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优化测控题及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初二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优化测控题及答案

ID:615124

大小:121.5 KB

页数:24页

时间:2021-03-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一单元优化测控 1. 藤野先生 ●作业导航 1.深入理解鲁迅先生的人生选择; 2.仔细体味重点语句的含义; 3.掌握一定量的字音、词义。 积累与运用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芦 h u ì____________ n ì____________ 名 托 c í____________ 绯.红 ____________ 不逊.____________ 诘.责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恰切解释。 ①除下帽来,油光可鉴.____________。 ②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____________。 ③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 了。____________ ④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____________ ⑤一段落已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部时事的片子。____________ ⑥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____________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揣摩所填词语的意味。 ①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____________,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____________极了。 ②大概是____________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 果店头,尊为“胶菜”;…… ③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____________ 似的喝采…… 4.“每当想偷懒时,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联 系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假设藤野先生说出抑扬顿挫的话,可能会说什么呢?试写 一下(30 字左右)。 课文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 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 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 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 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 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5.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选段的主要内容。 6.“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中“无非”理解为____________,表达出作者____________ 的情感。“这样”指代____________,这一句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7.“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 国留学生’的速成班……”这儿的“确.”和“但”在语气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8.“实在标致极了。”“标致”你怎么理解? 9.你认为作者写这一部分内容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发表一下你的看法。 拓展创新 第十一位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有一所小学校,因为各方面条件极差,一年内已经陆续走 了七八位教师。 当村民和孩子们依依不舍地送走第十位教师后,就有人心寒地断言:再不会有第十 一位教师留下来。 乡里实在派不出人来,后来只好请了一位刚刚毕业等待分配的女大学生来代一段时 间课。不知女大学生当初是出于好奇或是其他什么原因,总之很快和孩子们融洽地生活 在一起。 三个月后,女大学生的分配通知到了。村民们只好像以往十次那样带着各家的孩子 去送这位代课教师。 谁知,无法预料的情形发生了——那天,在代课教师含泪走下山坡的那一瞬间,背 后突然意外地传来她第一节课教给孩子们的古诗: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那背诵的声音久久回荡,年轻的代课教师回头望去,二十几个孩子齐刷刷地跪在高 高的山坡——没有谁能受得起那天地为之动容的一跪。孩子们目光中蕴含的情感,顷刻 间让她明白:那是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和纯真而无奈的挽留啊! 代课教师的脚步凝滞了。她重新把行李扛回小学校。她成了第十一位老师。往后的 日子她从这所小学校里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孩子去读初中、高中、大学……这一留就是整 整二十年。 我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正是女教师患病被送往北京治疗的期间。我一直想去探望 她,但因为种种原因没能成行。 我终究没能见到这位乡村女教师。当我终于有机会来到这所小学校时,已有一位男 教师来接她的班。新来的教师对我说:她患了绝症,从北京回来的只是她的骨灰。我看 到她的骨灰装在一个红色的木匣里,上面没有照片。 临行时,这位男教师还告诉我,这所学校没有第十二位教师的说法。无论以后谁来 接班,永远都是第十一位。这是所有能在这里工作的教师的光荣,他说。还有就是这所 小学校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是什么,他没有立即告诉我,当时他只是微笑着对我说: 明天早晨,你就会知道。 第二天,我早早从距小学校几里远的乡招待所起来,刚刚爬到院墙外那座高高的山 坡,就远远地听到白居易那首熟悉的诗句: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我想起,今天是新生开学的第一课。 10.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 11.“送走第十位教师后,就有人心寒地断言:再不会有第十一位教师留下来。”“心 寒”一词与文中哪句话照应?开头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12.“无法预料的情形”指什么? 13.“没有谁能受得起那天地为之动容的一跪”改成问句为:____________。 14.代课老师的脚步凝滞了,为什么?她作出了怎样的选择? 15.描写女教师骨灰时,为什么强调“上面没有照片”? 16.这所小学“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是什么? 17.