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ID:580879

大小:45.17 KB

页数:24页

时间:2021-03-1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大自然的美好”为思想主题组织教学。选编了课文《我们奇妙的世界》《海底世界》和《火烧云》,以及《口语交际:劝说》《习作:国宝大熊猫》和《语文园地》。‎ ‎《我们奇妙的世界》分别从天空和大地奇妙的颜色和形状等来描写世界的奇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告诉我们要发现世界的奇妙,就一定要仔细寻找的道理。‎ ‎《海底世界》用生动、准确、具体的语言介绍了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抒发了作者对海底世界的赞美之情。‎ ‎《火烧云》描写了火烧云上来和下去的过程中,红霞飞舞、瞬息万变,让人目不暇接的奇妙景观,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与赞美。‎ ‎“口语交际”围绕“劝告”这个话题分享说话技巧,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习作”要求围绕教材中提示的大熊猫的相关资料和自己查找的相关资料,介绍大熊猫。习作内容可以包括介绍大熊猫的外形特点、习性、被称为国宝的原因等等。‎ ‎“语文园地”由“交流平台”“语句段运用”“书写提示”和“日积月累”四个部分组成。这部分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学会在习作中有意识地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学习写作“寻物启事”;试着仿写句子,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进行八字成语学习、积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文章的主旨。‎ ‎3.学习按一定顺序描写事物的写作方法。‎ ‎4.理解文章“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5.通过“口语交际”和“习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写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做好课前准备,预习字词,疏通文意。‎ ‎2.综合运用各种手段,阅读书本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小组交流分享等,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 ‎3.通过讨论和想象,提高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世界的奇妙、美好,懂得留心观察,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文章的主旨。‎ 教学难点 ‎1.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 ‎2.理解文章“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教学措施 ‎1.重视引导学生深入文本,通过读、悟理解课文。‎ ‎2.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课件,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加强学科整合意识,有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让学生关注自然,了解自然,热爱自然。‎ ‎4.在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为学生创设宽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受到熏陶。‎ 课时安排 ‎《我们奇妙的世界》……………………………………………………………………2课时 ‎《海底世界》……………………………………………………………………………2课时 ‎《火烧云》………………………………………………………………………………2课时 口语交际:劝告…………………………………………………………………………1课时 习作:国宝大熊猫………………………………………………………………………1课时 语文园地…………………………………………………………………………………1课时 ‎22 我们奇妙的世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余晖、翩翩起舞”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描写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安排学生朗读课文,预习字词,疏通文意。‎ ‎2.利用课件,通过图片和文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阅读、感悟、模仿来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描写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世界的奇妙,懂得留心观察身边的世界,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余晖、翩翩起舞”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世界的奇妙。