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ID:645519

大小:1.21 MB

页数:24页

时间:2021-03-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第 1 节 感觉世界 一、选择题 1.人体皮肤感觉外界刺激的感觉神经末梢分布于( ) A.角质层 B.生发层 C.真皮 D.皮下组织 2.人体皮肤最薄处是( ) A.面部 B.手掌 C.大腿内侧 D.眼皮 3.甲、乙、丙三个脸盆依次装有热水、温水和冷水。你把左手浸入甲盆,右手浸入丙盆,过一会儿同时放 进乙盆,这时双手的感觉是( ) A.两手都感觉温 B.左手感觉热、右手感觉冷 C.左手感觉冷、右手感觉热 D.两手都感觉冷 4.俗话说:“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室久而不闻其臭”从生理学观点来看,这种现象说明 ( ) A.人的嗅觉中枢不发达 B.人的嗅觉中枢易适应 C.人的嗅觉中枢易疲劳 D.人的嗅觉中枢易破坏 5.“孔子闻韶音三月不知肉味”中的“闻韶音”和“知肉味”分别属于人的( ) A.嗅觉和听觉 B.听觉和视觉 C.听觉和味觉 D.触觉和味觉 6.著名作家海伦·凯勒失去了听觉和视觉,但她通过“阅读”盲文学习了大量的知识,她获取信息的主要 手段是( ) A.触觉 B.味觉 C.嗅觉 D.心灵感应 7.公安部门通常使用警犬缉毒,这是利用了狗( ) A.目光敏锐 B.动作敏捷 C.味觉发达 D.嗅觉发达 8.当肌体受到损伤性刺激时,具有报警作用的感受器是( ) A.触觉感受器 B.冷觉感受器 C.痛觉感受器 D.热觉感受器 9.形成感觉的部位是( ) A.脊髓灰质 B.大脑皮层 C.感觉器官 D.感受器 10.下列哪项除外,都属于皮肤感受器( ) A.热觉感受器 B.冷觉感受器 C.痛觉感受器 D.味觉感受器 11.下列感觉对人体保护意义最大的是( ) A.冷觉 B.嗅觉 C.触觉 D.痛觉 12.俗话说:“入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室久而不闻其嗅”从生理学观点来看,这种现象说明( ) A.人的嗅觉器官不发达 B.人的嗅觉器官易适应 C.人的嗅觉器官易疲劳 D.人的嗅觉器官易破坏 13.实施局部麻醉后的手术过程中,病人的感觉状况为( ) A.痛觉和触觉完全消失 B.痛觉存在,触觉消失 C.触觉存在,痛觉消失 D.痛觉与触觉都存在 二、填空题 1.皮肤的外层是__________:内层是__________ 。一另外还有毛发、皮脂腺、汗腺、指(趾)甲等,真皮 下面还有__________。 2.视觉器官的主要组成部分是__________ ;味觉感受器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内。 3.如图所示,A、B、C、D 表示人舌上的味蕾分布区,各区味蕾对相应的味道具有较强的敏感性,试回答: (1)A 区味蕾对__________最敏感; (2)B 区味蕾对__________最敏感; (3)C 区味蕾对__________ 最敏感; (4)D 区味蕾对__________最敏感。 4.人的皮肤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感觉功能,其中对人体健康保护意义最 大的是__________。 5.进入厕所,我们就闻到一股恶臭味,这时的臭味是通过__________,刺激__________,__________将嗅 味传到大脑,从而形成嗅觉。 6.过冷、过热,化学物质刺激等都能引起痛觉,这些刺激的共同特性是__________,因此痛觉是具有 __________性。 7.皮肤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感觉功能,当皮肤受到损伤性刺激时,会有__________ 感觉。 8.皮肤的各部分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一样吗?请举例说明。 9.当我们经过咖啡屋时,远远就会闻到咖啡的香味。你知道嗅觉是怎样形成的吗? 10.在毒品走私案的侦破过程中,海关人员常常需要缉私犬的帮助。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11.舌的表面布满许多小凸点,内藏__________,有许多__________细胞,能感受各种不同物质的刺激, 尤其是对__________物质的刺激特别敏感。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四种基本味觉,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等味觉是多种刺激综合后产生的感觉。 13.人在感冒时,常常会缺乏食欲,觉得很多食物不如平时香甜可口。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三、判断题 1.皮肤中具有防止外界病菌、化学物质侵入的结构是排列紧密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 ( ) 2.假如皮肤被小刀划破但仅伤及到角质层和生发层就不会有疼痛感。( ) 参考答案 一、1.C 2.D 3.C 4.C 5.C 6.A 7.D 8.C 9.B 10.D 11.D 12.B 13.C 二、1.表皮 真皮 附属物 皮下组织 2.眼睛 舌 鼻 3.(1)甜味 (2)苦味 (3)酸味 (4)成味 4.热觉 冷觉 触觉 痛觉 痛觉 5.鼻腔 嗅觉神经末梢 嗅觉神经末梢 6.强到一定程度后都对人体有损伤性 保护 7.冷觉热觉触觉痛 8.不一样 举例略 9.咖啡的香味通过鼻腔 刺激嗅觉神经末梢 嗅神经将刺激传递到大脑 从而形成嗅觉 10.动物对不同物质气味的敏感程度不同 缉私犬经过训练后 利用其对毒品气味的敏感性 达到寻 找毒品的目的 11.味蕾味觉细胞液态 12.酸甜苦咸麻辣涩 13.人感冒时,嗅觉的灵敏性降低了,味觉的敏感程度也会减弱 三、1.×2.√ 第 2 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C.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 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 2.