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语文高考模拟题及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1语文高考模拟题及答案

ID:592139

大小:9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3-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三年级语文学科高考模拟题试卷 学校:宝鸡高新实验中学 命题人:党铭新 注意:请将所有题做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时间:100 分钟 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甲骨文的“王”字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上面不加一横,董作宾称之为“不 戴帽子的王”(图 1~3),见于武丁卜辞和武乙、文丁卜辞,另一种上面有一横,为“戴帽 子的王”(图 4~6),行用于其他各时期。孙诒让《契文举例》所依据的刘鹗《铁云藏龟》 以武丁卜辞最高考 资源网多,其中的“王”字,孙诒让释为“立”,卜辞无法通读。到罗 振玉的《殷墟书契考释》才释出此字。罗振玉首先把《说文解字》所收的古文和全文进行 对比,释出“戴帽子的”是“王”字;接着指出,其异体作省其上画的形式,“亦‘王’ 字”,“且据所载高考 资源网诸文观之,无不谐也”。 “王”字释出来了,使一大批卜辞可以读通,也证实了这是殷王室的遗物。但是这个字的构成一直困扰着古文字学家 们。有的说,此字像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人,所以是“王”;也有人说下面像火,火盛像王德,故以为“王”。如此等等,其 说不一。直到 1936 年,吴其昌根据青铜器丰王斧的铭文和器形,并列举甲骨文、全文很多“王”字的写法,第一次提出 “王字之本义,斧也”,才解决了这一问题。 从字形看,“王”字是横置的斧钺的象形。从甲骨文、金文(图 7~9)的写法中还可以看出,最下一笔的初形不是平宜 的“一”,而是具有孤刃之形,上端的一横或两横像柄或多属斧钺或多属斧钺阑。“王”字像斧钺之形是因为“王”这个称 号是从氏族社会的军事首领演化来的,国家出现以后,才成为最高统治者的专名。而斧钺正是军事统率权的象征,在原始 社会晚期的军事首领墓葬中,曾掘出随葬的玉钺、石钺,其遗风一直延续到夏、商、周三代,《史记·殷本纪》记载,殷 王曾封周族首领姬昌为西伯,“赐弓斧钺” ,授予他对周围小国的征伐之权。高考高考 资源网资源网 那么为什么一定要用横置的斧钺呢,这也是由这产生的时代决定的。横置是斧钺实施砍杀功能的状态,而最早军事首 领的权力只限于战场上。荷马时代的希腊人领袖握有的权力不大,亚里士多德说:“假如阿伽门农王获得在战场上杀死逃 兵的权力,那么在战后的评议会上却只能忍受责骂。”这就是“王”要用一个正在执行斩杀的横置斧钺来表示的原因。 但这一切距离许慎太遥远了,《说文解字》“王”字下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 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这显然是后人的臆测了。 (摘编自罗琨《甲骨文解谜》) 1.下列解释,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甲骨文中,所谓“戴帽子高考 资源网的”和“不戴帽子的”“ 王”字,是指“王”字最上面有没有一横。 B.罗振玉通过比较《说文解字》的古文“王”字和金文“王”字,释读出了甲骨文的“王字” C.对于“王”字的形体构造有种种说法,最后吴其昌提出“王”是斧钺的形象,才解决了这一问题。 D.古代只有氏族社会的军事首领才拥有斧钺,所以人们采用像斧钺之形的“王”字来表示军事首领 2.下列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所谓“且据所载诸文观之,无不谐也”,是说“王”字释读出来以后,含有“王”字的巨子可以读通了,没有不顺 畅的 B.斧钺作为随葬品的遗风一直延续到夏、商、周三代,始终可以被置放在军事首领和最高统治者的墓葬中。 C.亚里士多德的话是说,荷马时代希腊阿伽门农王的权利仅限于战场上,离开了战场这种权利就不复存在。 D.许慎《说文解字》根据后代的字形,误解了“王”字的结构,以为期中三横代表了天、地、人三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诒让之所以未能释出“王”字,一个原因是刘鹗的《铁云藏龟》中所收“王”字字形单一,难以进行比较研究。 B.在罗振玉之前,由于未能释出甲骨文的“王”,所以人们无法证实卜辞是三千年钱殿王室的遗物。 C.从甲骨文、金文看,最早时候军事首领的权利只限于战场上,不但荷马时代的希腊如此,中国也是如此。 D.