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ID:645512

大小:9.89 MB

页数:68页

时间:2021-03-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最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第 1 节 地球上的水 课堂笔记 1.地球上水的分布及存在形式 (1)水的分布: ① 约占地球总水量的 96.53%。 ②地球上的淡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 2.53%。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 水。 ③湖泊和地下咸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 0.94%。 (2)水的存在形式: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 的形式存在,也常以固态和气态的形式存在。 2.水的循环 (1)水循环的过程:蒸发、 、降水、 、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等。 (2)水循环发生的领域:一是发生在海洋— ——陆地之间的水体运动;二是发生在海洋 —大气之间的水体运动;三是发生在 ——大气之间的水体运动。 (3)水循环的重要性:使地球上的水、 、岩石和生物发生了密切的联系;使海洋源源不 断地向陆地供应 。 3.水资源的分布 (1)水资源与水循环的关系:水循环 ,水资源越丰富。 (2)全球水资源的分布特点: 地区和 ,水资源往往比较丰富,而内陆和沙漠地区, 水资源则比较贫乏。 (3)我国的水资源分布特点:从时间上看,夏季 ,冬季 ,江河径流量的年际变 化很大,尤其在北方更加明显。从空间分布看,具有南 北 、东多西少的特点。 4.水与生命 分层训练 A 组 基础训练 1.为提醒广大公民注意节约用水,国家制定的“节水徽记”是( ) 2.在图中,正确示意地球水体储量的是( ) 3.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是( ) A.太阳辐射能 B.地心引力 C.大气环流 D.水的三态变化 4.在下列四个选项中,水循环最活跃的是( ) A.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区 B.长江、黄河发源地 C.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 D.冰川广布的南极大陆 5.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命体为适应当地水分供给特点,往往会形成特定的行为特点和生理 结构特点,下列哪项是由于长期生活在水分过多环境而引起的( ) A.仙人掌的叶刺 B.热带植物树茎上长出“气根” C.骆驼的驼峰 D.昆虫表面的外骨骼 6.如图所示的水循环发生在( ) A.海洋与陆地之间 B.地表与地下之间 C.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 D.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7.目前人类活动可以对水循环施加影响的是( ) A.全球大气的水汽输送 B.全球大气的降水 C.全球陆地地表径流输送 D.局部地区的地表径流输送 8.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一种资源,但地球上的淡水只占总水量的 2.53%。如图是地 球上各大洲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和人口数量各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示意图。可见( ) A.亚洲水资源人均拥有量最少 B.全球水资源的分布是均衡的 C.水是循环的,没有必要担心水资源不足 D.亚洲水资源总量最多,不存在水资源缺乏问题 9.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的水存在于地球各处,如河流水、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水、湖 泊水等,其中占地球总水量最多的是 水。地球上的水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以及地表 径流等环节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不断地循环,“南水北调工程”对我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 的状况有所改善,南水北调属于上述水循环中的 环节。 10.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1)下列数字在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① ;② ; ③ ;④ 。 (2)图中 (填序号)环节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地得到补充。 (3)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是 。 (4)不同的水循环中都包括的环节是( ) A.地表径流 B.蒸发和降水 C.地下径流 D.下渗和蒸腾 B 组 自主提高 11.科学家们通过对火星的科学探测,找到了火星上曾经存在过液态水的强有力的证据。有 了水的存在,就可以进一步探索火星上是否曾有过生命。下列哪一项不能作为“进一步探索”的理由 ( ) A.液态的水能变为固态的水 B.各种生物体内都含有大量的水 C.有水的环境里才有生命 D.生物体内的生理活动需要水的参与 12.在大米和面粉中生活的“米虫”一生都不需要饮水,也吃不到含水丰富的食物,可它们 仍然能正常生活。其原因是( ) A. “米虫”的生命活动不需要水 B.“米虫”能从空气中吸水 C.“米虫”在代谢过程中产生水 D.“米虫”消化淀粉时产生水 13.假如你身处偏远海岛,缺乏生存所需的淡水怎么办?小明为你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海水 淡化的方法。在地面挖一水坑,往水坑内灌入海水,按图示完成设备的安装,即可收集淡水。则: (1)阳光照射使坑内海水加快 ,形成水蒸气。 (2)水蒸气在塑料膜上 形成小水滴。 (3)塑料膜下表面结成的水滴受 的作用滑到最低处后滴入水桶中,得到淡水。 14.小明为了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向锥形瓶中注入少量温水, 然后取一干燥的表面皿盖在瓶口,在表面皿中放置一些冰块,稍后,在瓶内出现朦胧的“白雾”,表 面皿底部看到有小水滴,小水滴逐渐变大,最终下落到瓶内。 (1)在瓶内出现朦胧的“白雾”是 现象。 (2)这个模拟实验展示的是水循环中的 和 环节。 参考答案 课堂笔记 1.(1)①海洋水 ②冰川 ③咸水 (2)液态 2.(1)水汽输送 下渗 (2)大气 陆地 (3)大气 淡水 3.(1)越活跃 (2)赤道附近 沿海地区 (3)丰富 欠缺 多 少 分层训练 1—5.BCACB 6—8.ADA 9.海洋 地表径流 10.(1)①降水 ②蒸发 ③水汽输送 ④植物蒸腾 (2)②③①⑤ (3)太阳辐射能 (4)B 11—12.AC 13.(1)蒸发 (2)液化 (3)重力 14.(1)液化 (2)蒸发 降水 第 2 节 水的组成 课堂笔记 1.水的电解 (1)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2)实验现象:两支试管中出现气泡,分别与电源正极和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所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约 为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氧气),发现它能使带火星的木 条 ;用点燃的火柴靠近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发现其中的气体(氢气)燃烧,火焰呈 。 (3)实验结论: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即可表示为: 水 + 2.水分子的构成 (1)原子的概念:原子是 中的最小粒子,是构成物质的另一种微粒。 (2)电解水的实质:水分子分解为 和 ,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再聚集成 氢气;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再聚集成 。 (3)水分子的构成: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 原子和一个 原子构成的,因此可以说水 是由 和 组成的。 分层训练 A 组 基础训练 1.下列对水的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水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 B.纯净的水略带甜味 C.1 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100 ℃ D.通常情况下,-10 ℃时水是固态的 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水结冰 B.水沸腾 C.水蒸发 D.水电解 3.下列性质中,属于水的化学性质的是( ) A.在常温下水可以变为水蒸气 B.水的凝固点是 0 ℃ C.水在直流电作用下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D.水在 1 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是 100 ℃ 4.构成冰的分子和构成水蒸气的分子具有( ) A.不同的性质 B.相同的性质 C.不同的化学性质 D.相同的化学性质 5.(陕西中考模拟)小强通过化学方程式知道,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 2∶1, 但实验所得数据中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 2∶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A.反复多次做实验查找原因 B.检查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C.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值相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已经成功 D.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 6.充氢气球时易发生爆炸事故是因为( ) A.氢气很轻 B.氢气易燃烧 C.氢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制氢气球的橡皮易燃烧 7.水是最常见的物质,下面是某同学对水的一些认识,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一种物质 ②水是生物生存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 ③水以液态和气态存在 ④有许多物质可以在水中溶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南宁中考)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 B.反应一段时间后,a、b 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 2∶1 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打开活塞,a 管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燃 得更旺,b 管的气体被点燃 D.由电解水实验得出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9.根据电解水的示意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电源的两端标上“+”“-”极,写出带标号仪器的名称:A ,C 。 (2)在此实验中,与电源负极相连一端的试管内生成的气体可以 ,是 ;另一 端试管内生成的气体可以 。 (3)生成的这两种气体的体积比是 ;其中体积较大的是 。 B 组 自主提高 10.水电解的过程可用下列图示表示,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①④③ D.④①③② 11.关于电解水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正极产生一种可燃性气体 B.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正极的 2 倍 C.负极产生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两极产生的气体都比空气轻 12.下图是电解水反应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B.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分 C.