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会被吓走,这个现象可以说明( ) A.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 B.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 C.水不能传播声音 D.声音在任何条件下都能传播 3.发生地震等地质灾害时,被困在建筑废墟中的遇险者,可以通过敲击就近的铁质管道来向外界求救。这 主要是利用了铁管可以( ) A.传声 B.传热 C.导电 D.通风 4.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会消失,这是因为( ) A.手挡住了锣发出的声音 B.手按住锣面,使锣面停止了振动 C.手使锣面振动加快 D.无法判断 5.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是( ) 6.一只电铃放置在玻璃罩内,接通电路,电铃发出声音,当用抽气机把玻璃罩中的空气抽掉时,将发生 ( ) A.电铃的振动停止了 B.只见电铃振动,但听不到声音 C.电铃的声音比原来更加响亮 D.不见电铃振动,但能听到声音 7.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是落在月球上,即使宇航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 ( ) A.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声 B.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C.月球表面没有空气,无法传播声音 D.撞击月球产生的是超声波 8.古代士兵为了能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常常是睡在地上并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解释错误的 是( ) A.马蹄踏在地面上,使土地振动 B.马蹄声可以沿地面传播 C.马蹄声在空气中不能传播 D.声音在土地中传播比空气中快 9.小明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在另一端的小强敲击一下铁管,则( ) A.小明只能听到一次响声,是由空气传来的 B.小明能听到两次响声,依次是由铁管和空气传来的 C.小明能听到两次响声,依次是由空气和铁管传来的 D.小明能听到无数次响声,声波在铁管内被管壁无数次反射 10.如图所示,小明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利用“土电话”能进行通话,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 这一实验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 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是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______(填“能”或“不 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 1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真空不能传声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获得的 B.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从空气传播到水中,声速将变小 12.2012 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山西绛州鼓乐团表演的《鼓韵龙腾》气势磅礴。下面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鼓乐声主要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C.鼓乐声是经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朵中的 D.由于设计师对剧场的混响时间的合理设计,才会使现场观众感受鼓声的气势磅礴 13.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 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丙:将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和将两张课桌隔开,一位同学分别在一张桌子同一位置敲一下,另一位同 学在两种情况下贴着另一张桌面听到声音的时间不同。 (1)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 (2)甲实验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如图所示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请回答: (1)图中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______。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将这个实验拿到月球表面上去做,你会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B 3.A 4.B 5.C 6.B 7.C 8.C 9.B 10.(1)固体能传声 (2)金属传声效果比棉线好 (3)线已停止振动 (4)不能 11.D 12.B 13.(1)乙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固体比气体传播声音快 14.