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石壕吏》课堂实录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石壕吏》课堂实录

ID:654145

大小:20.16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4-0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 24 课《石壕吏》课堂实录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体会古体诗在句式、用韵等方面的特点; 2.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中描绘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的情感; 3.品味诗歌写法、语言等方面的精彩之处。 实录过程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学习《石壕吏》,关于诗人杜甫,大家应该不太陌生,回想一 下,我们学过杜甫的哪些诗? 生:有《望岳》《春望》《月夜》,还有《江南逢李龟年》。 师:对。其实在小学时光里,你还积累了更多杜甫的诗歌名句,比如:好雨知时节 生:当春乃发生 (师生互接上下句,回顾名句积累) 师:同学们积累的又多又清楚。预习后,你会发现《石壕吏》与以往学过的诗有什么 不同? 生 1:整首诗好像都是在记叙。写了差役去抓人,老妇跟差役的对话过程。偏向于讲 故事,在叙事。 生 2:这首诗好长,我们学的诗,大多都是四句或者八句的绝句或者律诗,但是这首 诗句子的数量特别的多,(低头快速数)24 句呢。我们还没见过 24 句的唐诗呢! 生 3:我发现这个诗歌还分了段,不像诗,倒是像文言文,并且他句子之间没有押韵。 师:这个信息量有点大了,这到底是诗歌,还是文言文呢?没有押韵吗,还是用韵太 灵活了? 生:课题是《唐诗三首》,肯定是诗歌,只是说像文言文。 师:你反应特别快!请大家看看课本“预习”第二道题,你会重点看哪个词语? 生(齐声):古体诗。 师:对了,是古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是近体诗,他们区分的时间界点大概是在?(唐 朝)有同学已经说出来了啊。唐以前称为古体诗,唐以后称为近体诗。关于两者的区别, 请看课件。你会发现,今天我们学习的《石壕吏》属于古体诗的五言古诗。其实关于四言 古诗我们也是有所涉猎的,比如说《观沧海》《龟虽寿》,还有你们最近在背的《关雎》《蒹 葭》,这都是四言故事。七言的就很常见,古乐府诗也很多。依据四言、五言、七言等字数 的不同分类。提示里还提到用韵,刚才有同学也说到了,说这首诗没押韵,那我们就走进 文本去探究一下。请同学们自由速读,找出你觉得有韵或者无韵的依据来。 (同学们轻声朗读,用笔圈划。) 生 1:老师,有韵!第二段的“怒”和“苦”,第三段的“死”和“矣”,“孙”和“裙”, “归”和“炊”,有四组押韵呢。 生 2:用韵比较灵活,换的勤。 师:同学们的眼睛真亮!请课代表总结一下。 生:古体诗用韵比较灵活,一首诗里面可能有好几个韵,不像近体诗的一韵到底。从 句式方面看,字数、句数也不同,古体诗的句式也更灵活自由一些。 师:总结的很到位!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文本,请何润庭同学朗读课文。 师:读音全部准确,而且站姿挺拔,声音琅琅,请大家以他为典范,挺直腰身,双手 捧书,齐读课文。 师:五言诗句,节奏一般都是 2/3,对吧,请大家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注意韵脚,自 由朗读课文。 师:接下来就走进这个故事。请同学们完成任务一:以自主学习的方式放声翻译全诗, 圈划疑难。 师:声音小了是都结束了对吧?我们一起来完成第二步:提交你的疑难,但凡有不确 定的地方,我们都可以讨论一下。 生 1:“逾墙走”什么意思? 生 2:“逾墙”就是翻墙的意思,“走”是逃跑,与现代汉语是完全不同的。 师:总结的特别到位,古今异义词语,请大家做好批注。 生 3:“登前途”的意思是登上向前行走的路途吗?那“前途”是不是也是古今异义词 语? 生 4:是的呢!还有“裙”也是,古义泛指衣服,与现代的裙子不一样。 生 5:老师,“二男”是指第二个儿子,还是其余的两个儿子呢? 师:这个问题有意思,是呀,该怎么理解呢? 生 6:我认为应该是两个儿子,老妇说了共有三个儿子,交代的自然就是三个儿子的 去向。 生 7:对的,是两个儿子,《核舟记》里我们学过,文言文里数量短语就是这样省略量 词直接表达的。 师:学习中能够举一反三,真厉害!“二男”就是两个儿子的意思。 师:请完成第三个任务,同桌两人合作探究,一个人复述这个故事,另外一个人认真 倾听,如果有问题,请指正并修改过来。 (学生两两结合,认真交流。) 师:同学们整体感知这个故事后,请用课文原句来概括全诗。生:吏夜捉人 师: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生:时间顺序 师:哪些表时间的词语能够证明你刚才说的? 生:暮-夜-夜久-天明 师:作者以时间为序,讲了一个吏夜捉人的故事。记叙的六要素还记得是什么? 生:时间、地点、任务、时间的起因、经过、结果 师:庞大的第三自然段就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对吧?