你如何理解“第十一位”这个题目的含义? .专题活动 利用你手头的书籍或通过上网查询,你能填写出以下内容吗? 鲁迅小说集: 鲁迅作品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鲁迅作品中的农民形象: 鲁迅“看 / 被看”模式的主要作品: 鲁迅散文集: 鲁迅杂文集: .口语交际(10 分)新 课 标 第 一网 鲁宝元先生做过一项调查,曾问过一些学汉语的日本留学生,最为中国人所熟知 的日本人是谁。有人回答说,是为恢复日中邦交作出贡献的前首相田中角荣,有 人说,是电视剧《阿信》主角的扮演者中野良子。鲁宝元先生说,你们的回答都 不够准确,最为中国人所熟知,又为中国人所尊敬的是一位叫作藤野严九郎的人。 同学们听了都惊奇地问,藤野严九郎是谁,如果你是鲁宝元先生,应该怎样来向 同学们介绍藤野先生?如果你应邀到藤野先生的故乡去访问,你又应该怎么说? 写作 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的恩师。在鲁迅独处异国他乡,在失望中苦苦追求,在追求中 常遭侮辱的时候,是藤野先生给了他无私的关爱和真诚的鼓励。恩师难忘。在你近八年 的求学生涯中,有没有令你感念的恩师呢?在班里和同学交流一下。 ☆1 藤野先生 一、1.荟 匿 辞 fēi xùn jié 2.①照 ②即“模糊”,这里指马虎、不讲究。 ③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 或故事。这里指学校里发生过的一些事情。④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这里指考试不及 格。⑤这里是动词,放映。 ⑥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 的文人。 3.①油光可鉴 标致 刻画出清国留学生的丑态,“实在标致极了”,用反语表明了作 者对他们的厌恶和嘲讽。 ②物以希为贵 作者到仙台后,受到了免交学费的优待,和 职员们在生活上的关心。对于一个来自异国他乡的留学生给予特殊的关照,反映出日本 人民善良的心地和友好的情谊。而作者感到的不是真正的尊重和友好,而是“物以希为 贵”,这里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自尊心。 ③酒醉 “酒 醉”是形容人处于高度兴奋、迷狂以致难以自已的状态。这里说的是国人“闲看”枪毙 犯人时的表现。看客们不但对自己受剥削受压迫麻木不仁,而且对他人受残害而抱围观、 鉴赏、兴奋不已甚至幸灾乐祸的态度。作者对黑暗政治的压迫下和落后封闭的文化熏染 下的国民的劣根性表示了极大的愤慨。 4.略(答案能联系课文内容,模仿藤野先生口吻,说些鼓舞鲁迅奋进的话语即可) 二、(一)5.主要写见到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的所见所感。 6.只不过 对东京的失望 “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丑行 这一句领起前两段内容, 写出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反感,为下文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埋下了伏笔。 7.“确”表示肯定花的漂亮;“但”表转折,花虽然漂亮,可是人却是丑陋的,令人 作呕。 8.“标致”本义是妩媚动人,多用在女性身上。此处用来形容“清国留学生”,是反 语。 9.作者在这一部分写了在东京的所见,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促使先生对东京失望, 为下文离开东京到仙台见到藤野先生作了铺垫。或者说这一部分写清国留学生学跳舞、 赏樱花是作者离东京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答对大意即可) (二)10.主要讲述了一个偏远贫穷的小山村始终没有教师肯留下,一位代课的女大 学生为了小山村的孩子们奉献了自己的一生,成了永远的第十一位。 11.“因为各方面条件差,一年内已经陆续走了七八位教师”。开头写“走”与后文女 教师的“留”形成强烈的对比,更突出女教师精神的可贵。 12.二十几个孩子齐刷刷地跪在高高的山坡上,背诵女教师第一节课教他们的古诗, 以此来挽留女教师。 13.有谁能受得起那天地为之动容的一跪呢? 14.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和纯真而无奈的挽留,以及身为教师的神圣使命感使代课教 师脚步停住了。她选择了留下,并且一留就是二十年。 15.说明女教师为小山村的孩子们奉献了一切,而自己却一贫如洗,连一张照片都没 有。 16.新生开学第一课,在小山坡上学生们背诵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作为开学典礼, 以示对女教师的纪念。 17.“第十一位”浓缩了这个感人故事的精髓,具有更强烈的震撼力。同时,用数字 为题,题目新颖,耐人寻味。 三、四略。五.提示:学生可以口头作文也可以书面作文,可选取老师的典型事例, 学习《藤野先生》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也可以记某个比较难忘的片断, 等等。尽由他们自己发挥。 2 我的母亲 ●作业导航 1.深入品味饱含对母亲敬爱之情的语句; 2.了解母亲的性格和教子的方式; 3.对作者的母亲作一点儿评价。 积累与运用 1.请按原文填空 我十四岁就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____________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 人____________过我。____________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____________我学得 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____________人,____________人——我都得感谢 我的慈母。 2.这些词你陌生吗,试试标出它们的正确读音。 宽恕.____________ 庶.祖母____________ 筹.备____________ 吹笙.____________ 摹.画____________ 翳.____________ 3.读一读,想一想:下列加点词在句中怎样解释更恰当。 ①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____________ ②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的。____________ ③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这比打骂更难受。 4.考考你: ①“我做的往往是诸葛亮、刘备一类的文角儿;” 诸葛亮、刘备是____________里的人物,你知道有关他们的成语或典故吗?试写几 个:____________,你还知道里面哪些文角的名字吗?____________ ②“只有一次我做史文恭,被花荣一箭从椅子上射倒下去” 史文恭、花荣是____________里的人物,你知道他们的故事吗?试说出与他们有关 的回目或典故:____________。 课文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 她看我清醒了,才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 书。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 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丢脸、出丑。)她说到伤心处, 往往掉下泪来。