水是由氢气和氧气两种单质组成的 D.生成的两种新分子个数比为 2∶1 13.(沈阳中考)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2H2O 2H2↑+O2↑, 根据所给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产生气体的体积之比约为 。 (2)当水分子分解时,生成氢原子和 ,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 ,每 结合生成一个氧分子。 (3)在通电条件下,每 2 份质量的水完全分解,生成 份质量的氢气。 14. 下图(Ⅰ)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Ⅱ)是电解水生成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试回 答下列问题:(甲管生成气体 A,乙管生成气体 B) (1)图中 a、b 两极分别是电源的 极和 极。 (2)气体 B 可以用点燃的木条检验,现象是 ,说明气体 B 有什么性 质: 。 (3)0~30 min,甲、乙两个量筒内汇集的气体体积比为 。 参考答案 课堂笔记 1.(1)氢气 氧气 (2)1∶2 复燃 淡蓝色 (3)氢气 氧气 2.(1)化学变化 (2)氢原子 氧原子 氧气 (3)氢 氧 氢 氧 分层训练 1—5.BDCDC 6—8. BBC 9.(1)- + 试管 水槽 (2)燃烧 氢气 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2∶1 氢气 10—12.CBC 13.(1)2∶1 (2)氧原子 氢分子 两个氧原子 (3) 9 2 14.(1)负 正 (2)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 助燃性 (3)2∶1 第 3 节 水的浮力(第 1 课时) 课堂笔记 1. 浮力 (1)定义:浸在 (或 )中的物体受到的 (或 )向上托 的力叫做浮力。 (2)浮力的方向:总是 。 (3)施力的物体: 。 2.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在 里的物体,受到 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 。即 F 浮= G 排液=ρ液 gV 排液。 (2)注意事项 ①物体处于上浮、漂浮、悬浮、下沉状态时都受到 的作用。 ②浮力的大小只跟 和 有关,与物体的密度、物体的体 积、物体在液体中是否运动等无关。 ③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 ,F 浮=G 排=ρ气 gV 排。 分层训练 A 组 基础训练 1.以下情景中没有受到浮力的物体是( ) 2.如图所示,盛水容器中浸有体积相等的半圆形的石子、三角形的铜块、长方形的木块和 球形的空心铁块,它们受到的浮力分别是 F1、F2、F3、F4,它们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是( ) A.F1>F2>F3>F4 B.F4>F1>F2>F3 C.F1=F2=F3=F4 D.F1=F2=F3>F4 3.(海南中考)如图所示,将重为 G 的铝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当它浸没在水中时,弹簧 测力计的示数为 F。则铝块所受的浮力大小为( ) A.G B.F C.G+F D.G-F 4.用手将一个木球放入水中某一深度后,松开手,木球上浮,在木球未露出水面时,下列 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木球所受的重力、浮力都不变 B.木球所受的重力不变,浮力变大 C.木球所受的重力、浮力都变小 D.木球所受的重力不变,浮力逐渐变小 5.甲、乙两物体的体积相等,在液体中分别向上和向下运动,如图所示,则它们此时受到 的浮力相比较( ) A.甲大 B.乙大 C.一样大 D.无法比较 6.一个重 20N 的金属块,在盛水的容器中静止,用弹簧测力计去拉金属块,如图所示,此 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4 N,那么此时金属块受到的浮力是( ) A.20N B.16N C.4N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7.一个盛有盐水的容器中悬浮着一个鸡蛋,容器放在斜面上,如图所示,图上画出了几个 力的方向,你认为鸡蛋所受浮力的方向应是( ) A.F1 B.F2 C.F3 D.F4 8.潜水员完全进入水中后,下潜的过程中,他所受到的( ) A.浮力逐渐增大,压强逐渐增大 B.浮力逐渐增大,压强逐渐减小 C.浮力不变,压强逐渐增大 D.浮力不变,压强不变 9.(大庆中考)如图所示,烧杯中装有某种液体,A 为圆柱形木块,用外力 F 缓慢将 A 压入 其中,h 表示木块的下表面到液面的距离,下列关于所受浮力 F 浮和 h 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 ) 10.(扬州中考)小明用如图所 示的实验装置,验证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由图 可知弹簧测力计前后示数变化了 N。为了使弹簧测力计前后示数变化更明显,他可采取的措施 有 、 。(填两种方法) 11.请把如图所示的实验中观察到的弹簧测力计和量筒的示数记录在表格中,并计算出相应 的量: 物重/牛 物体在水中弹簧测力 计的示数/牛 物体受到的浮力 /牛 物体排开水的体 积/米 3 物体排开的水重 /牛 我们从这个实验中可以得出结论:浮力的大小等于 ,又称 原理,其 数学表达式为 。 B 组 自主提高 12.一边长为 a 的正方体铁块从图中所示的实线位置(此时立方体下表面与水面齐平)下 降至图中的虚线位置,则下列选项能正确反映铁块所受到的浮力的大小 F 与铁块下表面在水中深度的 关系的图像是( ) 13.浸在水中的物体,关于它们受到的浮力,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沉在水底的物体比漂在水面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小 B.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在水中的位置越浅受到的浮力越小 C.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小受到的浮力越小 D.物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小 14.三个体积相同的 A、B、C 小球投入到水中,出现如图所示的三种情形,则这三个小球 所受到的浮力最小的是( ) A.A 球 B.B 球 C.C 球 D.一样大 15.有一物体的重量为 50 牛,将它放在一个未装满水的容器中,水溢出了 15 牛,则下列 关于该物体受到的浮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15 牛 B.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 15 牛 C.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 15 牛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6.(广元中考)某同学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均匀金属圆柱体浸在液体中,探究弹簧测力计 示数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实验时该同学把圆柱体浸没在不同液体中,分别记下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得到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液体密度ρ(×103 kg/m3) 1.2 1.8 2.0 2.4 弹簧测力计示数 F(N) 7.5 4.5 1.5 (1)根据表中实验数据,空格处应填写 。 (2)在如图中能反映表中弹簧测力计示数与液体密度之间关系的图像是 。 17.某校地质兴趣活动小组在野外采得一块矿石,为测出它的密度,他们用弹簧测力计、 量筒、水和细线进行实验: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矿石受到的重力,其大小如图甲所示,再将矿石浸没 在原来装有 40 cm3 水的量筒中,水面上升到如图乙所示位置,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 1.6 N,g 取 10 N/kg。 求:(1)矿石受到的重力和浮力。 (2)矿石的密度。 参考答案 课堂笔记 1.(1)液体 气体 液体 气体 (2)竖直向上 (3)液体或者气体 2. (1)液体 向上 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①浮力 ②液体的密度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③气体 分层训练 1—5. ACDAC 6—9. DCCC 10.0.2 增加液体的密度 换用体积更大的物体 11. 物 体排开 的 液体受 到 的重力 阿 基米德 F 浮=G 排液=ρ液 gV 排液 12—15.CCAB 16.(1)3.5 (2)B 17.(1)2 N 0.4 N (2)5×103 kg/m3 第 3 节 水的浮力(第 2 课时) 课堂笔记 1.在研究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有多大的阿基米德原理实验中,要测出浮力,必须用 测出石块在 中的重力和在 中的拉力,两者之差就是石块浸没在水中所受到的 浮力。要测出从溢水杯中排出的水重,必须用 测出被石块排出水和烧杯的总质量以 及 ,两者之差就是被石块排开水的质量,其重力大小等于石块浸没在水中时 受到的 。 2.小军同学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时,用弹簧秤、塑料块、烧杯、小桶等进行实 验操作测量,如图 a、b、c 是其中的三个步骤示意图,还差一个步骤图 d,才能完成探究任务,则 d 是测量 的。设四个图中弹簧秤的读数分别是 F1、F2、F3、F4。由四个图中的 物重/牛 物体在水中弹簧 测力计的示数/ 牛 物体受到的浮力 /牛 物体排开水的体 积/米 3 物体排开的水重 /牛 1.96 0.98 0.98 10-4 0.98 两个图的弹簧秤的读数可以求出塑料块受到的浮力;被排开液体的重力为 ;如果关系式 成立,就可以得到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分层训练 A 组 基础训练 1.甲、乙、丙、丁是四个形状体积都相同而材料不同的球体,它们在水中静止的情况如图 所示,其中所受浮力最小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张家界中考)两手分别拿着一个小木块和一个大石块浸没在水中,同时松手,小木块上 浮,大石块下沉。比较松手时两者所受的浮力( ) A.木块受的浮力大 B.石块受的浮力大 C.两者受的浮力一样大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 3.如图所示的氢气球在太阳照射下,温度升高,体积膨胀,保持不变的是( ) A.气体的密度 B.气球受到的重力 C.气球受到的浮力 D.以上三项都不变 4.(岳阳中考)关于物体受到的浮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比沉入水底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 B.物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小 C.物体没入水中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D.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5.(南平中考)如图所示,压在杯底的乒乓球,上浮时会弹离水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乒乓球上浮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始终不变 B.乒乓球弹离水面后上升,是由于水的浮力作用 C.乒乓球上浮过程中,水对杯底的压强始终不变 D.乒乓球上浮过程中,水对杯底的压强先不变,后减小 6.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是 1∶2,将甲物体浸没在水中,乙物体浸没在煤油 中,它们受到的浮力 F 甲和 F 乙之比为( ) A.5∶4 B.1∶1 C.5∶2 D.5∶8 7.在研究浮力的大小时,小明将浮于水面的盆子向下按,用力越大,盆子浸入水中的部分 越多(如图)。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经过讨论形成了下面四个问题。你认为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 究的科学问题是( ) A.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B.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排开水的多少有什么关系 C.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多少有什么关系 D.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多少有什么关系 8.