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节 《鸟类》教学设计
【前期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鸟类”是第 12 章“空中的生物”的第 1 节。教材首先选择了不同环境下的鸟类图片,
将学生带进了鸟的王国,为学生总体认识鸟类建立了良好的基础。接着教材以家鸽为例,探究
鸟类适应空中飞行的特征。从培养学生能力入手,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在多方
面比较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鸟类的主要特征”是本节的重点。探究活动则是本节最重要
且有效的学习方式。最后在保护鸟类的多样性中,教材重点突出了鸟类栖息地的保护,让学生
理解人与动物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二、学习者分析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生物学课学习和训练,学生已储备了一定量的生物学知识,形成并提
高了必需的学习能力。教师依托此基础,可充分利用教材现有的图片和文字,并有意识地拓展
延伸,鼓励学生课前自主收集图文资料,课堂上大胆展示交流,以挖掘潜力,激发动力,锻炼能
力。七年级的学生虽然对自然现象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但逻辑思维不够缜密,提出
问题、观察现象、分析综合容易肤浅单一,不能触及实质。所以教师一定要做好组织引导工
作,巧妙地抛砖引玉,既要放心放手让学生大胆探究,又要为学生能在自由自在的探究过程中
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助一臂之力。所以,学生分组探究后的列表、交流环节必不可少,有利于学
生正确理解鸟类与飞行相适应的特征的同时,形成结构与功能统一的观点,并提高生物科学
素养。鸟类与人类的关系,学生虽有接触,恐难深入。爱鸟护鸟的思想,可能更多的只是停留
在“纸上谈兵”的层面。所以在“保护鸟类的多样性”版块中,教师会将情感升华的重点放
在行动的落实上,组织学生通过有计划地实施活动来实现爱鸟护鸟的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鸟类的主要特征。
2.教学难点
进行“探究家鸽适应空中飞行的特征”的活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阐明家鸽适应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征:
2.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
3.概述鸟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技能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提升协作能力、表达能力;
2.通过绘制双气泡图,提高学生观察和辨析能力;
3.尝试绘制括号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想一想:它们是鸟类吗?
蝙蝠、蝴蝶、企鹅、鸵鸟、鸡、喜鹊、天鹅。
(二)观看视频:军舰鸟夺取红嘴热带鸟的食物
师:看完视频,你们有疑惑的地方吗?
(生:回答。)
师:同样是鸟,飞行速度为什么差距这么大呢?
(生: 结合视频以及生活经验你回答)
师:展示军舰鸟、红嘴热带鸟和鸡的图片。同样都是鸟,为什么鸡不像其他两种飞翔
能力强呢?
(生: 结合视频以及生活经验你回答)
(三 )探究:家鸽适应空中飞行的特征
师:小组合作学习假设你是鸽子的一部分,想一想在飞行过程中你发挥了哪些作用?
(生:小组讨论学习)
师:分组汇报成果。
(生:体型组)
师:总结身体呈流线型,减小飞行时的阻力。
(生:羽毛组)
师:展示图片,正羽和绒羽分别在哪里?
(羽毛组学生回答)
师:正羽具有飞行、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绒羽具有保温的作用。
其他小组依次进行分享。
师:总结家鸽适应空中飞行的特征。
师:鸟类适应飞行的特征中有哪些是增加动力、减少阻力、减少重力的?展示
PPT,学生自己连线。
师:小试牛刀
师:总结本节内容。
【板书设计】
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