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数学教学设计
课题:9.3 分式方程的应用
9.3 分式方程的应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熟练掌握行程(工程)问题中的三个基本量之间的关
系;会用图表分析问题;能准确地找出等量关系,并正确地列出分
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图表对分析行程问
题的优越性,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3、通过教学,让学生初步体会代数方法的优越性;体会数形结
合的思想;培养应用数学意识,自觉反思解题过程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运用图表寻找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列出分式方程解决行程问
题。
教学难点:
从实际问题中,准确地分析寻找出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情境问题:阅读下面的对话:
小红妈:“售货员,请帮我称些梨.”
售货员:“小红妈,您上次买的那种梨都卖完了,我们还没来得及进
货,我建议您这次买些新进的苹果,价格比梨贵一点,不过苹果的营
养价值更高。”
小红妈:“好,这次我照上次一样,也花 30 元钱。”对照前后两次的
电脑小票,小红妈发现:每千克苹果的价格是梨的 1.5 倍,这次买的苹
果的质量比上次买的梨轻 2.5 千克。
试根据上面的对话和小红妈的发现,分别求出梨和苹果的单价。
思考探讨:
1、这是一道什么类型的应用题?
2、这种类型的问题中,有哪些基本量?你是否知道这些基本量
的关系?能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式吗?
3、这道题目你能用几种方法来解决?用我们所学的分式方程来
解决可以吗?
4、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有哪些?
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主动举手回答,师生共同评析,给予肯定
和鼓励。通过评析自然导入本节课所学内容:分式方程的应用(板书
课题)
(通过情境问题,引发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探讨,这些
问题过渡自然,却又层层递进,将学生引入到思考的海洋中,培养学
生思考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二、讲授新课:
(一)出示微课视频
通过微课视频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知道本节课需要掌握哪些知
识,同时也为学生在后面的探究学习中,指明了方向。
(二)引导学生用图表共同探究分析解决问题
1、探究活动
探究 1:马小虎的家距离学校 1 800 米,一天马小虎从家去上学,
出发 10 分钟后,爸爸发现他的数学课本忘记拿了,立即带上数学课
本去追他,在距离学校 200 米的地方追上了他,已知爸爸的平均速度
是马小虎的平均速度的 2 倍,求马小虎的平均速度?
老师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画出图表进行分
析,并作解答。(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行程问题的能力,同时也锻炼
学生规范书写的能力。)
探究 2:明城街道改建工程指挥部要对某路段工程进行招标,接
到了甲、乙两个工程队的投标书。从投标书中得知:甲队单独完成这
项工程所需天数是乙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所需天数的三分之二;若由
甲队先做 10 天,剩下的工程再由甲、乙两队合作,还需 30 天才能完
成。求甲、乙两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各需多少天?
由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老师有选择的展示学生解答过
程,并让学生尝试讲解自己的分析过程。
(在此,教师充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问题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通过两个问题的设置和分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研究,
利用图表体现研究对象的过程,从中准确地找出等量关系,正确地列
出方程进行求解。向学生强调分析过程:
(带领学生共同概括总结,明确运用图表分析问题的一般步骤,
培养学生的学习条理性和锻炼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们有什么样的收获和疑
惑?请同学思考归纳,教师补充完善。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审题;
(2)设未知数,找等量关系;
(3)列方程;
(4)解方程;
(5)检验;
(6)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