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位数与众数
学习目标
1.掌握中位数、众数的意义;(重点)
2.能结合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差别,对数据做出初步判断.(难
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阿 Q 回忆十年前大学毕业后找工作经历,开始想找一份月薪在 1700 以上的
工作,那天他看见三毛公司门口的招聘广告,上面写着:现因业务需要招员工一
名,有意者欢迎前来应聘,当时阿 Q 走了进去……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中位数和众数
【类型一】 求中位数和众数
例 1. 那时阿 Q 问了三毛公司的所有员工的月薪,列出如下统计表:
1.经理说平均工资有 2000 元对不对?
2.你觉得用平均数代表三毛公司的员工工资合适吗?
3.你认为阿 Q 如果在该公司应聘,工资能达到阿 Q 预想的要求吗?他的工
资很可能是哪个数?试说明理由,与同伴交流.
什么是中位数?
(1))将 9 人的工资按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处在正中间位置是中位数.
500 1100 1100 1100 1200 1300 1700 4000 6000
(2))如三毛公司只有 8 个员工,用上面那种方法你能求出它们工资的中
位数是多少吗?独立思考后与同伴交流.
知识要点
1.中位数是一个位置代表值,利用中位数分析数据可以获得一些信息。如
果已知一组数据的中位数,那么可以知道,在这组数据中,有一半数比中位数大,
有一半数比中位数小.即小于或大于这个中位数的数据各占一半.
2.求中位数的一般步骤:先排序、看奇偶,再确定中位数.
3.一般来说,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就叫这组数据的众数.
例如:1,2,3,3,4 的众数是 3.
4.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个数出现次数都是最多的,那么这几个数都是这
组数据的众数.例如:1,2,2,3,3,4 的众数是 2 和 3.
5.如果所有数据出现的次数都一样,那么这组数据没有众数.例如:1,2,
3,4,5 没有众数.
例 2.阿 Q 又到一家电视台应聘天气预报员,电视台让他把当天(2010 年 6
月 9 日)的天气预报说一遍,于是阿 Q 集中精力把我国各大城市的天气预报说了
一遍,最后又补说了一句:我国 34 大城市当日的最高气温(0c)平均数为 29
度,中位数为 30 度,众数为 31 度,你认为阿 Q 说得对吗?
变式训练:
1.已知数据 1,3,2,x, 2
(1)如果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3,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2)如果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2,则 x 的值是 .
2.一组数据 1,2,4,5,8,x 的众数与平均数相等,那么 x 的值是________.
解析:根据众数的概念得到这组数据的众数只可能为 1、2、4、5、8 中的
数.讨论:当众数为 1、2、4、5、8 时分别计算出对应的平均数,然后根据众数
与平均数是否相等即可得到 x 的值.这组数据的众数只可能为 1、2、4、5、8
中的数,∴当众数为 1 时,平均数=(1+2+4+5+8+1)÷6=3.5≠1;当众数
为 2 时,平均数≠2;当众数为 4 时,平均数=4;当众数为 5 时,平均数≠5;
当众数为 8 时,平均数≠8.故 x 的值为 4.故填 4.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众数的概念: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叫这组
数据的众数.
三、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学生在小学就学
习过.我们在这节课更深入地研究了它们各自的特点,并学会正确、合理地使用
这些特征数.在实际生活中针对同一份材料、同一组数据,当人们怀着不同的目
的,选择不同的数据代表,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时,看到的结果可能是截然
不同的,所以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实际需要,确定用平均数、中位数还是众数来
反映数据的特征,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用数据说话,学会全面地看数据,因为
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应作为组织者、合作者和指导者,在教学本课时,让
学生自我探索,并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