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ID:587419

大小:9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1-03-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6~2017 学年度上学期 期 末 考 试 卷 年级:高二 科目:语文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9 分,每小题 3 分) 一位新锐设计师受梵高名画《星空》的启发,设计出一条“夜光自行车道”,路面上镶嵌着成 千上万颗发着蓝绿色微光的小石头,如同银河洒落人间,令人叫绝。设计师认为,技术不应是坚硬 麻木的存在,而应“以一种更具交互性和诗意的方式强化我们的感受能力”。[来源:学+科+网 Z+X+X+K] 的确,技术并不只具有实用价值,亦可以是审美价值的摇篮。中国的陶瓷闻名遐迩,丝绸远销 世界,古代建筑令人陶醉,皆因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相得益彰。技术满足人的物质需要,艺术满足 人的精神需要,技术与诗意融合,更能熏染出高品质的生活。当我们向科技的诗意一面投去更多关 注,就不难发现,技术也可以充满温度和情怀,饱含灵性和魅力。 国内外一些城市,涌现出一种叫做“垂直森林”的新式建筑,层层种下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 让绿植充满建筑空间。传统观念里,城市的钢筋水泥风格同绿色自然格格不入,“垂直森林”的建筑 设计却成功地让人与自然超越空间局限融合在一起,为“诗意的栖居”创造了无限可能。在南方医 科大学人体标本陈列馆,我国现代临床解剖学奠基人钟世镇院士创新标本制作方法,让各类人体铸 型标本如珊瑚、水晶般精美,令参观者心情放松,不仅摆脱了对“解剖”的莫名恐惧,更对探索人 体奥秘充满了兴趣。 科学同样要有美感,技术创新也能很诗意。如果把科技比作繁茂的大树,效率和性能是其树干, 人文要素则近乎于树枝和树叶。没有树干,枝叶无所依存;剥掉树皮,去除叶子,树干不过是根木 头。科技不能只有理性思维而缺少“诗性思维”,否则就难免枯燥无趣。以城市规划来说,许多城市 的新城区道路宽度、公共广场都唯宽大是从,不仅不讲科学,实际上也诗意无存,既浪费也没有特 色。 “技术的诗意”,其实不是铺陈、夸张、搞怪,而是“得天之道,其事若自然”。如同庖丁解牛, 始终按照其结构特征用刀,在顺应自然求至善中尽显智慧和技艺。其中凝聚着“真”——尊重规律、 以道驭术;凝聚着“善”——简约利物、惠而不费;凝聚着“美”——巧夺天工、出神入化。多些 “技术的诗意”,实质正是遵守技术伦理,把创意和人文有机融合,用“人的尺度”统摄技术,给人 更多便利感受和美的体验。新*课*标*第*一*网 为什么有些技术成果缺乏良好用户体验?不是技术创新能力达不到,而是在贪多求快的浮躁心 理驱使下主动放弃了对诗意的探求。这提醒我们,无论是规划设计还是科学研究都极具专业性,决 策者有必要多咨询专业人士意见,防止“政绩冲动”和“商业驱使”误导决策。一切技术创新的目 的都在于提升生活品质,理应多从人文领域寻求灵感启发和精神支柱,在实用和审美并重中释放智 慧和技艺。 美是愉悦源泉,美也是巨大竞争力。科技之美,立足于“人的尺度”,内蕴着“技术为体、文 化为魂”的规律。让科技的真、善、美可观可触可感,我们才能最大程度地兑现“科技让生活更美 好”的愿望。 (摘编自刘根生《技术也可以“诗意盎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受梵高名画《星空》的启发而设计出的“夜光自行车道”,路面镶嵌着成千上万颗发着蓝绿 色微光的小石头,如同银河洒落人间,令人叫绝。 B.中国的陶瓷闻名遐迩,丝绸远销世界,古代建筑令人陶醉,因为它们既有使用价值,又有审 美价值,且这两种价值交相映衬,相得益彰。 C. “技术的诗意”,如同庖丁解牛那样在顺应自然求至善中尽显智慧和技艺,它并不是铺陈、 夸张、搞怪,而是“得天之道,其事若自然”。 D.“垂直森林”的建筑设计与传统观念里的钢筋水泥风格格格不入,让人与自然超越空间局限 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人的“诗意的栖居”。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技术和艺术分别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技术与诗意融合,“以一种更具交互性和诗 意的方式强化我们的感受能力”。 