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精选汇编-现代文阅读(二)
加入VIP免费下载

浙江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精选汇编-现代文阅读(二)

ID:583900

大小:63 KB

页数:36页

时间:2021-03-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浙江省 2021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精选汇编 -现代文阅读(二) 浙江省台州市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二)(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珠子灯 汪曾祺 这里的风俗,有钱人家的小姐出嫁的第二年,娘家要送灯。送灯的用意是祈求多子。元宵节前几天, 街上常常可以看到送灯的队伍。几个女佣人,穿了干净的衣服,头梳得光光的,戴着双喜字大红绒花,一 人手里提着一盏灯;前面有几个吹鼓手吹着细乐。远远听到送灯的箫笛,很多人家的门就开了。姑娘、媳 妇走出来,倚门而看,且指指点点,悄悄评论。这也是一年的元宵节景。 一堂灯一般是六盏。四盏较小,大都是染成红色或白色而画了红花的羊角琉璃泡子。一盏是麒麟送子: 一个染色的琉璃角片扎成的娃娃骑在一匹麒麟上。还有一盏是珠子灯:绿色的玻璃珠子穿扎成的很大的宫 灯。灯体是八扇玻璃,漆着红色的各体寿字,其余部分都是珠子,顶盖上伸出八个珠子的风头,风嘴里衔 着珠子的小幡,下缀珠子的流苏。这盏灯分量相当的重,送来的时候,得两个人用一根小扁担抬着。这是 一盏主灯,挂在房间的正中。旁边是麒麟送子,玻璃泡子挂在四角。 到了“灯节”的晚上,这些灯里就插了红蜡烛。点亮了。从十三“上灯”到十八“落灯”,接连点几 个晚上。平常这些灯是不点的。 屋里点了灯,气氛就很不一样了。这些灯都不怎么亮(点灯的目的原不是为了照明),但很柔和。尤 其是那盏珠子灯,洒下一片淡绿的光。绿光中珠幡的影子轻轻地摇曳,如梦如水,显得异常安静。元宵的 灯光扩散着吉祥、幸福和朦胧暧昧的希望。 孙家的大小姐孙淑芸嫁给了王家的二少爷王常生。她屋里就挂了这样六盏灯。不过这六盏灯只点过一 次。 王常生在南京读书,秘密地加入了革命党,思想很新。订婚以后,他请媒人捎话过去:请孙小姐把脚 2 放了。孙小姐的脚当真放了,放得很好,看起来就不像裹过的。 孙小姐是个才女。孙家对女儿的教育很特别,教女儿读诗词。除了《长恨歌》《琵琶行》,孙小姐能背 金本《西厢记》。嫁过来以后,她也看王常生带回来的黄遵宪的《日本国志》和林译小说《迦茵小传》《茶 花女遗事》…… 两口子琴瑟和谐,感情很好。 不料王常生在南京得了重病,抬回来不到半个月,就死了。 王常生临死对夫人留下遗言:“不要守节。” 但是说了也无用。孙王二家都是书香门第,从无再婚之女。改嫁,这种念头就不曾在孙小姐的思想里 出现过。这是绝不可能的事。 从此,孙小姐就一个人过日子。这六盏灯也再没有点过了。 她变得有点古怪了,她屋里的东西都不许人动。王常生活着的时候是什么样子,永远是什么样子,不 许挪动一点。王常生用过的手表、座钟、文具,还有他养的一盆雨花石,都放在原来的位置。孙小姐原是 个爱洁成癖的人,屋里的桌子椅子、茶壶茶杯,每天都要用清水洗三遍。自从王常生死后,除了过年之前, 她亲自监督着一个从娘家陪嫁过来的女佣人大洗一天之外,平常不许擦拭。里屋炕几上有一套茶具:一个 白瓷的茶盘,一把茶壶,四个茶杯。茶杯倒扣着,上面落了细细的尘土。茶壶是荸荠形的扁圆的,茶壶的 鼓肚子下面落不着尘土,茶盘里就清清楚楚留下一个干净的圆印子。 她病了,说不清是什么病。除了逢年过节起来几天,其余的时间都在床上躺着,整天地躺着。除了那 个女佣人,没有人上她屋里去。 她就这么躺着,也不看书,也很少说话,屋里一点声音没有。她躺着,听着天上的风筝响,斑鸠在远 远的树上叫着双声,“鹁鸪鸪——咕,鹁鸪鸪——咕”,听着麻雀在檐前打闹,听着一个大蜻蜓振动着透 明的翅膀,听着老鼠咬啮着木器,还不时听到一串滴滴答答的声音,那是珠子灯的某一处流苏散了线,珠 子落在地上了。 女佣人在扫地时,常常扫到一二十颗散碎的珠子。 她这样躺了十年。 3 她死了。 她的房门锁了起来。 从锁着的房间里,时常还听见散线的玻璃珠子滴滴答答落在地板上的声音。 10. 汪曾祺的语言淡而有味,请赏析文中两处画线语句。 (1)尤其是那盏珠子灯,洒下一片淡绿的光,绿光中珠幡的影子轻轻地摇曳,如梦如水,显得异常安静。 (2)她这样躺了十年。 她死了。 她的房门锁了起来。 11. 分析文章前三个自然段的作用。 12. 试比较这篇小说中的孙淑芸与《祝福》里的祥林嫂两位人物的异同。 13. 有人认为,本文在倒数第二段“她的房门锁了起来”处收尾即可。你认为作者为何要添上最后一段作 为结尾? 【答案】10. (1)描写珠子灯的色彩(淡绿)和动态(灯影的摇曳),比喻手法写出环境的宁静柔和,烘 托祥和美好的氛围。 (2)短句独立成段,叙述扼要,浓缩十年时间跨度,极有张力地呈现人物的悲剧命运,留给读者更多感 慨和思考空间。 11. ①呼应标题并介绍送灯的习俗,点明珠子灯的寓意和作用;②交代社会环境,为下文人物的命运发展 作铺垫;③详细描写珠子灯的繁复美丽,与故事的凄凉形成对比。 12. 同:都受礼教思想约束,囿于社会环境,无望地走向死亡,命运悲惨。异:孙淑芸是书香门出身,受 过良好的教育,物质条件优渥,丈夫对其有过新思想的引导;祥林嫂是朴实的底层劳动妇女,在多次打击 下苦苦挣扎,物质上贫穷,精神上绝望。 13. ①以动衬静,珠子掉落的滴答声反衬孙淑芸十年“活死人”生活的死寂和压抑;②珠子灯象征多子与 美满,珠子的散落对应着主人公生活的破碎;③故事在珠子的滴答声里结束,言尽而意未尽,留下挥之不 4 去的伤痛和凄冷之感。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1)这是一句对于珠子灯的描写,“一片淡绿的光”描绘灯的色彩,“轻轻地摇曳”描绘灯光的动态, “如梦如水”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的描写了环境的宁静、柔和、静美。结合“元宵的灯光扩散着 吉祥、幸福和朦胧暧昧的希望”可知,此句的对灯的描写烘托祥和美好的氛围。 (2)这是文章结尾部分,以三个短句独立成段,交代了主人公孙淑芸的命运结局。“她这样躺了十年” 用简洁而极富概括性的语言交代时间的跨度,“她死了”交代人物的结局,“她的房门锁了起来”是一句 耐人寻味的描写,呈现给我们一种悲剧性画面。这样三个短句连续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强化了悲剧效果, 这样的结尾引人深思。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小说开头描写了当地元宵送灯的风俗,第一段主要介绍送灯的习俗,第二段描写六盏灯尤其是珠子灯的繁 复美丽,颇为详细,第三段介绍点灯的时间。这是社会环境的描写,为下文人物的命运发展作铺垫;由“这 里的风俗,有钱人家的小姐出嫁的第二年,娘家要送灯。送灯的用意是祈求多子”可知珠子灯的寓意和作 用,珠子灯象征多子与美满,而孙淑芸无望地走向死亡,命运悲惨,可见此处详细描写珠子灯的繁复美丽, 与下文人物命运的凄凉形成对比。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鉴赏的能力。 从文中“孙小姐是个才女。孙家对女儿的教育很特别,教女儿读诗词。除了《长恨歌》、《琵琶行》,孙小 姐能背全本《西厢记》。嫁过来以后,她也看王常生带回来的黄遵宪的《日本国志》和林译小说《迦茵小 传》、《茶花女遗事》……两口子琴瑟和谐,感情很好”可知孙淑芸是书香门出身,受过良好的教育,有文 化有才华,物质条件优渥;丈夫对其有过新思想的引导。由“改嫁,这种念头就不曾在孙小姐的思想里出 现过。这是绝不可能的事”“她变得有点古怪了,她屋里的东西都不许人动。王常生活着的时候是什么样 5 子,永远是什么样子,不许挪动一点”等可知,她虽然受过较为开明的教育,接触过新的思想,但却不能 摆脱封建思想的桎梏。丈夫互后,她为了恪守封建贞操观,维护家庭“荣誉”,在“新房”里默默地躺了 十年,终于寂寂死去。由此可知,孙淑芸是一个知识、有文化但有非常浓重的封建贞节思想的旧中国女性 形象。 《祝福》中的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但在旧社会却不但不 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反而成了一个被践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视的人物,以致被旧社会所吞噬。她经 历了被迫改嫁、家破人亡、沦为乞丐等命运,为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所不容,最后在一个祝福之夜,凄然 死去。 结合以上内容,从同和异两个角度分析即可。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结尾段“从锁着的房间里,时常还听见散线的玻璃珠子滴滴答答落在地板上的声音”重在对珠子散落声音 的描绘,从手法看,这是以动衬静的手法,由“她就这么躺着,也不看书,也很少说话,屋里一点声音没 有”可知,珠子掉落的滴答声反衬孙淑芸十年“活死人”生活的死寂和压抑。 