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试题含答案(5)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试题含答案(5)

ID:580862

大小:38.27 KB

页数:19页

时间:2021-03-1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试题含答案(5)‎ ‎(第五、六单元)‎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6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2分)‎ A.诡谲(jué)   瘦削(xiāo) 稽首(qǐ)   蹑手蹑脚(niè)‎ B.伫立(chù) 怯懦(nuò) 耷拉(dā)   镗镗鞳鞳(tāng)‎ C.睥睨(pì) 踌躇(chú) 凝视(níng) 翘首远望(qiáo)‎ D.咀嚼(jué) 幌子(huǎng) 账簿(bó) 商贾名流(jiǎ)‎ ‎【解析】A.“削”应读“xuē”;B.“伫”应读“zhù”;D.“簿”应读“bù”,“贾”应读“gǔ”。‎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2分)‎ A.威严   侦缉   拾掇   无可奈何 B.忌讳   积蓄   蜷缩   另请高名 C.凄惨   鼎盛   捣蛋   金壁辉煌 D.簇拥   规矩   蓦然   赦赦扬扬 ‎【解析】B.“名”应写作“明”;C.“壁”应写作“碧”;D.“赦赦”应写作“赫赫”。‎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2分)‎ A.歌曲《我和我的祖国》陶醉了每一个炎黄子孙,真是哗众取宠啊!‎ B.他只是把这首古诗囫囵吞枣地背下来了,至于什么意思,一点儿也不清楚。‎ C.针对快递过度包装的问题,人们意见不一。有人认为,快递包装根本不值几个钱,不用小题大做。‎ D.穿行于朱墙黄瓦、雕梁画栋的故宫,感受我国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丰富内涵,不禁油然生出一股民族自豪感。‎ ‎【解析】“哗众取宠”指用言论行动迎合众人,以博得好感或拥护。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2分)‎ A.在剧烈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面临着严重的考验。‎ B.古老的文化遗产将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重现缤纷万千的色彩和生机灵动的魅力。‎ C.随着流行歌曲的火爆、影视文化的传播,使戏曲艺术日趋衰弱,保护戏曲、挽救国粹已然迫在眉睫。‎ D.福聚德由盛转衰,是因为唐茂昌、唐茂盛两兄弟无心经营,‎ 只管伸手要钱,不务正业却挥霍无度的缘故。‎ ‎【解析】A.用词不当,“严重”改为“严峻”;C.缺主语,删去“使”;D.句式杂糅,删去“的缘故”。‎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C)(2分)‎ A.他问我想什么,其实我也没想别的,我只是在想他今天为什么没有来?‎ B.他家对面二、三十米处有一个网吧,每次放假他都会跑去玩一玩,对此他的父母非常担忧。‎ C.18世纪法国著名的思想家伏尔泰说得好:上天赐给人两样东西——希望和梦——来减轻他的苦难遭遇。‎ D.网络技术对传统艺术的冲击不容忽视,对新艺术形式的催生已初露端倪。人们不得不思考,高科技的发展将导致艺术的沉沦?还是会迎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 ‎【解析】A.句末问号改为句号;B.概数之间不用顿号;D.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 ‎6.(2020·广安)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A)(2分)‎ ‎①民间认为龙司雨,掌管人间的降雨。‎ ‎②不同的地方舞龙习俗不同,有舞布龙的、有舞龙灯的、有舞草龙的,还有把人连接起来腾舞的。‎ ‎③年节舞龙或舞狮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民俗传统活动。‎ ‎④舞龙便成为民间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活动。‎ ‎⑤舞者手执木杆上下飞动,翻转腾跃,犹如真龙现身人间。