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糖类
1.糖类的概念和分类
(1)概念
糖类一般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能水解生成它们的化合物,又叫碳水化合物。糖类大多数符合
通式 Cn(H2O)m。
对糖类概念的理解:
①糖分子中的氢、氧原子并不是以水分子的形式存在的。
②有些碳水化合物中氢、氧原子个数比并不是 2∶1,如鼠李糖(C6H12O5)。
③有些符合通式 Cn(H2O)m 的物质并不属于糖类。如甲醛(HCHO)、乙酸(CH3COOH)、甲酸甲酯(HCOOCH3)
等。所以,碳水化合物这个名称只是习惯叫法,早已失去了原来的意义。
④并不是所有的糖类物质都有甜味,蔗糖、葡萄糖、麦芽糖、果糖有甜味,但淀粉、纤维素没有甜味;
而有甜味的物质也不一定属于糖类,如甘油(丙三醇)有甜味,但属于醇类;糖精很甜,也不属于糖类。
(2)分类
单糖 双糖 多糖
特点 不能再水解成更简单的糖
一分子双糖能水解成两分
子单糖
一分子多糖能水解成多分
子单糖
分子式 C6H12O6 C12H22O11 (C6H10O5)n
常见物质 葡萄糖、果糖 蔗糖、麦芽糖 淀粉、纤维素
(3)结构
葡萄糖的结构简式:
果糖的结构简式:
2.葡萄糖
(1)结构简式:CH2OH(CHOH)4CHO。
(2)官能团:羟基、醛基(—CHO)。
(3)主要物理性质:无色晶体,易溶于水,有甜味。正常人的血液中含质量分数约为 0.1%的葡萄糖。
(4)主要化学性质
①与新制的 Cu(OH)2 悬浊液反应:
CH2OH(CHOH)4CHO+2Cu(OH)2+NaOH CH2OH(CHOH)4COONa+Cu2O↓(红色沉淀)+3H2O,此反应可
用于葡萄糖或其他含醛基物质的检验;
②与银氨溶液反应:
CH2OH(CHOH)4CHO+2Ag(NH3)2OH CH2OH(CHOH)4COONH4+3NH3+2Ag↓+H2O,此反应也可检验
葡萄糖或其他有机化合物中醛基的存在;
③与氧气的反应:C6H12O6+O2 6CO2 +6H2O;
④酯化反应:1 mol 葡萄糖分子中含有 5 mol 羟基,故 1 mol 葡萄糖最多能与 5 mol 一元羧酸反应生成
相应的酯;
⑤在酒化酶的作用下转化成乙醇:C6H12O6 2CH3CH2OH+2CO2↑。
3.双糖的结构与性质
蔗糖 麦芽糖
分子式 C12H22O11
结构
差异
不含醛基,是非还原性糖 含有醛基,是还原性糖
性质
差异
不显还原性,不发生银镜反应 有还原性,能发生银镜反应
1 mol 蔗糖可水解生成 1 mol 果糖和 1 mol
葡萄糖,
C12H22O11+H2O C6H12O6+C6H12O6
果糖 葡萄糖
1 mol 麦芽糖可水解生成 2 mol 葡萄糖,
C12H22O11+ H2O 2C6H12O6
麦芽糖 葡萄糖
有甜味,白色晶体,易溶于水
有甜味,但不如蔗糖甜,白色晶体,易
溶于水
4.多糖的结构与性质
类别 淀粉和纤维素
分子组成 分子通式均可表示为(C6H10O5)n,n 值为几百到几千
物理性质
①淀粉是白色、无嗅无味的粉末状物质,不溶于冷水,在热水中形成胶状的淀粉糊;
②纤维素是白色、无嗅无味的具有纤维状结构的物质,一般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但
在一定条件下,某些酸、碱和盐的水溶液可使纤维素溶胀或溶解
在人体中
的作用
①淀粉在体内能被酶水解成葡萄糖供机体利用;
②纤维素不能被人体吸收,但能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消化和排泄
化学性质
(水解反应)
(C6H10O5) n+nH2O nC6H12O6
淀粉(或纤维素) 葡萄糖
淀粉的特
征反应
淀粉遇碘变为蓝色,此性质可用于检验淀粉或碘单质的存在
5.糖类物质的存在及主要用途
主要存在 主要用途
单
糖
葡萄糖 水果和蔬菜中 食品加工、制药、制镜等
果糖 水果和蔬菜中 食品加工
双
糖
蔗糖 甘蔗和甜菜中 甜味食物
麦芽糖 淀粉水解产物中 甜味食物
多
糖
淀粉 植物的种子、块茎及谷物中 制葡萄糖及酒精等
纤维素
存在于一切植物中,木材、
棉花中含量很高
造纸、制造纤维素硝酸酯、纤维素乙酸酯和黏胶纤维
几种常见糖的相互关系及性质
1.几种糖的相互关系
单糖—葡萄糖、果糖 互为同分异构体
双糖—蔗糖、麦芽糖 互为同分异构体
多糖—淀粉、纤维素 分子式(C6H10O5)n 中的 n 值不同 不能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2.果糖、蔗糖分子中不含醛基,而葡萄糖和麦芽糖分子中含有醛基。
3.双糖和多糖可以发生水解,但单糖不能再水解;淀粉、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葡萄糖、蔗
糖、麦芽糖等是小分子化合物。
二、油脂
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1)组成
从分子组成来看,油脂可看作是高级脂肪酸[如硬脂酸(C17H35COOH)、软脂酸(C15H31COOH)、油酸
