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三角形复习课(1)教案
课题:第十四章三角形复习课(1)
执教者:
时间:
教学目标:
1、理解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
2、掌握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3、通过构造全等或等腰三角形的过程,掌握三角形基本辅助线作法,体验构造法解题的乐趣.
4、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丰富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体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等相关概念及性质
教学难点:利用截长补短等辅助线构造全等或等腰三角形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
意图
知识
梳理
例题
分析
同学们,通过前面两周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这节
课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这一章我们所学过的主要知识点:
在回顾了以上知识点之后,我们来尝试解决一些几何问题,在加深巩固一
下以上知识.
问题 1 如图,将纸片△ABC 沿着 DE 折叠压平,∠A、∠1、∠2 满足怎样
的数量关系?
(把图形还原,没翻折之前的 A 的位置画出来,标注相关角度,利用平角
的意义、三角形内角和等知识解决本题)
共 同 完
成 思 维
导图,梳
理 本 章
基 本 知
识
尝 试 解
决问题,
积 极 举
手作答
利 用 思
维 导 图
的 形 式
呈 现 本
章 知 识
点,借此
来 回 顾
本 章 所
学
利 用 本
题 回 顾
三 角 形
内角和、
翻 折 等
知识点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
意图
例题
分析
例题
分析
问题 2 如图 1,点 D、E 分别在线段 AB、AC 上,BE、CD 相交于点 O,
AE=AD,要是△ABE≌△ACD,可以添加的一个条件是_______.
(再次总结全等的几种判定方法,以及使用方法)
问题 3 指出下列各题已有的解答的错误之处并改正.
(1)如图 2,已知 B、D、E、C 四点共线,且△ABD≌△ACE,求证:△
ABE≌△ACD.
证明:
∵△ABD≌△ACE(已知)
∴△ABD+△ADE≌△ACE+△ADE(等
式性质)
∴△ABE≌△ACD
(2)如图,已知 AO 平分∠BAC,且∠1=∠2,求证:△ABC 是等腰三角
形.
证明:∵∠1=∠2(已知)
∴OB=OC (等角对等边)
∵AO 平分∠BAC(已知)
∴∠BAO=∠CAO(角平分线的意义)
在△AOB 和△AOC 中
OB OC
BAO CAO
OA OA
(已证)
(已证)
(公共边)
∴△AOB≌△AOC(S.A.S)
∴AB=AC(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即△ABC 是等腰三角形
为什么不能用边边角来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你能画出反例吗?
尝 试 多
种 不 同
的答案,
充 分 利
用 全 等
三 角 形
的 判 定
方法
找 出 问
题所在,
并 尝 试
完 成 正
确 的 证
明,并交
流
画 出 边
边 角 的
反例,并
交流
一 道 开
放题,利
用本题,
回 顾 全
等 三 角
形 的 判
定方法
加 强 对
全 等 三
角 形 概
念 的 理
解,全等
并 非 仅
仅 是 图
形 数 量
上 的 关
系,不能
简 单 累
加
对 边 边
角 全 等
的 错 误
使用
进 一 步
说明,边
边 角 为
什 么 不
能 在 全
等 证 明
中使用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
意图
例题
分析
变式
训练
问题 4 判断:两边和第三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问题 5 如图,已知△ABC 中,AD 平分∠BAC,∠B=2∠C,求证:
AB+BD=AC.
(截长,在 AC 上截取 AE=AB,连接 DE)
变式 1 如图,已知△ABC 中,∠A=60°,BD、CE 分别平分∠ABC、∠
ACB,且交点为 O,求证:OE=OD.
变式 2 如图,已知△ABC 中,D、E 分别是 AC、AB 边上的点,BD、CE
交于点 O,且∠DBC =∠ECB= 1
2
∠A,求证:BE= CD.
判 断 是
否正确,
不 正 确
的 话 要
画 出 反
例
尝 试 添
辅助线,
构 造 全
等 三 角
形 解 决
本题
根 据 问
题 5,尝
试 自 己
添 辅 助
线 解 决
本题
一 个 学
生 可 能
会 出 错
的问题,
也 是 今
后 梯 形
学 习 中
一 类 需
要 分 类
讨 论 的
题型
三 角 形
常 见 辅
助 线 截
长 补 短
法 的 运
用
截 长 补
短 的 关
键 是 可
以 构 造
全等,把
角 或 者
边转移,
进 而 解
决问题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
意图
课堂
小结
拓展
练习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能否以知识点或题型给上面例题分分类?通过以上
问题的解决,你有没有发现解题规律或数学思想方法?有什么补充?
小组讨论,写下你们的观点,再与同学们交流.
1 在等边三角形 ABC 中,有内点 D,使 DA = DB,又 BP = AB,∠DBP=
∠DBC,求∠P 的度数.
2 在等腰直角△ABC 中,M、N 为斜边 AB 上的两个点,且不与 A、B 重
合,∠MCN = 45°,当 M、N 沿 AB 移动时,线段 AM、BN、MN 的长度
都发生相应的变化,试判断:这三条线段能否组成直角三角形?并证明你
的结论.
小 组 讨
论,同时
记 录 好
讨 论 要
点,在班
级 内 交
流
充 分 利
用全等、
等边、等
腰 三 角
形 相 关
知 识 解
决 两 道
拓 展 问
题
鼓 励 学
生 自 己
总 结 所
学知识
等 边 三
角 形 性
质 的 应
用,但是
图 形 有
定 的 难
度,所以
留 着 能
力 拓 展
中进行
构 造 全
等 的 另
一 种 辅
助线,旋
转
作业布置:
1、订正一课一练 14.7
2、完成一课一练 14 章测试题
板书设计:
知识梳理 例 1
例 2
例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