(衡阳中考)如图所示为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的实验。 操作的合理顺序是 (只填字母)。若图中 F1、F2、F3、F4 四个力之间的关系式成立,则可得 出结论 F 浮=G 排。 9. 一物体在空气中挂在弹簧秤下,读数是 5 牛,将它全部浸没在煤油中时,读数是 1 牛, 则物体受到的浮力是 牛;如果将物体的一半浸没在煤油中,此时弹簧秤的读数是 牛。 B 组 自主提高 10.如图所示,一个空气泡自深水中向上冒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气泡受到的浮力增大,受到水的压强减小 B.气泡受到的浮力减小,受到水的压强增大 C.气泡受到的浮力减小,受到水的压强减小[ D.气泡受到的浮力增大,受到水的压强增大 11.2013 年 2 月,中国海监在钓鱼岛海域放置浮标以监测我国领海的水温变化。监测发现, 从春季至夏季,海水温度上升、体积膨胀导致密度下降。此过程中,若浮标体积保持不变,则( ) A.浮力变大,露出海面体积变小 B.浮力变小,露出海面体积变大 C.浮力不变,露出海面体积变大 D.浮力不变,露出海面体积变小 12.(重庆市沙坪坝区中考模拟)向一个质量可以忽略不计的塑料瓶中装入某种液体后密闭, 把它分别放在盛有密度为ρ甲、ρ乙两种液体的容器中,所受浮力分别为 F 甲、F 乙,如图所示,下 列判断正确的是( ) A.ρ甲大于ρ乙,F 甲大于 F 乙 B.ρ甲小于ρ乙,F 甲小于 F 乙 C.ρ甲大于ρ乙,F 甲等于 F 乙 D.ρ甲小于ρ乙,F 甲等于 F 乙 13.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下端悬挂一水桶,桶与水的总质量为 5 千克,用细线系一质量为 1.78 千克的实心铜球,手提细线上端将小球缓慢浸没在水中,使铜球在水中静止不动,且不与桶壁、 桶底接触,桶中的水也没有溢出。已知铜的密度为 8.9×103 千克/米 3。试分析计算在这种情况下: (1)铜球受到的浮力为 。 (2)小球缓慢浸入水中的过程中,水对桶底的压强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这是因为 。 (3)根据你的判断,在小球缓慢浸入水中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怎样变化?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4.(枣庄中考)将一小物块 A 轻轻放入盛满水的大烧杯中,A 静止后,有 81 g 的水溢出, 再将其轻轻放入盛满酒精的大烧杯中,A 静止后,有 72 g 的酒精溢出,则 A 在水中静止时受到的浮力 为 N,A 的密度是 g/cm3(酒精的密度是 0.8×103 kg/m3,g 取 10 N/kg)。 15.(宁夏中考)小明游泳时发现,人在水中越往深处走就越觉得所受的浮力越大,由此他 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浸入水中的深度有关或者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有关”,于是他找来一个 金属圆柱体、弹簧测力计、烧杯和水等器材进行了如图 1 所示的探究。 (1)分析图 1 中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可知,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所受的浮力就 (填 “越大”或“越小”)。 (2)小明绘制了弹簧测力计对金属圆柱体的拉力和金属圆柱体所受浮力随浸入液体深度变化的曲线, 如图 2 所示。 分析图像可知:描述的是金属圆柱体所受浮力的变化情况的图像是 (填“a”或“b”);该 金属圆柱体所受的重力为 N,当金属圆柱体完全浸没水中后所受的浮力是 N,金 属圆柱体浸没水中后所受浮力大小与金属圆柱体所处的深度(填“有”或“无”)关。 (3)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请你再增加一个实验步骤,用来研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16.(自贡中考)如图所示,放在水平面上装满水的一溢水杯,水深为 20 cm。弹簧测力计 挂着重为10 N的物块。现将物块浸没在装满水的溢水杯中,静止后溢出水的质量为0.4 kg(g取10 N/kg)。 求: (1)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物体的密度。 17.重力为 49 牛顿的金属球,密度为 5×103 千克/米 3,如果使这个金属球能恰好悬浮在 水中,必须做成空心,那么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 参考答案 课堂笔记 1.弹簧秤 空气 水 天平 烧杯的质量 浮力 2.空小桶的重力 a、b F3-F4 F1-F2=F3-F4 分层训练 1—5. ABBDD 6—7.CC 8.DBCA F2-F3=F1-F4 9.4 3 10—12.ADD 13.(1)1.96 N (2)增大 桶底面积不变,水面高度增加,则压强也增大 (3)增大 14.0.81 0.9 15.(1)越大 (2)a 2.7 1.0 无 (3)换用一杯密度不同的液体,将金属圆柱体浸没在液体中,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丁图比较 得出结论(或往丁图实验的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盐或加入其他能改变水的密度的可溶性物质,观察弹簧 测力计示数变化情况)。 16.(1)6 N (2)2.5×103 kg/m3 17.0.004 m3 第 3 节 水的浮力(第 3 课时) 课堂笔记 物体的浮沉 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 G 和竖直向上的浮力 F 浮,这两个力的合力决定了物体的 浮沉(物体是密度均匀的实心体)。 (1)当 F 浮______G,ρ液>ρ物时,物体状态:上浮→漂浮。 (2)当 F 浮______G,ρ液=ρ物时,物体状态:悬浮。 (3)当 F 浮______G,ρ液<ρ物时,物体状态:下沉→沉底。 分层训练 A 组 基础训练 1.一物体的质量为 2 千克,用手按在水中浸没时受到的浮力是 30 牛,则放开手后物体将 ( ) A.上浮 B.悬浮 C. 下沉 D.无法判断 2.把体积相同的实心木块和铁块浸没在水中,放手后木块上浮铁块下沉,这是因为( ) A.木块所受浮力大,铁块所受浮力小 B.木块比铁块重力小 C.木块密度小于水,铁块密度大于水 D.木块比铁块密度小 3.一质量均匀的物体悬浮在某种液体里,如果将此物体截成大小不等的两部分,则( ) A.大的下沉,小的上浮 B.大、小两部分都仍悬浮 C.大、小两部分都下沉 D.大、小两部分都上浮 4.(福州中考)将一个重为 G 的鸡蛋放进盛有浓盐水的杯中,鸡蛋漂浮,然后逐渐向杯中 加入清水,当鸡蛋下沉至杯底静止时停止加水,如图所示,图中的图像能粗略描述这个过程中浮力随 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 5.(雅安中考)如图甲所示,烧杯里盛有 6 ℃的水,小球在水中恰好悬浮。经研究发现,水的密度随温度 的变化如图乙所示。现在烧杯四周放上大量的冰块,在烧杯内水的温度下降到 0 ℃的过程中,假设小球的 体积始终不变,关于小球的浮沉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 A.先下沉然后上浮 B.浮力变小,一直下沉 C.先上浮然后下沉 D.浮力变大,一直上浮 6.(百色中考)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杯子盛有不同密度的盐水,将同一个鸡蛋先后放入 其中,当鸡蛋静止时,两个杯子中液面恰好相平,鸡蛋在两杯中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则( ) A.甲杯盐水的密度较大 B.鸡蛋在两杯中排开液体的质量相等 C.甲杯底部所受的液体压力较大 D.鸡蛋在乙杯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7.如图,把一块橡皮泥捏成碗状,它可以漂浮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如果将橡皮泥揉成团, 它会沉入水底。比较上述两种情况,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橡皮泥漂浮时受到的重力比它沉底时受到的重力小 B.橡皮泥漂浮时受到的浮力比它沉底时受到的浮力大 C.橡皮泥沉底时排开水的体积比它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大 D.橡皮泥沉底时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 8.如图所示,一个充气的气球下面挂了一个金属块,把它放入水中某处恰能静止。如果把 金属块及气球的位置轻轻向上移一些,则金属块及气球( ) A.仍能静止 B.向下运动 C.向上运动 D.上下晃动 9.如图所示是我国引进改造的“瓦良格”号航空母舰,满载排水量为 6.4×104 吨,则满载 时受到的浮力为 N(取 g=10 N/kg);假如“瓦良格”号航母从海上驶入长江后,受到的浮 力 ;停在甲板上的飞机飞离航母时,航母所受浮力 。(填“增大”、“减小”或 “不变”) 10.小明自制了一支密度计,将其分别放入盛有液体密度为ρ甲和ρ乙的甲、乙两个容器中, 静止时,如图所示,从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判断:ρ甲 ρ乙;若该密度计排开液体的质量分 别为 m 甲、m 乙,则 m 甲 m 乙(该题两空均填“”)。 11.小明在水盆中洗碗,发现一个大碗正漂浮在水盆中,如图所示。他将水盆中的一些水放 入大碗中,但大碗仍然漂浮。与原先相比,大碗所受到的浮力将 (填“变大”、“不变”或 “变小”),水盆中的水面将会 (填“上升”、“不变”或“下降”)。 12.如图所示,潜水艇能够上浮和下沉是通过改变 来实现的;潜水艇在上浮过程中, 未露出水面之前,所受的浮力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B 组 自主提高 13.(温州中考)半潜船可用来运输超大型货物,空载时漂浮于海面(如图甲);装载时需向 船体水舱注水,船体重力增加,巨大的甲板下沉至海面以下(如图乙);待货物被拖到甲板上方时, 排出水舱中的水,船体重力减小,甲板上浮至海面,完成货物装载(如图丙)。半潜船在甲、乙、丙 三种状态时所受的浮力分别为 F1、F2、F3,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F1>F3>F2 B.F2>F3>F1 C.F3>F1>F2 D.F3>F2>F1 14. 如图所示,把一个自制的密度计分别放入两种不同的液体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这个密度计在甲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B.这个密度计在乙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C.甲液体的密度较大 D.密度计 B 处的刻度值应大于 A 处的刻度值 15.如图甲所示,石料在钢绳拉力的作用下从水面上方以恒定的速度下降,直至全部没入水 中。如图乙所示是钢绳拉力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若不计水的摩擦力,则该石料的密度为(g 取 10 牛/ 千克)( ) A.1.6×103 千克/米 3 B.2.3×103 千克/米 3 C.2.8×103 千克/米 3 D.3.2×103 千克/米 3 16.物理小组制作的潜水艇模型如图所示。通过胶管 A 从烧瓶中吸气或向烧瓶中吹气,就 可使烧瓶下沉、上浮或悬浮。当烧瓶处于如图所示的悬浮状态时,若从 A 管吸气,烧瓶将会( ) A.上浮,它受到的浮力增大 B.下沉,它受到的浮力减小 C.下沉,它受到的浮力不变 D.上浮,它受到的浮力不变 17.小李用下面的方法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首先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盛有适量水的烧杯 A 的总质量为 60 g,然后用细线拴着一个小球,将其浸没在烧杯 A 内的水中,不触碰烧杯的底和壁,天 平平衡后如图甲所示,此时天平的测量值为 g。接着他用天平测出盛有适量待测液体的烧 杯 B 的总质量为 60 g,再用细线拴着擦干后的同一个小球浸没在烧杯 B 内的液体中,不触碰烧杯的底 和壁,天平平衡后如图乙所示。则待测液体的密度为 kg/m3。 18.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某同学的发明“浮力秤”参加了展评,其构造如图所示。已 知小筒底面积为 10 厘米 2,总长为 20 厘米,盘中不放物体时,小筒浸入水中的长度为 8 厘米。 (1)小筒和秤盘的总重力是多少牛? (2)该秤能称出物体的最大质量是多少千克? (3)该同学把秤的读数均匀地刻在小筒上,为什么刻度是均匀的?(g 取 10 牛/千克) 参考答案 课堂笔记 (1)> (2)= (3)< 分层训练 1—5.ACBCC 6—8.BBC 9.6.4×108 不变 减小 10.< = 11.变大 不变 12.自身重力 不变 13—16.BCCC 17.72 1.1×103 18.(1)0.8 N (2)0.12 kg (3)物体质量与小筒浸入的深度是一次函数关系,故小筒 上的刻度(即代表了小筒浸入的深度)是均匀的。 