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杭州市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4年杭州市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版)

ID:605454

大小:129.5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1-03-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4年杭州市各类高中招生文化考试 语文 一(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亵渎(xiè) 怂恿(cóng) 梦寐以求(mèi) B.哂笑(xī) 收敛(liǎn) 怏怏不乐(yàng) C.苋菜(xiàn) 涟漪(yī) 五行缺土(háng) D.吊唁(yàn) 畚箕(jī) 颔首低眉(hàn) 答案:考察字音,选D A、怂恿(sǒng )意为从旁劝说鼓动别人去做事,本是个中性的词,现在多用于贬义。 B、哂笑(shěn )意思有两个:①.讥笑,有嘲讽的意思 ②.微笑。 怏怏不乐(yāng)意思:怏怏:形容不满意的神情。心中郁闷,很不快活。 C、五行(xíng)缺土。所谓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 2.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3分) A.端详 悲怆 迫不及待 孤立无援 B.潦草 倔强 语无纶次 慷慨淋漓 C.宣泄 诓骗 戛然而止 缩手无策 D.真缔 青睐 惊慌失措 锐不可当 答案:考察字形,选A B、语无伦次:伦次:条理。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 C、束手无策:束:约束,捆绑。策:办法。好像手被束缚住了,无法解脱。后泛指对 遇到的麻烦没有办法解决,一筹莫展。 D、真谛:谛,道理。意思为:①真实的道理或意义。②最佳答案。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雨后的青山湖如出浴美人,舟行寂寥的湖面,游人沉湎于氤氲的云气中,如梦如幻, 喜不自胜。 B.个人的智慧和力量终究是有限的,只有将其融入到集体之中,才有可能发挥出更为强 大的能量。 C.像我这样极为普通的芸芸众生的人,也许不能取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就,但也可以使生 命熠熠闪光。 D.他知识广博,思维敏捷,又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因此在处理问题时常能进退维谷,游 刃有余。 答案:考察词语的运用,选B A选项中,“沉湎”比喻潜心于某事物或处于某种境界或思维活动中,深深迷恋着,无 法自拔。多形容陷入不良的生活习惯难以自拔,表达消极的感情色彩。 C选项中,“芸芸众生”的意思是:芸芸:众多。众生:原指一切生物,后指许多人。 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生命。在这里“芸芸众生”与“普通”重复,所以使用不恰当。 D选项中,“进退维谷”的意思是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形容进退两难。 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论语》是儒家经典,记录了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庄 子》属于道家经典,是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 B.《桃花源记》借虚构的故事寄托社会理想,《五柳先生传》用传记的形式表现人物的 性格志趣,这两篇文章都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 C.同样以母爱为主题,现代著名作家冰心在散文诗《荷叶•母亲》中借助具体形象来表 达,而学者胡适在《我的母亲》中通过回忆母亲的教子方式来体现。 D.法国作家莫泊桑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我的叔叔于勒》就选自其小说集《羊脂球》, 其代表作品还有《项链》《巴黎圣母院》《装在套子里的人》等。 