请同学们快速看第三自然段,老 妇“前致词”讲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师:课本“预习”第一个题说,杜甫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那什么是现实 主义?交流一下你的理解。 生 1:我觉得现实主义,就是对现实生活的一些表现,就是描写现实。 生 2:现实主义就是描写的现实生活,对立面是浪漫主义,代表诗人是李白,他的特 色是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来表达他的感情。杜甫就不一样,他的语言朴实无华, 描写都是现实人间,所以我觉得现实主义可能就是语言的朴实无华,内容的客观质朴,内 容的直击现实社会。 生 3:读杜甫的诗,我们会觉得很沉重,很压抑,这些沉重和压抑感都来自于他对现 实生活的客观描绘。 生 4:更多的是依靠他所看见的,他所感受的人民的疾苦,以及对国家衰败的担忧。 师:能读懂李白的浪漫,对于杜甫的沉重压抑就会多几份深刻的理解和体会。他表达 的很朴实,很客观,叙述到“独与老翁别”,这个故事就戛然而止了,没有任何的抒情,绝 无半句的议论,他只是在客观叙事。就在这看似冷静客观的叙述中,我们真的看不出他分 毫的情感流露吗?继续深入诗歌去探究,杜甫创作《石壕吏》的现实是怎样的呢? 生:唐肃宗乾元元年,为平定安史之乱,唐军围攻叛军所占的邺郡,胜利在望,次年 春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全线崩溃,退守河阳,杜甫此时从洛阳回华州,经过新安、石壕、 潼关等地,根据目睹的现实写了一组诗,《石壕吏》是其中一首。 师:这是杜甫创作《石壕吏》的现实背景,我们一起去找寻充斥在诗歌字里行间的现 实。请同学们以“我从____诗句里面,看出了当时的______的句式”来表达你的思考。你可 以独立思考,也可以跟你的同桌互相交流。 生 1:我从“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这两句读出了当时的战乱给人民生活带来的 巨大影响。年轻妇人出来进去都没有意见完整的衣服,生活贫困窘迫至极。 生 2:我从“有吏夜捉人”这句看出了当时兵役制度的残酷。捉人都是半夜去的,夜 色是最好的掩护,说明人很难抓,反映了人民对差役以及兵役制度的抵抗。 生 3:我从“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中看出夜半抓丁是司空见惯的,听到敲门声, 老翁就翻墙逃跑,老妇才去开门。没开门,他们就已知道来人所为何事了。 生 4:我从“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中看出当时战事吃紧,唐军压 力挺大。三男死二,以此推算战场上兵力的损耗是十之六七。这就是课本注释说的“次年 春,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全线的崩溃”,老妇的两个儿子就是在邺城大败的这场战役中牺牲 的。简单的三句话述说,老妇心痛的感觉有谁人能体会呢? 生 5:我从“独与老翁别”中能看出当时老妇已经被差役带走了,与昨晚刚来时的两 个主人,到现在的老翁一人,诗人的内心是沉重痛苦的。 生 6:我从“如闻泣幽咽”这句读出了当时人们的忍气吞声,苟且偷生。这哭泣的应 该是老妇新寡的儿媳,此刻的她刚死了老公,孩子还那么年幼,吃不饱穿不严,却还连哭 都不敢出声,多么可怜呀! 师:同学们都是拥有慧眼又善良无比的好孩子!进一步去体会诗人的情感。差役没抓 到老头,就把老妇人抓走了。为啥不抓时值 46 年的作者呢? 生 1:杜甫是官,虽然不大,但和百姓到底是不同的。 师:对,正七品的官员到底和兵役不同等级。再就是当时唐朝是沿用前朝的府兵制, 杜甫并不是登记在册的府兵。可是他也没有阻止,杜甫有多爱惜百姓大家都知道,为什么 他此时没有站出来为百姓说话呢? 生 2:当时杜甫本就是被贬官员,他即便想阻止也没有办法,因为哪怕阻止了,也会 有更多的人被强抓,这家抓不到还有另一家,老百姓逃不开的;再说如果他阻止了差役, 他阻止的就是大唐的军力,差役补充兵力是要平叛,不然人民面对的又是什么?是无休止 的、更惨烈的战争,人民的生活就会陷入更痛苦的深渊。你想一下杜甫此刻的心情。有人 说愤怒,有人说无奈,同情人民,又忧虑时局。差役虽然凶暴残忍,可是他代表的是唐军, 代表的是时局中要去平叛的军力,所以此刻的他内心无比的悲痛又无可奈何。 师:诗写的好,说明他有才气;能用美好的诗句去触碰黑暗的现实,说明他有勇气; 在黑暗的现实中,能够勇敢坚守,继续艰难的去探索光明说明他拥有忧虑时局又同情百姓 的正气。正是这样忧国忧民的浩然正气,让我们尊敬的称他为“诗圣”。富二代出身的杜甫 拥有艳艳才学,却终生都没有走上仕途的高位,一来是因为他一腔热血全然为了人民,根 本不屑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之举,自然就远离枢纽中心;再者就是当朝权相李林甫,他手 握大权,把控朝政,他怕贤能之士影响到他的地位,或是触碰他的利益,便说“野无遗贤”, 彻底封死了杜甫入仕的路途。这就是当时大唐王朝的朝局啊!安史爆乱,社会动荡,他奔 赴新皇途中被捕,扣留一年之久,好不容易逃出来,继续要去找皇帝,在他的心里面,皇 帝就是国家呀。忠君爱国,忧虑百姓,矢志不渝,这就是诗圣杜甫的一颗心,一颗低在尘 埃里,沉重到老百姓生活中的圣人之心!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