B.“技术的诗意”凝聚着尊重规律、以道驭术的“真”,凝聚着简约利物、惠而不费的“善”, 凝聚着巧夺天工、出神入化的“美”。 C. 为了追求高品质的生活,钟世镇院士在标本制作方法上大胆创新,让各类人体铸型标本如 珊瑚、水晶般精美,令参观者恐惧顿失,兴趣盎然。 D.有些技术成果缺乏良好用户体验的原因并不是技术创新能力达不到,而是在贪多求快的浮躁 心理驱使下主动放弃了对诗意的探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技术不应是坚硬麻木的存在,当我们向科技的诗意一面投去更多关注,就不难发现,技术也 可以充满温度和情怀,饱含灵性和魅力。 B.立足于“人的尺度”的科技之美,是愉悦源泉,也是巨大竞争力,这种美可观可触可感,会 使“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望早日实现。 C.一切技术创新理应遵守技术伦理,把创意和人文有机融合,多些“技术的诗意”,在实用和 审美并重中释放智慧和技艺。 D.科技不能只有理性思维,还应该有“诗性思维”,许多城市的新城区道路宽度、公共广场唯 宽大是从,既浪费也没有特色。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12 分) 沼 泽 地 (日)芥川龙之介 一个雨天的午后,我在某画展的一个房间里发现了一幅小油画。说“发现”未免有些夸大,因 为,惟独这幅画就像被遗忘了似的挂在光线最幽暗的角落里,框子也简陋不堪,所以这么说也未尝 不可。记得标题是《沼泽地》,画家不是什么知名的人。画面上也只画着浊水、湿土以及地上丛生的 草木。恐怕对一般的参观者来说,是名副其实的不屑一顾吧。 而且奇怪的是,这位画家尽管画的是郁郁葱葱的草木,却丝毫也没有使用绿色。芦苇、白杨和 无花果树,到处涂着混浊的黄色,就像潮湿的墙上一般晦暗的黄色。莫非这位画家真的把草木看成 这种颜色吗?也许是出于其他偏好,故意加以夸张吧?——我站在这幅画前面,一边对它玩味,一 边不由得冒出这样的疑问。 我越看越感到这幅画里蕴蓄着一股可怕的力量。尤其是前景中的泥土,画得那么精细,甚至使 人联想到踏上去时脚底下的感觉。这是一片滑溜溜的淤泥,踩上去噗哧一声,会淹没脚脖子。我在 这幅小油画上找到了试图敏锐地捕捉大自然的那个凄惨的艺术家的形象。正如从所有优秀的艺术品 感受到的一样,那片黄色的沼泽地上的草木也使我产生了恍惚的悲壮的激情。说实在的,挂在同一 会场上的大大小小、各种风格的绘画当中,没有一幅给人的印象强烈得足以和这幅相抗衡。 “很欣赏它呢。”有人边说边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我觉得恰似心里的什么东西给甩掉了,就猛 地回过头来。 “怎么样,这幅画?”对方一边悠然自得地说着,一边朝着《沼泽地》这幅画努了努他那刚刮 过的下巴。他是一家报纸的美术记者,向来以消息灵通人士自居,身材魁梧,穿着时新的淡褐色西 装。 这个记者以前曾经给过我一两次不愉快的印象,所以我勉强回答了他一句:“是杰作。” “杰作——吗?这可有意思啦。”记者捧腹大笑。 大概是被他这声音惊动了吧,左边看画的两三个人不约而同地朝这边望了望。我越发不痛快了。 “真有意思。这幅画本来不是会员画的。可是因为作者本人曾反复念叨非要拿到这儿来展出不 可,经他的遗族央求审查员,好容易才得以挂在这个角落里。” “遗族?那么画这幅画的人已经故去了?” “死了。其实他生前就等于是死了。” 不知不觉间,好奇心战胜了我对这个记者的反感。我问道:“为什么呢?” “这个画家老早就疯了。” “画这幅画的时候也是疯着的吗?” “当然喽。要不是疯子,谁会画出这种颜色的画呢?可你还在赞赏,说它是杰作哩。这可太有 趣儿啦!” 记者又得意洋洋地放声大笑起来。他大概料想我会对自己的无知感到羞愧;要不就是更进一步, 想使我对他鉴赏上的优越留下印象吧。然而他这两个指望都落空了。因为他的话音未落,一种近乎 肃然起敬的感情,像难以描述的波澜震撼了我的整个身心。我十分郑重地重新凝视这幅沼泽地的画。 我在这张小小画布上再一次看到了为可怕的焦躁与不安所折磨的艺术家痛苦的形象。 “不过,听说他好像是因为不能随心所欲地作画才发疯的呢。要说可取嘛,这一点倒是可取的。” 记者露出爽快的样子,几乎是高兴般地微笑着。这就是无名的艺术家——我们当中的一个人,牺牲 了自己的生命,从人世间换到的惟一报偿! “死了,是的,其实他生前就等于死了……”我默念道。 我浑身奇怪地打着寒战,第三次观察这幅忧郁的画。画面上,在阴沉沉的天与水之间,潮湿的 黄土色的芦苇、白杨和无花果树,长得那么生气蓬勃,宛如看到了大自然本身一般…… “是杰作。”我盯着记者的脸,斩钉截铁地重复了一遍。 【注】芥川龙之介(1892 年 3 月 1 日-1927 年 7 月 24 日),日本小说家。