第 3 节 水的浮力(第 4 课时) 课堂笔记 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1)轮船工作原理:要将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 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 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轮船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单位:吨。由排水量 m 可计算出排开液体的体积:V 排=m/ ρ;排开液体的重力 G 排=mg;轮船受到的浮力 F 浮=mg,轮船和货物共重 G=mg。 (2)潜水艇工作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 来实现的。 (3)气球和飞艇工作原理:气球里充的是密度 空气密度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 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 (4)密度计:密度计是根据漂浮时的受力 及阿基米德原理制成的。由于 G=F 浮=ρ液 gV 排液,密度计重力 G 不变,故ρ液越大,V 排液 ,密度计露出液面的部分就越多,表示密 度大小的刻度值就越大,所以密度计刻度值是 。 分层训练 A 组 基础训练 1.(厦门中考)2012 年 6 月,我国首台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在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进 行 7km 级海试,如图所示。“蛟龙号”采用向空气舱中注入海水实现下沉,用抛弃压载铁的办法实现 上浮。“蛟龙号”下沉、上浮的原理是( ) A.下沉时靠减小浮力,上浮时靠增大浮力 B.下沉时靠增加自重,上浮时靠减小自重 C.下沉时靠减小浮力,上浮时靠减小自重 D.下沉时靠增加自重,上浮时靠增大浮力 2.选择优良级种子,是农业丰收的基本保证,盐水选种是我国农民常采用的选种方法:将待选的种 子放入浓度适当的盐水中后,良种沉入水底,次种则漂浮于水面,很快就能完成选种工作,如图所示, 但盐水浓度的把握是关键,如果盐水的浓度太低,则可能( ) A.所有种子都漂浮在水面 B.所有种子都不受浮力 C.只有少量次种漂浮 D.良种漂浮,而次种下沉 3.(孝感中考)成成同学课外实验时,把鸡蛋放入盛水的杯中,鸡蛋沉在杯底,如图甲;向 杯中加盐并搅拌,直到鸡蛋悬浮,如图乙。此过程中( ) A.杯中液体密度不变 B.鸡蛋的重力变小 C.鸡蛋的浮力变大 D.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力不变 4.(聊城中考)两个容器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把体积相同的 A、B 两个 实心小球放入甲液体中,两球沉底;放入乙液体中,两球静止时的情况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 确的是( ) A.小球 A 的质量小于小球 B 的质量 B.甲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液体的密度 C.小球 A 在甲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于在乙液体中的浮力 D.在甲液体中容器底对小球 A 的支持力小于对小球 B 的支持力 5.在远洋轮船的船舷上,都漆着五条吃水线,又称载重线,如图所示。其中标有 W 的 是北大西洋载重线,标有 S 的是印度洋载重线。当船从北大西洋驶向印度洋,轮船受到的浮力以及北 大西洋与印度洋的海水密度ρ1 和ρ2 的关系,有( ) A.浮力增大,ρ1=ρ2 B.浮力减小,ρ1=ρ2 C.浮力不变,ρ1>ρ2 D.浮力不变,ρ1<ρ2 6.(山西中考)海权握,国则兴,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是实现中国梦的有力保障,潜水艇是 海军的战略重器。如图所示是我国海军某舰队的“强国号”潜水艇在海中悬浮、上浮、漂浮训练过程, 下列对此潜艇分析正确的是( ) A.上浮过程中所受浮力逐渐变大 B.悬浮和漂浮时所受的浮力相等 C.漂浮时排开的海水所受的重力最小 D.漂浮时潜艇底部所受海水压强最大 7.(德州中考)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称一实心正方体重力,测力计的示数为 5 N;把物体 一半体积浸入在水中时,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物体所受浮力为 N,当把物体从弹簧 测力计上取下,放入水中静止时,物体所处的状态是 (填“漂浮”、“悬浮”或“下沉”)。 8.(丹东中考)取一只空牙膏皮,一次将它挤瘪,一次将它撑开,两次都拧紧盖后,先后放 入同一杯水中,如图所示。两次牙膏皮的质量 m 甲和 m 乙的大小关系为 m 甲 m 乙;两次所 受的浮力 F 甲和 F 乙的大小关系为 F 甲 F 乙;两次杯底受到水的压强 p 甲和 p 乙的大小关系为 p 甲 p 乙(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B 组 自主提高 9.(桂林中考)小明有一正方体金属块,他想知道该金属块的密度,于是将金属块浸没在某 种液体中,如图甲所示,在将金属块缓缓从液体中竖直提出来的过程中,画出了测力计拉力 F 随提起 高度 h 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该金属块的密度约为( ) A.2.7×103 kg/m3 B.3.1×103 kg/m3 C.3.5×103 kg/m3 D.4.4×103 kg/m3 10.将铁块 B 压在木块 A 上,A 有部分露出水面(如图甲),将 B 取出吊在 A 下(不计细线的质量和体积), A 仍有部分露出水面(如图乙)。则两种情况下,容器内水面高度( ) A.甲图中水面高 B.乙图中水面高 C.两图中水面一样高 D.无法确定 11.(泰州中考)如图甲所示,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5 N。如图乙所示,小球一半浸在水中,测力计示数为 2 N。则小球受到的浮力为 N,小球的体积为 cm3。剪断悬吊小球的细线,小球在水中 稳定时受到的浮力为 N。(g 取 10 N/kg) 12.如图甲所示在一个圆柱形薄壁玻璃容器底部,放一个边长为 10 cm 的正方体物块,然后 逐渐向容器中倒水,通过测量容器中水的深度 h,同时计算出物块受到的浮力 F 浮,绘制了如图乙所 示的图线,请你解答下列问题(g=10 N/kg)。 (1)分析图线可知,水的深度由 0 逐渐增加到 8cm 的过程中,物块受到的浮力越来越 (填“大”或“小”),往容器中倒水,随着水的深度增加,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填 “变大”、“变小”或“不变”),当水深增至 8 cm 以后,物块处于 (填“漂浮”、“悬浮” 或“下沉”)。 (2)物块的重力是 N,物块的密度是 kg/m3。 13.“曹冲称象”是家喻户晓的典故,某学校科技小组同学张强模仿这一现象制作了一台“浮 力秤”,可以方便地称量物体的质量,其构造是由小筒和秤盘两部分组成,如图甲所示,已知小筒底 面积为 20 cm2,高度为 20 cm,小筒和秤盘总质量为 100 g。(取 g=10 N/kg)问: (1)如图甲,当秤不放物体时,“浮力秤”受到的浮力是多少?此时“浮力秤”的小筒浸入水中的深 度是多少? (2)如图乙,在秤盘上放一石块后,小筒浸入水中的深度为 15cm,则该石块的质量是多少? (3)通过实验,张强同学把“浮力秤”的读数均匀的刻在了小筒上,请简要回答:张强是怎样确定 该“浮力秤”的零刻度线和所能测量的最大质量的? 参考答案 课堂笔记 (1)漂浮 (2)改变自身重力 (3)小于 (4)平衡 越小 上小下大 分层训练 1—5. BCCCC 6. C 7.3 漂浮 8.等于 小于 小于 9—10.DC 11.3 600 5 12.(1)大 变大 漂浮 (2)8 0.8×103 13.(1)1 N 5 cm (2)0.2 kg (3)“浮力秤”的零刻度线是秤盘里不放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时,水面 到小筒的位置为零刻度线;所测最大质量是放入物体后使小筒下降到水面刚好到达小筒最上端时,秤盘里 所放物体的质量。 第 4 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课堂笔记 1.溶液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 叫溶液。 注意: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如空气、蔗糖溶液等。 (2)特征: 、 、混合物。 (3)组成:由 和 组成。 ①溶质:被溶解的物质,溶质可以是固体、 或气体。 ②溶剂: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如水是常见的 。 2.悬浊液和乳浊液 (1)悬浊液: 悬浮在液体里形成的物质叫悬浊液。 (2)乳浊液: 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物质叫乳浊液。 3.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别 (1)相同点:都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 。 (2)本质区别:分散质分散成的颗粒 。在溶液中分散质(溶质)颗粒的直径小于 1 nm; 在悬浊液和乳浊液中,分散质颗粒的直径大于 100 nm。 4.药品的取用 分层训练 A 组 基础训练 1.(郴州中考)溶液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洗涤剂去油污是乳化现象 C.豆浆、牛奶都是溶液 D.溶液都是无色的 2.血液是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悬浮在血浆中形成的物质,所以血液是( ) A.溶液 B.乳浊液 C.悬浊液 D.溶剂 3.(贺州中考)在做《溶液的形成》这一课的演示实验时,老师先往一试管中加入 1~2 小粒高锰酸钾, 然后加入 5 mL 的水,接下来的操作正确的是( ) 4.(邵阳中考)“恒大冰泉”是来自长白山的天然矿泉水,判断“恒大冰泉”属于溶液的依 据是( ) ①无色 ②混合物 ③化合物 ④均一性 ⑤稳定性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③④⑤ 5.一杯食盐水在温度保持不变时,敞口放置较长时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食盐会慢慢沉到杯底 B.杯中食盐水一定下部分较浓,上部分较淡 C.食盐既不会沉到杯底,更不会上浮到液面上 D.上述说法都是错误的 6.小明在做蒸馏实验时,在蒸馏烧瓶中放了少量高锰酸钾使水变成红色,他制得的蒸馏水 的颜色将是( ) A. 色 B.白色 C.红色 D.略带点红色 7.(潍坊中考)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面粉 B.冰块 C.花生油 D.蔗糖 8.从一杯食盐水的上部取出一些,测定其密度是 a g/cm3;再从下部取出一些,则它的密度 的数值是( ) A.大于 a B.小于 a C.等于 a D.无法确定 9.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属于溶液的一组是( ) A.碘酒、盐水 B.冰水、稀硫酸 C.澄清的石灰水、蒸馏水 D.可口可乐、豆浆 10.按下列要求举出实例各一个: (1)溶质是固体,溶剂是水: ; (2)溶质是气体,溶剂是水: ; (3)溶质是液体,溶剂是水: ; (4)溶剂是酒精: 。 11.在盛有相同质量水的 3 支试管甲、乙、丙中,分别加入 3 种不同的物质,充分振荡后观 察到:甲试管的液体中有分散的小液滴,乙试管的液体中有分散的固体小颗粒,只有丙试管中看不到 所加入的物质,但丙试管中的液体呈蓝色透明。试判断: (1)甲试管中是 ,乙试管中是 ,丙试管中是 。(填“乳浊液”、“悬 浊液”或“溶液”) (2)若其他条件不变,3 支试管静置片刻后,看到的现象是:甲中 ,乙中 ,丙 中 。 (3)这 3 种液体中,最稳定的是 ,3 种液体的共同点是 。 12.小王在实验室做实验(室温为 20℃),他用 量取 100 毫升水,倒入一烧杯 中,用 称取 40 克食盐,将食盐全部投入烧杯内的水中,用 充分搅拌后,发现烧杯 底部总是有部分不溶解的食盐。处理后称得不溶食盐有 4 克,小王不明白为什么那 4 克食盐怎么搅拌 都不溶解,请你说出原因: 。 B 组 自主提高 13.一些贵重的衣服沾上油污后,为了防止衣服在接触水后发生变形,衣服的标牌上注明要 “干洗”。“干洗”就是用专门的非水溶性洗涤剂洗衣服,洗完后,需要一段时间让洗涤剂蒸发才能让 衣服变干,所以送去“干洗”的衣服通常需要几天才能拿。下表中“√”表示上面的液体能溶解表中 左侧物质,“×”表示不能,则能作为“干洗”洗涤剂的是( ) A. B. C. D. 面料 × × √ √ 油污 × √ × √ 14.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15.某温度下,将 40 克食盐放到 100 克水中,充分搅拌后溶解掉 36 克食盐,得到 136 克 食盐水。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食盐水中溶质是 ,溶剂是 。 (2)得到的溶液中,溶质质量为 ,溶剂质量为 。 (3)将上述溶液等分为四份,则每一份溶质质量为 ,溶剂质量为 。 16.给下列混合物归类: ①食盐水,②钡餐,③牛奶,④血液,⑤肥皂水,⑥泥水,⑦色拉油溶于水,⑧色拉油溶于汽油。属 于溶液的是 ,属于乳浊液的是 。 17.病人在医院接受静脉注射或滴注时,常用到生理盐水即氯化钠注射液。