(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将微小的振动放大 (3)小球多次被弹开,但听不到声音真空不能 传声 第 3 节 耳和听觉 1.医生在诊病时使用听诊器,听诊器 ( ) A.能使心脏振动的振幅增加,响度增大 B.能改变心跳的频率,使音调变调 C.能改变心跳的音色,使声音好听些 D.能减少声音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2.蜜蜂载着花蜜飞行时,它的翅膀平均每秒振动 300 次,不载花蜜时平均每秒振动 400 次,有经验的养蜂 人能辨别蜜蜂是飞出采蜜,还是采了蜜回家,养蜂人辨别的主要依据是 ( ) A.声音的音调不同 B.声音的响度不同 C.飞行的路线形状不同 D.飞行高度不同 3.下列关于噪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噪声一定会对人产生伤害 B.在家中,音响播放的音乐一定不是噪声 C.控制噪声只能从声源和人耳处减弱 D.从环保角度来看,不符合环保的声音都是噪声 4.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 400 赫的声音 B.人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 C.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比人的发声频率范围要大 D.15 赫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大,人耳是能听到的 5.向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瓶里水位的高低,这是因为( ) A.随着水位上升,音调逐渐变高 B.随着水位上升,音调逐渐变低 C.灌水过程中,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大 D.灌水过程中,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小 6.“呼麦”是蒙古族的一种高超演唱形式,演唱者运用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形成低音,在此基础 上调节口腔共鸣,形成高音,实现罕见的一人同时唱出高音和低音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呼麦”中高音、低音指声音的响度 B.“呼麦”中的声音是振动产生的 C.“呼麦”中高音是超声波,低音是次声波 D.“呼麦”中高音和低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7.如图所示,将一根长约 30 厘米的钢锯条紧压在桌面的边沿,使它长度的 3/4 伸出桌外。拨动它,可以 观察到锯条在振动的同时发出声音。然后回缩一些,使它的 1/2 伸出桌外,再次以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它, 可以观察到锯条振动变快,并能听到声音随之发生变化。再做几次类似的实验,可以得出____ _________ __。 8.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关系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一种能显示鼓面振动幅度大小的方法:___________。 (2)探究过程中,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改变鼓面的振幅的?________。 (3)通过探究可知,声源的振幅越________,声音的响度越大。 9.如图甲所示,小科同学用示波器、钢锯条和台钳研究声音的响度。他将钢锯条的下端夹紧在台钳上,上 端用手扳动一下,使钢锯条振动发声。他进行了两次实验,第一次锯条发出的声音响,第二次锯条发出的 声音轻,他同时观察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幅度分别如图乙、丙所示,则他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丁和戊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 是乐音的波形。请提 出一种控制噪声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学习吉他的演奏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 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 l: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 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 3: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的 9 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 频率,于是借来了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长度/厘米 横截面积/毫米2 A 铜 60 0.76 B 铜 60 0.89 C 铜 60 1.O2 D 铜 80 0.76 E 铜 100 0.76 F 铜 80 1.O2 G 铁 _______ _______ H 纤维 100 1.02 I 尼龙 100 1.O2 (1)为了验证猜想 l,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的三根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 2,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 的三根琴弦进行实验。