从人物形象的塑造看,结尾一段形象地写出了孙淑芸的命运,语言含蓄,内涵丰富。由前文“送灯的用意 是祈求多子”“尤其是那盏珠子灯,洒下一片淡绿的光。绿光中珠幡的影子轻轻地摇曳,如梦如水,显得 异常安静”可知,珠子灯象征多子与美满,珠子的散落对应着主人公生活的破碎。 从艺术效果看,“散线的玻璃珠子滴滴答答落在地板上的声音” 故事在珠子的滴答声里结束,营造了一 种伤痛和凄冷的氛围,留给读者更多感慨和思考空间。 浙江省温州市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二)(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外婆的声音 于晓 6 ①外婆已经很老了,脸上的皮软软地垂着,手背上布满褐色斑点。她常常穿着黑色衣服在屋子里走来 走去,像只黑色的蝙蝠,呼吸中带着腐朽的气息。母亲生病后,外婆在我家住了很长一段时间。她像母亲 一样喂猪喂鸡,侍弄菜园,给我们炒棉油饭吃。外婆是能把每一件事都做到极致的人:她扎的草把不大不 小,烧起来的火苗子蹭蹭直往上蹿;她种的菜绿肥红瘦,不夹一根闲花杂草;她将时间掐得刚刚好,把猪 喂得不饿也不胀。但是,无论怎祥代替母亲做着一切,在我眼里,她都是属于黑暗的。我甚至不停地想象 外婆完全融入黑暗的样子,那虚无而又质实的黑暗,会不会将她腐蚀得发丝不剩? ②外婆的家在湖南与湖北交界。那里高山崇岭,有像音乐一样好听的响水洞,有像画一样好看的青竹。 外婆的家就在一座山脚下,三间小土房,土豆一样躲在树的阴影里,只留一面苍白的墙。房子周围是一片 梯田似的山坡,山顶是一畦畦花生和番薯,坡上是黑压压的松树和枞树。树林里长着青藤和野艾,风一吹, 藤蔓翻转,露出下面干净的黄土。外公像一片腐烂的落叶,就在这片黄土之中,与黑暗融在了一体。 ③我没有见过外公。外婆说外公是在“破四旧”那年死去的:他被关进一间阴冷的木棚子里;然后, 生病的他像散落的泥土倒在冰冷的地上,倒在一片黑暗之中。而此时的外婆,已带着舅舅、姨姨、母亲出 去讨生活了。他们专捡荒野之路,以讨米、打松油为生,日子风雨飘摇。后来,外公的骨殖被人弄回家, 种在了他曾经耕耘的黄土里,陪伴他的是不停流转的风向和一大片挺拔的青松。而外婆她们像几片风中的 树叶,兜兜转转后也终于飘回了自己的家乡。 ④那时候,林子里总有一堆腐烂的落叶,用棍子拨动时里面会爬出黑色的虫子和蚯蚓,有时还会蠕动 着白色的蛆虫,看着让人头皮发麻。因此,我从未祭拜过外公。我害怕像落叶一样腐烂的外公,也害怕被 黑暗包裹着的外公。这种害怕让我过早地体验到一种忧伤。我常常一个人跑到很远的荒坡上,看远方的山 和田野静止在铅色中,看一些房子孤立在荒野里,看一些人亘古不变地在房子里进进出出……荒坡很长很 阔,没有树,只有大片大片干枯的纠缠不清的草根。它们从坡上长到坡下,然后像水一样流进田沟里,汲 取养分后,它们干枯的骨节中长出新的叶子,很快长成另一种气象。我喜欢这种不断捕获生机的植物。它 们不受约束的生长姿态,是逃避僵化和死亡的最好方式。“植物有明显的自我防卫和自我保护意识,这是 它们在长期生物进化的过程中逐步适应生活环境的结果。”一天,我读到一篇关于植物的文章时幡然醒悟: 原来我是属于这种植物的。我不仅害怕黑暗,更害怕强大的现实——村庄越来越遥远,我越来越孤独。我 必须不停地寻找新的生命水源,不停地调整自己的生命姿态,才能活得更加生机盎然。 ⑤我对家乡的感情非常复杂,我深爱着它,但在我眼里,唉,它和外婆一样,老态、僵化,充满教条。 贫穷像年轮,年复一年地在这里流转。婆媳关系永远是水与火;男人耕种、抽烟喝酒骂女人,女人则柔顺 地躲在男人强大的阴影里,做一只匍匐的蝶;儿女们长大后,必须遵从父母之命,嫁娶一户长辈心中的好 7 人家。这是家乡的密码,它具有神性的权威,从祖祖辈辈手里一路传来,从来不曾改变过。秋天,风吹着 村子,树枝咯吱咯吱地抽打着瓦楞,一些树叶掉在屋脊上,然后被风吹起,旋转一番后轻轻落进泥土里, 一个季节便算终结了,继而便是漫长的冬天。我一直认为,家乡是属于冬天的,它肃杀、沉郁,充满了腐 烂的气息。它似乎被季节忘记了,也被时代忘记了。它和外婆一样,已成为黑暗的一部分。 ⑥外婆曾反复告诫我作为一个女孩子家应有的本分。这个本分里包含很多准则和教条。她说,女儿家 走路要轻要稳,目光要看前面,吃饭要安静,少吃菜多吃饭,打哈欠时要用手遮住口部……外婆出身于中 资人家,从小受过良好的传统教育,她将这种教育毫无保留地赠予了母亲,几十年后,又试图改变他的外 孙女。我此刻的言行举止,一半便来自外婆的言传身教。她那些闺秀似的行为准则,在漫长的时间里潜移 默化地融进了我的骨血。但在当时,外婆的教育就像生锈的齿轮,聒噪难听,她宽大的黑色衣服像是死亡 的影子,使我一度感到恐惧,试图逃离外婆,逃避家乡。外婆用苍老的生了锈的声音唠叨,她说,人在哪 里出生,根就扎在哪里,就算你逃到天涯海角也总有一天要回来的。 ⑦但我最终还是逃离了她,逃离了故乡,就像当年的她一样。只不过,外婆当年是沿着一条荒野之路, 而我则是坐着漂亮的大巴,沿着一条宽敞的柏油马路,揣着无限的梦想。我以植物的属性,挣脱外婆的印 象,挣脱贫瘠的母地,扑向广阔的原野。 ⑧我离开的时候,外婆早已回到她自己的家。她更加老了,走路必须依靠拐杖,她不再侍弄菜园,也 不再喂鸡喂鹅。她每天坐在树影里打瞌睡,时光压在她身上,将她压成一片缓缓下沉的树叶。而我似乎已 经忘记了她,连同那座有音乐一样好听的响水洞和有画一样好看的青竹的山。 ⑨不久,外婆在那间土屋里静静地离开了。外婆离开时,我正在城市的原野里开疆拓土,寻找根系。 但我没有找到。城市的天空飞着忧伤的羽毛,我把我的根系弄丢了。后来我做了一个长长的梦,梦见外婆 在无边的黑暗中朝我走来。她走的样子很奇怪,有时像一只蝙蝠,有时像一株植物。 ⑩黑暗里,长满了外婆的声音。 (选自《散文》2019 年第 8 期,有刪改) 10. 为什么外婆在我眼里总是属于黑暗的? 11. 试分析文中两处画线句各自的作用。 12. 从表达方式角度赏析第⑤段。 8 13. 联系全文,分析末段的丰富意蕴。 【答案】10. ①外婆年纪大,外形老,常穿黑衣服,呼吸中带着腐朽的气息。 ②外婆思想古板,行事教条、僵化,没有生机。 ③外婆早年遭丧夫之痛,拖儿带女,四处漂泊,生活艰辛。 ④外婆注定走不出家乡(黑暗),和家乡有着宿命般的关系。 11. 第一处:①渲染环境的压抑、沉重,衬托外婆住处的黑、小。②引出对埋在黄土里的外公的各种回忆, 使行文承转自然。 第二处:①描写枯根的不断生长,以突出植物获得生机(不受拘束、不断寻求)的特点。②为作者走出村 庄将自己比作植物,走向外面的世界作铺垫。 12. ①直抒胸臆,用“深爱”一词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情感。 ②简洁叙写家乡封闭教条的生活和伦理,体现乡人思想的落后和封闭。 ③借助于描写秋叶飘零、冬季漫长,形象表达了家乡给作者的肃杀、沉郁之感。 ④以议论外婆和家乡的腐朽、被遗忘等,直接表达作者的深刻感受及复杂情感。 ⑤记叙与抒情交融,议论和描写穿插,使文章表达富有变化,不显单调;而感性与理性齐飞,生动与深刻 并进,也更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13. ①我不断寻求却归于“黑暗”,让我意识到我和外婆的相通之处,表现出我对外婆的理解。 ②深切表现我对外婆的怀念,也让失意的我为过去的态度后悔、自责并反省。 ③找不到“根系”的我想起外婆的教诲、规劝,相信外婆的言行将滋养我的人生。 ④外婆也是家乡的缩影,体现了家乡对我的影响深入血液,持久深远。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筛选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 9 题干要求回答外婆在我眼里属于黑暗的原因。 首先理解“黑暗”的意思,本文的“黑暗”既指没有生机、落后、苦难,也指家乡。 然后到文中找到能展现外婆没有生机、落后、苦难的内容以及外婆和家乡的联系。 如第一段“外婆已经很老了,脸上的皮软软地垂着,手背上布满褐色斑点。她常常穿着黑色衣服在屋子里 走来走去,像只黑色的蝙蝠,呼吸中带着腐朽的气息”,这是说外婆的年龄和外形给“我”黑暗的感觉。 如第三段“此时的外婆,已带着舅舅、姨姨、母亲出去讨生活了。他们专捡荒野之路,以讨米、打松油为 生,日子风雨飘摇。后来,外公的骨殖被人弄回家……而外婆她们像几片风中的树叶,兜兜转转后也终于 飘回了自己的家乡”,这是说外婆的生活艰辛,充满苦难,这给“我”黑暗的感觉。 如第六段“外婆曾反复告诫我作为一个女孩子家应有的本分。这个本分里包含很多准则和教条”“她宽大 的黑色衣服像是死亡的影子”,这是外婆的言行思想古板,没有生机,这给“我”黑暗的感觉。 如第六段“外婆用苍老的生了锈的声音唠叨,她说,人在哪里出生,根就扎在哪里,就算你逃到天涯海角 也总有一天要回来的”,第八段“外婆早已回到她自己的家”,第九段“不久,外婆在那间土屋里静静地 离开了”,这是说外婆与家乡的密切联系,和家乡有着宿命的关系。 考生可以根据这些内容由浅入深解答本题。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句的作用的能力。 这类试题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作答。 