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高三二模数学试题及答案(理科)
加入VIP免费下载

广州高三二模数学试题及答案(理科)

ID:614521

大小:691 KB

页数:22页

时间:2021-03-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试卷类型:A 2010 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 数 学(理科) 2010.4 本试卷共 4 页,21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20 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 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 2B 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 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 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 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 2B 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 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参考公式: 如果事件 A 、 B 互斥,那么      P A B P A P B   . 如果事件 A 、 B 相互独立,那么      P A B P A P B   . 如果事件 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 p ,那么 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 A 恰好发生 k 次的概率  nP k  C  1 n kk k n p p   0,1,2, ,k n  . 两数立方差公式:   3 3 2 2a b a b a ab b    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5 分,满分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已知 i 为虚数单位,若复数   1 1a a   i 为实数,则实数 a 的值为 A. 1 B. 0 C.1 D.不确定 2. 已知全集U  A B 中有 m 个元素, ( ) ( )U UA B 中有 n 个元素.若 A BI 非空, 则 A BI 的元素个数为 A. mn B. m n C. m n D. n m 3. 已知向量 a  sin ,cosx x ,向量 b  1, 3 ,则 a b 的最大值为 A. 1 B. 3 C.3 D.9 开始 输入 x 输出  h x 结束    f x g x    h x g x   h x f x 是 否 4. 若 ,m n 是互不相同的空间直线,  是平面, 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 若 // ,m n n  ,则 //m  B. 若 // , //m n n  ,则 //m  C. 若 // ,m n n  ,则 m  D. 若 ,m n n   ,则 m  5. 在如图 1 所示的算法流程图, 若     32 ,xf x g x x  , 则  2h 的值为 (注:框图中的赋值符号“=”也可以写成“ ” 或“:=”) A. 9 B. 8 C. 6 D. 4 6. 已知点  ,P x y 的坐标满足 1 0, 3 0, 2. x y x y x          O 为坐标原点, 则 PO 的最小值为 A. 2 2 B. 3 2 2 图 1 C. 5 D. 13 7. 已知函数   sinf x x x , 若 1 2, ,2 2x x       且    1 2f x f x , 则下列不等式中正确的是 A. 1 2x x B. 1 2x x C. 1 2 0x x  D. 2 2 1 2x x 8. 一个人以 6 米/秒的匀速度去追赶停在交通灯前的汽车, 当他离汽车 25 米时交通灯由红变绿, 汽车开始作变速直线行驶 (汽车与人的前进方向相同), 汽车在时刻 t 的速度为  v t t 米/秒, 那么, 此人 A. 可在 7 秒内追上汽车 B. 可在 9 秒内追上汽车 C. 不能追上汽车, 但其间最近距离为 14 米 D. 不能追上汽车, 但其间最近距离为 7 米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7 小题,考生作答 6 小题,每小题 5 分,满分 30 分. (一)必做题(9~13 题) 9.若函数      cos cos 02f x x x         的最小正周期为  ,则 的值为 . 图3 P B C D A O 10. 已知椭圆C 的离心率 3 2e  , 且它的焦点与双曲线 2 22 4x y  的焦点重合, 则椭圆C 的方 程为 . 11.