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

ID:657533

大小:1.59 MB

页数:83页

时间:2021-04-0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虽有嘉肴 22 《礼记》二则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实践出真知。这条真理被历代人所认可,它出现在好多作品中,同样我们今天要学的《虽有嘉肴》也蕴含有这样的道理。 导入新课 《 礼记 》 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 典章制度书籍 , 儒 家经典著作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 , 共 49 篇。 走进作品 《礼记 》 是战国至秦汉年间 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 《 》 的文章选集,是一部 思想的资料汇编。又叫 《 》 。与 《 》 《 》 合称“三礼”。 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 , ________,记录 等的问答,记述 。 儒 仪 礼 儒 家 仪礼 周礼 小戴礼记 孔子和弟子 修身作人的准则 礼制、礼仪 解释仪礼 《 学记 》 是 《 礼记 》 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 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 学记 》 文字 言简意赅,喻辞生动 ,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 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 嘉 肴 ( ) 自 强 ( ) 兑 命( ) 学 学半( ) 教学相 长 ( ) yáo qiǎng yuè xiào zhǎng 字词积累 虽有嘉肴 虽有 / 嘉肴,弗食,不知 / 其旨也; 虽有 / 至道,弗学,不知 / 其善也。 是故 / 学 / 然后知不足,教 / 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 / 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 / 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 / 相长也。 《 兑命 》 曰“学 / 学半。” 其 / 此之谓乎! 点击播放 整体感知 课文翻译 虽有 嘉肴 ,弗食,不知其 旨 也;虽有 至道 ,弗学,不知其 善 也。 是故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 困 。 美味的菜 味美 最好的道理 好处 所以 不通,理解不了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人才能感到(有些知识)理解不了。 知不足,然后能 自反 也;知困,然后能 自强 也。故曰: 教学相长 也。《兑命》曰“ 学学半 。” 其 此之谓乎! 自我反思 自我勉励 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 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教人是学习的一半。第一个“学”同 “ 敩 ” ,教导 表示推测 知道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才能反省自己;感到不了解,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尚书·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内容探究 2. 本文说明了什么道理? 实践出真知,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教和学的关系 。 1. 本文论述了哪两者之间的关系? 合作探究 1.文章是怎样论证观点的?请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文章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类比,然后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2.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 请你具体说说 “教学相长”的原因。 类比论证和引用论证。知道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才能反省自己;感到不了解,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写作特色 1. 多使用对偶句,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文章共五句,就有三句采用对偶句。 2. 有较强的逻辑性。先是以类比强调学习,要实践,接下来指出“学”和“教”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结论。文气贯通,层层递进。 课堂小结 虽有嘉肴 类比引入 逐层论证 引用作结 弗食嘉肴,不知其旨 弗学至道,不知其善 学知不足,教后知困 不足自反,知困自强 ——学学半,此之谓 实践出真知教学能相长 本文论述了学习要重视实践的重要性,要求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即实践出真知。另一方面,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巩固练习 《 兑 命 》 曰 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A. 虽 有至道 古义 :即使; 今义: 虽然。 B. 不能知其 旨 也 古义: 甘美; 今义: 意义。 C. 教然后知 困 古义: 不通,理解不了; 今义: 困难。 D. 教学相 长 也 古义: 促进; 今义: 增长。 通假字 古今异义 A. 弗 食 ,不知其 旨 也 名词用作动词 ,吃。 名词用作形容词 ,甘美。 B. 不知其 善 也 用作名词 ,好,好处。 C.弗食,不知其旨也 词类活用 名词用作动词 ,吃。 学 学 学半 同 “ 敩 ” 音 xiào ,教 学 学 半 向别人学习 其 其 此之谓乎 表推测。大概,恐怕 不知 其 旨也 它的 人不 知 而不愠 不 知 其善也 了解,理解 知道 知 一词多义 A. 弗食,不知其旨也。 B. 其此之谓乎? (判断句,“也”表判断) (倒装句,宾语“之”前置) 特殊句式 读完本文,你有哪些体会? 提示:教者的角度: 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二者相辅相成。 学者的角度: 实践出真知,重视实践,在教与学的实践里“知不足”,“知困”,不断提升自己,得到进步与发展。 虽有佳肴 类比引入 逐层论证 引用作结 弗食佳肴,不知其旨 弗学至道,不知其善 学知不足,教后知困 不足自反,知困自强 ——学学半,此之谓 教学能相长 实践出真知 脉络梳理 文章运用 类比的手法 引出要阐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 教学相长 ”,告诉了我们 实践出真知 的道理。 主题 一、通假字 《 兑 命》曰 二、古今异义 1、 虽 有至道 2、不能知其 旨 也 3、教然后知 困 4、教学相 长 也 三、词类活用 1、不知其 旨 也 2、不知其 善 也 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古义:甘美。 今义:意义。 古义:不通,理解不了。 今义:困难。 古义:促进。 今义:增长。 名词作形容词,甘美。 形容词作名词,好处。 字、词、句归纳 四、一词多义 学 其 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 2.倒装句 学 学半—— 学 学 半—— 其 此之谓乎—— 不知 其 旨也—— 教 向别人学习 表示推测 它的 弗食,不知其旨也。 其此之谓乎?(宾语前置) 1、学习过程五步骤: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学者有四失: 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3、教育教学九原则: 教学相长、长善救失、启发诱导、因材施教…… 积累 22 《礼记》二则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开头记述孔子说这番话的来由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参加国君在年终举行的祭典,蜡,读 zhà), 事毕,出游于观(读 guān, 宫门外两旁的台楼)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意思是鲁国已经丧失了国礼)。