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08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人教版)(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解密 08 列强侵华与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A 组 考点专练 考点一 近代前期列强侵华 1.(2020·广东深圳二模·28)1841 年,英军对广州发动进攻,所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三元里广大民众义 愤填膺,击退来犯英军。周边百余村的团练手持戈矛犁锄,“将方、圆两炮台四面围住,各处设伏”,使得英 军“潜避两炮台中,不敢出入”。三元里抗英说明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小生产者存在固有阶级局限 C.战斗的意志是决定战争成败的关键 D.民众团结抗争勇于反击侵略 【考点】第一次鸦片战争;㈡鸦片战争;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转型(28 题);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材料“广大民众义愤填膺,击退来犯英军”,体现出民众团结抗击外来侵略,故选 D 项;A 项是 1842 年《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排除 A 项;材料反映出民众的抗争精神,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关, 排除 B 项;战斗的意志影响战争成败,实力才是取胜的关键,排除 C 项。 【答案】D 2.(2020·山东日照一模·5)鸦片战争爆发一年后,清政府仍不承认这场冲突是一场“战争”,而更倾向于是一场 “边衅”,官方文书中也把英国人被看作是“丑类”“匪类”“强盗”“贼寇”“叛贼”。这表明清政府 A.认识不到近代战争的残酷 B.对殖民者的本质认识不清 C.观念严重滞后于世界发展 D.无力应对国家安全的危机 【考点】第一次鸦片战争;㈡鸦片战争;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根据材料“边衅”“丑类”“匪类”“强盗”“贼寇”“叛贼”等关键词可知清政府仍然存在天朝上国的观念, 不能正确认知中英间的关系,观念严重滞后于世界发展,故选 C 项;材料反映的是清政府对中英国际关系 的认知,不是对战争本身的认识,排除 A 项;“强盗”反映了此时清政府认识到殖民者的本质,排除 B 项; 材料涉及主旨为清政府对中英国际关系的认识,并非清政府实际能力,排除 D 项。 【答案】C 3.(2020·北京海淀区高三第二学期阶段性测试·6)1871 年郑观应在《易言》中指出:“今长江二千数百里有奇, 洋船往来,实获厚利,喧宾夺主,殊抱杞忧。”造成作者忧心忡忡的原因是 A.《南京条约》签订后领事裁判权的实施 B.《天津条约》签订后大批通商口岸开放 C.《北京条约》签订后对英支付巨额赔款 D.《马关条约》签订后允许外商开办工厂 【考点】第二次鸦片战争;㈢第二次鸦片战争;因果关系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天津条约》签订后,南京、汉口等十个通商口岸开放,允许外国军舰和商船在长江中下游各口岸 自由航行,故选 B 项;领事裁判权是指一国公民在侨居国成为民事、刑事诉讼被告时,该国领事具有的按 照本国法律,予以审判、定罪的权力,材料不涉及,排除 A 项;材料强调列强获得通商、自由航行权,而 不是对英支付巨额赔款问题,排除 C 项;1895 年《马关条约》签订,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D 项。 【答案】B 4.(2020·北京西城区高三 4 月统一测试·6)以下关于台湾的诗句,其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 是 ①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 ②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③汪辜会谈开先河,二老共创新关系。 ④窃喜战功归祖国,更欣光复到台湾。 A.①②④③ B.②③①④ C.①④②③ D.④②③① 【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甲午中日战争;抗日战争;“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⒈收复台湾与台 湾府建立;⒊甲午中日战争;⒉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㈢“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排列组合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指的是清朝施琅收复台湾;“汪辜会谈开先河,二老共创新关 系”是在 1993 年;“窃喜战功归祖国,更欣光复到台湾”指的是 1945 年抗日胜利,台湾光复;“四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指的是 1895 年《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选择 A 项符合题意。 【答案】A 5.(2020·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 4 月联考·29) 姓名 国籍 职务 服务军舰 汉纳根 德国 北洋舰队总查 舰队指挥舰定远舰 阿壁成 德国 舰总管轮 戴乐尔 英国 舰帮办副管驾 尼格路士 英国 舰炮手 哈卜门 德国 炮务总管 主力战舰镇远舰 马吉芬 美国 帮办管带 余锡尔 英国 总管轮 主力战舰致远舰 哈富门 德国 总管轮 济远舰 上面为黄海海战中北洋水师洋员参战表,这一状况 A.是黄海海战中清军战败的根源 B.体现了清廷向西方学习的态度 C.反映出北洋海军整体装备落后 D.导致北洋水师受到列强的牵制 【考点】甲午中日战争;⒊甲午中日战争;表格逻辑型选择题(精选);从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29 题) 【解析】据材料黄海海战中北洋水师洋员参战表,可知北洋海军军舰聘用外国人担任管理职位,这体现了 清政府向西方学习的态度,故选 B 项;黄海海战清军战败的根源是制度的落后,排除 A 项;材料说的是北 洋水师洋员参战表,并不是装备,排除 C 项;导致北洋水师受列强牵制夸大了洋员的作用,北洋舰队主要 战舰舰长及高级军官由中国人担任,排除 D 项。 