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课题:第一节生物的命名和分类 课时安排 1 教时
融合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生物命名的好处,知道生物命名的重要性,阐明生物的学名代表的含义。
2、能说出俗名和学名的由来,知道俗名和学名的差异。
3、能说出学名在使用上的优点,知道学名的重要性。
4、说出分类系统的七个阶层,知道现今生物学家所用的分类阶层系统。
5、说出七个分类系统的关系和“种”在分类阶层中的生物学意义。
6、说出可被当做分类依据的生物特征,知道当今生物学家用来分类的最重要依据。
2、 过程与方法:
1、能分辨生物的俗名和学名。比较生物的学名和人的姓名。
2、尝试根据动物和植物一定的特征进行分类;能有条理地回答问题,表达出自己的想
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周围的生物好奇及产生兴趣,对所处的环境给予关怀。
2、认同生物的名称从多种多样到全世界统一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3、有耐心,仔细聆听老师的讲解,能认真专注地学习;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
重点难点
1、 重点:
1、阐明生物的学名代表的含义。
2、尝试运用科学的分类方法根据一定的特征给动物和植物分类。
2、 难点:
1、认同生物的名称从多种多样到全世界统一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2、能说出可被当做分类依据的生物特征。
教学准备
1、准备好一些学生熟悉的生物的图片,比如:马铃薯、西红柿、甘薯、月
季等。
2、搜索一些生物的图片。
融会方法
教学环节 集体备课 个性备课
一、课堂导入:
1、活动的组织:让学生讨论平时生活中对图片上生物
的叫法,并了解其他国家对这些生物的叫法。从而让
学生清楚俗名存在的弊端。
2、总结生物俗名的缺点:由于世界上国家,民族众多,
语言习惯各不相同,所以同一生物的俗名也各不相同,
2
这样造成生物名称的混乱和交流研究的许多困难。
二、自学展示(检查预习或反馈自学):
1、人们习惯使用的生物名称通常叫做俗名。18 世纪,
瑞典植物学家林奈提出一种生物命名法---双名法;
双名法使每个物种只有一个科学名称叫学命,从而
确保了物种的名称不相混淆。是一种科学的国际通
用的生物命名方法,学句由两部分组成,用斜体的
拉丁文字,第一部分是属名,第一个字母大写,第
二部分是种名,表示该种生物的主要特征和产地,
全部用小写。
2、根据已知的 200 多万种生物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
相似程度不同,把生物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
主要有 7 个阶层,从大到小依次为:界、门、纲、
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美国科学
家惠特克把生物分为五界,即动物界、植物界、真
菌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种是最基本的分
类单位。
科学家根据动物脊椎骨的有无,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
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
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等类群。无脊椎动物包括腔肠
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等类群,根据
植物的生活习性、形态和结构的不同特征,可以把植
物分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主
要类群。
一、讨论生物的俗名活动
二、生物的学名
1、学名创立的必要性:由于俗名存在的弊端,所以全
世界的生物学家都迫切希望能有一个统一生物名
称。
2、学名的创立:18 世纪,瑞典植物学家林奈提出一
种生物命名法----双名法。
3、双名法的组成:属名+种名,(用斜体拉丁文表示,
第一个字母大写),就象人的姓名一样,属名相当
于人的姓,种名相当于人的名。
学名的优点:统一了动植物的名称,便于交流,有利
于学术发展。
三、尝试分类
教师:指导学生尝试着从生物的形态特征、生存
环境、与人类的关系等角度对图中的生物进行分
类
交流讨论:
1、你是从哪个方面对上图中的生物进行分类的?你
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2、交流全班同学的分类标准,分析各种分类标准有什
么优缺点。
学生:尝试从生物的形态特征、生存环境、与人类的
3
关系等角度对生物进行分类。
分类一:
动物:家燕、金鱼、蜗牛、蝙蝠;
植物:郁金香、油菜;
微生物:灵芝、细菌
分类依据是生物的形态特征。
分类二:
水中生活的:金鱼;
陆地生活的:灵芝、郁金香、油菜、蜗牛;
空中飞行的:家燕、蝙蝠;
无处不在的:细菌
分类依据是生物的生存环境。
讨论分析这些分类的优缺点:有些分类方法不科
学、不全面,有局限性。
四、科学的分类
教师:指导阅读教材
生物分类系统的 7 个阶层:界、门、纲、目、科、属、
种
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指导观察并讨论:
1、人和猫、桃和小麦在分类上有哪些相同阶层?又有
哪些不同?