甲、乙两工人在一天生产中出现废品数分别是两个随机变量 、 ,其分布列分别为: 若甲、乙两人的日产量相等,则甲、乙两人中技术较好的是 . 12.图 2 是一个有 n 层 2n  的六边形点阵.它的中心是一个点, 算作第一层, 第 2 层每边有 2 个点,第 3 层每边有 3 个点 ,…, 第 n 层每边有 n 个点, 则这个点阵的点数共有 个. 13. 已知 2 n x x     的展开式中第 5 项的系数与第 3 项的系数比为 56︰3, 则该展开式中 2x 的系数为 . 图 2 (二)选做题(14~ 15 题,考生只能从中选做一题) 1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做题)已知直线l 的参数方程为 1 , 4 2 . x t y t      (参数t R), 圆C 的参数方程为 2cos 2, 2sin . x y       (参数  0,2  ), 则直线l 被圆C 所截得的弦长为 . 15.(几何证明选讲选做题)如图 3, 半径为 5 的圆O 的两条弦 AD 和 BC 相交于点 P , ,OD BC P 为 AD 的中点, 6BC  , 则弦 AD 的长度为 .  0 1 2 3 P 0.4 0.3 0.2 0.1  0 1 2 P 0.3 0.5 0.2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满分 80 分.解答须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和演算步骤, 16. (本小题满分 12 分) 已知 1tan 2,tan4 2         . (1) 求 tan 的值; (2) 求     sin 2sin cos 2sin sin cos             的值. D B C A E P B CA 17. (本小题满分 12 分) 如图 4, 在直角梯形 ABCD 中, 90 , 30 , 1,ABC DAB CAB BC AD CD         , 把△ DAC 沿对角线 AC 折起后如图 5 所示(点 D 记为点 P ), 点 P 在平面 ABC 上的正投影 E 落在线段 AB 上, 连接 PB . (1) 求直线 PC 与平面 PAB 所成的角的大小; (2) 求二面角 P AC B  的大小的余弦值. 图 4 图 5 18.(本小题满分 14 分) 一射击运动员进行飞碟射击训练, 每一次射击命中飞碟的概率 p 与运动员离飞碟的距离 s (米) 成反比, 每一个飞碟飞出后离运动员的距离 s (米)与飞行时间t (秒)满足   15 1 0 4s t t    , 每个飞碟允许该运动员射击两次(若第一次射击命中,则不再进行第二次射击).该运动员在每一个 飞碟飞出 0.5 秒时进行第一次射击, 命中的概率为 4 5 , 当第一次射击没有命中飞碟, 则在第一次射 击后 0.5 秒进行第二次射击,子弹的飞行时间忽略不计. (1) 在第一个飞碟的射击训练时, 若该运动员第一次射击没有命中, 求他第二次射击命中飞碟 的概率; (2) 求第一个飞碟被该运动员命中的概率; (3) 若该运动员进行三个飞碟的射击训练(每个飞碟是否被命中互不影响), 求他至少命中两个 飞碟的概率. 19. (本小题满分 14 分) 已知抛物线C : 2 2x py  0p  的焦点为 F , A 、 B 是抛物线C 上异于坐标原点O 的 不同两点,抛物线 C 在点 A 、 B 处的切线分别为 1l 、 2l ,且 1 2l l , 1l 与 2l 相交于点 D . (1) 求点 D 的纵坐标; (2) 证明: A 、 B 、 F 三点共线; (3) 假设点 D 的坐标为 3 , 12     ,问是否存在经过 A 、 B 两点且与 1l 、 2l 都相切的圆, 若存在,求出该圆的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0. (本小题满分 14 分) 已知函数   3 2f x x x ax b    ( a,bR)的一个极值点为 1x  .方程 2 0ax x b   的两个 实根为 ,     , 函数  f x 在区间 ,  上是单调的. (1) 求 a 的值和b 的取值范围; (2) 若  1 2, ,x x   , 证明:    1 2 1f x f x  . 21. (本小题满分 14 分) 已知数列 na 和 nb 满足 1 1a b ,且对任意 nN * 都有 1n na b  , 1 21 n n n n a b a a    . (1) 求数列 na 和 nb 的通项公式; (2) 证明:  3 1 32 4 1 2 2 3 4 1 1 2 3 ln 1n n n n a a a aa a a anb b b b b b b b               . 2010 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 数学(理科)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说明:1.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指出了每道题要考查的主要知识和能力,并给出了一种或几种解法 供参考,如果考生的解法与参考答案不同,可根据试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和能力比照评 分标准给以相应的分数. 2.