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人教版中考化学专题训练全套(附解析共12单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年人教版中考化学专题训练全套(附解析共12单元)

ID:645964

大小:1.88 MB

页数:153页

时间:2021-03-2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一、单选题 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闻气味 B. 振荡试管 C. 贮存氧气 D. 倾倒液体 2.化学实验室的药品是按物质分类的方式存放,四个药品柜中已存放了下列药品。现某学校实验 室新购进一瓶硫酸,正确存放它的药品柜是( ) ①甲柜:盐酸、硝酸 ②乙柜:氢氧化钠、氢氧化钾 ③丙柜:红磷、硫 ④丁柜:铜、锌 A. ③ B. ② C. ① D. ④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唐代诗人的名句。蜡烛在燃烧过程中发生了一系 列变化,关于这一过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蜡烛的燃烧是蜡烛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 B. 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C. 蜡烛的燃烧是物理变化 D. 蜡烛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 4.下列物质的应用,由它的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 用蜡烛照明 B. 用米酿成酒 C. 蒸发海水可以得到食盐 D. 用天然气作民用燃料 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6.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 是( ) A. “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 “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 “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形态上不同的物质 D. “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7.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车胎爆炸 B. 高粱酿酒 C. 酒杯破碎 D. 汽油挥发 8.下列使用酒精灯的操作方法中,错误的是( ) A. 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2/3 B. 熄灭酒精灯,一般用嘴吹熄 C. 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D. 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 9.复印机复印资料时,常能闻到—股特殊的气味,这种气味就是臭氧的气味。氧气在放电的条件 下可以转化为臭氧。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转化为臭氧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B. 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转化为臭氧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C. 臭氧的特殊的气味属于臭氧的物理性质 D. 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臭氧,属于臭氧的化学性质 10.家庭生活中处处都有物质变化,下列发生在家庭生活中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鲜牛奶变质 B. 酵母粉发酵 C. 钢丝球刷碗 D. 洁厕精除垢 11.小梅家有一批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花,现在却开出了紫花,有人认为这是土壤中缺 水引起的,但小梅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花。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说是不符 合的,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 A. 实验不成功,停止探究 B. 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假说相符 C. 修改结果,使之与假说相符 D. 修改假说,重新实验 12.小明给试管里的水加热时,发现试管炸裂了,你认为下列哪些原因会导致试管炸裂( ) ①试管外壁有水 ②用酒精灯的内焰加热 ③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中的水 ④试管中的水超过了试管容积的 1/3 ⑤试管底部接触到了酒精灯的灯芯 A. ①③⑤ B. ②③④ C. ①④⑤ D. ②③⑤ 13.下列取用固体药品的操作正确的是 ( ) A. A B. B C. C D. D 14.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可能的原因是( ) ①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②加热前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④被加热 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⑤加热时没有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⑥没有进行预热 A. ①③⑤⑥ B. ②④ C. ②③⑥ D. ③④⑤ 15.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甲烷燃烧 B. 干冰升华 C. 西瓜榨汁 D. 酒精挥发 二、填空题 16.组装一套实验装置,仪器装配的顺序是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 17.今有下列物质的用途:①酒精可作燃料 ②氧气用于抢救危重病人 ③金属铜广泛的用于电线电 缆 ④用铁制作铁锅 其中用途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18.为保证实验安全,取得预期实验效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我们应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并遵 循化学实验的安全规则,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实验前,应明确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须征得老师同意后再进行操作 B. 不准在实验室内嬉戏打闹、大声谈话 C. 为了便于观察,可用手接触药品,直接闻药品气味,但严禁品尝药品 D. 加热操作中,不要凑近被加热仪器直视观察,不要将试管口朝向自己或他人 E. 易燃、易爆的药品要远离火源,避免将腐蚀性药品沾在衣服或皮肤上 F. 切忌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 G. 注意安全用电和节约用水,离开实验室前,务必关闭电源和水源 19.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试管口要________________,先将试管________,然后将酒精灯固定在 ________的部位加热。 20.2015 年 4 月 13 日,西昌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堆放在仓库中浓度为 21%的过氧乙酸消毒液 发生泄漏。经查阅资料可知:过氧乙酸(化学式为 C2H4O3)是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易溶 于水、乙醇等,易挥发,与其他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温度稍高即分解为乙酸、氧气。请回答过 氧乙酸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写出两条即可)。 21.煤气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的燃料,它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 色、没有气味的有毒气体,为了防止煤气中毒,人们有意在煤气里加入少量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 气体——硫醚。当煤气泄露时,人们可以根据硫醚的气味觉察到煤气的泄露,以便及时采取措 施。