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2021届高三生物3月第三次质量监测试题(Word版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湖南省郴州市2021届高三生物3月第三次质量监测试题(Word版附答案)

ID:663253

大小:940.89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1-04-1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机密★启用前 郴州市 2021 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生 物 (本试卷共 6 页,全卷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75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 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 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 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 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第 I 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符合题目要求。 1.结构决定功能,细胞内有复杂的结构。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往往需要信号分子,有些信号分子的合成与内质网有关 B.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能进行遗传信息的传递,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C.有些物质通过囊泡进行运输,这些囊泡均来自内质网或高尔基体 D. 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核糖体的数目较多,核仁较小 2.现用 2mol/L 的甘油溶液和 2mol/L 的蔗糖溶液分别浸泡某种成熟植物细胞,观察质壁分离 现象,得到其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内因是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 B.该细胞在 2 mol/L 的甘油溶液中刚发生质壁分离时,甘油就可以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C.120s 后,将浸泡在 2 mol/L 蔗糖溶液中的细胞转移到清水中,细胞原生质体体积可能不变 D. 浸泡在 2 mol/L 甘油溶液中的细胞,在 B 点时,细胞的吸水能力最弱 3.为探究不同浓度的草甘膦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某研究小组进行了有关实验,第 28 天的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可用过氧化氢分解时产生的氧气多少表示 B.第 28 天时,0.015 mg/g 的草甘膦可以直接降低过氧化氢分解时所需的活化能 C.第 28 天时,不同浓度的草甘膦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均起到激活作用 D.若草甘膦浓度继续增大,则土壤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会继续增大 4.正常结肠上皮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后,会转变为恶性增殖的癌细胞。下图为细胞癌变过程中 细胞形态与基因的变化。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 B.据图可知,正常细胞至少要发生 5 个基因突变,才能转变为可扩散转移的癌细胞 C.原、抑癌等基因突变导致细胞周期变短,蛋白质合成旺盛,细胞形态发生改变 D. 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表面糖蛋白的数量可作为判断细胞癌变的依据 5. 甲、乙两图为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某动物细胞示意图;丙为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 DNA 含量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动物一定为雌性, 乙图为次级卵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 甲、乙两图细胞中的变异都发生于丙图中的 BC 段对应时期 C. 甲、乙两图细胞所处分裂时期可分别位于丙图的 BC 段、DE 段 D.甲的子细胞可能进行乙对应的分裂方式,乙的子细胞一般不能进行甲对应的分裂方式 6.miRNA 是一类小分子单链 RNA,通过与 mRNA 结合,调节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和代谢。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每种 miRNA. 只能与 1 种 mRNA 结合 B. miRNA 与 mRNA 的结合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C. miRNA 与 mRNA 的结合可能会抑制 mRNA 翻译成蛋白质 D. miRNA 与 mRNA 的形成 过程都需要 RNA 聚合酶参与 7.位于 19 号染色体上的 XRCC1 基因,其编码的蛋白质在 DNA 发生损伤时常与之结合, 并联合 DNA 聚合酶、DNA 连接酶等对受损的 DNA 进行修复。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突变后的 XRCC1 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可能也可以修复受损的 DNA B.若 XRCC1 基因发生突变,则机体内的肿瘤细胞可能增多 C.