【答案】B 6.(2020·山东潍坊一模·7)1903 年出版的《蒙学初级修身教科书》中有:“群蜂结巢,既成,会议曰:如有伐 我巢而残我同种者,共刺之。人之有国,犹蜂之有巢。尔学生当知爱国,当知爱同种。”此文 A.宣传优胜劣汰理论 B.蕴含着民主革命的思想 C.体现民族危机深重 D.表达对平等自由的追求 【考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㈣《辛丑条约》;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1901 年,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的境地,与材料中“1903 年出版”“学生当知爱国,当知爱同种”相符,故选 C 项;材料中“当知爱国,当知 爱同种”,并未涉及优胜劣汰,排除 A 项;强调“当知爱国”,但未涉及革命,排除 B 项;强调“当知爱国”, 但未涉及平等自由,排除 D 项。 【答案】C 考点二 辛亥革命 1.(2020·山东青岛二模·8)1912 年,南京临时政府全部财政收额为 1387 万元,所借内外债占 81.3%,其中外 债就占 61.3%。这导致了 A.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B.列强承认新生的南京临时政府 C.动摇了封建经济的根基 D.对外政策方面表现软弱 【考点】辛亥革命;第 19 课 辛亥革命;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南京临时政府所借外债占财政收入的比例高达 61.3%,过多地受制于外国,难以实行独立自主的 外交政策,故对外政策具有软弱性,故选 D 项;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是由本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 充分决定的,外债比例过高并非主要原因,排除 A 项;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并没有得到列强的认可,B 项 不符合史实,排除 B 项;外债本身不会动摇小农经济的根基,排除 C 项。 【答案】D 2.(2020·山东 5 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8)山西举人刘大鹏在《退想斋日记》(1913 年 3 月 27 日) 中写道:“自变乱以后,学堂之内禁读经书,只令学生读教科书,则圣贤之道将由是而泯焉,吾恐不久 学界必更有一场大惨剧演出于世也。”材料反映出当时 A.课程设置超越了时代的要求 B.儒家思想已经丧失正统地位 C.传统观念阻碍社会变革 D.共和政体备受大众质疑 【考点】辛亥革命;第 19 课 辛亥革命;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题干中的关键时间点是 1913 年,可知山西举人刘大鹏的《退想斋日记》主要论及辛亥革命之后的 现象,再结合其日记内容中的“自变乱以后,学堂之内禁读经书,只令学生读教科书,则圣贤之道将由是而 泯焉,吾恐不久学界必更有一场大惨剧演出于世也”可知其对辛亥革命之后所出现的新式教育持反对态度, 这反映出旧有的传统观念阻碍社会新的变革,故选 C 项;题干内容主要涉及辛亥革命之后,新式学堂教材 的主要内容,而不是其课程的设置,排除 A 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新文化运动期间,儒学思想受到了 前所未有的挑战,并逐渐丧失其正统地位,而不是辛亥革命,排除 B 项;题干内容主要述及刘大鹏对教材 内容持反对态度,没有涉及其对政体类型的态度,排除 D 项。 【答案】C 考点三 抗日战争 1(2020·高三 6 月模拟·30)有学者在分析中国某一时期政治形势时说。“国民党被赶出长江中下游地 区,并丧失了精锐部队,同时中国共产党正在广阔农村扩大力量,并赢得民众的支持。”据此推断,此 后 A.农村革命根据地广泛建立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中共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 D.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战主战场 【考点】抗日战争;第 23 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第 24 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新民 主主义革命(30 题);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根据材料“国民党被赶出长江中下游地区,并丧失了精锐部队,同时中国共产党正在广阔农村扩大 力量,并赢得民众的支持”可知,国民党在经历战争失败后,丧失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同时中共在农村开辟 根据地,结合所学知识,在国民政府在淞沪会战和武汉会战失败后,丧失了长江中下游大片国土,但国民 政府的正面抗战为中共开辟敌后战场争取了时间和空间,随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战 主战场,故选 D 项;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是在土地革命时期,此时日军尚未大规模入侵中国,长江中下游 仍受国民政府的控制,排除 A 项;1937 年 9 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1938 年武汉会战失败,排除 B 项;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是在长江以北,长江以南仍受国民政府控制,排除 C 项。 【答案】D 2.(2020·山东高三第一次仿真联考·9)图 2 是 1937 年 8 月至 1940 年八路军进军路线示意图。据此可知,当时 八路军 图 2 A.成为抵抗日军的主要力量 B.有力配合了正面战场抗战 C.解放了华北的大部分地区 D.