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学堂门上的锁匙放 在先生家里;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 缝里递出来,我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 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 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 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 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 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 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条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 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句 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 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 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 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 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 严师,我的慈母。 5.用自己的话概括以上三段的主要内容。 6.在学习方面,母亲是如何要求我的? 7.在做人方面,母亲又是怎样训导我的? 8.从哪些地方看出母亲既是“慈母”又是“严师”? 9.体会下列语句所包含的情感。 ①“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 久了。” ②“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10.试用你的眼光评价一下文中母亲的教子方式。 拓展创新 (二) ①“娘,您别送了,”我喉咙涩涩的,“天不早了,您回去吧!” ②“娘晓得。我儿上了大学,娘心里高兴,我儿给娘和你爹争了气。”车窗外的娘眼 眶红红的,笑着说,“娘没文化,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娘只指望我儿今后碰到什么不顺心 的事要多挺一挺,咬咬牙,也就过去了……” ③“我记住了,娘……”我哽咽着,低下头…… ④娘终于回去了,一直没有回头——我知道,娘一回头,就又舍不得走了,娘每走 几步,便伸起手擦眼泪。娘瘦小的背影渐渐模糊。泪水顺着我的脸颊毫无顾忌地流下来。 ⑤那一晚,我失眠了——想娘,为了儿女苦了一辈子的娘。 ⑥娘不识字。小时没念过书,就因为家里穷。十三四岁的时候,就跟着别人到大山 中去砍柴,晒干了晾干了,再挑到十几里外的集市上去卖。收购干柴的老板欺负娘不识 字,记数用“壹贰叁肆”。故意克扣柴的重量。娘气得不行,只有哭。她一边哭,一边暗 暗发誓:以后就是典家什、当土地,也要供自己的孩子识字念书,不能当“睁眼瞎”。 ⑦穷人的孩子当家早,理事早。哥哥和我小时念书用功,期中、期末总是每人摞着 一叠奖状回家,这是娘最高兴的时候。但一到开学,娘就犯愁了。兄妹三人都念书,三 双要钱的手都伸向娘。爹心眼儿实,只能靠卖力气挣钱,可那点微薄的收入仅够敷衍油 盐酱醋。娘只有一个办法——借! ⑧东家跑,西家串,鞋底磨穿了,嘴皮也磨破了。大清早出去借,往往半夜才能回 来。好几次梦中醒来,我听见娘和爹的叹息声、交谈声,还有娘低低的抽泣声。娘为了 凑齐兄妹三人的学费,好几天都吃不下饭,却从来没抱怨过半句——娘一辈子也忘不了 那个誓言。 ⑨我读高二那年,家里已经穷得叮当响。欠了一屁股债不说,屋破偏逢连绵雨,娘 在干活时又不慎扭伤了脚。赤脚医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医好娘的脚。由于没钱进 医院,娘从此走起路来一瘸一瘸的。可娘粗活、重活照样干。那时,我在校寄宿。礼拜 六,我回家拿伙食费,看娘的表情,我没忍心问。礼拜天,娘一大早就出去了,傍晚还 没回来。我苦着脸,正打算返校时,远远地,我看见娘了——娘拄着一根竹竿,一瘸一 拐地走回来了!长长的大路上,夕阳的余辉将娘的身影拉得好长好长。每走一步,娘都 要咬一下嘴唇——娘分明疼啊!但娘为了省那五角钱车费,硬是咬着牙从十几里外的亲 戚家一步一拐地走回来了!五角钱!就为了省五角钱给儿子作伙食费啊! ⑩我跑过去,扶着娘,看见娘的嘴唇已咬得裂开了一个大口子。娘从怀里掏出两张 10 元钞票,吃力地笑着说:“儿,总算借到了。天快黑了,快回学堂吧!” ○11 我拿着钱,无言地跪下了,泪水一点一滴地洒在钞票上。 ○12 前几天,妹妹来信说,娘收到我在天安门前照的相片后,用一块新手绢小心地包 着。几乎每天晚上她都要就着昏暗的灯光细细地瞅着,看的时候,总是一个人乐着…… ○13 读着读着,泪水不由得又盈满了我的眼眶,我又想起了娘,想起了为儿女苦了一 辈子的娘…… 11.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12.第②段画线句子表现母亲____________品质;她将这句话说给儿子听的用意是 ____________。 13.第⑧段画线部分的“那个誓言”指____________。 14.文章三次写“我”的流泪,请用简练准确的词语分别写出三次流泪的不同:第一 次 流 的 是 ____________ 的 泪 ; 第 二 次 流 的 是 ____________ 的 泪 ; 第 三 次 流 的 是 ____________的泪。 15.下面两题任选做一题: ①第○11 段“我拿着钱,无言地跪下了”联系上文,揣摩此时“我”的心理活动。 ②第○12 段“娘收到我在天安门前照的相片后,用一块新手绢小心地包着。几乎每天 晚上她都要就着昏暗的灯光细细地瞅着,看的时候,总是一个人乐着……”联系全文, 试揣摩母亲灯下看照片时的心理活动。 、写作 16.“可怜天下父母心”,读了以上两位母亲的故事,相信你定有不少感触。联系我们的生 活,来关注我们的母亲吧。 ☆2 我的母亲 一、1.混 管束 如果 如果 宽恕 体谅 2.shù shù chóu shēnɡ mó yì 3.①“野蛮”在这儿并无贬义,是相对文静而言,是说孩子们淘气、顽皮、好动,在 游戏中好冒险。 ②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③这里指卑劣、不道德的意思。 4.①《三国演义》 草船借箭、三顾茅庐、七擒孟获 (火烧新野 桃园结义 白帝 城托孤 徐庶 庞统 鲁肃 程昱 杨修 许攸等等)(此题没有固定答案,学生只要写 得符合题意即可) ②《水浒传》 答案举例:花荣大闹清风寨 小李广梁山射雁 卢 俊义活捉史文恭 二、(一)5.主要写母亲对我的管教,学习上的督促和做人的训导。 6.母亲对我学习的督促是非常严格的,每天天刚亮时,她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 早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 才回家吃早饭。” 7.在做人方面,母亲对我的管教则近乎严厉了,“每天天刚亮,把我叫醒”,反思头天 的错误,认错。“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但行罚时,不许“哭出声 音来”。因我说了一句轻薄的话而受到重重的责罚。 8.此题可概括叙述,也可答具体事例。如:母亲听了“我”一句轻薄的话后,重重地 责罚我;“用舌头舔我的病眼”,充分表现了“我的母亲”既是“严师”又是“慈母”。 9.这些语句质朴、真切,饱醮感情,表现出母亲对“我”的挚爱,字里行间渗透着“我” 对母亲的爱戴、感激之情。 10.评价可见仁见智,积极面消极面均可。可正面肯定母亲的教之严,简述理由;也 可以辩证地看待母亲教子过于严厉,尤其是体罚带来的消极影响。 (二)11.文章主要记叙了母亲借钱供孩子读书的艰辛历程。 12.刚强 希望儿子也要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苦难挫折 13.