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2022年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刷题练
加入VIP免费下载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2022年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刷题练

ID:652390

大小:883 KB

页数:23页

时间:2021-04-0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 21 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2021·新疆乌鲁木齐市·高三一模)1922 年中共“二大”宣言指出;“中国幼稚的资产阶级,已能结合全国 的力量,反对外国帝国主义和北京卖国政府,如 1919 年的排日运动。国民党所组织的广东政府,更是中国开明资 产阶级的民主主义的运动。广东政府现在虽然倒了,但是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运动在中国是不会消火的。”这表明 中国共产党 A.主张与中国国民党进行政治合作 B.认识到民族资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作用 C.确立由土地革命向国民革命转变 D.提出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的重大策略 2.(2021·江苏连云港市·高三开学考试)《每周评论》曾报道:“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 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所以我们学界今天排队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 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学界”的行动 A.使得政府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B.促成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C.表现该运动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D.动员工、商、学联合起来进行斗争 3.(2021·辽宁高三期末)如表所示为 1920 年《新青年》刊发的关于各地工人状况的部分调查报告。这说明当时 作者 篇名 陈独秀 《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 莫如 《南京劳动状况》 高君字 《山西劳动状况》 铁民 《江苏江都劳动调查表》 李扈 《无锡各工厂劳动调查表》 李幽影 《北京劳动状况》 马伯援 《湖北河南底风俗》 刘云生 《汉口苦力状况》 A.中国共产党重视工农联合 B.全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C.国民的参政意识日益增强 D.知识分子注重社会实践 4.(2021·广东惠州市·高三月考)1923 年,广东农业专门学校创办《农声》杂志,主要介绍农业科技知识。1926 年,该刊连续刊发了《农民运动》和《参加农民代表大会》两期专号。这反映了当时 A.科技水平的进步 B.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C.革命形势的发展 D.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5.(2021·长治市第一中学校高三期末)20 世纪 30 年代,知识界兴起了中国社会性质大讨论。郭沫若发表《中 国古代社会研究》,用历史唯物主义来系统解释中国历史分期,论证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所揭示 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引起社会普遍关注。这说明当时的知识界 A.否定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 B.普遍接受马克思主义学说 C.认同人类发展的普遍规律 D.积极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 6.(2021·湖南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竞赛)下面为 1920 年《劳动界》第一期刊登的陈独秀对工人演说的内容摘 录。这反映出陈独秀等先讲的中国人“我们吃的粮食,住的房屋,穿的衣裳,全都是人工做出来的。……所以说‘劳 工神圣’……资本家仗着金钱的势力,放出严厉的手段,来压制我们,……倘若不愿意,就该赶快起来和资本家奋 斗!……时候已不早,不要在那里徘徊观望了。快些大家来奋斗罢!” A.注重联合各阶层的力量 B.用工人政党组织工人运动 C.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工人运动 D.号召走工农武装夺权道路 7.(2021·广东佛山市·高三三模)如图所示是中国近代一幅题为《共诛卖国贼》的漫画。该漫画反映的历史事 件 A.促使政府收回了列强在华权益 B.使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C.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 D.推动了国共合作的实现 8.(2021·广西河池市·高三期末)1919 年,在整个巴黎和会期间,北洋政府在山东问题和与之相关的对德和约 问题上,前后主张经过了一个相当复杂的变化过程。由于派系林立,军阀割据,中央政府地位极为脆弱,竞至于无 力对签约问题作出任何决定。材料旨在说明巴黎和会中国拒签和约 A.呼应了民众觉醒浪潮 B.源于中国分裂型政治 C.外交家自身的决断性 D.列强之间的相互矛盾 9.(2021·山东日照市·高三期末)五四时期,从新实在论到尼采主义、国家主义、先验主义、经验主义,从资 产阶级启蒙时代的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人文主义,到旨在救治资本主义社会弊端的社会主义,纷纷涌 入中国。这一现象表明 A.中华民族意识空前增强 B.思想领域呈现活跃局面 C.社会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D.反帝反封建已成为共识 10.(2021·江西宜春市·高三期末)1920 年 9 月出版的《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如图),杂志以全新的面貌 出现在读者面前,杂志封面设计了一个地球图案,从东西方伸出两只手紧紧相握。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 A.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主流 B.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持续高涨 C.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中国历史舞台 D.继续弘扬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11.(2021·山东威海市·高三期末)下列信件为研究中国民主革命的一手史料。它可以直接用来研究 A.共产党成立初期的斗争 B.国民大革命运动兴起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D.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 12.(2021·山东济宁市·高三月考)1923 年,陈独秀指出,虽然小资产阶级提出了一些不同于国民 革命的口号 和思想,但是都是他们对于所受压迫而寻求出路的表达,“也可以说是间接促成革命的种动力"。 而通过分析各个 阶级的情况,他提出“各阶级合作的国民革命.是目前的需要而且可能”。这论述 A.推动了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 B.阐明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理论 C.影响了中共对革命领导权的认识 D.指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正确道路 13.(2020·永丰县永丰中学高三期中)1925 年中共四大在《对于农民运动之议决案》中指出,我们反对国民党 领袖们在南方对于农民的错误政策:他们只想利用农民,并不实际保障农民的利益,便要农民拥护国民党;他们要 农民赞助自己,但并不强逼大地主对农民让步,不去保障农民的政治权利。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逐渐摆脱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B.开始了土地革命道路的探索 C.突破了国民革命对农民的限制 D.关注农民的政治和经济权益 14.(2020·济南市·高三月考)甲午战败之后,满族人士寿富、盛昱等人的言论已超越“满汉畛 域”,呼吁各民族团结御侮;民国建立后,人们有意识使用“中华”一词来命名各种事物,政党、团体等都是如此; 五四时期,“中华民族”概念更是贯穿于言论和行动中。这主要体现了 A.满汉差异的淡化 B.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C.夷夏观念的消亡 D.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15.