‎ A.③①④②⑤   B.③②⑤④①‎ C.①④②⑤③   D.②①④③⑤‎ ‎7.(2020·盐城)综合性学习。(6分)‎ 九年级准备开展“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活动,你和同学小妍加入了“最美乡音组”,近期将要在串场河畔的盐镇水街举行淮剧汇报演出活动。‎ 资料卡:‎ 淮剧又称“江淮戏”,起源于苏北香火戏,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200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团体为江苏省淮剧团(驻地在盐城)。目前全国剧团共13个,盐城有6个。‎ ‎(1)【志愿服务】你准备做本次活动的志愿者,先征求妈妈的意见。‎ 妈妈说:“淮剧重要还是学习重要?志愿服务能给你中考加分吗?你还是老老实实在家多做几道题吧!”‎ 你争辩道:“妈妈,淮剧是我们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老师告诉我们要全方面发展,去做志愿者的同时,我们也可以欣赏优美的淮剧,陶冶我们的情操,‎ 劳逸结合。”(3分)‎ 听完你的话,妈妈点了点头。‎ ‎(2)【文化布置】演出前,你和小妍先到水街“漂舟戏苑”进行文化布置。在小妍带来的三副对联中,你发现有一副不合适,请指出来,并向小妍解释原因。(3分)‎ 第1副:一腔淮剧神舟韵 万里盐场国库银 第2副: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第3副:七尺躯扮千般样 五丈台走万里天 第2副不合适,原因是这副对联是对风景的赞美,和主题不切合,下联“一城山色半城湖”也不符合对盐城地理环境的描述,盐城没有山,是平原地貌,所以不适合放在此处。‎ ‎8.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3)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4)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5)《十五从军征》一诗既写出了服兵役时间之久, ‎ 归家后景象之凄凉,也通过“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两句写出老人备好食物却无人与之共享的孤独辛酸。‎ ‎(6)曹刿身为一介草民,却能冲破阻挠、坚持拜见鲁庄公去进谏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这正印证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 二、阅读理解(共44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第9—10题。(5分)‎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9.作者是如何从“潼关路”联想到朝代兴亡的?(3分)‎ 潼关,地势险要,扼守“西都”要道,为兵家必争之地,关系着关中建都的那些封建王朝的兴亡。因此,当诗人在“潼关路”上望“西都”的时候,自然就想到朝代的兴亡了。‎ ‎10.曲中“踌躇”一词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2分)‎ ‎“踌躇”一词在这里形容心潮起伏,抒发了作者对物是人非的感叹。‎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第11—15题。(12分)‎ ‎【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 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乙】马援①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后转游陇汉间,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初,援军还,将至,故人多迎劳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计谋,于坐贺援。援谓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②?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③,裁封数百户;今我微劳,猥④飨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用相济⑤?”