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

ID:657532

大小:1.41 MB

页数:77页

时间:2021-04-0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3 马 说 1. 识记并理解重点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 2. 疏通文义,理解文章蕴涵的道理。(重点) 3. 掌握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写法。(难点) 学习目标 伯乐相马 韩愈,字 退之 , 河南河阳人 , 唐代文学家 。因其祖籍在昌黎 , 世称韩昌黎。他与柳宗元同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同时,他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散文尤为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著有 《 昌黎先生集 》 。 走近作者 说 —— 古代的一种 议论体裁 ,是一些文人志士对事对物有感而发, 宣泄心中郁闷 , 托物寓意 的一种体裁。 文学常识 韩愈 初登仕途 时, 很不得志 。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门被守门人挡在门外。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张建封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作 《 马说 》 ,发出“伯乐不常有”的感叹。 写作背景 1 ) 食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 )才美不外 见 3 )食之不能尽其 材 1. 通假字 通 “饲”,喂 通“ 现 ” 通 “才”,才能 字词梳理 2. 一词多义 1 )策 策 之不以其道( 用鞭子打 ) 执 策 而临之( 马鞭子 ) 2 )之 策 之 不以其道( 代词,指马 ) 鸣 之 而不能通其意( 用在主谓之间 ) 3 )其 策之不以 其 道( 代词,它,马 ) 其 真无马邪( 句中语气词,表推测、反问的语气 ) 其 真不知马也( 其实 ) 《 马说 》 解题 1 )“说”:是古代的一种托物寓意的 议论体裁 。 2 )“说”就是“ 谈谈 ”的意思,比“论”随便些。 3 )“马说”这个标题,是后来人加的。从字面上可以解作“ 说说千里马 ”或“ 说说千里马的题 。” 这篇文章 以马为喻 ,谈的是 人才问题 。 整体感知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 衹 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 于 槽枥 之间,不以千里 称 也。 只是 并列而死 著称 喂牲口用的槽 疏通文意 译文: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即使有了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马之千里者, 一食 或尽粟一石。 食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 现 , 且 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吃一顿 通 “ 饲 ” ,喂 见,同 “ 现 ” 犹,尚且 译文: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策之 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 材 ,鸣之而不能 通 其意,执策而 临 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鞭打马 通 “ 才 ” 通晓 面对 表惊叹,相当于 “ 唉 ” 译文: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 !” 唉 ! 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 1 )第一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 2 )第二段哪些文字体现了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3 )第三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不是天下无千里马,而是不识马。 4 )文中哪句话表明了作者的观点?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内容探究 细节感知 1. 课文共三小节,每一小节分别阐述了什么观点? 马 说 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对执策者的“不知马”进行辛辣的讽刺。 层层递进 2. 自由诵读一遍,思考下面的问题: 1 )文中的千里马有什么特征? 日行千里、吃得很多 2 ) 韩愈笔下的千里马有哪些遭遇?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第一段末“也” 流露出无限痛惜的感情。 第二段末“也” 反问,有愤怒、谴责的强烈语气。 第三段末“也” 即有痛切,又有对无知的饲马者的嘲讽。 3. 韩愈不仅将自己对千里马的同情挥洒在描绘千里马遭遇的字里行间,他那复杂的情感还寄托在文中每段段末的那三个内涵丰富的“也”字上。 4. 文中 “ 千里马 ” “ 伯乐 ” “ 说天下无马的人 ” 各指什么人?作者想表明什么意思? “ 千里马 ” 寓指有才能的人。 “ 伯乐 ” 寓指识才的明君。 “ 说天下无马的人 ” 寓指封建守旧者。 韩愈的话表明有贤能的人士只有遇上圣明的君主才能发挥专长。否则,即使才华出众,也不免受辱、埋没。 作者极言“伯乐”的重要、可贵,对人才埋没深为慨叹。韩愈在文中借题发挥,抨击那些糟蹋“名马”的“食马者”,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这和韩愈本人的遭遇是有紧密联系的。 