指“以后就是典家什,当土地,也要供孩子识字念书,不能当‘睁眼瞎’” 14.离别 感恩 思念 15.①答案从表现“我”对母亲的“感恩”或发誓报答母亲深恩上组织即可。 ②写 出表现娘的喜悦和以儿子为骄傲的内容即可。 四、16.提示:本次习作主要联系阅读有感而发,联系自己的生活,谈谈母亲。 不限写作 形式,有感而发即可。 3* 我的第一本书 ●作业导航 1.理解“我的第一本书”的内涵; 2.深刻咀嚼耐人寻味的句子; 3.深切感受浓浓的真挚的情意 积累与运用 1. 作者____________是位诗人,其散文也有诗意。但本文的诗意不是那种轻飘飘的浪 漫的抒情,而是来自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2.按课文内容填空并联系课文理解句子含义。 ①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____________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②书和红薯在我们村里都是____________东西。 3.下列词语有无错别字,若有请改正。 ①优默 凄惨 红暑 梦幻 磨磨蹭蹭 ____________ ②奥密 马鬃 赖皮 孰师 翻来复去 ____________ 4.“父亲的藏书里有鲁迅、周作人、朱自清的,”这些名字你陌生吗?你读过他们哪 些作品呢?试列举一二。 5.文章第二段说“书里有很多奇妙的东西。”你有过同感吗?结合你的读书体验简单 谈谈。 考考你: 《西游记》中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 -------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 ------作 为兵器,因大闹天宫被------ 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受观世音菩萨规 劝皈依佛门,给唐僧做了大徒弟,取名 。 课文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我是开春上的小学,放暑假的第二天,父亲回来了。我正在院子里看着晾晒的小麦, 不停地轰赶麻雀,祖母最讨厌麦子里掺和上麻雀粪。新打的小麦经阳光晒透发出甜蜜蜜 的味道,非常容易催眠和催梦。父亲把我喊醒,我见他用手翻着金黄的麦粒,回过头问 我:“你考的第几名?”我说:“第二名。”父亲摸摸我额头上的“马鬃”,欣慰地夸奖了 我一句:“不错。”祖母在房子里听着我们说话,大声说:“他们班一共才三个学生。”父 亲问:“第三名是谁?”我低头不语,祖母替我回答:“第三名是二黄毛。”二黄毛一只手 几个指头都说不上来,村里人谁都知道。父亲板起了面孔,对我说:“把书本拿来,我考 考你。”他就地坐下,我磨磨蹭蹭,不想去拿,背书认字倒难不住我,我是怕他看见那本 凄惨的课本生气。父亲是一个十分温厚的人,我以为可以赖过去。他觉出其中有什么奥 秘,逼我立即拿来,我只好进屋把书拿了出来。父亲看着我拿来的所谓小学一年级国语 第一册,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我垂着头立在他的面前。 我的课本哪里还像本书!简直是一团纸。书是拦腰断的,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 没有头尾。我以为父亲要揍我了,可是没有。他愁苦地望着我泪水盈眶的眼睛,问:“那 一半呢?”我说:“那一半送给乔元贞了。”父亲问:“为什么送给他?”我回答说:“他 们家买不起书,教师规定,每人要有一本,而且得摆在课桌上,我只好把书用刀裁成两 半,他一半我一半。”父亲问我:“你两人怎么读书?”我说:“我早已把书从头到尾背熟 了。乔元贞所以考第一,是因为我把自己的名字写错了,把‘史承汉’的‘承’字中间 少写了一横。”父亲深深叹着气。他很了解乔元贞家的苦楚,说:“元贞比你有出息。”为 了好写,后来父亲把我的名字中的“承”改作“成”。 父亲让我背书,我一口气背完了。“狗,大狗,小狗,大狗跳,小狗也跳,大狗叫, 小狗也叫……”背得一字不差。 父亲跟乔元贞他爹乔海自小是好朋友,乔家极贫穷,乔海隔两三年从静乐县回家住 一阵子,他在静乐县的山沟里当塾师。脸又黑又皱,脊背弓得像个“驮灯狮子”(陶瓷灯 具)。 父亲对我说:“你从元贞那里把那半本书拿来。”我不懂父亲为什么要这样,送给人 家的书怎么好意思要回来?元贞把半本书交给我时,哭着说:“我妈不让我上学了。” 晚上,我看见父亲在昏黄的麻油灯下裁了好多白纸。第二天早晨,父亲把我叫到他 的房子里,把两本装订成册的课本递给我。父亲的手真巧,他居然把我们两个的半本书 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补写的字跟印上去的一样好看。父亲把两本课 本用牛皮纸包了皮,在封皮上写上名字。元贞不再上学了,但我还是把父亲补全的装订 好的课本送给他。 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 6.用自己的话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 7.作者是怎样描述“第一本书”的样子的? 8.当父亲弄清“我”那“凄惨的课本”的原委后,并没有批评“我”,只是“深深地 叹着气”,试揣摩,父亲的叹气包含什么含义? 9.通过父亲的言行,你看出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试发表你的看法。 10.通过读“第一本书”的故事,你认为“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 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拓展创新 (二) 父亲挑书 ①重一百多斤的书压在六十多岁的父亲的肩上。 ②我几次请求父亲放下担子让我挑一气,都被顶了回来。没办法,我只得借着电筒 发出的可怜的光跟在父亲修长的身子后面,背上背着个装有几件衣服的旅行包和一把红 色吉它,样子潇洒得要命。 ③我很清楚父亲此刻的心情。中学时我因母亲病逝,被迫从滇东北转到滇东南就读。 6 年多来,父亲都是形单影只地过着独身生活,一大把年纪了,仍起早贪黑地劳作,其苦 不言而喻。今年大学毕业,在众亲友的劝说下,我最终放弃了在昆明一报社工作的机会, 回到离别多年的家乡。这一决定出台后,最高兴的当然是父亲了。“这回有个说知心话的 地方了!”父亲逢人便说。 ④一路上,父亲重复着那句重复了多年的话:“做人不做浮漂草,要做水上捕鱼人。” 碰上熟人问:“要干什么?”他就抬高本来就很宏亮的声音:“秀才搬家——尽是书。帮 娃娃挑书到他舅舅家,请他家的客车送到城里去,明天娃娃就要到城里上班去了。”“这 回算得了!”对方回敬了一声,“嗨!” ⑤农村人的“要干什么去”是路上招呼的客套话,今晚做的事又是父亲盼了很多年 的,于是,在回话时父亲理所当然地欣慰了一番,就好像辛苦几十年就是为了等这几句 让人欣慰的话从内心里流出来,以至于每一个字都吐得相当有力,像钉子落到玻璃板上 一样,发出的声音乐曲般悠扬。尤其是那个“嗨”字。只可惜,父亲的身子摇出来的每 一个动作,都使我联想到“蹒跚”这个词,加之脚下不时地打滑,父亲几乎是踉跄而行 了。 ⑥我没有再要求父亲让我挑一气了。这个时候,即使再加上一百斤,只要是书—— 能照亮我的人生之路的赋予我智慧的书,父亲也会固执地把它挑在肩上。我小心地跟在 后面。看着被书的重量挤压成弓形的父亲,眼里溢满了一种闪亮的东西,让我觉得满天 都是星星,我也像是借着这满天的星星发出的光前行了。 ⑦希望赋予人的力量是何等的巨大啊! ⑧从今以后,我想我会更加珍爱这些书——即便不能为父亲做些什么。无论走到哪 里,我都会让它像春风跟随种子一样跟着我——我忘不了这个雨夜,白发苍苍的父亲为 我挑着沉重的书踉跄在一条又稀又滑的泥巴路上。 11.父亲是个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12.概括本文的中心意思。 13.试揣摩文中画线句子的真正含义。 14.文章塑造父亲这一形象,除用了语言、行动描写,还有什么?请举例说明。 写作 15.课文中的人物,像考了第一名的乔元贞、一只手几个指头都说不上来的二黄毛、 只教一本书的先生“弄不成”,虽着墨不多,却都各具特色,让人难忘。试从中选取一个, 结合课文提供的材料,发挥想象,编一则小故事,在班内交流。 ☆3* 我的第一本书 x k b1.com 一、1.牛汉 2.①荒寒 快乐 梦幻 童年没有幽默,道出作者童年生活的辛酸,那个时代,物质 是匮乏的,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底线上挣扎,哪有幽默可言?可是,毕竟是童年,无 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儿童的好奇、天真和淘气,和小伙伴、小动物在 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此题有一定难度,学生能理解即可) ②稀奇 那 个久远的年代 ,那样一个穷困的小山村,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都是极端匮乏的。 3.①优改成幽 暑改成薯 ②密改成秘 孰改成塾 复改成覆 4.鲁迅:《故乡》《孔乙己》《社戏》等等。 周作人:《故乡的野菜》《乌篷船》《喝茶》、 散文集《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等。 朱自清:《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 秦淮河》、散文诗《匆匆》等。 5.答案举例:从书中知道了天文地理、古今中外的各种知识,或从书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或学会了如何做人等等,不一而论。考考你: 七十二变、筋斗云,如意金箍棒,如来佛祖,孙行者。 二、(一)6.写了“我的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 7.凄惨的课本,哪里还像本书,简直是一团纸。书是拦腰断的,只有下半部分,没有 封面,没有头尾。 8.父亲是个知书识礼的人,这深深的叹息,既包含着对儿子做法的默许,也为儿子同 学家的生活贫困而深表同情。 9.父亲温和善良、知书识礼、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对孩子负责,同时也乐于 助人。 10.“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 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 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二)11.文中父亲是一个淳朴、勤劳的农民。他善良、正直、有点固执,深爱着自 己的儿子。 12.文章主要记叙了一个雨夜,白发的父亲为“我”挑书的感人故事,赞颂了父亲深 沉无私的爱以及对“我”的希望和鼓励,表达了“我”要继续努力、积极进取的决心。 13.④段画线句子含义:做人不能虚浮,要脚踏实地,多做实事。 ⑥段画线句子含 义:“我”感受到了父亲所给予我的激励,努力向前。 14.除语言、行动描写外,还有肖像描写,如“白发苍苍”、“修长的身子”、背“压成 弓形”等。 四、15.提示:学生根据课文资料提供,发挥自己的想象编一则小故事。如《“弄不成” 正传》《乔元贞的故事》《二黄毛外传》等。 4 列夫·托尔斯泰 积累与运用 1.这些字你认识了吗?标出它们的正确读音。 胡髭.____________ 长髯.____________ 一绺.____________ 鬈.____________ 侏. 儒.____________ 尴尬..____________ 锃.亮____________ 粲.____________ 2.托尔斯泰是一位文学巨匠,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其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长篇小说,代表了他的艺术高峰。 3.读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①眉宇之间……的非凡器宇..____________ ②禁锢..思想的牢笼____________ ③鹤立鸡群____________ ④正襟危坐____________ ⑤颔首低眉____________ 4.文章刻画托尔斯泰肖像,用了大量生动的比喻,读一读,试找出几句加以赏析。 考考你:在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途中,机智灵活、疾恶如仇的是 ;憨态 可掬、好耍小聪明的是 ,法名是 ;忠诚老实、勤勤恳恳的 是 。 课文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各题。 (一) 突然,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只见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 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目光, 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 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 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对此,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上百 个人都作过无可置疑的描述。 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 蔼的笑容。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 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 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 神秘莫测。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 X 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 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这是出现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 发各种各样的感情。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 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亏得有这么一对眼睛,托尔斯泰的脸上于是透出一股才气来。此人所具有的天赋统 统集中在他的眼睛里,就像俊美的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丰富思想都集中在他的眉峰之间一 样。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 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 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对眼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像一只猎鹰从高空朝一只胆怯的耗子俯冲下来,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 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 地把探照灯光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这一对烁烁发光的晶体具有足够的热量和纯度, 能够忘我地注视上帝;有足够的勇气注视摧毁一切的虚无,这种虚无犹如蛇发女怪那样, 看到她的人就会变成石头。在这对眼睛看来,没有办不到的事情,除非让它们陷入无所 事事的白日梦中,在 优雅而快活的梦境里默默无声地享乐。