甲骨文、金文距离许慎太遥远了,不然的话,许慎是可以释读出甲骨文的“王”字,并正确解释它的字形结构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4—7 题。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 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游京师,献书于平章② 不忽木,大奇之,辟为礼部令史,乃荐入御史台。一日病,不忽木亲至其家问疾,四顾壁立,叹曰:“此真台掾也。”及 为丞相椽,选授堂邑县尹。人言官舍不利,居无免者,竟居之。首毁淫祠③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 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 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 赈之,死者则葬之。道经华山,祷雨于岳祠,泣拜不能起,天忽阴翳,一雨二日。及到官,复祷于社坛,大雨如注,水三 尺乃止,禾黍自生,秦人大喜。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籴,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 可得,民大困。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五千余缗,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 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 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每一念至,即抚膺痛苦,遂得痰不起, 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元史·列传六十二·张养浩传》) 【注】①楮(chǔ)币:元代发行的一种纸币。②平章:元代官职,职权类似宰相。③淫祠:在正神(谷神、土 神等)以外 滥设的神祠,如供奉“狐仙”“蛇妖”等的祠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游京师,献书于平章不忽木 游:游学 B.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 置:审讯 C.民持钞出籴,稍昏即不用 昏:模糊不清 D.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 纳:上交 5.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张养浩“为官能为民着想”的一组是(3 分)( ) ①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②人言官舍不利,居无免者,竟居之③彼皆 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 而为盗耳④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⑤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 ⑥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 终日无少怠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②④⑤ D.①②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张养浩从小就讲道义,不忽木来看望他,他和家人恭敬地迎接;做县尹时,官舍不好也不计较;对做过盗贼的人和李虎 这样的暴戾之人都能用宽容去感化他们。 B.张养浩把钱财看得很淡,做御史台时两袖清风;调任陕西时,把家里的所有东西都送给了乡里贫困的人;还常拿自己的 钱赈济百姓。 C.张养浩往陕西赴任的途中,到华山祷雨,结果“一雨二日”,到官后又求雨,结果大雨如注。这些事虽带有迷信色彩, 但可见他心里装着老百姓。 D.张养浩为官清廉,心系百姓,也赢得了老百姓的拥戴,他调离堂邑十年之后,当地群众仍为他竖碑颂德;他去世以后, 百姓悲哀得如失去父母。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2)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 (3)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落花① 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注】①这首诗作于会昌六年(846)闲居永乐期间。 