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PPT部编版课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短文两篇PPT部编版课件

ID:646105

大小:5.25 MB

页数:77页

时间:2021-03-2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6 短文两篇 古代名士文人特别喜爱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因此这些客观事物就有了丰富的文化积淀,如 松、竹、梅 ,如 高山、名川、清风、明月 。也可以是一所 简陋的房屋 ,还可以是一株 出自淤泥的莲花 。 导入新课 唐 · 刘禹锡 陋室铭 1. 朗读、背诵全文。 2.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及类比的表现手法。 3. 体会作者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学习目标 刘禹锡 ( 772—842 ),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和柳宗元交谊甚厚,世称 “刘柳” ;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 “刘白” 。白居易称之为 “诗豪” 。有 《 刘梦得文集 》 传世。著名的诗作有 《 竹枝词 》《 西塞山怀古 》《 秋词 》《 江南春 》《 浪淘沙 》 等。 作者简介 刘禹锡 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成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情景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 《 陋室铭 》 ,以示自己居陋室仍然不改高洁之志。 资料链接 铭 :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文体常识 德 馨 鸿儒 苔 痕 案 牍 xīn hóng rú tái dú 西 蜀 shǔ 调 素琴 tiáo 字词积累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 则 名。水不在深,有龙则 灵 。 斯 是 陋室 , 惟 吾德 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 鸿儒 ,往来无 白丁 。 就。 这。 简陋的屋子。 只是。 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了解大意 神异。 可以 调 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 乱 耳,无案牍之 劳形 。南阳 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 云 :何陋 之 有? 调弄,这里指弹(琴)。 使 …… 受到扰乱。 使 …… 劳累。 形体、躯体。 说。 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 ( 居住 ) 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 ( 居住 ) 就变得神异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因我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 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 它好比 ) 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草玄亭。孔子说: “ 有什么简陋的呢? ” 译文 1.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一句是全文的主旨句,“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一词统领全篇。 整体感知 2. 作者从哪几方面来描写陋室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节操和情趣? ( 1 )居室环境: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2 )交往人物: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3 )日常生活: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1. 文章开头写“山”“水”与“陋室”有什么关系? 这里运用起兴,以虚衬实。用“山”“水”的成名或神异来引出“陋室”不陋的原因在于“德馨”。“仙”“龙”暗喻品德高尚的人,既是形象的比喻,又是事物的类比。 精读文本 2. 文章的主旨在具体描述“陋室”时已突出,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 目的是与古代贤士的“陋室”相类比,暗示陋室不陋,表明自己也具有古贤的志趣和抱负。 3. 结尾“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 “何陋之有”与本文开头的“惟吾德馨”一句遥相呼应,是文章的点睛之笔,以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紧扣题目,以反问作结,铿锵有力,发人深省,突出了中心。 4. 文章题目为“陋室铭”,文中又说“何陋之有”,这些矛盾吗? 不矛盾。题中之“陋”为房屋的形陋,尾句的“陋”为“鄙俗”之义,指屋中主人的“德馨”,不鄙俗。 1. 作者写陋室有何用意?仅仅是为了告诉我们陋室的状况吗? “托物言志”。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情感、抱负和志趣。 合作探究 2. 谈谈你对刘禹锡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的看法 。 ( 1 )称颂 :人品(不慕名利、不求闻达、安贫乐道)是高尚的。 ( 2 )批评 :逃避世俗,脱离劳动人民,不能与时俱进,不能抵制腐败。这种人在现代社会中,简直不能生存 。 文中作者通过对陋室的描绘,表达了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课堂小结 陋室铭 安贫乐道 高洁傲岸 点明题旨 山水喻室 仙龙喻德 陋室不陋 具体描述 清幽的环境 博学的友人 高雅的生活 乐在其中 总结全文 诸葛庐 子云亭 何陋之有 文章结构    1 . 多用骈句,骈散结合,句末押韵。     2 . 运用比兴、类比手法。   3 . 托物言志,层层铺垫 。 写作特色 周敦颐(北宋) 爱莲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你学过哪些写荷花的诗歌? 导入新课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北 鱼戏莲叶南 采莲曲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 杨万里 《 小池 》 1. 朗读、背诵全文。 2. 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3.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及衬托的表现手法。 4. 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美德,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学习目标 周敦颐 ( 1017—1073 ),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他用故乡营道濂溪给自己的书堂命名为“濂溪书堂”,世称 “濂溪先生” 。与李宽、韩愈、张栻、黄干、朱熹、李士真,并称为 “石鼓七贤” 。著有 《 太极图说 》《 通书 》 等。 作者简介 《 爱莲说 》 选自 《 周敦颐集 》 ,是周敦颐于熙宁元年( 1068 )擢为南康(现在江西星子县)郡守时写的。他曾于府治东侧开辟一块 40 余丈宽的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每当微风吹过,田田荷叶轻摇,朵朵鲜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鼻。作者凭栏放目,触景生情,爱莲花之洁白,感宦海之污浊,写下了著名的 《 爱莲说 》 。 背景资料 “说”的文体特点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讲究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文体常识 蕃 淤 泥 濯 清 涟 蔓 亵 玩 噫 颐 鲜 有闻 隐 逸 fán yū zhuó lián màn xiè yī yí xiǎn 字词积累 yì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 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 染 , 濯 清 涟 而不 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 植 ,可远观而不可 亵玩 焉。 多。 沾染(污秽)。 洗。 水波。 过分艳丽。 竖立。 靠近赏玩。亵,亲近而不庄重。 了解大意 予 谓 菊,花之 隐逸 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 之 君子 者也。噫!菊之爱,陶后 鲜 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 人?牡丹之爱, 宜 乎众矣。 认为。 隐居避世。这里是说菊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 指品德高尚的人。 少。 应当。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欢牡丹。我则唯独喜爱莲 —— 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它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赏玩啊。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人很多了。 译文 1. 课文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 ( 1 ) : 描写莲花的形象,说明自己爱莲的原因。 第二部分 ( 2 ) : 揭示莲的比喻意义,抒发自己内心深沉的感叹。 整体感知 2. 找出文中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 . 这几句话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莲花的品格的? ( 1 )生长环境; ( 2 )体态香气; ( 3 )风度气质。 4 . 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菊”和“牡丹”分别比作什么人呢?作者对它们的感情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莲 —— 君 子 —— 赞 菊 —— 隐逸者 —— 惜 牡丹 —— 富贵者 —— 厌 一个“独”字,表现出作者绝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1. 怎样理解文章中多次出现的“独”字? 精读文本 2. 作者眼中的“莲”具有哪些君子品质? “ 出淤泥而不染 ”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不随俗浮沉的品质;“ 濯清涟而不妖 ”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象征君子的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象征君子的美好的资质;“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象征君子的志洁行廉。 3. 作者为什么在第 2 段再次写菊、牡丹 ? 作者用菊和牡丹来进行正衬和反衬,从中表明自己不慕富贵、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含蓄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抒发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4.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反问。表面上感叹爱莲者少,实际感叹与自己一样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太少了。 5. 作者借莲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 ? 抒发了自己怎样的志向? 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作者借莲的形象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这篇文章通过对莲可贵品格的赞美,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而是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 课堂小结 爱莲说 不慕名利 洁身自好 莲 菊→隐逸者→逃避现实→正衬 生长环境 体态香气 清高风度 君子→托物言志 牡丹→富贵者→庸俗逐利→反衬 文章结构    1 . 托物言志,立意高远。   2 . 巧用衬托手法。  写作特色

资料: 8611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