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 学年高一化学第二学期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六章化学反
应与能量第二节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措施对增大反应速率明显有效的是( )
A.在用 H2 和 N2 工业合成 NH3 时,降低温度 B.将铝片改为铝粉,做铝与氧气反应的实验
C.K2SO4 与 BaCl2 在溶液中反应时,增大压强 D.Fe 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浓硫酸
2.对于反应 aA+bB=dD+eE,该化学反应速率定义为 v= v A
a = v B
b = v D
d = v E
e
。式中 v(X)指物质
X=(X=A、B、C、D)的反应速率,a、b、d、e 是化学计量数。298k 时,测得溶液中的反应 H2O2+2HI=2H2O+I2
在不同浓度时化学反应速率 v 见下表:
实验编号 1 2 3 4
-1(HI)/(mol L )c 0.100 0.200 0.300 0.100
-1
2 2(H O )/(mol L )c 0.100 0.100 0.100 0.200
-1 1/(mol L s )v 0.00760 0.0152 0.0228 0.015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 1、2 中, 2 2(H O )v 相等
B.将浓度均为 -10.200mol L 的 2 2H O 溶液和 HI 溶液等体积混合,则 -1 10.0304mol L sv
C.v 与“HI 和 2 2H O 浓度的乘积”的比值为常数
D.实验 4 中,反应 5s 后 2 2H O 浓度减少了 10.0760mol L
3.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2SO2(g) +O2(g) 2SO3(g),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 SO2、O2、SO3
的浓度分别为 0.2mol/L、0.1 mol/L、0.2 mol/L,当反应达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
A.SO2 为 0.4mol/L
B.SO2 为 0.25mol/L
C.SO2、SO3 均为 0.15mol/L
D.SO3 为 0.4mol/L
4.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快的是( )
A.滴加少量 CuSO4 溶液 B.不用稀硫酸,改用 98%的浓硫酸
C.对该反应体系加热 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
5.CaCO3 与稀盐酸反应(放热反应)生成 CO2 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 2 分钟内平均反应速率最大
B.反应 4~6 分钟平均反应速率最小
C.反应开始 4 分钟内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比浓度大
D.反应 4 分钟后反应速率下降的原因是盐酸浓度逐渐减小
6.对于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的下列反应:C(s)+ O2(g) CO2(g)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将木炭粉碎成粉末状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
B.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C.增加压强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D.增加木炭的量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7.工业合成氨反应在催化剂表面的反应历程及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合成氨的正、逆反应的焓变相同
B.若使用催化剂,生成等量的 NH3 需要的时间更短
C.在该过程中,N 原子和 H 原子形成了含有非极性键的氨气分子
D.合成氨反应中,反应物断键吸收能量大于生成物形成新键释放的能量
8.等质量的两份锌粉 a、b 分别加入到两份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且过量的稀硫酸中,同时向 a 中加
入少量的 CuSO4 溶液,下列各图为产生 H2 的体积 V(L)与时间 t(min)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9.将 4molA 气体和 2molB 气体在 2L 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 A(g)+B(g) 2C
(g),经 2s 后测得 C 的浓度为 0.6 mol·L-1,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物质 A 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0.3 mol·L-1·s-1
B.用物质 B 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0.3 mol·L-1·s-1
C.2s 时物质 A 的转化率为 70%
D.2s 时物质 B 的浓度为 0.3 mol·L-1
10.向四个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一定量的 SO2 和 O2,开始反应时,按反应速率由大到小排列
顺序正确的是
甲:500 ℃,10 mol SO2 和 5 mol O2 的反应
乙:500 ℃,用 V2O5 作催化剂,10 mol SO2 和 5 mol O2 的反应
丙:450 ℃,8 mol SO2 和 5 mol O2 的反应
丁:500 ℃,8 mol SO2 和 5 mol O2 的反应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乙>甲>丁>丙 D. 丁>丙>乙>甲
11.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 2A(g)+B(g) C(g)+D(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C 的生成速率和 B 的消耗速率相等
