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下语文 “诺曼底号”遇难记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四下语文 “诺曼底号”遇难记

ID:580702

大小:313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1-03-1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                  ‎ 课题 ‎《“诺曼底号”遇难记》‎ 课型 讲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2课时 ‎ 教学 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弥、脉”等13个生字,会写“伦、腹”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剖开、窟窿、混乱、维持、秩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感知课文内容和船长的英雄品质。‎ 教学 重点 ‎ 从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中,感悟哈尔威船长所表现出来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的人格魅力。‎ 教学 难点 通过大量的人物语言描写和环境描写体会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形象。‎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弥、脉”等13个生字,会写“伦、腹”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剖开、窟窿、混乱、维持、秩序”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处在安定幸福的生活中,可是当灾难突然降临到我们身边,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 ‎2.是啊,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谁都会感到惊慌、害怕。让我们回到1870年3月17日夜晚,那个大雾弥漫的夜晚,照常行驶的“诺曼底号”被全速前进的“玛丽号”剖开了一个大窟窿。那是一个怎样的场面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课件出示2:“诺曼底号”遇难场景】‎ 今天,我们就和作家维克多.雨果一起,走进1870年3月17日的那个夜晚。‎ ‎2. 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出示课件3】‎ 维克多·雨果,法国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 ‎  ‎ 谈话导入,课件展示遇难场景,激发学习兴趣。‎ 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写作背景:【出示课件4】‎ ‎1870年3月17日夜晚,一艘名为“玛丽号”的船,在浓雾中不小心撞了一艘名为“诺曼底号”的船,船长哈尔威临危不乱,有秩序地安排了船内的60名乘客救出去,自己却随着船沉下了大海。‎ 了解作者及写作本篇文章的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受真情。‎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借助课件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尤其是难读的外国的人名和地名。【出示课件5:生字词】‎ 弥漫 山脉 剖开 半裸 哭泣 汹涌 维持 酣睡 机械 可卑 岗位 主宰 调遣 鱼腹 窟窿 秩序 ‎ (1) 读准字音 注意读准平舌音“宰 ”,翘舌音“秩”。‎ ‎(2)指导书写【出示课件6:书写指导】‎ ‎ 重点指导生字“遣”。‎ ‎“遣”半包围结构,要注意右边的最后五笔的笔顺:竖 横折 横 横折 横。‎ ‎2.找到“剖开、灌、蓦地、须臾”这些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3.在练习本上写一写自己认为难写的字和词。‎ ‎4.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出示课件7】‎ ‎(1)弥漫:布满,到处充斥着。‎ ‎(2)混乱:无条理,无秩序。 ‎ ‎(3)维持:保持使继续存在;保护;维护。‎ ‎(4)秩序:多指人或事物按规定有条不紊,整齐有序。‎ ‎(5)主宰:主管;支配,统治;掌握。‎ ‎(6)惊慌失措:失措:失去常态。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7)岗位:一份职位一般是将某些任务、职责和责任组为一体。‎ 三、整体感知,理清情节。