癌细胞中,XRCC1 基因往往会过量表达 D. XRCC1 基因突变后,嘌呤和嘧啶碱基所占比例会改变 8.鸢尾属植物有几百种,品种间染色体数目往往不同,多为近缘种间杂交产生。如图所示, 某研究小组利用品种 1(2N=28)和品种 2(2N=40)的两个鸢尾属远缘种为亲本,培育出了 结实率高、观赏性和适应性更强的子代。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近缘种间杂交产生了后代即可说明两个近缘亲本没有生殖隔离 B.步骤①②都包含了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或低温抑制纺锤体形成两个过程 C.步骤③是杂交育种,该过程中存在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D.近缘种间杂交往往可以产生新的性状 9.脑室内的脑脊液可向脑细胞供应一定的营养物质,并运走脑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它 还可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酸碱平衡。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脑脊液也属于人体的内环境 B.大脑深度思考时呼吸作用释放的 CO2 能使脑脊液 pH 明显降低 C.检查脑脊液有助于诊断神经系统疾病 D. 脑脊液可能含有葡萄糖、氨基酸和激素等物质 10.为研究 5μmol/L 的生长素(IAA)和 2μmol/L 独脚金内酯类似物(GR24)对黄芪主根伸 长生长的相互作用,某研究小组进行了有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CK 为对照组)。下列说法 不正确的是 A.2 μmol/L 的 GR24 不能解除 5 μmol/L 的 IAA 对黄芪根伸长的不利影响 B.5 μmol/L 的 IAA 和 2 μmol/L 的 GR24 对 黄芪主根生长发育分别具有抑制作用、促进作用 C.若用 5μmol/L 的 IAA 和 2μmol/L 的 GR24 对 黄芪的茎进行实验,则实验结果和本实验基本一 致 D.若降低 IAA 的浓度,则 CK 组曲线可能会在最下方 11.群落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 错误的是 A. 区别常绿阔叶林与常绿针叶林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 B.群落中新种群的引入可能会改变目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C 某池糖中各个种群的关系和池塘的边界范围等都属干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D.在开发动植物资源时,种群数量达到 K 值时才能猎取一定数量的该生物资源 12. 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一般认为,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B.该图缺少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 C.若青蛙突然减少,理论上兔和食草鸟的数量将增加 D.若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生物减少,则第二及以后营养级的相关生物不一定会减少 二、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 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 有选错的得 0 分。 13. FtsZ 蛋白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细菌细胞质中的骨架蛋白,与哺乳动物细胞中的微管蛋白类 似。在细菌二分裂过程中,FtsZ 蛋白先招募其它 15 种分裂蛋白形成分裂蛋白复合物,再促进 细菌完成二分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FtsZ 蛋白与其它 15 种分裂蛋白的单体都以碳链为骨架 B。 研发针对干细菌的 FtsZ 蛋白抑制剂时,应考虑其对动物微管蛋白的扣抑制作用 C.FtsZ 蛋白在细菌中广泛存在,因此可作为抗菌药物研发的新靶标 D.细菌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因此 FtsZ 蛋白的功能由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三方 面决定 14.在生物学实验中,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等对实验结果至关重要。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可选择颜色较浅的苹果或梨的匀浆 B.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可选择洋葱鳞片叶的无色内表皮细胞 C.观察植物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一般选择开花期的豌豆的花药 D.选择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可用于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观察 15.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下列关于 DNA 的分子结构与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 分子中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着两个磷酸和一个碱基 B.DNA 分子的两条核糖核苷酸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C.每个 DNA 分子中,碱基数=磷酸数=脱氧核糖数 D.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 DNA 分子的多样性 16.