在标准状况下,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密度为 1.25g/L,比空气的密度略小。一氧化碳有毒,因 为它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一氧化碳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根据阅 读回答: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 22.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 (如图所示),约 1s 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处最先炭化。结论: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 (3)点燃蜡烛后,把一只干净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壁上有水雾出现;说明石蜡燃烧后 生成了;石蜡燃烧后还生成,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变浑浊。 23.化学实验要求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在横线上填写以下错误操作造成的后果: (1)实验室用剩的药品放回原瓶,______。 (2)用量筒量取 20mL 水仰视读数,量取水的体积会 _____(填“偏大”或“偏小”)。 (3)加热固体药品时,试管口向上倾斜,________。 24.我们通过对“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实验探究,可得出的结论是: (1)呼出气体中所含的氧气比人体吸入空气中的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呼出气体中所含的二氧化碳比人体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 (3)人体吸入的空气比呼出的气体所含水蒸气___________________; 25.生活中,鸡蛋腐败变质时会产生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硫化氢气体。硫化氢气体在空气中 点燃完全燃烧时,能生成二氧化硫和水。请回答: (1)上述信息中,属于硫化氢气体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信息中,属于硫化氢气体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蜡烛刚熄灭时会产生一股白烟,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这股白烟的成分,提出了如下假设:A.白 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 体。针对这些假设设计实验: (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中不 含______________。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这是为了验证假设______(填 序号),但这样做_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 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________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________。 三、实验与探究 27.为了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小刚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请你和小刚一起探究下列问题: (1)实验时,广口瓶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瓶内的植物进行________作用,对 实验产生干扰。 (2)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会_______(选填“左移”“右移”或“不 动”)。揭去广口瓶外的黑纸,观察到广口瓶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下表是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含量对照表: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简单的实验方案,验证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成分的含量的不 同,其主要操作步骤如下图所示。 请依据图示将主要实验操作步骤及验证依据填入下表中: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闻气味时不能将鼻孔直接凑到容器口;振荡试管时应用手腕振动,而不是上下震荡;贮 存气体应用集气瓶,不能使用广口瓶。故 A、B、C 的操作方法均不正确。所以答案应选 D。 2.【答案】C 【解析】化学实验室的药品是按物质分类的方式存放,①甲柜:盐酸、硝酸属于酸,②乙柜:氢 氧化钠、氢氧化钾属于碱,③丙柜:红磷、硫属于非金属单质,④丁柜:铜、锌属于金属单质, 而药品是按物质分类的方式存放,硫酸属于酸,故应放入甲柜,故选 C 3.【答案】C 【解析】蜡烛的燃烧是蜡烛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故选项 A 说法正确;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 氧化碳,故选项 B 说法正确;蜡烛的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 C 说法错 误;蜡烛受热熔化,只是蜡烛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 D 说法 正确。 4.【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的性质决定的。物质的化学性质 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A. 用蜡烛照明,是利用蜡烛燃烧发生化学反应发出的光; B.用米酿成酒,该过程发生了化学反应; C.蒸发海水可以得到食盐是利用了海水蒸发,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答案正确; D.用天然气作民 用燃料,是利用了天然气的化学性质——具有可燃性。故选 C。 5.【答案】C 【解析】A 项中瓶盖应倒放在桌面上;B 项不能直接将块状固体放进试管中;D 项应该选用 10 mL 量筒来量取 9.3 mL 液体,这样误差最小,另外视线也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相平。 所以答案应选 C。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化学变化特征的认识,能正确理解“ 新物质”。A.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也 可能属于新物质,例如对于电解水这个化学变化生成的氧气,氧气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但却 属于该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故 A 不正确;B.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变化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如水变成水蒸气就是状态的改变,变化前后是同一种物质,故 B 不正确;C.形态上不同的物质不 一定是新物质,例如玻璃破碎,形状发生改变,变化前后是同一种物质,故 C 不正确;D.化学变 化中生成的新物质是相对于反应物来说的,即生成了与反应物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 同的物质,故 D 正确。 7.【答案】B 【解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 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 判断即可。A.车胎爆炸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高粱酿酒的过程中,生成 了酒精这种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C.玻璃破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汽油挥发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8.