言偃(即子游,孔子的学生)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夏、商、周、三代的英贤),丘未之逮也(因出生晚,未能赶上)而有志焉。” 写作背景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是因为生活在变乱纷乘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有这番言论。 《礼记》简介: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全书包括《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 “五经”:《诗经》、《尚书》、《周易》 、《春秋》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选贤 与 能( ) 讲信修 睦 ( ) 矜 寡孤独( ) 男有 分 ( ) 货 恶 其弃于地也( ) 门 闩 ( ) j ǔ m ù gu ā n f è n w ù shu ā n 检查预习 1. 天下为公 wéi 2. 选贤与能 jǔ 3. 讲信和睦 mù 4. 矜 guān 5. 男有分 fèn 6. 货恶其弃于地也 wù 7. 编纂 zuǎn 8. 门闩 shuān 正音 : 整体感知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 与能 ,讲信 修 睦。 故 / 人 / 不独 亲 其 亲 ,不独 子 其子,使 /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矜 、 寡 、 孤 、 独 、 废疾 者 皆 有所养,男有 分 ,女有 归 。 货 / 恶其 弃 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 / 恶 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 是故 / 谋闭而不 兴 ,盗窃 乱贼 而不 作 ,故 / 外户而不 闭 。 是谓大同 。 点击播放 课文翻译 大道之 行 也, 天下为公, 选贤 与 能,讲信修睦。 施行 政权(也可以把社会财富包括进来)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 选举有贤德的、有才能的人(给大家办事) (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与 (jǔ) ,通“举”,选举 故 人不独 亲 其亲,不独 子 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 长 , 矜 、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 分 ,女有 归 。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 因此 动词,以 …… 为亲 动词,以 …… 为子 抚养 同“鳏”,老而无妻 女子出嫁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职分,职守 是故 谋闭而不兴,盗窃 乱贼 而不 作 ,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 大同。 因此 这 是 造反害人的事 兴起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有及时婚配。(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合作探究 1. 什么是“大道”,什么是“大同”? 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2 .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 3.“ 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点? “ 大同”社会的特征 ? 1. 人人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2. 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3.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天 下 为 公 天 下 无 恶 4.“ 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点? 有。“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 整齐 ) 。 阡陌( 田间小路 )交通( 交错相通 )鸡犬相闻。 黄发( 老人 )垂髫( 小孩 ),并怡然自乐。 余人( 其余的人家 )各复延( 邀请 )至其家,皆出酒食。 世外桃源应该是根据“大同”社会体制构想出来的。 尽管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但它却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两千多年来一直成为许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想“桃源”。其思想意义极为深远。 孔子:大同 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课后小结 大道之行也 概括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满足生存需要 满足发展需要 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 总结全文,折射现实 选贤 与 能 与,同“举”,推荐。 故人不独 亲 其亲,不独 子 其子 通假字 词类活用 矜 寡孤独 矜,同“鳏”,老而无妻。 亲:以······为亲;子:以······为子。 巩固练习 “大同”是一个儒家的理想的社会,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以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的目标。你知道有哪些历史人物为此而呼吁过、奋斗过? 拓展延伸 洪秀全 领导了近代史上最大的农民起义,建立了“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田同耕,有钱同使;无处不保暖,无处不均匀。” 民族、民生、民权 —— 孙中山 “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 天下为公 ”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 选贤与能 ”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 讲信修睦 ”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 大道 : 大同 : 大道之行也 : 能否说说你对下列词句的理解? 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无处不保暖,无处不均匀。” 男耕女织,丰衣足食。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人不独其亲,不独子其子。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耕,女有归。 --外户而不闭。 你能在文中找出下面句子的“影子”吗? 22《 礼记 》 二则 八年级语文 • 下 (R 版 ) 第 6 单 元 1. 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 (1)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     )(     ) (2)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 (3)《 兑命 》 曰“学学半” (     )(     ) (4)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     )(     ) (5)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     ) (6) 男有分,女有归 (     ) • • • • • • • • • jiā y á o qiǎng yu è   xi à o   jǔ m ù guān f è n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 虽有至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故人不独亲其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是故谋闭而不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盗窃乱贼而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男有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最好的道理。 