为探究不同浓度酒精任氏液(A)对蟾蜍坐骨神经标本动作电 位的影响,某兴趣小组进行了有关实验,实验结果如图(Control 为对照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内流导致动作电位的产生,此时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 外负内正 B,酒精任氏液浓度为 16%时,神经标本一定具备产生动作电位 的能力 C.若增大 1%A 中的 Nat 的浓度,则该组动作电位的峰值可能 会增大 D.若将 80% A.中的神经标本转移到对照组中,一段时间后再 次刺激并检测,可能不会产生动作电位 第 Ⅱ卷(非选择题)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17~20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 必须作答。第 21、22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选择作答。(一)必做题∶此题包括 4 小题, 共 45 分。 17.(13 分)白色污染是指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塑料垃圾 中多含有聚苯乙烯(PS)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等成分。为探究一定浓度的聚苯乙烯 (PS)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对生菜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研究小组用 5 mg/L 的霍格兰 氏营养液培养生长发育状况一致的生菜,实验结果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叶绿素 a 参与生菜光合作用的_____阶段,该阶段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可为暗反应 提供________. (2)若对照组的处理是∶向营养液中加入 1mL 体积分数为 1%的甲醇溶液,则 DBP 组的 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实验结果分析 PS 和 DBP 降低净光合速率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答出 2 点) (4)设计简单的实验验证 PS 组叶绿素 a 的含量变化。(简要写出实验过程即可。) 18.(10 分)某农田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农作物、昆虫、老鼠、蛇等多种生物。回答下列问题。 (1)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的能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能量沿营养级单向流 动的原因是________。 (2)蝗虫是植食性动物,请补充完整能量流经蝗虫(初级消费者)的示意图。 (3)农田中要经常除杂草、灭害虫,请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19.(10 分)研究发现,迷走神经和抗利尿激素均参与了大鼠尿量的调节,如刺激大鼠的迷走 神经会导致其尿量增多。下图为抗利尿激素对集合管上皮细胞重吸收水分的部分调节机制。 回答下列问题。 (1)抗利尿激素在_______合成,并运输到垂体储存。 一般情况下,促进其合成和释放增多的因素是 _______升高。 (2)据图分析,当抗利尿激素减少时,尿量增多的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 参 与 大 鼠 尿 量 调 节 过 程 中 的 信 息 分 子 有 __________________. (4)与抗利尿激素相比,迷走神经参与大鼠尿量调 节过程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出 2 点)。 20.(12 分)果蝇作为遗传学常用的实验材料,具有易饲养、繁殖快等优点。现有纯合的残翅, 红眼和长翅、白眼雌雄果蝇若干(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某研究小组从中选择部分 果蝇进行了甲、乙两组杂交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实验可判断出果蝇红眼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利用甲、乙杂交中的亲本或子代为材料,设计杂交实验方案验证该结论,并写出杂交结果。 杂交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杂交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现让乙组 F;的雌雄果蝇自由交配,F2 的基因型有__种,其中长翅、白眼雌果蝇的 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 (3)该研究小组在进行乙杂交实验时,偶然发现 F;中有 1 只白眼雌果蝇。进一步研究发 现,该雌果蝇的性染色体为 XXY,推测产生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二)选做题∶15 分。请考生从给出的两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 题计分。 21.【选修 1 生物技术实践】(15 分) 聚乙烯(PE)是农田常用的塑料膜的主要成分,难以被降解,往往会造成土壤污染。下图为 研究人员分离 PE 降解菌的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有水、无机盐、______四类。 据图可知,与选择培养相比,划线纯化的培养基中特有的成分是______。该实验所用的选择 培养基只能以聚乙烯(PE)为唯一碳源,其原因是______。 (2)若要对选择培养后的 PE 降解菌进行计数,则可采用________法和显微镜直接计数,其 中前者计数结果往往偏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若划线的某个平板经过培养后,第一划线区域的划线上都长满了菌落,第二划线区域 所划的第一条线上无菌落,其他划线上有菌落,则划线无菌落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研究人员在选择培养基中发现两种降解聚乙烯(PE)的酶。