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诗词曲五首》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诗词曲五首》

ID:652005

大小:8.8 MB

页数:181页

时间:2021-04-0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十五从军征 23.诗词曲五首 1.了解文学常识,掌握诗歌内容。   2.能够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感受战争给 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 学习目标 “乐府” 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 订乐谱的机构,叫“乐府”。后来,人们就把 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简 称乐府。乐府诗多收录在宋人郭茂倩汇编的 《乐府诗集》中。 相关介绍  最大的特点是: 叙事性强,语言朴素自然。  《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南北双璧”。  后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称乐府或拟乐府。 中国古代各朝兵役制度 战国时期,已经建立常备兵制度。 秦统一后,出现了全国规模的征兵制。 汉承秦制,适龄男子每人一生要服两次兵役。 三国时期出现了“世兵制”,父子世代为兵。 北朝出现了“府兵制”。 宋朝的主要兵制“募兵制”。 元朝在取得全国政权前,实行部落兵制。 明朝实行“卫所制”。 清朝实行“旗兵制”,类似部落制。 朗读诗歌, 注意节奏, 读准字音, 读出感情。 整体感知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zhǒng zhì léi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gēng yí chōng 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的内容。 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 到故乡家中。半路上碰到一个故乡的村民, 问:“我家里面还有什么人?”“你家那个 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 梁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菜环绕着井 台。捋些野谷舂米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 是菜。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应该 送给谁一起分享。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 老泪纵横洒落在衣服上。 细读感悟 诗中哪一句极言从军之久?为什么?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 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 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 残酷的兵役制度。 在汉朝,男子23岁起正式服兵役,直到 56岁。如遇战争,还要做好随时从军的准备, 兵役时间可能会更长。 主人公年迈力衰归来,看到的家乡 是什么样子? 远望: 近看 松柏冢累累 狗窦——兔入 梁上——雉飞 中庭——旅谷 井上——旅葵 那到底是怎样的凄凉景象呢?请发挥你 的想象说一说。  我65年思念的家啊,竟成了——  我65年苦苦期盼的家啊,竟成了——  65年的思念,65年的期盼,就这样化作了 满目苍凉。 在这样的一个家中,80岁的老人是怎么 生活的呢? 他的苦,不仅是生活上的艰苦,更是失 去亲人,无依无靠的心里的痛苦。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面对这一切,老人的心情如何? “出门东向看, 泪落沾我衣。” 动作描写:进一步抒发老兵心中的悲哀。突 出老兵“出门东向看”与“泪落沾我衣”这 一细节,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 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 抒发得淋漓尽致。 他为什么而泣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提 笔写下来,一段话即可。  当老兵思念自己朝思暮想的亲人时,他只 能……  当老兵思念那些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战友 时,他还是…… 这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乐府 民歌,诗中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数十年后返 回故里时,看到家破人亡的情景。揭露了封 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十五从军征 从军之久: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回乡所见 行动: 远望 近看 作饭、作羹 兵役给人 民带来的 沉重灾难 回乡心情: 泪落沾我衣 反对战争,渴望和平是从古至今咱们每 一个老百姓的心愿。但是即便在今天,在这 个看似和平的世界上,仍有很多的国家和地 区的人们在从事着战争,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随堂练习 这是一首叙事诗,试发挥想象,扩充细 节,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课外拓展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能够有韵律的朗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2.品味诗歌独特的画面美、语言美。 3.能够体会诗人情感,学习其乐观豪迈的 英雄气概。 学习目标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柳宗元 欲度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别董大》高适 新课导入 【岑参】(约715-770),唐代边塞诗人,南 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 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 称“岑嘉州”。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 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 走近作者 【代表作】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八卷)行世。 天宝十三载这次是岑参第二次出塞,充 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节度使的 僚属),而武判官即其前任,诗人在轮台送 他归京(唐代都城长安)而写下了此诗。 