‎ ‎1.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小说讲的是什么?要求同桌的两个人互说一遍。比比看谁说得好。‎ ‎  ‎ ‎ 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理解词语,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可以提高自学能力,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基础。‎ 此环节的设计是教师帮助学生找到梳理结构的方法,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组织材料的方法。‎ 学法提示:【出示课件8】‎ 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只要说出其中的关键信息即可:时、地、人、事。‎ 2. 小组交流,展示如下:‎ ‎ (1870年3月17日夜晚,一艘名为“玛丽”的船,在浓雾中不小心撞了一艘名为“诺曼底”的船,船长哈尔威临危不乱,有秩序地安排了船内的60名乘客救出去,自己却随着船沉下了大海。)‎ 四、 熟读课文。‎ ‎ 自由读,指名读。‎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  五、课堂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雨果先生一道目睹了一场灾难的发生,船上的人如何获救的?下节课我们继续学。‎ ‎  ‎ 课堂作业新设计【出示课件9/10】‎ 一、给下列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剖(pōu pāo) 汹(xōnɡ xiōnɡ) ‎ 宰(zhǎi zǎi) 遣(qiǎn qǎn) ‎ 二、补充词语。‎ ‎  井(   )有(   )  镇(   )自(   )‎ ‎  纹(   )不(   )  舍(   )救(   )‎ ‎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镇定——(    ) 浸没——(    )‎ ‎  反义词:惊慌失措——(      )‎ ‎  威严——(    )‎ ‎ 四、选词填空。‎ ‎  威严  严肃 ‎  1.就在这时,船长(    )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呼号和嘈杂。‎ ‎  2.李老师态度(    )地批评了小明。‎ ‎  违背  违抗 ‎  3.没有一个人(    )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  4.学生不能有(    )学生守则的行为。‎ ‎【答案】‎ 一、剖(pōu) 汹(xiōnɡ) 宰(zǎi) 遣(qiǎn) ‎ 二、井(然)有(序)  镇(定)自(若)‎ ‎   纹(丝)不(动)  相(提)并(论)‎ ‎ 三、镇定——(镇静) 浸没——(淹没)‎ ‎   惊慌失措——(镇定自若) 威严——(和气)‎ 四、1.威严2.严肃3.违抗 4.违背 第二课时 ‎ 教学 目标 ‎1.探究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和船长的英雄品质。‎ 教具 准备 ‎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谈话导入,复习检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诺曼底号”遇难记》, 灾难会给人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请大家把课题读得沉重些。‎ ‎2.检查字词:【课件出示12】‎ ‎ 弥漫 山脉 剖开 半裸 哭泣 汹涌 维持 酣睡 机械 可卑 岗位 主宰 调遣 鱼腹 窟窿 秩序 ‎ 2. 检查课文的朗读,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课件出示13】‎ ‎(“诺曼底号”被“玛丽号”撞坏了,船长在指 挥船上的人有序撤离,唯独自己被海水淹没了。)‎ ‎ ‎ 复习检查环节的设计,既是为了与上节课做好衔接,又激发情感,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想象品读,体会惊恐万状的场面。‎ ‎1.【课件出示14】教师播放《泰坦尼克号》影片片断录音,学生倾听。‎ ‎2.听了刚才的场景,你感受如何?(好害怕,很恐惧等。)‎ 你们听到了什么?又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自由回答)‎ 面对此情此景,你会首先想到什么呢?要实话实说。‎ ‎(活命、逃命、哭、什么也没想等。)‎ ‎3.师:那么“诺曼底号”上的人们又是怎么表现的呢?请同学们拿起笔,找出相关的段落。‎ ‎【课件出示15】‎ 震荡可怕极了。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当。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 ‎4.