答案:考察文学常识的识记,选D D选项中,《巴黎圣母院》的作者是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所著。《装在套子里的人》 作者是俄国19世纪作家契诃夫。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在保留现有水源的基础上,杭州将逐步形成以千岛湖为主,钱塘江、东苕溪为辅的多 水源供水,从而提高居民的用水品质。 B.如何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减少人口增长速度,保持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平衡,这是 摆在一些国家面前的重大课题。 C.我们欣赏古代诗词,应该全面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他所处的时代和环境,真正走进 作品,去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 D.当灵感迸发、文思泉涌时,美妙的文辞会源源不断地流泻到笔下,这都源于写作者平 时注重知识和生活的积累为基础。 答案:考察病句的用法。选C A选项中,成分残缺,缺失宾语,应该是“形成……的格局”,所以,应该在“多水源 供水”的后面加“的格局”。 B选项中,搭配不当,“减少人口增长速度”动宾搭配不当,速度不能减少,应该将“减 少”换成“减慢”。 D选项中,“这都源于写作者平时注重知识和生活的积累为基础”这一句句式杂糅,修 改时去掉“为积累”。 6.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做四小题)(4分) ①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 ②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_____,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③四面边声连角起,_____, 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④ ________,__________,风霜高洁,水落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 记》) ⑤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答案:①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②黑云压城城欲摧 角声满天秋色里 ③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④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⑤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 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1)(2)两小题。(5) 昨天,市博物馆馆长在博物馆的贵宾厅召见了来访的发过考古学家H教授,并邀请他本 月16 日市民作关于文物收藏的讲座。由于H教授的专业学养厚实、人生阅历丰富和独特的研究视 角,因此在国际上享有崇高声誉。近年来,他考察了英国的大英博物馆,美国的波士顿艺术 博物馆,中国的故宫博物馆,良渚博物馆,对文物及收藏有着深入的研究。H教授欣然接受 了邀请,双方约定讲座时间为该日商务九时,地点在市文化宫报告厅。 (1)这段文字在用语得体、语言结构、标点使用上各有一处不当,请加以修改。(3 分) (2)请用一句话将“H教授作讲座”的信息告知他人,不超过40字。(2分) 参考答案: (1)①“召见”改为“接见”“接待”等;②“独特的研究视角”改为“研究视角独 特”:③“故宫博物院”后的逗号改为顿号。 (2)法国考古学家H教授将于本月16日上午九时在市文化宫报告厅作关于文物收藏的讲 座。 解析:(1)①第一句为用语不得体。“召见”的意思为:上级令下级来见。所以用在 本句不合适,应该改为“接待”或“接见”。②第二句为语言结构,由于前面为”专业学养 厚实、人生阅历丰富”,所以应该修改为“研究视角独特”,与前文保持一致。③第三句为 标点符号有误。其中“英国的大英博物馆,美国的波士顿艺术博物馆,中国的故宫博物馆, 良渚博物馆”三个国家之间属于大并列,而“故宫博物馆,良渚博物馆”属于大并列中的小 并列。