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 平行线的性质 3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测量两条平行线中一直线上的点到另一直线的距离的操作过程,初步理解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的概念,逐步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
2.会应用两条通过平行线间的距离,体会两点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概念之
间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难点: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的运用
三、教学用具:三角板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复习
提问:什么是两点之间的距离?什么是点到直线的距离?
学生:回答
提问: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又是如何定义的呢?
板书课题:13.5(3)平行线的性质-----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二、师生互动,讲授新课
1、学生动手操作
(1)任意画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 a 和 b,
(2)如图:学生在直线 a 上任取 5 个点:P1、P2、P3、P4、P5,度量它们到直线 b 的距离,你能得到什么
结论?
(3)如图:学生在直线 b 上任取 5 个点:Q1、Q2、Q3、Q4、Q5,度量它们到直线 a 的距离,你能得到什
么结论?
Q5Q4Q3Q2Q1
.... b
a
.
P3 P4P2P1 ..... a
b
P5
(1) (2)
经度量,直线 a 上的 5 个点到直线 b 的距离是相等的,直线 b 上的 5 个点到直线 a 的距离也是相等的.
事实上,得到结论:
当直线 a 平行于直线 b 时,直线 a(或直线 b)上任取一点到直线 b(或直线 a)的距离相等.
2、学习概念
两条平行线中,任意一条直线上的所有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都是一个定值,这个定值叫做这两
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3、学生动手操作
两处数学课本封面上两条长边之间的距离
三、学习例题,运用新知
例题:如图:直线 a∥b,点 A、E、F 在 a 上,点 B、C、D 在
b,BC=EF,三角形 ABC 与三角形 DEF 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
解:作 AH1⊥b,垂足为 H1,作 DH2⊥a,垂足为 H2 ,则 AH1 = DH2
(平行线间距离的意义).
设三角形 ABC 和三角形 DEF 的面积为 S1,S2.
因为 S1=
2
1 BC AH1(三角形面积公式),
S2 =
2
1 EF DH2,
又因为 BC=EF(已知),
所以 S1=S2(等量代换).
.
四、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 书 P64:1、2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指导。待学生完成后,由学生讲解,对于学生的讲解做
出正确与否评价。
五、交流小结,畅谈收获
教师: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大家一定学习了很多的知识,又很多的收获。请同学谈谈自己收获与感想。
六、回家作业
练习部分:13.5(3)
堂堂练:13.5(3)
a
b
A F
DCB
E H2
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