8、颔联是怎样从不同角度描写落花“乱飞”的具体情状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9、刘煕载《艺概》中提出咏物诗应该做到“不离不即”,就是既要切合于物,又要在咏物中表现作者的情思。请结合诗歌 内容,具体阐述这首诗是如何体现的?(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6 分)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 ”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劈波斩浪的气魄。 (2)苏轼《赤壁赋》“ , ”用比拟的手法借箫声写愁情。 (3)陆游《书愤》“ , 。”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未酬的感慨。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 。李密《陈情表》 (5)长桥卧波, ?复道行空, ?杜牧《阿房宫赋》 (6)莫笑农家腊酒浑, 。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 (7)千里马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不以千里称也。 韩愈《杂说(四)》 (8)二十四桥仍在, ,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姜夔《扬州慢》) 三、课内文言文翻译(25 分) 1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烛之武退秦师》 12、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兰亭集序》 1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1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15、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滕王阁序》 四、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一句的是 ( ) A.或许我们不是很富有,生活中也有过不去的坎,我个人以为不求把人生演绎到美的极致,但求尽心尽力,鞠躬尽... 瘁.,把一个“人”字写得端正一点,仅此而已。 B.追忆似水年华,淡然平凡人生,繁花似锦的瞬间,一生成败又何妨。没有一个不凡的人生不在淡淡的生活中感悟 至深,没有一个辉煌的人生不在平凡岗位中美轮美奂....。 C.厚重的大雾悄然闷声不响....地将阳光裹挟来时,我们这里已被冰雪肆虐了半个多月,家里的那株茶花早已在严寒的 胁迫下失了生气,吸引不了任何人的眼睛。 D.在 A 股惨遭“腰斩”、投资者资产被不断蚕食过程中,市场对监管层通过推出精心筹备已逾两年的沪深 300 指数 期货来挽救 A 股市场的呼吁亦甚嚣尘上....。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教育部官员称教育投入不足 GDP4%系因财政收入低。一些发达国家也好、发展中国家也好,在公共财政教育投入中 占 GDP 都达到了 4%或者 5%,而我们国家对教育的投入虽在不断增长,但距离 4%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 B.“中部崛起之路”采访活动在洪山礼堂前正式启动,山西、安徽、河南、湖南、湖北、江西及武汉市主要媒体的 44 名记者已踏上近 1 万多公里的采访征程,旨在通过集中宣传提升中部整体形象,吸引客商及公众关注中部,为第三届中 博会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C.CNN 日前向中方发出的道歉声明不但把矛头转向了中国政府,企图挑拨中国人民与政府的关系,而且还没有对卡弗 蒂恶毒攻击中国人民的言论作出真诚道歉,中方对此完全不能接受。 D.少数“藏独”分子企图干扰破坏奥运会圣火传递并公然挑衅奥林匹克精神的恶劣行径,完全不符合奥林匹克宪章 的宗旨,完全违背了奥林匹克精神,是不得人心的,必将激起爱好和平、拥护奥林匹克宗旨的人们的强烈愤慨,是注定要 失败的。 18.下列句子的衔接,最连贯的一组是 ( ) ①为了达到一种万众跟随奥运火种的神圣感,国际奥委会对火种和火炬接力的要求十分严格。 ②国际奥委会相信这种纯净的火种能够代表奥运会所倡导的和平、友谊、团结和进步。 ③如果火炬熄灭,也只能用火种灯里的火种点燃。 ④而在火炬接力过程中,只能有一个传递队伍,一条路线。 ⑤火种必须是在奥林匹亚山脚下用凸透镜采集的太阳光。 A.②①④⑤③ B.②①⑤④③ C.①⑤④③② D.①⑤③②④ 19.下面一则启事,有五处不当,请指出并改正(5 分) 我公司应征网页制作人员和平面设计人员各 20 名。凡我市 21-35 周岁,身体健康、大专或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男女 青年均可报名。