所以,应该将逗号改为顿号。 (2)告知别人信息一定要将人物身份、具体时间、地点、讲座内容具体信息告知。 8.请你根据要求,在校园开展的以“书香校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完成下列 相关人物。(6分) (1)下表是某同学在活动中搜集到的有关阅读的数据材料,请你从“人均阅读量”和 “人均阅读”中各得出一条结论。(2分) 年度 人均阅读量 人均阅读时长(每天) 纸质体术 (本) 电子书(本) 纸质阅读 (分钟) 手机阅读 (分钟) 2012 4.39 2.35 15.38 16.52 2013 4.77 2.28 13.43 21.70 (2)阅读量应当关注,阅读内容也值得重视。你的班级将举行一次“我们该读什么书” 的专题讨论会,就作家毕淑敏和汪曾祺的不同阅读观开展讨论。请你准备好发言,表达自己 的观点并简述理由。(2分) 毕淑敏:名著一般多是经过了许多年代的考验,是被大师们的智慧之磨研磨了无数次的 精品,读的时候,像烈火烹油的满汉全席,为大享乐。 汪曾祺:我读书很杂,毫无系统,也没什么目的。随手抓起一本书来就看。觉得没意思, 就丢开。 (3)下面是两位同学在校园网上发表的关于“读书感受”的帖子。现在请你结合自身 的阅读经验,运用比喻方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你的读书感悟,以跟帖的方式与他人分享。(2 分) 探源人:读书如开窗,开窗可以清洁室内空气,读书能够净化人的灵魂。 采蜜人:读书好比饮食,有些只需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少数则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 味。 参考答案: (1)①2013年较2012年,人均阅读量有所增加。或:纸质书阅读量高于电子书阅读量。 ②2013年较2012年,手机阅读时间增加,而纸质阅读时间减少。或:人均手机阅读时间长于 纸质阅读时间。 (2)示例:认同毕淑敏的阅读观,因为阅读名著更能提升素养,启发我们对人生和世 界有深入的思考。认同汪曾祺的阅读观,因为阅读杂书可以让我们在轻松的阅读中丰富知识, 广泛认识世界。 (3)示例:读书如登山,山登得高,景象就看得远;书读得多,眼界就开阔。 解析:(1)审题“人均阅读量”和“人均阅读时长”,分别陈述,将2012年与2013年 的纸质图书与电子书人均阅读量、人均阅读时长做比较,写出即可。 (2)两个观点都可以。但是要紧扣毕淑敏“读名著”与汪曾祺“读杂书”的观点,言 之有理即可。 (3)此题切合时代,是用跟帖的方式。在答案组织的过程中只要做到运用比喻、读书 感受分享与感悟即可。 二(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9-16题 (一) 故乡红叶 凸 凹 香山的红叶,我是赏过的。第一次赏香山红叶,我正上着一所专业院校,适逢红叶盛季, 满山皆红遍,同伴便惊叹不迭。 但我只感到亲切,并没有难抑的惊奇。因为我觉得,故乡的秋天,也是红叶满山、流丹 溢彩的;而且,山脉绵亘,红到极远遥的地方,比香山来得有气魄。只因为香山离市区近些, 且是一个著名的公园,命运便很阔达了。 故乡的山峦,植被是极丰茂的:黄栌满坡,柘丛盈岗,楸树峰耸,檀木沟伏……夏时山 色蓊郁,入秋,则渐渐变化起来,先是淡黄,而后是斑驳,最终是红得一统了,满山满野就 一如火烧。 但这时却是故乡的农忙时节—— 庄稼的秸秆被村人铡碎了,厚厚地铺到猪厩中去,再取山上的表土覆盖,以期在来年沤 ①出一些好肥料来。所以,未上冻前,村人的第一宗要事,便是背土垫圈。而后,有余力的, 要在地堰的边上,砍一垛垛的干柴杂草,烧一堆一堆的草木灰。撒上草木灰的土地,蔓菁憋 得大,土豆长得足,谷穗也结得沉。 此时,山上的红叶正红得烂漫呢。人们哪顾得多看几眼呢。所以,山里人并未想到,那 一丛丛的红叶,便是一团团的激情、一首首的诗,自己正生于美境与福地,正可以坐享一番。 红就让其兀自红去吧,我们还有正经的营生干不完呢,他们想。那时,我并没有一丝悲哀, 因为身在其中,与村人的感觉相同。 真正醒悟了,感到有些惆怅②了,是看到城里人,居然要爬那么远的路径,到香山专程 赏红叶之后。于是,我怀着这么一种情绪,待人们去香山赏红叶的时候,我便回到故乡去, 探抚那故乡的红叶。它们被漠视和遗忘得太久了! 我爬到屋后的山上:高远的天,衬以峻拔的山形,那凌风的红叶,簌簌地,便让人极感 动。但激动的心,很快就黯然了—— 沉默的父亲,正在地堰的边上埋头打柴草,他要多烧几堆木灰啊。于是,观赏红叶的这 一份闲雅,就显得多么不合时宜,显得多么奢侈,兀然就生出一丝羞耻,便踅③到父亲的身 边,想给他打个下手。 