眼皮刚一睁开,这对眼睛就必然毫不含糊, 清醒而又无情地追寻起猎物来。它们容不得幻影,要把每一片虚假的伪装扯掉,把浅薄 的信条撕烂。每件事物都逃不过这一对眼睛,都要露出赤裸裸的真相来。当这一副寒光 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 了他的心窝。 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作 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 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主要内容。 6.选文第一段抓住托尔斯泰眼睛的什么特征去写的?你如何理解“像枪弹穿透了伪装 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这两个比喻。 7.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托尔斯泰的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眼睛充分表达出来。认真品 读选文,试找出一些精彩语句加以赏析。 8.说说你对“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 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这句话的理解。 9.作者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 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到图书馆或上网查询, 阅读有关托尔斯泰的生平资料,谈谈你的认识。 拓展创新 (二) 跟托尔斯泰学积累 托尔斯泰妻子的妹妹塔吉娜,每年总带一家人来姐姐家的庄园避暑。塔见托总拿个 本子写着什么,不解地问:“你往小本子上写些什么东西?”托____________说:“记的 就是你们。”“我们有什么可记的呢?”托耸耸肩,____________回答:“这就是我的事情 了,真实总是有趣的。你认为你在我这儿是白住的吗?我把你们的行动全都记下来了。” 这就是从不离开笔记本的托尔斯泰。他在家里,散步的路上,和客人喝茶聊天,在孩子 们中间……总之,无论在什么地方,他都____________注视着一切,观察着、记录着一 切有意义有趣味的东西,为自己的创作提炼了思想,积累了素材。 由此看来,学会积累并不难,只要我们像托尔斯泰那样,平时注意眼到、耳到、口 到、手到、脑到,那么,看似平淡的生活将变得丰富多彩。可以说,联系..生活、思考..生 活、积累..生活的语文学习并不是什么负担,而是快乐的享受。 10.将下列短语选择填写到文中横线上。 眨眨眼 风趣地 睁大敏锐、富有洞察力的眼睛 11.说说画线句中人物之间的关系。 12.文中托尔斯泰说的“记的就是你们”一句话的含义,可用文中“____________” 一句作解释。 13.文中说“学会积累并不难,只要我们像托尔斯泰那样,平时注意眼到、耳到、口 到、手到、脑到,那么,看似平淡的生活将变得丰富多彩。”你怎么理解这“五到”的含 义并把它们付诸学习实践呢?请谈一谈 。 14.文中加点词“联系”“思考”“积累”不能颠倒位置,为什么? 15.结合你的学习和生活体验,谈谈你对“联系生活、思考生活、积累生活的语文学 习是快乐的享受”的理解。 写作 16.课外阅读托尔斯泰的生平传记和他的作品,根据你的阅读理解,写一人物短评。 (如可以《我看托尔斯泰》《从〈战争与和平〉看托尔斯泰》等为题,选一角度,谈出你 自己的见解) ☆4 列夫·托尔斯泰 1.zī rán liǔ quán zhū rú ɡān ɡà zènɡ càn 2.《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 《复活》 3.①气概,风度。 ②束缚,限制。 ③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 很突出。 ④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⑤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 顺的样子。 4.答案举例:为勾画托尔斯泰的面部特征,作者用了大量比喻:脸庞多毛,用“植被 多于空地”喻之;黝黑脸膛“皱似树皮”;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灰白 的鬈发,像堆在额头上的泡沫;须发覆盖,像热带森林般茂密;大胡子犹如卷起的滔滔 白浪。这些比喻(内含夸张)的大肆铺排,浓墨重彩,让读者对托翁的面部特征产生深 刻的不同寻常的印象。 考考你:孙悟空;猪八戒,猪悟能;沙僧 二、(一)5.选文主要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6.选文第一段抓住托尔斯泰目光的犀利去写。“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像金刚刀 切开了玻璃”形象精妙地写出托尔斯泰眼睛深刻、准确的洞察力。 7.托尔斯泰的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感情:“愤怒使之冷峻,不悦使之结冰,友善使之和 缓,激情使之炽烈如火。”“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 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 刀……”用高尔基的话说:“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8.课文前半部分写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原来粗鄙的外表是用来保护精美的 珠宝的。这是用了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灵 魂的高贵,反衬他的眼睛的精美绝伦。 9.参考答案:二者并不矛盾。“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常是痛苦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 智者的痛苦,如果他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痛苦将是双倍的。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 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己毕生努 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决 然放弃财产,以致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走,而客死于途中。 (二)10.依次是:眨眨眼、风趣地、睁大敏锐、富有洞察力的眼睛 11.塔吉娜是托尔斯泰妻子的妹妹、托尔斯泰是塔吉娜的姐夫。 12.“我把你们的行动全都记下来了。” 13.答案举例:“眼到”就是对现实生活及周围的事物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 14.三者之中,“联系”是基础,“思考”是在此基础上的继续,“积累”是经过思考之 后的收获,三者有相承关系。 15.提示: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只要睁开我们发现的眼睛,像托尔斯泰一样 善于积累,你会体验到语文学习的快乐的。结合自己的感受去答即可。 四、16.提示:此题须在课外阅读的基础上完成,理解可浅可深,关键能通过课内外 阅读了解托尔斯泰这位文学巨匠,尤其是他的思想变化和精神追求。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训练 一、基础知识平台(20 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看拼音写汉字。