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昆虫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蝗虫”实验,认识蝗虫结构和各结构功能
2 归纳昆虫的主要特征
3 举例说明昆虫与人类的利害关系,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
1 观察蝗虫的结构
2 探究蝗虫的呼吸部位
三、教学难点
1 认识蝗虫的结构和功能
2 探究蝗虫的呼吸部位
四、教学方法
1 自主学习法
2 小组合作探究法
3 实验法
4 归纳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利用法布尔的《昆虫记》作为导入素材。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空中飞行的生物--鸟类,除了鸟类,空中飞行的生物还
有哪一大类呢?【昆虫】---板书。
师:谈到昆虫,这本书大家读过吗?【出示 ppt:法布尔先生的昆虫记】(读过:
哪位同学愿意分享一下?没读过:没读过也没关系,老师和大家分享一下:法
布尔先生的昆虫记介绍了 100 多种昆虫的生活习性,比如:大刀螳螂、菜粉蝶、
甲虫等。他们有哪些共同特征呢?
师:因为昆虫种类多、数量多并且分布非常广泛,无法一一研究,下面,我们
就以法布尔先生笔下的灰蝗虫为代表,来研究昆虫的相关特征。【---典型代表--
蝗虫】
师:关于蝗虫,同学们了解多少呢?
生 1:
生 2:
过渡:除了几位同学的介绍,大家想不想与蝗虫近距离的接触?
生:想。
师:我们应该如何与蝗虫相处呢?听一听它们的心声?
师:语音?
活动一:观察蝗虫
师:接下来,在与蝗虫的交流中,大家要完成以下任务,请同学们一起读一下:
生:读任务。(强调阅读书本和信息库内容)
师:下面小组分工,完成活动单上的观察任务并做好记录,看哪个小组完成得
又快又好。
汇报 1
时间到:在实验中,各小组遇到了什么问题?还有哪些结构没有观察到?
生 1:问题+结构
生 2:问题+结构
师:下面环节中,请同学们积极参与,共同解决以上问题。
师:(1)蝗虫身体分为哪三个部分?(头、胸、腹)------生说。【师板书:头、
胸、腹】
知识 1:蝗虫的头部结构和各结构的功能
师:头部有哪些结构,数量一样吗?哪一小组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
注:2 个学生:生 1 投影展示结构和数量;生 2 负责在黑板上粘贴结构名称,默
契配合。
(生 1:投影展示头部结构和数量-----口器 1 个、复眼 1 对、触角 1 对、单眼 3
个;如果有的结构没有观察到,其他小组补充。
强调:单眼的位置(如果是学生的问题:刚才一个小组存在问题,单眼在哪里?
有没有愿意帮忙解决的?
提醒:单眼的位置:一对靠近复眼,一只在头部的中央,呈“倒三角形”,引
导学生找出单眼的位置。
《反馈:这个小组观察的很仔细,也很勇敢,大家掌声鼓励一下》
师:各结构有什么作用?【出示蝗虫头部结构】(生举手回答,顺序:单眼、
复眼、触角、口器;注:生不会的,其他同学帮忙解决。)
师:蝗虫的口器有什么特点?
生:
师:蝗虫以植物茎叶为食,上颚极为坚硬,用于咀嚼、切断食物,像这类口器
为咀嚼式口器。
知识 2:蝗虫的胸部结构和各结构的功能
师:头部主要用来感觉和取食,胸部主要负责什么?来看一下胸部结构。哪个
小组愿意上台展示一下?【请一个小组 2 位同学上台展示,一位同学汇报,另
一位同学负责粘贴】
【生:胸部有 3 对足 2 对翅。足又分为?翅又分为?生;前、中、后足;前翅和
后翅;师:对比一下,足与足有何区别---【生:前足、中足比较短小,适于行走?
后足发达,适于跳跃【出示 ppt】;前翅、后翅有何区别:摸一下--前翅坚硬,
前翅覆盖在后翅上,用来保护后翅后翅;后翅比较柔软,轻薄,适于飞行。(这
一环节中适当在总结特点时引出各个结构功能,展示相关 ppt)
师:因此,胸部为运动中心。
知识 3:蝗虫的腹部结构和各结构的功能(师生共同来汇报)
师:下面一起来看蝗虫腹部。你看到了哪些结构?还有哪些结构没看到?
生:体节?气门?
师:体节有多少个?(生:8.9.10.11 等不同答案,教师出示正确答案:11 个并
教会学生数。【注:前 8 对区分度比较高,后 3 个体节连在一起】
师:关于气门,蝗虫的腹部有好多小孔,上下各有一排,怎样确定哪一排为气
门?
生:浸在水中,看是否有气泡。
师:看一下老师做的实验,哪一排为气门?
生:下面。
师:蝗虫腹部气门有多少对(8 对)
师拓展:其实在蝗虫的胸部还有 2 对气门,所以,蝗虫共有 10 对气门。气门有
什么作用?
生:
师:气体进入蝗虫身体的门户。
生:关于腹部,大家普遍遇到的问题是听器在哪里?