1 )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不是,作者是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 ,最终被埋没的遭遇, 对埋没人才现状作了揭露 。 写法探究 2 )文中的“伯乐”“千里马”各比喻什么? “ 伯乐 ”比喻 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 “ 千里马 ”比喻 人才 。 3 )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韩愈怎 样的思想? 表达了作者 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 托物寓意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意。 千里马 寓指有才能的人。 伯 乐 寓指识才的人。 艺术特色 板书设计 第 1 段 马 说 第 2 段 第 3 段 伯乐决定千里马的命运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人才常有识才者常无 怀才不遇 满腔悲愤 卒章显志 英雄无用武之地 食马不知马马被埋没 从反面论证中心论点 意在谴责识马者无知 食马者不懂怎样用马 残酷方式对待千里马 痛斥统治者摧残人才 本文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不遇明主,表明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全文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 课文小结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请作简要阐述。 小练笔 23 马 说 八年级语文 • 下 (R 版 ) 第 6 单 元 1. 下面加点的字词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 A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l ì ) 骈死 ( bìng ) B .一食或尽粟一石 ( shí ) 食马者 ( sì ) C .才美不外见 ( jiàn ) 槽枥 ( cáo lì ) D .其真无马邪 ( xié ) 尽粟 ( sù ) • • • • • • • • • B 点拨 A 项中“骈”读 pi á n , C 项中“见”读 xiàn , D 项中“邪”读 yé 。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 骈死于槽枥之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策之不以其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和普通马 ) 一同死。 等同,一样。 规律,方法。 (4) 一食或尽粟一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不以千里称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时。 通晓。 著称。 3 .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 .才美不外见 B .不以千里称也 C .选贤与能 D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 点拨 A 项中“见”同“现”,表现; C 项中“与”同“举”,推举; D 项中两个“食”都同“饲”,喂。 4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 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食或尽粟一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策之不以其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执策而临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其真无马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真不知马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虽有千里之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求其能千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饲”,喂。  吃。 动词,用马鞭驱赶。 名词,马鞭。 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大概。 能力。 能够。 5 .下列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    A .策之不以其道 B .一食或尽粟一石 C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 .才美不外见 C . . . . 点拨 A 项“策”,名词用作动词,用马鞭驱赶; B 项“尽”,形容词用作动词,吃完; D 项“美”,形容词用作名词,美好的素质。 6 .请分别指出下列句子中“也”的语气。 (1)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 (2) 安求其能千里也 (        ) (3) 其真不知马也 (        ) 感叹语气 肯定语气 反问语气 7 .根据提示填空。 (1) 在生活中,常有人慨叹“世上的人才很多,但是善于识别人才的人却很少”。我们常引用 《 马说 》 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句来表达这个意思。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 描写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写一句即可 )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3) 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B . 