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20.1 数据的集中趋势
20.1.1 平均数
第 1 课时 平均数(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
会求加权平均数.
难点
对“权”的理解.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某校八年级共有 4 个班,在一次数学考试中参考人数和成绩如下:
班级 1 班 2 班 3 班 4 班
参考人数 40 42 45 32
平均成绩 80 81 82 79
求该校八年级学生在这次数学考试中的平均成绩.下述计算方法是否合理?为什么?
x=1
4
×(79+80+81+82)=80.5
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一般地,如果有 n 个数 x1,x2,x3,…,xn,则有 x=x1+x2+x3+…+xn
n
,其中 x 叫做
这 n 个数的平均数,读作“x 拔”.
二、讲授新课
问题:
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英文翻译,对甲、乙两名应试者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英语水
平测试,他们的各项成绩(百分制)如表所示.
应试者 听 说 读 写
甲 85 78 85 73
乙 73 80 82 83
(1)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综合能力较强的翻译,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百分制).从
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
(2)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笔译能力较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照 2∶1∶3∶4
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百分制).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
对于问题(1),根据平均数公式,甲的平均成绩为:
85+78+85+73
4
=80.25,
乙的平均成绩为
73+80+82+83
4
=79.5.
因为甲的平均成绩比乙高,所以应该录取甲.
对于问题(2),听、说、读、写成绩按照 2∶1∶3∶4 的比确定,这说明各项成绩的“重
要程度”有所不同,读、写的成绩比听、说的成绩更加“重要”.因此,甲的平均成绩为
85×2+78×1+85×3+73×4
2+1+3+4
=79.5,
乙的平均成绩为
73×2+80×1+82×3+83×4
2+1+3+4
=80.4.
因为乙的平均成绩比甲高,所以应该录取乙.
上述问题(1)是利用平均数的公式计算平均成绩,其中的每个数据被认为同等重要.而
问题(2)是根据实际需要对不同类型的数据赋予与其重要程度相应的比重,其中的 2,1,3,
4 分别称为听、说、读、写四项成绩的权,相应的平均数 79.5,80.4 分别称为甲和乙的听、
说、读、写四项成绩的加权平均数.
一般地,若 n 个数 x1,x2,…,xn 的权分别是 w1,w2,…,wn,则
x1w1+x2w2+…+xnwn
w1+w2+…+wn
叫做这 n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
三、例题讲解
【例 1】教材第 112 页例 1
【例 2】为了鉴定某种灯泡的质量,对其中 100 只灯泡的使用寿命进行了测量,结果如
下表:(单位:小时)
寿命 450 550 600 650 700
只数 20 10 30 15 25
求这些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
解:这些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为:
x=450×20+550×10+600×30+650×15+700×25
20+10+30+15+25
=597.5(小时)
四、巩固练习
1.在一个样本中,2 出现了 x1 次,3 出现了 x2 次,4 出现了 x3 次,5 出现了 x4 次,则
这个样本的平均数为________.
【答案】2x1+3x2+4x3+5x4
x1+x2+x3+x4
2.某人打靶,有 a 次打中 x 环,b 次打中 y 环,则这个人平均每次中靶________环.
【答案】ax+by
a+b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生 1: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生 2: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
教学反思
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新教材注重学生在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平均数
的本质内涵,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基于以上认识,我在设计中突出了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为什么要学习平均数,注重引导学生在统计的背景中理解平均数的
含义,在比较、观察中把握平均数的特征,进而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了解它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