第一处在第二段,“外婆的家就在一座山脚下,三间小土房,土豆一样躲在树的阴影里,只留一面苍白的 墙”,这句话描写的对象是外婆的家,“三间小土房”“土豆一样”可以看出外婆住处的小,“躲在树的 阴影里”“只留一面苍白的墙”可以看出外婆住处的黑,而“躲”“苍白的墙”都可以展现出环境的压抑, 这些都是内容上的作用;再看结构上,第二段的最后说“外公像一片腐烂的落叶,就在这片黄土之中,与 黑暗融在了一体”,由此可知,这压抑的环境引出下文对埋在黄土里外公的回忆,行文转承自然衔接。 第二处在第四段,“荒坡很长很阔,没有树,只有大片大片干枯的纠缠不清的草根。它们从坡上长到坡下, 然后像水一样流进田沟里,汲取养分后,它们干枯的骨节中长出新的叶子,很快长成另一种气象”,这段 10 话描写的对象是干枯的草根,这些草根“纠缠不清”“从坡上长到坡下”“流进田沟里,汲取养分”“长 出新的叶子,很快长成另一种气象”,展现出草根的不受拘束和充满生机;从下文来看,作者极力挣脱村 庄,走向外面的世界,“我以植物的属性,挣脱外婆的印象,挣脱贫瘠的母地,扑向广阔的原野”,作者 把自己走出村庄比作植物,可见,划线处对枯跟的描写为下文这些内容做了铺垫。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表达方式,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首先回顾表达方式的种类,即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以及说明,而散文一般不使用说明这种表达方式, 所以考生只需要考虑前四种即可。 然后分析第⑤段使用了哪些表达方式,写了什么,有何效果。 “我对家乡的感情非常复杂,我深爱着它”,“深爱”是情感词,可见这句话使用抒情中直抒胸臆这种方 式,直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感情之深。 “婆媳关系永远是水与火;男人耕种、抽烟喝酒骂女人,女人则柔顺地躲在男人强大的阴影里,做一只匍 匐的蝶;儿女们长大后,必须遵从父母之命,嫁娶一户长辈心中的好人家”,这是叙述家乡封闭教条的生 活和伦理,表现出家乡人思想的落后和封闭保守。 “它和外婆一样,老态、僵化,充满教条”“我一直认为,家乡是属于冬天的,它肃杀、沉郁,充满了腐 烂的气息。它似乎被季节忘记了,也被时代忘记了。它和外婆一样,已成为黑暗的一部分”,这是直接表 达作者对家乡和外婆的态度,属于议论,对于家乡、外婆的封闭保守,作者是不认可的,但作者又深爱着 自己的家乡,议论性的文字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以及外婆的复杂情感。 由上分析可知,第⑤段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记叙抒情交融,议论描写穿插,这就让文章有了变化,同 时抒情显得感性,议论显得理性,可以更好地表达作者对家乡的情感。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题干要求考生联系全文,分析末段的丰富意蕴。 “黑暗里,长满了外婆的声音”,“长满了外婆的声音”流露出对外婆的怀念,结合上文来看,外婆教导 11 我,而我却不屑,极力要挣脱逃离,但逃离后发现“在城市的原野里开疆拓土,寻找根系。但我没有找到。 城市的天空飞着忧伤的羽毛,我把我的根系弄丢了”,由此可知,失意的我还为过去的态度自责而反省。 结合上文“从小受过良好的传统教育,她将这种教育毫无保留地赠予了母亲,几十年后,又试图改变他的 外孙女。我此刻的言行举止,一半便来自外婆的言传身教。她那些闺秀似的行为准则,在漫长的时间里潜 移默化地融进了我的骨血……人在哪里出生,根就扎在哪里,就算你逃到天涯海角也总有一天要回来的” 可知,“外婆的声音”是指外婆对我的教诲、规劝,而“长满了”则表明外婆的言行教诲将会滋养我的人 生。 结合上文外婆回到自己的家乡,而我则逃离家乡,但逃离后的我却没了根系,归于“黑暗”之中,“黑暗 里,长满了外婆的声音”表明我和外婆的相通之处,我理解了外婆。 结合“我对家乡的感情非常复杂,我深爱着它,但在我眼里,唉,它和外婆一样,老态、僵化,充满教条”“家 乡是属于冬天的,它肃杀、沉郁,充满了腐烂的气息。它似乎被季节忘记了,也被时代忘记了。它和外婆 一样,已成为黑暗的一部分”可知,外婆和家乡是一体的,外婆是家乡的缩影,“长满了外婆的声音”既 表现外婆对我的影响,也表现出家乡对我的影响。 浙江省诸暨市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生意 杨海林 老城改造,地下挖出许多古代残瓷碎片。残瓷碎片虽然不完整,但它们大多数是古代的真品,一般的 古玩爱好者都比较青睐,他们在把玩的同时能揣度它完整时的模样,揣度出缺损的图案。如同面对断臂维 纳斯。 老杜和姜本松是此中高手,他们只要瞄一眼,还能断出产生的年代、烧制的窑口,根据稀缺程度给出 一个合理的价格。后来,更多的古玩爱好者加入这个淘宝大军,但此时老城改造接近尾声,珍稀的瓷片越 来越少。 老杜和姜本松没有固定工作,老城地下出现残瓷碎片的时候,他们一直在工地上拣拾,靠出售它们为 12 生,现在,珍稀瓷片的稀少让他们成了冤家对头,他们在工地上抢拾时免不了要争吵,在文庙摆摊售卖时 又会相互诋毁。 这天,姜本松的地摊上来了一个大胡子,他看中了姜本松的一个小小的青花瓷片。 姜本松不急着出价,先夸大胡子好眼力,说这个瓷片的胎比较松,淘洗得也不太干净,应当是麻仓土 做的;青花料上有铁锈斑——这可是典型的苏麻离青料;纹饰上的莲花瓣是尖角的,这是元代的绘画风格。 所以,综合起来看,这一定是块元青花,没有一百块是不出手的。——古玩界的行话,一百就是一千。 大胡子拿在手里翻来覆去地欣赏,不还价也不放下。 这时,姜本松的熟客潘老师来了,大胡子手中的片子一下入了他的眼,他弯下腰,拍拍大胡子的肩: “你买不买啊,人家姜本松是做生意的!”话里的潜台词是你不买我可要下手了。 大胡子抬头看看潘老师:“想买,就是贵了点儿,要一百块呢。” 潘老师已经退休了,一个月好几千退休金,老年人用项少,“一百”块钱对他来说是毛毛雨。潘老师 抖抖索索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卷钱,开始点数,姜本松眼睛活套,连忙对大胡子说:“按行规,东西拿在您 手上,我们的交易就不算结束。潘老师插上来是不能作数的,但是他那么大的岁数,还是照顾一下——改 天我再寻个更好的给您。” 这话让大胡子生了气,他瞪大眼睛:“买东西跟年纪有关?” 大胡子从怀里掏出一把钱,数也不数,扔在姜本松的摊子上。 文庙好几天没有卖出好瓷片了,很快,姜本松卖出元青花瓷片的消息在淘宝人中传递开来。元青花在 老城改造中只出现过三五片,但是前几片,买家都只是藏起来秘玩,从不与外人交流,所以,大家纷纷去 大胡子那里瞧稀罕。人一多,眼就杂(当然,这些人中也有眼睛毒怪的),有人家就提醒大胡子:这枚元 青花瓷片,呵呵…… 假的? 呵呵。 大胡子凝了一下神,重新拿在手里掂了掂。 好像比同样大小的瓷片重。 13 大胡子拿来 60 倍放大镜看看瓷胎。 胎质好像密了点儿。 ——过去没有机械,窑工们制瓷都是用手揉的胎,不可能这么细密。 当然不会这么密。 奶奶的,姜本松,他敢骗我! 大胡子也算是玩瓷片的高手了,高手们买瓷,价格的高低可以不讲究,但若是买到了假的,他的学问 就可能被人怀疑——他还怎么在瓷片界混啊? 大胡子是有姜本松电话的,他拨通了问道:“下周你来摆摊吧?” 老城就这么大点儿地方,姜本松当然知道了瓷友们的议论,他在电话里一迭声地说:“你要是认为是 假的,我就把钱退给你。” 大胡子气得直跳:“我的名誉怎么办——你下周来了再说。” 三天后,大胡子来到了文庙,可是,姜本松连个影儿也看不见。以挖瓷片为生的姜本松,再也不敢露 面了。大胡子气得直跺脚:“你小子倒躲起来了——只要你在文庙里露面,哼!” 每次来文庙,大胡子都带着那枚“元青花”。 “大胡子,你的元青花,能给我看上一眼吗?”有一天,老杜问。 “你要,送你吧。”大胡子掏出那枚“元青花”,扔给老杜。 老杜淡淡地瞟一眼:“让给我,你确定?” “哪里是让,送你了——我看着心烦。” “你是一百买的,我不白拿——我出一百五。”老杜把那枚瓷片收进口袋里。 “你居然要一枚假瓷片?”大胡子睁大眼睛,“莫非它是真的?” “既然卖了,就不要问那么多。”老杜拿出一千五百块钱,在阳光下抖一抖,“看好了,可别再说是 假钱。” 14 这枚元青花,很快成了淮安古玩界的一个谜,有人说可能是真的,要不然,老杜怎么可能下手买。有 人说老杜已经卖给一个北京人了——“五百”呢。 有一天晚上,姜本松来到老杜家,“扑通”跪在了老杜面前:“谢谢你帮了我,我再也不卖假货了。” 老杜正在家喝酒:“咱把卖瓷片当个生意,既然是个生意,那就要当个生意来做。” 老杜拉姜本松入席,一抬手,“噗”,把一样东西扔到窗后的市河里。 (选自《安徽文学》2020 年第 10 期,有改动) 10. 简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 11. 结合故事情节,概括文中老杜的形象。 12. 作者用了哪些手法使小说跌宕起伏? 13. 这篇小说为什么要以“生意”做题目? 【答案】10. ①语言简洁,意蕴丰富。如“呵呵”“凝了一下神”等,写活了旁人的讥讽和大胡子的犹疑。 ②句式上长短交错,以短句为主,使语言更为灵动,表现了大胡子由松入紧的心理。③穿插使用口语,如 “掂了掂”“密了点儿”“奶奶的”,语言生动而富有表现力。④语调由轻快而渐趋沉重,从“呵呵”“好 像”“当然”到“敢”,使小说节奏更鲜明。 