芥川龙之介在他短 暂的一生中,写了超过 150 篇小说。他的短篇小说取材新颖,情节新奇甚至诡异。作品关注社会丑 恶现象,但很少直接评论,而仅以冷峻的文字和简洁有力的语言来陈述,这使得他的小说既具有高 度的艺术性,又成为当时社会的缩影,35 岁在寓所服用致死量的安眠药自杀, 枕边搁置有圣经、 遗书与遗稿。 4. 下面对作品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在“我”看来,位置的不显、框子的简陋、作者的无名,足以使参观者对其不屑一顾。 B.本文的“我”是故事的叙述者,而真正的主人公则是已去世而未出场的画家。作者通过记者 的口讲述了这个画家的孤独、潦倒、疯癫,同时也在表达自己的艺术观与人生观,作家对人生深重 的怀疑以及最后自杀的悲剧,在这篇作品中已露端倪。 C.文章通过神态和心理描写,刻画出代表主流价值观又缺乏艺术鉴赏力的记者形象。 D.《沼泽地》流露出的阴暗、低沉甚至颓废的情调,固然给“我”以厌恶的情绪,但包含着画 家为常人所不能认同的执着激情和对人生的独特理解。 5. 小说以“沼泽地”为题,有哪些内涵?请概括说明并分析。(4 分) 6.“我”两次评价《沼泽地》是杰作,两次“是杰作”的含意分别是什么?谈谈你认为能称得上“杰 作”的艺术作品应具备哪些特点,试联系其他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加以印证。(5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14 分) 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 2016 年 1 月 13 日,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文字学家周有光迎来了 111 岁大寿。这位文化界的名 人一生经历可谓充满传奇,精彩异常。11 日上午,周有光外甥女毛晓园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 示,舅舅在百岁之后仍然思路清晰、眼界开阔,只是这两年身体确实比以前差了一些,“他还一直关 心国家、世界上发生的大事”。 周有光十岁时,随全家迁居苏州,进入当时初始兴办的新式学堂读书。后来,与同为语言学家 的吕叔湘成为同学。1923 年,成绩优异的周有光中学毕业,在亲友资助下,来到上海圣约翰大学。 1925 年,周有光改入光华大学继续学习。大学毕业后,他与夫人张允和同往日本留学。1935 年,周有光放弃日本的学业返回上海,任教光华大学。在此后十多年的时间里,他基本都在经济、 金融领域工作,并出国任职。解放后,放弃了海外优裕的生活,毅然选择回国。 在周有光的工作经历中,最为人熟知的或许就是他参与“汉语拼音方案”的工作。有资料称, 是周有光主导建立中国汉语拼音体系,他也因此被称为“汉语拼音之父”。 1955 年 10 月,时任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的周有光到北京参加全国文字会议,为期一个月的会 议结束后,组织上通知他到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工作。就这样,周有光在 50 岁左右时,改行专职研 究语言学,并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改行之后的周有光到北京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参加拟定拼音方案的工作,在三年的时间内,周 有光认认真真工作,深入语言学和文字学的研究。在与他人的通力合作下,该方案最终于 1958 年正 式公布。之后,周有光又提出了“文字三相分类法”(符形、语段、表达法),并把汉字的传播历史 分为“学习、借用、仿造、创造”四个阶段,对汉字文字学的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 在周有光的传奇人生中,还有这样一段为人津津乐道的趣事,他曾经做过爱因斯坦的“陪聊”, 他们见过两次。周有光是极少见的和爱因斯坦聊过天的中国人。 在《周有光百年口述》一书中,周有光这样描述:“打完仗,何廉到美国,我也到美国,他到 普林斯顿大学做研究教授,爱因斯坦也在普林斯顿大学做研究教授。他跟我说:‘爱因斯坦现在空闲 得不得了,想找人聊天,你高兴跟他聊天吗?’我说:‘当然很高兴。’这样就两次去访问爱因斯坦。 我们是一般的谈话,当时的国际形势,当时美国发生的情况,随便讲讲。为什么我会把这个事情忘 掉呢?因为谈话内容没有特点。