可用凝胶色谱法分离这两 种酶,先洗脱出来的是相对分子质量_____(填"较大"或"较小")的酶,原因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选修 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 分) 干扰素是一种糖蛋白, 具有抗病毒、抑制细胞增殖、调节免疫及抗肿瘤作用。每升人血液只 能提取 0.05 μg,且提取困难,所以价格昂贵。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将人干扰素基 因导入微生物细胞,利用工程菌为人类生产干扰素,大大提高了产量和速度。下图为某基因 公司利用酵母菌生产干扰素的过程,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工程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____,该步骤通常使用的工具酶有__________________。 (3)酵母菌等微生物作为工程菌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 2 点即可)。将 带干扰素基因的质粒导入酵母菌细胞常用 Ca2+处理细胞,使其成为______细胞。 (4)干扰素基因在酵母菌细胞中稳定存在并完成表达的过程叫___。检测干扰素基因在酵母 菌是否翻译出干扰素,常用的检测方法是______。 (5)若利用大肠杆菌作为干扰素基因的受体细胞,则大肠杆菌分泌的干扰素不具备生物活 性,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生物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信号分子有神经递质、激素等,性激素也是一种信号分子,合成场所在内质网, A 止确;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能进行遗传信息的传递,控制若细胞的代谢和遗传。但细胞代谢 的主要场所在细胞质,B 错误;有些物肺通过囊泡进行运输,但囊泡可来自内质网或高尔基体 或细胞膜,C 错误∶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核糖体的数目较多,核仁较大,D 错误。 故答案为 A。 2.【答案】D 【解析】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内因是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外因是细胞液 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A 正确;该植物细胞处于甘油溶液中,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 发生质壁分离,原生质体体积变小,细胞液浓度增大;由于甘油分子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 胞,细胞液浓度增加,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该细胞在 2 mol/L 的甘油溶液中刚发生 质壁分离时,甘油就可以自由扩散进入细胞,B 正确; 植物细胞处于蔗糖溶液中,外界溶液浓 度高于细胞液浓度,发生质壁分离,原生质体体积变小,若细胞失水过多,会导致死亡,即 转移到清水中,也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细胞原生质体体积可能不变,C 正确;浸泡在 2 mol/L 甘油溶液中的细胞,在 B 点时,细胞失水最多,细胞液浓度最大,故吸水能力最强,D 错误。 本题答案为 D。 3.【答案】C 【解析】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可用单位时间内过氧化氢分解时产生的气泡(氧气)多少表示, A 错误。酶具有催化作用,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0.015 mg/g 的草甘膦可通过激活过氧 化氢酶活性从而更多的降低过氧化氢分解时所需的活化能,B 错误;图示结果表明∶与对照组 相比,实验组的酶活性都提高,即; 不同浓度的草甘膦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均起到激活作用, C 正确;若草甘膦浓度继续增大,则土壤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可能会继续增大,也可能会降低, D 错误。故答案为 C。 4.【答案】D 【解析】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阳止细 胞不正常的增殖,A 正确;细胞癌变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而不是某一基因发生突变引 起,据图可知,正常细胞至少要发生 5 个基因突变,才能转变为可【打散转移的癌细胞,B 止 确;原、抑擦等基因突变会导致细胞操变,癌细胞可以无限增殖,分裂速度加快。其细胞周期 变短,蛋白质合成旺盛,细胞形态发生改变,C 正确;由于细胞癌变后形态发生明显改变,可 通过镜检观察细胞的形态,判断细胞是否发生癌变,镜检观察不到细胞表面糖蛋白的数量,D 错误。故选 D。 5.【答案】B 【解析】根据图中染色体判断,甲图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乙图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 后期,且乙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可知该动物为雌性,乙图为次级卵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 分裂后期,A 正确; 甲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若发生基因突变,则可发生于丙图 AB 段,乙细 胞进行减数分裂,细胞内的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而丙图 BC 段可对应 乙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B 错误;丙图中 AB 段可表示有丝分裂或减 I 前的间期,BC 段可表示 有丝分裂的前中期、减 I 和减 II 的前中期,CD 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减 II 的后期, DE 段 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末期,减 II 的后、末期,故甲、乙两图细胞所处分裂时期可分别位于丙 图的 BC 段、DE 段,C 正确;原始生殖细胞也进行有丝分裂,其子细胞部分可进行减数分裂, 所以甲的子细胞可能进行乙对应的分裂,但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为生殖细胞,一般不能进 行有丝分裂,D 正确。