11. ①古玩高手,对瓷片有较高鉴赏力;②无固定工作,谋生不易,有时注重私利,“锱铢”必较,如与 姜本松的争吵与诋毁;③机智深沉,如智买假瓷片;④讲诚信重大义,不计小嫌,如买瓷片丢瓷片。 12. ①注重铺垫与伏笔,如文章一开头介绍古瓷稀少,古玩爱好者对古瓷的青睐,为后文姜本松售假埋下 了伏笔;②小说“摇摆”运行,一波三折。如大胡子购买时潘老师横插一杠,大胡子寻仇与姜本松的“躲”, 大胡子的“送”与老杜的“买”、众人的“疑”等,让人一次次接近真相又远离真相,使情节跌宕起伏, 引人入胜;③欧·亨利式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把故事推向了高潮,达到意蕴深刻而又回味无穷 的效果。 13. ①以一桩“生意”为结构的容器,串连故事情节;捡瓷片、卖瓷片、收瓷片、丢瓷片,一桩关于瓷片 的生意串连了整个故事情节;②以“生意”考验人性,凸显人物性格。姜本松重利轻义、知错就改,老杜 的轻小节重大义、讲诚信,都在这桩生意里得到了鲜明的体现。③借“生意”揭示小说深层次的意蕴,深 15 化主题。小说借生意表现了不同人物各自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揭示了做生意固然需要逐利,但更应该 将诚信与大义放在第一位的主题,升华了主旨。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语言特点的能力。 鉴赏语言可从用词、句式、整体风格等角度鉴赏。 本题画线句语言简洁,含义丰富,如当大胡子问“假的?”那人答“呵呵”,这个“呵呵”的含义就是“这 是个假货”“你看走了眼,还花了一千块,笨!”,一个词语就写活了这个人的讥讽;还有写大胡子“凝 了一下神”,他被人讽刺,但还不死心,想再细瞧瞧,这个词写出了他的犹疑。 句式上长短交错,以短句为主,如“假的?呵呵大胡子凝了一下神,重新拿在手里掂了掂”“当然不会这 么密。奶奶的,姜本松,他敢骗我!”等,短句节奏明快,使语言更为灵动,表现了大胡子由松入紧的心 理。 穿插使用口语,如“掂了掂”“密了点儿”“奶奶的”,这些口语描写人物心理,贴合人物身份和心态特 征,语言生动而富有表现力。 语调由轻快而渐趋沉重,从“假的?”,犹疑,到“好像”,心里没底,到“当然”,肯定,再到“敢”, 愤怒,写出了的大胡子心理的变化过程,既生动形象又使小说节奏更鲜明。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老杜的身份是个玩古玩的高手,文章描写他,“老杜和姜本松是此中高手,他们只要瞄一眼,还能断出产 生的年代、烧制的窑口,根据稀缺程度给出一个合理的价格”,他对瓷片有较高鉴赏力; 老杜没有固定工作,要靠卖瓷片生活,“老杜和姜本松没有固定工作,老城地下出现残瓷碎片的时候,他 们一直在工地上拣拾,靠出售它们为生”,因此当瓷片变少时,他和姜本松就免不了有利益之争,“他们 在工地上抢拾时免不了要争吵,在文庙摆摊售卖时又会相互诋毁”,无固定工作,谋生不易,有时注重私 利,“锱铢”必较,如与姜本松的争吵与诋毁; 16 大胡子从姜本松那买到了假瓷片后,姜本松吓得不敢露面,老杜却以更高的价格从大胡子手里买回了假瓷 片,“你是一百买的,我不白拿——我出一百五”,当大胡子狐疑,“这是真的?”老杜故意说“既然卖 了,就不要问那么多”,这体现出他的机智深沉; 后来,姜本松来找老杜,给他跪下,说再也不卖假货了,老杜说“咱把卖瓷片当个生意,既然是个生意, 那就要当个生意来做”,并不计前嫌,“拉姜本松入席”,还将假瓷片扔进了河里,这体现出他讲诚信重 大义,不计小嫌。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情节设置手法的能力。 先看小说开头,“老城改造,地下挖出许多古代残瓷碎片。残瓷碎片虽然不完整,但它们大多数是古代的 真品,一般的古玩爱好者都比较青睐”,交代了故事的背景,“大多数是古代的真品”“一般的古玩爱好 者都比较青睐”,为后面大胡子买瓷片做了铺垫;而“此时老城改造接近尾声,珍稀的瓷片越来越少”, 为姜本松卖假瓷片埋下了伏笔。 再看小说中间情节,“摇摆”运行,一波三折。比如大胡子买瓷片时正嫌贵,来了个潘老师横插一杠子, “你买不买啊,人家姜本松是做生意的!”“潘老师抖抖索索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卷钱,开始点数”,这下 使得大胡子下了决心,“从怀里掏出一把钱,数也不数,扔在姜本松的摊子上”,总算买到了瓷片;结果 没过多久,“有人家就提醒大胡子:这枚元青花瓷片,呵呵……”,大胡子惊人提醒,越看越像假的,就 去找姜本松,结过姜本松躲了,此时又出来个老杜买瓷片,大胡子要“送”,结果老杜说“你是一百买的, 我不白拿——我出一百五”“老杜拿出一千五百块钱,在阳光下抖一抖”,这下大胡子和周围的人都蒙了, 不知道瓷片究竟是真的还是假的。姜本松的“躲”,大胡子的“送”与老杜的“买”、众人的“疑”等, 让人一次次接近真相又远离真相,使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最后看结尾,老杜和姜本松和好,然后“老杜拉姜本松入席,一抬手,‘噗’,把一样东西扔到窗后的市 河里”,这样东西恐怕就是那瓷片,老杜买它又扔它,用意何在?欧·亨利式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 中,把故事推向了高潮,达到意蕴深刻而又回味无穷的效果。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标题含义及作用的能力。 首先,“生意”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文章开头写老杜和姜本松他们捡瓷片、卖瓷片“老杜和姜本松没有固 17 定工作,老城地下出现残瓷碎片的时候,他们一直在工地上拣拾,靠出售它们为生”;再到大胡子跟姜本 松做“生意”,“姜本松不急着出价,先夸大胡子好眼力,说这个瓷片的胎比较松……古玩界的行话,一 百就是一千”;然后是大胡子买到了假货而找姜本松,而老杜却又买回了瓷片,价格还更高“你是一百买 的,我不白拿——我出一百五”;最后是老杜将瓷片丢进了河里。全文都是围绕与瓷片有关的“生意”在 写。 其次,“生意”考验出了人性,塑造了人物性格。姜本松做生意不讲究,卖假瓷片给大胡子,说明他重利 轻义;而后文当得知老杜将假瓷片买回时,他知道这是在维护他,替他收场,因而“来到老杜家,‘扑通’ 跪在了老杜面前:‘谢谢你帮了我,我再也不卖假货了。’”,说明他能知错就改;而老杜之前跟姜本松 有矛盾“珍稀瓷片的稀少让他们成了冤家对头,他们在工地上抢拾时免不了要争吵,在文庙摆摊售卖时又 会相互诋毁”,但关键时刻出手买回假瓷片,又教育姜本松“咱把卖瓷片当个生意,既然是个生意,那就 要当个生意来做”,还将假瓷片扔进河里,说明他轻小节重大义、讲诚信。人物形象都在这桩生意里得到 了鲜明的体现。 最后,借“生意”揭示小说深层次的意蕴,深化主题。姜本松和老杜都是典型人物,他们代表了不同的人 生观和价值观,小说借“生意”表现了不同人物各自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最后借老杜之口“咱把卖瓷 片当个生意,既然是个生意,那就要当个生意来做”揭示了做生意固然需要逐利,但更应该将诚信与大义 放在第一位的主题,升华了主旨。 浙江省金华市十校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人弄乱这些玫瑰 【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由于是星期天,而且雨也停了,我更想拿一束玫瑰送到我的坟上去。有红玫瑰、白玫瑰,都是她为了 装饰祭坛和编花圈而栽种的。这个冬天使人感到郁闷而不安,使得早晨的天气也阴沉沉的。这使我想起了 村民们埋葬他们的亲人的那座小山。那里荒秃、无树,刚刚被刮过风以后突然又下起来的小雨冲洗过。现 在雨停了,中午的太阳一定把山坡上的泥巴晒干了,可以到坟上去了。在那座墓里躺着我那还是个孩子时 的尸体。如今它已经在大蜗牛和草根中间难以辨认了,破碎不全了。 18 从打我第一次想到祭坛上去拿最红最鲜的玫瑰花的企图失败后而不能再在房间里动弹的时候起,她就 那么专心致志。也许今天我能够去拿玫瑰了。但是灯光不停地眨,她从专注中醒来,抬起头,望了望放椅 子的那个角落。大概想道:“又是风吹的。”因为在祭坛旁确实有什么东西咯吱响了一声,房间也摇晃了 片刻,仿佛多少年来停滞在她心中的记忆的水面被搅动了似的。这时我明白了,应该等个新的机会去拿玫 瑰,因为她望着椅子,还很清醒,能够感觉到我的手在她面前弄出的声音。现在我应该等待她过一会儿离 开房间到隔壁去进行星期天的适当的、不可少的午睡。可能那时我才能拿着玫瑰出去,并在她没有回到这 个房间、望着椅子之前赶回来。 上个星期天还要困难,我不得不等了几乎两个小时她才全神贯注。现在她显得焦虑不安,仿佛知道她 在家里感受到的孤独气氛突然变得不那么强烈了,反倒心里不好受了。她拿着玫瑰花束在房间里转了几圈 才把它放在祭坛上。然后她离开房间来到走廊,往里一拐进了隔壁房间。我知道,她是去找油灯。后来, 她再一次从门前经过时,我看见她穿着深色上衣和粉红色长袜出现在明亮的走廊里,我觉得她还跟四十年 前的那个小女孩一样。那时在这同一个房间里,她在我的床边俯下身来说:“现在已经给你支上了小棍, 你的眼睛已经睁开,但没有神。”现在她还是那样,好像从那个久远的八月的下午起,岁月并没有流逝。 就在那个下午,妇女们把她带进房间,让她看一具尸体,并对她说:“哭吧,他就跟你的一个兄弟一样。” 