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旁宫赋》2021届高考可以借秦帝国灭亡的“古”讽什么的“今”?
加入VIP免费下载

《阿旁宫赋》2021届高考可以借秦帝国灭亡的“古”讽什么的“今”?

ID:665688

大小:20.1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1-04-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阿旁宫赋》2021 届高考可以借秦帝国灭亡的“古”讽什么的“今”? 解析一则永不过时的写作素材:站在 2021 借秦帝国灭亡的 “古”讽什么的“今”? 从贾谊的《过秦论》,到杜牧的《阿房宫赋》,到今天,关 于秦帝国灭亡的原因的讨论,一直就没有停息过。站在 2021 年, 我们重新来看待秦帝国灭亡的原因,有哪些现实意义呢?也就是 说它可以用来讽什么样的“今”呢?秦帝国的灭亡对今天的我们 来说,还有哪些借鉴意义呢? 1、残暴论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过秦论》) 不实行仁义道德,施行暴政是秦国灭亡的原因。 这是流传最广的原因总结。 这种总结在贾谊所处的汉代是有意义的,当国家进入建设阶 段,倡导仁义道德,是社会稳定繁荣的前提。 今天,仁义道德依然是管理国家的重要要手段,仍然有现实 意义。 它体现人类的高贵,散发人性的光辉。 今天的仁义道德,主要表现为以人为本,以大多数的人民群 众的利益为本。 秦始皇以个人目标“王天下”为本,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不 惜动用一切手段,不顾老百姓的死活,人人都要为“王天下”服 务,全国人民只能做两件事,劳作和打仗。 这种把个人目标凌驾于百姓头上的做法,就是暴政。 与之相对,充分满足百姓的生活需求,为百姓服务,就是仁 政,就是在施行仁义道德。 抗击新冠疫情,中国把百姓的生命安全置于首要位置,体现 的就是一种仁义道德。 2.贪婪论 秦国的灭亡是因为他太贪婪。 把天下的美女和金银财宝,都送进阿房宫。“秦人视之,亦 不甚惜”。 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导致了秦帝国的灭亡,灭秦者秦也,非天 下也。 《阿旁宫赋》提醒:“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 后人也。” 这种总结在杜牧所处的唐代是有意义的,哪怕是稳定繁荣的 国家,也需要警惕骄奢淫逸,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欧阳修在《伶官传序》当中也提到,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 以亡身。 魏征在《谏太宗十思书》里面也提醒太宗“见可欲则思知足 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十分危险。 这种总结,在今天仍有意义。 我们今天强调节俭跟过去稍有不同,过去我们强调节俭,是 因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来的不容易,物质太贫乏,不 节俭就有可能会饿死。 今天,在物质丰裕的时代,我们讲节俭,需要重新定义节俭 的概念。 节俭不是不要消费或减少消费,相反,我们还要鼓励消费来 促进经济发展。 节俭对个人没问题,但对国家来说,节约意味着消费减少。 你要知道,你的消费,就是别人的收入,那就同时意味着,企业 收入减少。而企业收入减少,经营困难,企业就要削减产量,解 雇工人。工人收入减少,甚至被解雇,就更不敢消费,进一步减 少企业收入。然后再减产,再裁员。如此往复。所以,越节约, 国家越穷,就会形成“贫困循环”。 从国家层面来说,节俭,要从资源优化的角度,避免不必要 的资源浪费。 不浪费社会资源才是节俭。 最大的浪费,是不可再生社会资源的浪费。 比如,人类对塑料的滥用,导致环境污染,生态资源难以再 生。根据 2020 年 12 月底发表在《环境健康展望》(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上的论文阐述,因为吃海鲜,每人每年可 能会摄入 5.5 万颗微塑料。