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 18.2.1 矩形的判定
学科年级: 初中数学 教材版本: 新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 18 章第 2 节《矩形的判定》,主要研究矩形的判定方法,
它不仅是本节的重点,也是以后学习正方形、圆等知识的基础,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并掌握矩形的三个判定方法.
②使学生能运用矩形的定义、判定等知识,解决简单的证明题和计算题,进一步
培
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能运用矩形的判定定理证明一个四边形是矩形
②通过证明性质定理的逆命题为真命题来证明判定定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经历观察、操作、概括等探究过程,体验数学活动中既需要观察和操作,也需
要进行合情的推理.
②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加深对矩形的理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③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矩形的判定方法
难点:合理应用矩形的判定定理解决问题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绝大部分学生对矩形的定义及性质概念把握比较好。本节课是对矩形的判定方
法进行探索,通过简单的实例,使学生能运用矩形的定义、判定等知识,解决简单的
证明题和计算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让学生自主观察、交流、归纳等探索
活动,形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模式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
提问:我们先来回忆一下矩形
的定义与性质.
学生回答后教师加以总结.
回忆并总结上一课时学习的有
关矩形的定义与性质 通过复习前面学习
的矩形的性质,引出本节
要学习的内容
新课导入
由经验知道:性质定理和判定
定理往往是互为逆命题的.
那你能否猜想出矩形的判定定
理呢?
学生大胆猜测出矩形的性
质定理的逆命题.
通过证明判断它们是
否是矩形的判定定理
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
力.
总结学生得到的结论,多媒体
演示.
通过证明得出包括矩形的
定义在内的判定定理.
体现定义作用的双重性
---性质和判定
由矩形的一条性质:
矩 形 的 四 个 内 角 都 是 直
角.
它的逆命题是什么?
证“三个内角都是直角的
四边形是矩形”这个命题是真
命题
让学生经历猜想、探索、
验证的过程,发现矩形的
判定方法
由矩形的另一条性质:
矩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它的逆命题是什么?
证“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
边形是矩形”这个命题是真命
题.
发现矩形的不同判定方
法及其推论.
提问练习 1
某同学用画“边——直角——
边—— 直角 —— 边—— 直 角
——边”这样四步画出了一个
四边形.
他说这就是矩形,他的判断
正确吗?
为什么?
利用本节课总结的知识加
以说明
注重直观操作和简
单推理的有机结合.把几
何论证作为探究活动的
自然延续和必然发展.使
学生的实践精神,创新意
识和自觉说理意识得到
提高.
例题 1:
已知:M 为平行四边形 ABCD 的
AD 边的中点,且 MB=MC.
求证:平行四边形 ABCD 是
矩形.
证明本题 开放性的命题培养
了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发
散性、灵活性.
提问练习 2
同学们利用自己学过的知
识,帮助老师检测一个小黑板
的形状是否是矩形,有一些工
具可供选择.
你有什么好的方案,并说一说
你的方案包涵的数学原理.
学生可以互相讨论,共同
找出可行的方案,并比较哪种
方案更加简便易操作.
鼓励学生探究方式、
结果、表示方法的多样化
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个
性化.满足学生的多样化
学习需求.做到既着眼于
共同发展,又关注到个性
差异.
本课小结:
教师带领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
进行小结和提升
A.定义
B.判定定理 1
C.判定定理 2
这是一次知识与情
感的交流,浓缩知识要
点,突出内容本质,渗透
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自
我反馈、自主发展的意
识.
六、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的维度 标准 1 标准 2 标准 3
教学设计方案
(60 分)
课题概
述
(5 分)
优(4~5 分) 良(2~3 分) 一般(0~1 分)
对教材版本、学科、年
级、课时安排有清晰的
说明;
能够说明课的基本
情况,以及课的意图 陈述不力,繁琐
教学思
想
( 10
分)
优(8~10 分) 良(5~7 分) 一般(0~4 分)
尊重学生差异;
体现学科教学的先进
思想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
了先进的教学思想
教学思想没有体
现或比较陈旧
学习目
标分析
( 10
分)
优(8~10 分) 良(5~7 分) 一般(0~4 分)
与学习课题相关;
与课程整体学习目标
一致,
符合年段特征;
目标阐述清楚、具体,
可评价
与学习课题相关;
与学段学习目标基
本一致,;
目标阐述比较清楚、
具体
目标空洞,和学
习主题相关性不
大,与学段学习
总目标不一致
学习者
特征分
析
(5 分)
优(4~5 分) 良(2~3 分) 一般(0~1 分)
详细列出学生所具备
的认知能力、情感态度
和学习基础等;
列出部分学生的特
征信息
表述不清楚或缺
少许多
教学过
程
设计
( 20
分)
优(16~20 分) 良(10~15 分) 一般(0~10 分)
设计合理的教学任务
和教学策略;
有清晰的目标说明;
教学策略与目标基
本统一,围绕总体目
标的实现展开;
教学策略目标与
总目标多处不一
致,,缺乏层次
性和差异性
教学评
价 ( 5
分)
优(4~5 分) 良(2~3 分) 一般(0~1 分)
体现形成性评价和过
程性评价的观点;
提供了教学评价,且
清晰明了
未 提 供 教 学 评
价,或采取的评
价方式不当
学习环
境和支
持说明
(5 分)
优(3 分) 良(2 分) 一般(0~1 分)
清楚地说明课题学习
所需的资源
能够说明课题学习
所需的资源,以及学
习环境
陈述不力,繁琐
教学资源
(40 分)
资源内
容(30
分)
优(24~30 分) 良(15~23 分) 一般(0~14 分)
根据学生的特点、任务
的特点,既有预设资
源,又有相关资源和泛
在资源;
综合考虑各种教学
媒体,选择合适的媒
体组合;无关内容不
多;
未考虑多种教学
媒体的组合;
多处资料没有出
处
技术实
现
( 10
分)
优(4~5 分) 良(2~3 分) 一般(0~1 分)
导航清晰;
无错误连接;
图文清晰;
导航比较清晰;
无错误连接;
图文比较清晰;
导航混乱,图形
模糊,错误连接
较多
七、板书设计
18.2.2 矩形的判定
(定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数学语言表示:
(判定定理 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数学语言表示:
(判定定理 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数学语言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