指名读文,其他评议。‎ ‎(1)指名学生读,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情况危急、场面混乱等),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哪个词语最能体现出人们的表现?(板书:惊恐万状)(读)‎ ‎(2)海水哗哗往里灌说明什么?(情况非常危急,船很快就会坠入海底)(再读)‎ ‎(3)引导学生讨论,如果你来读,你会怎么读?‎ ‎(4)【课件出示16】再次播放《泰坦尼克号》片断。‎ 师: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所有的人都惊呆了。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共同感受这可怕的灾难。‎ 三、细读品味,感受三幅画面。‎ ‎ ‎ ‎ 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这一环节是让学生灾难到了时,人们的万分惊慌的心情。‎ ‎ ‎ ‎1.师:这场灾难的的确确是非常的可怕。人们惊恐万状,一片混乱。如果就这样继续混乱下去,将会导致什么后果?(船毁人亡……)‎ 但是结果是这样吗?(除了船长以外,全部脱险。)‎ ‎2.师:是的,乘客们都存活了下来,乱的不可开交的场面竟然会变的——井然有序。(板书:井然有序)‎ ‎3.师:在这样的转变当中,谁起了关键作用?(哈尔威船长)‎ ‎4.正因为哈尔威船长改变了这一切,所以文章的作者雨果给了哈尔威船长非常高的评价。‎ ‎【课件出示17】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 师:谁愿意读读这句话?谁还想读?谁再来试试?一起来读读。‎ ‎“相提并论”是什么意思?(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师:请你们自己再读一读这个句子,老师非常欣赏能自己提出问题的孩子,当你读完这个句子的时候。再读质疑 生:为什么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因为哈尔威船长的牺牲精神和指挥人员撤离的能力是无与伦比的)‎ ‎5.那么就请同学们再次快速朗读课文,特别要找出描写哈尔威船长的语段,认真读读,并想一想关于哈尔威船长的哪些画面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生快速读文。‎ ‎6.交流、再现画面 师:好,刚才读了课文,现在请同学们静下来,在脑海中回想一下,关于哈尔威船长的哪一幅画面能够清晰地呈现在你的脑海中。【课件出示18】‎ 细读品味环节,借助课件的展示,体会哈尔威船长惊人的才能和高尚的品格。‎ ‎ ‎ 抓住关键词,用巧妙的问题穿引,更有层次地 体会人物的品质。‎ 生:1)庄严的指挥 2)简短有力的对话3)悲壮的沉没 A、感悟第一个画面 师: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三幅画面,来感受一下,为什么雨果说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咱们先走进第一幅画面:【课件出示19】‎ 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 ‎1.师读旁白,剩下的话学生自由练读,想想该怎么读?‎ 师为什么读这么大声?(抓住“吼”字)指名多人读。‎ ‎2.再看看哈尔威船长说的话,有什么特点?(简短)为什么?‎ ‎3.灾难来临之际,别人都惊恐万状,而哈尔威船长却在做什么?(指挥、发布命令)‎ 他为什么不像其他人一样选择逃走呢?(因为他是船长,这是他的本职工作。)‎ 这是什么品质?(板书:忠于职守)‎ 和别人的惊恐万状相比,他在做什么?(指挥大家)怎么样指挥?(镇定)‎ 师:对,镇定自若。(板书:镇定自若)这份镇定自若,别人能与他相提并论吗?(不能)‎ ‎4.你还能从这段话中读出什么来?妇女先走,船员断后。咱们常说女士优先,在灾难面前也做到让妇女先走,这叫什么?‎ 生:绅士风度。(板书:绅士风度)‎ ‎5.同学们,假如你就是哈尔威船长,面对混乱的人群,你准备怎样来下达这道命令?‎ 指名学生朗读。(师指导:场面混乱,情况危急。)‎ 每学完一个环节后,让学生带着感情读一读本段课文,既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师:在灾难面前,时间就是生命。‎ 师:这是庄严的指挥,这是威严的指挥。我们一起来读读。‎ 师:真好,读得好,脸部的表情也非常到位,满脸的威严。正因为这样,所以课文的作者雨果是这样评价船长的,再读。‎ ‎【课件出示20】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生齐读)‎ 师:不能与他相提并论的还有他的:忠于职守、镇定自若、绅士风度。这是咱们从第一幅画面中感受到的。‎ B、感悟第二幅画面 师:下面我们走进第二幅画面:【课件出示21】‎ ‎1.这是一段怎样的对话?(简短有力的对话)‎ 在这段对话当中,有三个角色:船长、洛克机械师、奥克勒福大副。请同学们同桌互相练读,要注意读出那份威严、有力来。(同桌互读,小组展示读,评议。)‎ ‎2.咱们一起合作读好吗?你们想读谁?