对解答题中的计算题,当考生的解答在某一步出现错误时,如果后继部分的解答未改变 该题的内容和难度,可视影响的程度决定后继部分的得分,但所给分数不得超过该部分 正确解答应得分数的一半;如果后继部分的解答有较严重的错误,就不再给分. 3.解答右端所注分数,表示考生正确做到这一步应得的累加分数. 4.只给整数分数,选择题和填空题不给中间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主要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共 8 小题,每小题 5 分,满分 4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A C C C B B D D 二、填空题:本大题主要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本大题共 7 小题,考生作答 6 小题,每小题 5 分,满分 30 分.其中 14~15 题是选做题,考生只能选做一题. 9.1 10. 2 2 18 2 x y  11. 乙 12. 23 3 1n n  13. 180 14. 8 5 5 15. 2 5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80分.解答须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和演算步骤. 16.(本小题满分 12 分) (本小题主要考查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公式等知识, 考查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和运算求 解能力) (1)解法 1:∵ tan 24       , ∴ tan tan4 2 1 tan tan4        . …2 分 ∴1 tan 21 tan     . 解得 1tan 3   . …4 分 解法 2:∵ tan 24       , ∴ tan tan 4 4            tan tan4 4 1 tan tan4 4               …2 分 2 1 1 2 1    1 3  . …4 分 (2)解:     sin 2sin cos 2sin sin cos             sin cos cos sin 2sin cos 2sin sin cos cos sin sin                 …6 分 cos sin sin cos cos cos sin sin               sin cos       …8 分  tan    tan tan 1 tan tan       …10 分 1 1 2 3 1 11 2 3     1 7  . …12 分 17. (本小题满分 12 分) (本小题主要考查空间线面关系、空间角等知识, 考查数形结合、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以及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 方法一: (1) 解:在图 4 中, ∵ 90 , 30 , 1,ABC DAB CAB BC        D B C A ∴ 1 3tan30 3 3 BCAB    , 1 21sin30 2 BCAC    , 60DAC   . ∵ AD CD , ∴△ DAC 为等边三角形. ∴ 2AD CD AC   . …2 分 在图 5 中, ∵点 E 为点 P 在平面 ABC 上的正投影, ∴ PE  平面 ABC . ∵ BC  平面 ABC , ∴ PE  BC . ∵ 90CBA   , 图 4 ∴ BC AB . ∵ ,PE AB E PE  平面 PAB , AB  平面 PAB , ∴ BC  平面 PAB . ∴ CPB 为直线 PC 与平面 PAB 所成的角. …4 分 在 Rt△CBP 中, 1, 2BC PC DC   , ∴ 1sin 2 BCCPB PC    . ∵ 0 90CPB    , ∴ 30CPB   . ∴直线 PC 与平面 PAB 所成的角为30 . …6 分 (2) 解:取 AC 的中点 F , 连接 PF , EF . ∵ PA PC , ∴ PF AC . ∵ PE  平面 ABC , AC  平面 ABC , ∴ PE AC . ∵ , PF PE P PF 平面 PEF , PE  平面 PEF , D B C A ∴ AC  平面 PEF . ∵ EF 平面 PEF , ∴ EF AC . ∴ PFE 为二面角 P AC B  的平面角. …8 分 在 Rt△ EFA 中, 1 1 302    AF AC , FAE , ∴ EF AF tan30 3 3  , 2 2 2 3 3   AE EF AF . 在 Rt△ PFA 中, 2 2 2 22 1 3    PF PA AF . 