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综合复习(二)》学习任务单
说明: 通过学习任务单,请同学们明确本节课学习的目标以及在学习中需要
完成的任务或思考的问题,并通过一定的试题或实践来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
一、复习目标
1.理解物种的概念;
2.说明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3.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二、学习任务或思考问题
二、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1.物种的概念
能够在 相互交配并且产生 的一群生物,简称“种”。
2.隔离
(1)概念:不同 间的个体,在 下基因不能 的现象
(2)常见类型
发生范围 结果
生殖隔离 间 a.不能 。
b.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
产生 。
地理隔离 生物 使种群间不能发
生 。
辨析:物种与种群的关系
3.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4. 新物种形成
新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 、 、 。
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出现 是新
物种形成的标志。
辨析: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有何关系?
三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共同进化
(1)概念: 之间、 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2)类型
思考:1.在生物的共同进化过程中都会淘汰一些个体,这对整个种群的生存是否
有利?
2.生物的进化会形成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形成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
因分别是什么?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 、 、 。
(2)生物多样性的进化历程
3.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三、学习评价
1.下列关于物种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物种是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B.物种是一个具有共同基因库的,与其他类群有生殖隔离的类群
C.区分物种有多种依据,但最主要的是看有无生殖隔离
D.不同物种的种群若生活在同一地区,也会有基因交流
2.下列哪项形成了新物种 ( )
A.二倍体的西瓜经秋水仙素处理成为四倍体西瓜
B.桦尺蠖体色的基因频率由S(灰色)95%变为 s(黑色)95%
C.马与驴交配产生了骡
D.克隆多利羊
3. 如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 a 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 a1 和 a2,经过漫长
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 b 和 c。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1 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
与 a2 同域分布,向 d 方向进化。下
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b 和 d 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
定存在生殖隔离
B.c 和 d 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C.a1 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 b 和 d 是同一物种
D.a1 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 a2 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 c 和 d 是不同物种
4. 狼和鹿是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关系,从进化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狼在客观上起着促进鹿发展的作用
B.狼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C.鹿奔跑速度的加快可加速狼的进化
D.鹿的进化速度比狼的进化速度快
5.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
B.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
C.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
6. 甲海岛上的某种鸟部分迁徙到相互隔绝的乙、丙两海岛上,如图为刚迁入时和多年后决
定羽毛颜色相关基因的调查结果(B-黑色、B1-黄色、b-灰色)。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三个海岛上的这种鸟因长期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
B.鸟类迁入新岛屿后与天敌和无机环境共同进化
C.甲、丙两个岛屿的环境相同决定羽毛颜色朝着相同方向进化
D.乙岛上 B1 基因的出现是羽毛颜色基因发生定向突变的结果
四、试题或实践
1. 回顾一下这节课复习的主要内容,绘制相关的概念图。
2. 完成资料包中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