【答案】B 【解析】在使用酒精灯的操作方法中,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2/3;不能向 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酒精灯不用时要盖上灯帽;故 A、C、D 的操作方法均正确;所以答案 应选 B。 9.【答案】A 【解析】本题需把握好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臭氧与氧气是不同种物质,该反应的反应物是氧气, 生成物是臭氧,属化学变化;臭氧的特殊的气味属于臭氧的物理性质, 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转化 为臭氧的过程是化学变化,所以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臭氧,属于臭氧的化学性质。 10.【答案】C 【解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鲜牛奶变质 是发生了缓慢氧化反应,属于化学变化;酵母粉发酵的过程包含了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属于化 学变化;洁厕精中含有稀盐酸能与污垢发生化学变化;只有钢丝球刷碗是利用物理方法去污,此 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11.【答案】D 【解析】实验是研究化学的主要工具,在实验时,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和探究,当实验结果与 原来的猜想不符时,说明猜想是错的,应改变自己的猜想,重新实验进行验证。 12.【答案】A 【解析】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如果试管外壁有水,应将水擦干再加热,否则会导致试管炸 裂;酒精灯内焰的温度较低,用内焰加热,加热会比较慢,但不会导致试管炸裂;加热时如果不 预热,会使试管受热不均匀而引起炸裂;试管中的水超过了试管容积的 1/3,加热时易导致水溢出 而引发危险;试管底部接触到了酒精灯的灯芯试管受热不均会引起试管炸裂。 13.【答案】D 【解析】取用任何化学固体药品,都不能用手接触;大理石是块状固体,应先将试管横放,再用 镊子夹取大理石,放入试管口,将试管慢慢直立起来,以免将试管底部撞击破裂;粉末状固体的 取用,如氯化钠、二氧化锰粉末,应先将试管倾斜,即一斜二送三直立。故答案应选 D。 14.【答案】C 【解析】】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可能的原因是加热前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加 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没有进行预热。所以答案应选 C。 15.【答案】A 【解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 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 判断即可。A.甲烷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干冰升华的过 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西瓜榨汁的过程中只是分离出西瓜 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酒精挥发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 成,属于物理变化。 16.【答案】从下至上,从左到右 【解析】组装一套实验装置,仪器装配的顺序是按照从下至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17.【答案】③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的性质决定的。物质的化学性质 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据此进行分析判断。酒精可作燃料,是利用了其可燃性;氧气用于抢救危重病人,是利用了氧气 能供给呼吸的化学性质;金属铜广泛的用于电线电缆是利用了金属铜能导电的物理性质, 用铁制 作铁锅是利用了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的物理性质。 18.【答案】ABDEG 【解析】根据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的安全规则分析有关的做法,找出正确的选择项。A.实 验前,应预习好实验,应明确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须征得老师同意后再 进行操作。做法正确; B.应遵守实验的安全规则,不准在实验室内嬉戏打闹、大声谈话。做法正确; C.由于有药品有毒,有的有腐蚀性,实验时不可用手接触药品,不能闻药品气味,严禁品尝药 品。做法不正确; D.加热操作中,不要凑近被加热仪器直视观察,不要将试管口朝向自己或他人,做法正确; E.易燃、易爆的药品要远离火源,防止爆炸;避免将腐蚀性药品沾在衣服或皮肤上,防止被腐 蚀。做法正确; F.为了防止酒精灯失火,切忌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 精灯。做法不正确; G.注意安全用电和节约用水,离开实验室前,务必关闭电源和水源,做法正确。 19.【答案】略向下倾斜 均匀加热 有药品 【解析】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先将试管均匀加热,然后将酒精灯固定在 有药品的部位加热。 20.【答案】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易溶于乙醇、易挥发(写出两条即可) 【解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 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该材料描述 过氧乙酸的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易溶于乙醇、易挥发等均属于物理性 质。 21.【答案】(1)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密度为 1.25g/L,比空气的密度略小; (2)毒性 可燃性 【解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 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化学性质是 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密度 为 1.25g/L,比空气的密度略小;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毒,因为它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使人体缺氧。一氧化碳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22.【答案】(1)小 (2)a (3)水 二氧化碳 【解析】(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 比水小; (2)因为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故可以看到火柴梗 a 处最先炭化; (3)点燃蜡烛后,把一只干净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壁上有水雾出现;说明石蜡燃烧后 生成了水,而能使澄清石灰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23.【答案】(1)会污染原瓶试剂,污染原瓶药品 (2)偏大 (3)冷凝水倒流试管炸裂 【解析】(1)实验室用剩的药品放回原瓶,会污染原瓶试剂,污染原瓶药品。(2)用量筒量取 20mL 水仰视读数,量取水的体积会偏大。(3)加热固体药品时,试管口向上倾斜,冷凝水倒流试 管炸裂 24.【答案】(1)少;(2)多 (3)少 【解析】(1)人体的新陈代谢需要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故答案为:少(2)人体的新陈代谢需 要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呼出气体中所含的二氧化碳比人体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多,故 答案为:多(3)人体要通过呼吸排出一定量的水蒸气,故答案为:少 25.【答案】(1)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2)在空气中点燃完全燃烧时,能生成二氧化硫和 水 【解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 味、熔点、沸点等;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活泼 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26.