父亲很懂我的心思,笑笑,“去赏你的景吧。” 见我仍迟迟不动,父亲说:“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呢,你高兴赏景就赏景,我高兴做活就 做活,不都图个自在么?!” 我知道,要父亲埋头干他喜欢干的活,比要他赏红叶更使他心安与欢悦,这是情理中 的事,不关乎我的勤与懒。但我终究不忍在劳作的父亲身边,作赏景的清客,便同他一起干 下去了。 这是第一次回故乡赏红叶的情景。 第二年秋深,想到故乡那满山的绚丽,仍有热热的归心。但父亲在地堰上弯曲的身影从 脑底晃出的时候,归心就有了几分迟疑,心中就有了一种惆怅。 最后,还是回去了。因为:红叶岁岁依旧,而父亲却要一天天衰老;父亲已经辜负了红 叶,儿女还要辜负父亲么?! 回到故乡,父亲很高兴,抱出一坛雄自酿④:“崽呀,知道你要回来,爹特意给你留着 呢。”我的眼窝便不由得濡湿了。 从此,每到秋深,我皆毫不迟疑地回故乡去。 每次,我们低头砍着柴草,却都把红叶搁置于一边。但只要我们抬起头来,山上的红叶, 便很执著地红到我们的眼眸中来—— 红叶没有怨艾,只有默默的守望和多情的注视,一依如山里的人们。 (本文有改动) 【注】①沤(òu):长时间地浸泡,使起变化。②惆怅:伤感,失意。③踅(xué): 中途 折回。④雄自酿:一种自家酿造的酒。 文章分析:作者由赏香山红叶引出对故乡红叶的感叹,转而再写到父亲的辛勤劳作、 默默坚守,最后一段点出红叶象征着山里的人们。 9.本文以“故乡红叶”为题,为什么在一、二两段中要写“香山红叶”?(3分) 解析:句段作用题;首先回归语境(见文中划线句子),再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回答。 内容上,描写了香山红叶和故乡的红叶,并用了对比的手法;结构上,先判断句子处于 文章开头的位置,可以分析出是为下文作铺垫的。 参考答案:将香山红叶与故乡红叶作比较,突出了故乡红叶更为壮观,更有气魄,为下 文写故乡红叶被人漠视的命运作铺垫。 10指出下列句子中作者“惆怅”的具体原因。(4分) ①真正醒悟了,感到有些惆怅了,是看到城里人,居然要爬那么远的路径,到香山专程 赏红叶之后。 ②但父亲在地堰上弯曲的身影从脑底晃出的时候,归心就有了几分迟疑,心中就有了一 种惆怅。 解析:“惆怅”是作者心中的感受,重点在于联系上下文进行揣摩最后组织语言。另外 问题中有具体原因,因此答题时需要具体表述。 第一句的上文说的是此时正是故乡的农忙季节,大家都忙于正经的营生,因此无暇赏红 叶,结合此句城里人的表现,揣摩作者的“惆怅”是因为故乡红叶的被遗忘; 第二句的上文有提到作者要赏景还是帮父亲做农活的矛盾心理,接着到自己不“终究不 忍”,再到下文中“父亲一天天的老去”,联系本句中父亲“弯曲的身影”,感受到作者为 父亲的辛苦劳作和衰老而感伤。 参考答案:①感受到比香山红叶更为壮美的故乡红叶,却长久地被人漠视和遗忘。(2 分) ②父亲虽在美景和福地之中,但因艰辛劳作和无暇赏景,且要天天衰老。(2分) 11.分析“故乡红叶”在文中的象征意义以及在结构上的作用。(4分) 解析:象征意义需要将故乡的红叶和作者写的故乡的像父亲一样的山里人联系起来(文 章最后一句提示明显)即可;结构上的作用,联系标题的作用回答即可。 参考答案:象征意义:“故乡红叶”象征那些极为普通、没有怨言、默默坚守的山里人。 (2分)结构作用:“故乡红叶”是行文的线索,贯穿文章的始终,使文章内容集中、 结构紧凑。(2分) 12.请对“父亲”这一人物形象及“我”对“父亲”的思想情感作赏析。(5分) 解析:人物形象题+中心题,注意需要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父亲”形象:父亲在地堰边埋头干活,并以此心安和欢悦,表现了父亲的 朴实和勤劳;父亲让我去观赏红叶。做自己喜欢的事,表现了父亲对儿女的理解和宽厚;父 亲特意给我留着一谈雄自酿,表现了父亲对儿女的关爱。(3分)“我”的情感:因父亲辛 勤劳作、不断衰老而忧伤、内疚和思念;因父亲对“我”的理解和关爱而感激。(2分) (二) 比邻若天涯 朱铁志 如今,在全球化时代的地球村里, 由于网络、手机盛行,互通互联,只要手指一点,顷刻之间图文毕现,哪怕地球那端, 也好像近在眼前。即时通讯系统改变了千百年来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业已形成的交往方 式,从技术上讲,“天涯若比邻”再也不是浪漫的想象,而是具体而微的现实。