《 马说 》 围绕着“不知马”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论述。开头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中间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最后总结全文。 D C .“策之不以其道 …… 不能通其意”有力地谴责了“食马者”的愚昧无知。 D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点拨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马。 一、课文研读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9 .用“ /” 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10 .翻译下列句子。 (1)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 / 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11 .托物寓意是古人常用的写法。 《 马说 》 一文中,作者以“千里马”喻 ____________ ,以“食马者”喻 __________________ ,以“伯乐”喻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人才  愚昧无知的统治者  识别人才的人 善于 12 .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 伯乐更重要。因为如果没有伯乐,千里马就很有可能被埋没了。 13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句话与原文相比标点符号发生了变化,请说说这个句子与原文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原文是反问加感叹,语气强烈,表达了对不识千里马者的讽刺及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愤懑之情。本题中的句子是一个反问句,语气不如原文强烈,抒发的感情也不如原文浓烈。 14 .请从形象塑造、写作手法、阐明道理三个方面中任选其一,结合本文内容对作品进行评析。 示例: 形象塑造:千里马 —— 遭遇悲惨,怀才不遇;食马者 —— 专横残暴,无知狂妄。阐明道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要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 二、拓展阅读 (2018• 潍坊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颜渊论御马 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颜渊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①矣。”定公不悦,以告左右曰:“闻君子不谮人。君子亦谮人乎?” 颜渊退,俄而厩人②以东野毕马佚闻矣。 定公躐③席而起,曰:“趣④驾召颜渊。” 颜渊至,定公曰:“乡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吾子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矣。’不识吾子何以知之。”颜渊曰:“臣以政知之。昔者舜工于使人,造父工于使马。舜不穷其民,造父不极其马。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也。今东野毕之御,上车执辔,衔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⑤毕矣;历险致远,马力殚矣。然犹策之不已,所以知其佚也。” 定公曰:“善,可少进乎?”颜渊曰:“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诗曰:‘执辔如组⑥,两骖如舞。’善御之谓也。”定公曰:“寡人之过矣。” ( 选自 《 韩诗外传 》 ,有删节 ) 【 注 】① 佚 ( yì ) :通“逸”,逃跑。②厩 ( jiù ) 人:马棚的差役。③躐 ( liè ) :超越。④趣:同“促”。⑤朝礼:指调服车马的法度。⑥组:编织。 15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 乡寡人曰     乡: 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 (2) 昔者舜工于使人 工: 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 (3) 然犹策之不已 策: __ _____ __ __________ ____ 用鞭子打 ( 驱赶 ) 。 . . . 通“向”,从前 ( 先前 ) 。 擅长 ( 善于 ) 。 16 .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定公不悦,以告左右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岳阳楼记 》) B .定公躐席而起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 孟子 • 告子上 》) . . . . C C .不识吾子何以知之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 送东阳马生序 》) D .舜不穷其民 安陵君其许寡人 (《 战国策 • 唐雎不辱使命 》) . . . . 点拨 C 项:均为代词,指代前文所说之事。 A 项:介词,把;介词,因。 B 项:连词,表示顺承关系;连词,表示转折关系,但是,却。 D 项:代词,他的;助词,加强语气。 17 .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颜渊退,俄而厩人以东野毕马佚闻矣。