微塑料污染最严重的是以中、日、韩、 澳大利亚为代表的亚洲海域和北美洲的海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每年吃下去的微塑料均值会更高,在 3.9 万到 10.5 万之间。 还有,让人痛心的浪费,是人力资源的浪费。 比如,知识青年下乡,专家学者到农村劳动,没有让人才发 挥应有的作用。 有人可能会问,秦始皇的大兴土木和今天的基础工程建设有 什么不同? 最大的不同,是资源配置的不同。 秦始皇动用全国的人力和物力,大兴土木,这是资源的错配, 是让不合适的人做不合适的事。 今天的工程建设,是大系统中的子系统,是资源的适配,是 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 所以,同样是搞建设,秦始皇那叫浪费,我们这不叫浪费。 3.金融体系崩溃论 从金融的角度看,秦国的覆灭是货币引发的惨案。统一的货 币“秦半两”灭亡了秦国。 秦国统一六国之后,强行统一货币,规定全国必须使用统一 的秦国货币,秦半两,但造币水平却跟不上,导致民间缺钱。 缺钱,国家税收也收不上来。怎么办?于是就直接征发老百 姓服徭役,修阿房宫,修始皇陵墓,修长城,修高速公路(驰道), 导致一系列的矛盾。最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振臂一呼,天下英 雄云集响应,秦帝国很快就土崩瓦解。 这是一场货币短缺导致的惨案。 这种说法也有解释力。 这种说法,是今天的人,用今天的知识,重新理解和解释历 史。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存在于人们的叙述里。 秦帝国的货币政策导致的灾难,提醒我们要按金融学规律办 事。 再引申一下,秦帝国的教训还可以进一步抽象为,社会发展 要按规律办事。 举例来说,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前,我们优先发展重工业, 固然让我们快速建立了自己的工业体系,却没有能让人民过上富 裕的生活。这不是以人为本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这是以工业化 程度为目标的发展模式。 这种追求单一目标的思路,在某种程度上,跟秦帝国追求单 一的“统一”(比如货币)是类似的。短期内的目标达成,不能 带来社会的长治久安。秦帝国是前车之鉴,前苏联是前车之鉴。 幸亏我们及时调整了思路,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踩 准了历史发展的节奏。2020 年,中国消除了贫困,人均 GDP 达到 一万元美元,进入万元美金社会。 这就是按规律办事。 4.制度论 秦帝国死于制度建设跟不上。 小有小的办法,大有大的难处。 当秦国还是一个小国的时候,他那一套制度是管用的。 当他统一六国成为一个庞大的帝国的时候,他还用原来管理 小国的经验来管理一个大国,就捉襟见肘,漏洞百出,危机四起。 陈胜吴广因为违反了秦国的法律制度,“失期当斩”,揭竿 而起。 刘邦也是因为违反了秦国的法律制度,走投无路,不得不造 反。 秦国的制度,没有及时适应一个“大帝国”的新情况,逼得 人民造反。 制度僵化,与现实生活脱节,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装在套子里的人》就讽刺了僵化制度对人的异化:唯制度 马首是瞻,不敢越雷池一步。 鸦片战争,英国人要的是啥?是自由贸易的权利。今天来看 特别不可思议:英国人想跟中国人做生意,大清朝死活不同意。 清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制度,带来的是挨打挨打又挨打。 反过来,好的制度能促进发展。 华为在早期阶段,曾经花巨资请 IBM 搭建公司制度,最终让 华为成长为业界巨头。 这就是制度的力量。 5.赢家诅咒 秦帝国是靠制度建设和武力征服统一六国的。 巨大的成功让秦始皇对自己的成功经验无比自信,期望用同 样的办法管理天下。 他用管理秦国的办法管理天下,把秦国的一整套制度,公务 员队伍,货币,文字,度量衡,价值观,等等,复制到天下。 复制容易粘贴难——他遇到了不兼容的系统。比如边防,他 原来没有对付北方匈奴的问题,没有对付南方的百越的问题,现 在都成了棘手的问题。