她倚着墙,哭了,很听话,身上的衣服被雨淋得还湿着呢。 三四个星期以来,我一直想走到那些玫瑰那里去,但是她却坐在祭坛前看守着。她看守玫瑰的热情令 人惊讶,她在那里住了二十年了。从没有见她这么认真过。上个星期天,她出去找油灯时,我用最好看的 玫瑰编了一束花。我从来也不曾离实现我的愿望那么近。但是当我回到椅子上去时,我又听见走廊里的脚 步声,我赶快把祭坛上的玫瑰花收拾好了。这时我看见她举着油灯出现在门口。 她穿着深色上衣和粉红色长袜。但是她的脸上有一种东西仿佛是某种希望在闪耀。这时她不像二十年 来在花园里种玫瑰的女人,也不是四十年后的现在这个又胖又老、拿着油灯回来的女人,而是像那个八月 的下午被带到隔壁换衣服的那个小女孩。 我的鞋子在熄灭的炉边晾了二十年了,但是仍然带着那个下午粘上的硬泥巴块。有一天我去找它们。 这事是在他们把门封上、把面包和芦荟从门框上摘走、把家具带走之后。家具全被搬走了,只剩下角落里 这把我一直坐的椅子。我知道,那双鞋是放在那儿晾的,他们离开家时根本没有想到它们。所以我才能去 找它们。 许多年后她回来了。时间过了那么久,房间里的麝香味早就和尘土味、干燥而轻微的小虫子味混合在 19 一起。我独自在房间里,坐在椅子上等待着。我学会辨别腐烂的木头的声响,关闭的卧室里变老的空气的 流动声。就在这时,她来了。她停在门口,手里提着一个箱子,头上戴着一顶绿色的帽子,身上还是那一 件从那时一直没有脱掉的棉布外衣。她还是一个姑娘,既不见胖,袜子里头的脚踝也不像现在这么突出。 她开门的时候,我浑身上下都是灰尘和蛛网。叫了二十年的蟋蟀在房间内的任何地方都不保持沉默。但是 尽管这样,尽管我满身是尘土和蛛网,尽管蟋蟀突然后悔,刚到来的她年龄已经不同,但我还是认出了在 那个八月的倾盆大雨的下午和我一起在牲口棚里摸鸟窝的那个小女孩。她就这样站在门口,提着手提箱, 戴着绿色帽,那副样子仿佛突然要叫喊,要说那次看见我仰面躺在牲口棚的草上、仍然抓着坏楼梯的横索 时说过的话。当我把门整个推开时,合叶响了一阵,屋顶上的尘土哗啦哗啦地落下来,仿佛有人在屋脊上 锤打似的。她站在明亮的门口,犹豫了一会儿,把上身探进屋,用冲着睡觉的人叫喊那样的声调叫道:“孩 子!孩子!”我垂着双脚,挺直身板,静静地坐在椅子上。 从那以后,她就在旁边的房间里吃睡,但是白天要在这个房间里度过。下午她坐在门旁的摇椅上,一 边接待前来买花的顾客一边织补衣服。同时望着我坐的椅子,仿佛现在她照看的不是童年时代和她一起共 度黄昏的男孩,而是自打祖母五岁的时候起就在这个角落里坐着的残废孙子。 很可能现在她再次低下头的时候,我可以走到玫瑰那里去。如果能够做到,我就拿着玫瑰到小山上去, 把花儿放在墓上,然后回到我的椅子上,等待着她不再到这个房间里、隔壁房间的声音永远消失的那一天 到来。 那一天,这一切将发生变化,因为我必须再次离开住宅去通知某个人说,卖玫瑰花的女人,就是独自 住在这幢破房子里的女人,需要四个人把她抬到小山上去。到那时,我就能真正一个人留在房间里了。不 过和我相反,她将感到满意,因为那一天她将明白,每个星期天到她的祭坛上弄乱玫瑰的并不是无形的风。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微型小说精品》,朱景冬译) 10. 赏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 11. 简析“她”这一人物形象。 12. 作者用了哪些手法使小说结构紧凑? 13. 马尔克斯被誉为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在讲述故事时运用了哪些叙事手段使文 章充满魔幻色彩。 【答案】10. (1)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夸张、比拟、通感,让木头腐烂和空气流动的声音可听可感。 20 以声衬寂,突出了房间的寂静和“我”在这里等待时的孤独寂寞。 (2)长短句交错、用短句交待她的突然出现,突出“我”的意外:用长句描述“我”在房间里的感受以 及她的穿着,诗意抒发“我”的伤感情绪。 (3)使用了词语的反复,如“一个箱子”和“一顶绿色的帽子”中的“一”“那一件”和“从那时起” 中的“那”,突出她装束简约且多年未有大改变,暗示她生活清简,念旧情深。 (4)使用白描勾勒她的出现,语言情感克制,刻画出她朴素与隐忍的性格。 11. 她是一个年老念旧的老妇人。 (1)念旧,深情。二十年前离家时只带了麝香,再次回到家里时又把麝香拿出来,放回原处,建起了和 以前一样的祭坛。她一住就是二十年,每天都守着祭坛和玫瑰,守着童年的回忆和情感,几乎没有别的生 活。 (2)负罪心理强。她一直对“我”的死有强烈的负罪感,回家二十年,一直用清苦的生活和长时间的忏 悔来求得救赎,如果偶尔孤独气氛不强烈,她会觉得不好受。 12. (1)情节前后照应。小说开头提到在坟头放玫瑰花,文章中间及结尾进行了多次呼应。 (2)利用回忆穿插四十年前、二十年前发生的事情。短时间内交代了前因后果,使叙事因果有迹可循。 (3)利用物象进行前后勾连。深色上衣、粉色长袜、祭坛上的玫瑰等物象反复出现并前后勾连、照应。 (4)场景相对集中。通过压缩空间的方式,将场景集中到“我”居住的房间。 13. (1)叙述视角:小说选用了有限的视角,开设置诸多悬念,让故事在读者对神秘的猜测中逐步展开。 (2)叙述人称:借已死孩子的幽灭身份开讲述故事,故事中对孩童幽灵的所思、所想、所为的描写,充 满了大胆而离奇的想象,所制造出的“我”与她、与读者之间的隔阂让故事充满了魔幻色彩。 (3)叙述顺序:采用插叙的方式,交错回忆四十年前和二十年前的事,让读者在现实与回忆的交迭中了 解、确认跨时空、跨年龄的灵异情节,充满魔幻色彩。 (4)情节离奇:如“我”死后一直逗留在家中,并且总是坐在椅子上;如“我”不满坟头的荒凉,多次 想拿祭坛上的玫瑰花插在坟头。 21 (5)描写神秘:穿插神秘的环境、心理、细节等描写。如“我”对房中时间空气的细微感知,如“我” 一直坐在椅子上的情态,如“我”等待、期盼她逝世的孩童心理等。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第一,从修辞手法上看,“我学会辨别腐烂的木头的声响”运用通感将视觉转换为听觉;“关闭的卧室里 变老的空气的流动声”运用“变老”一词将空气人格化;“空气的流动声”运用夸张的手法夸大空气的声 响;结合“我独自在房间里,坐在椅子上等待着”一句可知使用这些修辞手法,以声衬寂,突出了房间的 寂静和“我”在这里等待时的孤独寂寞。 第二,从句式特点上看,“就在这时”“她来了”使用短句,交待她的突然出现;“头上戴着一顶绿色的 帽子,身上还是那一件从那时一直没有脱掉的棉布外衣”用长句描述她的穿着;“房间里的麝香味早就和 尘土味、干燥而轻微的小虫子味混合在一起”“我学会辨别腐烂的木头的声响,关闭的卧室里变老的空气 的流动声”用长句描述“我”在房间里的感受;这些长句抒发“我”的伤感情绪。 第三,从词语使用上看,“她停在门口,手里提着一个箱子,头上戴着一顶绿色的帽子,身上还是那一件 从那时一直没有脱掉的棉布外衣”一句中多次使用“一”和“那”,突出她装束简约,多年未有大改变, 暗示她生活清简,念旧情深。 第四,从描写方法上看,“她停在门口,手里提着一个箱子,头上戴着一顶绿色的帽子,身上还是那一件 从那时一直没有脱掉的棉布外衣”运用白描手法写她的出现,体现了“我”语言情感的克制,刻画出她的 朴素隐忍。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从“也不是四十年后的现在这个又胖又老、拿着油灯回来的女人”可知她的身份是一个老妇人; 从“她看守玫瑰的热情令人惊讶,她在那里住了二十年了”“从那以后,她就在旁边的房间里吃睡,但是 白天要在这个房间里度过”可知她一住就是二十年,每天都守着祭坛和玫瑰,守着童年的回忆和情感,几 乎没有别的生活;“就在这时,她来了。她停在门口,手里提着一个箱子,头上戴着一顶绿色的帽子,身 22 上还是那一件从那时一直没有脱掉的棉布外衣”突出了她的念旧和深情。 从“现在她显得焦虑不安,仿佛知道她在家里感受到的孤独气氛突然变得不那么强烈了,反倒心里不好受 了”“她在我的床边俯下身来说:‘现在已经给你支上了小棍,你的眼睛已经睁开,但没有神。’”“她 站在明亮的门口,犹豫了一会儿,把上身探进屋,用冲着睡觉的人叫喊那样的声调叫道:‘孩子!孩子!’” 可知她对“我”的死有强烈的负罪感,一直用清苦的生活和长时间的忏悔来求得救赎。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赏析作品表现手法能力。 第一,小说开头“由于是星期天,而且雨也停了,我更想拿一束玫瑰送到我的坟上去。有红玫瑰、白玫瑰, 都是她为了装饰祭坛和编花圈而栽种的”提到在坟头放玫瑰花;中间“从打我第一次想到祭坛上去拿最红 最鲜的玫瑰花的企图失败后而不能再在房间里动弹的时候起,她就那么专心致志。也许今天我能够去拿玫 瑰了”“她拿着玫瑰花束在房间里转了几圈才把它放在祭坛上”“三四个星期以来,我一直想走到那些玫 瑰那里去,但是她却坐在祭坛前看守着”“这时她不像二十年来在花园里种玫瑰的女人”多次提到玫瑰, 情节呼应;结尾“每个星期天到她的祭坛上弄乱玫瑰的并不是无形的风”与开头呼应,使小说结构紧凑。 第二,“现在她还是那样,好像从那个久远的八月的下午起,岁月并没有流逝。就在那个下午,妇女们把 她带进房间,让她看一具尸体”“这时她不像二十年来在花园里种玫瑰的女人,也不是四十年后的现在这 个又胖又老、拿着油灯回来的女人,而是像那个八月的下午被带到隔壁换衣服的那个小女孩” “我的鞋 子在熄灭的炉边晾了二十年了,但是仍然带着那个下午粘上的硬泥巴块”“就在这时,她来了。