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5)
教学目标
1、全等三角形判定的综合运用
2、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及解答,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的合理运用.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流程设计
讲授新课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一、讲授新课
例 1 已知 B 是线段 AC 的中点,BD=BE,∠1=∠2,
试说明(1)△ADB 与△CEB 全等的理由
(2)∠D=∠E,AD=CE
解:
2
CB
D
A
E
1
布置作业
例 2 已知 AC 与 BD 交于点 O,且 O 是 BD 的中点,AB∥CD,试说明
(1)△AOB 与△COD 全等的理由
(2)点 O 也是 AC 的中点
解:
二、课堂练习
练习 1、如图,已知 BE 与 CD 相交于点 O,且 BO=CO,∠ADC=∠AEB,那么
△BDO 与△CEO 全等吗?为什么?
解:
C
A
O
B
D
练习 2、如图,在△ABC 中,点 D、E 分别在 AC、BC 上,已知 AD=DE,
AB=BE,∠A=80°,求∠BED 的度数。
解:
练习 3、在△ABC 中,FD=DE,BF=CD,∠FDE=∠B,那么∠B 与∠C 大小关系
如何?
解:∠B=∠C,理由如下:
∵∠FDC=∠B+∠
( )
即∠FDE+∠ =∠B+∠
又∵∠FDE=∠B( )
∴∠ =∠
(完成以下说理过程)
A
B C
F
D
E
拓展练习
如图,AB=AC,D、O、E 为 BC 的四等分点,指出图中的全等三角形并说明理
由。
三、课堂小结:
1、条件分类:直接条件、隐含条件、间接条件
2、选择合适的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S.A.S; A.S.A; A.A.S; S.S.S
四、作业布置:
1.练习册 P52-P53 第 1 题——第 4 题
五、板书设计
六、课后反思
DB O CE
A
14.4(5)全等三角形判定 练习PPT
例 1
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