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
教 学 目 标 :
1、 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2、经 历 观 察 、实 验 、操 作 等 活 动 ,发 现 、归 纳 等 腰 三 角 形 性质,培养
学生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3、运 用 演 绎 法 对 等 腰 三 角 形 的 性 质 进 行 说 理 ,发展学生基础性的逻辑推
理能力;
4、通过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提高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
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探究和应用。
难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说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引入
1、课件出示人字型屋顶的图象,提问:
(1)屋顶的形状可以看成哪种几何图形?(复习等腰三角形的相关知识)
(2)它有什么特征?
2、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引入课题:这节课我们就继续研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出示课题:14.5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二、新课探究
1、实验操作:
把等腰三角形纸片对折,你还能发现什么结论?请你
尽可能多的写出结论。
2、归纳验证:
①得出结论:
(1) ∠B =∠C
(2) BD=CD(AD 为底边上的中线)
(3) ∠ADB =∠ADC =90°(AD 为底边上的高)
(4) ∠BAD =∠CAD ( AD 为顶角平分线)
……
(要证全等,我们已经学习过哪些方法)
②验证说理:
解 : 过 点 A 作 ∠ BAC 的 平 分 线 AD, AD 和 BC 相 交 于 点 D.
∴ ∠ BAD=∠ CAD( 角 平 分 线 的 意 义 )
在 △ ABD 与 △ ACD 中 ,
AB=AC( 已 知 )
∠ BAD=∠ CAD
AD=AD( 公 共 边 )
∴ △ ABD≌ △ ACD(S.A.S)
∴ ∠ B=∠ C( 全 等 三 角 形 的 对 应 角 相 等 )
BD=CD, 即 AD 是 底 边 的 中 线 .
∠ ADB=∠ ADC
又 ∵ ∠ ADB+∠ ADC=180°
∴ ∠ ADB=∠ ADC=90º , 即 AD 是 底 边 上 的 高 .
③得到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
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符号语言)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等
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符号语言)
等 腰 三 角 形 的 性 质 3:
等 腰 三 角 形 是 轴 对 称 图 形 , 对 称 轴 是 顶 角 的 平 分 线 所 在 的 直 线 。
3、运用新知
例 1: 如 图 , 某房屋屋顶可看作△ABC,其中∠BAC=120°,AB=AC,
(1)求∠C 的度数;(学生独立完成,投影展示)
(2)画 出 BC 边 上 的 中 线 AD, 你 还 能 得 到 哪 些 结 论 ? 为 什 么 ?
(学生思考后分析,教师板演)
例 2:如图,在△ABC 中,AB=AC,点 D、E 在 BC 上,且 AD=AE.
请问 BD 和 CE 相等吗?为什么?
归纳:添辅助线的方法;三线合一注意点;多了一种证明边角相等的方法。
备选题:
已知:如图,在△ABC 中,AB=AC,E 在 AC 上,D 在 BA 的延长线上,AD=
AE,连结 DE。请问:DE⊥BC 成立吗?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知识点及收获.
四、作业布置
练习册 14.5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C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