(2020·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三十八中学高三开学考试)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 12 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 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暑假放假)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 南湖)湖上的一所游艇中继续讨论。”材料中所说的会议 A.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 B.给思想紊乱中的中共指明了方向 C.成为中共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 D.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16.(2021·安徽合肥市·高三一模)“它是中国近代史的伟大开端,写中共党史、写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写马克 思主义思想在中国发展史、写新文学史等都要从这里开头,这是毫无疑义的”。“它”是指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中共一大 17.(2021·山东德州市·高三期末)近代中国某一历史时期,以新字开头的刊物大量涌现.如《新国民》《新社 会》《新生活》《新生命》《新教育》《新学生》《新共和》《新自治》《新山东》,进步、觉悟、启蒙、解放、 革命等词汇充满了报章杂志。判断该时期应是 A.戊戌变法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 D.国民革命时期 18.(2020·四川省高三月考)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为国为民,在与时俱进中寻求民族自决之路。 从民族自决角度看,中共一大、中共二大确定的奋斗目标体现的共同价值追求是 A.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B.反帝反封,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C.重建国家,实现民族完全独立 D.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9.(2021·安徽阜阳市·高三期末)1922 年 7 月,中共二大通过了《世界大势与中国共产党》《民主的联合战线》 《中国共产党加人第三国际》《工会运动与共产党》《国际帝国主义与中国和中国共产党》《少年运动问题》《妇 女运动》等决议。这说明此时的中国共产党 A.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B.成为国民革命运动的中流砥柱 C.找到实现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D.对当时国际国内形势认识较全面 20.(2021·新疆高三一模)教育家吴玉章说”“从前我们搞革命虽然也看到过一些群众运动的场面,但是从来没 有见到过这种席卷全国的雄壮浩大的声势。在群众运动的冲击震荡下,整个中国从沉歴中复苏了,开始散发出青春 的活力。”这场运动 A.是一次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 B.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C.是由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的 D.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二十一条”的签订 21.(2021·广东高三零模)按照一般的军事教育程序,初级军官教育需要三年左右的时间,但 1924 年黄埔军 校成立后将学制大大缩短,学生入学后只接受一个月的入伍教育和六个月的正式教育。这反映了当时 A.革命形势蓬勃发展 B.三民主义深入人心 C.军队素质大幅提升 D.国共合作方式创新 22.(2021·北京东城区·高三期末)1920 年 5 月 1 日,在北京、上海等十余座城市,陈独秀、李大钊等人领导 群众进行了庆祝五一劳动节的集会和演讲,并散发传单,打出了“劳工神圣”“资本家的末日”等标语,《新青年》 杂志出版“劳动节纪念号”,介绍五一节由来和欧美工人阶级的斗争。这反映了 A.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B.中国先进分子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 C.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中心工作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23.(2021·河北高三零模)1923 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遭到北洋军阀的残酷镇压,全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 对此,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发表文告称:“劳动者能有武器,岂能任他们如此杀戮?”这表明,年幼的中国共 产党已经认识到 A.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B.军阀是革命的主要对象 C.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D.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24.(2021·湖南高三零模)1923 年 12 月,北京大学进行民意测验,其中一题为“俄国与美国谁是中国之友”。 测验结果显示,59%的人认为俄国是中国之友,13%的人认为美国是中国之友。这表明当时 A.俄国革命道路为大部分中国人所认同 B.美国因“大萧条”加紧对华经济掠夺 C.苏俄新经济政策显示了巨大的吸引力 D.反帝的民族主义成为中国思想新趋势 25.(2020·湖南高三月考)有学者认为:“从新文化运动到北伐那十余年,更是一个年年翻新,几乎可以说一年 一个样的激变时代。其间我们熟悉的‘五四’‘五卅’和北伐,都曾被亲历者视为历史转折的里程碑,这样的历史 足够惊心动魄,却也让当事人无所适从。……当然,在不断的转折中,也有一个总的趋势。”下列各项,体现了“总 的趋势”的是 A.无产阶级逐步掌握革命领导权 B.反革命势力走向衰落 C.越来越多的人从言说走向行动 D.革命从城市转向农村 26.(2021·陕西宝鸡市·高三一模)20 世纪 20 年代,一场以“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 国”为口号的革命席卷中国,对这场革命的结果认识正确的是 A.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根基 B.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而失败 C.基本上实现了中国的统一 D.实现中国近代以来最伟大的变革 27.(2021·天津河西区·高三期末)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 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 的火焰" A.促进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C.推翻了军阀政府的统治 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 28.(2021·河南驻马店市·高三月考)广东龙川县志记载:1927 年,由国民党党部挂名,共产党人主持,在郑、 叶家祠举办了为期三个月的农民运动训练班,学员以学政治为主,学军事为辅。农民运动训练班的举办意在 A.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B.将革命重心转向农村 C.主导农村土地革命 D.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29.(2021·全国高三月考)20 世纪 20 年代末到 30 年代中期,中国知识界围绕中国社会性质问题展开了大论战。 王礼锡在《中国社会史论战序幕》中指出:“需要找出中国社会的前途。具体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本主义 革命?亦或是社会主义革命?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还是封建主义?”。中国社会性质大讨论说明当时的知 识界 A.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B.对社会性质认识趋于一致 C.积极探索救国道路 D.否定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 30.(2021·河南高三月考)相对于五四时期“胡适们”对西方资产阶级自由观所持的固守倾向,“李大钊们”却 能够自觉地与时俱进,即密切联系这种自由观在当时国内外不成功的实践效果,以及苏俄十月革命的世界性意义来 进行反思性调整。这反映了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 A.赞同西方式的自由主义 B.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性 C.照搬苏俄十月革命道路 D.反思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 31.