在 Rt△ PEF 中, 3 13cos 33    EFPFE PF . ∴二面角 P AC B  的大小的余弦值为 1 3 . …12 分 方法二: 解:在图 4 中, ∵ 90 , 30 , 1,ABC DAB CAB BC        ∴ 1 3tan30 3 3 BCAB    , 1 21sin30 2 BCAC    , 60DAC   . ∵ AD CD , ∴△ DAC 为等边三角形. ∴ 2AD CD AC   . …2 分 在图 5 中, ∵点 E 为点 P 在平面 ABC 上的射影, ∴ PE  平面 ABC . ∵ BC  平面 ABC , ∴ PE  BC . ∵ 90CBA   , 图 4 ∴ BC AB . ∵ ,PE AB E PE  平面 PAB , AB  平面 PAB , ∴ BC  平面 PAB . …4 分 连接 EC , 在 Rt△ PEA 和 Rt△ PEC 中, 2,PA PC PE PE   , ∴Rt△ PEA  Rt△ PEC . ∴ EA EC . ∴ 30ECA EAC     . ∴ 60CEB   . 在 Rt△CBE 中, 1 3 tan 60 33 BCEB    . ∴ 2 3 3AE AB EB   . 在 Rt△ PEA 中, 2 2PE PA AE   2 6 3 . …6 分 以点 E 为原点, EB 所在直线为 x 轴,与 BC 平行的直线为 y 轴, EP 所在直线为 z 轴,建立空 间直角坐标系 E xyz ,则  0,0,0E , 2 3 ,0,03A      , 3 ,0,03B       , 3 ,1,03C       , 2 60,0, 3P       . ∴  0,1,0BC  , 2 60,0, 3EP        ,  3,1,0AC  , 3 2 6,1,3 3PC        . (1)∵ cos , BC PCBC PC BC PC        1 2 , ∴ , 30BC PC   . ∴ 直线 PC 与平面 PAB 所成的角为30 . …9 分 (2) 设平面 PAC 的法向量为 n  , ,x y z , 由 0, 0.        n AC n PC 得 3 0, 3 2 6 03 3 x y x y z       . 令 1x  , 得 3y   , 2 2  z . ∴n 21, 3, 2        为平面 PAC 的一个法向量. ∵ 2 60,0, 3EP        为平面 ABC 的一个法向量, ∴ cos ,  n EP  n EP n EP 1 3   . ∵二面角 P AC B  的平面角为锐角, ∴二面角 P AC B 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 1 3 . …12 分 18. (本小题满分 14 分) (本小题主要考查古典概型、二项分布等知识, 考查或然与必然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数据处理 能力、运算求解能力和应用意识) (1)解:依题意设 (kp ks  为常数 ) ,由于   15 1 0 4s t t    , ∴    0 415 1 kp tt    . …2 分 当 0.5t  时, 1 4 5p  , 则   4 5 15 0.5 1 k   ,解得 18k  . ∴      18 6 0 415 1 5 1p tt t      . …4 分 当 1t  时, 2 6 3 5 2 5p   . ∴该运动员第二次射击命中飞碟的概率为 3 5 . …6 分 (2) 解:设“该运动员第一次射击命中飞碟”为事件 A ,“该运动员第二次射击命中飞碟”为事 件 B ,则“第一个飞碟被该运动员命中”为事件: A AB . …7 分 ∵    4 3,5 5P A P B  , ∴        P A AB P A P A P B   4 4 3 2315 5 5 25         . ∴第一个飞碟被该运动员命中的概率为 23 25 . …10 分 (3) 解:设该运动员进行三个飞碟的射击训练时命中飞碟的个数为 , 则 233 25B ,      . ∴至少命中两个飞碟的概率为    2 3P P P     …12 分  C  2 2 3 1p p + C 3 3 3 p 2 323 2 233 25 25 25               15341 15625 . …14 分 19. (本小题满分 14 分) (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圆、抛物线、曲线的切线等知识, 考查数形结合、化归与转化、函数与 方程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推理论证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 (1) 解:设点 A 、 B 的坐标分别为  1 1,x y 、 2 2,x y , ∵ 1l 、 2l 分别是抛物线C 在点 A 、 B 处的切线, ∴直线 1l 的斜率 1 ' 1 1 x x xk y p  ,直线 2l 的斜率 2 ' 2 2 x x xk y p  . ∵ 1 2l l , ∴ 1 2 1k k   , 得 2 1 2x x p  . ① …2 分 ∵ A 、 B 是抛物线 C 上的点, ∴ 2 2 1 2 1 2, .2 2 x xy yp p   ∴ 直线 1l 的方程为   2 1 1 12 x xy x xp p    ,直线 2l 的方程为   2 2 2 22 x xy x xp p    . 