师:在蝗虫腹部第一个体节处还有一对半月形的薄膜,像我们人类的耳膜,是
蝗虫的听觉器官。
《过渡:通过交流、讨论,同学们圆满地完成了任务,棒棒的,掌声鼓励一下
自己》
过渡:下面同伴结对检测一下,采取“结对互说”方式:一位同学指蝗虫结构,
另一位同学说出该结构功能,2 分钟时间,计时开始。[请一位小组上台,一个
报结构,另一个粘出功能】师生共同评价,订正改错等。
提醒:实验结束,按照要求,把蝗虫收回培养皿内,放在一边。
关于蝗虫,老师也有 2 个问题需要你们帮忙解决:
(1)蝗虫身体外面包着一层什么结构?有什么作用?
(2)蝗虫如何呼吸?
知识 1:蝗虫的外骨骼
(生:外骨骼)
师:外骨骼实质是蝗虫表皮细胞的分泌物,有什么作用?
生:保护、支撑身体。
师:除此以外,还有什么作用?
师:【播放视频】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师:出示外骨骼作用的 ppt.
师: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看到昆虫蜕皮现象,褪下的表皮就是外骨骼,这对昆
虫是不是一种浪费?
师:看一段视频,思考:昆虫为什么要发生蜕皮现象?
生:观看《蜕皮》视频,总结出:昆虫需要生长,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的生长而
生长,所以出现蜕皮现象。
师:蝗虫的幼虫一生要经历 5 次蜕皮,才羽化为带翅的成虫,那什么时候消灭
蝗虫效果最好?
生:幼虫期。
活动二:探究蝗虫的呼吸部位
过渡:蝗虫通过蜕皮来满足自身生长发育,在此过程中,蝗虫如何呼吸?
师:给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曾经有 2 个蝗虫去河边嬉戏,一只蝗虫头部落入
水中,另一只蝗虫胸腹部落入水中,猜测一下,哪只蝗虫会窒息而死呢?
生 1:胸腹部(原因:胸腹部有气门,空气可以进入,蝗虫胸腹部落入水中,可
能缺氧而死)
【没有猜测头部的,师可以参与角色:老师认为头部也可以,因为头部有口器】
生 2:头部(原因:头部有口器,空气可能从口器入,头部落入水中,可能缺氧
而死)
师:蝗虫的呼吸器官到底与身体哪一位置有关呢?要用实验来证明。
给大家提供以下材料:2 只相似的蝗虫;水;沙;凡士林。
【师:凡士林有什么作用?探究鱼侧线时用过,生说出作用】
【 注:生说不出来的,师补充:可以用来封侧线、封气门】
师:请你选择部分材料设计实验,你有哪些想法呢?
【提醒:实验方案应严格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设置对照原则】。
生:说出方案(其他同学有不同的想法吗?还有不同的方法吗?通过一连串的
问题让学生说出 3 种实验方案】出示图片。
师:因为该实验对蝗虫是一种伤害,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才看到实验现象,所以
我们不在课堂上验证。课后,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验证。老师选择“清水”
开展实验,看一下有什么现象?
生:观看视频。
师:请同学描述一下现象?
生:描述:头部浸入水中的还活着,胸腹部浸入水中的已死亡。
生:说明蝗虫的呼吸器官与胸腹部有关。我们把镜头聚焦在蝗虫的腹部看一下。
师:播放视频。
师:呼吸时,腹部容积的变化像不像人类呼吸时胸廓容积的变化?
生:像。
师:蝗虫的呼吸器官是不是胸腹部的气门呢?接下来,看一段视频。
生:观看视频。
师:蝗虫的呼吸器官是什么?
生:蝗虫的呼吸器官是气管。
活动三:归纳昆虫的主要特征
过渡:蝗虫通过以上结构来适应陆地生活,蝗虫这些结构特征,《昆虫记》中的其他昆虫
是否也具备呢?
每个小组,分发了《昆虫记》中 4 种昆虫的卡片,看图并结合图片附带的小知识,需要大
家一起完成下面任务,一起读一下:
【提醒:分工:小组一人负责记录,其他人每人一张卡片,快速阅读资料,高效完成任务。】
师:有哪个小组上台和大家汇报一下。
生:汇报(一个代表展示材料,老师负责板书)
师:归纳了昆虫的主要特征,《昆虫记》中被法布尔先生称为神奇隐士的蝎子和天才建筑
师蟹蛛属不属于昆虫家族的一员呢?判断并给出理由。
生 1:
生 2:【生补充,说的越多越好】
情感升华:法布尔精神
师:法布尔先生用了将近一生的时间只观察了 100 多种昆虫;我们用了 40 分钟时间也只观
察了蝗虫的部分结构,可见,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你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不抛
弃、不放弃,这就是法布尔精神,希望在生活中,同学们,如果有自己想做的事,倾心投
入,时间会给你一个惊喜的。
最后,老师给大家布置一个任务:选择你感兴趣的一种昆虫进行观察研究。
师:感谢大家的参与。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