故选 B。 6.【答案】A 【解析】miRNA 是一类小分子单链 RNA,只能与 mRNA 的一部分结合,而不同的 mRNA 可能具有与同一种 miRNA 碱基互补配对的碱基序列,因此,每种 miRNA 可能与多种 mRNA 结合,A 错误; miRNA 与 mRNA 的结合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 正确;miRNA 与 mRNA 的结合后,mRNA 可能无法翻译成蛋白质,C 正确; miRNA 与 mRNA 都是基因转录得到, 转录都需要 RNA 聚合酶参与,D 正确。 7.【答案】D 【解析】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基因突变可能发生在非编码区等,突变后的 XRCC1 基因 编码的蛋白质,可能没有改变,即可能也可以修复受损的 DNA,A 正确; XRCC1 基因,其编 码的蛋白质在 DNA 发生损伤时常与之结合,并联合 DNA 聚合酶、DNA 连接酶等酶修复组 件对受损的 DNA 进行修复。若 XRCC1 基因发生突变,则可能编码的蛋白质无法对突变的 DNA 进行修复,机体内的肿瘤细胞可能增多,B 正确; 癌细胞中,突变的基因增加,故需要 及时修复,因此 XRCC1 基因往往会过量表达,C 正确;不管 XRCC1 基因突变与否,嘌呤和 嘧啶碱基所占比例均为 1/2,D 错误。故选 D。 8.【答案】C 【解析】物种是指彼此之间可以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近缘种间杂交产生了后代不能说 明两个近缘亲本有没有生殖隔离,因为不知道后代是否可育,A 错误;步骤①②是多倍体育种, 常用秋水仙素或低温抑制纺锤体从而获得多倍体,B 错误;步骤③是杂交育种,杂交育种的原 理是基因重组,但最终得到的品种 5 染色体数目不是 68 条,说明亲本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 发生了染色体的丢失,即发生的染色体数目变异,C 正确;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其实 质是控制不同性状基因的重新组合,D 错误。 9.【答案】B 【解析】脑脊液是脑细胞直接生存的液体环境,故脑脊液也属于人体的内环境,A 正确; 内环 境中有缓冲对物质,大脑深度思考时呼吸作用释放的 CO2 不会使脑脊液 pH 明显降低,B 错 误;脑脊液是脑细胞直接生存的液体环境,检查脑脊液有助于诊断神经系统疾病,C 正确;脑脊 液属于内环境,可能含有葡萄糖、氨基酸和激素等物质,D 正确。故本题答案为 B。 10.【答案】C 【解析据图可知,2 μmol/L 的 GR24 和 5 umol/L 的 IAA 共同处理组的实验结果和 5umol/L, 的 IAA 单独处理组的实验结果为前 5 天接近、6 天以后相同,因此 2umol/L 的 GR24 不能解 除 5μmolL 的 IAA 对黄芪根伸长的不利影响(抑制作用),A 正确;5 umoVL 的 IAA 和 2 μ mol/L 的 GR24 对黄芪主根生长发育的影响分别在对照组的下方和上方,因此对黄芪主根生 长发育分别具有抑制作用、促进作用,B 正确;茎对生长素不敏感,5μmoIL 的 IAA 对茎可 能是促进作用(事实上,一定是促进作用),若用 5 umol/L 的 IAA 和 2 umol/L,的 GR24 对 黄芪的茎进行实验,则实验结果和本实验结果可能不一致,C 错误;若降低 IAA 的浓度,则 IAA 对黄芪主根生长发育可能是促进作用,因此,CK 组曲线可能会在最下方, D 正确。故选 C。 11.【答案】D 【解析】在开发动植物资源时,为保证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一般在种群数量超过 K/2 但低于 K 值时利用,利用后让种群数量达到 K/2。故 D 错误。 12.【答案】A 【解析】一般认为,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于扰的能力就越强,A 正确; 该图缺少 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 错误; 若青蛙突然减少,理论上鹰的 数量将增加,因为鹰的营养级由第三、五营养级变为主要是第三营养级,兔和食草鸟的数量 将减少,C 错误;若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生物减少,则第二及以后营养级的相关生物都会减少, D 错误。故选 A。 13.【答案】ABC 【解析】生物大分子及其单体都以碳链为骨架,A 正确; FtsZ 蛋白与哺乳动物细胞中的微管 蛋白类似,因此在研发针对于细菌的 FtsZ 蛋白抑制剂时,应考虑其对动物微管蛋白的抑制作 用,B 正确;FtsZ 蛋白在细菌中广泛存在,因此可作为抗菌药物研发的新靶标,通过抑制该蛋 白的合成或破坏其空间结构从而抑制细菌二分裂,C 正确;细菌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但其 蛋白质也有一定的空间结构,因此 FtsZ 蛋白的功能由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多 肽的空间结构有关,D 错误; 故本题答案为 ABC。 14.【答案】C 【解析】豌豆是雌雄同花、闭花受粉植物。开花期的花粉(配子)已经成熟,无法观察到减 数分裂过程,因此不能利用开花期的豌豆花药做材料观察减数分裂过程。C 错误。 15.【答案】CD 【解析】DNA 分子中大多数脱氧核糖上连着两个磷酸和一个碱基,末端的脱氧核糖只连接一 个磷酸和一个碱基;DNA 分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 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一分子脱氧核苷酸含有一个磷酸、一个脱氧核糖和一个含氮 碱基,因此每个 DNA 分子中,碱基数=磷酸数=脱氧核糖数;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 了 DNA 分子的多样性,碱基特定的排列顺序,构成了 DNA 分子的特异性。