由     2 1 1 1 2 2 2 2 ,2 ,2 x xy x xp p x xy x xp p         解得 1 2 ,2 .2 x xx py      ∴点 D 的纵坐标为 2 p . …4 分 (2) 证法 1:∵ F 为抛物线C 的焦点, ∴ 0, 2 pF      . ∴ 直线 AF 的斜率为 2 1 2 21 1 1 1 1 2 22 0 2AF x ppy x ppk x x px     , 直线 BF 的斜率为 2 2 2 22 2 2 2 2 2 22 0 2BF x ppy x ppk x x px     . ∵ 2 2 2 2 1 2 1 22 2AF BF x p x pk k px px     …6 分    2 2 2 2 2 1 1 2 1 22 x x p x x p px x        2 1 2 1 2 1 2 1 22 x x x x p x x px x       2 2 1 2 1 2 1 22 p x x p x x px x     0 . ∴ AF BFk k . ∴ A 、 B 、 F 三点共线. …8 分 证法 2:∵ F 为抛物线C 的焦点, ∴ 0, 2 pF      . ∴ 2 2 2 1 1 1 1, ,2 2 2 x p xpAF x xp p                , 2 2 2 2 2 2 2, ,2 2 2 x p xpBF x xp p                 . ∵ 2 2 1 2 2 2 1 1 2 1 1 2 2 2 2 2 2 2 1 2 2 2 2 2 p x p x x x x xp p x p x x x x x p          , …6 分 ∴ //AF BF   . ∴ A 、 B 、 F 三点共线. …8 分 证法 3:设线段 AB 的中点为 E , 则 E 的坐标为 1 2 1 2,2 2 x x y y      . 抛物线C 的准线为 : 2 pl y   . 作 1 1,AA l BB l  , 垂足分别为 1 1,A B . ∵ 由(1)知点 D 的坐标为 1 2 ,2 2 x x p    , ∴ DE l . ∴ DE 是直角梯形 1 1AA B B 的中位线. ∴  1 1 1 2DE AA BB  . …6 分 根据抛物线的定义得: 1 1,AA AF BB BF  , ∴    1 1 1 1 2 2DE AA BB AF BF    . ∵ AD DB , E 为线段 AB 的中点, ∴ 1 2DE AB . ∴  1 1 2 2AB AF BF  ,即 AB AF BF  . ∴ A 、 B 、 F 三点共线. …8 分 (3)解: 不存在. 证明如下: 假设存在符合题意的圆,设该圆的圆心为 M , 依题意得 ,MA AD MB BD  ,且 MA MB , 由 1 2l l ,得 AD BD . ∴ 四边形 MADB 是正方形. ∴ AD BD . …10 分 ∵点 D 的坐标为 3 , 12     , ∴ 12   p ,得 2p  . 把点 D 3 , 12     的坐标代入直线 1l , 得 2 1 1 1 31 4 2 2 x x x        解得 1 4x  或 1 1x   , ∴点 A 的坐标为 4,4 或 11, 4     . 同理可求得点 B 的坐标为 4,4 或 11, 4     . 由于 A 、 B 是抛物线 C 上的不同两点,不妨令 11, 4A    ,  4,4B . ∴ 2 23 1 1251 12 4 16AD                ,   2 23 1254 4 12 4BD         . …13 分 ∴ AD BD , 这与 AD BD 矛盾. ∴经过 A 、 B 两点且与 1l 、 2l 都相切的圆不存在. …14 分 20. (本小题满分 14 分) (本小题主要考查函数和方程、函数导数、不等式等知识, 考查函数与方程、化归与转化的数学 思想方法,以及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 (1) 解:∵   3 2f x x x ax b    , ∴  ' 23 2f x x x a   . ∵   3 2f x x x ax b    的一个极值点为 1x  , ∴  ' 21 3 1 2 1 0f a      . ∴ 1a   . …2 分 ∴     ' 23 2 1 3 1 1f x x x x x      , 当 1 3x   时,  ' 0f x  ;当 1 13 x   时,  ' 0f x  ;当 1x  时,  ' 0f x  ; ∴函数  f x 在 1, 3      上单调递增, 在 1 ,13     上单调递减,在 1, 上单调递增. ∵方程 2 0ax x b   的两个实根为 ,  , 即 2 0x x b   的两根为 ,     , ∴ 1 1 4 1 1 4,2 2 b b      . ∴ 1, b      , 1 4b     . …4 分 ∵ 函数  f x 在区间 ,  上是单调的, ∴区间 ,  只能是区间 1, 3      , 1 ,13     , 1, 之一的子区间. 由于 1,     ,故  1, ,13        . 若 0  ,则 1   ,与 1   矛盾. ∴   , 0,1   . ∴方程 2 0x x b   的两根 ,  都在区间 0,1 上. …6 分 令   2g x x x b   ,  g x 的对称轴为  1 0,12x   , 则     0 0, 1 0, 1 4 0. g b g b b            解得 1 04 b   . ∴实数 b 的取值范围为 1 ,04     . …8 分 说明:6 分至 8 分的得分点也可以用下面的方法. ∵ 1 1 4 1 1 1 4 1,2 2 2 2 b b        且函数  f x 在区间 ,  上是单调的, ∴   1, ,13        . 