【答案】(1)水蒸气 (2)A 不能 无法判断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是原来燃烧生成的还是蜡烛熄灭时产生的 (3)C A 【解析】据(1)的现象,可推得假设 B 不成立;因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故 操作(2)是为了验证假设 A 成立与否,但这样做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因为无法判断二氧化碳是 原来燃烧生成的还是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由于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因此操作(3)可排除假设 A,同时肯定了假设 C。 27.【答案】(1)光合 (2)左移 石灰水变浑浊 植物呼吸作用消耗了广口瓶中的氧气产生二氧 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被石灰水吸收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小于大气压 【解析】(1)实验时,广口瓶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可使瓶内的植物因接触不到阳光而无法进行 光合作用,以免对实验产生干扰。 (2) 由于植物呼吸作用消耗了广口瓶中的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被石灰水吸收使瓶 内气体减少,压强小于大气压。所以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会左移。瓶 内产生了二氧化碳,使瓶中的石灰水变浑浊。 28.【答案】A 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另收集两瓶空气 B 将澄清石灰水分别滴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 石灰水浑浊程度的不同 C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 木条燃烧情况的不同 D 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呼气 玻璃片上水雾的不同 【解析】A 可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另收集两瓶空气以进行对比实验。 B 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可以将澄清石灰水分别滴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 瓶中。会观察到石灰水浑浊程度的不同。 C 氧气可以支持燃烧。所以可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会观察到 木条燃烧情况的不同。 D 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呼气时,由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较多,所以玻璃片会出现 水雾,而另一片上不出现。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单选题 1.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可以看作纯净物的是( ) A. 蒸馏水 B. 酱油 C. 橙汁 D. 奶茶 2.下列关于氮气用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制成各种电光源 B. 食品防腐 C. 医疗冷冻麻醉 D. 制化肥的重要原料 3.下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该实验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可以用木炭替代红磷进行该实验 B. 该实验还能说明氮气不助燃 C. 空气中氮气与氧气的质量比约为 5:1 D. 若最后液体进入广口瓶的体积不到 1/5,则有可能是红磷过多 4.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硫或木炭 B. 选用红磷是因为反应只消耗 O2,生成固态的 P2O5 C. 钟罩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放出热量 D. 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含有N2、O2、CO2 和稀有气体 5.下列变化中与空气的成分无关的是( ) A. 敞口放置的石灰水表面出现白膜 B. 敞口 放置的氨水变少 C. 酥脆的饼干变软 D. 白磷的自燃 6.空气是生命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 是( ) A. 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护气 B. 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 1/5 C. 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值越大,说明空气的质量越好 D. 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所以常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7.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二氧化碳 B. 雪碧饮料 C. 洁净的空气 D. 生理盐水 8.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空气中能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的气体是( ) A. 氮气 B. 氧气 C. 稀有气体 D. 二氧化碳 9.下列做法不会对空气质量产生影响的是( ) A. 露天焚烧秸秆 B. 用煤作燃料 C. 汽车排放尾气 D. 用氢气作燃料 10.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 二氧化硫 B. 一氧化碳 C. 氮气 D. 可吸入颗粒物 11.下图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B. 该实验证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1/5 C.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D. 通过该实验还可以了解氮气的一些性质 12.节日期间的商场里顾客很多,有人会感觉闷热缺氧,测定出氧气的体积分数可能是( ) A. 1% B. 19% C. 25% D. 78%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污染以后一定要治理 B. 空气质量日报中污染指数越低表示空气质量越好 C.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所以二氧化碳是一种大气污染物 D. 对着一块干冷的玻璃片吹气,玻璃片上有水雾出现可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14.化学上研究任何一种物质的性质,都必须取用纯净物。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不锈钢 B. 干冰 C. 碘酒 D. 石灰石 15.空气中,氮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 ) A. 1:5 B. 5:1 C. 4:5 D. 4:1 二、填空题 16.近年来我国很多地区经常发生雾霾天气,所以治理污染刻不容缓。 (1)PM2.5 是指大气中微粒直径小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你认为下列会形成 PM2.5 的是__________。 A.焚烧秸秆 B.汽车尾气排放 C.太阳能发电 (2)“低碳”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下列做法中符合“低碳”要求的是_______ A.节约纸张 B.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C.提倡使用节约技术和节能产品 D.少乘私家车,尽量乘坐公交车 17.小明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实验时,取下橡胶塞,点燃红磷后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旋紧橡胶塞,这时看到的现象是,该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2)小明又设计了如图 B 所示的改进装置(提示:白磷和红磷的燃烧现象相同),其优点是(只需 写 1 点)。 