(2021·四川广元市·高三一模)据统计,在 1922 年到 1924 年的历次民意调查中,军阀得到了平均 29.20% 的支持性投票,在政治家、文人及武人三类调查对象中占了近 1/3 的比重。但在 1926 年《晨报副刊》关于“新 中国柱石十人”的民意调查中,没有一位军阀人选。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北洋军阀统治的瓦解 B.革命观念的深入传播 C.报刊政治立场的差异 D.民众参政意识的增强 32.(2020·沧州市民族中学高三月考)五四运动的游行总指挥傅斯年在运动后不久说:“我对这五四运动所以重 视,因为它的出发点是直接行动,是唤起公众责任心的运动。”该观点 A.认为五四运动是民众的自发行为 B.揭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作用 C.强调了五四运动的社会动员作用 D.意在强调五四运动的直接性 33.(2021·湖南高三月考)1919 年 5 月 3 日晚召开的北京大学学生大会上,法科学生谢绍敏悲愤地咬破中指, 裂断衣襟,写下血书“还我青岛”。5 月 7 日,北京女学界联合会发起人杨玉洁说:“所翼我女界同胞,投袂而起…… 向政府陈告力争,保全我领土,勿甘雄伏之讥,共奋雄飞之志。”这些现象反映了国人 A.理性的爱国精神 B.强烈的集体观念 C.高涨的爱国热情 D.激进的冒险行为 34.(2021·全国高三月考)1927 年 4 月 27 日,中共“五大”在武汉召开。中共中央认为,中国的资产阶级已经 背叛,中国革命“应该以土地革命及民主政权之政纲去号召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使革命向非资本主义前途发展; 采纳共产国际代表的意见,支持联合冯玉祥继续北伐的主张。这反映当时中共中央 A.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B.开始反思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 C.认清蒋介石集团叛变革命的本质 D.混淆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界限 35.(2020·济南市·高三月考)1922 年陈独秀起草《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指出:“加给中国人民(无论是资产阶级、工人或农人)最大的痛苦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 这 A.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方针的正式确立 B.是中国共产党基于国情的认知 C.是对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失败的反思 D.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方针 36.(2020·吉林长春市·长春十一高高三月考)民国时期,北方报刊把蒋介石描绘为赤焰熏天的“赤魁”形象, 如图。北京、上海报刊著文称“蒋赤北犯,长江骚然”,“妄倡阶级革命之说”,“打倒蒋中正,就是扑灭赤化。” 据此判断是哪一时期的宣传 A.解放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土地革命时期 D.国民革命时期 37.(2020·河南郑州市·高三一模)中国共产党早期的理论家瞿秋白从理论上指出"中国革命到五四运动之后, 已经加入俄国的十月革命所开始的世界社会主义的革命,中国的幼稚的无产阶级直接加入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队 伍,中国的国民革命客观上也得到了新的使命。"材料反映了 A.五四运动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B.俄国的十月革命是五四运动的原因之一 C.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中国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38.(2020·湖南高三月考)如图为中国国民党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印行的一幅宣传画此宣传画反映出当时 A.国民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B.人们认同国共合作 C.民众踊跃参与北伐战争 D.国共联合反帝反封建 39.(2021·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高三月考)五四运动是每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梁启超在五 四运动后将"中华民族"的概念扩大为所有民族的共同体;毛泽东把五四置于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历程中,最终建构 了一套完整的带有历史决定论色彩的五四认知模式。这表明五四运动 A.为新革命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创造条件 B.是中华民族觉醒和崛起的起点 C.具有思想启蒙和社会革命的双重意义 D.激发了全民族追求进步的意识 40.(2020·浙江杭州市·学军中学高三月考)近代某次会议上通过的纲领称:“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 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 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此 次会议 A.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B.提出了民主革命纲领 C.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 D.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41.(2020·黑龙江校高三期末)下表为 1921—1927 年中共党员发展情况表。出现这种状况的 主要原因是 A.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B.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C.马克思主义实现中国化 D.中共党组织不断完善 42.(2020·广东高三月考)1927 年 3 月,由西安妇女协会(1926 年成立)起草的陕西省第一部维护妇女权益的 婚姻法诞生了,但是不久就成为一纸空文。这一现象的背景是 A.中国的民族危机越来越深重 B.土地革命遭受了重大挫折 C.北洋军阀反动势力卷土重来 D.国民大革命从兴起到失败 43.(2020·河南信阳市·高三月考)五四运动前,传入中国的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工团主义、国家主义、自 由主义思想都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五四运动后,先进的知识分子大多汇集到社会主义的旗帜下来,这表明 五四运动( ) A.推动了国民民族意识的觉醒 B.加快革命领导力量的改变 C.影响了国人救国方案的选择 D.促进了思想多元化的探索 44.(2020·江西南昌市·高三月考)到 1927 年 1 月,中共全面推动建立的农民协会会员增加到 20 多万 人,江西等地农民运动有了很大的发展,猛烈攻击不法地主和土豪劣绅,几千年来的封建特权被打得落花流水。3 月 30 曰,中共选举出毛泽东等 13 人为执行委员,这个委员会对建立农村革命政权和解决土地问题做了具体的部署。 中共的这些举措 A.遏制了“左”倾思想的蔓延 B.有利于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和发展 C.有利于打击北洋军阀的势力 D.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45.(2020·沙坪坝区·重庆高三一模)据 1927 年出版的《中国农民问题》统计,在当时先后办理了五 届农民讲习所,毕业学员共计 445 人其中三分之一由中央农民部分派为各地特派员,三分之二则分遣原籍。这些讲 习所的办理在当时 A.促进了土地高潮到来 B.导致革命重心转移到了农村 C.有利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 D.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46.(2020·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1920 年,在《新青年》杂志中对利和“民主”有关理论正面评价的关键词 使用有 404 次,负面评价使用达 764 次。而与“革命"相关的关键词几乎都是正面评价。这反映了 A.西方资本主义道路被抛弃 B.新文化运动前期作用有限 C.时局变迁推动思想的演变 D.中国革命已走上正确道路 47.(2020·山东济南市·高三竞赛)20 世纪 20 年代,在吸取屡次革命失败教训的基础上,孙中山认识 到要使中国革命成功就必须唤起民众。基于这一认识,他进行的努力是 A.提出了新三民主义的主张 B.巩固和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 C.在广州成立国民政府 D.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8.(2020·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三月考)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即中国的政治已不再限于职业政 治家范围,而扩大到了知识分子特别是青年学生层面;中国政治的阴晴冷暖已不再是职业政治家的任意作为,而在 相当程度上取决于知识分子合作与否,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态度。