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案
课题:全等三角形(复习课)
执教教师:
[教学目标]
1、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和证明。
2、通过图形的变化,提高识图能力。
3、通过变式练习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训练学生解题的严谨性。
[教学重 点]
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正确的解题
[教学难点]
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正确解题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情境
引入
激发
兴趣
课 1.情景导入:
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三片,现在他要到玻
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形状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
是带哪一块去配?
学生小组
讨论,组内
学生交流。
利用贴近学生
生活实际的情
景引入课题,
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① ②
③
2.复习交流,巩固定义
知识点梳理:
(1)能够 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2).已知 △ABC 与△DEF 全等,△ABC 周长为 18cm,
AB=5cm,BC=7cm,∠A=100°,∠B=50°
那么 DE=_____cm,DF=_____cm,∠F=_____°.
(二)
探索
新知
例题
讲解
3.基本判定方法识别
1.已知如图∠B=∠DEF ,BC=EF.
(1)若要添加 AB=DE ,则ΔABC 与ΔDEF 全等的依据是
____
(2)若要添加 ∠ACB= ∠DFE ,则ΔABC 与ΔDEF 全等
的依据是___
(3)若要添加 ∠A= ∠D ,则ΔABC 与ΔDEF 全等的依
据是___
(4)若要添加 AC= DF ,则ΔABC 与ΔDEF 全等的依据
是___
四、挖掘“隐含条件”判全等.
例 1
学生自己
在独立思
考的前提
下,小组合
作交流
培养学生分析
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同
时又创造更多
的机会让学生
真正做数学,
使学生的才能
得以展示。
已知∠EBC=∠DCB,∠ECB=∠DBC.
(1)请说明 EB 与 DC 相等的理由.
(2)图中还有全等三角形吗?试说明。
六、熟练转化“间接条件”判全等
例 2
如图,AB=AC,BD=CE.△AEB与△ADC全等吗?并说明理由.
例 3
如图,在△ABC中已知FD=ED,BF=CD,∠FDE=∠B.那么∠B
与∠C 相等吗?为什么?
小组讨论,
代表回答
注意学生的书
写格式,提高
学生的识图能
力。
动手练习,学
以致用
认识到证明全
等不是目的,
而是应用全等
证 明 线 段 相
等,证明角相
等
(三)
学以
致用
拓展
提高
提高题
如图,△ABC 中,D 为 AC 的中点,BD⊥AC,垂足为 D,
AE//BC,ED 的延长线交 BC 于 F,说明 AB=AE+BF 的理由.
动手练习,
学以致用。
拓展题目开拓
学生的思维
(四)
课堂
小结
布置
作业
小结:通过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作业:1.完成导学单上的题目
2.试卷
自主小结,
记录作业.
培养学生
的归纳概括能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