写作背景 边塞诗: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以边塞军旅生 活为主要内容,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或反 映戍边的艰辛以及表达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 边塞诗一般出自于出征的将领或随军文官之手。 通过对古战场的艰辛生活和自然风光的描写表 达思乡之情以及保家卫国的高尚情操。在唐代 边塞诗中,多以汉朝喻。 相关介绍 狐裘 锦衾 瀚海 阑干 羌笛 风掣 qiú hàn lán qīn qiāng chè 字词积累 朗读课文,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整体感知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再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大义。 北风席卷大地吹折白草,仲秋八月胡地飘降大雪。 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竞相开放。 雪花飘入帘笼沾湿帐幕,就是穿狐皮袍也不暖和。 将军兽角弓冻得拉不开,都护的铠甲冷得难穿上。 无边沙漠结成百丈坚冰,忧愁的阴云凝结在长空。 帐中摆酒为回京人送行,助兴的是琵琶羌笛胡琴。 黄昏时辕门外大雪纷飞,冻硬的红旗风吹不飘动。 在轮台东门外送你回京,临行时茫茫白雪布满山。 山路曲折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空留马蹄的印迹。 朗读诗歌,找出线索,分析诗题的含义。 一天雪景的变化。线索: 诗题 “白雪歌” 咏雪(天气情况) “送武判官 归京” 人物(诗人、武判官) 事件(归京) 这是一首雪中送别诗 再读诗歌,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10句)从不同侧面咏雪。 第二部分 (11-14)宴请归客与送客出辕 门时大雪奇寒的景象; (15-18)送别依依不舍的心情。 (11-18句) 送别 朗读咏雪部分,说说诗人写雪景的顺序。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总写 帐外 帐内 帐外 细读感悟 分析边塞雪景的特点。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奇早 “卷”“折”: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 风势之猛。 “八月”:说明胡天下雪的时间早。 “飞”:勾画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飘舞的形象。 “即”: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忽”:表明来得突兀,来得意外,形容雪 来得急,下得猛。不仅表现了边塞气象变化 的神奇,而且传达出诗人赏雪时的惊喜心情。 “千树万树”:用重叠的形式表现出景象的 繁荣壮丽。 奇丽 新奇的比喻: 作者将肃杀寒冷的冬雪当 作春光欣赏,想象奇特, 给人一种欣喜和暖意。 写出了雪的皎洁,富 有动态感和立体感,同时 也使人仿佛闻到阵阵花香。 严酷的自然环境中透出了诗人高昂的乐 观主义精神和开阔的胸襟。只有热爱生活的 人,才能表现出这种化苦为乐、积极向上的 乐观情怀,才能写出这样的千古名句。 昂扬乐观的精神: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奇寒 “散”:承上启下,从帐外写到帐内,着墨 于感觉,写出片片雪花轻轻飘落到珠帘帐幕 上的景致。 “湿”:描摹出雪花在罗幕慢慢融化的情景。 “狐裘”“锦衾”:本是高级御寒品,却不 暖、嫌薄,帐中尚且如此,帐外更不必说。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互文: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上 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 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 充,说的是一件事。 “角弓不得控”“铁衣冷难着”: 生动地表现了胡天的奇寒叫人难以忍受, “将军”“都护”尚且如此,一般士兵就可 想而知了。 诗人写奇寒,既表现了大雪的威力,突 出戍边战士的艰苦生活,同时也从侧面表现 了他们的战斗意志和豪迈气概。 “狐裘”“锦衾”“角弓”“铁衣” 人的感受、侧面描写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既展示了冰天雪地、万里愁云的景象, 又自然引出下文送别的场面,由咏雪过渡到 送别。 承上启下 “瀚海阑干百丈冰”: 夸张,地上冰雪覆盖的景象,极言奇寒。 “愁云惨淡万里凝”: 夸张,描写天上万里愁云的景象。 “愁”“惨”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为饯 别场面酝酿了气氛。 总结概括胡天雪的特点和诗人的情感。 雪的特点:雪来得早,雪来得急骤,雪下得 大,雪景雄奇壮阔,雪后特别寒冷。 情感:喜爱、赞美的感情,昂扬乐观的精神。 朗读送别部分,说说诗人是怎样表达依 依惜别之情的。 设宴饯别,简略而有情味。诗人在中军 营里摆下了饯别的酒筵,演奏的是胡琴、琵 琶和羌笛等乐器。这就点明了饯行地点、饯 行原因、饯行的情形。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为何没有写音乐,只写了三种乐器名称? (1)连举三种乐器,表明乐器之多, 乐曲之异,写出了场面的热烈,表现了主客 间的深厚友情; (2)这些富有边塞色彩的乐器,也极 易触动人的乡愁乡情,细细品味,送别人与 被送人内心的愁苦之情不言自明。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拟人、夸张,“掣”字用得十分精确, 真实地描绘出红旗冻住了,北风吹着也不 飘动的情状。 色彩:茫茫白雪之中,鲜艳夺目的红旗显得 格外突出,并给冷色的基调抹上了一星暖色, 反衬严寒。 动态:狂风飞雪,红旗在僵硬地低垂着不能 飘动,给人一种沉重、肃穆的感觉,符合此 时送别的气氛。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表现了诗人 对朋友的依依不舍。 “雪满天山路”既表现出了风雪之猛, 路之难行,又传达出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和 担忧。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山回路转,友人的身影已经看不到了, 此时诗人仍伫立在风雪中,远望友人离去的 路,只见雪地上留下一行长长的马蹄印。 淋漓尽致地写出了诗人无限惆怅的惜别 思乡之情。 诗人在句中并未写到“情义”“不舍” 等字眼,惜别之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这样的结尾,真 如撞钟,清音有余,使人产生无穷的遐想。 “山回路转”使人惆怅,而雪地上的马蹄印 迹,又把送别的思念延伸到远方。这个结尾, 给人以无尽的遐思。 你知道具有相同意境的诗句吗? 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 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 在一起,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分析咏雪、送别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在边地奇异雄伟的风 光和大风雪的背景下,送 别带上了雄浑悲壮的色彩。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大雪为送别设置背景,渲 染气氛。 1.扣“奇”写“雪”,以“雪”衬“别”。 (1)雪随风至; (2)“八月即飞雪”; (3)以花喻雪; 写法探究 (4)侧面烘托大雪的寒威:从生活细处落 墨,通过人的感受,边塞将士的苦寒生活写 天气的奇寒;红旗僵硬地低垂着不能飘动这 一细节描写,也从侧面烘托了大雪的寒威。 “一切景语皆情语”:扣“奇”写 “雪”,其目的是以“雪”衬“别”。 送别前咏雪营造送别的氛围(典型环 境),饯别时咏雪进一步渲染送别的气氛, 送别时写雪表现对友人的担忧之情,送别后 写雪表现对友人的依恋之情。 2.语言的明朗优美。 (1)锤炼字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胡天”变幻无常;诗人把北国风雪,用 南国的春风和梨花作喻,温暖、美好,把萧索 苦寒转化为绚丽烂漫、花团锦簇的景象,情绪 乐观而昂扬。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路蜿蜒曲折,不好走,诗人神情的目光伴 随着雪上的马蹄印,渐行渐远,久久不愿离去。 “空”就是不舍,心里有一种怅然若失的 感觉。空的不只是那雪上留着的马蹄印,朋友 远去,诗人的心也被掏空了。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比喻 (2)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互文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夸张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夸张 拟人 (3)多角度描写 “北风卷地白草折” 正面和侧面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正面 侧面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动静结合 全诗从塞外冰天雪地的绮丽风光着笔, 通过特殊的环境背景描绘,抒发了雪中送友 的深挚感情和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 之情,烘托出边塞将士和诗人自己的豪迈气 概和壮烈胸怀。 课堂小结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以景衬情 情景交融 送别 咏雪 奇早 奇丽 奇寒 饯别 惜别 描边塞奇异 风光,抒惜 别惆怅之情。 板书设计 1.背诵课文。 2.积累咏雪、送别和边塞诗名句。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 随堂练习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1.能够有韵味的诵读,把握诗歌内容。 2.体会典故在诗词中的表达作用,学习本词 借古讽今的写法。 3.能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树立爱国之志。 学习目标 “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 亭有怀”是题目。京口,今江苏镇江。北 固亭,在镇江城北北固山上。晋蔡谟筑楼 山上,名北固楼,亦称北固楼。有怀,有 所怀念。标题点明作词缘由,简洁。 新课导入 走近作者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与苏轼合 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 二安”。 辛弃疾曾任江西安抚使、福 建安抚使等职,虽命运多舛、备受 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 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把满腔激 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 忧虑,寄寓于词作之中 。其词艺 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现存词 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等传世。 本词作于宋开禧元年(1205),当时作 者在镇江知府任上。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 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 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北固亭时, 总是触景生情,感慨万千。这首词就是在这 一背景下写成的。 写作背景 相关介绍 北固亭,最初修建年代未知,新亭重建 于明朝崇祯年间,又称凌云亭、摩天亭、天 下第一亭。《三国演义》中孙尚香惊闻夫君 刘备病殁白帝城的噩耗后,曾在亭里设奠遥 祭,旋即投江自尽,故此亭又叫祭江亭。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 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 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整体感知 再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 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 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连绵不断,如 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 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 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 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 “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 细读感悟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望神州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己有 了!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真可惊天 地,泣鬼神。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运用设问,自问自答。这句问纵观千古 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然而,往事悠 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 东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战未休”含义深刻,借孙权讽刺南宋 王朝。孙权雄踞东南,征战不休,从未向谁 低头屈服,而南宋王朝呢?讽刺之意溢于言 表,却又含蓄深沉。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异乎寻常的第三次发问, 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 权不可一世的雄姿,委婉地 暗示了对朝廷的不满。  上片写景,以问起句,以答结句,使人触 景生情,不胜感慨;  下片怀古,借对孙权的赞美,暗含对当朝 的忧虑和讽刺。 写法探究 1.把写景、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起来。 2.层次分明。 3.