如图所示为某药 业公司生产的氯化钠注射液包装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请据图回答: (1)该注射液的溶质是 。 (2)常温下,一瓶合格的氯化钠注射液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是否会出现浑浊现象?为什么? 参考答案 课堂笔记 1.(1)混合物 (2)均一性 稳定性 (3)溶质 溶剂 ①液体 ②溶剂 2.(1)固体小颗粒 (2)小液滴 3.(1)混合物 (2)大小不同 分层训练 1—5.BCCBC 6—9.ADCA 10.(1)食盐水 (2)汽水 (3)老酒 (4)碘酒(合理均可) 11.(1)乳浊液 悬浊液 溶液 (2)上下分层 上下分层 不分层 (3)丙中液体 均是混合物 12.量筒 天平 玻璃棒 溶液饱和了 13—14.BB 15.(1)食盐 水 (2)36 g 100 g (3)9 g 25 g 16.①⑧ ③⑤⑦ 17.(1)氯化钠 (2)不会,溶液具有均一、稳定性 第 5 节 物质的溶解(第 1 课时) 课堂笔记 1. 物质的溶解性 (1)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溶剂)中的能力。 (2)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①不同的物质在 中的溶解性不同。 ②同一种物质在 中的溶解性不同。 ③同一种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与 有关。 2. 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1)有些物质溶解时,会放出 ,溶液的温度 ,如氢氧化钠(NaOH)。 (2)有些物质溶解时,会 热量,溶液的温度 ,如硝酸铵(NH4NO3)。 (3)有些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基本不变,如氯化钠(NaCl)。 分层训练 A 组 基础训练 1.(怀化中考)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形成溶液的溶质都是固态物质 B.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大 C.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D.所有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都要吸收热量 2.下列对物质的溶解性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物质的溶解性有强也有弱,强弱不同 B.在一定条件下,一定量的水中,物质不能无限地溶解 C.溶解性大小只跟物质的性质有关,跟其他因素无关 D.物质的溶解性是指一种物质在另一物质中的溶解能力 3.在一小杯碘水中加入少量菜油,搅拌一下后静置,发现浮在水面上的菜油变成了紫红色 而下面的水层颜色明显变浅,几乎变成了无色。此实验现象说明( ) A.碘在菜油中比在水中难溶解 B.碘在菜油中比在水中易溶解 C.碘在菜油和水中都难溶解 D.碘在菜油中不溶解 4.下列方法中不能加快蔗糖在水中溶解速度的措施是( ) A.升高温度 B.用玻璃棒搅拌 C.将颗粒磨碎 D.多加些蔗糖 5.向 20 mL 水中加入一药匙蔗糖,搅拌后蔗糖很快溶解了;再向水中加入一药匙蔗糖,搅 拌后有部分蔗糖不再溶解。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A.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无限的 B.20mL 水中不能溶解一药匙蔗糖 C.加入的蔗糖越多能够溶解的也越多 D.一定条件下,物质能溶解的数量是有限的 6.为研究食盐和蔗糖在水中溶解能力的强弱,四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实验,其中较为合理的 是( ) A.在 20 ℃时,分别把 10 克食盐和 10 克蔗糖放入 50 克的两杯水中,充分搅拌后发现全部溶解,说 明食盐和蔗糖的溶解能力相同 B.在 20 ℃时,分别把 10 克食盐和 20 克蔗糖放入 50 克的两杯水中,充分搅拌后发现全部溶解,说 明蔗糖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食盐强 C.在 20℃时,分别把 20 克食盐和 20 克蔗糖放入 50 克的两杯水中,充分搅拌后发现食盐只有部分溶 解而蔗糖全部溶解,说明蔗糖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食盐强 D.把 20 克食盐放在 15℃的 50 克水中,充分搅拌后发现只有部分溶解;把 20 克蔗糖放入 20 ℃的 50 克水中,充分搅拌后发现全部溶解,说明蔗糖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食盐强 7.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比较溶解能力大小的实验方案,实验结果如下: 温度/℃ 使用溶质 使用溶剂 观察到的实验结果 20 碘 2 克 酒精 10 克 全部溶解 20 碘 2 克 水 10 克 部分溶解 从上表中分析可知,与物质溶解能力大小有关的因素是( ) A.温度 B.溶质的性质 C.溶剂的性质 D.溶质的质量 8.取 4 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入等量的水。先用温度计测出水的温度,然后分别在 4 只烧 杯中加入水、冰块、氢氧化钠和硝酸铵,再用温度计测出混合物的温度,其中温度计的读数升高的烧 杯中加入的物质是( ) A.水 B.冰块 C.氢氧化钠 D.硝酸铵 9.小明同学利用蔗糖、碳酸钙、植物油、洗涤剂、水相互混合做了几个小实验。发现在同 一条件下,蔗糖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植物油;碳酸钙不能溶于水,也不溶于植物油。 (1)由上述现象可知,物质的溶解能力与溶质和 本身的性质有关。 (2)小明还利用一定质量的水,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进一步做了有关蔗糖的溶解实验。你认为小明 这是为了探究 。 10.右图是一瓶开启后的“××牌”碳酸饮料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开启时,大量的气泡从罐内冒出,该现象说明 的减小使气体的溶解能力减小。 (2)开启后可以闻到香味,请用分子观点解释: 。 11.如图所示,把内装适量水的烧杯放在湿木块上,然后往烧杯里加入硝酸铵使之溶解,不 久拿起烧杯时发现木块粘在烧杯的底部,说明硝酸铵溶解时要 热量,温度 而使 木块上的水结冰。 B 组 自主提高 12.欲比较因温度改变而引起溶质溶解速率的变化,分析图中所示设计,你认为( ) A.甲与乙可以比较 B.甲与丙可以比较 C.丙与丁可以比较 D.条件不等同,均不能比较 13.衣服上沾有碘很难洗净,碘在下列四种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如下表所示: 溶质 碘 溶剂 水 酒精 汽油 苯(有毒) 溶解性 微溶 可溶 易溶 易溶 由表中提供的信息判断,能最快洗净衣服上的碘污渍且对人体无害的是( ) A.水 B.酒精 C.汽油 D.苯 14.在配制硝酸钾溶液的过程中,下列操作不能加快硝酸钾溶解速率的是( ) A.将水的温度从 20 ℃升高到 60 ℃ B.将硝酸钾固体研磨成粉末 C.在加入硝酸钾的同时不断搅拌 D.增大压强 15.如图所示装置,向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 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 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氢氧化钠 B.生石灰 C.浓硫酸 D.硝酸铵 16.如图所示为蔗糖、松香粉分别在水和酒精中溶解的实验。比较图中的 A1、B1 或 A2、B2,我们可得到 结论一: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在同一液体里的溶解能力 (填“相同”或“不相同”);比较 A1、A2 和 B1、B2,则可得到结论二: 。 17.在许多情况下,人们希望能较快地溶解某些固体物质,某同学想尽快泡一杯冰糖水, 怎样使冰糖较快地溶解于水中呢?请你提出你的操作建议。 (1)建议: (2)听了你的建议后,该同学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影响冰糖溶解速率的甲、乙两个对比实验。他正在 验证的假设是 。 (3)该同学为了实验的科学性、准确性,在上述操作中,他控制了哪些变量呢? 参考答案 课堂笔记 1.(2)①同一溶剂 ②不同溶剂 ③温度 2.(1)热量 升高 (2)吸收 降低 分层训练 1—5.CCBDD 6—8.CCC 9.溶剂 温度对蔗糖溶解能力的影响 10.(1)气压 (2)分子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 11.吸收 降低 12—15.DCDD 16.不相同 在相同条件下,相同物质在不同液体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17.(1)溶解前先将冰糖研碎;将冰糖放入热水中;溶解时不断搅拌。 (2)搅拌可以加快冰糖的溶解速率 (3)冰糖的颗粒大小、水的温度和体积 第 5 节 物质的溶解(第 2 课时) 课堂训练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概念: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 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 的 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 溶液。 注意:①必须要指明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②必须要指明是何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①一般情况(大多数固体): ②特殊情况(如氢氧化钙): 2.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对于不同种溶质的溶液来说,溶液的浓、稀与溶液的饱和、不饱和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对于同种溶 质的溶液,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 。 3.物质的溶解度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 g 溶剂中达到 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该 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理解定义中的四要素: ①条件:在 下; ②标准: 溶剂; ③状态:达到 状态; ④单位:克(g)。 (3)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如 KNO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 的影响 ,如 NaCl;但也有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如 Ca(OH)2。 (4)溶解性与溶解度(20 ℃)的关系: 4.影响气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不仅跟气体的性质有关,还跟 、 有关。气体的溶解度随着 温度的升高而 ,随着压强的增大而 。 分层训练 A 组 基础训练 1.(威海中考)溶液是一种重要的混合物,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为溶液中的各种粒子保持静止不动 B.饱和溶液是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C.不饱和溶液通过降低温度一定能变成饱和溶液 D.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一定能形成溶液 2.以下对“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31.6 克”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20 ℃时,31.6 克硝酸钾完全溶解在水中 B.20 ℃时,100 克溶液含 31.6 克硝酸钾 C.31.6 克硝酸钾溶解在 100 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 D.20 ℃时,31.6 克硝酸钾溶解在 100 克水中恰好达到饱和状态 3.将 20℃时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 ) A.升高温度 B.加入溶剂 C.加入溶质 D.倒掉一半溶液 4.6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110 g,该温度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有关质量关系正确的是 ( ) A.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10 B.溶剂质量∶溶液质量=20∶21 C.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1∶10 D.