(8 分) 绯.红( ) 解剖.( ) 诘.责( ) 粗劣.( ) 弥.补( ) 粗糙.( ) 甲胄.( ) 匿.名( ) 粗 bǐ( ) 禁ɡù( ) 烂 màn( ) 磨 cènɡ( ) yǒu( )黑 xī( )利 zhàn( )开 jié( )问 2.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解释词语。(4 分)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 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油光可鉴: 标致: 3.判断正误。(2 分) (1)在《我的第一本书》中,胡适用温情的笔调来描绘父亲为自己抄写课本的动人 情景。( ) (2)《再塑生命》所述说的是莎莉文老师怎样帮助海伦·凯勒从无光、无声的黑暗 世界走向光明的文明世界的。( ) (3)牛汉在回顾自己所走过的人生道路时,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在《我的母亲》 中,用朴实的文字表达对母亲深切的怀念。( ) (4)茨威格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 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 4.a.名句积累。(2 分) 在生活中老师给我们无私的关爱和真诚的鼓励,老师不仅传授给我们知识,还重塑 了我们的人格。请用李商隐《无题》中的两句来歌颂老师这种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 b.文学常识填空。(2 分) (1)《藤野先生》的作者_________,本文选自_________。 (2)《我的母亲》的作者_________,著名的_________,他早年积极提倡白话文, 对新文化运动、新文学革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5.母爱是博大的,有人曾说:“母爱不是万物而胜于万物,母爱不是宇宙而高于宇宙。” 请写出两条与母亲有关的俗语、格言。(2 分) 二、综合性学习实践(50 分) (一)课内现代文阅读(12+12=24 分) A.阅读《藤野先生》选段回答问题。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 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 7 年 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了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 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 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 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 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 ,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 “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1.根据文意,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最恰当的依次填入文中方框内。(4 分) 收存 收藏 贴在 挂在 迎面 仰面 发现 发觉 2.作者把丢失藤野先生的讲义说成是“不幸”的原因是什么?(2 分) 3.文中“我”的“良心”是指什么?(2 分) 4.文段中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怎样的感情?(2 分) 5.师恩难忘,在你的生活中有你最敬佩的老师吗?请你对你的老师说几句心里话。(2 分) B.阅读《列夫·托尔斯泰》选段回答问题。(12 分) 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 蔼的笑容。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 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 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 神秘莫测。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 X 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 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这是出现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 发各种各样的感情。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 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1. 本段选自《列夫·托尔斯泰》,那么你知道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吗?请写出 来。(两部即可)(2 分) 2. 在文中找出你所喜欢的词语,并将它们写在下面。(2 分) 3. 概括文段所描写的内容。(2 分) 4.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托尔斯泰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眼睛而充分表现出来。你 认为作者描写成功之处是什么?试结合文段具体内容加以分析。(3 分) 5. 你怎样理解“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这句话?(3 分) (二)课外现代文阅读(20 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母爱的天空泪雨滂沱 张正直 我的家乡在沂濛山腹地。这里土壤多为沙石,小麦、玉米等作物不易生长,村民们 一年到头全靠地瓜干煎饼来维持生活。我们兄妹 4 人,我在家是老大,日子过得很苦。 但母亲没有听邻居大叔那句“穷读书、富放猪”的致富经,先后把我们送进了学校。 从我记事起,便知道父亲没日没夜地在山上采石头卖,辛辛苦苦的父亲采一天石头 才能挣 5 角钱。母亲在田里劳作,操持一家人的生计。常年的辛苦使她患了一身的病。 记得从县城看榜回家时,母亲正蹲在地下剁地瓜皮。见我回来,她期盼地问:“儿子, 考上没有?” 我不敢正视母亲的眼睛,眼泪禁不住流了出来,“别泄气,考不上再考。”母亲又继 续剁地瓜皮。只听“哎哟”一声,我抬头一看,母亲正用右手使劲捂着翻地瓜的手,yān 红的鲜血顺着手背淌了下来,滴在了未剁碎的地瓜皮上。 那一刀剁在了母亲的手上,也剁在了我的心上,整整疼了好几年啊! 第二年,我考上了山东省丝绸工业学校。母亲再也拿不出一分钱。她东借西借只借 到了 70 元钱,可离 300 多元的学杂费还差得太远。母亲三天三夜没合眼,看见母亲更加 消瘦的脸和日渐增多的皱纹,我哭了:“妈,这个学我不上了。”“说什么傻话,多读书没 坏处。妈会想出办法的。”第四天吃完晚饭,母亲告诉我她去姑姑家借些钱。 那天,我和父亲坐在灯下一直等到半夜 12 点,母亲还没回家。我坐不住了,因为去 姑姑家都是坎坷不平的山路,要经过几座山和一片阴森的坟地,就是白天走,也叫人毛 骨 sǒnɡ然。我懊悔极了,我怎么就没想到陪母亲一起去呢!父亲也急得不行,就在我们 准备出门接母亲时,母亲 liànɡ liànɡ跄跄地回来了,额头上,手上都是血。 我扑过去:“娘,发生什么事了?” 母亲轻描淡写地说:“没什么,路上遇到打劫的,要钱,我说没有,他搜了半天,没 搜着,就把我打了一顿。”说着,母亲脱掉鞋,从里面拿出一沓钱递到我手里:“儿子, 拿去交学费吧。” 