这是一个遗憾的事情,也不可能有特点,因为他的研究方向跟我不 一样。我跟爱因斯坦谈过两次,只是随便的聊天,没有学术性的,所以我就不放在心上。……” 到了晚年,乃至年过百岁之后,周有光仍然精神健旺,没有停止思考,先后出版《周有光文集》 《朝闻道集》《拾贝集》等作品,撰写了大量兼具学术性与通俗性的文章、文化批评家解玺璋曾这样 评价道:“他达到了勇者无惧的境界。” 在叶芳的眼中,周有光既是一位思维敏锐的学者,也是一位宽厚待人的老人,“他过生日,有 很多人去看望他。他现在身体很弱,坐那么长时间听别人说话是很耗费体力的,但他特别宽容,不 会阻止别人说话,静静等着人家离去。这是一种很高的人格”。 周老先生自己说过,“我从来都是把坏的东西尽快忘掉,记住的都是生命中有趣的、美好的事 情。”叶芳说,周有光对世界新奇的东西总是充满好奇心,“他很多次提到高铁发展给人们带来的便 利,也非常想坐一次高铁回常州老家,但他心里知道,再也不可能做这样的长途旅行了。” 中评网称周有光具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苏培成称其“敢于说真话、说实话”;《晶 报》也称他“敢讲一般人不敢讲的话”。 (选自中国新闻网,有改动) 【相关链接】民说的“不能因为锅块好吃有名,就可以无证经营”。有网友认为:一位残障人 士,背驼得几乎与身体成 90 度角,利用自家房子的做锅块,属于自强不息,加上从未发生过食品问 题,也从无隔壁邻居投诉,“锅块老伯”算是有良心、有责任感且富有“工匠精神”。也有网友留言, “巷子锅块”若关掉,老荆州的味道还能留住吗? 请根据以上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不得透漏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2016~2017 学年度上学期 期 末 考 试 卷 年级:高二 科目:语文 命题人:王波 李成蹊 审题人:王波 李成 蹊 参考答案 1.D (“创造了人的‘诗意的栖居’”表述有误,原文第 3 段的相关表述是“为‘诗意 的栖居’创造了无限可能”。) 2.C (“为了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无中生有;“兴趣盎然”也有误,原文第 3 段的相关 表述是“对探索人体奥秘充满了兴趣”。) 3.B (“立足于‘人的尺度’的科技之美,是愉悦源泉,也是巨大竞争力”说法有误, 原文最后一段相关表述是“美是愉悦源泉,美也是巨大竞争力”;“会使‘科技让 生活更美好’的愿望早日实现”也有误,文中相关表述是“我们才能最大程度地 兑现‘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望”。) 4. B (A 项并非作者的观点;C 项文章并未对记者进行心理描写;E 项没有厌恶的情 绪。) 5. ①小说主要情节围绕这幅题为“沼泽地”的油画展开,“沼泽地”作为线索串联起全 文,揭示了故事内容(2 分) ②沼泽地具有吞噬一切的力量,以此象征画家所处的恶劣艰难的艺术创作环境和社 会环境。 ③画中沼泽地里依然有生命存在,顽强地与恶劣的生存环境抗争,由此烘托画家的 艺术形象,更好地表现出画家执着的艺术追求;(2 分) ④ 通过画作的内容和给人独特的感受,隐喻艺术是艺术家生命存在和追求的独立形 式,应该体现艺术家独特的情感体验、人格倾向和艺术风格。(只要答到表现作品 主题用意上,即算正确)(2 分) ⑤折射出作者对画家内心“凄惨”挣扎的同情,表达了对画家坚持独特认识及创作 个性的尊敬之情。(2 分)(答出一点 2 分,两点 3 分,三点 4 分) 本小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文章标题的含义往往有多种,有显 性的有隐性的。“沼泽地”既是情节展开的场所,又是恶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 象征,同时也折射出主人公的努力与拼搏。 6. ①第一次含意是:油画内容本身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1 分)第二次含 意是:在艰难的处境中有着独特的艺术个性和人生追求的作品更是杰作。(1 分) ②所谓“杰作”的含义:能够真实地反映生活,给人深刻的印象;能够表达自己内心 的感受,反映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体现执着的艺术追求和独特的艺术个性;能 够给人带来激情和心灵的震撼,让人从中得到启迪。