B.v 正(A)=2v 正(B)
C.反应混合物中 A、B、C、D 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再发生变化
D.2v 正(A)=v 逆(B)
12.纳米级 Fe3O4 可用于以太阳能为热源分解水制 H2,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过程 Ⅰ 的反应:2Fe3O4 太阳能6FeO+O2↑
B.过程 Ⅱ 的反应:2H2O=2H2↑+O2↑
C.两个转化过程都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D.Fe3O4 为整个过程的催化剂
13.下列描述的化学反应状态,不一定是平衡状态的是( )
A.3H2(g)+N2(g) 2NH3(g)反应体系中 H2 与 N2 的物质的量之比保持 3∶1
B.2NO2(g) N2O4(g)恒温、恒容下,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
C.CaCO3(s) O2(g)+CaO(s)恒温、恒容下,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D.H2(g)+Br2(g) 2HBr(g)恒温、恒容下,反应体系中气体的颜色保持不变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2(g)+I2(g) ⇌ 2HI(g),其他条件不变,缩小反应容器体积,正逆反应速率不变
B.C(s)+H2O(g) ⇌ H2(g)+CO(g),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改变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
C.若压强不再随时间变化能说明反应 2A(?)+B(g) ⇌ 2C(?)已达平衡,则 A、C 不能同时是气体
D.1 mol N2 和 3 mol H2 反应达到平衡时 H2 转化率为 10%,放出的热量为 Q1;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当 2 mol
NH3 分解为 N2 和 H2 的转化率为 10%时,吸收的热量为 Q2,Q2 等于 Q1
15.镁粉与碘粉均匀混合,滴加几滴水,发生剧烈反应,并产生大量紫色蒸气,以下错误的是( )
A.H2O 作催化剂 B.紫色蒸气是 I2 C.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D.反应后物质的总能量升高
16.一定条件下,乙酸在 2Cu 、 2Mn 、 3Fe 条件下的催化降解率的影响如图所示,其降解产物为无污染
物质。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温度越高, 2Cu 、 2Mn 、 3Fe 的催化降解率越大
B.离子浓度相同时, 2Cu 的催化效果最好
C. 3Fe 的浓度对乙酸降解率的影响不大
D.乙酸的降解产物可能是 2CO 和 2H O
17.控制变量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相同质量的镁条与足量稀盐酸分别在下列条件下发生反应,开始阶
段化学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
A B C D
c(HCl)/(mol·L-1) 0.5 2 0.5 2
t/℃ 20 20 30 30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8.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对人类生产生活有重要的影响。800℃时,A、B、C 三种气体在恒容密闭容器中
反应时的浓度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生成物是________。
(2)2min 内,C 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在其他条件下,测得 A 的反应速率为 1 10.5mol L min ,此时的反应速率与 800℃时相比_____。
A.比 800℃时慢 B.比 800℃时快 C.和 800℃时速率一样
19.变量控制方法是研究化学变化规律的重要思想方法。请仔细观察下表中50 mL 稀盐酸和1 g 碳酸钙反
应的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 碳酸钙状态 -1c HCl / mol L
溶液温度/℃
碳酸钙消失所
用的时间/s
反应前 反应后
1 粒状 0.5 20 39 400
2 粉末 0.5 20 40 60
3 粒状 0.6 20 41 280
4 粒状 0.8 20 40 200
5 粉末 0.8 20 40 30
6 粒状 1.0 20 40 120
7 粒状 1.0 30 50 40
分析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实验 6 和 7 表明,____________对反应速率有影响,__________________,反应速率越大。
(3)根据实验 1、3、4、6 可以得出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表明
这一规律的实验序号是 1 和 2 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某可逆反应从 0~2 分钟进行过程中, 在不同反应时间各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该反应的
的反应物是 _____,生成物是 ______,2 分钟后 A、B、C 各物质的量不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说明在这
个条件下,反应已达到了_______状态。
参考答案
1.B2.C3.B4.B5.A6.D7.B8.A9.A10.C11.C12.B13.A14.D15.D16.A17.D
18.B 和 C 1 10.05mol L min 2A 2B+C B
19.放热 温度 温度越高 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反应物之间的接触
面积 4 和 5
20.A、B C 化学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