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5.13.2 土壤里的微生物 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5.13.2 土壤里的微生物 教案

ID:656150

大小:22.83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4-0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 13 章 土壤里的生物 第 2 节 土壤里的微生物(第 1 课时) 一、教材分析 “土壤里的微生物”是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第 13 章第 2 节的内容。本节课是 “环境中生物的多样性”这一主题的重要组成之一。学生在学习了水域、地面、 空中 3 种环境中生物的多样性的相关知识后,再学习本节内容,可以促使其更进 一步关注和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也可为 14 章生物的分类和命名奠定基础。 第 1 课时的教学内容为“认识细菌和放线菌”,要帮助学生形成的重要概念 是:细菌、放线菌等生物的主要特征,它们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微生物通常包括 细菌、放线菌、真菌和病毒等类群。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说出土壤里主要的微生物种类。 (2)说出细菌的三种形态和基本结构,并与植物细胞、动物细胞比较细胞结构 的异同点。 (3)说出放线菌的结构特点。 2.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细菌、放线菌的形态、结构图,观察、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 (2)比较细菌细胞与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的异同点,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探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认同土壤里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 对自然界的意义。 (2)关注生活中的细菌,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说出细菌的主要特征。 难点:认同土壤里微生物对自然界的意义。 四、学情分析: 1、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但自我约束能力较弱、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 2、学生学习了生态系统的成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及水中、空中、地面上动物 的多样化的相关知识后,在相关知识的认知、观察和分析能力等方面有所发展, 可以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3、土壤中的微生物大多肉眼看不到,学生对于细菌和放线菌缺乏感性认识。 五、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资料、制作课件(汇冠)。 学生:上网检索细菌、放线菌的相关资料。 六.课时安排:1 课时 七.教学过程: 课型: 授导型 教学内 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运用 设计意图 (一) 展示:“动物的遗体、植物的枯枝落叶” 图片 学生观察图 用白板展示: 利用自然现象的 导入新 课: 问题:同学们,你有没有想过,千万年以来, 植物的枯枝落叶和动物的尸体为什么没有堆 积如山呢? 同学们,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土壤微 生物的分解作用吗?(说出简单的设计思路) 展示 “探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 的图片,介绍实验方案和过程,引导学生观察 现象并得出结论。 结论:土壤中有大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 这些微生物对动植物的遗体、排出物等都具有 分解作用,是生态系统中当之无愧的分解者。 板书 课题第二节 土壤里的微生物(1) 片,思考并尝 试作出解释 (假设)。 提出实验方 案。 观察、得出结 论。 第 1 组图片: “动物的遗 体、植物的枯 枝落叶。” 第 2 组图片: “探究土壤微 生物对落叶的 分解作用”的 过程。 图片资料创设学 习情境,让学生 根据已有知识作 出解释,通过探 究活动帮助学生 建构“土壤微生 物在生物圈中 的作用”的知 识,达到在体验 活动中对知识更 深层次的理解。 (二) 新知探 究: 1. 土壤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问题:土壤中有哪些微生物呢? 引导、评价学生学习状况,小结土壤微生物的 主要类群。 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课前检索的细 菌、放线菌的相关资料。选两组在班内 交流。 2. 认识细菌 (1)感受细菌的存在和分布 问题:同学们,生活中,你能感觉到细菌的存 在吗?请举例说明。 小结:事实上,细菌是生物圈中数量最多的生 物,分布也非常广泛。除了土壤,在水里、空 气中以及人、动物和植物的体内外,也都有数 不清的细菌。 (2)细菌的大小 问题:这是一个针尖,针尖上有细菌吗? 展示显微镜下针尖上不同放大倍数的细菌图 片,帮助学生感知细菌的大小。 (3)细菌的形态 任务设置:请同学们观察学案中细菌图片,你 能归纳出细菌主要有哪几种形态吗?细菌的 命名有什么特点? 指导学生自学后对照课本中的细菌形态图自 评学习结果,小组讨论、班内交流。 小结:细菌主要有三种基本形态,分别是球形、 杆形和螺旋形。 思考、回答 归纳。 交 流 课 前 检 索的细菌、放 线 菌 的 相 关 资料。 举例说明 自主学习:观 察、分析归纳 细 菌 的 形 态 并 在 小 组 内 交 流 学 习 结 果。 白板呈现“土 壤微生物的主 要类群”图片。 白板呈现细菌 的分布图片。 用白板软件中 聚光灯功能呈 现显微镜下针 尖上不同放大 倍数的细菌图 片。 白板呈现各种 细菌的形态图 片。 丰富学生有关知 识的感性认识。 利用网络资源拓 展学生的学习空 间,培养学生收 集,处理信息的 能力。 挖掘学生生活经 验,丰富其感性 认识,培养学生 关注健康生活方 式的习惯。 借助信息技术手 段让学生感知细 菌的大小,激发 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活动培养学 生自学,观察、 分析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突出重 点)。对学生进行 形成性评价。 (4)细菌的结构 呈现高倍显微镜下的细菌结构示意图。 任务设置: 学生仔细观察细菌细胞的结构示意图,对 照课本的相关内容,认识细菌细胞各部分的结 构名称。 比较并说出细菌细胞与动植物细胞的相 同和不同之处。填写表格; 结构 异同点 细菌 植物 细胞 动物细胞 相同点 不同点 (不填) (不填) (5)细菌的营养 引导学生思考:细菌没有叶绿体,不能像绿色 植物一样进行光合作用获得有机物,细菌是怎 样生活的呢? 大多数种类的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 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 (6)细菌的繁殖 举例:在夏天的晚上,如果忘了把饭菜放进冰 箱,第二天,往往整个饭菜就都馊掉了,里面 布满了细菌和真菌。 细菌是怎样繁殖的呢? 播放细菌分裂的录像。 3. 认识放线菌 用抗生素引出放线菌的学习。 任务设置: 请同学们观察课本 98 页放线菌的结构示 意图,对照课本相关内容,说出放线菌各部分 的结构名称,并填空。 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自评、交流。 观察图片,说 出 细 菌 的 基 本 结 构 及 特 殊结构。 观察、比较、 填写表格。说 出 细 菌 细 胞 与 动 植 物 细 胞 的 相 同 和 不同之处。 观察图片、分 析。 观看视频,思 考。 自学、填空。 白板呈现高倍 显微镜下细菌 结构示意图。 白板呈现三种 细胞的结构示 意图和表格。 细菌营养方式 图片。 播放细菌分裂 的视频。 利用信息技术手 段和学案为学生 形成重要概念创 设学习情境(突 出重难点)。 对学生进行评 价。 利用生活现象和 视频资料创设学 习情境,了解细 菌的生殖方式, 帮助学生养成良 好的卫生习惯, 确立健康的生活 态度。 培养学生自学、 观察能力。对学 生进行评价。 ( 三 ) 我 们 的 收获 今天我们学习了“土壤里的微生物”,你有哪 些收获呢? 在学案中整 理 建构知识体系, 培养学生整理信 息的能力。自评。 (四) 作业 布置 1、 DIY:制作细菌的模型。 2、推荐阅读:《瘟疫的故事》 在活动中针对重 要 概 念 进 行 评 价。激发学习兴 趣。 教学 反思 1.学生是教学活动的根本要素,也是信息化教学系统的核心要素之一,从信息化技术手段的使 用方面考虑,增加学生课前网络检索信息、课上交流这一环节,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 生由接受式学习转变为自主式学习,对促进学生认识微观世界的生物多样性,形成和发展收集、 分析、处理信息能力有很大帮助。 2.在教学设计时重视教学评价对达成教学目标所起的作用,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补救教学中 的缺失。不足是以前的教学中忽视教学评价的设计,可能在实际教学中发挥的作用相对有限,还 需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不断实践、提升。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