‎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描写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我们住在这样一个奇妙的世界里:这里的温度和空气正好适合生命的需要;这里四季循环,生命周而复始;这里,每一天都有不计其数的美向我们展示出来;这里的事物尽情释放自己的美丽,然后消失……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我们奇妙的世界》,去用心体会世界的美好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生字。重点指导生字中的前鼻音“幻、剑”,后鼻音“呈、芒、型”,多音字“模”。‎ ‎2.学生在文中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呈、诱、润、剑、通、模”等字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学习“幻、普”等字时,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学习“型”字时,可以用同音字对比的方法。‎ 同音字歌示例:‎ 型:老板本姓邢,想要当刑警,努力改形象,变得很有型。‎ 形近字歌示例:‎ 呈:吴兄呆头呆脑,整日形影相吊,面容呈现菜色,街头日夜呼号。‎ 诱:巧言来引诱,丝线织锦绣,走路力透支,金属易生锈。‎ 模:莫字朋友多,有水无沙漠,木头做模型,伸手可触摸。‎ 字谜示例:‎ 撇折撇折点,残刀立右边,要问是何意,不实或奇变。(谜底:幻)‎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呈”“口”宜扁,“王”三横间距均匀,下横宜长。‎ ‎“幻”“幺”略偏上,“”稍向左倾斜。‎ ‎“诱”左部偏窄,右部最后一笔伸到言字旁下。‎ ‎“润”“门”写得宽大一些。‎ ‎“芒”上小下大,“亡”上横要写长。‎ ‎“冰”左窄右宽,偏旁是“冫”,右部竖钩垂直。‎ ‎“剑”横短提短,撇展捺收,立刀旁垂直端正。‎ ‎“普”上部宽扁,“日”与上部对正。‎ ‎“通”“甬”字起笔稍高,大小适当。‎ ‎“模”右部的“曰”要扁,“大”的撇捺要舒展。‎ ‎“型”上部略扁,“土”两横间距紧凑。‎ 易错提示:‎ ‎“呈”下面是“王”,竖没有出头。‎ ‎“幻”右部是“”,不是“力”,与“幼”区分开。‎ ‎“冰”的偏旁是“冫”,不是“氵”,注意不要写错了。‎ ‎“通”中间是两横,不要漏写或多写横。‎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秀—诱(诱人)—绣(刺绣)—透(透支)‎ 亡—芒(芒果)—忙(忙乱)—盲(盲目)‎ 佥—剑(刀剑)—捡(捡起)—险(危险)‎ 甬—通(沟通)—涌(涌现)—桶(木桶)‎ 莫—模(模型)—漠(沙漠)—寞(寂寞)‎ ‎(4)多音字。‎ 种 ‎(5)重点词语释义。‎ 奇妙:稀奇巧妙(多形容令人感兴趣的新奇事物)。‎ 雕饰:雕刻并装饰。‎ 映射:照射。‎ 余晖:傍晚的阳光。‎ 奇迹: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 圆润:(多义词)①指饱满而润泽。②书、画技法圆熟流利。‎ 感叹:有所感触而叹息。‎ 光芒:向四面放射的强烈光线。‎ 领略: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 锋利:(工具、武器等)头尖或刃薄,容易刺入或切入物体。‎ 闪耀:闪烁;光彩耀眼。‎ 普通:平常的;一般的。‎ 卵石:岩石经自然风化、水流冲击和摩擦所形成的卵形或接近卵形的石块,表面光滑。是天然建筑材料,用于铺路、制混凝土等。‎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课前通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1)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明确:课文是按照“总—分—总”的顺序写的。‎ ‎(2)全文可划分为几个部分?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明确: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总说“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第二部分(2~8):展示“天空”的宝藏。第三部分(9~16):展示“大地”的财富。第四部分(17、18):写这个世界有无尽的奇妙的事,我们要仔细观察、寻找。‎ ‎(3)作者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世界的奇妙?分别按什么顺序进行描写的?‎ 明确:作者眼中的世界是奇妙的。‎ 从“天空”和“大地”两方面介绍世界的奇妙。‎ 天空:从早到晚的顺序 大地: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 ‎(4)找出文中概括写世界奇妙的句子。‎ 明确: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 ‎(5)课文的开头和结尾之间有什么关系?