这反映出 A.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B.广大青年学生政治意识的觉醒 C.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遭到彻底动摇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历史的主流 49.(2020·辽宁丹东市·高三月考)下图为某历史事件的形势(或路线)图,关于此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A.提出近代中国第一个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方案 B.行军途中确立了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领导 C.反映了中国人民“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强烈愿望 D.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50.(2020·四川内江市·高三一模)1926 年 8 月 4 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 “由于国共合作,大革命进入高潮阶段,这使很多投机分子混人到党的队伍中。”这是中国共产党首个处理贪污腐 化分子的文件。由此,中国共产党 A.制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 B.表明了和腐败现象作斗争的决心 C.批判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D.走上了独立领导民主革命的道路 51.(2020·淮阴区高级中学高三月考)“农民在乡里造反,搅动了绅士们的酣梦……从中层以上社会至国民党右 派,无不一言以蔽之曰:“糟得很。”……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 个变动……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毛泽东在这篇报告中( ) A.确立了暴力革命的斗争方式 B.注意到农民在革命中的伟大作用 C.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D.强调了建立农民政权的重要意义 52.(2020·哈尔滨市·黑龙江实验中学高三月考)1924 年,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 的《宣言》,接受了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提出对内推翻军阀、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大会还正式决定采 取党内合作的方式实现国共合作。据此可知 A.共产党主导国共合作的进程 B.国民党开始倡导反帝反封建 C.国共两党斗争目标的一致性 D.国共两党阶级属性的趋同性 53.(2020·山东威海市·高三期中)有学者考察 20 世纪 20 年代国共两党党员的社会构成,发现两党的党员构成 和社会基础,其实并无太大差异。两党党员大致来自同一个社会群体,这一“社会群体”是 A.工人 B.农民 C.军人 D.知识青年 54.(2020·河北沧州市·沧州三中高三月考)下图是 1922~1927 年间,中共中央第一份机关报《向导》发文中 的纪念对象统计图。这表明共产党人 A.民族统一战线利于抗战的胜利 B.舆论宣传是民众觉醒的重要途径 C.中国革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D."工农武装割据"具有历史必然性 55.(2020·河南高三月考)据统计,1916 年中国工人罢工次数为 17 次,1917 年为 23 次,1918 年增至 30 次, 1919 年仅头五个月就达 19 次。这表明,当时中国 A.工人运动日益走向高涨 B.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C.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D.马列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56.(2020·山西省夏县第二中学高三月考)1921 年,中共一大规定“党应采取独立的政策以维护无产阶级的 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联系。”1922 年,中共二大提出“联合全国一切革命党派,联合资产阶段民主派, 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这一变化 A.中共已从幼稚走向全面成熟 B.受到共产国际错误领导影响 C.有助于推动民主革命进程 D.标志统一战线思想已成熟 57.(2021·广东揭阳市·高三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冲进赵家楼后)大家见到章宗祥,以为是曹汝霖,就都上去打,把他打得头脸出血,倒在地上装死…… 随后我们来到曹汝霖的卧室,卧室里还有日本女人,大家保护出去未挨打。有一个同学抽烟,身上带有火柴,看到 卧室太华丽,又有日本女人,十分气愤,就用火柴把绿色的罗纱帐点燃了。顿时室内燃起大火,房子也就烧起来了。 ——许德珩《回忆五四运动》 材料二 幸今学生发扬义愤,奉行天讨,以正曾汝霖、章宗祥之罪。举国逖闻,莫不欢呼快心,诚自宋大学生 陈东、欧阳澈以来,希有之盛举也。……学生此举,真可谓代表四万万之民意,代伸四万万之民权,以讨国贼者…… ——康有为《请诛国贼救学生电》 材料三 我愿学生事件交付法庭处理,愿意检厅去提起公诉,审厅去审理判罪,学生去遵判服罪。检厅如果因 人多检查的不清楚,不好办理,我们尽可一一自首,就是情愿牺牲,因为如不如此,我们所失的更大。……纵然是 国民公众的举动,也不能横行,不管不顾。绝不能说我们所做的都对,就犯法也可以使得。 ——梁漱溟《论学生事件》,1919 年 5 月 9 日发表于《国民公报》 (1)以上三则材料均可用于研究五四运动,请分别说明各材料的研究价值。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康有为和梁漱溟对学生运动的观点。 58.(2021·山东滨州市·高三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巴黎和会期间,中日双方代表围绕山东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交锋。日方辩词的主要内容如下: ①日本出兵驱逐了德国在山东的势力,形成对胶州湾的实际占领。 ②1917 年英法意三国支持日本战后获得德国在山东的特权。 ③根据中日关于“二十一条”的换文,中国方面已“欣然同意”山东问题。 ——据唐启华《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 (1)假如你是中国代表团的一员,请撰写一份中方辩论稿提纲。 材料二 两家报刊对五四运动进行的相关报道: (2)指出两家报刊对学生运动不同态度的原因。 59.(2021·山东枣庄市·高三期末)1934 年 9 月,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 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 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中国的脊梁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鲁迅认识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60.(2020·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三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口号是供口头呼喊的带有纲领性和鼓动作用的简单句子。下表所示为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口号 (部分); 领域 口号 国共关系 “扩大左派”“反对右派”“国民党统一,反对分裂国民党者” 妇女运动 “解放妇女所受资本制度的压迫”“要求妇女劳动权、平等教育权、平等工价权、女子参政权及 一切妇女应得之权” 农民运动 “反对地主压迫”“耕者有其田” 学生运动 “反抗国际帝国主义”“反抗国内军阀”“反抗一切反动教育"“为一切被压迫民众和学生的利 益而奋斗” 五卅运动 “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撤退外国军队”“收回租界”“经济绝交”“为死难同 胞报仇” 北伐战争 “拥护反抗帝国主义的广州革命政府北伐”“人民、国民政府、国民军,联合起来消灭直奉卖国 军阀”“为民众争自由而战”“反对英帝国主义援助吴佩孚攻击北伐军”“武力和民众结合”“城 乡政权归人民” ——整理自刘扬雄《国民革命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口号宣传研究》 提取材料中两条以上的口号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 须有史实依据。) 参考答案 1.B 【详解】根据“中国幼稚的资产阶级,已能结合全国的力量,反对外国帝国主义和北京卖国政府”可以看出,在中 共二大会议中,当时的中共已经对中国情有了一定的认识,意识到民族资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作用,故 B 正确;A 项 是三大的内容,排除 A;当时没有土地革命的方针,排除 C;D 项是毛泽东在延安时期提出的,排除 D。 