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ID:584077

大小:24.91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3-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 4 课《孙权劝学》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01 积累运用 1.请给下面的字注音。 卿(qīng) 涉(shè) 孰(shú) 遂(suì) 岂(qǐ)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卿今当涂掌事(当道,当权) (2)蒙辞以军中多务(推托) (3)但当涉猎(粗略地阅读) (4)见往事耳(历史) (5)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 (7)及鲁肃过寻阳(到,等到) (6)蒙乃始就学(于是,就) (8)即更刮目相待(重新) (9)大兄何见事之晚净(知晓事情)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蒙辞以军中多务。 译文: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托。 (2)卿言多务,孰若孤? 译文:你说事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译文:你现在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原来吴县的阿蒙了!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B)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解析:A 项应为:蒙/辞以军中多务;C 项应为: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D 项应为:大兄/何见 事/之晚乎。) 5.古代文言文中的许多语句是成语的重要来源,请根据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在本文中找出相应的 成语。 (1)比喻人学识尚浅。(吴下阿蒙) (2)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相待) 6.对加点词的用法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卿今当涂掌事。(朋友之间表示亲切的第二人称) B.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古时王侯的自称) C.非复吴下阿蒙。(阿蒙指吕蒙,在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意味)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解析:“卿”指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可以“卿”为爱称。) 7.班里举行了《孙权劝学》课本剧表演活动,以下是课本剧的一个片段,请根据你对课文 的理解填空。 金碧辉煌的大殿里。孙权坐在龙椅上,示例:微皱眉头。(填写人物神态) 孙权:(自言自语)示例:这个吕蒙啊,行伍出身,打仗还行,就是感觉有点粗鲁,得让他读书。(设 计独白) 吕蒙:(从门外大步进入大殿,跪下)大王,不知您找微臣有何事? 孙权:爱卿,今天孤找你是想劝你读书! 吕蒙:主公您有所不知,我哪有空啊? 孙权:你事务有我多吗?我常常看书,觉得挺有收获。 吕蒙:(不住地点头)示例:听您这么一说,我应该抽出时间读书啊,不辜负您对我的期望和关怀。(设 计人物语言) 8.学完《孙权劝学》一文后,某校七年级(6)班决定开展以“好读书·读好书”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围绕本次活动的主题,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示例:好读书,读书让生活变得充实;读好书,读书让学识变得渊博。 (2)下面是某同学在学校贴吧上发的帖子,请你跟帖。(要求: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至少用一个例子 加以阐述,60 字左右) 某同学的帖子:读书可以养气。“腹有诗书气自华”,宋濂遍观群书,则有儒雅之气;苏轼饱读诗书, 则有豪放之气。故多读则气足,气足则文华。 你的帖子:示例:读书可以益智。多读书使人知识丰富,眼界开阔,思想深刻。郑樵读古今之书, 通百家之学,最终成为知识渊博的史学家。 (3)假如你的妈妈平时反对你阅读课外书籍,请你写几句话劝说妈妈。(要求:用上一句读书名言, 不超过 100 字) 示例:妈妈,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可以增加我的知识,对写作也有很大的 帮助。今后你还是让我多读点课外书吧! 02 课内精读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列题目。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治经为博士邪(为:成,当) B.蒙辞以军中多务(务:事务) C.见往事耳(见:了解) D.但当涉猎(但:然而,却) (解析:D 项中的“但”应解释为“只,只是”。) 10.请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译文:我难道想要你钻研儒家经典当博士啊! (2)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 译文:等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谈论。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译文: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11.用原文回答。 (1)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表明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哪句?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2.作者是运用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吕蒙学习的成效的?请予以说明。 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以鲁肃见到吕蒙时的惊异和钦佩之情,表现了学习使吕蒙有了巨大变化。(或 “对比”,以吕蒙学习前后的变化对比,表现其学习成效显著。)(意思接近即可) 03 拓展阅读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 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 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 【乙】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①,不待远离膝下②,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 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汝在家汩③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 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 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④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⑤故旧 耶?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无忝⑥尔所生!”在此一行,千万努力。 (选自朱熹《与长子受之》) 【注释】 ①义理:指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②膝下:这里指父母。③汩:搅乱,扰乱。④ 伎俩:原指不正当的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⑤乡党:家乡的人。⑥无忝:不要辱没。忝,辱。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蒙辞以军中多务(用,拿) (2)及鲁肃过寻阳(经过) (3)然今遣汝者(派) (4)力改故习(旧的,原来的)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译文: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知晓事情太晚了吧! (2)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 译文:如果你爱好学习,在家里完全可以读书写文章,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 15.【甲】文中孙权劝导吕蒙要学习的理由是什么?【乙】文中朱熹让儿子离家求学的原因是什么? 【甲】文中孙权劝导吕蒙要学习的理由是通过博览群书,可以获得教益,了解历史的经验教训。【乙】 文中朱熹让儿子离家求学,一是担心儿子在家被俗务耽误,不能专心学习;二是父子之间不想日夜督促; 三是在家没有朋友、没有见识。 16.从写作目的看,【甲】【乙】两文有着怎样的共同点?从写法看,又有何不同? 【甲】【乙】两文都是在劝谏别人认真学习,勤奋读书。【甲】文既有委婉的劝谏,又有侧面烘托; 【乙】文主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语重心长的劝说。 附【乙】文参考译文: 如果你努力学习,在家里也可以读书写文章,弄明白言论或文章的内容和道理,用不着远离父母, 千里迢迢地去跟从老师学习。你既然不能这样,就是自己不好学,也不能指望你懂得这个道理。但是现 在让你出外从师的原因,是担心你在家里为俗务所缠身,不能专心读书学习。同时,父子之间,我也不 希望日夜督促责备你。在家里也没有朋友和你一起探讨,增长见识,所以要让你出去走一走。你要到了 那里,能奋发努力有所作为,用心改去以前的不好的习惯,一心勤奋谨慎,那么我对你还有希望。若不 是这样,则是徒劳费力,和在家里没有两样。以后回来,又仅仅是以前那样的小人物,不知道你准备用 什么样的面目来见你的父母亲戚同乡和老朋友呢?记住!记住!“每天晚上睡觉前,想想自己今天做了 什么有意义的事情,对得起自己的生命吗?”这一次行程,要千万努力呀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