冀曰:“愚不及。”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冀曰:“确为烈士,当如此矣。”‎ ‎ (节选自《后汉书·马援传》)‎ ‎【注释】①马援:东汉名将。②反同众人邪:反而同众人一样(来吹捧我)吗?③开置七郡:开拓疆土,增设了七郡。④猥:说话人表示谦卑的词。⑤奚用相济:用什么来帮助(我)?‎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会天大雨   适逢,恰巧遇到    ‎ ‎(2)为天下唱 同“倡”,倡导、发起 ‎ ‎(3)援谓之曰      对……说 ‎(4)确为烈士 有节操、有抱负的男子 ‎1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D(2分)‎ A.扶苏以数谏故/皆以美于徐公 B.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欲自请击之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见渔人,乃大惊 D.男儿当死于边野/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解析】A.介词,因为/动词,认为;B.动词,往/代词,他们;C.动词,是/连词,于是,就;D.介词,在。‎ ‎1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朝廷)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九百人停驻在大泽乡。‎ ‎14.甲文中陈胜、吴广为了鼓动人心、树立威信,做了哪两件事?请用四字短语概括。(2分)‎ 第一件事:鱼腹藏书(置书鱼腹)   ‎ 第二件事:篝火狐鸣 ‎15.甲文段中的陈胜和乙文段中的马援虽然生活时代不同,人生经历不同,但他们身上却有着共同的精神品质。请你根据选文内容作简要概括。(2分)‎ 都有远大志向,都有为国献身的精神。‎ ‎【乙】参考译文:马援字文渊,是扶风茂陵人。他十二岁的时候就成了孤儿,年龄很小的时候就有很大志向,和他同辈的兄弟都觉得惊奇。后来到陇汉地区游学(古代通过去外地寻访师友增长本事),常对朋友们说:“大丈夫立志,(志向受到)困顿反而更加坚持,年龄越大越有壮志雄心。”‎ 起初,马援的大军凯旋归来,快到(家乡)的时候,朋友们都来迎接,犒劳。平陵人孟冀,是出了名有计谋的人,和在座的朋友一起祝贺马援(取得胜利)。马援对他说:“‎ 我希望你有什么好的话教导我,怎么反而同众人一样(来吹捧我)呢?当初伏波将军路博德开拓疆土,增设了七郡,也不过分封了数百户(作为食邑);如今我立了小小的功劳就厚颜地接受了一个大县(的食邑),真是功劳浅薄而赏赐厚重,像这样怎么能够长久呢?先生(指孟冀)有什么(好建议、好方法)来帮助我呢?”孟冀说:“我智力低下,想不到什么方法。”马援说:“现在匈奴和乌桓仍然在北边侵扰,我想(向皇帝请求)攻击他们。‎ 男子汉应该死在边疆战场,用马皮包着尸体下葬,怎么能安心地享受儿女侍奉而老死在家里呢!”孟冀(佩服地)说:“你确实是有远大志向的勇士啊,确实是应当那样(为国家战死在疆场)啊。”‎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6—19题。(15分)‎ 过年的柴火 庞 滟 ‎①临近年关的风可真冷,像小鞭子一样抽人脸。我开着车给乡下的姑妈去送年货。想到辽阔乡野,被城市拥挤的身心豁然开朗起来。‎ ‎②下午的时候,我刚进入通往乡村方向的公路,被路旁窜出的一个男人拦住了。我被吓了一跳,以为遇到了打劫的,好半天才把车窗摇下一条缝,不友好地问:“你想干吗?”‎ ‎③男人冻得瑟瑟发抖,一脸尴尬地说:“俺拦错车了,没看清你是个女司机。你能让俺搭一段车,去公主屯吗?”‎ ‎④我有些奇怪,他怎么知道我路过公主屯呢?又犹豫起来,如果让他搭车,万一是暗藏歹意的抢劫犯,我就自身难保了。‎ ‎⑤“求您了!俺错过了最后一班回家的车,要是走回去得半夜了。家里的老人和孩子知道俺今天回去,肯定在村口等着呢,‎ 俺怕冻坏了孩子。”男人说这话时,眼睛湿漉漉的。我瞥了一眼散落在地上的大包小包,看他洗得发白的衣服,判断应该不是歹徒,心软地放他上来。‎ ‎⑥一路上,男人很拘谨,默默看着车窗外飞跑的树,一句话也不说。我问到时才回答,说他和妻子在外省打工很多年了,孩子一岁时就扔给了老人。他在工地建楼,妻子在城里给人家当保姆。因为主人家过年要来很多客人,她得留在那做饭,直到过完年才能回老家待上几天。‎ ‎⑦“你们这些做父母的,真是苦了孩子,为什么一定要去城里呢?听说农村现在也不错啊。”‎ ‎⑧“种地挣的那点儿钱不够生活。