2.D 【详解】材料信息是,五四运动时期青年学生行动。“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 内除国贼”说明他们的行动旨在动员工、商、学联合起来进行斗争,故 D 正确;五四运动使得政府拒绝在巴黎和约 上签字、促成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故 ABC 不符合材料信息。 3.D 【详解】从材料中 《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 《江苏江都劳动调查表》《湖北河南底风俗》等篇名可以看出, 这些都是与普通劳工有关的,说明知识分子注重社会实践,D 项正确;中共 1921 年诞生,排除 A;材料没有体现工 人运动蓬勃发展,排除 B;材料涉及的是知识分子,排除 C。 4.C 【详解】《农声》杂志在 1926 年出版专号,关注农民运动,带有革命色彩,结合时代背景可知这是受到了国民革 命的推动,故正确答案为 C。AD 和材料无关,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是在国民革命失败后,土地革命时期,故 B 错误。 5.D 【详解】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知识界为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在 20 世纪 30 年代出现了中国社会性质大讨论, 其中郭沫若利用马克思主义解释中国社会发展分期是这种探索的突出表现之一,D 正确;郭沫若对中国社会性质的 探索只是理论之一,不能证明当时知识界否定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排除 A;B 错在“普遍”,排除;题干只列 举了郭沫若的主张,不能得出整个知识界认同人类发展的普遍规律,C 排除。 6.C 【详解】根据演说内容可知,《劳动界》用通俗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组织起来进行斗争,这充分 反映了陈独秀等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工人运动,故选 C 项;材料只涉及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排除 A 项;中国共产党 1921 年成立,排除 B 项;“号召工农武装夺权”是在大革命失败之后,排除 D 项。 7.C 【详解】通过观察本题漫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工界”“学界”“商界”等《共诛卖国贼》,反映的是五 四运动,这一事件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C 项正确;五四运动并未使政府收回列强在华权益,A 项错误; 五四运动以前,马克思主义已经传入中国,B 项错误;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共产党尚未成立,D 项错误。 8.B 【详解】结合材料中“派系林立,军阀割据”、“中央政府地位极为脆弱,竟至于无力对签约问题作出任何决定” 等信息可知,当时中国处于军阀混战时期,政治上的分裂局面造成了外交事务无人主管,从而为拒绝签字创造了条 件,故选 B;材料没有涉及到民众觉醒、外交家的决断性、列强之间矛盾,故排除 ACD。 9.B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五四运动时期,“尼采主义、国家主义、先验主义、经验主义”等各种主义思想在中国 传播,这说明当时中国思想领域呈现活跃局面,B 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民族意识 ,排除 A;材料中涉及了多种主 义,并不能说明社会主义成为主流,排除 C;D 项不符合史实与材料主旨,排除。 10.A 【详解】由 1920 年 9 月出版的《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杂志封面信息“设计了一个地球图案,从东西方伸出两只 手紧紧相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寓意着此时马克思主义广泛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新文化运动主 流,故 A 正确;图案体现不出反帝反封建,故 B 错误;1919 年的五四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中国历史舞台, 故 C 错误;材料图案和民主与科学无关,故 D 错误。 11.B 【详解】由材料中的“铲除国内军阀,打倒外国帝国主义”信息可知,这是研究国民大革命运动兴起的史料,故 B 正确;“代表全省同志谨祝政府诸公”不符合共产党成立初期的史实,故 A 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解放战 争的全面胜利都不符合“铲除国内军阀,打倒外国帝国主义”,故 CD 错误。 12.A 【详解】本题考查国民革命,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由材料时 间“1923 年”及关键信息“各阶级合作的国民革命,是目前的需要而且可能”可知,陈独秀的这一论述有利于国民 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故选 A 项;当时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尚未提出,故排除 B 项;这一论述与中共对革命领导权的 认识无关,故排除 C 项;D 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D 项。 13.D 【详解】根据材料“1925 年”“我们反对国民党领袖们在南方对于农民的错误政策…不去保障农民的政治权利” 可知国民革命时期共产党开始关注农民问题,故 D 项正确;A 项,国民革命期间,中共长期受右倾机会主义影响, 排除 A;土地革命开始于国民革命失败后,排除 B;题干说明国民革命对农民利益依然存在束缚,排除 C。 14.B 【详解】材料反映了从甲午战败后到五四时期,“中华民族”的概念伴随着救亡图存活动逐渐形成,说明此时期中 华民族的民族意识逐渐觉醒,故选 B;材料强调的是民族意识逐渐增强,未反映满族与汉族的差异以及差异的淡化, 故排除 A;材料强调的是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逐渐增强,并不代表夷夏观念消亡,故排除 C;材料没有反映中国民 族危机日益加深,故排除 D。 15.D 【详解】依据题干“这是一个大约 12 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暑假放 假)里召开的……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所游艇中继续讨论。”可知材料中所说的会议是指中共一大, 1921 年,中共一大在上海法租界召开,会议的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上的一艘游船上举行,中共一大宣告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D 正确;1924 年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937 年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A 排除;大革命失败后,1927 年 八七会议召开,给思想紊乱中的中共指明了方向,B 排除;1935 年召开的遵义会议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 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共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C 排除。故选 D。 16.C 【详解】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其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共成立提供阶级和思想基础,C 正确;戊 戌变法、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阶段发生的历史事件,排除 A、B;中共一大不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而且其与新 文学无关,排除 D。 17.C 【详解】根据材料“《新国民》《新社会》《新生活》《新生命》《新教育》《新学生》《新共和》《新自治》《新 山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通过发行大量期刊以唤醒民智,启蒙人民的民主意识,C 正确;戊戌变法的 主题是救亡图存,A 排除;辛亥革命的主题是民主共和,B 排除;国民大革命的主题是“打倒列强,除军阀”,D 排除。故选 C。 18.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中共一大纲领提出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到消灭阶级差别,二大纲领提出推翻帝国主义 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可知两次会议共同追求是重建独立民族国家,故选 C 项;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 立无产阶级专政是中共一大的内容,不是两个纲领的共同的追求,排除 A 项;二大修改奋斗目标为建立民主共和国 而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排除 B 项;国共合作是中共三大的内容,排除 D 项。 