(C17H33COOH)等]跟甘油(即丙三醇,其结构简式为 )经酯化反应生成的酯。
(2)结构
油脂的结构可表示为
油脂的性质
(1)物理性质
植物油通常呈液态,叫作油;动物油通常呈固态,叫作脂肪。二者统称为油脂。油脂的密度比水小,
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食用油脂有香味。
(2)化学性质
油脂在酸、碱或酶等催化剂的作用下,均可以水解,1 mol 油脂完全水解的产物是 1 mol 甘油和 3 mol
高级脂肪酸(或高级脂肪酸盐)。
①酸性水解
油脂在人体中(在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被肠壁吸收,作为人体的营养物质。
+3H2O 3C17H35COOH+
硬脂酸甘油酯 硬脂酸 甘油
②碱性水解(皂化反应)
油脂在碱性(NaOH)条件下的水解反应中生成的高级脂肪酸的钠盐是肥皂的主要成分。所以将油脂在碱
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称为皂化反应。
+3NaOH 3C17H35COONa+
硬脂酸甘油酯 硬脂酸钠 甘油
注意: 酸或碱均可催化酯的水解反应,但碱能使水解反应趋于完全。
③氢化(硬化)
+3H2
油酸甘油酯 硬脂酸甘油酯
三、蛋白质
1.蛋白质的组成
一般来说,蛋白质是以多种氨基酸为基本单位组成的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由 C、H、O、N、S 等
元素组成。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范围很大,从数万到数千万不等,通常所说的蛋白质是混合物。
2.蛋白质的结构与性质
(1)蛋白质的结构:在天然状态下,任何一种蛋白质均具有独特而稳定的结构。
(2)蛋白质的性质
两性
蛋白质分子中含有未被缩合的羧基(—COOH)和氨基(—NH2),具有两性,可与酸或碱
作用生成盐
水解
在酸、碱或酶的催化作用下,蛋白质可发生水解反应,水解时肽键断裂,最终生成氨
基酸。各种天然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α−氨基酸
盐析
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某些浓的无机盐溶液(如食盐、硫酸铵、硫酸钠)等,可使蛋白质
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而从溶液中析出
变性
受热、酸、碱、重金属盐、某些有机物(乙醇等)、紫外线等作用时,蛋白质可发生变
性,失去其生理活性
颜色
反应
某些含有苯环的蛋白质遇浓硝酸在加热条件下会变为黄色,此性质可用于鉴别蛋白质
特性 灼烧蛋白质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可用于鉴别合成纤维与蛋白质
四、合成材料
1.三大合成材料
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是三大合成材料。它们主要是以石油、煤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的。
2.聚乙烯的合成
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其中一个碳碳键不稳定,容易断开,使 CH2 CH2 分子变为—CH2—CH2—
结构,成千上万的—CH2—CH2—相互加合,形成相对分子质量巨大的化合物——聚乙烯。这个反应通常用
nCH2 CH2 (聚乙烯)表示。
考向一 糖类的组成与性质
典例 1 下列关于糖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米饭在嘴中咀嚼后变甜,说明淀粉发生了水解
B.淀粉和纤维素均可用(C6H10O5)n 表示,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C.向淀粉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后的溶液中加入少量银氨溶液,水浴加热后会看到有银镜生成
D.淀粉遇到 KIO3 会变蓝色
【点拨】对于糖类知识的学习,要防止误区,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抓住结构特点,辨别不同糖具有
何种特殊的结构;抓住性质特点,掌握不同糖的检验方式及特殊性质。
【答案】A
1.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水解的情况: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淀粉尚有部分未水解
B.淀粉已完全水解
C.淀粉没有水解
D.淀粉已发生水解,但不知是否完全水解
淀粉水解程度的判断方法
1.实验流程
2.实验现象及结论
情况 现象 A 现象 B 结论
① 溶液呈蓝色 未产生银镜 淀粉未水解
② 溶液呈蓝色 出现银镜 淀粉部分水解
③ 溶液不呈蓝色 出现银镜 淀粉完全水解
3.注意问题