因此。 以 …… 为亲。 兴起。 兴起。 职分,职守。 3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B . 《 兑命 》 曰“学学半” C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D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A 点拨 B 项第一个“学”同“敩”; C 项“与”同“举”; D 项“矜”同“鳏”。 4 .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 (1) 弗食,不知其旨也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教然后知困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味美  意义 困惑 困难 (3) 教学相长也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男有分,女有归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教与学  “教书”或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  返回 女子出嫁 (5) 货恶其弃于地也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盗窃乱贼而不作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财货 货物 害人  偷东西的人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 A .选贤与能 B .不独子其子 C .货恶其弃于地也 D .使老有所终 C 6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虽有嘉肴 》 一文的中心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 教学相长也 (2)《 大道之行也 》 一文中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3)《 大道之行也 》 一文中写在“大同”社会里的每个人都应该人尽其力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4)《 大道之行也 》 是一篇名文,有两个成语出自其中,它们分别是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5)《 大道之行也 》 中表现社会安定和平、民风淳朴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鳏寡孤独 夜不闭户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一、课内精读 ( 一 ) 阅读 《 虽有嘉肴 》 ,回答问题。 7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 虽有至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弗学,不知其善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 • • 即使。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因此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学识不够,教人之后才发现自己有困惑。 9 . 填空。 《 虽有嘉肴 》 在论述时先以“ 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 ___” 作比,引入“ __ ______ __ 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 _” 的论述,然后集中论述了 ________ 与 ________ 的关系问题,说明了 _______ ___________ 的道理。  教学相长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 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 其善也   教  学 ( 二 ) 阅读 《 大道之行也 》 ,回答问题。 10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大道之行也 ( 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 B .讲信修睦 ( 培养 ) C .是故谋闭而不兴 ( 闭塞 ) D .是谓大同 ( 大家一样 ) • • • • • D 点拨 大同:指理想社会。 (1)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11 .翻译下面的句子。 财货,憎恨把它扔在地上,但并非自己想私藏。 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12 .根据课文内容,概括“大同”社会的特征。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全社会货尽其用,人尽其才。 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 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二、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 15 题。 欧阳晔治鄂州,民有争舟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晔自临其狱,坐囚于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悉劳而还之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变而惶顾。晔曰杀人者汝也!囚佯为不知所以,晔曰:“吾观食者皆以右手持箸,而汝独以左。今死者伤在右肋,非汝而谁?”囚无以对。 ( 出自冯梦龙 《 智囊全集 • 察智部 》) 13 .解释加点词语。 (1) 欧阳晔治鄂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 狱久不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 案件。 治理,管理。 14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独留一人于庭    负者歌于途 B .去其桎梏而饮食之 出淤泥而不染 C .晔自临其狱 其如土石何 D .皆以右手持箸 不以物喜 • • • • • • • • A 15 .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 晔 曰 杀 人 者 汝 也! / / 16. (2017• 郴州改编 ) 综合性学习。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为弘扬中国的礼仪文化,学校准备举行以“礼文化”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加。 (1)【 礼仪板报我设计 】 为营造浓厚的礼仪文化氛围,你班准备出一期以“礼仪”为主题的黑板报,请身为宣传委员的你设计三个版块名称。 示例: ①礼貌用语大串联 ②礼节规矩我传承 ③礼仪知识我知晓 (2)【 礼貌用语我知晓 】 从括号中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入横线。 你被评为校“礼仪之星”,学校委托你邀请市礼仪专家梁教授来校讲座。 见面时,你会说:“梁教授, ________( 久违 久仰 ) 大名!” 呈邀请函时,你会说:“梁教授,敬请 ________( 莅临 光临 ) 指导!” 临别时,梁教授赠书一本,你会说:“您的大作一定认真 ________( 阅读 拜读 ) !  拜读 久仰 莅临  (3)【 礼节习俗我评说 】 聪聪家来客人时,妈妈总喜欢给客人夹菜以表示热情。这种待客礼节你赞成吗?说说你的看法。 示例一: 我赞成。中国是礼仪之邦,热情待客是中国人的传统礼仪,客人来了帮忙夹菜,正显示出主人的热情好客,能让客人感到亲切、温暖。 示例二: 我不赞成。主人不知道客人的喜好,如果客人不喜欢吃,又不好拒绝,会显得尴尬。

资料: 8611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