故答案为 CD。 16.【答案】ACD 【解析】Na+内流导致动作电位的产生,此时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A 正确;酒精任 氏液浓度为 16%时,虽然发生了 Na+内流,但神经标本不一定具备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B 错误; Na+内流是协助扩散,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Na+内流导致动作电位的产生,若增大 1%A 中的 Na+的浓度,则该组动作电位的峰值可能会增大,O 正确,外于 80A 中的神经标本,可 能因酒精浓度太高,而导致细胞死亡,因此若将 80A 中的神经标本转移到对照组中,一段时 间后再次刺激并检测,可能不会产生动作电位,D 正确。故选 ACD。 17.(除标注外,每空 2 分,共 13 分) 【答案】(1)光反应 类囊体薄膜 【H】和 ATP (2)向营养液中加入 1mL 含适量 DBP 的、体积分数为 1%的甲醇溶液 (3)第一点∶答出叶绿素 a 含量降低即可。第二点∶答出植物细胞对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或 固定量)降低即可。(言之有理即可) (4)用无水乙醇分别提取对照组和 PS 组的叶绿体色素,再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比较两组 滤纸条上叶绿素 a(蓝绿色)色素带的宽窄。(3 分) 【解析】 (1)叶绿素 a 参与生菜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该阶段进行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可为暗反 应提供【H】和 ATP。 (2)该研究小组用 5 mg/L 的霍格兰氏营养液培养生长发育状况一致的生菜,对照组的处理 是∶ 向营养液中加入 1 mL 的体积分数为 1%的甲醇溶液,则实验组的处理应该是分别加入 了 PS、DBP、PS 和 DBP 的甲醇溶液,即 DBP 组的处理是; 向营养液中加入 1 mL 含适量 DBP 的、体积分数为 1%的甲醇溶液。 (3)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叶绿素含量均下降,但 胞间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故第一点;答出叶绿素 a 含量降低即可。第二占。答出植物细朐对二 氧化碳的吸收量(或固定量)降低即可。关于第一点∶ 叶绿素 a 含量降低的原因有很多,如 类囊体破坏,叶绿素降解,叶绿素合成减少等。关于第二点;虽然气孔导度降低,但胞间二氧 化碳浓度高,据此推测,植物细胞是二氧化碳的利用减少,应该是与暗反应有关酶的活性降 低或数量减少。此处答出二氧化碳利用减少即可。(只答气孔导度降低不给分)(4)用无水乙 醇分别提取对照组和 PS 组的叶绿体色素,再分别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比较两组滤纸条上 叶绿素 a(蓝绿色)色素带的宽窄。 18. (除标注外,每空 2 分,共 10 分) 【答案】(1)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答不全不得分)捕食关系不可逆、热能不能被生物 群落再次利用 (2) (4 个方面每个 1 分,共 4 分) (3)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解析】 (1)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能量具有单向流动、逐 级递减的特点,其中单向流动的原因是捕食关系不可逆、热能不能被生物群落再次利用。(2) 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 同化量=呼吸散失的能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生 产者同化的能量。能量流经蝗虫(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为∶ (3)草场上经常要除杂草灭害虫,其意义是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 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19.(每空 2 分,共 10 分) 【答案】(1)下丘脑 细胞外液渗透压 (2)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减少,肾小管上皮细胞对水分子的重吸收减弱 (3)抗利尿激素和神经递质 (4)反应速度迅速; 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暂 【解析】 (1)抗利尿激素在下丘脑合成,运输到垂体储存, 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进下丘脑 合成并通过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同时,大脑皮层会产生渴觉,机体主动饮水补充水分。(2) 当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时,会使含水通道蛋白的囊泡减少,含水通道蛋白的囊泡与管腔侧细 胞膜融合减少;同时,管腔侧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在细胞膜内凹处集中,最后形成吞饮小泡 进人细胞内。通过这两个过程减少了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的来源,增加了水通道蛋白去路, 最终导致上皮细胞膜水通道蛋白数量减少,降低了管腔侧细胞膜对水的重吸收减弱,尿量增 加。 (3)刺激实验兔的迷走神经后,发现其尿量明显增加,说明该过程存在神经调节,因此信息 分子还有神经递质。因此参与大鼠尿量调节过程中的信息分子有抗利尿激素和神经递质。 (4)该题题意为比较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可以业从作用途径。反应速度。