她停在门 口,手里提着一个箱子,头上戴着一顶绿色的帽子,身上还是那一件从那时一直没有脱掉的棉布外衣”“叫 了二十年的蟋蟀在房间内的任何地方都不保持沉默” 小说中的“我”利用回忆穿插四十年前、二十年前 发生的事情,短时间内交代了前因后果,使小说结构紧凑。 第三,小说第三段“后来,她再一次从门前经过时,我看见她穿着深色上衣和粉红色长袜出现在明亮的走 廊里”和第五段“她穿着深色上衣和粉红色长袜”都写到了深色上衣、粉色长袜,并多次写到祭坛上的玫 瑰,这些物象的反复出现,使情节相照应,使小说结构紧凑。 第四,“我的鞋子在熄灭的炉边晾了二十年了,但是仍然带着那个下午粘上的硬泥巴块。有一天我去找它 们”“许多年后她回来了。时间过了那么久,房间里的麝香味早就和尘土味、干燥而轻微的小虫子味混合 在一起”“从那以后,她就在旁边的房间里吃睡,但是白天要在这个房间里度过”等内容的场景集中到 “我”居住的房间,使小说结构紧凑。 23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手法技巧能力。 题目首先指出马尔克斯被誉为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然后要求学生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在讲述故事时运 用了哪些叙事手段使文章充满魔幻色彩。题目已经明确要求从作者在讲述故事时运用的叙事手段上分析如 何使文章充满魔幻色彩的。具体作答时可从叙述的角度、叙述的人称、叙述的顺序、故事情节以及细节描 写等角度进行分析着手。本题: 第一,小说全文采用第一人称“我”的有限视角展开叙述,“我更想拿一束玫瑰送到我的坟上去”使读者 想知道“我”的身份是什么,为什么自己装扮自己的坟墓,这就使故事充满了魔幻色彩;“从打我第一次 想到祭坛上去拿最红最鲜的玫瑰花的企图失败后而不能再在房间里动弹的时候起,她就那么专心致志”使 读者想知道“她”为什么总这样守着祭坛和玫瑰,“她”与“我”有什么关系,让故事在读者的猜测中逐 步展开,使故事充满了魔幻色彩。 第二,从“在那座墓里躺着我那还是个孩子时的尸体”可知故事是以已死的孩子幽灵身份展开的,“由于 是星期天,而且雨也停了,我更想拿一束玫瑰送到我的坟上去”“她开门的时候,我浑身上下都是灰尘和 蛛网”“独自在房间里,坐在椅子上等待着。我学会辨别腐烂的木头的声响,关闭的卧室里变老的空气的 流动声”等描写充满了大胆而离奇的想象,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我”的心理是自己想拿玫瑰装扮自己的坟 墓,“坐在椅子上等待”是我平常的动作,“就在这时,她来了。她停在门口,手里提着一个箱子,头上 戴着一顶绿色的帽子,身上还是那一件从那时一直没有脱掉的棉布外衣”对她突然到来的描写能够使读者 感受到作为幽灵的“我”与人世的她的隔阂,这些描写想象合理,又充满了魔幻色彩。 第三,小说 1 至 4 段交代现实,然后在第 4 段结尾用“这时我看见她举着油灯出现在门口”引出我对她的 仔细观察,然后在第 5 段用“这时她不像二十年来在花园里种玫瑰的女人”和“也不是四十年后的现在这 个又胖又老、拿着油灯回来的女人,而是像那个八月的下午被带到隔壁换衣服的那个小女孩”把现实和二 十年前,四十年前的事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接着插叙“我的鞋子在熄灭的炉边晾了二十年了,但是仍然带 着那个下午粘上的硬泥巴块”“她开门的时候,我浑身上下都是灰尘和蛛网。叫了二十年的蟋蟀在房间内 的任何地方都不保持沉默”这些二十年前的事情,接着用“但是”一词很自然的把叙述内容转到四十年前 “但是尽管这样,尽管我满身是尘土和蛛网,尽管蟋蟀突然后悔,刚到来的她年龄已经不同,但我还是认 出了在那个八月的倾盆大雨的下午和我一起在牲口棚里摸鸟窝的那个小女孩”,这样插叙把时间跨越二十 年,四十年的事情也让读者读起来感到自然流畅,这也正是小说叙述充满魔幻色彩的一个方面。 24 第四,第一段“由于是星期天,而且雨也停了,我更想拿一束玫瑰送到我的坟上去”“如今它已经在大蜗 牛和草根中间难以辨认了,破碎不全了”可知“我”不满坟头的荒凉,想拿祭坛上的玫瑰花插在坟头;从 第六段“家具全被搬走了,只剩下角落里这把我一直坐的椅子”可知“我”死后一直逗留在家中,并且总 是坐在椅子上,这两个情节想象离奇,但小说在原文倒数第二段“很可能现在她再次低下头的时候,我可 以走到玫瑰那里去。如果能够做到,我就拿着玫瑰到小山上去,把花儿放在墓上,然后回到我的椅子上” 又把这两个离奇的情节巧妙的结合,使情节充满魔幻色彩。 第五,“我学会辨别腐烂的木头的声响,关闭的卧室里变老的空气的流动声”的细节描写和“我独自在房 间里,坐在椅子上等待着”“我垂着双脚,挺直身板,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的动作描写真实形象,使小说 中作为幽灵的“我”充满了魔幻色彩;结尾“卖玫瑰花的女人,就是独自住在这幢破房子里的女人,需要 四个人把她抬到小山上去”“到那时,我就能真正一个人留在房间里了。不过和我相反,她将感到满意, 因为那一天她将明白,每个星期天到她的祭坛上弄乱玫瑰的并不是无形的风”对“我”这个幽灵等待、期 盼她逝世的心理描写真实合理,这些细节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都体现了小说的魔幻色彩。 浙江省杭州市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第五排第三个 【苏】阿列克辛 丽莎是在我将近六十岁的那个时刻出世的。她爸爸——我的儿子伏洛佳确信,我三十五年的教学经验 倾注在丽莎身上,会取得惊人的成效。 在我房间里靠近桌子的墙上,挂着所有我教过的班级的照片。每张照片上都有四排人,第一排蹲着, 第二排坐着,而第三、第四排总是站着。不论哪一排人都很严肃。只有一张照片上出现了罕见的第五排…… 在黑白照片上,棕黄色头发的小伙子看上去简直是白头发的小伙子,他和其他人不同,笑眯眯的样子。他 就是万尼亚,第五排左数第三个。和他并排站着的是丽莎的爸爸。 丽莎对站在爸爸边上的人充满了好奇,常常要求我追忆万尼亚调皮捣蛋的事。 一次,他宣布绝食。他认为我给一个学生打两分不公正。 25 “薇拉老师,您所问内容不是指定的。” “就是指定的,他没有很好地掌握。” “很好的?可能是……难道为了这个打两分?” “分数已经登记了”我说。 “原谅我,薇拉老师,我将对此表示抗议。” 那天他没去食堂,第二天也…… “准备绝食多长时间?” “直到你把两分改过来”。 第二天,我当着万尼亚的面,把那个学生的两分改成三分。我没有告诉丽莎,那个学生是她的爸爸。 “请别推辞吧!谁会怀疑您不客观呢?”是的,校长让我担任儿子的班主任。 于是,伏洛佳喜欢坐最后一排,我偏偏让他坐第一排;我拿他的作文为例子向全班讲解语法错误;我 对其他孩子都称呼名字,叫自己儿子却称库特列采夫…… 我最害怕的是,伏洛佳的任何举动和我的教育产生矛盾。但这样的事果然真发生了…… 在去学校的路上,伏洛佳就幻想数学老师发生意外。测验开始前,数学老师被反锁在了休息室。 “我要和库特列采夫讲一讲,怎么会决定这样做!” 这时候,从后排传来万尼亚的声音:“这与伏洛佳有何相干,是我把她关在里面的。” “你怕数学测验?”我惊异地问。 “集体主义的情感!”万尼亚回答后立即坐下。 同一天,校长问我:“怎么又是万尼亚·别洛夫?是应该采取措施的时候了。” “是时候了。”我回答。 就这样,学期结束,我和伏洛佳转到另一个学校,这个学校离我们的家更远,离万尼亚·别洛夫也更 26 远。 “请别焦急,丽莎奶奶……请立即到我这里来一趟!”丽莎的幼儿园老师阿莲娜突然来电。 丽莎的体内有着危险的特质:药物过敏。 医院离伏洛佳曾经念过书的学校不远。很久以前,还在战前,我们就从那个区域迁到城市的另一端, 但困难时刻,生活仿佛将我们带回到原来的地方。 “多么奇怪的巧合……” “咽喉肿大……立即上手术台!” 手术间门口挂着的圆钟上,时针指着两点零七分。 值班护士马莎怜悯地看着我: “您真走运……今天是别洛夫值班。他主持这个部门。” “万尼亚·别洛夫?” “您认识他吗?” 就在这个时刻,从手术间走出一位身材魁梧的白衣大夫,口罩一直遮到下颚。 “什么事?那里发生了什么事?……”我问。 “请安娜来手术室!”马莎对着话筒讲。 “别洛夫已经在那儿了吗?别洛夫……在哪儿?”我问。 “他在那儿…… “他几岁了?” “我想,三十五岁。” “请告诉我……他脸上有雀斑吗?”。 “就在前两天,他还说过:‘请看我的脸——你们就会明白:春天到来了!’。” 27 “他住附近吗?对吗?” “非常近,他每天中午回去吃饭。这么说,您认识他?” “认识……” 在危急的,甚至绝望的时刻,人们总是寻求希望的。孙女的命运在我的思想上突然和万尼亚的形象联 系起来。“多么幸福啊,正是他……”我在想,可是我还不明自,为什么我会这样想。 圆钟依然是两点零七分。 万尼亚……万尼亚·别洛夫……为什么我需要他?从前我害怕他,而现在却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他的那 些品质上。 我从自己的不幸的处境出发,在真实世界,骤然开始追忆万尼亚的一切行为。我一定要回想他的一些 优点,这里面有脱险的希望…… 一次,全区听写。大个子塞尼亚·戈鲁勃金张皇失措:听写得两分,他就有留级的可能。 