‎ 明确:开头和结尾呼应,更加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这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作者笔下的世界是多么的奇妙,课后,大家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呈现 幻影 诱人 圆润 冰柱 光芒 普通 模型 ‎2.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作者笔下的世界是奇妙的,那这节课,我们将一起细细去品味这世界到底奇妙在哪儿。‎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学习第1自然段,思考问题。‎ ‎(1)作者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 明确:作者眼中的世界是奇妙的,看上去是有生命的。‎ ‎2.学习第2~8自然段,思考问题。‎ ‎(1)这部分哪句话是总起句?‎ 明确:“你看天空——”‎ ‎(2)天空展示了它的哪些财富让你感受到了世界的奇妙呢?‎ 明确:日出、云彩、雨、落日、群星。‎ ‎(3)为什么说水洼像镜子?有什么作用?‎ 明确:因为水洼的形状和镜子的形状相似,又可以如镜子一样“映射”“我们的脸”,所以说水洼像镜子。‎ 把水洼比作镜子,突出世界的奇妙和神奇。‎ ‎(4)试着模仿第6自然段的描写,写出水洼的奇妙。‎ 明确:雨后,我们会看到地上有许多水洼,就像透明的玻璃,映射着我们的脸。‎ ‎(5)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天空的奇妙?是怎样把事物写生动、具体的?‎ 明确:从清晨的景色、云彩的颜色和形状、雨点的声音、雨后的美景、傍晚的落日余晖、黑夜里群星闪烁等方面写出了天空的奇妙。‎ 抓住了事物的颜色、形状来写,让描写更生动、具体。‎ ‎3.学习第9~16段自然段,思考问题。‎ ‎(1)这部分的总起句是哪句?‎ 明确:“再看大地——”‎ ‎(2)大地展示了它的哪些财富让你感受到了世界的奇妙呢?‎ 明确:春天的植物生长;夏日的绿荫;秋天的蝴蝶、鸟、风和落叶;冬天的冰雪。‎ ‎(3)这部分哪些地方让你觉得奇妙有趣?‎ 明确:我觉得“秋天带着金黄色的光辉神奇地到来了,那时,道路上好像洒满了光芒。蝴蝶张开漂亮的翅膀在空中翩翩起舞”。这一部分十分奇妙有趣,因为这一段让我想到了秋天仿佛有五彩缤纷的颜料,所到之处,层林尽染,美不胜收,一片片飘落的叶子仿佛是张开翅膀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4)“冬天,我们看到了房檐上垂下的冰柱,它们好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剑在阳光下闪耀。等到积雪融化时,从房檐上落下的小水滴,就像一颗颗珍珠。”品味加点的字。‎ 明确:这两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冰柱”的形状和“锋利的刀剑”相似;“小水滴”晶莹剔透,仿佛是“一颗颗珍珠”,描写形象、贴切。‎ ‎4.学习第17、18自然段,思考问题。‎ 这两个自然段有什么作用?与第1自然段有什么关系?‎ 明确:第17、18自然段,总结全文,升华主题,点出了世界的奇妙。‎ 这两个自然段与第1自然段互相照应。‎ ‎5.回顾整篇课文,思考问题。‎ ‎(1)在你的眼中,这个世界还有哪些奇妙的事情?‎ 明确:柔弱的蒲公英种子,能乘风飘浮几公里的路程。‎ ‎(2)你觉得这篇文章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明确:全文按“总—分—总”的顺序写作;围绕总起句把内容写具体,抓住事物的形状、颜色、形态等方面把事物写形象、生动,这样的写作手法值得学习。‎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气温下降,绿色的树叶会变成金黄色的,阳光照射到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出现彩虹;水果在不同的生长阶段会有不同的颜色;太阳光透过三棱镜可以散射出红、橙、黄、绿、青、蓝、紫等七种颜色。其实,只要我们多注意周围的环境,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我们生活的世界多么美妙,多么奇妙。‎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我们奇妙的世界 ‎23 海底世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澎湃、窃窃私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认识海底世界,获得有关海底的知识。‎ ‎3.理解课文“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过程与方法 ‎1.安排学生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2.引导学生从文章结构入手,思考“总—分—总”这种结构方式的妙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体会作者对海底世界的喜爱之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澎湃、窃窃私语”等词语。‎ ‎2.了解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体会作者对海底世界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海吗?为什么呢?(指名回答)看来大家都很喜欢大海呀!那同学们,你们知道大海里的世界是怎样的吗?