接过母亲差一点搭上性命换来的两百多元钱,我的泪水再也忍不住了。 在丝绸学校读书的日子里,每当就餐时,我捧着热气腾腾的馒头都会想起母亲,体 弱多病的母亲长年累月 jǔ嚼的都是地瓜煎饼呀! 寒假结束返校前,我故意对母亲说学校的饭菜吃不饱。母亲心疼地为我连夜准备了 一大尼龙袋地瓜干煎饼。 回校后,我把煎饼放在床下的木箱里,每当吃饭时,我就拿上几个偷偷溜出校园, 眺望遥远的故乡,啃那令我既爱又恨的煎饼。放暑假时,我用省下的 50 多斤馒头票去食 堂换回了两袋馒头。 当我把馒头捧给母亲时,母亲迟迟没有伸手,愣了好半天,她才说:“儿子,这是你 偷的吗?”“娘,不是……”“不是偷的,怎么有两袋白面馒头?这么多年,娘见也没见 这么多白馍呀。” 母亲怔怔地望着我好大一会儿,伸出双手颤抖地接过馒头,喃喃地说:“好儿子,娘 吃。” 这年年底,我回家过年。一天吃晚饭时,父亲对妹妹甩出一句硬邦邦的话:“兰子过 年后别上学了,家里实在没有办法供你读书了。”妹妹傻了一般地看着父亲。母亲则“霍” 地站了起来:“不行。”父亲瞥了母亲一眼:“你有什么本事供她上学?”“我就是到街上 要饭,也要供兰子上学!”母亲大喊道。父亲打了母亲,母亲鼻子里的血流在她的衣衫上。 妹妹“哇”地一声哭了起来,她跪在父亲跟前,抱着父亲的腿,苦苦地哀求:“爹爹, 别打娘了,我以后每天都不吃早饭和午饭了,省下钱来上学行吗?” 我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我压根儿就没想到父亲会打母亲,也没想到妹妹会有如此 执著的求学精神。 沉默了好长时间,我看见一行浑浊的泪从父亲那张苍老、枯叶般的脸上滚了下来。 他扶起妹妹,哽咽着说:“兰子,不是爹不想让你读书,是你今生投错了胎呀!” 母亲默默地对墙而坐,久久沉默不语。 第二天凌晨,大约 3 点多钟,被一夜噩梦惊醒的父亲发现母亲不在床上,他匆忙披 上衣服提着灯笼来到院子里,借着微弱的灯光,发现昏迷的母亲直挺挺地躺在院子一棵 老榆树下,脖子上套着绳索,在绳子的另一端,是一根胳膊般粗的榆树枝。父亲摸了摸 母亲的胸口,心还在跳动,很显然,母亲上吊时,树枝便断裂了,是老榆树救了母亲的 命。 令我们非常奇怪的是,第二年春天,那棵本来很茂盛的老榆树竟没有发芽,不久就 枯死了。 1995 年 8 月,辍学两年的妹妹靠自学考取了泰安贸易学校。这本是一件喜事,但那 高达 7000 元的学费却使母亲一夜之间急白了头。 妹妹恳求母亲:“我想上学呀,能不能借些钱,等我毕业后一定还。要不就找一个有 钱的婆家要 7000 元还债。”“借,我娃能考上,是我娃的本事,娘一定要让你按时上学。” 第二天,母亲让我用独轮车推着她,妹妹在前面拉着,走上了向亲戚借钱的路。这 条路真难呀!我们走了几十里路,借遍了 20 多个亲戚,任凭母亲磨破嘴皮也没借到一块 钱。 晚上,由于一天的奔波,我不知不觉地睡着了。半夜,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把我惊醒, 弟弟跌跌撞撞地闯进来,语无伦次地说:“哥,娘……出事了……” 悲痛欲绝的父亲招呼我和弟弟在乡亲们的帮助下,迅速将母亲送往医院。 感谢白衣天使,母亲打了一天一夜的吊瓶后,终于脱离危险。母亲睁开眼的第一句 话是:“我无能,我想让孩子上学呀!” 母亲对儿女的这份真情感动了我家的亲戚们,做生意的舅舅送来了 2000 元,其他亲 戚你 200、我 300,在妹妹报到前一天,终于凑足了所需的学杂费,妹妹启程那天,在母 亲面前长跪不起。 如今,妹妹已经毕业,在一家企业上班,两个弟弟也参加了工作,我于 1998 年调到 基层政府机关工作,家里的境况有了很大的改善,我们兄妹 4 人以最大的努力在使母亲 度过一个幸福的晚年。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 分) (1)沂.濛( ) (2)噩.梦( ) 2.给文中拼音处填上适当的汉字。(4 分) (1)yān( )红 (2)sǒnɡ( )然 (3)liànɡ( )跄 (4)jǔ( )嚼 3.家已经贫困,母亲为何不听邻居的劝告,送孩子上学,从这件事上可表现母亲怎样 的远见卓识?(2 分) 4.母亲期盼地问儿子,母亲“期盼”什么?当得知儿子考试结果时,母亲没有责骂而 是鼓励,“别泄气,考不上再考。”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母亲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2 分) 5.儿子在校期间为什么每当吃饭时,他就“偷偷”溜出校园?“眺望遥远的故乡,啃 那令我既爱又恨的煎饼”一句你如何理解?(2 分) 6.“穷读书”,妹妹执著地求学,为此家中发生了争执,对此你有哪些看法?(2 分) 7.为什么母亲曾向 20 多个亲戚借钱分文没借到,而后来亲戚们主动送钱来了?(3 分) 8.母爱是诗人永远歌颂的主题,请写出一首有关母爱的诗。(3 分) (三)文学放飞(3+3=6 分) a.大爱无言,请为你的父母创造一副对联。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西游记》这部名著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个人物,请阐明 你喜欢的理由。 三、作文(40 分) 题目:生活的滋味 作文要求:(1)要有真情实感; (2)不得少于 500 字。 参考答案 一、1.fēi pōu jié liè mí cāo zhòu nì .鄙 锢 熳 蹭 黝 犀 绽 诘 2.油光可鉴:这里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标致:漂亮。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3.(1)× (2)√ (3)× (4)√ 4.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b.(1)鲁迅 《朝花夕拾》 (2)胡适 学者 5.可怜天下父母心。 天地宽大,父母恩大。 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 二、A.(一)1.收藏 挂在 仰面 发现 2.因为讲义凝聚着藤野先生的心血,寄托着先生对“我”的希望与友情和我对先生的 终身怀念。 3.爱国主义和革命斗争精神。 4.尊敬和怀念。 5.提示:能表达出对老师的尊敬热爱之情即可。 B. 1.《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 2.粲然笑意、黯然失色、麻木不仁、神秘莫测、冷酷锐利、意趣盎然、顿生凄凉。 3.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蕴藏的丰富的感情。 4.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排比,准确恰当地描写在各种情形下托尔斯泰的情感变化: 愤怒使之冷峻,不悦使之结冰,友善使之和缓,激情使之炽烈。 5.作者用夸张的手法,恰到好处地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 位的观察力。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二)1.(1)yí (2)è 2.(1)殷 (2)悚 (3)踉 (4)咀 3.她想让孩子有文化、有出息。从这件事可看出母亲意识到:知识能改变人的命运。 4.儿子能有好的学习成绩;坚强的性格。 5.他害怕同学们知道他为什么不吃饭,所以偷偷溜走。他想为家庭、为妈妈省下一些 钱,他想给妈妈买一些不曾吃过的白馒头。 6.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改变贫困,母亲坚持让妹妹读书,虽然父亲反对,她认为 一个人有出息就必须有文化,这是对的。做为一名农村妇女能认识到这一点实属不容易。 7.人情淡如水,被母亲的精神所感动。 8.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三)a.上联:母爱情深似海 下联:父爱恩重如山 b. )如:孙悟空。他爱好自由、追求平等、善恶分明、不怕困难。(能阐述理由即可) 三、略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