2、生物分类等级从大到小,所包含的生物种类的数量
有什么变化?所包含的共同特征是增多还是减
少?
学生:阅读教材
理解
交流并讨论:
1、人和猫相同的阶层有:界、门、纲;桃和小麦相同
的阶层有:界、门。
生物分类等级从大到小,所包含的生物种类的数量减
少,所包含的共同特征增多。
三、融洽探究(师、生合作)
一、教师提问 、学生思考、讨论:
1、人们平时喜欢用俗名而不喜欢用学名,为什
么?
答:因为俗名形象、生动,简洁,并且是大家约
定俗成的,使用方便;而学名是拉丁文的,懂得
的人不多。
2、一种生物的俗名是多种多样的,而学名确实统
一的,生物的名称从多种多样到全世界统一,
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答:生物俗名虽然形象、生动、简洁,但往往以
内同物异名、异物同名和读音误解等,引起生物
名称的混乱和交流研究的许多困难,所以生物名
称的多种多样到全世界统一,有利于世界范围内
4
的学术交流和研究,当然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二、给动物分类
教师:指导阅读教材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五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有: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等;
无脊椎动物有: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环节动物、软
体动物、节肢动物等。
指导学生给动物进行分类,完成表格。
学生:阅读教材
按要求给动物分类,完成表格
三、给植物分类
教师:指导阅读教材
根据植物的生活习性、形态和结构的特征,将它们分
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等。
指导学生给植物进行分类,完成表格。
指导学生讨论:
你认为植物分类选用的标准主要是植物的哪些特征?
学生:阅读教材
按要求给植物分类,完成表格
交流讨论:
给植物分类选用的标准主要是植物的“有无种子”、“有
无根、茎、叶”等形态结构特征。
四、融显效果(巩固拓展或小结)
巩固
1.下列属于生物分类依据的是( )
A.形态结构特征 B.营养方式
C.进化上的亲疏远近关系 D.以上都是
2.如果增加“亚纲”这一分类单位,其分类地位应处于
( )
A.界与门之间 B.门与纲之间
C.纲与目之间 D.科与属之间
3.在生物分类单位中,最大和最小的分类单位分别是
( )
A.门、界 B.界、科 C.纲、种 D.界、种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生物各类群之间,所处的共同分类单位越小,它
们之间的相似程度则越小
B.在生物各类群之间,所处的共同分类单位越大,它
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则越大
C.在生物各类群之间,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越大,亲
缘关系则越远
D.在生物各类群之间,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越大,亲
缘关系则越近
5.在下列分类单位中,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最多的
是( )
A.纲 B.目 C.科 D.属
6、下列生物的共同点最多的组合是( ),最少的组
5
合是( ),
A 狼和狗 B 狗和狮子 C 狗和变形虫 D 狗
和白菜
7、在生物分类单位中,最大的分类单位是( )
A . 种 B . 目 C . 门
D.界
8、在生物分类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 )
A.界 B.门 C.科 D.种
9、.在下列分类等级中,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少的是( )
A.种 B.科 C.纲 D.门
10、A 与 B 是同一纲的生物它们有 M 个共同特征
C 与 D 是同一科的生物它们有 N 个共同特征
比较 M 与 N 的大小 ( )
A、M 大于 N B、M 等于 N C、M 小于 N D、无法
判断
拓展
1、 林奈和双名法
2、的创立过程。
小结
对照板书。回顾本课的主要内容。
五、导航点拨(教师导学)
完成补充练习
板书设计
第一节 生物的命名和分类
一、生物的俗名
二、生物的学名
三、尝试分类
分类一:
动物:家燕、金鱼、蜗牛、蝙蝠;
植物:郁金香、油菜;
微生物:灵芝、细菌
分类依据是生物的形态特征。
分类二:
水中生活的:金鱼;
陆地生活的:灵芝、郁金香、油菜、蜗牛;
空中飞行的:家燕、蝙蝠;
无处不在的:细菌
分类依据是生物的生存环境。
四、科学的分类
生物分类的 7 个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种是最基
本的分类单位。
生物分类等级从大到小,所包含的生物种类的数量减少,所包含的共同特征增多。
五、给动物分类
动物分成两大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6
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
无脊椎动物包括: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
六、给植物分类
植物可分为:藻类动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等。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