为了一个共 同的诉求,全球网友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形成貌似虚拟,其实非常实在的联盟,用以帮助 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比如提供一份骨髓,贡献一份干细胞,捐献一笔善款。网络和手机的出 现,像电灯、马桶、蒸汽机的发明一样,深刻地改变了当代人的生活。毫无疑问,人类 需要充分享用现代文明所带来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丰硕成果。 然而,就像世间所有美好事物一样,网络也有两面性,在虚拟空间拉近人们之间距离 的同时,也在现实世界疏远了人们之间的直接交流。常见的情形是:在虚拟空间聊得火 热,见面之后却没有多少话说,虚拟的热情和现实的冷漠,形成了有趣的对比。过去到了 年节,人们走亲访友、其乐融融;而今一条短信,四处群发,不知是真情祝福,还是随意应 付。方便则方便,但缺少了一点可以感知的温度,淡化了抱拳、鞠躬之间所包含的浓浓情谊。 人们热衷于在虚拟空间用假名展示真实的自我,却不愿在真实的世界里本真地素面朝天。在 真实和虚假之间,自觉不自觉地错把虚拟当真实。 人们发明了网络,原本是为了方便工作、学习和生活,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但对网络的 极度依赖,反而影响了我们中一些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我们经常看到有些人每天把大量 的时间和精力消耗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我们不难发现有的人在办公室、课堂上,甚至在行 驶着的汽车的驾驶室里都忍不住摸出手机收发短信,刷新微博。这实在是一种典型的异化现 象。在韩国,一些最简单朴素的傻瓜手机和电脑开始重新回到人们手中。其实,不少高档手 机繁琐的功能是多余的,很多在虚拟空间飞来飞去的信息是无价值的。 我不是一个排斥网络、手机等新技术的冬烘先生,相反,对网络、手机给当代生活带来 的巨大变化深怀敬意。我只是想善意地提醒人们:在网络、手机时代,要警惕自己被物化为 机器的奴隶。在热切关注新技术的同时,要把时间、精力有意分配给现实生活,分配给现实 生活,分配给活生生的人,不应沉迷于所谓的虚拟空间,而是扎扎实实地站在现实的土地上。 【注】冬烘先生:预付浅陋的知识分子。 1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请指出并简述理由。(4分) ①文中用“天涯若比邻”来形容网络和手机的出现能够快捷的使原本虚拟的世界变成现 实的世界。 ②网络的发明,原本是为了方便工作、学习和生活,但事实上却影响了工作、学习和生 活。 参考答案:①“天涯若比邻”不是用来形容虚拟世界变成现实世界,而是来形容网络能 不受空间限制快捷的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 ②不是因网络的发明而影响了工作、学习和生活,而是因一些人极度依赖网络而影响了 工作、学习和生活。 解析:这种类型的题目必须回到原文中寻找答案,找到关键句,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 要表达的含义。 ①答案锁定第二段,第二段开头探讨网络作为一个虚拟空间拉近人们的距离,整个第 二段也在说明这种虚拟世界造成的问题。所以网络和手机的出现是通过虚拟空间拉近人们的 距 离,而不是把原本的虚拟世界变成现实世界。 ②答案锁定第三段,作者首先通过一句“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肯定网络方便了人们的工 作、学习、生活,然后谈到了我们中那一部分极度依赖网络的人,他们被网络影响工作、学 习和生活。不能以偏概全。 14、第二段中列举了一些在网络应用中的“常见的情形”,其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说明了网络的应用在现实世界疏忽了人们之间的直接交流,缺少了一点人与 人之间的情谊和真实。 解析:作用题的话,首先回到原文中理解作者要表达什么,看下“常见的情形”本身在 说明什么问题,再看看它在全文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回到原文中,锁定第二段,“常见的情形”后主要谈论的是网络应用造成人们当面冷淡 的问题,在虚拟世界中的热情和现实世界中的冷漠形成对比,作用就是为了突出网络的应用 使人们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面对面交流,说明网络也造成了一定的问题。 15.