表中有的材料的规格还没有填全,为了验证猜想 3,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 编号 G 处填上所缺数据; (2)随着实验的进行,小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 想,必须进 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A 3.D 4.C 5.A 6.B 7.频率越高 音调越高(或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8.(1)将一些小纸屑放在鼓面上,观察小纸屑的跳动幅度 (2)改变敲鼓的力度,可以改变鼓面的振动幅 度 (3)大 9.物体的振幅越大,声音响度越大 丁 防止噪声产生(或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10.(1)A、B、C A、D、E l00 1.02 (2)调节琴弦的松紧程度 第 4 节 光和颜色 1.我们把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光在____________中的传播最快,每秒达__________米。 3.光年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它______一个时间单位。(填“是”或“不是”)。 4.光的传播需要时间吗?______光的传播是否要依赖于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 5.天文学上的“光年”是( ) A.速度单位 B.时间单位 C.长度单位 D.质量单位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的传播速度总是 3.0×108m/s B.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C.光的传播不需借助媒介 D.明亮的月光是光源 7.下列各例中,哪种现象是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的道理来解释的是( ) A.平面镜成像 B.射击时要使瞄准点、准星尖和缺口三者重合 C.日食和月食的形成 D.看不到不透明物体后面的物体 8.白炽灯光下,物体的影子比较清楚;日光灯下,物体的影子比较模糊。这是因为( ) A.白炽灯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日光灯光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B.白炽灯亮,日光灯暗 C.白炽灯发光面积小,日光灯发光面积大 D.白炽灯光是热光,日光灯光是冷光 9.光在_________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10.请用光线表示光从左向右直线传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光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_______的物体,在物体后面光达不到的区域便产生___________。 12.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光的 __________________来解释。 13.为了测得某个星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科学家从地球向该星球发送一束激光信号,经过 8 秒后,收到 了从星球表面返回地面的信号,则该星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为多少? 14.某同学看到闪电约 9 秒钟后才听到雷声,则发生雷电现像的地方距该同学约多远?(空气中的光速 c=3×105km/s,空气中的声速 v=340m/s)。 15.一把米尺竖直立在操场上,晴天的某一时刻测得它的影子长 35 厘米,则此时操场上竖立 30 米长的旗 杆的影子多长呢? 16.如图所示,S 为光源,AB 为遮光板,请在图上画出光线射不到的区域,并在该区域内打上斜线。 17.请通过门上的小孔看门外的景物,改变你的眼睛与小孔的距离,你所观察到的门外的范围会发生怎样 的改变?并通过作图说明你观察到的结果。 参考答案 1.光源 太阳 电灯 烛焰 2.真空 3.0×108 3.光在一年里传播的距离 不是 4.光的传播需要时间 光的传播不需借助媒介 5-8 CCAC 9.同一均匀 10.略 11.不透明 影子 12.直线传播 13.1.2×109 14.3060 米 15.10.5 米 16.略 17.眼睛与小孔的距离越近,人能观察到的范围越大 第 5 节 光的反射和折射 1.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2.一条光线以 45°的入射角从空气射入玻璃中,则折射角可能为( ) A.0° B.30° C.45° D.60° 3.从岸边看水中的鱼,看到“鱼”的位置与实际位置不同。下列模型中,能解释此现象的是( ) 4.把一块长方体玻璃砖压在有“科学”两字的书上,如图所示。图中“科学”两字是( ) A.变浅的虚像 B.变浅的实像 C.变深的虚像 D.变深的实像 5.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如图甲),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 够看见硬币了(如图乙)。造成“看不见”和“又看见了”的原因分别是( ) A.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B.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 C.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 D.光的反射和光的直线传播 6.如图所示为两个并排而且深度相同的水池,一个装水,另一个未装水。在两池的中央各竖立着一根长度 相同且比池深略高的标杆。当日光斜照时就会在池底形成杆的影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未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 B.