溶液质量∶溶质质量=21∶10 5.(淄博中考)一定温度下,向图 I 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如图Ⅱ所示,所得溶液与原溶 液相比,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 A.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C.溶质的质量增加 D.溶质的溶解度变大 6.周末,甲同学感到有点饿,就泡了一杯白糖开水,他用筷子充分搅拌杯中的白糖后,将 杯子放在一边待糖水变凉,喝糖水时,发现杯底有少量未溶解的白糖(如图)。下列操作或现象能说 明该糖水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A.泡糖水时进行了充分搅拌 B.糖水热的时候白糖全部溶解 C.凉的糖水底部有剩余的白糖 D.喝糖水时感到很甜 7.(常州中考)如表提供了 KNO3 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据该表判断,下列叙述中,错误 的是( ) 温 度 (℃) 0 20 40 60 80 溶 解 度 (g) 13.3 31.6 63.9 110 169 A.KNO3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变大 B.20 ℃时,100 g 饱和 KNO3 溶液中含有 31.6 g KNO3 C.将 40 ℃的 KNO3 饱和溶液升温至 60 ℃,该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D.将 80 ℃的 KNO3 饱和溶液降温至 20 ℃,有晶体析出 8.在一个大萝卜上挖了一个孔,向其中注入饱和食盐水,一段时间后将食盐水倒出,在相 同的温度下,发现倒出的溶液还可以溶解少量的食盐,这说明倒出的溶液( ) A.是饱和溶液 B.是不饱和溶液 C.氯化钠溶解度升高 D.氯化钠溶解度降低 9.(内江中考)30 ℃时将等质量的两份饱和石灰水,一份冷却到 20 ℃,另一份加入少量生 石灰,温度仍保持在 30 ℃。则两种情况下均不改变的是( ) A.溶剂的质量 B.溶质的质量 C.溶质的溶解度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20 ℃时,A 物质的溶解度为 20 克,40 ℃时,B 物质的溶解度为 40 克,则 30 ℃时,A、 B 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 ) A.A 大 B.B 大 C.A、B 一样大 D.无法判断 11.(台州中考)利用如图所示的仪器和药品,测量一定质量大颗粒食盐晶体的体积,同学 们展开了讨论。(不考虑杂质对实验的影响) (1)小柯提出,在量筒内倒入一定量的水,然后将一定质量的食盐晶体放入,观察液面的变化来测 量食盐的体积,但他的想法马上遭到大家的否定,原因是 。 (2)同学们讨论后提出,只要将量筒内的水换成另一种液体(只能利用图中的仪器和药品),实验就 能取得成功,该液体是 。 12.10℃时硝酸铵的溶解度是 140 克,若将 100 克硝酸铵放到 100 克水中充分溶解后,能 得到 克的硝酸铵溶液,还需加入 克 才能刚好成为 10℃时的硝酸铵 饱和溶液。 13.一木块漂浮于 50 ℃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如图甲所示),温度改变(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 积的变化)时,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V 排)随时间(t)发生了如图乙所示的变化。由此推测出温度的改 变方式是 (填“升高”或“降低”),同时观察到烧杯底部的硝酸钾晶体 (填“增多” 或“减少”)。 B 组 自主提高 14.向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逐渐加入氯化钠固体,边加边搅拌。下列图形中变化关 系正确的是( ) 15.(咸宁中考)列表和作图是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结合所绘图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氢氧化钠、碳酸钠分别在水、酒精中的溶解度 氢氧化钠 碳酸钠 20 ℃ 40 ℃ 20 ℃ 40 ℃ 水 109 g 129 g 21.8 g 49 g 酒精 17.3 g 40 g 不溶 不溶 A.图像与表格均能反映温度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其中表格的优点是变化规律更直观 B.由表格数据可知,物质的溶解度只受温度影响 C.40 ℃时,将 50 g NaOH 分别投入到 100 g 水和酒精中都能得到饱和溶液 D.40 ℃时,将 CO2 通入饱和的 NaOH 酒精溶液中有沉淀生成 16.(重庆中考)甲、乙两种晶体(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t2℃时,将 20 g 甲加入 100 g 水中,充分搅拌后的溶液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 饱和”)。 (2)将 t2℃时乙的某不饱和溶液降温到 t1℃时恰好达到饱和状态,该过程中溶质的质量 (填 “减小”、“不变”或“增大”)。 (3)将 t2℃时甲、乙晶体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后,恢复至 t2℃,甲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 (填“>”、“=”或“<”)乙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 参考答案 课堂笔记 1.(1)不能 饱和 不饱和 (2)①增加溶剂 升高温度 2.浓 3.(1)100 饱和 (2)①一定温度 ②100g ③饱和 (3)增大 很小 减小 4.压强 温度 减小 增大 分层训练 1—5.BDCCC 6—10.CBBDD 11.(1)食盐易溶于水 (2)食盐饱和溶液 12.200 40 硝酸铵 13.升高 减少 14—15.BD 16.(1)不饱和 (2)不变 (3)> 第 5 节 物质的溶解(第 3 课时) 课堂笔记 1.溶质的质量分数 (1)计算公式: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2)意义:溶质的质量分数常用来定量表示溶液的浓度,可以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溶质的质量分 数越大,溶液中的溶质相对含量就越大,溶液的浓度也越大。 2.溶液的配制 (1) :计算所需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或体积)。 (2) :用天平称取固体,用量筒量取液体。 (3) :将溶质与溶剂混合,搅拌均匀。 3.溶液的稀释和浓缩 (1)加溶剂稀释浓溶液:稀释前后,溶液中 质量不变。 (2)用稀溶液稀释浓溶液:浓溶液中溶质质量+稀溶液中溶质质量=稀释后溶液中溶质质量。 (3)溶液的浓缩:浓缩前后溶液中 质量不变。 分层训练 A 组 基础训练 1.欲使 50 g10%的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可采取的方法是( ) A.再加 5 g 硝酸钾 B.蒸发掉一半的溶剂 C.加入 50 g10%的硝酸钾溶液 D.蒸发掉 25 g 水 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一些操作步骤如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 A.④⑤①②③ B.①②③④⑤ C.③④①②⑤ D.②①④③⑤ 3.从 10 g 10%的硝酸钾溶液中取出 5 g,那么剩下的 5 g 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 A.1% B.90% C.10% D.11.1% 4.m 克硝酸钾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直到有少量晶体析出。在此变化过程中溶液的 溶质质量分数与时间的关系,正确描述的是( ) 5.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下列是某硝酸钾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随 温度升高而变化的图像(不考虑溶剂的质量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 6.已知 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31.6 克。在该温 度下将 20 克硝酸钾放入 50 克水中,充 分搅拌,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 ) A.24.0% B.28.6% C.31.6% D.40.0% 7.(金华中考)A、B、C 三只烧杯中分别装入等质量的水,在相同温度下,向三只烧杯中分别加入 25g、 15g、5g 同种固体物质,充分溶解后,静置,现象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填烧杯编号): (1)A、B、C 三只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的是 。 (2)A、B、C 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 8.(绍兴中考)20℃时,向 3 个盛有 50 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并充 分溶解。根据下表实验数据回答。 实验编号 A B C 加 入 氯 化 钠 的 质 量 (克) 9 18 27 溶液质量(克) 59 68 68 (1)实验所得 3 杯溶液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选填编号)。 (2)若将 A 杯中的溶液稀释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0.9%的生理盐 水,需加水 克。 9.已知医用碘酒中碘的质量分数为 2%,10g 碘可配制这种碘酒 g,156.8g 酒精可 配制这种碘酒 g。 10.60℃时,将 36g 硝酸钾完全溶于 204g 水中,制成硝酸钾溶液。 (1)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2)将该溶液平均分成三等份: ①取第一份,将温度升高到 90℃,此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②取第二份,若要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比原来增加一倍,需加入硝酸钾固体约多少克? ③取第三份,若要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一半,需 加水多少克? B 组 自主提高 11.下表列出了 20℃时 NaCl 溶解实验的一组数据: 实验序号 水的质量/g 所加 NaCl 的质量/g 所得溶液 的质量/g ① 10 2 12 ② 10 3 13 ③ 10 4 13.6 ④ 10 5 13.6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所得溶液是 20℃时 NaCl 的不饱和溶液 B.①②③所得溶液是 20℃时 NaCl 的不饱和溶液 C.20℃时 NaCl 的溶解度为 3.6g D.①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0% 12.(衢州中考)如图为配制 5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下列有关 操作与目的分析均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目的 A. 用剩的食盐放回原试剂瓶 避免浪费 B. 天平调平后在左、右托盘中各垫一张相同 的纸 保证称取的食盐质量更 准确 C. 用 50mL 量筒替代天平量取所需的水 更加简便 D. 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 增加食盐的溶解能力 13.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 解 度/g 氯 化 钠 36.0 36.3 36.6 37.0 37.3 硝 酸 钾 31.6 45.8 63.9 85.5 110 (1)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g。 (2)在 30℃时,100g 水中加入 50g 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溶液质量为 g。 (3)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硝酸钾和氯化钠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x,则 x 的取值范围 是 。 14.配制 10%的硫酸溶液 90.16g,需用 98%的浓硫酸(密度为 1.84g/mL) mL, 蒸馏水(密度为 1.0g/mL) mL。 15.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有关浓硫酸的实验,观察到瓶上的标签如下表所示。他从瓶中倒出 100 毫升 用于配制稀硫酸。