海底世界与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有差别吗?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随作者石友一同去看看海底世界的模样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生字。重点指导生字中的翘舌音“参”,平舌音“速”,前鼻音“官、险”,后鼻音“宁、汪、攻”。‎ ‎2.学生在文中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宁、官、汪、险、攻、推、退、铁”字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学习“迅、速”字时,可以用同音字对比的方法。‎ 同音字歌示例:‎ 迅:汛期将至,迅速行动,保持通讯,驯服及时。‎ 速:表情严肃,做事迅速,实现夙愿,一如平素。‎ 形近字歌示例:‎ 宁:琼楼玉宇寒,壮士守边关,国家得安宁,民心牢且坚。‎ 官:昔日小军官,退伍开茶馆,管理有妙招,茶香客常满。‎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宁”是上下结构,上面宜写得宽扁些。‎ ‎“官”的“宀”宜宽,盖住下面,下部的竖偏左。‎ ‎“汪”左窄右宽,上两横短,最后一横平长。‎ ‎“险”的右部“人”的角度大,末横稳住重心。‎ ‎“推”中“隹”的四横间距均匀,末横稍长。‎ ‎“迅”的“辶”捺要平,托住里面的“卂”。‎ ‎“退”的“艮”瘦长,撇短小,点顿笔有力。‎ ‎“铁”的“钅”三横与竖提收笔对齐。‎ 易错提示:‎ ‎“攻”右部是“攵”,不是“夂”。‎ ‎“退”先写“艮”,再写“辶”。‎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王—汪(汪洋)—旺(旺盛)—狂(狂风)‎ 佥—险(危险)—俭(勤俭)—脸(脸部)‎ 隹—推(推拉)—难(困难)—准(准备)‎ 失—铁(钢铁)—跌(跌倒)—迭(更迭)‎ ‎(4)多音字。‎ 参 宁 ‎(5)重点词语释义。‎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闪烁:(多义词)①指(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②指(说话)稍微露出一点儿想法,但不肯说明确,吞吞吐吐。‎ 窃窃私语:私下里小声交谈。‎ 蕴藏: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课前通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1)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明确:“总—分—总”的顺序。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点明文章主题——大海深处的情况。第二部分(2~6):从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两方面具体介绍了海底世界。第三部分(7):总结全文,概括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 ‎(2)海底有哪些声音呢?‎ 明确: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还有的好像在打鼾……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3)课文总共介绍了哪几种动物的活动特点?分别是什么?‎ 明确: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梭子鱼: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 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 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4)海底的植物差异有哪些?‎ 明确:色彩多种多样:有褐色的,有紫色的,还有红色的。‎ 体积大小差异:最小的单细胞海藻,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最大的海藻长达二三百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生物。‎ ‎(5)海底蕴藏着哪些资源?‎ 明确:丰富的煤、铁、石油和天然气,还有陆地上储量很少的稀有金属。‎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这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梳理了文章的脉络,大家是不是对海底世界更感兴趣了呢?课后可以互相交流一下想法。‎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宁静 器官 汪汪 危险 海参 攻击 反推力 迅速 后退 煤矿 钢铁 ‎2.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和同学们的课后复习,相信大家对这篇课文已经比较熟悉了。这节课,我们将走进这篇课文,用心感受海底世界。‎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学习第1自然段,思考第1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用设问开头,引起读者的兴趣,点明这篇课文要讲的是大海深处的情况。‎ ‎2.学习第2~6自然段,思考问题。