万尼亚对他非常同情。 下课后,在走廊里,塞尼亚威慑着矮个子万尼亚:原来是他提示的不够清晰。 “怎么办,薇拉老师,塞尼亚要留级了?”在课间小休息时,万尼亚走到我跟前问。 “不知道。本子还没改。” 当我坐下批改本子时,发现六本作业本不翼而飞。其中有塞尼亚、伏洛佳和万尼亚的本子。 “我是来投案自首的。”万尼亚突然出现在窗口。 不,我不相信听写本是他偷的,假如是他,也绝不会将伏洛佳的偷去。 校长同意我的说法并且谈到,侠义行动同样也应该有个范围…… 在这种情况下,课后我留下被偷走听写本的六个人。塞尼亚得了三分,因为他在课间休息的时候,已 经发现自己错在哪里。他升到了七牛级。他并没有为此感谢万尼亚。相反的,塞尼亚从此开始不和他接近。 “嗯,怎么样?……任何一件好事都会受到报答的吗?” 28 我讲的善有善报的话,使万尼亚很不好受。 “这是常有的事!”他说,“由于这个就不相信所有人?” 现在当我需要相信万尼亚·别洛夫的时候,我就想起了这一段对话。 圆钟依旧是两点零七分。 万尼亚还是老样子,我相信,我孙女秋天一定能进学校念书。 关于他的一切我已问过马莎了……就是忘了问他的个子。回到家后,我给儿子写了信。儿子的回信很 长:“妈妈,万尼亚要求我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泄露这个秘密,但事情过去二十多年了……现在我可以承认 了,将数学老师锁在休息室的是我……” 我没有等儿子回来,就独个儿去找万尼亚,独个儿!…… “请原谅!我多年没有来看你们了……万尼亚好吗?” 他们将我领到房间里去。 在最舒适的地方,依旧放着用那张桌子,好像万尼亚依然是初中生。墙上依然挂着他站在第五排第三 个的那张照片。 “他好吗?”我又问。 万尼亚的妈妈走向桌旁,拉开抽屉,递给我一张证明,证明的纸张是灰色的,很粗糙的。 在那上面写着,他们的儿子,万尼亚·别洛夫于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七日在宾兹拉乌城的战斗中英勇 阵亡。 (有删改) 10. 根据小说情节,简析万尼亚的形象特征。 11. 文中为何多次出现圆钟两点零七分这一细节? 12. 小说中现实与回忆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13. 为什么设置了这样一个结局?请结合全文探究。 29 【答案】10. ①调皮捣蛋,如校长说“怎么又是万尼亚•别洛夫?是应该采取措施的时候了”。②有正义感 且勇于坚持原则,如以绝食方式让老师修改同学的分数。③为人仗义,如为伏洛佳承担“反锁数学老师” 的罪名。④善良、有同情心,如不因塞尼亚的疏远而改变“与人为善”的初衷。 11. ①表现丽莎奶奶紧张、焦急的心理状态。②圆钟是回忆与现实交错的节点,使小说结构清晰。③时间 的停滞暗示现实中万尼亚已然死去的悲剧结局。④引发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增加小说的艺术性。 12. ①现实中的种种契机推动了回忆中万尼亚形象的“重构”,不断丰富万尼亚的人物形象,表现出他除 调皮捣蛋外还具有善良等美好品质。②回忆不断纠正现实中“我”的偏见,指出“成人”往往从“自我” 角度出发去理解和塑造“孩子”,结果混淆了好坏。③现实与回忆的情节相互推动,使文章内容丰富又层 次分明。④在回忆时设置悬念,在现实中加以解答,激发读者的阅读和探究兴趣。 13. ①结尾的情节设置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照应前文“口罩一直遮没下颚”“忘了问他的个子”等伏 笔,戛然而止的结局又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②丰富了人物形象,进一步表现万尼亚身上的责任感、正义 感,同时增强了其命运的悲剧性。③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旨,使读者思考成人应如何对待那些看似行为“出 格”的孩子,小孩与成人应该如何彼此理解和包容。 浙江省湖州市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寒秋 【俄】蒲宁 那年六月,他来我们庄园做客,我们一向把他视同家人,因为他已故的父亲生前是我父亲的挚友和邻 居。 圣彼得节那天,向大家宣布了他是我的未婚夫。可是好事多磨,七月十九日,德国向俄国宣战了…… 九月,他来到我们家,总共只待了一昼夜,他要上前线去了,所以前来辞行。晚饭后,端来了茶炊, 很快窗户就蒙上了一层茶炊的水汽,父亲望了一眼窗户说: “今年秋季来得出奇地早,也出奇地冷!” 30 那天夜晚,我们俩都平静地坐着,只是偶尔交谈一两句无关紧要的闲话,以掩饰各自的思绪和感情。 父亲仰靠在圈椅背上,抽着烟,心不在焉地望着悬在桌子上的那盏橙黄色的吊灯;妈妈戴着副眼镜,在昏 黄的灯光下一针又一针地缝一个小小的丝袋(我们俩都知道她在缝什么),这既使人感动,又叫人不寒而 栗。父亲问: “这么说你还是决定天一亮就走,不吃早饭啦?” “是的,如果您允许的话,天一亮就走,”他回答说,“我实在是依依不舍,可是没有办法,家里的 事还没有安排好。” 父亲轻声叹了口气: “那就听便吧,我的亲爱的,既然你明天一早就走,我跟妈妈该去睡觉了,因为我们明天无论如何要 送送你……” 母亲站起身来,给未来的女婿画十字祝福。餐厅里只剩下我们两人,我用扑克牌通关,想卜卜吉凶, 他默默地在屋里踱来踱去。后来,他问: “你想出去散散步吗?” 我心头越来越沉重,无可无不可地回答道: “好吧……” 他在外室穿大衣时,仍在想着什么心事,并露出可爱的笑容,念了费特的两句诗。 多么寒冷的秋天啊! 披上你的围中和大氅吧…… “可我没大氅,”我说,“下面的诗句呢?” “我记不清了。大概是这样: 看——在黑压压的林间 仿佛燃起了火焰……” “什么样的火焰?” 31 “当然是比喻月亮升起。这些诗句中洋溢着田园式的美丽的秋光。‘披上你的围巾和大氅吧……’那 是我们祖父母的时代……噢,我的天,我的天啊!” “你怎么啦?” “没什么,亲爱的,我只是感到忧伤,同时又感到高兴。我非常非常爱你……” 着好外衣后,我们穿过餐厅和阳台,来到果园里。起初,周遭是那样地黑,我得抓住他的衣袖才能走 路。后来,借着星星在夜空中发出的矿石般的亮光,可以影影绰绰地辨别出黑压压的枝丫。他停下来,转 过身去指着宅第说: “瞧,那些窗户亮得多么奇特,只有秋天才会这样。如果我能活下来的话,我将永远记住这个晚 上……” 我默默地望了他一眼,他拥抱住裹在瑞士斗篷中的我,凝视着我的脸,说: “多么晶莹的眼睛啊,”他说,“你觉得冷吗?完全是冬天的气候了。如果我战死沙场的话,你总不 至于立刻就把我忘掉吧?” 我心里想:“要是他真的战死沙场了呢?难道我很快就会把他忘掉?要知道世上的任何事情到头来都 会忘掉的。”我被自己的这种想法吓坏了,慌忙回答说: “别说这种不吉利的话!你要是死了,我也活不下去啦!” 他沉吟了片刻,慢慢地说道: “那何苦呢?如果我被打死了,我将在那个世界耐心地等候你,你该活下去,享受人间的欢乐,然后 再到我这里来。” 我伤心地哭了起来……// 翌日清晨,他走了。妈妈把昨晚上缝好的那个护身袋戴在他的脖子上,护身袋里放着她父亲和祖父当 年打仗时戴过的那尊小小的金铸的圣像。 一个月后,他在加里西亚战死了——死,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字眼呀!自那时起已经过去了整整 三十个年头。三十年来,我历尽沧桑。一九一八年春,那时我的父母都已不在人世,我流落到了莫斯科, 住在集市上一个女贩子的地下室里,她总是挖苦我:“喂,伯爵小姐,您日子过得怎么样?”我那时也在 32 做买卖,就像当时的许多人一样,摆个摊儿,把我仅剩下来的一些家什——一只戒指啦,一根十字架项链 啦,一条蛀坏了的毛皮领子啦,兜售给戴毛皮高帽、穿军大衣、不扣纽子的士兵们。有一回我在摆摊儿的 时候,遇见了一个心肠好得少见的人,他是个上了年纪的退伍军人。没几天,我就嫁给了他。四月里便跟 他一起去叶卡德琳诺达尔,和我们同去的还有他的侄子,一个十七岁的半大孩子。那孩子,是去投奔志愿 军的,我们走了差不多两个礼拜,我扮作村妇,穿着树皮鞋,他穿一件破旧的哥萨克农夫的上衣,留着夹 有白须的黑色络腮胡子,我们在顿河和库班住了两年多。两年后的冬天,我们跟其他许多难民一起,冒着 飓风,由新俄罗斯克渡海去土耳其的君士坦丁堡。在海上,我丈夫染上霍乱死了。于是在整个人世间,我 就只剩下三个亲人。丈夫的侄子和他年轻的妻子,以及他俩的一个刚满七个月的小女孩。过了一段时间, 侄子和他妻子又渡海回克里米亚,把孩子留给我抚养。从此他们下落不明。我还在君士坦丁堡住了很久, 拼死拼活地干粗活儿来养活自己和那小女孩。后来,我带着她,就像许多人那样,到处漂泊,我们什么地 方没去过呀!保加利亚、塞尔维亚、捷希亚、比利时、巴黎、尼斯……那小女孩早就长大了,住在巴黎, 成了一个十足的法国女人,长得十分漂亮,可对我却毫无情义,她在一家巧克力商店里当营业员,用她那 涂着银色指甲油的保养得很好的纤手,把一盒盒巧克力包在如缎子一般光滑的包装纸里,再用金色的带子 把它们扎好。而我呢,一直住在尼斯,过着有一顿没一顿的日子……早在一九一二年,我曾到尼斯观光旅 游——在那幸福的日子里,我怎么会料到日后尼斯会这样对待我呢! 当年我曾轻率地说,他若死了,我就活不下去。可是他死了,我却照样活了下来。但是每当我回忆起 此后所经历的一切时,我总是问自己:我一生中究竟有过什么东西呢?我回答自己:有过的,只有过一件 东西,就是那个寒秋的夜晚。世上到底有过他这么个人吗?有过的。