(1)检验淀粉时,必须直接取水解液加入碘水,不能取中和液,因为碘能与 NaOH 溶液反应。
(2)淀粉、蔗糖的水解实验是用稀硫酸作催化剂,而银镜反应或与新制 Cu(OH)2 反应的实验必须在碱
性条件下进行,所以检验淀粉或蔗糖的水解产物前应先加入 NaOH 溶液至溶液呈碱性。
考向二 油脂的结构与性质
典例 1 下列关于油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天然油脂没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所以天然油脂是混合物
B.油脂在人体内的化学变化主要是在脂肪酶的催化下进行水解
C.油脂是酯的一种
D.植物油和矿物油都不能使溴水褪色
【答案】D
2.在一定条件下,动植物油脂与醇反应可制备生物柴油,化学方程式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柴油由可再生资源制得
B.生物柴油是不同酯组成的混合物
C.动植物油脂是高分子化合物
D.“地沟油”可用于制备生物柴油
考向三 蛋白质的结构与性质
典例 1 2017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 Jacques Dubochet、Joachim Frank 和 Richard Henderson,以表彰他们发
明了冷冻电子显微镜技术,从而在高倍镜下观察到生物分子的结构性分离。下列有关生物分子蛋白质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蛋白质是只含 C、H、O 元素的高分子化合物
B.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
C.蛋白质溶液的分散质粒径在 1 nm 与 100 nm 之间
D.在酒精、高温等条件下蛋白质结构会发生改变
【答案】A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动物皮革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B.天然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α氨基酸
C.皮革鞣制过程中使用的 K2Cr2O7 会使蛋白质盐析
D.“皮革奶”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盐析、变性的异同
(1)不同点:①盐析:在轻金属盐或铵盐作用下,蛋白质从溶液中凝聚成固体析出,其实质是溶解度
降低,是物理变化,此过程可逆,加水后仍可溶解,蛋白质仍保持原有的生理活性。②变性:在重金属盐、
受热、紫外线、甲醛、酒精等作用下蛋白质凝聚成固体析出,其实质是结构性质发生变化,是化学变化,
此过程不可逆,蛋白质失去原有的生理活性。
(2)相同点:两者均是一定条件下,蛋白质凝聚成固体的过程。
考向四 有机物的特性在物质检验与鉴别中的应用
典例 1 鉴别淀粉、蛋白质、葡萄糖水溶液,依次可分别使用的试剂和对应的现象正确的是
A.碘水,变蓝色;新制 Cu(OH)2 悬浊液,砖红色沉淀;浓硝酸,变黄色
B.浓硝酸,变黄色;新制 Cu(OH)2 悬浊液,砖红色沉淀;碘水,变蓝色
C.新制 Cu(OH)2 悬浊液,砖红色沉淀;碘水,变蓝色;浓硝酸,变黄色
D.碘水,变蓝色;浓硝酸,变黄色;新制 Cu(OH)2 悬浊液,砖红色沉淀
【答案】D
4.下面有 4 种有机物,用提供的试剂分别鉴别,将所用试剂及产生的现象的序号填在表格中。
试剂:①溴水,②浓硝酸,③碘水,④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现象:A.橙色褪去 B.呈蓝色 C.出现砖红色沉淀 D.呈黄色。
有机物 试剂 现象
(1)乙烯
(2)葡萄糖
(3)淀粉
(4)蛋白质
过关秘籍
1.水溶性
2.密度
3.燃烧
4.官能团的特点
物质 试剂与方法 现象
饱和烃与不饱和烃 加入溴水或酸性 KMnO4 溶液 褪色的是不饱和烃
羧酸
加入新制 Cu(OH)2 蓝色絮状沉淀溶解
NaHCO3 溶液 产生无色气泡
葡萄糖
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 产生光亮银镜
加入新制 Cu(OH)2 悬浊液,加热至沸腾 产生砖红色沉淀
淀粉 加碘水 显蓝色
蛋白质
加浓硝酸微热 显黄色
灼烧 烧焦羽毛气味
1.“云锦”是南京的名片。织造“云锦”所用蚕丝的主要成分是
A.纤维素 B.蛋白质 C.氨基酸 D.淀粉
2.下列有关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油脂是热值最高的营养物质,是高分子化合物
B.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
C.葡萄糖→乙醇不是取代反应
D.油脂和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完全水解可能均有含有羧基的有机物生成
3.关于油和脂肪的比较中,错误的是
A.油含有不饱和烃基的相对量比脂肪少