俺住在工地,孩子妈在主人家住,没法把孩子带进城里,唉!”‎ ‎⑨男人沉重地叹息着,接着讲述。他听说孩子捡柴火数数等他们回家,当时就掉下了眼泪。他建楼的地方有水有山,水里长着蒲草,山上长着野花。端午节时,他看到一个婆婆在卖蒲草编织的香包,就和婆婆学了手艺,采来蒲草和野花晾干,趁着晚上收工的时候编织。很多香包都是他在夜空下编织的。他说,要把星光、月光和花朵包在香包里,有它们陪着,孩子就不寂寞了。男人捧过几个香包送给我,我只要了一个,粽子模样的香包散发着花香,带着浅绿色的草穗子。看着密密实实的编织,我心里感慨万分——想不出男人是怎样用那双长满老茧的手,把柔韧的蒲草编织成深藏柔情的精美香包。‎ ‎⑩夕阳西下时,半边天的流光溢彩辉映着袅袅炊烟的乡村。在村口,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挡住了半边路。她手里拽着几根干枯的大树枝,‎ 很吃力地走着。我没有按喇叭,慢慢前行着。她发现了我的车,急忙闪到一边,不小心跌倒了。男人急切地打开车门奔了过去,大声叫着:“闺女,爸爸回来啦!”‎ ‎⑪小女孩和爸爸热烈地拥抱在一起,欢天喜地叫着爸爸,使劲搂住爸爸的脖子,哭了。‎ ‎   ⑫我拿出车内的一些食品送给小女孩。她有一双黑亮的眼睛,充满水一样清澈的天真。看到她冻得发红的脸,‎ 我心疼地说:“小宝贝,这么冷的天,你怎么还去拾柴火啊?”‎ ‎⑬“我天天问奶奶,爸爸妈妈还有多少天回家?奶奶就让我每天捡一根柴火来计数,等捡够了365根柴火,老天爷看到了,就会让爸妈回家过年啦!我给爸爸捡了一垛柴火,又给妈妈捡了一垛。今天我多捡了15根大树枝,想让老天爷看看我有多着急,好让爸爸妈妈快点回家。”‎ ‎⑭我看着这单薄的孩子,心里泪汪汪地难受着。‎ ‎⑮“好闺女,咱不去捡树枝了,爸爸给你准备了数数的礼物。以后,你在暖和的屋子里数香包,就能等到爸爸妈妈回家了。”男人说着,打开一个大旅行袋,又打开里面一个方便袋,闪出一堆手工编织的蒲草香包。孩子欢喜地叫了起来,搂着爸爸的脖子,使劲在他粗糙的脸上亲着。‎ ‎⑯小女孩骑在爸爸的脖子上,‎ 欢声笑语地走远了。夕阳给他们镀上了金色的光芒。‎ ‎(选自《小小说月刊》2020年02期,有改动)‎ 16. 本文以“我”的心理变化为线索展开故事,请根据提示,填写表格。(4分)‎ 情节 ‎“我”的心理 遇到男人半路拦车 ‎(1)“我”感到奇怪犹豫 听男人讲述拦车原因 ‎“我”心软同意 ‎(2)男人讲述进城打工原因,并送“我”香包 ‎“我”感慨万分 遇到小女孩,“我”赠送食品 ‎(3)“我”感到心疼 ‎(4)“我”了解小女孩拾柴火的原因 ‎“我”内心难受 ‎17.品味第⑤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细节描写(神态描写)。“眼睛湿漉漉的”这一细节,‎ 写出男人因为心疼孩子而着急流泪,表现了男人急于回家的心理,从而表现出他对家人的爱。‎ ‎18.文中两处写到蒲草香包,有什么作用?(3分)‎ ‎①写男人亲手编织蒲草香包,刻画出一个淳朴、心灵手巧、关爱孩子的人物形象。‎ ‎②两处写蒲草香包,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③蒲草香包是男人情感的载体,象征着父亲对孩子的爱,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19.本文的主旨,有人认为是表现浓浓的亲情,有人认为是对当下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有人认为是表现人间的真善美。你赞同哪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 (4分)‎ 示例:赞同“对当下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的看法。文中的男人和他的妻子长年在外打工,无法陪伴孩子,小女孩只能靠每天捡柴火数数盼望父母回家。文章流露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 希望农村留守儿童也能够享受到亲情关爱。‎ ‎(四)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第20—23题。(12分)‎ 泥土温润的光芒 刘学刚 土,能育生万物,古人称为“地母”。人们在土地上种植五谷,繁衍生息,唤醒深藏于泥土之中的无尽能量。‎ 小时候,她是一个爱玩泥巴的女孩;长大后,她成了许多泥人的“妈妈”。她的故事从和面烙油饼开始。‎ 那年,她从山东安丘县城的一家毛巾厂下岗,然后开了一家油饼店。她用一双灵巧的手揉面成团,擀为大饼,将饼搁到鏊子上,旋转、翻动、刷油,面饼由白转黄,开满金黄的烙花,香味丝丝缕缕飘到街巷上。