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 (2) 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 从古到今,使自己的百姓走投无路而不发生危机的,从来都没有过。 颜渊告退后,不一会儿,马棚的差役禀报鲁定公东野毕驾驭的马跑了。 18 .这篇文章说明了怎样的道理? 为政者要体恤民情,使百姓安居乐业 ( 不能把老百姓逼得走投无路 ) 。 【 译文 】 颜渊在台上侍奉鲁定公,东野毕在台下驾驭马匹。定公说:“东野毕驾驭马匹的技术真好哇!”颜渊说:“好是好呀,只是这马将要逃跑了。”定公不高兴,把这些话告诉左右亲近的臣子说:“我听说君子不在人背后说坏话。 ( 今天看来 ) 难道君子也会在背后说人坏话?”颜渊告退后,不一会儿,马棚的差役禀报鲁定公东野毕驾驭的马跑了。定公越席而站起来说:“马上派车去请颜渊。” 颜渊来了,定公说:“先前我说:‘东野毕驾驭马匹的技术真好哇!’您 ( 却 ) 说:‘好是好呀,只是这马将要逃跑了。’不知道您是凭什么知道这一点的。”颜渊说:“我是凭着政事知道的。过去,舜帝擅长用人,造父擅长御马。 ( 但是 ) 舜帝不使他的人民穷困,造父不让他的马用尽气力。因此舜帝不会失去民心,造父不会失去马匹。现在 ( 看看 ) 东野毕驾驭马匹,上马就拉紧缰绳,马嚼子和马身都绷直了,慢走快跑、驱赶奔驰,朝廷规定的礼仪全都达到了;经历各种险阻到达遥远的地方,马的力气就耗尽了。但是 ( 东野毕 ) 仍然驱赶不止, ( 我 ) 因此知道马会逃跑啊。” 定公说:“好,能够稍微阐释一下吗?”颜渊说:“走兽逼急了就会咬人,鸟儿逼急了就会啄人,人逼急了就会欺诈。从古到今,使自己的百姓走投无路而不发生危机的,从来都没有过。 《 诗经 》 说:‘手执缰绳像在编织一样,车辕两旁的马儿像在舞蹈一样。’说的就是擅长驾驭马匹呀。”定公说:“这是我的过失啊。” 三、国学阅读 (2017• 金华改编 ) 颜渊论御马 沈宣词尝为丽水令,自言家大梁①时,厩常列骏马数十,而意常不足。咸通六年,客有马求售,洁白而毛鬣类朱,甚异之,酬以五十万,客许而直②未及给,遽为将校王公遂所买。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公遂曰:“竟未尝乘。”因引出,至则奋眄③,殆不可跨,公遂怒捶之,又仆,度终不可禁。翌日,令诸子乘之,亦如是;诸仆乘,亦如是,因求前所直售宣词。宣词得之,复如是。会魏帅李公蔚市贡马④,前后至者皆不可。公阅马,一阅遂售之。后入飞龙⑤,上最爱宠,为当时名马。 ( 选自 《 唐语林 》) 【 注 】① 大梁:今河南开封,古时称大梁。②直:价值、价钱。③奋眄:举头斜视,不驯服的样子。④贡马:向皇帝进贡的马。⑤飞龙:指皇家。 1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而意常不足      不足为外人道也 B .度终不可禁 孤不度德量力 C .亦如是 今夕是何年 D .会魏帅李公蔚市贡马 能谤讥于市朝 . . . . . . . . B 点拨 A 项两个“足”意思分别为“够”“值得”; B 项两个“度”意思都是“估计”; C 项两个“是”意思分别为“这样”“判断动词”; D 项两个“市”意思分别为“买”“集市”。 20 .下面句子的横线处省略了主语,根据文意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翌日, ________ 令诸子乘之,亦如是。 A .沈宣词  B .客  C .王公遂  D .李公蔚 2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客许而直未及给,遽为将校王公遂所买。 C 门客答应 ( 把马卖给沈宣词 ) ,但 ( 沈宣词 ) 还没来得及给钱,马就被将校王公遂买走了。 22 . 在 《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 中,“售”有以下两个义项:①卖出去;②买。“公阅马,一阅遂售之”中的“售”字,选用哪个义项才符合文意?选出正确义项,并用自己的话简述理由。 此处的“售”应是“买”的意思,从“李公蔚市贡马”“后入飞龙”等可知李公蔚是买马的人,从“一阅遂售之”可见李公蔚买马的果断、坚决。 23 . 联系 《 马说 》 ,结合文本,简述王公遂不能让所买之马成为“名马”的原因。 韩愈的 《 马说 》 告诫世人,要想发掘良马潜能,首先要深谙马的习性,懂得如何驾驭,但王公遂买马后一直“未尝乘”,在骑马失败后,还“怒捶之”,最后转手卖了,可见他不懂策马之道,更没有能力发掘良马潜能,使其成为名马。 24. 学习完 《 马说 》 一文后,八年级 (3) 班的同学拟开展一次有关“马”的知识竞赛活动。假如你也是参赛选手之一,请完成下面的任务。 (1) 马和人类同生死、共荣辱,经历数千年的风风雨雨,成为我们忠实的朋友。请根据你的积累,各写出一个关于“马”的成语、谚语和诗句。 成语: ____________ 谚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马识途 风马牛不相及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 文字是人类认识世界的见证,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象形字“马”。请你认真探究“马”字的演变过程,按照要求写出探究的结论。   早期甲骨文 晚期甲骨文 大篆   金文  小篆 ①从汉字的起源探究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 起初的汉字是对实物形状的描摹; ② 从汉字的发展探究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汉字演变由烦琐到简单。 点拨 从图中“马”字字形的演变来看,最早的字外形很像马,笔画较多,后来逐渐简化,笔画逐渐减少。 (3) 观察漫画 《 千里马的遭遇 》 ,写出漫画的寓意。   让千里马去拉磨、耕田,是大材小用,讽刺了社会上浪费人才的现象,批判了对人才存有种种偏见及无知心理的人。 点拨:分析寓意首先要观察漫画,漫画中的人所说的话是分析的重点。他们让千里马去拉磨、耕田,是因为他们不了解千里马,没有让千里马做它应该做的事情。作者是借千里马不被重用的现象来讽刺社会上浪费人才的现象,也是对社会上不识人才现象的一种批判。

资料: 8611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