融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 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 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 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 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 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 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课堂小结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板书设计 上片写景:望神州、北固楼、千古事、长江流; 下片怀古:万兜鍪、战未休、谁敌手、孙仲谋。 感慨兴衰、赞美孙权、讽刺当朝。 1.背诵课文,并用行楷默写。 2.课外阅读收集辛弃疾的词作。 随堂练习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过零丁洋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2.能够体会诗人情感,学习爱国精神。 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伟 大的民族英雄,他们浩然正气,舍生取义, 大家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及故事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南宋英雄文天祥写的 过零丁洋让我们用心去聆听他的爱国心曲。 【文天祥】(1236—1283),初名云孙,字 宋瑞,一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南 宋末年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秀夫、张世 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走近作者 景炎三年(公元1278)于 五坡岭兵败被俘,宁死不降。 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十二 月初九,在柴市从容就义。著 有《文山诗集》《指南录》 《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这首诗见于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当 作于宋祥兴二年(公元1279)。宋祥兴元年 (公元1278),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 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 随后又被押解至崖山,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 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不从, 出示此诗以明志。 写作背景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整体感知 再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 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 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 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 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细读感悟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诗人回顾自己的仕途和征战的经历:因 科举而蒙朝廷重用,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 中已经度过了四个春秋。 “干戈寥落”在此亦指宋元间的战事已 经接近尾声,南宋几近灭亡。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国家的灾难、个人的坎坷浓缩在这两个 比喻句中,意思是国家和个人的命运都已经 难以挽回。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在曾经兵败的惶恐滩头,诗人也曾为自 己的命运惶恐忧虑,而今途经零丁洋又怎能 不感叹自己的孤苦伶仃,无力挽救国家。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此句慷慨陈词,直抒胸中正气,表现出 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 因此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 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 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 但在最后却由悲而壮、由抑而扬,迸发出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 诗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 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 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课堂小结 1.背诵课文。 2.课外阅读文天祥的作品,深入了解作者的 爱国精神和不畏牺牲的伟大品质。 随堂练习 山坡羊·潼关怀古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2.能够体会诗人吊古伤今的情感。 新课导入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 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 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中国文学 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 习一首元曲——《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1270—1329), 字希孟,号云庄,又称齐东 野人,元代著名政治家,文 学家。 走近作者 张养浩是元代重要的政治、文化人物, 其个人品行、政事文章皆为当代及后世称扬, 是元代名臣之一。与清河元明善、汶上曹元 用并称为“三俊”。代表作品有《三事忠 告》,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潼关历史悠久,闻名遐尔。古潼关居中 华十大名关第二位,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马 超刺槐、十二连城、仰韶文化遗址等名胜古 迹星罗棋布;风陵晓渡、谯楼晚照、秦岭云 屏等潼关八景,引人入胜。 相关介绍 张养浩为官清廉,爱民如子。天历二年 (1329年),因关中旱灾,被任命为陕西行台中 丞以赈灾民。他隐居后,决意不再涉仕途,但听 说重召他是为了赈济陕西饥民,就不顾年迈,毅 然应命。