‎ 她从油饼的香气中嗅到了泥土的味道,她似乎置身于故乡的广阔田野,仿佛看见,有一个扎马尾辫的小女孩,蹦蹦跳跳地向她跑来。加上在毛巾厂时,她已能够用纱线呈现花鸟虫鱼的千姿百态,离了厂,这技艺却没有离身。于是,在空闲的时候,她抓起一团团泥巴,捏制出一个个小小的泥人。‎ 她捏的那些泥人摆在店铺的窗台上。店铺不大,临街的一间平房,前面是柜台,往里,面板、鏊子分列左右,最里边放着面粉和花生油,小店的格局一目了然。不过,再仔细看,会发现在面粉上面的窗台,站了一群小泥人。有一天,店铺柜台外边排队买油饼的人群里,‎ 有一位在县城文化部门工作的干部。他看见了那些可爱的小泥人,然后对她说:“专心捏泥人吧。”那个瞬间,油饼的热气熏得她的脸有些发烫,她手抓着面团,眼睛却接上了那些小泥人的目光。‎ 后来,她真的专心捏泥人了。接的第一件活儿,是为本地酒厂捏制一组泥塑群,以此复原酒镇熙熙攘攘的旧日场景:坐着的烧锅,悬着的酒旗,酒肆的店家吆五喝六,赶集的人们摩肩接踵……彼时,她已在县城东郊的青云山上安家落户,终日与泥土厮守。‎ 山上,泥土强大的能量以植物春华秋实、绿叶红果的形式呈现。清晨,山风裹挟着泥土的馨香扑面而至。她抓起一团泥巴,捶打摔揉,要把宁静的时光和甜美的想法揉进泥团里。泥人们站在她的身边,她听得见它们的呼吸,她的内心漾起层层涟漪,一种幸福的涟漪。心满意足的她,手指在泥土里蠕动,那种感觉恍若游鱼归渊,又如飞鸟入林,自在欢畅。骨架早早搭好了,一些木板钢筋铁钉会让泥人更加牢固。接着是上泥堆大形。先在骨架上喷一层水,然后,她把泥团一块一块地往骨架上堆,继而,手持木槌将泥团砸实,那捶打的声音邦邦作响,应和着她心跳的节拍。‎ 山中有很多美妙的声音,树叶的簌簌声、飞鸟的啾啾声、枝条喀吧喀吧的拔节声……这些天籁都为她设定泥人的艺术细节带来了灵感。她又开始思考如何让泥人更加坚固。她选用土质细腻、含沙量少的黄河土渠河泥,加入适量棉絮,让泥土们紧紧抱成团。她又心怀敬慕,远赴陶都宜兴,求教紫砂艺人,变泥人为陶人。最终,她成了“‎ 泥人王”,成了非遗文化传承人,让更多的人看见了泥土温润的光芒。‎ 她在城里捏泥人。仔细听,那些质朴的泥人,似乎在讲述着熟悉、鲜活的人生故事。定睛看,那是一幕幕蓬勃、喧闹的生活现场。‎ ‎(选自《人民日报》2020.6.20第8版,有删改)‎ ‎20.“那个瞬间,油饼的热气熏得她的脸有些发烫,她手抓着面团,眼睛却接上了那些小泥人的目光。”她的脸因何“发烫” ? (2分)‎ ‎①脸因热气熏蒸而发烫;②他的话说到自己的心坎上,自己捏泥人的手艺得到行家的认可,脸因激动而发烫。(意近即可)‎ ‎21.“心满意足的她,手指在泥土里蠕动,那种感觉恍若游鱼归渊,又如飞鸟入林,自在欢畅。”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这个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女主人公随心所欲捏制泥人的高超技艺,也表现了女主人公心满意足的欢畅心情。‎ ‎22.请简要分析文题“泥土温润的光芒”的妙处。(3分)‎ ‎①揭示了文章的内容,女主人公灵巧的双手不仅赋予了泥土鲜活的生命力,也让非遗文化得到了传承和发扬;‎ ‎②点明中心,揭示了深藏于泥土的无尽力量;‎ ‎③生动形象,富有吸引力。‎ ‎23.本文主人公由玩泥巴的小女孩成为“泥人妈妈”,最终成了“泥人王”,成了非遗文化传承人。她的成长历程,对你有什么启示? (4分)‎ ‎①成功离不开勤劳。作为学生,要想学有所成,必须勤奋努力。‎ ‎②成功离不开理想和追求,只有在积极进取中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升自我,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有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三、作文(5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7岁的小睿在小区骑车时撞倒了一个3岁的小朋友,既没有道歉,也没有留下联系方式。妈妈了解情况后认为:小睿应该正视错误,承担过失;父母也应该担起责任,加强教育。于是他们写了一份特殊的“寻人启事”寻找被撞的孩子及其家长。启事上,妈妈写下了一段文字表达歉意,表示愿意支付检查和治疗的全部费用;小睿也亲手写下了道歉的话。小睿刚上小学,有些不会写的字就用拼音代替,妈妈也没有代笔。‎ 担当,无论年龄;担当,不分身份。事无巨细都显担当,大事难事更须担当。‎ 勇于担当,才能有所作为。‎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资料: 8611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