求: 浓硫酸(H2SO4)500mL 溶质的质量分数 98% 密度 1.84 g/cm3 相对分子质量 98 强腐蚀性,阴冷、密封储藏 (1)这 100 毫升 浓硫酸的质量是多少克?其中含溶质多少克? (2)若将这 100 毫升浓硫酸与 500 克水均匀混合,所得稀硫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欲配制 1000 克质量分数为 19.6%的稀硫酸,需要多少毫升这种浓硫酸和多少克水? 参考答案 课堂笔记 2.(1)计算 (2)称量和量取 (3)溶解 3.(1)溶质 (3)溶质 分层训练 1—5.DACBC 6. A 7.(1)C (2)A ≥B>C 8.(1)A (2)941 9.500 160 10.(1)15% (2)①15% ②17.1g ③80g 11—12.AC 13.(1)37.3 (2)145.8 (3)36.0g<x<36.3g 14.5 80.96 15.(1)184g 180.32g (2)26.4% (3)108.7mL 800g 第 6 节 物质的分离(第 1 课时) 课堂训练 1.晶体 (1)概念:具有规则形状的固体就是晶体,不同的晶体一般具有不同的形状。 (2)特征:具有规则的 ;具有固定的 。 2.结晶 (1)定义:溶液中无法再溶解的固体物质从溶液中 的过程称为结晶。 (2)适用范围:分离几种 固体的混合物。 (3)原理:利用固体物质 的不同,以及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不同,使其中一种物质 先结晶析出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4)结晶的两种方法: ①冷却热饱和溶液法:一般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 的固体物质(如硝酸钾)结晶;也可 用于两种可溶于水的物质,其中一种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另一种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的 分离或提纯。 ②蒸发溶剂法:一般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如氯化钠)结晶;也适用于一种固体溶于 水时固体溶质的结晶析出。 海水晒盐的过程如下: 分层训练 A 组 基础训练 1.在较高温度下,某溶液所含的硝酸钾和氯化钠都已接近饱和,当其冷却至室温时,析出 的晶体经检验几乎不含氯化钠,这是因为( ) A.氯化钠的溶解度比硝酸钾的小 B.氯化钠的溶解度比硝酸钾的大 C.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 D.氯化钠的溶解度在室温下更大 2.把 80 ℃的硝酸钠饱和溶液冷却至室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溶剂质量不变 B.溶解度减小 C.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有硝酸钠晶体析出 3.据文字记载,我们的祖先在神农氏时代就开始利用海水晒盐。海水晒盐的原理是( ) A.日晒风吹使海水中的氯化钠蒸发 B.日晒风吹使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 C.日晒风吹使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小 D.日晒风吹使水分蒸发晶体析出 4.室温下,一杯饱和食盐水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有少量晶体析出,这是因为( ) A.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小 B.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C.溶剂质量减小 D.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5.把 60℃的饱和硝酸钾溶液,冷却到室温,下列各组叙述错误的是( ) ①溶质质量不变 ②溶剂质量不变 ③室温时,硝酸钾仍是饱和溶液 ④有一些硝酸钾晶体析出 ⑤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A.①⑤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③④ 6.可用结晶方法分离的混合物是( ) A.可溶性固体与不溶性固体相混合 B.液体与固体混合物 C.两种物质,一种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另一种随温度变化不大 D.在同种溶剂中溶解度不同的可溶性物质相混合 7.(济宁中考)如图是氯化钠、氯化铵和碳酸氢钠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分析曲线得到的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氯化钠和氯化铵是易溶物质,碳酸氢钠是可溶物质 ②在 20℃时,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NH4Cl>NaCl>NaHCO3 ③在 30℃时,氯化钠和氯化铵固体各 20 g 分别溶于 50 g 水,所得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④利用结晶法从氯化钠、氯化铵混合物中分离出氯化铵的最佳温度在 10℃以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在温度不变时,某物质的溶液 W1 经如下变化,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W2 溶液一定饱和 B.该温度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 50 克 C.W2 与 W3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同 D.如将 W3 溶液蒸发 10 克水,则析出晶体一定大于 5 克 9.如图是固体 A、B 的溶解度曲线。 (1)要从饱和溶液中得到晶体 A,常用 的方法。 (2)要从饱和溶液中得到晶体 B,常用 的方法。 (3)现有一包由 A 和 B 混合而成的固体,A 物质中混有少量 B,可以采用 法提 纯 A。 10.根据图示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氯化钠和纯碱晶体均属于 物质(填“易溶”、“可溶”、“微溶”或“难溶)。 (2)我国某些盐湖里出产天然碱(主要成分为纯碱晶体,并含少量氯化钠等杂质)。在实验室里从天 然碱中分离出较纯的纯碱晶体,应采用 的方法(杂质仅考虑氯化钠)。 (3)具体的实验操作步骤为:①加热溶解,② ,③ ,④洗涤晾干。 (4)完成①~③必备的实验仪器有铁架台(附铁圈、石棉网等)、烧杯、玻璃棒和 、 等。 B 组 自主提高 11.(枣庄中考)如表给出了氯化钠和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推断合理的 是( ) 温度/℃ 10 20 30 40 溶 解 度/g 氯 化 钠 35.8 36.0 36.3 36.6 硝 酸 钾 12.2 21.8 39.7 49.6 A.20 ℃时,将 100 g 水加入 30 g 碳酸钠中,充分搅拌后得到不饱和溶液 B.20 ℃时,将 100 g 水加入 30 g 氯化钠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30% C.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 20 ℃-30 ℃之间应出现交点 D.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从二者的混合物中提纯氯化钠 12.有一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液甲,在一定温度下,经过如下变化:溶液甲→(蒸 发掉 10 克水,无晶体析出)→溶液乙→(蒸发掉 10 克水,析出晶体 3 克)→溶液丙。据此判断,下 列结论正确的是( ) A.该温度下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 30 克 B.溶液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溶液丙若再蒸发 10 克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大于 3 克 D.该温度下的溶液甲为不饱和溶液 13.t℃时某物质的溶液 500 克在温度不变时,第一次蒸发掉 5 克水,析出 1 克晶体,第二 次又蒸发掉 5 克水,析出 2 克晶体,若第三次再蒸发掉 5 克水,则析出晶体( ) A.1 克 B.2 克 C.3 克 D.6 克 14.如图所示为 A 物质的溶解度曲线。M、N 分别表示 A 物质的两种溶液。下列做法不能实现 M、N 间相互 转化的是(A 从溶液中析出时不带结晶水)( ) A.从 N→M:先向 N 中加入适量固体 A,再降温 B.从 N→M:先将 N 降温,再加入适量固体 A C.从 M→N:先将 M 降温过滤再将其升温 D.从 M→N:先将 M 升温再将其蒸发掉部分水 15.如图所示为氯化钠和碳酸钠(俗称纯碱)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当温度为 10 ℃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 。 (2)当温度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的溶解度。 (3)生活在盐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冬天捞碱”。请你解释原因: ①“夏天晒盐”: 。 ②“冬天捞碱”: 。 16.(长春中考)根据如表数据,回答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 /g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NaCl 25.7 36.0 36.6 37.3 38.4 39.8 (1)20 ℃时 KNO3 的溶解度是 g。 (2)60 ℃时,200 g KNO3 溶液中含溶质 100 g,将该溶液降温至 20 ℃,可析出 KNO3 g。 (3)NaCl 溶液中含有少量 KNO3,提纯 NaCl,采用的方法是 (填“蒸发结晶”或“降温 结晶”)。 参考答案 课堂笔记 1.(2)几何外形 熔点 2.(1)析出 (2)可溶性 (3)溶解性 (4)①较大 分层训练 1—5.CCDCA 6—8.CBC 9.(1)冷却热饱和溶液 (2)蒸发溶剂 (3)冷却热饱和溶液 10.(1)易溶 (2)冷却热饱和溶液 (3)②降温 ③过滤 (4)漏斗 酒精灯 11—14.CDBD 15.(1)10 克 (2)<30 ℃ (3)①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夏天温度高、水 分蒸发快,氯化钠易结晶析出 ②碳酸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冬天温度低,碳酸钠易结晶析出 16.(1)31.6 (2)68.4 (3)蒸发结晶 第 6 节 物质的分离(第 2 课时) 课堂笔记 1.水净化的方法。 (1) (2) :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跟液体分离开的一种方法。过滤中用到的仪器:铁 架台(带铁圈)、 、玻璃棒、 。 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②二低: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边缘;漏斗内液面略低于滤纸边缘。 ③三靠:漏斗最下端紧靠烧杯内壁;玻璃棒轻靠三层滤纸一边;烧杯轻靠玻璃棒。 (3)蒸馏法 原理:把水加热至 ,产生的水蒸气经冷却形成 。 蒸馏装置组成:蒸馏烧瓶、温度计、铁架台、冷凝管、接收器、锥形瓶。 2.粗盐提纯的主要操作步骤有 、 、 。 分层训练 A 组 基础训练 1.分离下列混合物时,按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顺序进行操作的是( ) A.硝酸钠中混有氯化钠 B.铜和铁 C.酒精和水 D.食盐中混有泥沙 2.“粗盐提纯”实验中,蒸发滤液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把浑浊的液体倒入蒸发皿内加热 B.开始析出晶体后用玻璃棒搅拌 C.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 D.待溶液蒸干后停止加热 3.在溶解固体物质与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分别是( ) ①搅拌溶液,加速其溶解 ②搅拌溶液,增大其溶解度 ③使液体沿玻璃棒缓缓流入 ④用玻璃棒起固定作用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①和③ 4.粗盐提纯实验必须用到的一组仪器是( ) A.量筒、酒精灯、漏斗、玻璃棒 B.烧杯、漏斗、试管、玻璃棒 C.烧杯、酒精灯、玻璃棒、漏斗、蒸发皿 D.铁架台、烧杯、胶头滴管、酒精灯 5.(重庆中考)野外生存训练课上,某同学设计了几种获得饮用水的方法,其中最不合理的 是( ) A.融化积雪,煮沸后使用 B.收集雨水,煮沸后使用 C.过滤泥水,煮沸后使用 D.用沙子和木炭处理海水,煮沸后使用 6.要分离下列混合物,可采用过滤法的有( ) A.食盐和硝酸钠的混合物 B.汽油和煤油的混合物 C.泥沙和水的混合物 D.