他命驾西秦过程中,亲睹人民的深重灾 难,感慨叹喟,愤愤不平,遂散尽家财,尽心尽 力去救灾,终因过分操劳而殉职。 写作背景 他死后,“关中之人,哀之如先父母” (《元史·张养浩传》)。这首曲便写于应 召往关中的途中。《元史·张养浩传》说: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张 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登车就道,遇饥者则 赈之,死者则葬之。”张养浩在“关中大旱” 之际写下了这首《山坡羊》。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 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 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 姓苦;亡,百姓苦。 整体感知 再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 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潼关外有华山, 内有黄河,山河雄伟,地势险要。遥望古都 长安,陷于思索之中。 从秦汉宫殿遗址经过,引发无限伤感, 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一朝兴盛,百姓 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细读感悟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 第一句写重重叠叠的峰峦,潼关在重重 山峦包围之中,“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 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 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山本是静止的, “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 峦的众多和动感。 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 之水奔腾澎湃,一“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 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 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 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 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怒”字还把河水人 格化,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 愤之情。 为此景所动,第三句写潼关位于群山重 重包围之处,黄河奔流其间。“山河表里潼 关路”之感便油然而生,至此潼关之气势雄 伟窥见一斑,如此险要之地,暗示潼关的险 峻,乃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由此引发了 下文的感慨。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 阙万间都做了土。 写作者途径潼关时的所见之感,主要写 从关中长安万间宫阙化为废墟而产生的深沉 的感慨。 长安作为六朝古都,当年是何等的繁 华、昌盛。昔日的奢华早已灰飞烟灭不复 存,只剩下一片残垣断壁的衰败景象,不 禁令诗人踌躇伤心。第六、七句“伤心秦 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点出无限 伤感的原因。 秦咸阳宫遗址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便是这由盛 到衰的过程的真实写照,是令人“伤心” 的。这一层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 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 的惨烈图景触目惊心。在这里概括了历代 帝业盛衰兴亡的沧桑变化,为秦汉旧朝统 治者悲凉。 同时亦为百姓悲凉,秦汉的一宫一阙都 凝聚了天下无数百姓的血和汗,像秦汉王朝 为彰显一个时代的辉煌,集国之全力塑起阿 房、未央之建筑,但它们却随着秦汉王朝的 灭亡而化为焦土。辉煌过去,随即而来是朝 代的变换,百姓在战争中苦不堪言。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总写作者沉痛的感慨:历史上无论哪一 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 总是遭殃受苦。 他指出历代王朝的或兴或亡,带给百姓 的都是灾祸和苦难,这是作者从历代帝王的 兴亡史中概括出来的一个结论。三层意思环 环相扣,层层深入,思想越来越显豁,感情 越来越强烈,浑然一体。全曲景中藏情情中 有景,情景交融。 在写法上,作者采用的是层层深入的方 式,由写景而怀古,再引发议论,将苍茫的 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辞的议论三者完美结 合,让这首小令有了强烈的感染力。字里行 间充满着历史的沧桑感和时代感,既有怀古 诗的特色,又有与众不同的沉郁风格。 写作特色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之 眼,是全曲主题的开拓和深化。如果这首曲 子的曲意仅仅停留在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上,那么它仅仅宣扬了佛家“一切皆空”的 思想,它与其它怀古诗的主题并无多大区别。 课堂小结 在否定历史的同时,也否定了积极有为 的人生态度。正因为最后两句就使得这首曲 的境界大大高出同题材的其它作品。这首曲 可贵之处在于它有深切的人文关怀,有对老 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与关怀。 人教版九年级·下 23 诗词曲五首 新知积累·基础练 •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松柏冢(   ) 舂(   )谷   瀚(   )海 风掣(   ) 风飘絮(   ) 踌(   )躇 • zhǒng • • • • chōng hàn chè xù chóu 新知积累·基础练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松柏冢累累 累累:____________________ (2)舂谷持作饭 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军角弓不得控 控:__________________ (4)瀚海阑干百丈冰 阑干:________________ (5)坐断东南战未休 坐断:________________ (6)零丁洋里叹零丁 零丁:________________ • • 众多的样子。 • • • • • • • • 拿着。 拉开(弓弦)。 纵横交错的样子。 占据。 孤苦无依的样子。 新知积累·基础练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B.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C.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D.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D 新知积累·基础练 4.