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14. 1-1 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课 型 新授 教 时 1
教 学
目 标
1.通过操作、观察、思考等探究活动,体会并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
于第三边的性质。
2.能运用三边之间关系对三条线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作出正确判断。
3.会画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
重 点 明确三角形的概念和符号表示,掌握三边之间关系,理解高、中线、角平分
线所谓含义,会画基本线段。
难 点 三边关系的理解运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课前练习:
观察图片,现实世界中处处都有三角形的形象。
本章将对三角形的构成及其性质进行探索和研究。
二、新授 :
1.操作:平移线段拼成三角形 引入三角形的概念:
如图,由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联结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思考:(1)是否任意三条线段都能首尾顺次联结?
(2)若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能联结,是否一定能组成一个三角
形。
对三角形概念修改:强调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
2.补充概念:
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联
结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的边:线段 AB、BC、AC 是三角形的边。
三角形的顶点:点 A、B、C 是三角形的顶点。
三角形的内角:∠A、∠B、∠C 是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三
角形的内角。
表示方法:顶点是 A、B、C 的三角形,记作:“△ABC”;读作:
三角形 ABC;△ABC 的三边也可用小写字母: a b c、 、 表示。
一般情况下:∠A 的对边用 a 表示、∠B 的对边用b 表示、∠C
的对边用 c 表示
通过观察图形,感知三
角形的存在
思考并形成概念
理解、识记概念
3.探究:三条线段的长度到底要满足怎样的条件,才能首尾顺次
联结组成三角形?
现有两根长分别为 4 厘米,6 厘米,10 厘米,12 厘米的细棒,请
你任意选取三根首尾相接摆成三角形,有哪几种取法(2)是不
是任意三根都能未成三角形,若不是哪些可以,哪些不可以?
(3)用 3 根什么样的细棒才能拼成三角形呢,从中你发现了
什么?
即: , ,a b c b c a c a b
依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4.辨析: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1)8,4,3 (2)9,4,5 (3)11,7,5
5.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
(1)高: 再三角形中,从一个顶点向它所对
边所在的直线画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
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符号表达式:若线段 AD 是△ABC 边 BC 上的
高,则 AD BC ,垂足为 D,(或 90ADC )
(2)中线:在三角形中,联结一个顶点及其
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方
法:用刻度尺找中点或用尺规找中点)
符号表达式:若 AD 是 ABC 边的中线,则
BD=CD= 1
2
BD, BC=2BD=2CD
(3)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平分线
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
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方法:用尺规作图或用量角器可画出角
平分线)
符 号 表 达 式 : 若 AD 是 ABC 边 的 角 平 分 线 , 则
1
2BAD CAD BAC , 2 2BAC BAD CAD
三、练习:
1.课本 P74 /1-4
2,操作单的课后练习
四、小结:
1.三角形的定义以及边、角、顶点的概念。
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3.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高、中线、角平分线)
动手操作,思考,分析,
得到三角形三边的关
系。
体会直观感知与理性
思考
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
辨析
理解三角形的三条重
要线段,动手画这些线
段。
掌握符号表达式
完成练习
谈收获和注意
五、作业:
1.练习册:习题 14.1
2.拓展:
讨论并完成拓展题
举例板书设计:
1.三角形的定义以及边、角、顶点的概念。
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3.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高、中线、角平分线)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