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 C.装水的池中标杆没有影子 D.两池中标杆影子长度相同 7.为了从坦克内部观察外部目标,在坦克壁上开了一个长方形孔,在孔中嵌入一块玻璃,玻璃的厚度与壁 的厚度相同(下图为俯视图)。这块玻璃除了能让里面的人看到外部的情景之外,还具有的优点是( ) A.能使坦克里的人看得更远 B.能使坦克里的人看得更清楚 C.能增大坦克里的人的观察范围 D.能放大观察的对象 8.如图所示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某液面上,与液面的夹角为 30°,且反射光与折射光相互垂直,则反射 角是________,折射角是________。 9.如图所示,人在 a 点看到 b 处似乎有一条鱼,如果他要在 a 处用手电筒的光照亮水里的鱼,则手电筒的 光应朝向________(填“b”“c”“d”或“e”)处。 10.如图所示,一束光从水中射向空气,在水面发生了折射,请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并标出折射角 r。 (第 10 题) 11.小明用半圆形玻璃砖研究光的折射。她让一束光从空气射到玻璃砖的圆心后,发现光线最终从玻璃砖 射出,回到了空气中。下列能正确反映实验时的光路图的是( ) 12.如图所示,一束光斜射入容器中,在 P 处形成一光斑。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满水的过程中,光斑( ) A.向左移动后静止 B.向右移动后静止 C.先向左移动,后向右移动 D.仍在原来位置 13.如图所示,水槽的右壁竖直放着一面平面镜。无水时,射灯从 S 点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左壁上 会出现一个光点 P。往水槽内加水,当水面处于 a、b、c、d 四个位置时,左壁上分别出现 Pa、Pb、Pc、Pd 四个光点(不考虑水面对光的反射)。则四个光点在左壁上的排列从下往上依次为( ) A.Pa、Pb、Pc、Pd B.Pd、Pc、Pb、Pa C.Pc、Pd、Pa、Pb D.Pb、Pa、Pd、Pc 14.某科学兴趣小组想通过实验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时的折射角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准备 的实验器材有激光发生器、玻璃、水、量角器等。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的测量结果如表 1 所示,光从空 气斜射入水中的测量结果如表 2 所示。 表 1 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 实验次数 1 2 3 入射角 30° 45° 60° 折射角 22° 32° 41° 表 2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 实验次数 1 2 3 入射角 30° 45° 60° 折射角 23° 33° 42° (1)由表 1、表 2 可知,当入射角相同时,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的折射角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 “等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的折射角。因此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时的折射角与______________有关。 (2)从表 1、表 2 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将________。 因此可推知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时,折射角大小还与______________有关。 参考答案 1.B 2.B 3.D 4.A 5.C 6.A 7.C 8.60° 30° 9.b 10. 11.C 12.A 13.A 14.(1)小于 介质种类 (2)增大 入射角的大小 第 6 节 透镜和视觉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 1.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的运动而运动,目前使用的软质隐形眼镜是 由甲醛丙烯酸羟乙酯(HEMA)制成的,中心厚度只有0.05mm。近视眼患者戴的 HEMA 超薄镜片的边缘厚度( ) A.小于0.05mm B.等于0.05mm C.大于0.05mm D.任意值 2.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人已能“照冰取火”,它们用冰磨成一种冰镜,使太阳光透过它能点燃柴草取火, 这种冰镜应为( ) A.平面镜 B.凹透镜 C.凸透镜 D.凹面镜 3.下面是对凸透镜成像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只能成实像 B.凸透镜只能成虚像 C.凸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 D.凸透镜既能成实像,又能成虚像 4.小明在做凸透镜成象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象, 如图所示。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小明把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换,则( ) A.光屏上有倒立、缩小的象 B.光屏上有倒立、放大的象 C.光屏上找不到象 D.凸透镜焦距未知,无法判断 5.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仪器,如上图所示是投影仪的结构图,在水平放置的凸透镜的正 上方有一与水平面成 45°角的平面镜,右边竖直放一屏幕。