‎ ‎(1)第2自然段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一句话是全段的中心句,用对比的手法衬托出海底的宁静。‎ ‎(2)第3自然段排比句的运用旨在说明什么?‎ 明确:这句话说明了海底有各种声音。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用水中听音器就能听到各种声音,而这些声音说明海底世界的生机勃勃、景色奇异。‎ ‎(3)第4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明确:“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这里运用了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4)第5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这个句子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使海藻的形象具体可感。‎ ‎3.学习第7自然段,思考第7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这一段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总述海底世界的美丽、富饶。‎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小结:这篇课文用生动、准确、具体的语言介绍了海底世界的动物、植物和矿产资源,从中我们知道了:海大,浩瀚无边;海深,深不可测;海里的宝藏,无穷无尽。海底有动物、植物,也有矿物,是人类的资源仓库。‎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海底世界神秘、奇妙、美丽、富饶 ‎24 火烧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红彤彤、恍恍惚惚”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象的心境。‎ 过程与方法 ‎1.安排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利用课件,通过图片和文字引导学生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体会作者的文字,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象的心境。‎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红彤彤、恍恍惚惚”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难点 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象的心境。‎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天空晚霞放光彩,千变万化惹人爱。火烧云不仅变化极快,而且色彩十分丰富。让我们跟随著名女作家萧红,一起去感受一下火烧云的神奇、美妙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中注音的生字。重点指导生字中的前鼻音“灿、镇”,后鼻音“猛”和多音字“模”。‎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新词。‎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必、灿、凶、猛、威、镇”字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学习“胡”字时,可以用同音字对比的方法;学习“骑、庙”字时,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 形近字歌示例:‎ 必:在他的心底,有一个秘密,胃酸分泌多,必须去求医。‎ 灿:火光真灿烂,灶前做晚饭,出言来搭讪,汕头遇八仙。‎ 字谜示例:‎ 马站一旁,一人可上,两腿跨坐,驰骋疆场。(谜底:骑)‎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必”卧钩圆润,撇画有力。‎ ‎“胡”注意左右都要写得瘦小些。‎ ‎“灿”“火”字略瘦长,“山”略宽。‎ ‎“骑”右部稍宽稍长。‎ ‎“秒”“少”右点稍高,撇向左下长伸。‎ ‎“凶”外框竖不宜太高。‎ ‎“猛”左部宜伸展,右部紧凑,底横宜长,托住上部。‎ ‎“庙”“广”的撇要充分伸展。‎ ‎“威”斜钩舒展,注意不要少写里面的短横。‎ ‎“武”第二横略长,不要多写一撇。‎ ‎“镇”“真”里是三横,不要少写一横。‎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山—灿(灿烂)—仙(仙境)—讪(搭讪)‎ 奇—骑(骑马)—椅(桌椅)—倚(倚靠)‎ 少—秒(秒针)—妙(奇妙)—吵(吵闹)‎ 真—镇(镇定)—慎(谨慎)—填(填补)‎ ‎(4)多音字。‎ 模 待 辨析:“模”表示“法式、规范、标准”“仿效”“模范”“模特儿”时,读mó;表示“模子”“形状、样子”时,读mú。‎ ‎“待”表示“停留”时,读dāi;表示“等待”“需要”“要,打算”时,读dài。‎ ‎(5)重点词语释义。‎ 笑盈盈:形容满面笑容的样子。‎ 红彤彤:形容很红。‎ 金灿灿:形容金光耀眼。‎ 模糊:不分明;不清楚。‎ 一模一样:形容完全相同,没有什么两样。‎ 威武:(多义词)①指力量强大,有气势。②指武力、权势。‎ 镇静:情绪稳定或平静。‎ 恍恍惚惚:形容模糊不清,看不真切。