取得百团大战的辉煌胜利 【考点】抗日战争;㈡敌后战场的抗战;历史地图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根据图片可知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创建抗日根据地,有力配合了正面战场抗战,故选 B 项; 1938 年底相持阶段后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抵抗日军的主要力量,与材料所述时间“1937 年”不符,排除 A 项; 解放战争时期,平津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 52 万余人,解放了华北大部分地区,与材料所述时间“1937 年”不符,排除 C 项;1941 年 1 月取得百团大战的辉煌胜利,与材料所述时间“1937 年”不符,排除 D 项。 【答案】B 3.(2020·广东深圳二模·30)《晋察冀日报》是中共在抗战中创办的一份重要报刊,1940 年改版后,以国内 新闻、国际新闻、通讯、社论、诗歌、漫画等为主,并创办了副刊《老百姓》。它所刊载的文章大多通 俗易懂、诙谐幽默,在解放区和敌占区都发行,给人们极大的希望和鼓舞。这反映了 A.抗日根据地民主建设成就斐然 B.舆论宣传在抗战中发挥了特殊作用 C.民主革命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 【考点】抗日战争;第 23 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第 24 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新民 主主义革命(30 题);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材料中共在抗战中创办的报刊“给人们极大的希望和鼓舞”,发挥了抗战舆论宣传的作用,故选 B 项;材料反映出中共在抗战中的舆论宣传,没有涉及民主政治建设,排除 A 项;民主革命的工作重心仍然 在农村,没有发生转移,排除 C 项;材料反映出中共在抗战中的舆论宣传,没有涉及团结其他阶级阶层抗 战,排除 D 项。 【答案】B 考点四 中国共产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贡献 1.(2020·湖北武汉高三毕业生六月供题一·29)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让陈独秀意识到,要“从根本上取 消这蔑视公理的强权不可”,“我们不可主张用强力蔑弃公理,却不可不主张用强力拥护公理。我们不主张用 强力压人,却不可不主张用强力抵抗被人所压。”“用强力拥护公理”思想旨在 A.反思中国的外交失败 B.抗议列强的经济欺凌 C.抨击军阀的黑暗统治 D.唤醒民众的救亡意识 【考点】五四运动;⒈五四运动;从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29 题);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我们不可主张用强力蔑弃公理,却不可不主张用强力拥护公理。我们不主张用强力压人,却不可 不主张用强力抵抗被人所压”即激发民主的民族意识来维护国家的尊严,故选 D 项;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 失败,让陈独秀意识到,要“从根本上取消这蔑视公理的强权不可”说明他没有认识到外交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政府腐败和国力衰弱,排除 A 项;“我们不主张用强力压人,却不可不主张用强力抵抗被人所压”不能说明 列强只有经济欺凌,这里体现的是政治欺凌,排除 B 项;“我们不可主张用强力蔑弃公理,却不可不主张用 强力拥护公理。我们不主张用强力压人,却不可不主张用强力抵抗被人所压”可见其斗争矛头并没有明确为 军阀,只在希望大众起来反抗而已,排除 C 项。 【答案】D 2.(2020·江西抚州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29)有学者认为,五四启蒙运动不过几年,即迫于情势而转向救 亡运动。陈独秀、李大钊很快转向了实用文化层次(政治革命领域),钱玄同、刘半农、胡适等人转向了 普及文化层次(教育领域),鲁迅最终也选择了“血与火”的方式。材料主要说明 A.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 B.五四运动推动革命文化登上历史舞台 C.先进的中国人采用多种形式救国道路 D.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处于混乱迷茫 【考点】五四运动;⒈五四运动;从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29 题);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根据“陈独秀、李大钊很快转向了实用文化层次(政治革命领域)”“钱玄同、刘半农、胡适等人转向 了普及文化层次(教育领域)”等信息可知,五四运动先进的中国人转向救亡运动,从政治革命领域、教育领 域等不同领域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故选 C 项;根据“五四启蒙运动不过几年,即迫于情势而转向救亡运动” 可知,五四运动不仅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更是一场救亡运动,排除 A 项;题干未体现五四运动推动革命 文化登上历史舞台的信息,排除 B 项;题干反映了五四时期先进的中国人对中国革命不同道路初步探索, 但不是处于混乱迷茫状态,排除 D 项。 【答案】C 3.(2020·清华大学高三 5 月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34)1886 年 5 月 1 日,美国和加拿大 2 万多个企业的 35 万工人举行示威游行,要求资本家实施八小时工作制;1889 年,第二国际宣布每年的五月一日为国际 劳动节。由此可知,国际劳动节的出现 A.完成了保障工人权益的使命 B.旨在推动无产阶级革命发展 C.受到了世界民主运动的推动 D.在世界各国获得了普遍认同 【考点】《共产党宣言》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㈢国际工人运动的开展;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近代 资本主义文明的发展(33 题) 【解析】据材料“1886 年 5 月 1 日,美国和加拿大 2 万多个企业的 35 万工人举行示威游行,要求资本家实 施八小时工作制;1889 年,第二国际宣布每年的五月一日为国际劳动节”,可知随着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五一国际劳动节出现,故选 C 项;劳动节并不能完成保障工人权益的使命,排除 A 项;五一劳动节的出现 与无产阶级革命关系不大,排除 B 项;“普遍认同”一词过于绝对,排除 D 项。 