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和平面镜后,可在 屏幕上成一清晰的像。一教师在使用投影仪时,发现在屏幕上的画面太小,正确的调节方法是( ) A.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B.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C.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D.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6.如图所示是利用航空摄影拍摄到的铜仁市碧江区一角,如果拍摄时所用照相机的镜头焦距是 50mm,则胶 片到镜头的距离应( ) A.大于 100mm B.大于 50mm 小于 100mm C.小于 50mm D.等于 50mm 7.用水彩笔在磨砂电灯泡的侧面画一个你所喜欢的图案,然后接通电源,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 移动,下列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 A.能在墙上看到倒立、缩小的所画图案的像 B.能在墙上看到倒立、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 C.只能在墙上看到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 D.不能在墙上看到所画图案的像 8.从酒瓶子侧面看到瓶子里的人参,看到的人参是( ) A.放大的、正立的虚像 B.放大的、正立的实像 C.放大的、倒立的虚像 D.放大的、倒立的实像 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置于透镜前 30cm 处时,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 立、放大清晰的像,现保持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则光屏上( ) A.无法成像 B.呈现正立、放大的像 C.呈现倒立、放大的像 D.呈现倒立、缩小的像 10.光的世界丰富多彩,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距镜头二倍焦距以内 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D.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11.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若来自近处物体的光线,经晶状体折射后成像情况如图,则正确的说法是( ) A.该眼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矫正 B.该眼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矫正 C.该眼是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矫正 D.该眼是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矫正 12.关于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点光源发光经凸透镜后的光线一定是发散的 C.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D.点光源发光经凹透镜后的光线一定是发散的 13.一个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于光屏上,若将透镜的下部分遮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像只剩上半部分 B.像变得模糊不清了 C.像下半部变暗,上半部亮度不变 D.像依然完整,只是整个像亮度变暗了 14.关于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过了一次折射 B.经过了一次反射 C.经过了两次折射 D.经过了一次反射,一次折射 15.下列透镜中,对光有会聚作用的有( ) A.一种 B.两种 C.三种 D.四种 16.矿难中长时间处于黑暗中的矿工被救助上井后,通常被蒙上眼睛以保护视网膜受强光的伤害。正常情 况下控制进入眼球光线多少的是( ) A.角膜 B.晶状体 C.玻璃体 D.瞳孔 17.视觉形成过程中,形成图像和形成视觉的部位分别是( ) A.视网膜、视网膜 B.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C.视网膜、大脑皮层 D.大脑皮层、视网膜 18.左手拿一支削尖的铅笔,笔尖朝上置于眼前一定距离,右手食指去接触笔尖,则( ) A.闭上右眼容易触到 B.闭上左眼容易触到 C.两眼均张开时,由于进入眼睛光线多,所以容易触到 D.两眼均张开时,笔尖在进入两眼的两束光线的交点上,所以容易触到 19.人眼的“白眼球”和“黑眼球”实际上是分别指( ) A.虹膜和角膜 B.角膜和巩膜 C.角膜和虹膜 D.巩膜和虹膜 20.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 u 跟实 像到透镜的距离 v 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 A.60cm B.45cm C.30cm D.15cm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1分) 21.如图:这是一款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该摄像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所 成的是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______像(填“实”或“虚”);若镜头的焦距为 10cm, 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______cm。 