B.油的熔点较低,脂肪的熔点较高
C.油和脂肪都不易溶于水,而易溶于汽油、乙醇、苯等有机溶剂
D.油经过氢化反应可以转化为脂肪
4.把①蔗糖、②淀粉、③纤维素、④蛋白质、⑤油脂,在硫酸存在下分别进行水解,最后产物只有一种的
是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④和⑤ D.③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如糖类、油脂、纤维素都是人类重要的营养来源
B.油脂皂化反应时加入乙醇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以加快反应速率
C.氨基酸中都含有氨基和羧基,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D.游泳场馆常用硫酸铜溶液作池水的消毒剂,其原理是硫酸铜能使蛋白质变性
6.关于硬脂酸甘油酯 和软脂酸甘油酯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两者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B.两者都属于酯类化合物
C.两者都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D.两者水解产物中都有丙三醇
7.“喷水溶液法”是日本科学家研制出的一种使沙漠变绿洲的新技术,它是先在沙漠中喷洒一定量的聚丙烯
酸酯的水溶液,水溶液中的高分子与沙土粒子结合,在地表下 30~50 cm 处形成一个厚 0.5 cm 的隔水层。
这种隔水层既能阻止地下的盐分上升,又有蓄积雨水的作用。下列关于聚丙烯酸酯( )
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它是由 CH2 CH—COOR 聚合而成的
B.它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有机物,没有固定的沸点
C.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发生水解反应
D.分子中含有 n 个 C C 键
8.能证明淀粉已完全水解的试剂是
A.碘水 B.银氨溶液 C.淀粉碘化钾溶液 D.碘化钾
9.下列物质中,可用来鉴别乙二醇、葡萄糖、乙酸的水溶液的一种试剂是
A.金属钠 B.溴水 C.新制的氢氧化铜 D.石蕊溶液
10.利用石油裂化和裂解得到的乙烯、丙烯合成丙烯酸乙酯的路线如图所示:
已知:—CHO —COOH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生成有机物⑥的原子利用率为 100%
B.有机物①②③④⑤⑥在一定条件下均可发生加聚反应
C.丙烯酸乙酯在稀硫酸中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D.有机物③④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可得
11.下列关于淀粉、纤维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B.二者含 C、H、O 三种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且互为同分异构体
C.它们都是糖类,化学性质相同
D.都可用(C6H10O5)n 表示,属于纯净物
12.如图所示是制备乙酸乙酯的绿色合成路线之一。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M 的分子式为 C6H12O6
B.用 NaOH 溶液可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
C.①④的反应类型均是取代反应
D.N 的化学式为 CH3COOH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 Na2SO4 溶液有沉淀生成是因为蛋白质的盐析
B.75%的酒精可使蛋白质变性,从而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C.纤维素在人体内可水解成葡萄糖,供人体组织的营养需要
D.可用 和 HCHO 为原料合成
14.将淀粉浆和淀粉酶混合,充分反应后,分别取少量液体与①碘水 ②新制的 Cu(OH)2(加热至沸腾) ③
浓硝酸混合,其现象依次是
A.显蓝色、没有砖红色沉淀产生、显黄色
B.不显蓝色、没有砖红色沉淀产生、显黄色
C.显蓝色、有砖红色沉淀产生、不显黄色
D.不显蓝色、有砖红色沉淀产生、显黄色
15.将淀粉水解,并用新制 Cu(OH)2 悬浊液检验其水解产物的实验中,要进行的主要操作有:①加热;②
滴入稀硫酸;③加入新制 Cu(OH)2 悬浊液;④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以上操作步骤的先后顺序排列