【答案】C 4.(2020·河南六市重点高中 3 月联合检测·34)马克思说:巴黎公社是“社会把国家政权重新收回”“人民群众把 国家政权重新收回”,是“人民群众获得解放的政治形式”。此观点意在强调 A.巴黎人民民主意识已觉醒 B.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C.公社建立了工农联盟政权 D.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政权 【考点】巴黎公社;⒉巴黎公社;近代资本主义文明的发展(33 题);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据材料可知,巴黎公社是要打碎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故选 D 项;巴黎人民 在此前就已多次进行反专制的斗争,民主意识早已觉醒,排除 A 项;材料强调的是巴黎公社的政权性质, 而不是强调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排除 B 项;巴黎公社是人类历史上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但其并未建立工农联盟,排除 C 项。 【答案】D 5.(2020·北京昌平区高三第二学期第二次统一练习·9)下表是中国共产党在某些重要会议上发布的决议节选,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 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② 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③ 纠正“左”倾军事路线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④ 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②④ D.④②③① 【考点】近代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表格逻辑型选择题(精选);判断对错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①的决议是在 1949 年 3 月西柏坡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发布的,②是 1927 年 8 月 7 日在汉 口召开的“八七会议”上发布的,③是 1935 年 1 月中共中央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上发布的,④是 1921 年中共一大上确定的党成立以后的中心工作及任务的决议,按时间先后排序应是④②③①,选择 D 项符合 题意。 【答案】D 6.(2020·湖北武汉高三毕业生六月供题一·30)1946 年 4 月,陕甘宁边区第三届参议会通过了《陕甘宁边区宪 法原则》,规定:“边区、县、乡人民代表会议(参议会)为人民管理政权机关",“各级政府对各级代表会负责, 各级代表对选举人负责”。这一规定 A.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会议制度 B.适应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要求 C.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为国家根本制度 D.体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性质 【考点】解放战争;第 25 课 人民解放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30 题);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参议会通过了《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边区、县、乡人民代表会议(参议会)为人民管理政权 机关”“各级政府对各级代表会负责,各级代表对选举人负责”这里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形成了人民 代表大会的权力形成立法机关,制订法律,即人民代表大会制,故选 A 项;“1946 年 4 月”不属于社会主义 建设时期,排除 B 项;“1946 年 4 月,陕甘宁边区第三届参议会”只是边区,不代表全国,排除 C 项;“1946 年 4 月”抗战已结束,没有抗战的性质,排除 D 项。 【答案】A 7.(2020·北京西城区一模·8)有学者评价民国的某时期:时间虽不长,却“完成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选择模 式”,也原则上完成了“以争取独立、民主为主要任务到以建设现代化的中国为主要任务的历史性转变”。下 列事件,属于该时期的是 A.1919 年五四运动爆发 B.1925 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 C.1935 年遵义会议召开 D.1947 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考点】解放战争;㈡全面内战的爆发;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挺进大别山是解放战争的一个伟大转折,揭开了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加快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胜利,进而为新中国的成立打下了基础,故选 D 项;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其主要任 务依然是争取独立、民主,排除 A 项;1925 年成立的广州国民政府,其斗争目标依然是对外反帝争独立、 对内反封建求民主,排除 B 项;遵义会议召开于长征时期,其革命任务也是争取独立、民主,排除 C 项。 【答案】D 考点五 对国共关系发展过程的规律性认识 1.