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章 空中的生物 第 2 节 昆 虫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列举常见的几种昆虫,并说出它们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2、概述昆虫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
1、与同学合作完成对蝗虫的观察,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2、在对昆虫图片资料查询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语言
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如蝗灾),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能力。
2、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培养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
观察蝗虫并概述昆虫的主要特征。
三、教学难点
观察蝗虫
四、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本节的 PPT 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五彩缤纷的昆虫资料,预习教材
五、教学过程
流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人修改意见
引入 播放一段五彩缤纷 的昆虫的影
像资料 展示几种常见的昆虫
谈话:在自然界中,昆虫的家族
非常兴旺发达,已记载的种类有
100 万种以上,占整个动物总数
的 2/3,昆虫是动物界中最大的
一个纲,占节肢动物总数的 90%
以上,那么,如果你见到一个小
动物,如何判断它是否是昆虫
呢?
学生看影像资料。
听讲并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目标导学
蝗虫的观察
1、PPT 展示本节学习目标
2、引导学生观察 PPT 展示图片
观察蝗虫,我们以蝗虫为例来认
识昆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1)提问:观察蝗虫的外形,
蝗虫的身体可以分为哪几个部
分?
(2)提问:想一想,你曾经抓
过的蝗虫,你认为蝗虫的体表怎
学生齐读本节学习目标
学生观察并思考讨论
观察后回答:昆虫的身体分
为头、胸、腹三部,头部有
一对触角,一对复眼和一个
口器,胸部有三对足和两对
翅。
回答:蝗虫的身体分为头部、
胸部、腹部三个部分
昆虫的特征
样?
结合 PPT 展示讲解:我们称蝗虫
的体表有一层外骨骼,而且这一
层外骨骼一旦形成,是没有伸缩
性的,而蝗虫的身体不断生长,
因此蝗虫在生长期有蜕皮现象,
且每蜕一次皮身体长大一些
(3)PPT 展示蝗虫的头部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蝗虫的头部,看看
头部有什么结构?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蝗虫的口器,
认识到口器的复杂结构是与其
采食植物的茎、叶有关系的。因
此我们认为蝗虫是农业害虫,其
头部是感觉和摄食中心。
(4)PPT 展示蝗虫的身体图片
提问:数一数蝗虫有几对足?比
较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哪一
对足比较发达,适于跳跃?数一
数蝗虫有几对翅?各有什么特
点?足和翅生长在蝗虫的什么
部位?
结合 PPT 展示讲解:因此,我们
称蝗虫的胸部是运动中心,另
外,胸部的后两对体节上还长有
2 对气门,用于呼吸
回答:蝗虫的体表比较坚韧
学生听讲
学生观察后回答
一对触角、一对复眼、三只
单眼、一个口器
学生讨论后回答:
蝗虫有三对足,前两对足较
小,后一对足特别发达,适
于跳跃
蝗虫有两对翅,前对翅较坚
硬,具有保护作用;后对翅
很宽大,膜翅,主要功能是
飞行作用,它们都生长在胸
部
昆虫与人类
的关系
(5)教师讲述蝗虫的腹部,知
道蝗虫腹部有 8 对气门,(胸部+
腹部共有 10 对气门)。雌蝗虫身
体后端有产卵器
3、师生共同总结昆虫的共同特
征
1、提问:你能举例说明昆虫与
人类之间的关系吗?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昆
虫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3、结合 PPT 展示讲解(有利和
有害、蝗虫的利用)
学生听讲
学生听讲
学生听讲并理解
学生通过对蝗虫及教材中昆
虫图片的观察,总结得出: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
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
一对复眼和一个口器。胸部
有三对足两对翅
学生讨论发言
学生总结
有益:蜜蜂酿蜜,家蚕吐丝,
蜂蝶传粉,分泌物做工业原
料。药材,食用价值等。
2、有害:农林害虫、叮咬人
血,传播疾病等。
只有真正了解了昆虫,
我们才能保护、开发利用有
益的昆虫,防治、控制有 害
的昆虫。
提问:如果给你一个不知名的小
动物,你能快速准确地判断它是
不是昆虫吗?说说你的判断依
学生讨论后回答:看这部知
名的小动物是否有昆虫的共
据 有特征,掌握本课重点。
六、板书设计
第二节昆虫
(一)、蝗虫的结构
触角一对:触觉和嗅觉
头部 复眼一对:视觉器官 感觉、摄食中心
单眼三只:只能感觉
口器一个(咀嚼式口器)
前胸:足一对
蝗虫的结构 胸部 中胸:足一对;翅一对(革质、保护) 各一对
后胸:足一对(发达、跳跃);翅一对(膜质、飞行) 气门
1-8 节有八对气门
腹部 呼吸繁殖中心
雌蝗虫的后端有产卵器
运动中心
(二)昆虫的共同特征
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 1 对触角,1 对复眼和 1 个口器
胸部有 3 对足和 2 对翅
教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