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① B.②①③④① C.②④①③① D.②①④③①
16.植物秸秆发酵后可得到甲醇等有机原料。如图是一些相关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其中部分反应条件
及水等物质已经省略:
请回答:
(1)C 的官能团的名称是 ,D 的结构简式为 。
(2)A→B 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有机物 E 的分子式为 C3H6O3,E 在酸性溶液中可发生水解反应生成 CO2 和 A。对于化合物 D 和 E,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 和 E 是同系物 b.D 和 E 都能溶于 NaOH 溶液
c.相同质量的 D 和 E 完全燃烧耗氧量相同 d.D 和 E 均能发生银镜反应
17.含绒量是决定羽绒服质量优劣最重要的指标,按照我国实施的羽绒服新国标,羽绒服的含绒量必须在
50%以上,一些不法厂家填充“飞丝”或“人造羊毛”来假冒羽绒,严重损害消费者的利益。“飞丝”是由鸭
毛、鹅毛甚至鸡毛经粉碎而成,人造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聚丙烯腈纤维。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鸭绒、飞丝、人造羊毛都是高分子化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灼烧的方法可鉴别羽绒服中填充的是鸭绒或飞丝
B.将人造羊毛和棉花进行混纺可提高纤维的性能
C.鸭绒、飞丝、人造羊毛都有固定的熔、沸点
D.鸭绒、飞丝、人造羊毛燃烧过程中不会产生有毒气体
Ⅱ.合成聚丙烯腈纤维的方法很多,如以乙炔为原料,其合成过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HCN CH2=CHCN 聚丙烯腈
① ②
(1)反应①的反应类型为 。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其反应类型为 。
(3)1 mol 合成聚丙烯腈的单体在一定条件下最多与 mol H2 加成。
(4)CH2 CHCN 在一定条件下可与苯乙烯( )反应得到一种优良的塑料,该塑料结构简式
为 。
18.葡萄糖酸钙是一种可促进骨骼生长的营养物质。葡萄糖酸钙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
C6H12O6(葡萄糖)+Br2+H2O C6H12O7(葡萄糖酸)+2HBr;2C6H12O7+CaCO3 Ca(C6H11O7)2(葡萄糖酸
钙)+H2O+CO2↑。
相关物质的溶解性见下表。
物质名称 葡萄糖酸钙 葡萄糖酸 溴化钙 氯化钙
水中的溶解性 可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 可溶 易溶 易溶
乙醇中的溶解性 微溶 微溶 可溶 可溶
实验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①步中溴水氧化葡萄糖时,下列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省略)中最适合的是 (填字母)。
制备葡萄糖酸钙的过程中,葡萄糖的氧化也可用其他试剂,下列物质中最适合的是 (填
字母)。
A.新制 Cu(OH)2 悬浊液 B.酸性 KMnO4 溶液
C.O2/葡萄糖氧化酶 D.[Ag(NH3)2]OH 溶液
(2)第②步充分反应后 CaCO3 固体需有剩余,其目的是 ;本实验中不
宜用 CaCl2 替代 CaCO3,理由是 。
(3)第③步需趁热过滤,其原因是 。
(4)第④步加入乙醇的作用是 。
(5)第⑥步中,下列洗涤剂最合适的是 (填字母)。
A.冷水
B.热水
C.乙醇
D.乙醇—水混合溶液
1.[2018 新课标Ⅰ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蔗糖、果糖和麦芽糖均为双糖
B.酶是一类具有高选择催化性能的蛋白质
C.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酯,能使 Br
₂
/CCl4 褪色
D.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
2.[2018 北京卷]一种芳纶纤维的拉伸强度比钢丝还高,广泛用作防护材料。其结构片段如下图
下列关于该高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完全水解产物的单个分子中,苯环上的氢原子具有不同的化学环境
B.完全水解产物的单个分子中,含有官能团―COOH 或―NH2
C.氢键对该高分子的性能没有影响
D.结构简式为:
3.[2017 新课标Ⅰ]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的是
A.尼龙绳 B.宣纸 C.羊绒衫 D.棉衬衣