海水中提取氯化钠 7.过滤操作的下列步骤中错误的是( ) A.取一张圆形滤纸,对折两次,打开成圆锥形,放入漏斗 B.如果滤纸高于漏斗边缘,用剪刀剪去多余部分,使滤纸的边缘比漏斗口稍低 C.用少量水润湿滤纸,使滤纸紧贴漏斗,滤纸层与漏斗壁间不留气泡 D.用玻璃棒轻轻搅动漏斗中液体,以加快过滤 8.(苏州中考)过滤时不需要的仪器是( ) 9.下列过滤装置及其操作的简图(图中固定装置和混合液、滤液均省略,且玻璃棒末端均 已轻靠漏斗内的三层滤纸处),其中正确的是( ) 10.指出分离下列各组混合物可采用的方法: (1)酒精(沸点 78 ℃)和水的混合物: 。 (2)西瓜榨汁后块状果肉与西瓜汁分离: 。 (3)从甘蔗汁中得到蔗糖: 。 (4)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沙子: 。 11.小伟同学将浑浊的湖水样品倒入烧杯中,先加入明矾粉末,搅拌溶解,静置一会儿后, 采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过滤。回答下列问题: (1)加明矾的作用是 ,图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 ,其作用是 ,漏 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是为了 。 (2)操作过程中,他发现过滤速度太慢,原因可能是 。 (3)过滤后观察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 。 (4)经改进后过滤,得到了澄清透明的水,他兴奋地宣布:我终于制得纯净水了。对此你有无不同 看法? ,理由是 ;若要制取纯净水,还需采用的净化方法是 。 B 组 自主提高 12.在野外和灾区可用下列几个步骤将河水转化为饮用水:①化学沉降(用明矾);②消毒 杀菌(用漂白粉);③自然沉降;④加热煮沸。以上处理过程最合理的顺序是( ) A.③②①④ B.③①②④ C.③①④② D.①③②④ 13.用如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处理河水,下列关于该净水器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能杀菌消毒 B.纱布无任何作用 C.能得到纯净水 D.活性炭主要起吸附杂质的作用 14.(北京中考)去除粗盐中的泥沙。 (1)实验的主要步骤依次是 、过滤、 。 (2)制作过滤器的过程如图所示,其正确操作顺序为 (填序号)。 (3)举出一个生活中应用过滤原理的实例 。 15.海洋是丰富的化学资源宝库。通过晾晒海水,可以得到含少量泥沙的粗盐。为了得到 比较纯净的精盐(不考虑可溶性杂质),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 (1)操作②的名称是 ,玻璃棒的作用是 。 (2)操作③中看到 时,停止加热。 (3)称取 5.0 g 精盐固体,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精盐溶液 g。 16.下面是利用海水提取食盐的过程: (1)根据已学知识推断:图中①是 (填“蒸发”或“冷却”)池。 (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海水进入贮水池,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基本不变 B.在①的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不改变 C.结晶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一定减小 D.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食盐的不饱和溶液 E.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3)若在实验室中完成操作②,正确顺序是 (填字母)。 A.溶解→蒸发→过滤 B.过滤→蒸发 C.溶解→过滤→冷却 D.溶解→过滤→蒸发 (4)在过滤操作时,采用如图所示装置,则仪器 a 的名称是 ,指出操作中的错 误: 。 参考答案 课堂笔记 1.(1)沉淀法 (2)过滤 烧杯 漏斗 (3)沸腾 液态水 2.溶解 过滤 蒸发 分层训练 1—5.DCDCD 6—9.CDDD 10.(1)蒸馏 (2)过滤 (3)蒸发结晶 (4)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11.(1)吸附杂质 玻璃棒 引流 防止滤液飞溅,同时也加快过滤速度 (2)滤纸没贴 紧漏斗内壁,残留的气泡减慢了过滤速度 (3)滤纸捅破或滤液超过滤纸边缘,使得水样从滤纸和 漏斗间流过,没起到过滤的作用 (4)有,不是纯净水 还含有可溶性杂质 蒸馏 12—13.BD 14.(1)溶解 蒸发 (2)③①② (3)茶叶杯中的纱网 15.(1)过滤 引流 (2)大量晶体析出 (3)50 16.(1)蒸发 (2)AE (3)D (4)铁架台 未用玻璃棒引流,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漏斗下端管口没有紧靠烧杯内壁 第 7 节 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 课堂笔记 1.水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人类利用较多的是 、 和埋藏比较浅的地下淡水。 2.水资源的保护 (1)水资源保护应主要从 和防治水体污染两方面做起。 (2)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 的任意排放;农业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生活污水、 垃圾的任意倾倒。 分层训练 A 组 基础训练 1.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下列做法不能节约用水 的是( ) 2.水可以造福于人类,但水被污染后却会给人类造成灾难。为了防止水的污染,下面①— ④项措施中可以采用的是( ) ①减少向空气中排放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防止形成酸雨 ②抑制水中所有植物的生长 ③禁止使用 农药和化肥 ④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 A.①②④ B.①④ C.③④ D.②③④ 3.我们所说的水资源是指( ) A.海洋水 B.地下水、海洋水与陆地水 C.海洋水与陆地水 D.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4.对于一个区域来说,可供人们使用的水相当于该区域在一段时间内( ) A.降水的总量 B.蒸发的总量 C.降水的总量和蒸发的总量之和 D.降水的总量和蒸发的总量之差 5.(娄底中考)2016 年 6 月 5 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为生命呐喊”,与之相呼应的中国主 题为“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 B.禁止使用农药化肥 C.推广使用节能灯和太阳能路灯 D.尽量不使用一次性木筷 6.(无锡中考)2016 年 5 月,“感知环境,智慧环保”无锡环境监控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进 入整体试运行阶段,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质量提升的是( ) A.对污染水体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B.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C.加大汽车尾气检测力度,减少空气污染 D.减少使用农家肥,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7.扩大淡水来源,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危机的主要途径是( ) A.修筑水利工程蓄水 B.用经济的方法淡化海水 C.人工降水 D.大量开采地下水 8.水是生命之源,既普通又宝贵。下列对水的“多”与“少”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地球上水的总量多,淡水少 B.我国水资源总量多,人均水量少 C.“南水北调”工程说明南方水的储量多,北方水的储量少 D.生活中接触的纯净水多,水溶液少 9.(昆明中考)今年湄公河流域遭遇百年干旱,中国克服困难伸援手开闸放水,使湄公河沿 岸的旱情得到极大缓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1)湄公河的水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发生变化 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分子种类 B.分子大小 C.分子间的间隔 (2)为缓解旱情,各国呼吁民众节约用水,下列不符合节约用水的做法是 (填字母序号)。 A.洗菜水浇花 B.工业上循环用水 C.及时关闭水龙头 D.农业上用大水漫灌 10.联合国确定在 2005 年—2015 年期间开展主题为“生命之水”的国际行动。下列是水 资源紧缺指标表和我国部分地区人均水量图,请分析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紧缺性 极度缺水 重度缺水 中度缺水 轻度缺水 人 均 水 量 / (米 3/年) <500 500~1000 1000~1700 1700~3000 (1)图中水资源极度缺乏的地区是 、 ,浙江省水资源紧缺性属于 。 (2)以“保护水资源,刻不容缓”为辩论题,若你作为正方辩论员,则请写出你的辩论要点(要求 从三个方面考虑): ① ; ② ; ③ 。 (3)最近某城市提高了自来水的价格,请说出提高水价的两点理由: ① ; ② 。 B 组 自主提高 11.2013 年,我国世界水日的主题为“水合作”。下列围绕这一主题采取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 ) A.将工业用水重复使用 B.农田灌溉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或滴灌 C.将对污水的处理再使用改为对地下水的大量开采使用 D.将不间断注水的洗衣机换成分段注水的洗衣机 12.2011 年 3 月 22 日,是第十九届“世界水日”,也是第二十四届“中国水周”的第一天。 下列有关对水的认识或观点错误的是( ) A.水能溶解许多种物质,所以它是一种良好的溶剂 B.在淡水资源缺乏的海岛上,可以用蒸馏法从海水中提取淡水 C.因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水与冰是同种物质,所以水结成冰后密度不变 D.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已出现严重危机,我们一定要节约用水 13.如图是各大洲多年平均年径流量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径流量是指可提供 和 径流的水量。 (2)大洋洲多年平均年径流量是 ,亚洲多年平均年径流量是 。 (3)该图说明水资源最丰富的是 ,最缺乏的是 。 (4)此图说明水循环活动最活跃的地区是 。 (5)在地球上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是 附近地区和 比较近的地区。 (6)该图说明水资源在地球上的分布是 的。 14.如图为各大洲水资源的有关情况。 (1)大洋洲年径流量少于欧洲,但人均年径流量却多于欧洲,为什么? 。 (2)从降水量来看,非洲比北美洲大,但从年径流量来看,非洲比北美洲 ,原因 是 。 15.某年天津市科技周的主题是“珍惜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 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 下列资料是我国部分地区人均水量图和水资源紧缺指标表。 资料一:我国部分省市人均水量图 资料二:水资源紧缺指标表 紧缺性 极度缺 水 重度缺水 中度缺水 轻度缺水 人 均 水 量 / (m3·a-1) <500 500~1000 1000~1700 1700~3000 请回答: (1)根据资料一和资料二的数据,分析天津市的水资源紧缺程度为 。 (2)节约用水是每一位市民应遵守的公德,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浪费水的现象, 例如水龙头滴水、跑水的问题。如果一个水龙头按每秒钟滴 2 滴水,平均每 20 滴水为 1 毫升来计算, 一昼夜将流失水的体积为 升。(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参考答案 课堂笔记 1.河水 淡水湖泊水 2.(1)节约用水 (2)工业废水 分层训练 1—5.DBDDB 6—8.DBD 9.(1)混合物 C (2)D 10.(1)天津 宁夏 轻度缺水 (2)①地球上淡水资源很少,且分布不均 ②水资源正 不断地受到严重污染 ③人们浪费水的现象比较严重 (3)①水的运输和净化成本提高 ②可以增 强人们的节水意识 11—12.CC 13.(1)地表 地下 (2)2 千立方千米 13 千立方千米 (3)亚洲 大洋洲 (4)亚 洲 (5)赤道 距海 (6)不均衡 14.(1)大洋洲的人口远少于欧洲 (2)少 非洲的沙漠面积比例大,水的蒸发量大 15.(1)极度缺水 (2)8.6

资料: 8611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