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章 水中的生物
第 2 节 水中的藻类植物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了解常见的藻类植物的分布和生活特点;
⑵通过观察水绵,了解水绵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⑶概述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目标
尝试完成“观察水绵”的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观察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关注藻类植物的生存状况,形成自学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水绵,了解其生活习性、形态结构;概述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进行“观察水绵”活动;利用显微镜观察水绵细胞结构。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上课前自主预学(3-5 分钟)
1、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有什么特点?主要分布?
2、水绵生活在什么环境里?且观察水绵的外部形态和结构。
3、描述水绵的外部形态特点。水绵有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
4、观察水绵的内部结构,回答问题:
水绵是单细胞植物还是多细胞植物?水绵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叶绿体有什么特
点?显微镜下看到的水绵细胞和其他绿色植物细胞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之
处?
5、思考:藻类植物的主要特点。藻类植物的颜色都是绿色的吗?
二、授课教学
(一)教师多媒体展示,师生互动,学生展示预学成果
先让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中的优美诗句,展开想像的翅膀想像诗句中的景象,再请课前采
集过水绵、海带等藻类植物的学生介绍这些植物的生活环境,最后课件展示衣藻、水绵、海
带等及其生活环境的录像片段,加深学生对藻类植物生活环境的感性认识。“藻类植物的生
活环境有什么特点呢?”学生总结:生活在水中(海水、淡水中)。教师加以补充:藻类植
物大都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陆地的阴湿处。此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像力,也调动了学
生主动参与课外实践活动的积极性。阅读课文第一、二小段,思考回答预学第 1 题。
并初步认识藻类植物的特点。
1、有的生活在海洋里,有的生活在淡水中。
巩固小结一: 海水藻类:海洋等
大都生活在水中
淡水藻类:水沟、池塘、湖泊、河流等
再阅读 P49—50“观察水绵”图文内容及方法,结合多媒体展示及视频观看;学
生分小组进行实物观察、触摸感觉后,回答预学 2-3 问题。
2、水绵生活在池塘或水沟里,在阳光充足的时候,它们常常成团存在,并放出
很多的气泡。
3、水绵是一种绿色丝状的藻类植物,用手触摸时感觉滑腻。水绵没有根、茎、
叶的分化。
指导并且学生进行水绵装片制作观察,与课本模式图对比,巩固对水绵细胞结构
的认识。思考回答预学第 4 题。
4、水绵是多细胞植物。水绵细胞为长筒状,叶绿体为长带状,螺旋状排列。显
微镜下看到的水绵细胞和其他绿色植物细胞相比,都有着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如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不同之处是整条水绵是由
结构相同的细胞构成,没有细胞的分化。而且所有的细胞中叶绿体只有 1 个,形
态比较大,呈长带形、螺旋状存在细胞内。
(二)观察分析对比海带、紫菜,形成对藻类植物的认知
紧接着教师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衣藻的模型、水绵的临时装片,并将学生课前采集
的新鲜的海带、紫菜等分发给学生,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寻找自己想知道的问
题的答案,同时,教师进一步启发:“藻类植物是单细胞的还是多细胞的?”“它
们有专门的根、茎、叶等器官吗?”“它们的形态结构是如何与生活环境相适应
的?”通过观察、讨论,学生们概括出:藻类植物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
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这种结构特点是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藻类植物整个身
体都浸没在水中,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故
不需要有专门的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根、起运输作用的茎以及进行光合作用的叶
的分化。
多媒体展示,师生观察、交流,思考、探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认识海带、
紫菜。
海带、紫菜的外部形态认识:根状物、柄、叶状体。海带和紫菜等藻类植物不是
绿色的。这是因为海带、紫菜的叶绿体里,虽然和水绵一样含有叶绿素,但除含
叶绿素外,还分别含有大量的藻黄素和大量的藻红素,所以分别呈褐色和紫红色。
经过以上的比较,请你说说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判断藻类植物的方法
和依据)
大都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无根、茎、叶等器官
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三)教师通过媒体展示资料“藻类植物比陆地上的植物分布范围大、数量多;
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占空气中氧气的 95%……”,激起了学生进一
步探究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关系的兴趣。教师提供有关藻类植物
在生物圈中作用及与人类关系的部分图片,为学生了解这部分内容创设了情景,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关于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你还知
道哪些?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对藻类植物有了
更全面的了解,培养了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各样绿色植物的情感。
“绿色植物的植物体一定是绿色的吗?为什么?”“赤潮现象常引起鱼体大量死亡,
为什么?等问题作为课外研究性学习课题布置下去,旨在初步培养学生研究性学
习的能力。
三、概括总结
四、巩固练习:课堂多媒体巩固练习,及见生物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第 10 章 第 2 节 水中的藻类植物
一、藻类植物的分布
二、观察水绵
1、外部形态和结构:
绿色丝状的藻类植物。用手触摸时感觉黏滑。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
2、内部结构:
(1)多细胞,细胞结构与植物细胞结构相同,功能相同;
(2)细胞长筒状,叶绿体为带状,螺旋状排列;
(3)由结构相同的细胞构成,叶绿体比较大。
三、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1、大都生活在水中;
2、结构简单,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
3、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
4、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四、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1、有益:提供氧气、食用、工业原料、医疗、净化污水等
2、危害:水华、赤潮等
课后反思:这节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学生也见到过一些藻类植物,但学生并没有
见过整体的藻类,指导学生对比观察十分重要。并进一步设计水绵的实物观察,
并通过对海带、紫菜的分析作对比,使学生更确信藻类的特征组成。通过显微镜
对细胞的观察,强化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的熟练训练,增
加学生的兴趣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