(2 分) ③联系其他艺术家的创作:如 19 世纪荷兰印象派画家梵高,生前同样未被世人理解接 纳,生活困窘,贫穷和信念的破灭使他一度陷入绝望,他承受着巨大的苦恼和挫 折,却把苦痛化为欢歌的力量,用明媚的色彩来抚慰更多苦难的心灵,如他的最 著名的《向日葵》让观者感受到生命的激情和艺术的慰藉。(1 分) 本小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鉴赏作品语言的能力。根据文本理解“我”的两 次评价的含意,进而理解“杰作”的含意。然后归纳能称得上“杰作”的艺术品 的特点,最后联系其他艺术家来验证。 7. AC( B 项,“唯一”错误;D 项,“从来都是把坏的东西尽快忘掉”是周老自己说 的,而不是叶芳;E 项,“淡泊名利”不当,文中没有直接体现。选对一个得 2 分, 全对 4 分) 8. ①主导建立汉语拼音体系,参与制定汉语拼音方案,被称为汉语拼音之父; ②总结文字发展规律,提出“文字三相分类法”,并把汉字的传播历史分为“学习、 借用、仿造、创造”四个阶段; ③著作等身,发表过 30 多部语言学专著,300 多篇论文,产生了广泛影响。(答出一 点 2 分,两点 3 分,三点 4 分)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 在文中将内容划出,之后再归纳概括。 9. 我认为,周有光的百年人生,丰富多彩,充满传奇。(1 分) ①身兼“三家”(语言学家,文字学家,经济学家),通晓多种语言; ②做过爱因斯坦的“陪聊”; ③在 50 岁左右时,改行专职研究语言学,并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④百岁之后,仍精神健旺,没有停止思考,出版多部作品。(观点 1 分,一点 2 分, 两点 4 分,三点 5 分) 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先表明自己的观点, 之后再围绕文章的内容来分析。本题可以这样来分析 10. A 11. D 皇帝之死称“崩”不称“薨”。 12. D “但念及两人的情谊还是委以重任”的说法不正确。原文中,光武帝提到两人关 系时带有责备王常的语意,他重用王常有“不忧南方”的考虑。 13.(1)常常想起从前一起经历(或度过)艰难困苦,没有哪一天能忘记。没有以往就 没有将来,怎么违背了往常(辅佐真主的)话呢?(“念”“更”“困厄”各 1 分,句意 1 分) (2)后来光武帝曾在大会上指着王常对群臣说:“这个人率领下江众将士辅助汉室, 心如金石般坚定,是真正的忠臣。”(“谓”“辅翼”各 1 分,句意 1 分) (3)张衡上任之后治理严厉,整饬法令制度,暗中探得奸党的姓名,一下子同时逮捕, 拘押起来,于是上下敬畏恭顺,称赞政事处理得好。(“下车”“治”各 1 分,句意 1 分) 14. AD(选对一个得 2 分,全对 5 分) 本题考查把握诗歌内容的能力。注意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诗句的含义,从而把握诗歌的内 容。A 项“悠闲自在”理解错误,凌空而来的开头,正是把诗人那种友爱欢快的 生活消失之后的复杂、苦闷的感情,以一种突发的方式迸发出来了。D 项“为了 解除思念就跟随汶水一路南行”理解错误。最后两句是说“我的思君之情犹如这 一川浩荡的汶水,日夜不息地紧随着你悠悠南行”。 15. ①三四句借景抒情,诗人借萧瑟凄清的环境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苦;(3 分) ②五六两句借事抒情,诗人借助“鲁酒”和“齐歌”排遣愁绪,但没有成功,表达 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深。(3 分) 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用了那些手法,然 后结合诗句分析为什么是这个手法,最后写出这种手法的作用和效果。三四句是 对客观景物的描绘。“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眼前的沙丘城对于诗人来说, 象是别无所见,别无所闻,只有城边的老树,在秋风中日夜发出瑟瑟之声。这萧 瑟的秋风,凄寂的气氛,更令人思念友人,追忆往事。“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酒也不能消愁,歌也无法忘忧。“不可醉”,即没有那个兴趣去痛饮酣醉。“空复情”, 因为自己无意欣赏,歌声也只能徒有其情。借饮酒、听歌之事抒发对友人的思念。 