4.[2017 新课标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
B.维生素 D 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C.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
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
5.[2017 新课标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植物油氢化过程中发生了加成反应
B.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C.环己烷与苯可用酸性 KMnO4 溶液鉴别
D.水可以用来分离溴苯和苯的混合物
6.[2016·天津]下列对氨基酸和蛋白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B.氨基酸和蛋白质遇重金属离子均会变性
C.α−氨基丙酸与α−氨基苯丙酸混合物脱水成肽,只生成 2 种二肽
D.氨基酸溶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的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向负极移动
1.【答案】D
【解析】混合液呈碱性,加碘水不变蓝,不能说明不含淀粉,因为 I2 能与 NaOH 溶液反应;加入新制
Cu(OH)2 加热后生成砖红色沉淀,说明其中含有葡萄糖。故结论应为:淀粉已水解,但不能判断是否完
全水解。
3.【答案】C
【解析】K2Cr2O7 为强氧化性盐,能使蛋白质变性。
4.【答案】(1)① A (2)④ C (3)③ B (4)② D
【解析】(1)鉴别乙烯,用溴水,现象为溴水的橙色褪去;
(2)鉴别葡萄糖,用新制 Cu(OH)2 悬浊液,现象是加热沸腾后产生砖红色沉淀;
(3)鉴别淀粉,用碘水,现象溶液变蓝色;
(4)鉴别蛋白质,用浓硝酸,现象加热后呈黄色。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蛋白质的性质。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故答案为 B。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营养物质,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A 错
误;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反应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不符合取代反应的定义,C 正确;油脂在酸性条
件下水解获得的高级脂肪酸中含有羧基,蛋白质完全水解获得的氨基酸中含有羧基,D 正确。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油脂的性质。A.油和脂肪都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不含羟基,油常温呈液态,脂
肪常温呈固体,油含有不饱和键的相对量比脂肪多;B.油的熔点较低,脂肪的熔点较高;C.油和脂肪
考点冲关
变式拓展
都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都不易溶于水,易溶于汽油、乙醇、苯等有机溶剂;D.油不饱和程度高,
与 H2 发生氢化转化为脂肪;故选 A。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性质。蔗糖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故①错;纤维素和淀粉水解都只生成葡
萄糖,故②③对;蛋白质水解生成多种氨基酸,故④错;油脂水解生成甘油和高级脂肪酸,故⑤错。答
案选 B。
6.【答案】C
【解析】两者都属于油脂,属于酯类,B 项正确;油脂都能发生水解反应,A 项正确;油脂的水解产物
中一定有丙三醇(甘油),D 项正确;从结构可知,硬脂酸甘油酯中的烃基属于饱和结构、软脂酸甘油酯
中的烃基是不饱和结构,故前者不能与 H2 发生加成反应,而后者能与 H2 发生加成反应,C 项错误。
【点拨】对于油脂性质的理解,一定要注意油脂中存在的两个结构:一是酯基,故油脂均能水解;二是
植物油中具有的不饱和烃基结构,故植物油可以发生加成反应。
7.【答案】D
【解析】聚丙烯酸酯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由 CH2 CH—COOR 聚合而成,A 正确;它的相对分子质量
很大,因为每个分子的 n 值不同,所以聚丙烯酸酯没有固定的沸点,B 正确;分子中的酯基在一定条件
下能够发生水解反应,C 正确;分子中没有 C C 键,D 错误。
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淀粉的水解和性质。淀粉遇碘变蓝色,在已经水解的淀粉溶液中滴加几滴碘液,溶