(2020·北京海淀区高三第二学期期末·8)下列漫画反映了人民解放军的发展,按其反映历史事件发生顺序排 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 【考点】国共十年对峙;㈡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㈢红军长征;图片史料型选择题(精选); 排列组合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四幅漫画对应的时间和事件分别为,①是 1927 年 9 月秋收起义后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②是 1927 年 8 月 1 日南昌起义;③是 1936 年 10 月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宁会师;④是 1935 年 1 月遵义会议召开; 所以根据时间先后排序是②①④③;选择 B 项符合题意。 【答案】B 2.(2020·天津十二区县重点中学一模·8)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提出:“抛弃城市斗争,是 错误的;但是畏惧农民势力的发展,以为将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如果党员中有这种意见我们以 为也是错误的。”毛泽东文章中提到的党内这种关于革命道路分歧基本结束于 A.井冈山根据地建立 B.八七会议召开 C.遵义会议召开 D.中共七大的召开 【考点】国共十年对峙;㈢红军长征;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抛弃城市斗争,是错误的;但是畏惧农民势力的发展,以为将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如 果党员中有这种意见我们以为也是错误的”表明中共内部对革命道路的认识有分歧,遵义会议是中共第一次 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地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 矛盾,故选 C 项;井冈山根据地建立体现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并未解决党内的道路分歧问题,排除 A 项; 八七会议召开确立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没有解决党内道路分歧的问题,排除 B 项;中共七大作了推 动抗战胜利的政治动员,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1935 年的遵义会议已经解决了党内道路的分歧 问题,排除 D 项。 【答案】C 3.(2020·广东广州、深圳学调联盟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29)1906 年,孙中山等人在《同盟会宣言》中规定分“军 法之治”、“约法之治”、“宪法之治”三个相互嬗进的时期,以渐趋实现“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 均地权”的纲领。1924 年,国民党在其“一大”宣言中,强调国民革命运动必须联合工农才能取得胜利。这表 明 A.工农群众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B.国民革命性质发生嬗变 C.孙中山的政策趋向工农群众 D.民主革命内涵不断丰富 【考点】国民革命;㈢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30 题);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根据“1906 年,……以渐趋实现‘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到“1924 年, 国民党在其‘一大’宣言中,强调国民革命运动必须联合工农才能取得胜利”可知,孙中山等人从仅仅依靠资 产阶级实现民主共和,到联合工农群众来以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这表明民主革命的内涵得到了不断丰富, 故选 D 项;1919 年五四运动之后,工农群众就已经登上了政治舞台,排除 A 项;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运动 的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排除 B 项;孙中山从根本上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排除 C 项。 【答案】D B 组 专题综合练 1.鸦片战争之后,英国认识到随着传统中国对外关系体制被打破,其他国家也必定会向中国要求条约特权。 为维护英国在列强对华关系中的领导地位,英国遂从中国攫取了 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居住及租地权 D.协定关税的特权 【答案】B 【解析】题干中体现英国希望其它列强在中国的特权英国一体享有,这是片面最惠国待遇特权的体现,故 选 B 项;领事裁判权是破坏中国司法主权,排除 A 项;居住及租地权体现在租界设置上,排除 C 项;协定 关税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排除 D 项。 2.天津城的历史不长,从直沽寨算起,至今不过 600 余年。然至 19 世纪末,天津“由一个近畿的府属县城, 发展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工商业和港口贸易城市”,也就用了几十年时间。近代天津崛起的主要原因 是 A.临近京畿 B.开埠通商 C.洋务倾斜 D.列强汇集 【答案】B 【解析】根据“发展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工商业和港口贸易城市”,结合自 1860 年《北京条约》签订 后,天津开辟为通商口岸,成为外国列强在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输出资本的重要基地,故选 B 项; 近代以来,天津城一直临近京畿,排除 A 项;19 世 90 年代初,洋务运动逐渐失败,排除 C 项;天津作为 西方列强的租界,列强的汇集不能直接推动天津的崛起,排除 D 项。 3.总理衙门成立之初,署内官员分大臣、章京两级。其中大臣主要从军机大臣、内阁大学士及各部尚书、侍 郎中选派,没有定额;由一名亲王担任总署大臣,共同办理衙门事务。