贵公司地处市中心地带,交通方便,环境优美,待遇优厚,最低月工资 700 元。路途较远的职工公司负责 安排食宿。愿者请带身份证,到本公司的人事科报名,经考试后即可录用,试用期 3 个月。 2009 年 12 月 20 日 20.根据上下文意,要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句子,使内容相对,句式一致。(6 分) 江南文化与西北文化是特色迥异的两大体系。比之以人物,若江南文化是眉清目秀、伶牙利齿的才女,西北文化则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之以季节,若江南文化是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阳春,西北文化则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之宋词,若江南文化是缠绵悱恻、婉约柔美的柳词,西北文化则是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60 分) 21.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2009 年,29 岁的杜涛辞去了华中科大文化学院教师的工作,和数以百计的报考人员一起竞争武汉市洪山区城管执法人 员的岗位。9 月,他以综合评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城管队伍,成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城管执法人员。 在他的管区里,有一个报摊,摊主是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卖报是唯一生活来源。为了多点收入,他们的摊子越铺越 开,还搭售饮料、矿泉水,影响到了行人通行。跟老人讲法律?根本行不通。杜涛于是天天找二老“套近乎”。熟了后, 他再说,我理解你们的难处,不过,如果摊位不加节制的瞎摆,这人行道就不是人行道了,也就没有客人来了。老人终于 答应,不再扩大摊位面积,而杜涛也允许两位老人的报摊继续在这里存在下去。 杜涛的老婆总说,他是从阳光下最灿烂的职业,跳到了口碑最差的职业。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 高三年级语文学科高考模拟题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需要准确把握原文信息作答。 以偏概全或因果颠倒,题中“古代只有氏族社会的军事首领才拥有斧钺”错误,以偏概全或无中生有,“所以人们采用斧 钺之形的“王”字来表示军事首领。”因果颠倒,原文说的是““王”字像斧钺之形是因为“王”这个称号是从氏族社会的 军事首领演化来的,国家出现以后,才成为最高统治者的专名。而斧钺正是军事统率权的象征”“ 这就是“王:要用一个 正在执行斩杀的横置斧钺来表示的原因。” 2、答案:B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筛选和推断文中信息的能力,需要准确把握原文信息作答。 以偏概全,原文说的是“而斧钺正是军事统率权的象征,在原始社会晚期......的军事首领墓葬中,曾掘出随葬的玉钺、石钺, 其遗风一直延续到夏、商、周三代”。注意“原.始社会晚期.....”,题中“始终”的说法不准确 3、答案:D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的能力,需要根据原文信息和科学知识推断。 偷换概念,应该是“斧钺正是军事统率权的象征”这个时代距离许慎太遥远了。 4. 解析:B 置:惩处,处罚。 5. 解析: B ①表现他少年时的高尚品德,②表现他对生活条件不计较,④表现百姓对他的铭记感恩。 6. 解析: A “四顾壁立”是指他家贫如洗,没有多余的财产;对李虎这样的为害百姓的土匪头子依法惩办,并不宽容; 文中无“家人恭敬地迎接”意。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答案 既然已经处罚过了,现在仍旧把他们看成强盗,这是断绝他们悔过自新的道路啊! (2)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 答案 有一个叫李虎的人,曾经杀过人,他的同党也都暴虐残忍,为害百姓,百姓不堪忍受。 (3)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 答案 晚上便向上天祈祷,白天就出外救济灾民,一天到晚没有丝毫的懈怠。 【参考译文】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张养浩从小就有德行和节义。有一次他出门,碰到一个人,那人把钞票遗失在路上,当张 养浩发现的时候,那个人已经走了,张养浩就追上去把钱还给他。年仅十岁,就一天到晚不停地读书,父母担心他过于用 功而制止他读书,他就白天默默地背诵,到了夜晚就关上房门,点上灯,偷偷地读书。