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五从军征》描写了一个老兵回乡后所面临的人亡家破的悲惨 情景,反映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B.“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这两句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 法,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 C.《过零丁洋》多用对偶句,如“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 萍”和“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对仗极为工整。 D.《山坡羊•潼关怀古》表达出深深的伤感悲愤之情,作者伤感悲愤 的最主要原因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B 新知积累·基础练 5.文学常识填空。 (1)“高岑”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并称,他们是唐代 ________诗派的代表人物,其诗歌以描绘边塞风光、反映 戍边将士生活为主。 (2)《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选自《________________》, “南乡子”是_________,“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 ________。 高适 岑参 边塞 稼轩词编年笺注 词牌名 题目 新知积累·基础练 6.按要求填空。 (1)《过零丁洋》中运用比喻表现南宋国势危急、诗人 身世坎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赞扬孙权年少有为, 不畏强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年少万兜鍪  坐断东南战未休 新知积累·基础练 6.按要求填空。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互文的手法描写边 塞艰苦生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4)《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潼关的雄伟气势,暗示它 是兵家必争之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语言建构·能力练 (一)阅读《十五从军征》,回答问题。 7.对本诗的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开头两句概括老兵六十五年戎马倥偬的生活和所 受苦难之深。 B.第7—10句写老兵返家后看到家园已变成一片废墟的 凄惨景象。 C.最后两句写老兵“出门东向看”,做好饭后有意识地 到门口张望,等待家人回来一起吃团圆饭的景象。 D.这首诗控诉了战乱和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 深重灾难,反映了兵连祸结的社会现实。 一、课文研读 C 语言建构·能力练 8.下列关于《十五从军征》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整首诗内容取舍剪裁得当,结构布局严谨,独具匠心。 B.整首诗并没有从正面描写战争的残酷,而是从老兵回乡 后所见所感落笔,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 深重灾难,感情真挚,悲怆动人。 C.语言质朴,不尚雕饰,以短小的篇幅反映深刻的主题, 收到了“意在言外”“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D.运用白描手法,着重刻画人物的言行与心理,环境描写 只是起到辅助性的作用。 D 语言建构·能力练 (二)阅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回答问题。 9.“何处望神州”中的“神州”指什么地方? 中原地区。 语言建构·能力练 10.作者说孙权是英雄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 己的话概述。 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不满足占有 东南一方,敢于和强大的曹操、刘备抗衡, 连曹操也赞叹、佩服他。 语言建构·能力练 11.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 ①借古讽今,抒发作者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 安、不求收复失地的投降路线的愤懑之情;②希 望能有像孙权那样有才略的人来率领军队,代表 了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呼声。 语言建构·能力练 (三)阅读《过零丁洋》,回答问题。 1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以死明志,丹心光照千秋。 B.首联写自己步入仕途和四年抗敌的经历,“辛苦”和“寥 落”两个词道尽坎坷的人生际遇,感情深沉,悲郁感人。 C.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写危难形势,抒 忧患之情,比喻形象,对仗工整。 D.颈联运用拟人手法,将“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 与自己的心情巧妙结合起来,感人至深。 D 语言建构·能力练 1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千古名 句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请从炼字 的角度赏析“取”和“照”的表达效果。 主要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表达为 国捐躯、舍生取义的意志与决心。“取”和“照”, 普通的动词表达了神圣的意义,简单、直接,有力度, 情感昂扬,充分表达出作者的民族气节与生死观,有 震撼人心的力量。 语言建构·能力练 (四)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回答问题。 14.“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两句在结构 上起什么作用?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赏析。 这两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一句描绘 了沙漠纵横交错着无边风雪的画面,对上文冰天雪地 的奇寒景色作了总结;第二句“愁云惨淡万里凝”写 了天空中布满暗淡的阴云,引出诗人对友人长途跋涉 而产生的担忧之情,由此自然转入下文的送别。 语言建构·能力练 (五)阅读《山坡羊•潼关怀古》,回答问题。 15.作者是如何从“潼关路”联想到朝代的兴亡的? 潼关,地势险要,扼守“西都”要道,为 兵家必争之地,关系着封建王朝的兴亡。因此, 当诗人在“潼关路”上望“西都”的时候,自 然就想到朝代的兴亡了。 语言建构·能力练 16.“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对封建统治者的批判,对百姓的同情。 语言建构·能力练 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的首联和颈联渲染了边塞寒冷凄凉的氛围,描述了边塞 生活的单调乏味。 