液显蓝色,则证明淀粉没有完全水解,溶液若不显色,则证明淀粉完全水解,故 A 正确。加入银氨溶液,
水浴加热发生银镜反应,证明淀粉已水解,不能证明淀粉已完全水解,故 B 错。淀粉遇碘单质变蓝色,
淀粉已经完全水解,无淀粉,淀粉-碘化钾试纸含碘离子遇淀粉不变蓝,且淀粉碘化钾溶液加入淀粉,不
能证明淀粉完全水解,故 C 错。淀粉遇碘单质变蓝色,而不是碘离子,加入碘化钾无变化,不能证明淀
粉已完全水解,故 D 错。
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有机物的性质。新制的氢氧化铜与乙二醇不反应,无明显现象,与葡萄糖加热生成
砖红色沉淀,与乙酸发生中和反应,溶液变澄清,故 C 正确。
10.【答案】D
【解析】A 项,生成有机物⑥的反应还有 H2O 生成,原子利用率不是 100%,错误。B 项,有机物②为
CH3CH2OH,不能发生加聚反应,错误。C 项,丙烯酸乙酯结构简式为 CH2 CHCOOCH2CH3,该有机
物在稀硫酸中能发生水解反应,错误。D 项,CH3—CH CH2 和 CH2 CH—CHO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
反应可生成 ,正确。
11.【答案】A
【解析】A 项,淀粉、纤维素的相对分子质量很大,它们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正确。B 项,二者的
分子式(C6H10O5)n 中 n 值不同,不能互称为同分异构体,错误。C 项,二者的结构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错误。D 项,(C6H10O5)n 中 n 不是固定值,属于混合物,错误。
12.【答案】B
【解析】乙酸与 NaOH 溶液反应,乙酸乙酯在 NaOH 溶液中发生水解,故不能用 NaOH 溶液而应用饱和
Na2CO3 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
14.【答案】D
【解析】在淀粉酶作用下,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遇碘水不显蓝色,葡萄糖与新制的 Cu(OH)2 加热至沸
腾产生砖红色沉淀,淀粉酶是一种含有苯环的蛋白质,遇浓硝酸显黄色,故选项 D 正确。
15.【答案】D
【解析】将淀粉水解并检验其水解产物的实验步骤:取适量淀粉溶液,滴入稀硫酸,混合后加热几分钟
使淀粉水解;由于检验葡萄糖需在碱性条件下加入新制 Cu(OH)2 悬浊液并加热,而此时溶液中有硫酸存
在,呈酸性,故需先加碱中和至碱性,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②①④③①。
【备注】忽略硫酸会中和 Cu(OH)2 以及检验葡萄糖需要在碱性环境下进行而错选 B。
16.【答案】(1)羧基 HCOOCH3
(2)2CH3OH+O2 2HCHO+2H2O
(3)bc
17.【答案】Ⅰ.B
Ⅱ.(1)加成反应
(2)nCH2 CHCN 加聚反应
(3)3
(4) 或
【解析】Ⅰ.选项 A,鸭绒或飞丝都属于蛋白质,在灼烧过程中释放出烧焦羽毛的味道,故不能用灼烧的
方法鉴别。选项 B,人造羊毛属于合成纤维,优点在于强度高、弹性好、耐磨、耐化学腐蚀、不发霉、
不怕虫蛀、不缩水等,其缺点在于织物燥身、不透气、不吸汗等,所以把它和棉花混纺,这样制成的混
纺织物兼有两类纤维的优点。选项 C,高分子化合物都属于混合物,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沸点。选项
D,鸭绒、飞丝、人造羊毛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出如 SO2、CO、氮氧化物等有毒气体。
Ⅱ.(1) 与 HCN 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CH2=CHCN。
(2)CH2=CHCN 在引发剂作用下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丙烯腈:
nCH2=CHCN 。
(3)合成聚丙烯腈的单体为 CH2 CHCN,该分子中的“ ”和“ ”都属于不饱和键,
在一定条件下能与 H2 发生加成反应,1 mol“ ”可与 1 mol H2 发生加成反应,
1 mol“ ”可与 2 mol H2 发生加成反应,故 1 mol CH2 CHCN 最多消耗 3 mol H2。
(4)CH2 CHCN 中的“ ”与 中的“ ”发生加聚反应生成
或 。
18.【答案】(1)B C
(2)提高葡萄糖酸的转化率,便于后续分离
氯化钙难以与葡萄糖酸直接反应得到葡萄糖酸钙
(3)葡萄糖酸钙冷却后会结晶析出,如不趁热过滤会损失产品
(4)可降低葡萄糖酸钙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有利于葡萄糖酸钙析出
(5)D