从理论上分析,玻璃管内液面最终将上升至处(填“1”、“2”、“3”或“4”),但 实测结果液面往往偏低,其可能原因是(写出 2 条)。 (3)从课本镁条燃烧实验小明得到启发,于是他用镁代替红磷,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气瓶,实验完 毕,冷却后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远大于总容积的 1/5。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可能原因是。 18.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1)若要将广口瓶的容积(加水后)等分为五等分,你必须选用的仪器 是:__________ (2)在实验操作中,当_________________时,打开弹簧夹方能得出较准确结论。(3)如果实验 结果出现误差,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石 灰 水 露 置 在 空 气 中 一 段 时 间 后 , 液 面 会 形 成 一 层 白 色 薄 膜 , 原 因 是 空 气 中 含 有 ___________;松脆的饼干放在空气中两三天就变软了,证明了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___;物质 能在空气中燃烧,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0.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按要求填空: (1)氧气: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主要用途:供给呼吸,用于 _________等;支持燃烧,用于____________等方面. (2)氮气:无色、无味、难溶于水。主要用途:制_______和________的重要原料;由于氮气的 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_________;液氮在医疗上可用于_______________等. (3)稀有气体:无色、无味、性质不活泼。主要用途:制成多种用途的_________;_______可用 于制造低温环境。 21.现有下列物质:①二氧化碳 ②氧气 ③氦气 ④ 氢气 ⑤ 氮气,请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 号 ): 可 代 替 氢 气 作 为 探 空 气 球 的 气 体 是 __________ ; 能 使 带 火 星 的 木 条 复 燃 的 是 _______________-;可以燃烧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可以充入食品包装袋内的保护气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 2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有_____________,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_____________ ①海水、②糖水、③洁净的空气、④氧化镁、⑤白酒、⑥液态氧、⑦红磷、⑧加碘食盐、 ⑨可乐饮料、⑩食醋。 23.如图装置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该实验可以证明空气是___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 2 ) 实 验 时 要 不 断 的 缓 慢 的 交 替 推 动 两 注 射 器 内 的 活 塞 的 原 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该装置进行实验后,如果两位同学的实验结果差别较大,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理解。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纯净物是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蒸馏水中只有水一种物质,所以属于纯净物;酱油、橙汁、 奶茶中含有的物质都不止一种,所以属于混合物。故答案应选 A。 2.【答案】A 【解析】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且很难和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液态氮气汽化会带走大量的热, 氮肥中含有氮元素,所以氮气可用于食品防腐、医疗冷冻麻醉、制化肥的原料。但氮气不会像稀 有气体那样通电后会呈现不同颜色,所以不能制成电光源。所以答案应选 A。 3.【答案】B 【解析】不能用木炭代替,因为木炭燃烧生成了另一种气体,影响实验的验证,瓶中的氧气反应 完后瓶中还有大量的氮气,但红磷还是熄灭了说明氮气不助燃,为了把空气中氧气完全消耗需要 红磷的量过量才行,同时从空气中含量来看氮气与氧气的体积为4:1,则空气中,氮气与氧气的 质量比约为 5:1 是错误的。 故答案应选 B。 4.【答案】B 【解析】实验室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必须气密性良好,且最适宜选用的可燃物 是能在空气中燃烧,且不生成新的气体。若将燃烧匙中的红磷换成硫或木炭,燃烧将生成气体二 氧化硫或二氧化碳,它们仍占据气体体积,不会使得装置内气压变小,也就不会引起水进入装 置,所以无法测定氧气的含量,故 A 错误;选用红磷是因为反应可以耗尽 O2,生成固态的 P2O5,故 B 正确;钟罩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非白雾,放出热量,故 C 是错误的叙述;本实验不 可以证明空气含有 N2、O2、CO2 和稀有气体,燃烧后还有气体剩余,只能说明空气的成分并不全是 氧气,还会有其他气体成分,但其他气体成分的确切组成并不清楚,故答案 D 是错误的。故答案 选择 B。 5.【答案】B 【解析】敞口放置的石灰水表面出现白膜,说明空气含有二氧化碳;敞口放置的氨水变少,说明 分子在不断运动,与空气的成分无关;酥脆的饼干变软,说明空气含有水;白磷的自燃,说明空 气含有氧气。故答案应选 B 6.【答案】A 【解析】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护气,故 A 正确;空气主要是由氧气 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 1/5,而不是质量,故 B 错误;空气质量报告中所 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值越大,说明空气的质量越差,故 C 错误;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常用于制造多 种用途的电光源,是利用了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有色的光,与化学性质很稳定无关,故 D 错 误。所以答案应选 A。 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理解。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纯净物是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二氧化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雪碧饮料中含 有碳酸、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属于混 合物;生理盐水中含有水和氯化钠,属于混合物。故答案应选 A。 8.【答案】B 【解析】空气中能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的气体是氧气,所以答案应选 B。 9.【答案】D 【解析】露天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可吸入颗粒物;用煤作燃料会产生二氧化硫,造 成酸雨;汽车排放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会污染空气;氢气燃烧生成的是水,无污 染。故选 D。 10.【答案】C 【解析】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包括有害气体(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 )、二氧化硫 (SO2))和烟尘,故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氮气,故选 C。 11.【答案】C 【解析】用红磷测定空气成分实验的原理是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导致集气瓶内的压强减小,水倒流 入集气瓶中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实验时要注意:装置的气密性要好,红磷要过量,要等红磷 熄灭集气瓶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该实验还能得出氮气难溶于水,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的 结论。