯是实心的
17、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B. 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中一定含氧分子
C. 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所有的微粒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
D. 蔗糖在热水中的溶解速度更快,由此推断在受热情况下分子运动速率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