这反映出当时的总理衙门 A.具有临时性机构的性质 B.全权处理涉外事务 C.与军机处处于同等级别 D.受内阁大学士牵制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其中大臣主要从军机大臣、内阁大学士及各部尚书、侍郎中选派,没有定额;由一名亲 王担任总署大臣,共同办理衙门事务。”可知总理衙门的人员没有固定编制,随意调配,具有临时机构的性 质,故选 A 项;“全权处理”说法绝对化,排除 B 项;根据材料“其中大臣主要从军机大臣、内阁大学士及各 部尚书、侍郎中选派”可知总理衙门的大臣部分从军机大臣中选派,并非“与军机处处于同等级别”,排除 C 项;根据材料“其中大臣主要从军机大臣、内阁大学士及各部尚书、侍郎中选派”可知总理衙门的大臣从内阁 大学士中选派部分,并非“受内阁大学士牵制”,排除 D 项。 4.台湾巡抚唐景崧在《马关条约》签署当日上奏清廷“挽救英、俄为同盟,许其保辽、保台”。台湾绅士代表 向英国领事提出:在中国保有主权情况下,将行政权与各种捐税交予英国以换取英国的保护。上述行动说 明台湾官绅 A.在保台策略上分歧严重 B.寄希望于国际干预 C.放弃了自主保台的努力 D.主张国际共管台湾 【答案】B 【解析】从材料可知台湾官绅为了保住台湾,希望在给予外国一定特权的基础上,由外国帮助收回台湾, 体现的是台湾官绅为了保台,寄希望于国际干预,故选 B 项;从台湾巡抚和台湾绅士代表提出的主张,可 知都体现出在保留中国主权的基础上获得外国帮助,守住台湾的意见是一致的,排除 A 项;材料中台湾巡 抚和台湾绅士代表提出的主张建议,违抗清政府的割台条约,就已经体现出台湾人民自主保台所做的努力, 排除 C 项;从材料中“由清政府挽救英俄同盟”和“在中国保有主权情况下”,可知台湾官绅是希望保留台湾 归属中国的权利,并不是主张国际共同管理台湾,排除 D 项。 5.1820 年,中国的 GDP 约为英国的 7 倍,却在鸦片战争中被英国击败。1860 年,中国的 GDP 大于英法的 总和,却没能阻止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90 年,中国的 GDP 约为日本的 5 倍,但中国军队却在甲午中日 战争中一败涂地。据此推知 A.经济总量对一国来说没有意义 B.GDP 排名准确反映一国经济发展水平 C.中国国际地位与 GDP 排名背离 D.经济结构优劣是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中国在 GDP 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之下,却在屡次战争中失败,是因为在 19 世 纪,中西方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一样,中国是以农业经济为主,而西方是以工业经济为主,这反映出经济结 构的优劣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故选 D 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济总量对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非 常重要,而不是没有意义,排除 A 项;GDP 的排名不能够决定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它仅是一个具体 的指标,更重要的要看其工业发展的质量如何,排除 B 项;题干仅是述及中国在 GDP 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之 下,却在屡次战争中失败,而没有论及其国际地位,排除 C 项。 6.《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海外史料看庚子事变》中有一幅漫画,这反映了当时 注意,伙计们,一起拉,但是不要比其他人用力 A.帝国主义列强合谋门户开放 B.列强既合谋出兵又各谋私利 C.帝国主义列强合谋征服中国 D.列强扶植清政府作为代理人 【答案】B 【解析】根据漫画“注意,伙计们,一起拉,但是不要比其他人用力”可知其反映了各国决定武力征服清朝, 但因各自的利益,其实各有算盘,故选 B 项;1899 年,美国政府先后向英、俄等六国政府提出在中国实行 所谓“门户开放”、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并非“列强合谋”,排除 A 项;根据漫画“注意,伙计们,一起拉, 但是不要比其他人用力”可知其反映了各国决定武力征服清朝,并非“征服中国”,排除 C 项;根据漫画“一 起拉,但是不要比其他人用力”可知列强合谋征服清政府,并非“扶植清政府”,排除 D 项。 7.近代某条约规定:“西历本年二月初一日,即中历上年十二月十三日,上谕以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 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 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亦不得开脱,别给奖叙。”对此规定所属条约理解正确的是 ①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②列强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 ③导致数以万计的无辜百姓流离失所 ④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据题干中“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 职,永不叙用,亦不得开脱,别给奖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辛丑条约》,故①正确;题干中“于所 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可知列强侧重保平安而维护列强在华利益,故②错误;导致数以万计的无辜百姓 流离失所的是近代的战争,不是《辛丑条约》,故③错误;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是《辛丑条 约》,符合题干要求,故④正确,选择 B 项符合题意。 8.1912 年 8 月,孙中山认为,“今专制业已推翻,破坏之局己终,建设之局伊始”,因此“挟党见,闹意气” 是不合时宜的,各党派应当筹谋共同建国。次月,孙中山担任全国铁路督办一职,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 全权筹办全国铁路。