为了扩充军队力量,把国家机器运转到了 极致,15 岁以上的男丁全部被国家征用。刘邦是在服役过程中起 义造反的,那一年他已经 48 岁了,这在古代是妥妥的老年人了。 秦帝国本想复制成功经验,反而粘贴失败,这一点值得今人 深思。 成功是成功的姥姥,这话不假。人,更容易被成功引导。所 谓正反馈,讲的也是这个意思。游戏的设计,都有一套正反馈的 奖励系统。小的成功激励你想要赢得更大的成功。 但是,人也会被成功经验束缚,像那个在树下捡到兔子的人 一样,守株待兔,以为成功就在树下。 当年的柯达就死于自己的“成功”。 在胶片相机的时代,柯达占了 2/3 的市场规模和 90%的利润, 在看到数码时代到来的时候,明明有能力有技术制造数码相机, 不愿意放弃胶片市场的巨大利润,依赖既有的成功经验,最终落 到破产重组的命运。 诺基亚也落入“赢家诅咒”。 诺基亚手机当年独霸全球,靠的是待机时间长、不怕摔、全 键盘输入。但乔布斯判断,未来手机的最主要功能是上网,所以 为了方便上网,屏幕一定要做大,什么待机时间啊不怕摔啊,都 不再重要。后来,大屏的苹果手机果然火了。为了对付苹果,诺 基亚也做了大屏手机,但要做大屏幕,不怕摔这些优势就要彻底 放弃,这时候,优势反倒成了负担,诺基亚一犹豫,就被苹果干 掉了。 “成功经验”成了“赢家诅咒”,令人深思。 6.理想主义的失败。 理想主义,从观念出发,改造现实,想要把现实改造成自己 想象中的样子。 秦始皇对自己的那一套方法特别自信。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受理想的召唤,他才统一了六国。 他的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 他的理想得不到现实的支撑。 他的理想需要用牺牲别人的利益来实现。 对我们的借鉴意义在哪里呢? 在于要警惕从理念出发来对现实妄加臧否,总以为理念是对 的,现实是错的。 天主教禁止堕胎,对现实中的堕胎情况不加区分,一律打击。 同性之间怎么可以恋爱结婚呢?有人就从传统观念出发,把 同性恋者送进精神病院。 只要是地主,就一定是坏人——类似的理念为先,对事实视 而不见的情况还有很多。 7.隐形力量 日本著名史学家佐竹靖彦在他的《刘邦》一书里提到一个概 念: “泗水系月牙形水乡山泽地带”。 陈胜吴广,刘邦项羽,他们的造反就集中在这个地方。这个 地方是一片月牙形地带,泗水河川行而过,地势低、潮湿,形成 了大量的水乡山泽。在秦代,这里有个地方叫大野泽。听这个名 字,你就能感受到三个特点:水多、荒凉、面积大。后来随着大 野泽不断缩小并且位移,到五代的时候,大野泽变成了梁山泊。 为什么偏偏是这个地方掀起了反秦巨浪? 因为,与秦国的其他地区相比,这里水网密布,有大片沼泽, 往往很难分清哪里是平原,哪里是湖泊。而这种朝廷无法有效管 理的水乡山泽地带,就很容易成为不法分子的藏身之处。 如果我们把秦王统一六国,看作是把七块碎布片缝成一张完 整的大布,那月牙形地带就是整张布最难缝的地方。亡国后的各 国贵族逃在此处,汇聚成一股最终摧毁秦国的力量,“任侠集团” ——这是摧毁秦国的隐形力量。 隐形力量难以被看到。 今天,我们依然会有和秦帝国一样的视觉偏差——看不见隐 形力量。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幸存者偏差”。 2018 年全国卷的作文材料,大意为:“二战”期间,为了加 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 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 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 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现实生活中,什么情况下我们最容易掉进“幸存者偏差”的 心理误区呢? 当我们眼睛盯着成功者的时候,最容易发生“幸存者偏差” ——只看到成功者,看不到失败者。 看到别人中大奖了,以为自己也会——没看到庞大的没有中 奖的人。 看到李佳琦做主播成了网红,以为做主播很容易——没看到 庞大的没有成为网红的那些主播。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