(4)因为葡萄糖酸钙微溶于乙醇,所以在第④步加入乙醇可降低葡萄糖酸钙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有利于
其析出。
(5)根据表中相关物质溶解性知,第⑥步中最合适的洗涤剂是乙醇—水混合溶液。
1.【答案】AB
【解析】分析:A、双糖又名二糖,是由两个单糖分子组成的糖类化合物;
B、根据酶的性质特点解答;
C、植物油中含有碳碳不饱和键;
D、淀粉和纤维素均是多糖。
详解:A、果糖不能再发生水解,属于单糖,A 错误;
B、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B 错误;
C、植物油属于油脂,其中含有碳碳不饱和键,因此能使 Br2/CCl4 溶液褪色,C 正确;
D、淀粉和纤维素均是多糖,其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D 正确。答案选 A。
直通高考
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性质,平时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即可解答,题目难度
不大。
点睛:本题考查肽键的水解、氢原子化学环境的分析、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高分子化合物的书写。
注意掌握单体的判断方法,首先根据高聚物判断是加聚产物还是缩聚产物,然后根据推断单体的方法
作出判断:(1)加聚产物单体的推断常用“弯箭头法”,单键变双键,C 上多余的键断开;(2)缩聚产
物单体的推断常用“切割法”,找到断键点,断键后在相应部位补上-OH 或-H。
3.【答案】A
【解析】合成纤维是化学纤维的一种,是用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做原料而制得的化学纤维的统称。它以小
分子的有机化合物为原料,经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合成的线型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丙烯腈、聚酯、
聚酰胺等。A.尼龙绳的主要成分是聚酯类合成纤维,A 正确;B.宣纸的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B 错误;
C.羊绒衫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C 错误;D.棉衬衫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D 错误。答案选 A。
【名师点睛】掌握常见物质的组成以及合成纤维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羊绒衫
和棉衬衣的区别。
4.【答案】C
【解析】A、糖类是由 C、H、O 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糖类也叫做碳水化合物,故 A 说法正
确;B、维生素 D 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故 B 说法正确;C、蛋白质基本组成元素是碳、氢、氧、氮,
有些蛋白质还包括硫、磷等元素,故 C 说法错误;D、硒是人体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否则对
人体有害,故 D 说法正确。
【名师点睛】考查有机物的基础知识,本题的难度不大,注意蛋白质与糖类、油脂组成的差别,蛋白质
主要由碳、氢、氧、氮等元素组成,有的还含有硫、磷等元素,而糖类、油脂仅含有碳、氢、氧三种元
素,本题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
【名师点睛】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涉及油脂的氢化、糖类的组成结构及有机物的鉴别等;常见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有机物有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醇、酚、醛等;而选择用水鉴别的
有机物通常可从水溶性及与水的密度比较角度分析,如存在与水混溶的,难溶于水但密度有比水大的、
有比水小的,即可用水鉴别。
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氨基酸和蛋白质的性质。蛋白质遇重金属离子会变性,氨基酸与重金属离子反应,不
属于变性,B 项错误;两种氨基酸可以自身脱水形成二肽,也可以相互之间脱水形成二肽,故可以生成
3 种二肽,C 项错误;氨基酸中存在羧基,与 OH−反应生成羧酸根阴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向正极移动,D
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