这反映出当时 A.经济建设成为中心工作 B.党见纷争导致政治局势动荡 C.民主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D.孙中山对时局缺乏正确认识 【答案】D 【解析】据材料“1912 年 8 月”“今专制业已推翻,破坏之局己终,建设之局伊始”,可知孙中山认为抵制被 推翻就是革命成功,因此其对时局缺乏正确认识,故选 D 项;民国建立后内忧外患,经济建设只是开始, 并不能说成为中心工作,排除 A 项;据材料可知当时可能存在党见纷争,但看不出政治局势动荡,排除 B 项;材料说的是孙中山的认识,并不是民主思想,而且也无法体现深入人心,排除 C 项。 9.武昌起义爆发后,立宪派张謇力促朝廷大员派政府军援助湖北前线。但随着局势的发展,他转而致电袁 世凯,说:“环顾世界,默察人心,舍共和无可为和平之结果,趋势然也。”“纳民族于共和主义之中”。据此 可知 A.辛亥革命使民权观念深入人心 B.民主共和思潮影响扩大 C.辛亥革命引发了社会动荡不安 D.立宪派放弃了政治理想 【答案】B 【解析】材料立宪派张謇由支持镇压革命,到认为“舍共和无可为和平之结果”,可见民主共和思潮影响扩大, 故选 B 项;材料张謇主张“纳民族于共和主义之中”,反映出民族观念的影响扩大,排除 A 项;材料强调民 主共和思潮的影响扩大,C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排除 C 项;材料反映出立宪派反对君主专制,政治理想 没有改变,排除 D 项。 10.中华民国建立后,最初想模仿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总统制,后来又改为责任内阁制。但按照英国的责任 内阁制,议会多数党党魁出任内阁首相后,阁员由首相任命。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责 任内阁的阁员,必须由参议院审定后方可任命。这一规定 A.阻止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野心 B.体现了典型的三权分立特点 C.“因人立法”,缺乏法治精神 D.事实上确立了共和制 【考点】辛亥革命;第 19 课 辛亥革命;从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29 题);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根据材料“但按照英国的责任内阁制,议会多数党党魁出任内阁首相后,阁员由首相任命。而《中 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责任内阁的阁员,必须由参议院审定后方可任命”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 法》为限制袁世凯,实行责任内阁制,“因人立法”,缺乏法治精神,故选 C 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 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并未“阻止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野心”,排除 A 项;根据材料“中华民国建立后,最初想模 仿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总统制,后来又改为责任内阁制”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责任内阁制,排除 B 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制,排除 D 项。 【答案】C 11.1927 年 2 月 10 日,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在汉口召开,会议决定裁撤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中央军事委 员会主席、军事政治学校校长职务等;会议决议军事委员会对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负责,其下达的命令 必须有军委主席团四人签字方才有效;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由军委提名,由国民政府任命。此次会议 A.推动了北伐战争的到来 B.标志着国共合作的破裂 C.意在削弱蒋介石的权利 D.保证了共产党的领导权 【答案】C 【解析】此次会议裁撤了与蒋介石有关的职位,从政令的下达、规范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提名任命等多种 途径去限制蒋介石的权力,故选 C 项;1926 年 7 月北伐战争就已经开始,排除 A 项;?1927 年 7 月 15 日, 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政变,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使大革命以失败而告终,排除 B 项;材 料没有涉及共产党,而且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共产党也没有领导权,排除 D 项。 12.1925 年到 1926 年间,《向导》和《新青年》上发表了一系列纪念文章。在内容上,多为纪念五卅运动、 列宁、孙中山、十月革命、二七惨案、义和团运动、五九国耻、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这些纪念文章 A.服务于各阶级联合的革命活动 B.表明马克思主义成为革命指导思想 C.旨在推动国共两党关系的缓和 D.说明近代民主的群众基础广泛 【答案】A 【解析】由材料“1925 年到 1926 年间”“《向导》和《新青年》上发表了一系列纪念文章。在内容上,多为 纪念五卅运动、列宁、孙中山、十月革命、二七惨案、义和团运动、五九国耻、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可 知都是为了服务于当时国内各革命阶级联合起来的国民革命活动,故选 A 项;当时处于第一次国共合作, 指导思想是新三民主义,排除 B 项;国民大革命时期正值国共两党合作时期,排除 C 项;材料不能反映出 群众基础的广泛性,排除 D 项。 13.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对无产阶级这一概念进行了创造性的解释,即避开生产方式是否先进问题,把划分 无产阶级和非无产阶级的标准落实到是否出卖劳动力这一点上。