‎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全文可划分为几个部分?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明确: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从整体上描述了火烧云给大地万物和天空带来的变化。第二部分(3~6):具体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第三部分(7):写火烧云下去了。‎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火烧云的?‎ 明确:从颜色和形状两方面描写火烧云。‎ ‎3.火烧云有什么特点?从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出来?‎ 明确:颜色的特点:颜色多、变化快。从“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这些语句中可以体会到火烧云颜色多、变化快。‎ 形态的特点:形态多、变化快。“马”“狗”“狮子”突出了火烧云形态变化之多;“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忽然”“一转眼”等说明了火烧云形状变化之快。‎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初读课文,我们理清了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作者的文字了解了火烧云发生时的景象,课后同学们可以互相交流讨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必须 胡说 灿烂 骑车 秒表 凶险 勇猛 接手 庙会 威武 镇静 ‎2.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熟悉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作者细致的描述,用心去体会火烧云的奇妙。‎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学习第1、2自然段,思考问题。‎ ‎(1)第2自然段的“烧”字好在哪里?‎ 明确:一个“烧”字写出了火烧云的动态美,既突出了火烧云上来时天空的颜色——像火一样红,又使人感到它如同熊熊的大火一样有气势。‎ ‎(2)第2自然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着了火”作喻,言其鲜艳无比,光亮耀眼。‎ ‎2.学习第3~6自然段,思考问题。‎ ‎(1)作者是如何描绘火烧云的颜色变化的?‎ 明确:先总写“火烧云变化极多”,然后围绕这一特点,具体描写了火烧云的颜色。写颜色时,作者采用了三种构词形式:一用到“红彤彤”“金灿灿”等重叠式词语来写火烧云色彩的浓重;二用“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等并列式词语,形容火烧云刹那间有两种颜色的变化;三用“葡萄灰”“‎ 梨黄”“茄子紫”等词语,写出火烧云像某些实物的颜色,给人以形象感。四个“一会儿……”的排比句式,表明颜色变化不仅多,而且非常快,让人产生一种置身于色彩斑斓的童话世界的感觉。‎ ‎(2)作者是怎样描写“马”的?‎ 明确:用“跪”“站”“伸”等一连串动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马”的变化过程,勾勒出一幅火烧云变化的动态画面。‎ ‎(3)说说你对第6自然段“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中“可是”的理解。‎ 明确:“可是”一词打破了上一句的静态画面,更加突出了火烧云变化快的特点。‎ ‎3.学习第7自然段,思考问题。‎ 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是怎样将火烧云的绚丽多姿展现在读者眼前的?‎ 明确:作者按时间顺序,写了火烧云上来和下去的全过程。重点写“上来”部分。先从整体上写万物改变了颜色,并以“着了火”作喻,言其鲜艳无比,光亮耀眼。然后以多个不同构词形式的词语描述了火烧云的颜色变化,紧接着又描写了火烧云各种奇妙的形态。最后写火烧云下去时恍恍惚惚,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总结:大自然是神奇的魔术师,他用手中的画笔涂抹出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卷。置身其中,我们仿佛走进了梦幻般的童话世界,如痴如醉,不能自已。其实,美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睁大好奇的眼睛,就会发现:美就在身边。‎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火烧云五光十色千姿百态 口语交际:劝告 教学目标 ‎1.注意分析,学会判断说话人的语气是否合乎场合。‎ ‎2.掌握说话的技巧,学会使用委婉的语气劝服别人。‎ ‎3.学会说话的技巧,构建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说话的技巧,学会使用委婉的语气劝服别人。‎ 教学难点 学会说话的技巧,构建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如果遇见有人乱扔垃圾,你们会怎样做?(指名回答)看来大家都想通过劝告,让对方意识到乱扔垃圾是不好的行为。