故选 C。 12.【答案】B 【解析】在正常情况下,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氧气占 21%,节日期间的商场里顾客很 多,有人会感觉闷热缺氧,应该是氧气的含量偏低。故答案应选 B。 13.【答案】B 【解析】绿色化学指的是无污染的化学,A 错误;空气质量日报中污染指数越低表示空气质量越 好,B 正确;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但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不是空气污染 物,C 错误;对着一块干冷的玻璃片吹气,玻璃片上有水雾出现说明呼出气体中含有水蒸气,D 错 误。故答案应选 B。 1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理解。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纯净物是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不锈钢是铁的合金,属混合物;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属 纯净物;碘酒是碘溶于酒精形成的,属混合物;石灰石的主成分的碳酸钙,属混合物。故答案应 选 B。 15.【答案】D 【解析】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78%,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21%,故氮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 4:1.所以答案应选 D。 16.【答案】(1)A B (2)A C D 【解析】(1)PM2.5 是指大气中微粒直径小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焚烧秸秆和汽车尾气排放都产生烟 尘,造成悬浮颗粒;(2)而节约纸张、提倡使用节约技术和节能产品、少乘私家车,尽量乘坐公 交车,这些都是降低污染,环保的做法,符合“低碳”要求。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则不同,会加大 污染。则答案为:(1)A B (2)A C D 17.【答案】(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2)不污染空气(或操作简便或实验误差小) 1 白磷的量不足,没有冷却到室温就观察 (3)除氧气外,镁还能与空气中的其他气体反应 【解析】(1)红磷燃烧的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磷+氧气 五 氧化二磷(2)小明又设计了如上图 B 所示的改进装置,直接通过加热铜丝,进而点燃装置内的白 磷,使得整个实验过程都在密闭的装置内进行,故优点是:不污染空气(或操作简便或实验误差 小),从理论上分析,由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1/5,故玻璃管内液面最终将上升至 1 处,但实 测结果液面往往偏低,其可能原因是白磷的量不足或没有冷却到室温就观察。 (3)他用镁代替红磷,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气瓶,实验完毕,冷却后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远大于 总容积的 1/5。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可能原因是:除氧气外,镁还能与空气中的其他气体反 应 18.【答案】(1)量筒;(2)装置冷却至室温;(3)红磷不足(装置漏气、没冷却到室温读数、弹 簧夹没夹紧等) 【解析】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若要将广口瓶的容积(加水后)等分为五等分,你必须 选用的仪器是量筒;在实验操作中,当装置冷却至室温时,打开弹簧夹方能得出较准确结论;如 果实验结果出现误差,原因可能是红磷不足、装置漏气、没冷却到室温读数、弹簧夹没夹紧等。 19.【答案】二氧化碳 ;水蒸气;氧气 【解析】石灰水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液面会形成一层白色薄膜,原因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与石灰水作用的结果;松脆的饼干放在空气中两三天就变软了,是由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物质 能在空气中燃烧,说明空气中含有氧气,氧气能助燃。 20.【答案】(1)潜水、登山;燃料的燃烧;(2)硝酸,氮肥;保护气;冷冻麻醉下做手术;(3) 电光源,氦 【解析】(1)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主要用途:供给呼吸,可用于登山、潜水、抢救危重病人 等;支持燃烧,可用于燃料的燃烧、炼钢炼铁等方面.(2)氮气是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 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食品包装袋内的保护气;在医疗上可用于冷冻麻醉下做手术 等.(3)稀有气体的主要用途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氦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则答案为: (1)潜水、登山,燃料的燃烧;(2)硝酸,氮肥,保护气,冷冻麻醉下做手术;(3)电光源 氦。 21.【答案】③ ② ④ ⑤ ①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的考查。由于氦气 密度较小,则可代替氢气作为探空气球的气体是氢气;由于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 复燃的气体是氧气;氢气具有可燃性,所以可以燃烧的气体是氢气;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 泼,所以充入食品包装袋内的保护气是氮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所以 答案分别为 ③ ② ④ ⑤ ① 。 22.【答案】④⑥⑦ ①②③⑤⑧⑨⑩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理解。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纯净物是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氧化镁、液态氧、红磷分别都只含有一种物质,所以属于纯 净物;而海水、糖水、洁净的空气、白酒、加碘食盐、可乐饮料、食醋含有的物质都不止一种, 所以属于混合物。故答案应为纯净物:④⑥⑦ , 混合物:①②③⑤⑧⑨⑩。 23.【答案】(1)混合物;(2)使铜丝充分与氧气接触,氧气反应完全;(3)铜丝的量不足 【解析】用上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该实验细铜丝燃烧,会消耗掉氧气,而燃烧后还有 气体剩余,能说明空气的成分并不全是氧气,还会有其他气体成分,但其他气体成分的确切组成 并不清楚,可以证明空气是混合物。实验时要不断的缓慢的交替推动两注射器内的活塞的原因是 使铜丝充分与氧气接触,氧气反应完全,实验更加准确。利用该装置进行实验后,如果两位同学 的实验结果差别较大,可能的原因是铜丝的量不足、装置的气密性不好等。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单选题 1.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加碘食盐”“高钙牛奶”中“碘、钙”应理解为( ) A. 分子 B. 原子 C. 离子 D. 元素 2.下列有关微观粒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不显电性,则分子也不显电性 B.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粒子 C. 原子中的粒子都不带电 D. 原子核不显电性 3.王安石的《梅花》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人在远处 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 A. 分子很小 B.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 分子之间有间隙 D. 分子是可以分的 4.学习知识要真正做到融会贯通,疏而不漏,学习了原子的构成知识后,请你判断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 A. 分子、原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B. 原子中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而原子不显电性 C. 