B.“笛中闻折柳”和“此夜曲中闻折柳”有异曲同工之妙,蕴 含着戍边将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C.该诗意象雄奇壮美,意境开阔。既言边塞生活的艰苦、思乡 怀人的惆怅,又表壮志难酬的抑郁。 D.李白不仅擅长古体诗行,他的《塞下曲》《望天门山》等近 体诗也有极高艺术成就。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歌诗,裴 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可见,李白在盛唐诗坛的地位 是多么崇高。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85 页第17-18题。 C 语言建构·能力练 18.“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一句中,把“抱”换 为“枕”好不好?说说理由。 不好。“抱”字是相拥、怀抱的意思;它生动 地写出了将士们无心睡眠,怀抱马鞍,随时应战的 情形,体现将士戍边生活的艰辛,更能表现将士们 心系战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而“枕”字有安 逸舒适之意,用“枕”字不能达到这个效果。 语言建构·能力练 19.上片写“潇潇暮雨”有哪些作用?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85 页第19-20题。 写“潇潇暮雨”,创设了一种凄清、伤 感的情境,从反面衬托了下片“谁道人生无 再少”的人生态度。 语言建构·能力练 20.下片“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和“流 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宣宗宫人《题红叶》)都写 了流水,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下片“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中 写流水,是借水能西流,抒发人不应为年华老去而 悲哀之情。“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中写流水, 表达的是宫人在宫中的怨情。 人教版九年级·下 23诗词曲五首 新知积累·基础练 松柏冢(   ) 舂谷(   ) 瀚海(   ) 风掣(   ) 风飘絮(   ) 踌躇(   )(   )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 • • • • xù zhǒng chōng hàn chè chóu • • chú 新知积累·基础练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松柏冢累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舂谷持作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军角弓不得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瀚海阑干百丈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坐断东南战未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零丁洋里叹零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众多的样子。  拿着。 拉开(弓弦)。 纵横交错的样子。 占据。 孤苦无依的样子。 • • • • 新知积累·基础练 3.下列词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B.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C.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D.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D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新知积累·基础练 4.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五从军征》描写了一个老兵回乡后所面临的人亡家破 的悲惨情景,反映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B.“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这两句运用了反问的 修辞手法,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 非我所有了。 C.《过零丁洋》多用对偶句,如“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 沉雨打萍”和“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对 仗极为工整。 D.《山坡羊•潼关怀古》表达出深深的伤感悲愤之情,作者伤 感悲愤的最主要原因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B 运用了设问的修辞 新知积累·基础练 5.文学常识填空。 (1)“高岑”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并称,他们是唐代 ________诗的代表人物,其诗歌以描绘边塞风光、反映戍边 将士生活为主。 (2)《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选《____________________》, “南乡子”是________________,“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 ________________。 高适 岑参 稼轩词编年笺注 词牌名 题目 边塞 本题考查对课内古诗词 的一些基本常识。 新知积累·基础练 6.按要求默写填空。 (1)《过零丁洋》中运用比喻表现南宋国势危亡、人身世坎坷 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赞扬孙权年少有为、不 畏强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坐断东南战未休 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新知积累·基础练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互文手法描写边塞艰苦生活 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潼关的雄伟气势,暗示它是兵 家必争之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语言建构·能力练 ( 一 )阅读《十五从军征》,回答问题。 一、课文研读 7.这首诗选自《___________》,写了从军征战的时间 之久,从表达方式看属于________诗。 本题考查对本课诗词内容的 理解。 乐府诗集 叙事 语言建构·能力练 8.对本诗的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的开头两句概括了老兵六十五年戎马倥偬的生活和 所受苦难之深。 B.中间十二句写老兵返家后看到家园已变成一片废墟的 凄惨景象。 C.最后两句写老兵做好饭后有意识地到门口张望,等待 家人回来一起吃团圆饭的景象。 