这就是我一生中所拥有的全部东西, 而其余的不过是一场多余的梦。我相信,热忱地相信:他正在那个世界的什么地方等候着我——还像那个 晚上那么年轻,还像那个晚上那样爱着我。“你该活下去,享受人间的欢乐,然后再到我这里来……”我 算是活过了,也算是享受过了人间的欢乐,现在该快点儿到他那里去了。 (本文有删节) 10. 简要分析小说中“未婚夫”的形象特点。 11. 小说在对话中引入费特诗句有何效果? 12. 小说详写离别的夜晚,略写离别后的三十年,有何用意? 13. 探究“寒秋”在作品中的深刻意蕴。 【答案】10. ①对“我”及“我”的家人感情深厚;②向往美好生活;③有一定的文学修养;④有着理性 33 的清醒(“为人善良”等言之成理亦可)。 11. ①点题,并呼应前文秋日的寒冷;②借诗句表达“他”内心的甜蜜以及对“我”的关切之情;③借诗 句表达对已逝时代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生活的隐忧;④丰富文章内容,增添小说的诗意。 12. ①详写离别的夜晚,突出了离别时的深情,表现了那个深秋的夜晚留给“我”的别样温暖;②略写离 别后的三十年,有利于集中呈现人物沧桑的经历;③一详一略,对比鲜明,深化了小说主题,更突出真情 给人的一生带来的温暖。 13. ①指生离死别带来的悲凉感受;②指三十年辗转流离的庸俗而艰难的岁月给“我”带来的寒意;③指 战争给俄罗斯民众带来的深重苦难与彻骨寒冷;④相对于一生的沧桑,那个“寒秋”里有“我”全部的温 暖和爱。 浙江省嘉兴市 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四轩柱 丰子恺 我的故乡石门湾,是运河打弯的地方,又是春秋时候越国造石门的地方,故名石门湾。运河里面还有 条支流,叫做后河。我家就在后河旁边。沿着运河都是商店,整天骚闹,只有男人们在活动;后河则较为 清静,女人们也出场,就中有四个老太婆,最为出名,叫做四轩柱。 以我家为中心,左面两个轩柱,右面两个轩柱。先从左面说起。住在凉棚底下的一个老太婆叫做莫五 娘娘。这莫五娘娘有三个儿子,小儿子叫木铳阿三,是个戆大①,不会工作,只会吃饭。莫五娘娘打木铳 阿三,是一出好戏,大家要看。莫五娘娘手里拿了一根棍子,要打木铳阿三。木铳阿三逃,莫五娘娘追。 快要追上了,木铳阿三忽然回头,向莫五娘娘背后逃走。莫五娘娘回转身来再追,木铳阿三又忽然回头, 向莫五娘娘背后逃走。这样地表演了三五遍,莫五娘娘吃不消了,坐在地上大哭。看的人大笑。此时木铳 阿三逃之杳杳了。这个把戏,每个月总要表演一两次。有一天,我同豆腐店王囡囡坐在门口竹榻上闲谈。 王囡囡说:“莫五娘娘长久不打木铳阿三了,好打了。”没有说完,果然看见木铳阿三从屋里逃出来,莫 五娘娘拿了那根棍子追出来了。木铳阿三看见我们在笑,他心生一计,连忙逃过来抱住了王囡囡。我乘势 34 逃开。莫五娘娘举起棍子来打木铳阿三,一半打在王囡囡身上。王囡囡大哭喊痛。他的祖母定四娘娘赶出 来,大骂莫五娘娘:“这怪老太婆!我的孙子要你打?”就伸手去夺她手里的棒。莫五娘娘身躯肥大,周 转不灵,被矫健灵活的定四娘娘一推,竟跌到了河里。木铳阿三毕竟有孝心,连忙下水去救,把娘象落汤 鸡一样驮了起来,幸而是夏天,单衣薄裳的,没有受冻,只是受了些惊。莫五娘娘从此有好些时不出门。 第二个轩柱,便是定四娘娘。她自从把莫五娘娘打落水之后,名望更高,大家见她怕了。她推销生意 的本领最大。上午,乡下来的航船停埠的时候,定四娘娘便大声推销货物。她熟悉人头,见农民大都叫得 出:“张家大伯!今天的千张格外厚,多买点去。李家大伯,豆腐干是新鲜的,拿十块去!”就把货塞在 他们的篮里。附近另有一家豆腐店,是陈老五开的,生意远不及王囡囡豆腐店,就因为缺少象定四娘娘的 一个推销员。定四娘娘对附近的人家都熟悉,常常穿门入户,进去说三话四。我家是她的贴邻,她来的更 勤。我家除母亲以外,大家不爱吃肉,桌上都是素菜。而定四娘娘来的时候,大都是吃饭时候。我母亲听 到了她的声音,立刻到橱里去拿出一碗肉来,放在桌上,免得她说我们“吃得寡薄”。她一面看我们吃, 一面同我母亲闲谈,报告她的各种张家长李家短。我母亲爱听她这种新闻,所以也很欢迎她。 第三个轩柱,是盆子三娘娘。她是包酒馆里永林阿四的祖母。他的已死的祖父叫做盆子三阿爹,因为 他的性情很坦②,象盆子一样;于是他的妻子就也叫做盆子三娘娘。其实,三娘娘的性情并不坦,她很健 谈。而且消息灵通,远胜于定四娘娘。定四娘娘报道消息,加的油盐酱醋较少;而盆子三娘娘的报道消息, 加入多量的油盐酱醋,叫它变味走样。所以有人说:“盆子三娘娘坐着讲,只能听一半;立着讲,一句也 听不得。”她出门,看见一个人,只要是她所认识的,就和他谈。她从家里出门,到街上买物,不到一二 百步路,她来往要走两三个钟头。因为到处勾留,一勾留就是几十分钟。她指手划脚地说:“桐家桥头的 草棚着了火了,烧杀了三个人!”后来一探听,原来一个人也没有烧杀,只是一个老头子烧掉了些胡子。 “塘河里一只火轮船撞沉了一只米船,几十担米全部沉在河里!”其实是米船为了避开火轮船,在石埠子 上撞了一下,船头里漏了水,打湿了几包米,拿到岸上来晒。她出门买物,一路上这样地讲过去,有时竟 忘记了买物,空手回家。盆子三娘娘在后河一带确是一个有名人物。但自从她家打了一次官司,她的名望 更大了。 事情是这样:她有一个孙子,年纪二十多岁,做医生的,名叫陆李王。因为他幼时为了要保证健康长 寿,过继给含山寺里的菩萨太君娘娘,太君娘娘姓陆。他又过继给另外一个人,姓李。他自己姓王。把三 个姓连起来,就叫他“陆李王”。这陆李王生得眉清目秀,皮肤雪白。有一个女子看上了他,和他私通。 但陆李王早已娶妻,这私通是违法的。女子的父亲便去告官。官要逮捕陆李王。盆子三娘娘着急了,去同 附近有名的沈四相公商量,送他些礼物。沈四相公就替她作证,说他们没有私通。但女的已经招认。于是 35 县官逮捕沈四相公,把他关进三厢堂。(是秀才坐的牢监,比普通牢监舒服些)盆子三娘娘更着急了,挽 出她包酒馆里的伙计阿二来,叫他去顶替沈四相公。允许他“养杀你”。阿二上堂,被县官打了三百板子, 腿打烂了。官司便结束。阿二就在这包酒馆里受供养,因为腿烂,人们叫他“烂膀阿二”。这事件轰动了 全石门湾。盆子三娘娘的名望由此增大。就有人把这事编成评弹,到处演唱卖钱。 第四个轩柱是何三娘娘。她家住在我家的染作场隔壁。她的丈夫叫做何老三。何三娘娘生得短小精悍, 喉咙又尖又响,骂起人来象怪鸟叫。她养几只鸡,放在门口街路上。有时鸡蛋被人拾了去,她就要骂半天。 有一次,她的一双弓鞋晒在门口阶沿石上,不见了。这回她骂得特别起劲:“穿了这双鞋子,马上要困棺 材!”“偷我鞋子的人,世世代代做小娘(即妓女)!”何三娘娘的骂人,远近闻名。大家听惯了,便不 当一回事,说一声“何三娘娘又在骂人了”,置之不理。有一次,何三娘娘正站在阶沿石上大骂其人,何 老三喝醉了酒从街上回来,他的身子高大,力气又好,不问青红皂白,把这瘦小的何三娘娘一把抱住,走 进门去。何三娘娘的两只小脚乱抖乱撑,大骂“杀千刀!”旁人哈哈大笑。 何三娘娘常常生病,生的病总是肚痛。这时候,何老三便上街去买一个猪头,扛在肩上,在街上走一 转。看见人便说:“老太婆生病,今天谢菩萨。”谢菩萨又名拜三牲,就是买一个猪头、一条鱼,杀一只 鸡,供起菩萨像来,点起香烛,请一个道士来拜祷。主人跟着道士跪拜,恭请菩萨醉饱之后快快离去,勿 再同我们的何三娘娘为难。拜罢之后,须得请邻居和亲友吃“谢菩萨夜饭”。这些邻居和亲友,都是送过 份子的。何老三掮了一个猪头到街上去走一转,目的就是要大家送份子。谢菩萨之风,在当时盛行。有人 生病,郎中看不好,就谢菩萨。有好些人家,外面在吃谢菩萨夜饭,里面的病人断气了。再者,谢菩萨夜 饭的猪头肉烧得半生不熟,吃的人回家去就生病,亦复不少。我家也曾谢过几次菩萨,是谁生病,记不清 了。总之,要我跟着道士跪拜。我家幸而没有为谢菩萨而死人。我在这环境中,侥幸没有早死,竟能活到 七十多岁,在这里写这篇随笔,也是一个奇迹。 1972 年(有删节) 【注释】①木铳、戆大:都指憨头憨脑的人。②坦:作者家乡方言,指慢。 10. 概括盆子三娘娘的人物形象。 11. 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语言特点。 12. 本文在构思上有何巧妙之处?请简要分析。 13. 探究作者写作此文的用意。 36 【答案】10. ①性情爽利,健谈。②消息灵通。③传小道消息但可信度差。④自私自利,通过顶替、请托 等不正当手段为己谋私利。 11. ①人物语言生活化、个性化,写出何三娘娘的泼辣善骂。②叙述语言多为短句,行文节奏明快。③形 象生动,用比喻(“骂起人来象怪鸟叫”)写出了何三娘娘骂人时候的声音特点。④庄谐结合,书面语与口 语相映成趣。如何三娘娘的骂与“短小精焊”“远近闻名”“置之不理”等形成反差 12. ①选材上通过四个妇女的群像表现当时底层社会的生活风貌;②结构上先总后分,四个人物鱼贯而出, 采用并列式结构组织,又相映成趣。③叙述上以“我”的见闻为主,首尾呼应,暗藏褒贬,含而不露。④ 标题新颖,有概括性,通过大词小用来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13. ①以各具特色、富有立体感的四位老太婆形象,勾勒出四幅反映民俗风味的浮世绘,并巧用“轩柱” 一词引起读者对农村底层妇女生存状态的关注。②以四位老太婆的生活写出农民世代麻木无奈的生活状态, 表达了悲天悯人的情怀(同情和悲慨)和对家乡深切的热爱。③作者借此反思当时社会生活环境,特别是文 化环境,希望人们从愚昧和狭隘自私中解脱出来,改变生活状态。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