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是质子和电子 D.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不可再分的 5.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B. 相同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 C. 离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D. 固体难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无间隔 6.关于氧分子和氧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化学变化中,氧分子能再分,氧原子不能 B. 氧分子大,氧原子小 C. 氧气的化学性质由氧分子保持 D. 氧气由氧分子构成,也由氧原子构成 7.C-12 和 C-14 是碳元素的两种不同的原子,二者的不同点有( ) ①原子中的电子数; ②原子核内的中子数;③原子核内的质子数;④原子的质量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8.下列是一些微观粒子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②⑤为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 B. ①②的元素在周期表的同一族 C. ①③④⑤是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 D. ②③属于同种元素的同种粒子 9.下列结构示意图中,属于阳离子的是( ) A. B. C. D. 10.下列粒子中不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 ) A. 原子 B. 分子 C. 离子 D. 电子 11.水结成冰是由于( ) A. 水分子的运动停止了 B. 水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C. 水分子变小了 D. 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12.如图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于该粒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该粒子的原子核内有 12 个质子 B. 该粒子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C. 该粒子最外层上有两个电子 D. 该粒子带 2 个单位的正电荷 13.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面从该图获取的信息中, 正确的是( ) A. 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 24 个电子 B. 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52 C. 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D.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52.00g 14.干冰升华后体积变大的原因是( ) A. 分子体积变大 B. 分子间隔变大 C. 分子数量增多 D. 分子碰撞频率减小 15.将用塑料袋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塑料袋鼓起,是因为袋内的气体分子( ) A. 质量增大 B. 个数增多 C. 间隔增大 D. 体积增大 二、填空题 16.某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1)图中 x=________,该原子属于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原子。 (2)如下图所示的粒子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_______(填序号)。 17.下列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粒子中,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 阳离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18.下图中的 A、B、C、D 分别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1)以上四种粒子中,A 和 C 属于__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2)A、B、C、D 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填序号); (3)B 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4)B 和 C 形成的化合物是______(填化学式)。 19.已知一个碳 12 原子的质量为 n kg,一个 A 原子的质量为 m kg,则 A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表 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 20.《庄子》中有个成语:相濡以沫,说明再少的水也能解渴,甚至只剩 1 个水分子了,也还具备 水的化学性质。如果将 1 个水分子(H2O)拆开成 2 个氢原子(H)和一个氧原子(O),则化学性质 完全变化了,根本就不是水了;氧气(O2)能供我们呼吸,我们需要的是氧分子(O2);但是如果将 氧分子(O2)都拆开变成一个一个的氧原子(O),不但不能供人呼吸了,甚至对我们人体有极大的 破坏作用。 因此我们说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1.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 ”和“ ”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 反应后方框内应再填入个“ ”微粒。 22.掌握一定量的化学用语,是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础。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2 个钾原子;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23.完成下列表格内容: 24.下图是某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由该数字你能获得的一条信息是。 25.据 2014 年 6 月 9 日“中国之声”报道,日本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汇报本国用于核电事业的放射 性原料时,漏报了 640 公斤钚(元素符号 Pu,原子序数 94,相对原子质量 244),据悉,这些钚足 可以制造 80 枚核弹头。请回答:构成金属钚的粒子是,其原子核外共有个电子。 26.某元素 R 的结构示意图为: (1)当 x=10+y 时,该粒子为_______(填“原子”、“阳粒子”或“阴离子”),当 x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 质子数电子数,为阳离子;若质 子数铜>银,锌>铜,而无法确定锌与镁和铁的活动性顺序 (4)Fe+CuSO4===Cu+FeSO4 【解析】(1)只有氢之前的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才会产生气泡,所以有气泡生成的是 A 和 C。(2)F 试 管中可以看到铜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3)A 可判断:铁>氢。B 可判断: 铜氢。D 可判断:铁>铜。E 可判断:锌>铜。F 可判断:铜>银。综上分析,不 能判断五种金属的活动性,只能判断出镁>铁>铜>银,锌>铜,而无法确定锌与镁和铁的活动性顺 序。(4)D 试管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4===Cu+FeSO4。 28.【答案】(1)水、氧气 (2)五分之一 (3)试管内液面上升 【解析】(1)对比实验①②③,可知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水、氧气发生反应的结果。(2) 因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因此足够长时间后,实验③进入试管内的水的体积约占试 管体积的五分之一。(3)该实验创新之处在于:可根据铁丝表面的铁锈和进入试管中水的体积两种 现象来判断铁丝反应进行的情况。 29.