由 1 ,3 1, 1 4 0.b             即 1 1 4 1 ,2 3 1 1 4 1,2 1 4 0. b b b                …6 分 解得 1 04 b   . ∴实数 b 的取值范围为 1 ,04     . …8 分 (2)证明:由(1)可知函数  f x 在区间 ,  上单调递减, ∴函数  f x 在区间 ,  上的最大值为  f  , 最小值为  f  . ∵  1 2, ,x x   , ∴        1 2f x f x f f       3 2 3 2b b                  3 3 2 2                2 1                1 4 1b b      1 4 1b b    . …10 分 令 1 4t b  , 则  21 14b t  ,  1 4 1b b    31 54 t t  . 设    31 54h t t t  , 则    ' 21 5 34h t t  . ∵ 1 04 b   , ∴ 0 1t  . ∴    ' 21 5 34h t t  0 . ∴函数    31 54h t t t  在 0,1 上单调递增. …12 分 ∴    1 1h t h  . ∴    1 2 1f x f x  . …14 分 21. (本小题满分 14 分) (本小题主要考查导数及其应用、数列、不等式等知识, 考查化归与转化、分类与整合的数学思 想方法,以及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和创新意识) (1)解:∵对任意 nN * 都有 1n na b  , 1 21 n n n n a b a a    , ∴ 1 2 2 1 1 1 1 1 n n n n n n n a b a a a a a       . ∴ 1 1 1 1 n na a   ,即 1 1 1 1 n na a   . …2 分 ∴数列 1 na       是首项为 1 1 a ,公差为 1 的等差数列. ∵ 1 1a b , 且 1 1 1a b  , ∴ 1 1a b 1 2  . ∴  1 2 1 1 n n na      . …4 分 ∴ 1 1na n   , 1 1n n nb a n     . …6 分 (2)证明: ∵ 1 1na n   , 1n nb n   , ∴ 1n n a b n  . ∴所证不等式  3 1 32 4 1 2 2 3 4 1 1 2 3 ln 1n n n n a a a aa a a anb b b b b b b b               , 即  1 1 1 1 1 1 1ln 1 12 3 4 1 2 3nn n             . ① 先证右边不等式:   1 1 1ln 1 1 2 3n n       . 令    ln 1f x x x   , 则  ' 1 11 1 xf x x x      . 当 0x  时,  ' 0f x  , 所以函数  f x 在 0, 上单调递减. ∴当 0x  时,    0 0f x f  , 即  ln 1 x x  . …8 分 分别取 1 1 11, , , ,2 3x n   . 得   1 1 1 1 1 1ln 1 1 ln 1 ln 1 ln 1 12 3 2 3n 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即   1 1 1 1 1 1ln 1 1 1 1 1 12 3 2 3n 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也即 3 4 1 1 1 1ln 2 12 3 2 3 n n n              . 即   1 1 1ln 1 1 2 3n n       . …10 分 ② 再证左边不等式:  1 1 1 1 ln 12 3 4 1 nn       . 令    ln 1 1 xf x x x     , 则       ' 2 2 1 1 1 1 1 xf x x x x      . 当 0x  时,  ' 0f x  , 所以函数  f x 在 0, 上单调递增. ∴当 0x  时,    0 0f x f  , 即  ln 1 1 xx x    . …12 分 分别取 1 1 11, , , ,2 3x n   . 得   1 1 1 1 1 1ln 1 1 ln 1 ln 1 ln 12 3 2 3 1n 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即   1 1 1ln 1 1 1 1 12 3 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 1 2 3 1 n      . 也即 3 4 1 1 1 1ln 2 2 3 2 3 1 n n n              . 即   1 1 1ln 1 2 3 1n n       . ∴  3 1 32 4 1 2 2 3 4 1 1 2 3 ln 1n n n n a a a aa a a anb b b b b b b b               . …14 分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