16. (1)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3)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4)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5)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7. C ①涣然冰释:像冰遇热消融一般。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 ②胸无城府:指为人坦率真诚,不用心机。 ③焚膏继晷:形容用功读书或努力工作。 ④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此处不合语境。 ⑤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极难得到音信、言论或来访。 ⑥名噪一时:名声传扬一个时期。 18.D A 项,不能降低 2 倍,可改为“降低了二分之一;B. 成分残缺,可在“大地上” 后加“的人生理想”;C. 句式杂糅。 19.C 这个语段,共有五个句子。其中,句⑤中“这个信念”应承句②中“有一种信念”; 由句④中的转折连词“可是”及其后的“观代”,可以推断带有“在古代”的①句 应在其前面;而句③中“则…‘还要…‘合理”等词语则很明显是相对于句⑤而 言。 20. ①塑料垃圾充斥于各种场所 ②难以对其进行生物降解 ③塑料垃圾还改变土壤性质(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 给分。答对一题 1 分,两题 3 分,三题满分) 21. ①有手机之前,三个人互相交流,脸上洋溢着笑容,其乐融融;有手机之后,三个 人各自在玩手机,眼睛紧盯着自己的手机屏幕,彼此之间没有交流。(2 分) ②我们应理性地看待这一现象。手机作为一种大众化的通讯工具,使人们的生活更 便捷。(2 分)但是,如果过度依赖手机,不仅有损身体健康,而且会使人与人之 间的关系变得冷漠疏远。(2 分) 22. 此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 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 切不可偏题。根据材料中不同的网友声音,可以立意为:好吃还要合法;叫停不 如帮助办证;自强不息;把小事做好;留住味道等。 文言文翻译 王常字颜卿,是颍川郡舞阳人。王莽末年,替弟弟报仇,逃亡到江夏。不久,和王 凤、王匡等人在云杜绿林起兵,聚集了几万人,用王常为将佐,攻打云杜附近各县。后 来和成丹、张卬另领兵进驻南郡蓝口,号称下江兵。 这时,(刘伯升等率领的)汉军和(王匡等率领的)新市兵、(陈牧等率领的)平林兵都 在小长安被打败,各路人马准备解散离开。刘伯升听说下江军在宜秋,立即和光武帝以 及李通一起到王常的军营拜访,刘伯升见到王常,用联合的好处来劝说王常。王常恍然 大悟,说:“王莽篡夺政权,杀了皇帝,残害虐待天下百姓,百姓思念汉朝,所以豪杰 一起起义。现在刘氏又兴盛起来,就是真正的君主。我确实想为汉朝献身付出,辅助(刘 氏)成就大功业。王常回来后,成丹、张卬倚仗自己的部队人多,王常一心只想归顺汉 朝,就慢慢说服下江军的将帅,下江的各位将领虽然倔强缺少见识,然而一向尊敬王常, (王常)立即带领军队和汉军及新市兵、平林兵会合。 等到众将领商议确立王室的时候,只有王常和南阳的士大夫同心想拥立刘伯升,等 到更始帝登基,任命王常担任廷尉、大将军,封知命侯。分兵巡行汝南、沛郡,回师进 入昆阳,和刘秀共同打败王寻、王邑。更始帝到西部建都长安,任用王常兼理南阳太守 事务,命令他可以自行生杀赏罚大权,封为邓王。王常生性恭谨俭朴,遵守法规制度, 南方人都称赞他。 更始帝战败,建武二年夏天,王常带着妻子和孩子到洛阳去,裸露上身自行归降。 光武帝见到王常很高兴,慰劳他说:“王廷尉很辛苦。(我)常常想起从前(我们)一起经 历艰难困苦,没有哪一天能忘记。没有以往就没有将来,怎么违背了往常(辅佐真主的) 话呢?”王常磕头谢罪说:“更始帝不嫌弃我这个臣子,任命我担任南州长官。赤眉军攻 入长安打败更始帝的部队,(我)灰心失望,以为天下又失去了纲常法纪。听说陛下在河 北登基,(我)心明眼亮。今天能够在朝廷里见到陛下,即使死了也没有留下遗憾了。” 光武帝笑着说:“我和廷尉开玩笑罢了。我见到了廷尉,不担忧南方了。”(光武帝)特地 加以赏赐,授以(王常)左曹这一官职,封为山桑侯。 后来光武帝曾在大会上指着王常对群臣说:“这个人率领下江众将士辅助汉室,心 如金石般坚定,是真正的忠臣。”光武十二年,(王常)在驻军的地方去世,谥号叫节侯。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