【答案】解: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为 1 000 t×80%=800 t 设可炼出铁的质量为 x =x=560 t 生铁的质量为 560 t÷96%≈583 t 答:可以炼出生铁的质量为 583 t。 【解析】首先要找到有关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 Fe2O3+3CO 2Fe+3CO2)、已知量(即 1 000 t、80%、96%)、未知量(生铁的质量);然后,要弄清楚不纯物质与纯物质之间的联系(即赤铁矿~ 氧化铁~铁~生铁);最后,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30.【答案】解:氧化铁的质量为 1 000 t×80%=800 t 设需要纯铁的质量为 x = 解得 x=560 t 生铁的质量为 560 t÷96%≈583 t 答:理论上可以冶炼出含铁 96%的生铁 583 t。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求解,要注意用的是纯净物的质量。 第九单元 溶液 一、单选题 1.室温下,饱和食盐水露置在干燥的空气中,过一段时间后有少量固体析出,这是因为( ) A. 氯化钠的溶解度减小了 B.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了 C. 溶剂质量减小了 D. 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了 2.2017 年 6 月 30 日 5 时 07 分,新疆新源县与和静县交界地带发生 6.6 级地震。为保证“大灾之 后无大疫”,防疫人员通过喷洒含氯消毒剂进行杀菌消毒,该含氯消毒剂为不饱和溶液。下列对 不饱和溶液描述正确的是( ) A. 一定是浓溶液 B.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该溶质的溶液 C. 一定是稀溶液 D.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再溶解该溶质的溶液 3.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 乙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C. 甲中混有少量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T℃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0% 4.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t2℃时,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50% 5.20 ℃时,将等质量的 a、b 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 100 g 水的烧杯中, 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然后升温到 50 ℃时。现象如图乙;a、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丙。由这一过程可知( ) A. 图甲中 a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 b 溶液大 B. 图乙中 a、b 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C. 图丙中表示 a 的溶解度曲线是 M D. 30 ℃时 a、b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6.图 1 可表示“M 与 N 的并列关系”,图 2 可表示“M 属于 N 的从属关系”。下列概念间的关系符 合图 3 所示关系的是( ) A. 选项 A B. 选项 B C. 选项 C D. 选项 D 7.现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 5%的 NaCl 溶液 100 g,下列操作错误的图示是( ) A. B. C. D. 8.下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在常温下都是液态的是( ) A. 蔗糖水 B. 碘酒 C. 酒精溶液 D. 高锰酸钾溶液 9.甲物质的溶液可用作化肥、电镀液等。甲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溶解度是 102.5 g B. 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 20 ℃时,100 g 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 28.6 g D. 将 70 ℃甲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或降低温度,都有晶体析出 10.向 t℃时饱和的 Na2CO3 溶液中加入 ng 无水 Na2CO3,会析出 mg Na2CO3·10H2O,则(m-n)的值为 ( ) A. 饱和溶液失去水的质量 B. 饱和溶液失去溶质的质量 C. 饱和溶液失去水和溶质的质量之和 D. 其数值为 0,即溶液质量不变 11.溶液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广泛的用途。下列各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 A. 水银 B. 碘酒 C. 石灰浆 D. 甘油 12.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升高温度能使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B. 在 t1℃时,M 点表示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 在 t2℃时,N 点表示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D. 在 t1℃时,50 g 水可以溶解 25 g 甲物质 13.10%的 KNO3 不饱和溶液 100 g,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欲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 20%,下列方法 中,最可行的是( ) A. 再加入 12.5 g KNO3 溶解完 B. 再加入 10 g KNO3 溶解完 C. 再加入 100 g 10%的 KNO3 溶液 D. 恒温蒸发掉 45 g 水 14.厨房中的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白糖 B. 白醋 C. 食用油 D. 食盐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工业生产中都可以使用硬水 B. 草木灰与氯化铵混合施肥 C. 洗洁精能除去餐具的油污 D. 回收地沟油,用作食用油 二、填空题 16.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1)水里的不溶性杂质可以通过______的方法除去。 (2)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均可以说明水是由________组成的。 (3)75%的酒精溶液是医疗常用的消毒剂,该溶液的溶剂是______。 (4)洗涤剂能使油污在水中分散成细小的液滴,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 17.在以下空白中填写有关编号。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将味精溶于水中得到________,粉笔末放入水中搅浑得到________,将水放在油锅里用力涮洗得 到________,粉刷墙壁的石灰搅拌后得到________,石灰浆静置后上面的澄清透明的液体是 ________,其中溶质是________。 18.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下图实验中,当试管 1 中气体的体积为 6 mL 时,试管 2 中气体体积约为________mL;电解时 往往要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农业生产常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20%的 NaCl 溶液来选种。现将 300 g 25%的 NaCl 溶液稀 释为 10%的 NaCl 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________g。 (3)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20 ℃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分别加入盛有 10 g 水的 A、B 试管中,充分溶解后,可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则 20 ℃________t℃(填 “>”“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