19.D 【详解】根据中共二大通过的决议可知,中国共产党以国际视野审视自身在民主联合战线、工人运动、少年运动、 妇女运动等方面的历史使命,说明中国共产党对当时国际国内形势的认识较为全面,故选 D 项;在中共一大上,马 克思主义即已确立了在党内的指导地位,故排除 A 项;国民革命运动兴起于 1924 年,故排除 B 项;中国革命正确 道路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找到的,故排除 C 项。 20.A 【详解】根据材料“在群众运动的冲击震荡下,整个中国从沉歴中复苏了,开始散发出青春的活力”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五四运动是一场毫不妥协的反帝爱国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觉醒,因此 A 正确;B 是中共一大召开的意义,排除;五四运动是先进知识分子领导的,C 排除;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 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D 排除。故选 A。 21.A 【详解】黄埔军校的成立是为了给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做准备,所以学制的大幅缩短是因为革命形势的蓬 勃发展,对军事人才的需求迫切,故选 A;学制的缩短主要是基于现实的需要,三民主义深入人心明显不是学制缩 短的主要原因,排除 B;军队素质是否提升与题意主旨无关,排除;学制的缩短并不是国共合作的内容,排除 D。 22.B 【详解】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在五一劳动节散发传单,打出了“劳工神圣”“资本家的末日”等标语,这说明中国 先进知识分子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B 正确;五四运动时期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排除 A;中共早期的中心工作 是发动工人罢工,排除 C;D 是国民革命时期的内容,排除。 23.D 【详解】根据“劳动者能有武器,岂能任他们如此杀戮”可知共产党认为如果劳动者掌握了武装力量,在面对反革 命势力的镇压和杀戮时就能进行反抗,说明共产党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故选 D;材料仅反映了共产党对 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的认识,没有涉及到要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和革命对象的问题,排除 AB;走上工农武装割据 道路是在 1927 年国民大革命失败以后,排除 C。 24.D 【详解】根据“测验结果显示,59%的人认为俄国是中国之友,13%的人认为美国是中国之友”可以看出,此时俄国 已经不再是帝国主义国家了,而是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美国是帝国主义。因此反映出中国人民的 反帝情绪,故 D 项正确;59%的人认为俄国是中国之友,只是说明俄国和中国都面临帝国主义的威胁,不代表认同 其革命道路,排除 A;B 项是从 1929 年开始,排除 B;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才刚开始不久,排除 C。 25.C 【详解】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国人在思想解放的同时,更加关心国家与民族的命运,五四运动 则是将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关心转化为实际的行动,“五卅”、北伐战争则是革命实践的进一步深入,所以,C 项 正确;无产阶级掌握革命领导权与革命从城市转向农村,均在 1927 年以后,AD 两项排除;反革命势力虽然遭受打 击,但并没有走向衰落,B 项排除。故选 C。 26.B 【详解】根据“20 世纪 20 年代”、“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可知这场革命是国民革 命,国民革命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而失败,故选 B;这场革命由于国民党右派的叛变而失败,没有推翻帝国主 义,因此并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根基,没有实现中国的统一,更没有实现中国近代以来最伟大的变革,排除 ACD。 27.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伐战争是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国民政府以国民革命军为主力,蒋介石为总司令于 1926 年至 1928 年间发动的统一战争,这次革命使革命的火焰从珠江三角洲燃烧到了到长江三角洲,基本上推翻了 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D 正确;北伐战争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之后,A 排除;北伐战 争以国民党叛变革命失败而告终,并未完成民主革命任务,排除 B;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但不是完 全推翻,排除 C。 28.A 【详解】根据材料“1927 年”“国民党党部挂名,共产党人主持”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正值国民大革命 且国共合作尚未破裂时期,国共联合举办的农民运动培训班有利于巩固革命统一战线,故 A 符合题意;中共将革命 重心转向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均发生于国共合作破裂之后,且此时的农民运动培训班旨在 配合北伐战争,推动国民革命,故排除 BCD。 29.C 【详解】国民大革命失败之后,中国人兴起了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讨论,这一讨论的目的是通过明确中国社会性质 来厘清救国道路问题,C 正确;马克思主义只是当时的主张之一,是争论的内容之一,不能说明当时已经接受了马 克思主义,排除 A;当时不是所有社会阶层对于社会性质达成一致,否则争论无从谈起,排除 B;D 是争论的内容 之一,即是否需要走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排除。 30.B 【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暴露、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对苏俄十月革命世界性意义的思 考,促使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对西方资产阶级或小资产阶级自由观进行扬弃,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 国家改造社会的新的思想武器,B 正确;赞同西方式的自由主义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排除 A 项;照搬苏俄十月革 命道路和反思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则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排除 C、D 两项。 31.B 【详解】材料所述民意调查的结果变化,反映了当时民众眼中军阀形象负面化程度的加深,其主要原因是随着国民 革命运动的勃兴,革命观念深入传播,民众对军阀和军阀政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正确选项为 B;北洋军阀的统 治瓦解于 1927~1928 年,排除 A;材料叙述的是民意调查结果的变化,是由民众立场决定的,而不是报刊立场决定,排 除 C;材料体现的是民众观念的变化,不是参政意识强弱,排除 D。 32.C 【详解】题干信息“直接行动”、“唤起公众责任心”说明作者意在强调五四运动的社会动员作用,C 正确;其他选 项不符合傅斯年在材料情景中的真实内涵,不选。 33.C 【详解】由题干中“咬破中指,裂断衣襟,写下血书‘还我青岛’”“投袂而起”“保全我领土”等信息可知,这 些行为反映了五四运动时间,国人高涨的爱国热情,故 C 项正确;“理性”的说法与题干中“咬破中指”等信息不 符,故排除 A;题干中仅介绍“谢绍敏”“杨玉洁”的个人行为和思想主张,没有体现“集体观念”,故排除 B; 材料反映的是爱国行为,冒险行为不能概括出材料主旨,故排除 D。 34.D 【详解】根据材料“1927 年 4 月 27 日……中共中央认为,中国的资产阶级已经背叛,……使革命向非资本主义前 途发展;采纳共产国际代表的意见,支持联合冯玉祥继续北伐的主张”,可得出,“四一二政变”后,当时的党中 央,虽然对国民大革命有所反思,但尚未认清革命形势,没有认识到民主革命尚未完成,就急于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故 D 项正确;当时中共中央仍坚持城市中心道路,尚未认识到农民战争的重要性,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采 纳共产国际代表的意见”,可知,中共中央没有反思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故 B 项错误;当时中共中央没有 认清蒋介石集团叛变革命的本质,还希望继续北伐,故 C 项错误。 