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应该怎样劝告别人,他才会心甘情愿地接受你的意见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好好来讨论一下这个话题吧。‎ 二、交际指导 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围绕“劝告”这个话题分享说话技巧。分两个任务:一是对教材上的三位同学的劝告的话判断是否恰当;二是针对教材上列出的两种情境进行劝说练习。‎ ‎1.分组讨论,各抒己见。3~4人一组,先就任务一的问题进行讨论,说明这三个同学的劝告哪一个更恰当,为什么。然后从这三个同学的劝告话语中,对比总结出劝告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可以借鉴的经验。要明确在劝告别人的时候要委婉,不能用指责的语气,同时劝说的内容要言之有理。‎ ‎2.身临其境,上台表演。各小组讨论后,选出四名代表,演一演,看看哪种劝告方式更容易让当事人接受。表达要清楚,说话要准确、有说服力。‎ ‎3.大家评议,选出最佳。对每个同学在说话的语气、劝告的理由、表情等方面进行评议,看看是否恰当和到位。然后选出说得最好的。‎ 三、交际示例 任务一:‎ 示例:第一个同学的劝告方式属于直接劝告对方,这样做,会撞伤别人;第二个同学属于直接指责;第三个同学的劝告方式更加委婉,不仅指出了错在哪,而且忠告对方这样做会弄伤自己。因此,第三个同学的劝告方式更容易被接受,因为她态度大方、有礼貌,理由也充分,语气平和、委婉,为当事人着想。在劝告的时候,注意说话的语气要委婉,不能用指责的口吻;多从别人的角度着想,这样别人更容易接受。‎ 任务二:‎ 情境一:劝告违反交通规则的同学 示例:同学,横穿马路太危险了!往来车辆这么多,一不小心会撞伤你的。‎ 情境二:劝告表哥不要沉迷游戏 示例:表哥,你要学会劳逸结合,玩一会儿电脑,就出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这样既能保持大脑清醒,玩游戏时发挥更高水平,又能保护视力,一举两得多美呀!我们一起去室外玩玩吧!‎ 情境三:劝告爸爸戒烟 示例:爸爸,吸烟对身体不好,我希望爸爸永远健健康康的。您一直以来都是我的榜样,戒烟一定难不倒您!加油,看好您啊,爸爸!‎ 习作:国宝大熊猫 教学目标 ‎1.理解在描写一件事物之前,需要认真观察、仔细了解的道理。‎ ‎2.学着在习作中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增添文采。‎ ‎3.学会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将自己的目标对象描写的形象、具体。‎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在描写事物之前,要学会观察描写对象。‎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将自己的目标对象描写的形象、具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西边来了一个怪,戴副眼镜好气派,拿着竹笛不去吹,张着嘴吃起来。”大家知道这是在形容什么动物吗?是的,就是我们的国宝——大熊猫。大家应该都很喜欢这些圆乎乎的朋友吧。今天,就让我们试着将大熊猫写进自己的作文中。‎ 二、作文要求 本次作文要求写国宝大熊猫。围绕教材中提示的大熊猫的相关资料和自己查找的相关资料,介绍大熊猫。包括大熊猫的外形特点、习性、被称为国宝的原因等等。‎ 三、写作指导 ‎1.素材选择。这次习作的题目和写作对象都是规定好的。题目是“国宝大熊猫”,写作对象即大熊猫。在写作之前可以先按照教材上的提示,查找大熊猫的相关资料,弄清楚大熊猫所属的门类、爱吃的食物、外貌特征及其产生的原因、分布地区等相关知识。‎ ‎2.谋篇布局。在写作的时候先解决教材上的几个问题,然后再围绕这些问题搜集更多资料,再按照顺序介绍大熊猫。同时,也可以先介绍关于大熊猫的相关知识,如其所属的门类、学名、分布地区等。然后介绍大熊猫的外貌特征,可以从整体到局部进行描写,如,整体外形、尾巴;也可以从局部到整体,可以分别写头、身子、四肢、肩膀等方面的特点。接着可以介绍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行为动作等,让大熊猫的形象更具体。最后总结表达自己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 ‎3.写作手法。在写作过程中,可以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来说明大熊猫的珍稀,可以运用外貌描写来写大熊猫的外形特征,运用动作描写来表现大熊猫的可爱,还可以运用排比来介绍大熊猫的行为习惯等,运用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让文章更有文采。‎ 四、范文评析 国宝大熊猫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大熊猫是我国“国宝”,并为世界人民所喜爱,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标志以及和平友好的象征。它仅分布在我国的四川北部、陕西南部和甘肃南部的山区,野外总数不足100只,80%以上的大熊猫分布在四川境内,崇州、都江堰、大邑、彭州、邛崃等地均有大熊猫出没。它是四川独特而宝贵的自然资源,凡是到四川的中外游客,都以一睹大熊猫风采为快。‎ 大熊猫的样子可爱极了。身子胖胖的,尾巴短短的,身上毛茸茸的。头和身子雪白雪白的,四肢和肩膀油黑油黑的,圆圆的脑袋上长着一对黑耳朵,黑黑的眼圈就像戴着一副大墨镜。‎ 大熊猫小的时候很活泼,喜欢爬上爬下。