山东按察使焦遂听说这个情况,就 推荐张养浩做东平县学正。 后来,张养浩游学京师,把自己写的文章献给宰相不忽木,不忽木大为称奇,因此任命他为 礼部令史,并推荐他进入御史台。一天张养浩生病了,不忽木亲自到他家里探问,当看到张养浩家里四壁空空,什么也没 有时,感慨叹息说:“张养浩这种人才是真正的监察御史的好材料啊!”后来他做了宰相的属官,又被选授为堂邑县尹。 人们传说堂邑县县官住的房子不吉利,住进去的人没有一个能免除灾难的,但是张养浩还是住了进去。 张养浩带头捣毁 了滥设的神祠三十多所,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张养浩说:“他们都是 善良的百姓,因为生活困难,为饥寒所迫,不得已而去做了强盗;既然已经处罚过了,现在仍旧把他们看成强盗,这是断 绝他们悔过自新的道路啊!”强盗们感动得流了眼泪,他们相互 劝戒说:“不要对不起张公。”有一个叫李虎的人,曾经杀过人,他的同党也都暴虐残忍,为害百姓,百姓不堪忍受,从 前的县尹都不敢过问这件事。张养浩到这里以后,将他们全部依法惩处,老百姓非常高兴。张养浩调离堂邑十年,百姓仍 然为他立碑,歌颂他的恩德。 天历二年,陕西大旱,饥饿的老百姓人吃人,朝廷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张养浩接到任命后,立即把自己家里 的财产都分给村里的穷人,自己便登上车子向陕西进发,碰到饥饿的灾民就赈济他们,看到饿死的灾民就埋葬他们。路过 华山,就到西岳庙去求雨,哭拜 在地上都爬不起来,这时,天空忽然阴云密布,一连下了两天雨。等到张养浩到了官府,又到土地庙里去求雨,结果大雨 如注,下了三尺深才停下来,庄稼由此长起来了,陕西的民众十分高兴。当时一斗米值十三贯钱,百姓拿着钞票出去买米, 钞票稍有不清或破损就不能用,拿到府库中去调换,那些奸刁之徒营私舞弊,百姓换十贯只给五贯,而且等了好几天还是 换不到,老百姓处境非常困难。于是张养浩检查府库中那些没有损毁、图纹可以看得清的钞票,得到一千八百五十多万贯, 全部在它的背面盖上印记,又刻十贯和五贯的小额钞票发给穷人,命令米商凭钞票上的印记把米卖给他 们,到府库验明数目便可换取银两,于是那些奸商污吏再也不敢营私舞弊。 张养浩又率领富人家出卖粮食,为此又向朝 廷上奏章请求实行纳粮补官的法令。张养浩听到民间有人为了奉养母亲而杀死自己儿子的事,为此大哭了一场,并拿出自 己的钱救济了这户人家。 张养浩到陕西做官四个月,从来没有回到自己家里住过,一直住在官府,晚上便向上天祈祷,白天就出外救济灾民, 一天到晚没有丝毫的懈怠。每想到一件牵挂的事,就按着胸,感到痛苦,于是卧病不起,去世的时候才六十岁。陕西的老 百姓,悲哀的程度像失去了父母。 8、颔联从两个角度客观描写落花“乱飞”的具体情状。“参差”句从空间着眼,写落花四处纷飞,连接曲陌;“迢递”句 从时间着笔,写落花连绵不断,无休无止。 9、这是一首借落花隐喻自己现实处境的诗。花朵用生命装点了春天,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一片芳心,最终却落得个凋零 残破、沾人衣裾的凄凉结局。诗人素怀壮志,极欲见用于世,却屡遭挫折,报效无门,最后只有悲苦失望,泪落沾衣而已。 诗人在体贴物情的同时,委婉曲折地透露心迹,表现自己的情思。 10、(1)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2)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3) 塞上长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4)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 (5)未云何龙 不霁何虹(6)丰年留客足鸡豚 柳暗花明又一村(7)而伯乐不常有 骈死于槽枥之间 (8)波心荡 冷月无声 11—15 略 16.A(B“美轮美奂”形容屋舍华丽,高达众多,望文生义。C“闷声不响”与前面的“悄然”在意思上重复。D“甚嚣尘 上”指反动言论十分嚣张,是贬义词,用在这里不恰当) 17.D(A 项介词结构“在……中”吞并了主语,应去掉。B 项“近一万多”自相矛盾,删掉“近”或“多”。C 项“不但”“而 且”的关系弄颠倒了。) 18.C(先确定第①句为首句,排除 AB 两项;按第①句“对火种和火炬接力的要求”的内容,应先谈“火种”,再谈“火 炬”,因而接下来是⑤④两句,排除 D 项) 19.①“应征”改“招聘”;②“贵公司”改“我公司”;③“考试”后加“合格”一词;④文中缺“报名时间”;⑤落 款右下方缺署名:××网络广告公司。(改对一处 1 分) 20.西北文化则是(粗犷豁达,驰骋沙场的武将);西北文化则是(大红大绿,丰硕饱满的金秋);西北文化则是(铿锵雄浑, 高亢豪放的苏词)。(要体现“人物”“季节”“宋词”的限制,体现江南文化和西北文化的地域特征,句式基本一致,修 饰恰当,每句 2 分) 21.作文(略)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