这种认识意在 A.论证中国革命道路的合理性 B.揭露封建土地制度的反动本质 C.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学说 D.推动农村土地改革的深入开展 【答案】A 【解析】井冈山时期,基于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与发展的现实,毛泽东将无产阶级的划分标准由“生产方式 是否先进”发展为“是否出卖劳动力”,这一创新扩大了无产阶级阶级的范围,有利于论证中国革命“走农村包 围城市”道路的合理性,故选 A 项;揭露封建土地制度的反动本质是手段不是目的,排除 B 项;“丰富和发 展马克思主义学说”是客观结果不是“主观意图”,排除 C 项;农村土地改革是 1949—1952 年,排除 D 项。 14.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提出:“抛弃城市斗争,是错误的;但是畏惧农民势力的发展, 以为将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如果党员中有这种意见我们以为也是错误的。”毛泽东文章中提到的 党内这种关于革命道路分歧基本结束于 A.井冈山根据地建立 B.八七会议召开 C.遵义会议召开 D.中共七大的召开 【答案】C 【解析】“抛弃城市斗争,是错误的;但是畏惧农民势力的发展,以为将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如 果党员中有这种意见我们以为也是错误的”表明中共内部对革命道路的认识有分歧,遵义会议是中共第一次 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地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 矛盾,故选 C 项;井冈山根据地建立体现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并未解决党内的道路分歧问题,排除 A 项; 八七会议召开确立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没有解决党内道路分歧的问题,排除 B 项;中共七大作了推 动抗战胜利的政治动员,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1935 年的遵义会议已经解决了党内道路的分歧 问题,排除 D 项。 15.1941 年底,中共中央要求调整军队结构,主力军与地方军的比例,在山区为 2:1,在平原为 1:1,在 某些困难地区,主力军全部地方化。同时要求根据地裁并重叠机构,裁汰冗员,实行合署办公,各根据地 脱产人员不得超过总人口数 3%。这些规定是为了 A.扩大统一战线 B.克服根据地困难 C.争夺抗战领导权 D.调动地方积极性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1941 年底,中共中央要求调整军队结构……在某些困难地区,主力军全部地方化。同时 要求根据地裁并重叠机构,裁汰冗员,实行合署办公,各根据地脱产人员不得超过总人口数 3%”并结合所 学知识,抗战相持阶段敌后根据地抗战形势严峻,中共在敌后根据地开展精兵简政,以应对因日伪军对根 据地扫荡而造成的经济困难故选 B 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共在敌后根据地开展精兵简政,与扩大统一战线无 关,排除 A 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共在敌后根据地开展精兵简政,与抗战领导权无关,排除 C 项;材料反映 的是中共在敌后根据地开展精兵简政,与调动地方积极性无关,排除 D 项。 16.据韩丁《翻身——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纪实》记载:1948 年山西省潞城县张庄完成土改运动,部分农民 加入共产党。表 1 为农民党员入党动机调查。农民入党动机折射出 表 1:张庄农民党员入党动机调查 入党动机 人数 想争取平等权利、言论自由 10 人 因为翻了身而拥护党 3 人 想为人民服务 2 人 想打倒地主 1 人 想当干部 4 人 想在党的保护下躲避财产没收 1 人 不知道为什么 1 人 其他 2 人 总数 28 人 A.农村工作的艰巨性与复杂性 B.农民党员比例很高 C.农民个人入党动机十分盲目 D.土地改革进展顺利 【答案】A 【解析】据材料“1948 年山西省潞城县张庄完成土改运动,部分农民加入共产党”“张庄农民党员入党动机调 查”,可知部分农民的入党动机与党的宗旨并不一致,这反映出农民思想存在一定的落后性,故选 A 项;材 料中都是农民党员,无法看出比例,排除 B 项;材料中只是部分农民入党动机盲目,“十分”表达不准确, 排除 C 项;材料的主题是土地改革后农民入党情况,而不是土地改革,排除 D 项。 17.1949 年 4 月至 5 月参加“丹阳培训”的干部,统一使用、系统学习的文件主要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 (即“约法八章”)《中共中央华东局关于接管江南城市的指示》《城市政策汇编》和七届二中全会公报。据此 推知,“丹阳培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A.国共和谈 B.渡江作战 C.接管城市 D.防腐拒变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即‘约法八章’)《中共中央华东局关于接管江南城市的指示》《城 市政策汇编》和七届二中全会公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丹阳培训”要从思想上解决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转 到城市的问题,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接管城市,故选 C 项;1949 年 4 月 20 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协定上 签字,和平谈判宣告破裂,与材料所述时间“1949 年 4 月至 5 月”不符,排除 A 项;渡江战役发生于 1949 年 4 月 21 日至 1949 年 6 月 2 日,与材料所述时间“1949 年 4 月至 5 月”不符,排除 B 项;“防腐拒变”为新 中国成立后采取的措施,排除 D 项。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