35.B 【详解】材料中陈独秀对于“最大的痛苦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的认识,是对中国国情认识的 基础上提出的,也是中共二大中提出民主革命纲领的前提,故 B 项正确;A 是 1924 年国民党一大,排除 A;C 项与 材料无关,排除 C;D 项是在八七会议上,排除 D。 36.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方报刊”攻击蒋介石为“赤魁”,“蒋赤北犯,长江骚然”等,反映出 1926 年 秋即国民革命时期,蒋介石为总司令的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革命形势的发展和北方反动势力对革命的抵制,D 项 正确;解放战争时期的蒋介石不是“赤魁”,A 项错误;蒋介石“赤化”、“赤魁”等与民族矛盾为主的抗日战争 时期与不符,B 项错误;土地革命时期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制造白色恐怖与“蒋赤”等不符,C 项错误。 37.D 【详解】瞿秋白认为中国的革命在五四运动之后已经“加入俄国的十月革命所开始的世界社会主义的革命,中国的 幼稚的无产阶级直接加入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队伍”,强调了中国革命的国际性,意味着中国革命是世界无产阶 级革命的一部分,D 正确;A 与题无关,排除;十月革命并不是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排除 B;材料强调的是五四 运动后中国革命的世界属性而非阶段属性,排除 C。 38.D 【详解】据画中文字信息可知,中国国民党宣传联合农工兵商学来反对军阀和帝国主义,当时处于国民大革命时期, 可知这是国共两党合作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D 正确;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意识开始觉鯉,排除 A 项; 仅凭材料无法得出“人们认同国共合作”“北伐战争”,排除 B、C 两项。 39.C 【详解】五四运动促使中国人的自我认同和民族意识发展,扩大了“中华民族”的概念,推动了五四认知模式形成, 表明五四运动既推动了思想解放,还促成了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产生,具有思想启蒙和社会革命 的双重意义,C 项正确;材料并未分析五四运动与无产阶级等新革命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间的关系,排除 A 项;中华 民族开始觉醒是在 19 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后,B 项排除;材料不能说明五四运动激发了“全民族”追求进步的意 识,排除 D 项。 40.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 年中共一大确立的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因此根据材 料“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可 知是一大的内容,其中一大的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A 正确;B 是在中共二大上提出的,排除;C 是在国 民党一大召开后,排除;D 是在遵义会议召开后,排除。故选 A。 41.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国民大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深入农村和工人群众之中,赢得了群众的支持,进而 壮大了党员的数量,A 正确;B 包含于 A 中,排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道路的开辟,C 排除;D 是影响因素,但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故选 A。 42.D 【详解】西安妇女协会 1927 年起草的婚姻法成为一纸空文,显然维护妇女权益的想法没有得到贯彻实施,只能从 政府层面去找原因,当时的重大事件就是大革命失败,比较而言,D 正确;中国的民族危机的确越来越深重,但不 能肯定它就是材料中的婚姻法成一纸空文的直接原因,故 A 项错误;土地革命的时间是 1927 年八一南昌起义之后, 1927 年北洋军阀基本被推翻,不可能卷土重来,故 BC 项错误。 43.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五四运动后传播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思想,可见五四运动影响了国人救国 方案的选择,C 项正确;五四运动是国民民族意识的觉醒的体现,同时又促进民族意识的觉醒,但与题意不符,排 除 A;材料反映五四运动影响了国人救国方案的选择,而不是加快革命领导力量的改变,排除 B;材料没有涉及思 想多元化的探索,而是强调五四运动影响了国人救国方案的选择,排除 D。 44.C 【详解】1927 年正值国民大革命时期,这一时期农民运动蓬勃发展,中共建立专门机构,对建立农村革命政权和 解决土地问题做了具体的部署,这都有助于推动国民革命运动,打击北洋军阀势力,C 正确;当时中共存在“右” 倾错误,排除 A;苏维埃政权建立是在土地革命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B;国民大革命失败之后,中共逐渐 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排除 D。 45.D 【详解】农民讲习所的举办,加强了革命思想在农民群众中的宣传,推动了当时的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D 项正确; 当时还没有开展土地革命,也没有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排除 AB;当时抗战还没有爆发,排除 C。 46.C 【详解】1920 年,《新青年》的正面评价越来越倾向于革命,这意味着当时知识群体倾向于用革命手段解决中国 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有关,说明时局变迁推动了思想的演变,C 正确;A 表述绝对,排除;新文化运动前期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基础,排除 B;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意味着中国 革命走上了正确的道路,排除 D。 47.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 世纪 20 年代,孙中山在认识到唤起民众的重要性后,提出了新三民主义的主张, A 项正确;巩固和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是唤起民众的成果,而非措施,B 项错误;在广州成立国民政府不是孙中山 唤起民众的主要做法,C 项错误;1912 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 20 世纪 20 年代孙中山的努力不符合,D 项错误。 48.B 【详解】根据材料“五四运动……中国政治的阴晴冷暖已不再是职业政治家的任意作为,而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知 识分子合作与否,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态度”,可得出,五四运动是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群体全身心地投入政治的一场 运动,它标志着广大青年学生政治意识的觉醒,故 B 项正确;材料与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无关,故 A 项错误;材 料未涉及封建思想地位的动摇,故 C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故 D 项错误。 49.C 【详解】结合所学判断图示为北伐战争形势图,根据所学,北伐战争反映了中国人民“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强烈愿 望,故选 C;A 为太平天国运动,B 为红军长征,D 为辛亥革命,排除。 50.B 【详解】《关于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在国民大革命时期颁发,表明当时中国和腐败现象作斗争的决心, B 正确;八七会议制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批判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排除 A、C;南昌起义标志中 共走上了独立领导民主革命的道路,排除 D。 51.B 【详解】报告中毛泽东阐明了农民是国民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说明毛泽东认识到农民在革命中的伟大作用,故 B 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农民造反运动,但还无法说明毛泽东确立了暴力革命的斗争方式,故排除 A;材料未涉及 到革命道路、建立农民政权等问题,故排除 CD。 52.