22.如图,夜晚,把桌子放在电灯下面,在桌面放一张白纸,然后再把凹透镜放在白纸上。当逐渐向上移 动凹透镜时,可以观察到:通过凹透镜的光束在白纸上所形成的光斑的面积会随着凹透镜移动而逐渐变 ______,光斑的亮度则逐渐变______(全部选填“大”或“小”)。 23.王老师在课堂上,看近处课本时要戴上眼镜,观察远处同学时又摘下眼镜,这样戴上摘下,非常不方 便。王老师的眼睛是______(近视、远视)眼,可以用______镜来矫正。小凡将一种新型眼镜送给了老师, 如图所示,镜片 A 区厚度相同,B 区可以矫正视力,现在王老师可以通过______区看书,通过______区看 同学,再不需要频繁戴上摘下眼镜。 24.如图是一款具有摄像功能的“土豪金”苹果 5S,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镜,图 中甲、乙是用这款手机先后拍下同一小车的两张照片(设摄像头焦距不变),拍摄第二张比拍摄第一张摄 像头离小车______(填“远”或“近”)些。两次拍摄时,摄像头离小车的距离都满足____________(填 与焦距之间的关系)。 25.某人设计了一个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如图所示。在 C 处点燃蜡烛,AB 距离一定,在 A 处立一张白纸 板,当 C 处蜡烛在适当位置上时,便成像在白纸板上。如果 B 处换为倍数较大或较小的双凸透镜,纸上的 成像就不清晰。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B 处凸透镜代表眼球是_______,A 处白纸板代表眼球的_______,C 处蜡烛代表_________。 ②换成高倍透镜时,则成像在白纸板的__________方,要使 A 处成像清晰,BC 距离要_________,表示眼 看__________物体。 ③由此可知,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是依靠________调节________的曲度来实现的。 ④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________像。 26.如图所示是人眼球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_______”计分时为一个空。 (1)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通过眼球折光系统的[ ]_______、房水、[ ]_______和 [ ]_______,到达[ ]_______,形成物像,当物像落在视网膜上时,视觉最清晰。 (2)从暗室走到阳光下,[ ]_______会_______,这种变化是由[ ]_______内的平滑肌收缩引起的。 (3)眼球中能将光线刺激转换成神经冲动的是_______;M 的作用是将_______传导到大脑皮层的_______, 从而产生视觉。 三、作图题(每图 2 分,共 18 分) 27.(1)画出下列图中凸透镜的折射光线的方向。 (2)画出下列图中凹透镜的折射光线的方向。 F F F F F F (3)在下列方框中分别画一个合适的透镜,并确定其位置。 四、实验探究题(28 题 5 分,29 题 6 分,共 11 分) 28.在“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某同学进行了如下两个探究: (1)为研究像距与焦距的关系,他选用焦距不同的三个凸透镜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分析表中 数据可知,保持物距不变时,焦距越大,则所成实像的像距越________(选填“大”或“小”)。 (2)该同学用若干个发光二极管组成形状如“E”的发光物体,如图甲所示,将发光物体。凸透镜和光屏依 次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且物距调节为 6cm 时,在光屏上成的像如图乙所示,则他选用的是三个透镜 中焦距为________cm 的凸透镜;如果只将“E”,换成“R”,并在同一位置观察,光屏上成的像应是图丙 中的______(填数字序号)。 29.在探究“近视眼的形成原因和矫正方法”时,冰蓉同学选择了如下器材:蜡烛(模拟所视物)、水凸透 镜(模拟人眼晶状体,并与注射器相连)、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光具座等。(注:水凸透镜的凸起程 度可以通过注射器注入或吸取水的多少来调节) (1)她安装并调整好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置于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 晰的像;当向水凸透镜内注入水,使透镜更凸后,发现光屏上已无烛焰清晰的像,若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 烛焰清晰的像,应在水凸透镜前放置一块___________透镜;若撤去放置的透镜,应将光屏___________(选 填:“靠近”或“远离”)水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2)根据上述实验,可知近视眼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ACDAC 6-10 BCADD 11-15 DBDCC 16-20 DCDDD 二、填空题 21.缩小 实 20 22.大 小 23.远视 凸透 B A 24. 凸透 近 大于二倍焦距 25.(1)晶状体 视网膜 物体 (2)前 减小 近处 (3)睫状肌 晶状体 (4)实 26.(1)F 角膜 K 玻璃体 J 视网膜 (2)D 瞳孔 小 B 虹膜 (3)视网膜 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 视觉中枢 28.大 5 ② 29.(1)凹 靠近 (2)晶状体较正常人眼更凸或变厚(或像成在视网膜之前)或晶状体偏折能力强或对光 线的会聚能 力强

资料: 8611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