根据全文内容,概括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 参考答案:要充分利用网络带给人们便捷的交往方式,方便工作、学习和生活,但不要 热衷于虚拟空间而脱离现实生活。 解析:从文章中最后一段可以看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观点是持肯定与否定态度的,肯 定了网络带给人们的便捷,同时也指出人们不应沉迷于所谓的虚拟空间,而是扎扎实实地站 在现实的土地上。所以答题时就这两点组织语言就可。络这一虚拟世界的行为,避免发生影 响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现象。(2)否定,这种应用在科技上的倒退现象,阻碍了先进 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消减了网络方便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功能和作用。 解析:对一现象做评述,主要是赞成或反对态度,赞成的原因主要是是这一举动能够减 少人们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消耗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而反对的原因就是就科技的进步来 讲,这一举动会减少网络的便捷与迅速。言之有理即可。 三(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道题。 连处士,应山人也。以一布衣终于家,而应山之人至今思之。其长老教其子弟,所以孝 友、恭谨、礼让而温仁,必以处士为法,曰:“为人如连公足矣。”其矜寡、孤独、凶荒、 饥馑之人皆曰:“自连公亡,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呜呼!处士居应山,非有政令 恩威以亲其人,而能使人如此,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 自其祖光裕尝为应山令,后为磁、郢二州推官,卒而反葬应山,遂家焉。处士父以疾废 于家,处士供养左右十余年,因不复仕进。父卒,家故多资,悉散以赒 乡里,而教其二子 以学,曰:“此吾资也。”岁饥,出谷万斛以粜 ,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及旁近县之民皆 赖之。人有贫而窃其牛者,官捕之甚急,以牛自归。处士为之愧谢曰:“烦尔送牛。”厚遗 以遣之。 处士有弟居云梦,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应山之人去县数十里迎哭,争负 其柩以还,过县市,市人皆哭,为之罢市三日,曰:“当为连公行丧。” 注释: 赒zhōu:救济,接济; 粜:tiào卖出粮食。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必以处士为法(榜样) B、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遗憾) C、以牛自归(返回) D、厚遗以遣之(送走) 答案: C. 归还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以一布衣终于家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而能使人如此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x k b 1 C、处士父以疾废于家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D、当为连公行丧 为人谋而不忠乎 答案:BD。 解析:A,第一个“于”为“在”,第二个“于”为“向”;B,“而”为转折义,“但 是”C,第一个“以”为“因为”,第二个“以”为“凭借”;D,“为”、“替”。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① ①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 ②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 答案:(1)大概这就是所说的只要亲身去做,即使不说也能取信于人吧! (2)(连处士)前去看望弟弟,(结果)得病死去了,(弟弟)把他的灵柩送回了应 山。 