D.这首诗控诉了战乱和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 深重灾难,反映了兵连祸结的社会现实。 C 与原文意思不符,故错误 语言建构·能力练 (二)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回答问题。 9.“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两句在结构上起什 么作用?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赏析。 本题考查对这首诗语句及词义的理解。 这两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一句描绘了 沙漠纵横交错着无边风雪的画面,对上文冰天雪地的奇寒 景色作了总结;第二句“愁云惨淡万里凝”写了天空中布满 惨淡的阴云,引出诗人为友人长途跋涉而产生的担忧之情, 由此自然转入下文的送别。 语言建构·能力练 (三)阅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回答问题。 10.“何处望神州”中的“神州”指什么地方? 本题考查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结合诗人所处的年 代来回答。 中原地区。 语言建构·能力练 11.作者说孙权是英雄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 概述。 根据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开放式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年纪轻轻就做了上万士兵的统帅,不满足于仅占 据东南一方,敢于和强大的曹操、刘备抗衡,连曹操 也赞叹、佩服他。 语言建构·能力练 12.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 本题考查对诗词意思的理解,再结合当时年代背景 回答。 ①借古讽今,抒发作者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 不求收复失地的投降路线的愤懑之情; ②希望能有像孙权那样有才略的人来率领军队, 代表南宋人民发出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的呼声。 语言建构·能力练 (四) 阅读《过零丁洋》,回答问题。 1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以死明志,丹心光照千秋。 B.首联写自己步入仕途和四年抗敌的经历,“辛苦”和 “寥落”两个词道尽坎坷的人生际遇,感情深沉,悲郁感 人。 C.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写危难形势, 抒忧患之情,比喻形象,对仗工整。 D.颈联运用拟人手法,将“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 地名与自己的心情巧妙结合起来,感人至深。 D 采用对偶和比 喻的修辞手法 语言建构·能力练 1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千古名句主要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请从炼字的角度赏 析“取”和“照”的表达效果。 本题考查对全诗的分析理解,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 主要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表达为国捐躯、 舍生取义的意志与决心。“取”和“照”,普通的动词表达神 圣的意义,简单、直接,有力度,情感昂扬,充分表达出作者 的民族气节与生死观,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语言建构·能力练 (五)阅读《山坡羊·潼关怀古》,回答问题。 15.作者是如何从“潼关路”联想到朝代的兴亡的? 潼关,地势险要,扼守“西都”要道,为兵家必争 之地,关系着封建王朝的兴亡。因此,当诗人在“潼 关路”上望“西都”的时候,自然就想到朝代的兴亡了。 根据对诗词的了解,再结合当时年代的背景故事, 回答扣主题,言之有理即可。 语言建构·能力练 16.“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对封建统治者的批判;对百姓的同情。 本题考查对于古诗词鉴赏的能力,从诗句中提取 内容要点,读懂并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语言建构·能力练 二、拓展阅读 (一)[2018·乐山]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塞下曲 [唐]李 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语言建构·能力练 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歌的首联和颈联渲染了边塞寒冷凄凉的氛围,描述了边塞 生活的单调乏味。 B.“笛中闻折柳”和“此夜曲中闻折柳”有异曲同工之妙,蕴 含着戍边将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C.该诗意象雄奇壮美,意境开阔。既言边塞生活的艰苦、思乡 怀人的惆怅,又表壮志难酬的抑郁。 D.李白不仅擅长古体诗,他的《塞下曲》《望天门山》等近体 诗也有极高艺术成就。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歌诗、裴 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可见,李白在盛唐诗坛的地位 是多么崇高。 C 与诗意不符,故错误 语言建构·能力练 18.“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一句中,把“抱”换为 “枕”好不好?说说理由。 本题考查对诗文意思的理解,以及鉴赏的能力。 不好。“抱”字是相拥、怀抱的意思;它生动地写出 了将士们无心睡眠,怀抱马鞍,随时应战的情形,体现 将士戍边生活的艰辛,更能表现将士们心系战场、渴望 建功立业的心情。而“枕”字有安逸舒适之嫌,用在此 处不合适。 语言建构·能力练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军城早秋 [唐]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语言建构·能力练 19.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本诗考察理解、解读诗文的能力,抓住诗词重点 的地方。 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 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 寓意边境局势紧张。 语言建构·能力练 20.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结合对诗句的理解,提取期中内容要点,读懂并 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 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将士奋 力出击,显示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 决心,显示出必胜的信心。

资料: 8611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