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功实现的主要原因是两党有着共同的革命目标,都是为了推翻北 洋军阀和帝国主义在华统治,C 正确;国民大革命是国民党主导的,国共两党的阶级属性差异一直在,从来没有趋 同过,AD 排除;国民大革命时期,国民党反帝反封建没错。但国民党开始倡导反帝反封建的说法错误,B 排除。故 选 C。 53.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 世纪 20 年代国共两党的主要成员都是知识分子,这些人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D 正确;AB 是共产党员的主要构成部分,排除;军人在国共两党的比重较小,C 排除。故选 D。 54.B 【详解】从材料中的纪念对象看,中国共产党想要通过对苏俄十月革命及列宁、国内著名革命家、农民义和团斗争、 工人运动等内容的宣传,达到动员民众,刺激民众觉醒的目的,故 B 项正确;从时间段看,这一时期不属于抗战时 期,故排除 A 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共对革命人物和运动的宣传,不能说明中国革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故排除 C; 材料与“工农武装割据”无关,故排除 D。 55.A 【详解】思路点拨材料显示,当时中国工人罢工次数不断增加,这是工人运动日益走向高涨的反映,A 项正确;中 国无产阶级在五四运动中开始登上历史舞台,B 项错误;罢工次数的增加并不代表工人数量的增加,C 项错误;材 料并不能反映马列主义与工人运动的关系,D 项错误。 56.C 【详解】中共一大、二大是中共统一战线思想开端时期,联合其他党派有利于推动革命的发展,故 C 项正确;我党 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遵义会议,故 A 项错误;材料显示的是中共一大到二大与其他党派的关系认识发生了变化。 从一大的“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联系”到二大提出“联合全国一切革命党派”,共产国际在其中起到了重要帮助 作用,故 B 项错误;从中国革命成长的历史看,这一时期还是处于党的诞生阶段,属于统一战线思想开端阶段,故 D 项错误。 57.(1)材料一属于一手史料,亲历者描述历史事件,有助于后人回到历史现场,了解五四运动的细节;材料二 反映当时舆论对五四运动的认可,有助于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材料三反映时人对五四运动中暴力行为的反思,对 研究五四运动的局限性有参考价值。 (2)康有为肯定学生的行为,认为这是“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爱国行为,在民族危机深重、军阀统治腐败的 背景之下,学生的行动体现了毫不妥协的反帝爱国精神,唤起了全国民众的觉醒,也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的嚣张气 焰。梁漱溟否定学生的暴力行为,认为这是侵犯了公民权利的违法行为。学生的行为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即使 是爱国情感和行为,地应该在法律框架内理性表达,任何时候暴力和极端的爱国主义都是不可取的,我们要否定爱 国行为中的过激行为。 【详解】(1)根据“许德珩《回忆五四运动》”可得出材料一属于一手史料,是亲历者描述历史事件,有助于后 人回到历史现场,了解五四运动的细节;根据“康有为《请诛国贼救学生电》”可得出材料二反映当时舆论对五四 运动的认可,有助于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根据“1919 年 5 月 9 日发表于《国民公报》”可得出材料三反映时人 对五四运动中暴力行为的反思,对研究五四运动的局限性有参考价值。 (2)根据“幸今学生发扬义愤,奉行天讨,以正曾汝霖、章宗祥之罪。”可得出康有为肯定学生的行为;根据“学 生此举,真可谓代表四万万之民意,代伸四万万之民权,以讨国贼者……”可得出他认为这是“外争国权,内除国 贼”的爱国行为,在民族危机深重、军阀统治腐败的背景之下,学生的行动体现了毫不妥协的反帝爱国精神,唤起 了全国民众的觉醒,也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的嚣张气焰。 根据“审厅去审理判罪,学生去遵判服罪”可得出梁漱溟否定学生的暴力行为;根据“纵然是国民公众的举动,也 不能横行,不管不顾。绝不能说我们所做的都对,就犯法也可以使得。”可得出他认为这是侵犯了公民权利的违法 行为。学生的行为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即使是爱国情感和行为,地应该在法律框架内理性表达,任何时候暴力 和极端的爱国主义都是不可取的,我们要否定爱国行为中的过激行为。 58.(1)提纲要点:山东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日本属于侵略行为;中国是独立主权国家,英意法的行为属于干涉 中国内政;中国战胜国的身份有权收回山东主权;“二十一条”是不平等密约,不应承认。 (2)《京报》支持学生运动,表达对北洋政府的不满和反帝爱国之情;《顺天时报》站在日方立场,反对和指责 学生运动损害日本既得利益的行为。 【详解】(1)据材料一可知,日方认为是日本驱逐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势力,对山东形成实际占有,日本的占有 得到英法意的支持,而且还有不平等条约为依据。所以对日方的辩词可以从山东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日本行为的性 质、中国是独立主权国家,英意法的行为属于干涉中国内政、中国战胜国的身份有权收回山东主权以及“二十一条” 是不平等密约,不应承认等方面进行辩驳。 (2)根据材料二内容可以看出,《京报》支持学生运动,主要是表达对北洋政府的不满和反帝爱国之情;而《顺 天时报》则是站在日方立场,因此反对和指责学生运动损害日本既得利益的行为。 59.(1)作答内容应包括以下三个角度∶ ①结合时代背景,对鲁迅的认识进行论述。从中华民族危机严重和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的角度论述;从鲁迅强调 的责任与担当和为了国家民族不怕牺牲的角度论述。②结合三人活动及其对中国社会进步的意义进行论述。结合谭 嗣同的主要成就,从促进社会近代化,思想启蒙的角度论述;结合林觉民的革命活动,从推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 角度论述;结合李大钊的革命活动,从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角度论述。③联系现实,谈自己的责任和担当。 (2)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详解】论证:首先通过阅读材料,明确题目类型和要求,了解并说明鲁迅的观点,即中国历史上不乏为国为民奋 斗、牺牲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然后根据材料中“1934 年 9 月”和“谭嗣同”“林觉民”“李大钊”等人的 生平事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鲁迅这番话的时代背景,围绕中华民族危机严重和救亡图存这一时代主题,从近代 化、思想启蒙、历史发展等角度,说明鲁迅强调的责任与担当在表格中列举的三位中国脊梁身上的体现及其对中国 历史和社会发展的意义,最后联系现实,从个人成长与责任、担当角度谈感受与认识;整个解题过程中注意表述成 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60.示例 论题:中国共产党的口号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阐述:在国民革命中,中国共产党根据所处的不同的客观形势,提出了一系列的宣传口号,如“扩大左派”“反对 右派”“国民党统一,反对分裂国民党者”等口号,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对维护、巩固并扩大统一战线,处理好国共 两党关系的意愿;“解放妇女所受资本制度的压迫”“反对地主压迫”“为一切被压迫民众和学生的利益而奋斗” 等口号,推动了各地妇女运动、农民运动和学生运动的发展,使广大妇女,农民、学生及其他社会阶层投身各种形 式的国民革命斗争中;“拥护反抗帝国主义的广州革命政府北伐”“反对英帝国主义援助吴佩孚攻击北伐军”等口 号,宣传了北伐的方针和意义,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时期提出的这些口号准确地把握和适应了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和主流民意的 变动,推动了中国民众的意识觉醒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答案) 【详解】阐述:根据题目要求,阅读材料,从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口号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口号信息, 整理归纳出一个论题,如通过提取中共在处理国共关系时提出的 “扩大左派”“反对右派”“国民党统一,反对 分裂国民党者”,在领导农民运动时提出“反对地主压迫”“耕者有其田”,在北伐战争时提出的 “拥护反抗帝 国主义的广州革命政府北伐”等口号,将这些口号的目的、作用等共同点进行归纳,可得出“中国共产党的口号推 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这一论题;把论题明确表达后,结合所学知识,将梳理分析的过程,一一列举说明;最后在 论证说明的基础上,总结这些口号对国民革命发展的作用;在解题过程中注意明确论题,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