解析:这里省略主语,根据下文应山县人为其送丧可知,是连处士去世,弟弟将其送回。 20、文章用了哪些材料刻画了“连处士”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通过写连处士照顾父亲而不仕、资助乡亲度灾年、原谅窃牛者等事情,以及“应 山之人”对连处士的赞颂和连处士死后的悲伤等言行,表现了连处士孝以事亲、乐善好施、 宽以待人的高尚品格。 解析:文言文难度不大,但要根据上下文内容分析,尤其要注意细节。 译文: 连处士是应山人,以平民的身份老死在家里,但是应山的人到现在仍然思念他。那些老 年人教导他们的子弟,如何孝敬老人、亲近朋友,恭敬、严谨,守礼、谦让并且温和、仁爱, 一定拿连处士作为榜样。说:“做人像连公那样,就足够了!”那些鳏寡孤独和遭遇荒年贫 困饥饿的人,都说:“自从连公去世以后,我们这些人没有地方可以哀求依靠来活命了,让 我们太遗憾了!”唉!连处士住在应山,没有发布过什么政令实施过什么恩威来亲近那里的 百姓,却能让人这样想念他,大概就是所说的亲身去做,即使不说也能取信于人吧! 他的祖父连光裕曾经担任过应山县的县令,后来又担任磁州、郢州的推官,自从连光裕 归葬应山后,他们就把家安在了应山。处士的父亲因为有病卧床在家,连处士在他父亲身边 侍候十多年,因而不再在仕途上进取。父亲去世后,家里本来有很多钱财,都散发出去来周 济乡邻,拿学问来教导他的两个儿子,说:“这两个孩子才是我的财产啊!”年成不好,拿 出一万斛谷去卖,因而市面上谷的价钱最终没有上涨,连邻近县的百姓都依赖他。有一个盗 贼偷了他的牛,官府搜捕得很紧急。盗贼走投无路,只好自己把牛给送了回来。处士为此很 惭愧并道歉说:“麻烦你送牛了。”赠送他很丰厚的礼物送走了他。[来源:学#科#网Z#X#X#K] 处士有个弟弟住在云梦县,(连处士)前去看望弟弟,(结果)得病死去了,(弟弟) 把他的灵柩送回了应山。应山县的人到距离县城几十里外的地方去哭着迎接灵柩,很多人争 着抬着棺材回来。经过县里的集市,集市上的人都哭了,并且罢市三天,说:“应该为连公 举办丧事。” 2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5分) 月螺川①早发 【明】王猷定 月落秋山晓,城头鼓角停。 长江流远梦,短棹拔残星。 露湿鸥白衣,天光雁字青。 苍茫回首望,海岳一孤亭。 【注】①螺川:螺山,委婉如螺,在江西境内,南临赣江,风景秀丽。②棹(zhào): 船桨。③孤亭:这里指螺江。 诗人:王猷定(yóu)(1598—1662),字于一,号轸石,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散文大 家,诗人。他出身于官宦之家,祖父辈科名显达,但他并不追逐功名利禄。 翻译:月落时分,群山披上晓色,山野空旷,遥闻城楼上的鼓角鸣声划破夜空后又安 静下来。那长流不断的赣江水,仿佛是要将自己从一个梦想流入另一个梦想;那划动的 短棹是在拨动水中残存的星光倒影。露水打湿了白鸥的羽毛,水天一色,鸥驻雁飞,船行回 首望去,只见水天苍茫,旷远无边,螺山已似海岳之中的一个小小孤亭。情感:描写出诗人 放眼当前一片凄凉孤寂的景象和表露他的当时离别螺川时的伤感之情和对螺川的依恋之情。 ⑴诗中哪些自然景物表现了“螺江早发”的“早”?(2分) 解析:找出诗人出发很早的自然景物即可。 参考答案:月落、残星、露湿、天光(2分,写出一个得1分,写出两个的2分) ⑵“景中有情”是这首诗的艺术特点,请结合诗句作赏析。(3分) 解析:联系诗句中诗人抒发的情感具体分析即可。x kb 1 参考答案:通过写水天苍茫中回望螺川好似一座孤亭,来表现自己孤独的心境,表现离 别螺川时的伤感之情。或通过写自己在舟中放眼远望,看到鸥鸟和大雁在天际水雁飞来飞去, 引发和暗藏了离别螺川的依恋之情。 四(4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40分) 中国气象视频网“@中国气象”发了一条微博,用气象学解读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也是一个气象圈,有晴有阴,有风有雨,有暖流也有寒流。而每个人的气象 又是相互影响、相互塑造的。你把自己变成南极冰川,别人回报你严寒;你把自己变成 副热带高压,别人回报你炎热。所以,多给人家温湿气流,人家也会回报你充沛的降雨、暖 和的天气。 请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 【注意】1、题目自拟,立意自定;2、除诗歌,文体自选;3、不得抄袭、套作;4、文 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