作用范围、 作用时间角度比较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例如神经调节的作用途径是反射弧,体液调节是体 液运输; 神经调节的反应速度迅速,体液调节较缓慢。 20.(每空 2 分,共 12 分) 【答案】(1)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 (甲或乙组)F;的红眼雌果蝇 × 红眼雄果蝇(言之有理即可) 子代的雌果蝇均为红眼,雄果蝇中有红眼,也有白眼(2 红眼♀;1 红眼♂;1 白眼♂)(言之有 理即可) (2)12 3/16 (3)亲本雌果蝇减数分裂(减Ⅰ或减Ⅱ)过程中 X 染色体未分离(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正反交的杂交实验结果不同,可知果蝇的眼色性状与性别有关、翅型性状与性别无关。 由杂交组合乙(残翅、红眼♂ × 长翅、白眼♀ → 1 长翅、红眼♀ ;1 长翅、白眼♂)推知, 红眼是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为验证这一结论,可用子一代(F1)的红眼雌果蝇和红眼雄果 蝇杂交,若子代的雌果蝇均为红眼,雄果蝇中有红眼,也有白眼(即子代出现 2 红眼♀∶1 红眼♂∶1 白眼♂),即可说明控制果蝇颜色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且红眼为显性性状。 (2)现让乙组 F;的雌雄果蝇自由交配,F2 的基因型有 12 种,其中长翅、白眼雌果蝇的比例 为 3/16. (3)白眼雌果蝉和红眼雄果蝇杂交,理论上子一代中雌果蜂均为红眼,雄果蝇均为白眼,但 该小组偶然发现一只白眼雌果蝇,推测可能是基因突变产生,也可能是染色体变异产生。研 究发现该雌果蝇性染色体组成为 XXY,可知该雌果蝇基因型为 XaXaY,产生的原因是亲本雌 果蝇减数分裂(减Ⅰ或减Ⅱ)过程中 X 染色体未分离,产生了含 XaXa 的卵细胞,从而得到了 XaXaY 的雌性白眼果蝇。 21.(除标注外,每空 2 分,共 15 分) (1)碳源、氮源 琼脂(1 分) 只有能降解利用聚乙烯(PE)的菌株才能生存繁殖 (2)稀释涂布平板 有的菌落是由 2 个以上重叠的细胞繁殖而来 (3)接种环在二区划线前未冷却即划烫死了菌种(或不小心从一区末端的空白处划线 ) (4)较大 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不进入凝胶颗粒内部、路径短、速度快 【解析】 (1)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有水、无机盐、碳源、氮源四类;据图可知,选择培 养基是液体培养基,划线纯化的培养基是固体培养基,与选择培养相比,划线纯化的培养基 中特有的成分是琼脂。该实验所用的选择培养基只能以聚乙烯(PE)为唯一碳源,其原因是 只有能降解利用聚乙烯(PE)的菌株才能生存繁殖。 (2)若要对选择培养后的 PE 降解菌进行计数,则可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法和显微镜直接计 数,其中前者计数结果往往偏小,原因是有的菌落是由 2 个以上重叠的细胞繁殖而来。(3) 若划线的某个平板经过培养后,第一划线区域的划线上都长满了菌落,第二划线区域所划的 第一条线上无菌落,其他划线上有菌落,则划线无菌落的原因可能有接种环在二区划线前未 冷却即划烫死了菌种(或不小心从一区末端的空白处划线 )。 (4)研究人员在选择培养基中发现两种降解聚乙烯(PE)的酶。可用凝胶色谱法分离这两种 酶,先洗脱出来的是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酶,原因是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不进入凝 胶颗粒内部、路径短、速度快。 22.(除标注外,每空 2 分,共 15 分) (1)按照人们的意愿,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1 分) (2)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体限制酶、DNA 连接酶 (3)繁殖快、单细胞、遗传物质相对较少 感受态 (4)转化 化抗原—抗体杂交 (5)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无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无法合成糖蛋白 【解析】 (1)基因工程的优点是按照人们的意愿,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 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要用到限制酶和 DNA 连接酶。(3)酵母菌等 微生物作为工程菌的优点有繁殖快、单细胞、遗传物质相对较少。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 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 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通常用 Ca2+处理细胞。 (4)干扰素基因在酵母菌细胞中稳定存在并完成表达的过程叫转化。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分子水平上的检测; 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 DNA 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 分子杂 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 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 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 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5)由于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无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无法合成糖蛋白,因此通常 不用来制备干扰素。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