长大以后,不大爱活动,常常用爪子抱着头,呼呼睡大觉。你去逗它,它会睁开眼睛看一看,然后又呼呼地睡了。有时它也摆动着胖乎乎的身子,走来走去找东西吃。‎ 大熊猫喜欢吃新鲜的竹叶、竹笋,有时也吃玉米秆、幼杉树皮。你看,它吃得多香啊!‎ 我喜欢大熊猫,因为,它是四川独特而宝贵的自然资源,又是我国的“国宝”。‎ 总评:这篇作文通过对大熊猫的样子、习性和产地的介绍,表现了大熊猫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特别是对大熊猫的外形描写,细致入微,活灵活现。‎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学会在习作中有意识地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 ‎2.学习写作“寻物启事”。‎ ‎3.试着仿写句子,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4.积累“日积月累”中的八字成语,并进行相应拓展。‎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在习作中有意识地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 ‎2.学习写作“寻物启事”。‎ 教学难点 ‎1.试着仿写句子,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2.积累“日积月累”中的八字成语,并进行相应拓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本单元“交流平台”的主题是怎样有意识地用上平时积累的语言。在写作中适当运用积累的优美语句,可以提高作文的文采。那么平时应该如何积累优美语句呢?积累之后又如何运用呢?‎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可以专门准备一个笔记本,用于积累。积累的内容包括比较好的词语、比较好的句子和段落。可以积累教材上的,也可以积累课外阅读中的。积累的词语或成语,可以把词语解释写下来并造句,并思考一下这个词语可以用在什么语言环境中。积累的句子或段落可以抄写下来,并概括这个句子或段落描写的是什么,好在什么地方,可以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可以用于哪些写作中。等等。‎ 在写作中,积累的词语可以直接运用,句段则可以仿写,也可以直接引用。‎ 二、词句段运用 ‎(一)“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这是《海底世界》的开头。请你也用这样的开头说一段话。‎ 你可知道,那座山上的石头有多么奇妙吗?……‎ 你是否听说过……‎ 示例:你可知道,那座山上的石头有多么奇妙吗?有的大,有的小,造型别致,有的像人,有的像怪兽,有的像物品,非常有趣。‎ 你是否听说过,那座山坡有多么奇妙?漫山遍野的几百种野花,有的能食用,有的能药用,还有的能观赏。‎ 点拨:第一句首先需要明确描写的对象是“石头”,其次需要明确需要体现出的石头的特征是“奇妙”,可以从石头的形状来写,也可以从石头的分布来写。‎ ‎(二)读读下面的寻物启事,注意格式,照样子写一写。‎ ‎(见教材第96页)‎ 示例:‎ 寻物启事 昨天午休后,我把一串钥(yào)匙(shi)落在了食堂。如有拾到者,请与我联系,非常感谢!‎ 三年级(1)班 王小明 ‎5月20日  ‎ 点拨:寻物启事,一般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标题。写法有两种:一种是只写“寻物启事”四个字;一种是把要寻找的东西的名称也写上,如“寻书启事”“寻衣启事”。第二部分,正文。要把丢失东西的时间、地点,失物的名称、形状、质地、记号,详细、具体地写清楚。第三部分,失主的地址、姓名或单位名称和日期。‎ 三、书写提示 ‎(见教材第96页)‎ 点拨:在书写“止、内、术、斗”这四个笔画较少的字时,要把笔画写开一些。注意“止”的首笔竖在竖中线,第二笔短横在横中线上侧,末笔横长而平;“内”里面的“人”的末笔捺改点;“术”横笔在竖中线上方,竖笔在横中线;“斗”前两笔点在左上格。在书写“露、醒、慧、蘑”这四个笔画较多的字,要把笔画写得短小些,缩小笔画间距。注意“露”上部头扁,下部大;“醒”左右宽窄相当,顶部和底部左右旁都齐平;“慧”上部“彗”窄、长,“心”宽、扁;“蘑”上扁下大。‎ 四、日积月累 ‎(见教材第96页)‎ ‎1.这四个句子都是八字成语。‎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指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对付办法。‎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进入老虎的巢穴,怎么能捉到小老虎呢?比喻不经历艰险,就不能取得成功。也指需通过实践取得真知。‎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形容不要轻信传闻,看到的才是事实,也就是说亲眼看见的比听说的要真实可靠。‎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2.这类的成语还有:‎ 一言既出,驷(sì)马难追。‎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千里之堤,溃(kuì)于蚁穴。‎ 己所不欲,勿(wù)施于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资料: 8611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