(哈尔威船长)那老师就读洛克机械师和奥克勒福大副的话。‎ ‎3.(配乐读)接下来老师配上灾难发生时的嘈杂声,再入情入境地读一读,你就把自己当作是哈尔威船长,好吗?(师生再合作读对话)‎ ‎4.各位船长,你问大副还有多少分钟,什么意思?‎ ‎(想知道还有多少救援的时间。)‎ 当你听说只有20分钟的时候,你说够了,你指的什么够了?‎ ‎(脱险的时间够了。)‎ ‎5.20分钟救出60个人时间够了,但前提必须是什么?‎ ‎(人们撤离的时候必须井然有序。)‎ 由于文章较长,段落又零碎,以一幅幅画面展现,这样分析较为有整体感。‎ ‎6.能惊恐万状吗?(不能)能像一窝蜂似地往前挤吗?(不能)所以,你下达了一道死命令,一道看似无情却至关重要的死命令。谁来读读?(读出那份威严。)‎ ‎【课件出示22】哪个男人胆敢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7.讨论:哈尔威船长为什么要下令开枪打死那些胆敢走在女人前面的男人?他该不该下达这道命令?(请学习小组互相讨论)。‎ 生汇报:首先体现了对弱者的关心,同时由于当时情况紧急,却又不得不这样做。‎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共同下达这道看似无情却至关重要的命令。(齐读)‎ 师范读,学生再齐读。‎ 8. 这么无情的命令,收到效果了吗?从文中找找,用笔画出来。 ‎ ‎【课件出示23】大家立时不出声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这个“伟大的灵魂”指的是谁?(哈尔威船长)为什么要称他是“伟大的灵魂”?(因为他不放弃任何生命,作为强者对于弱者的保护,有强烈的责任心。)‎ ‎9.同学们,正因为这样,所以雨果要这样来评价哈尔威船长,一起读:‎ ‎【课件出示24】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生齐读)‎ 不能与他相提并论的还有他的(忠于职守、镇定自若、绅士风度)。‎ C、感悟第三幅画面 ‎1.同学们,正是因为船长的忠于职守、镇定自若、绅士风度,乱得不可开交的场面变得井然有序。救援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20分钟很快就到了。当第60个人登上小艇的时候,船头开始下沉,海水把船尾也浸没了。此时最悲壮的一幕出现了:‎ ‎(师配乐朗读,课件出示)【课件出示25】哈尔威船长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惨惨的雾气,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2.同学们,这是悲壮地与船同沉,这是惊天地、泣鬼神地与船同沉,请你们带着自己的感动,来读读这段话,轻声地读。(学生轻声读,指名读)‎ ‎3.有什么问题想问问这位船长吗?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作者雨果吗?‎ a、船长你为什么不走呢?为什么要与船一起沉没?‎ b、这雾气为什么是阴惨惨的?‎ c、为什么要称船长为雕像呢?‎ 请同学们再次深情地凝望每一个字,思考刚才你提出的这些问题。船长,你为什么不走啊?你为什么要与船同沉呢?雨果,你为什么要将船长比喻成一尊黑色的雕像呢?在你的眼中,为什么雾气都是阴惨惨的呢?静静凝望,静静思考。明白吗?为什么此时此刻,连雾气都是阴惨惨的?‎ 生思考并回答:‎ a、作者把雾气比作人们悲痛的心情。‎ b、因为他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 还因为雕像都是非常伟大的,与其说哈尔威船长是一尊雕像,不如说他在人们心中是一座丰碑,他的精神将永远刻在人们的心中。‎ c、因为他是船长,这艘船是他的心爱之物,船就是他的生命。所以,我们的船长他遵循着这样一句诺言:船在人在,船毁人亡。明白了吗?虽然牺牲了船长一个人,但是却让其他人获救。‎ 这是什么品质?(板书:舍己救人)‎ ‎4.正因为这样,所以雨果要如此评价船长,一起读这两句话:‎ ‎【课件出示26】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 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践行了一次英雄的壮举。‎ 读得再肯定一些。(生再读)‎ ‎5.危难出英雄。危急时刻,是放弃责任,违背天良,只求独自活命呢?还是舍己救人、不辱使命、流芳千古?哈尔威船长已经用行动给我们做出了响亮的回答。【课件出示27】‎ 此时此刻,轮船还在下沉,可是我们却只能眼睁睁地望着哈尔威船长赴难,我们的心在滴血。我仿佛听见获救的克莱芒在深情地呼喊着……,我们仿佛听见小艇上获救的人们在深情地呼喊……,所有的人都在深情地、饱含着热泪地呼喊……(反复读)‎ ‎6.但是任我们怎样的呼唤,哈尔威船长却徐徐沉入大海,离我们而去。但他留给了我们镇定自若、绅士风度、忠于职守、舍己救人并不惜以身殉职的伟大精神,他又永远地活在我们心中。让我们再次饱含着深深的感情,读读这句话,共同缅怀这位伟大的船长。【课件出示28】 ‎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  四、倾诉心声,总结全课 ‎1.同学们,读完这个故事,相信我们每个人都被深深地打动了,仿佛我们每个人都经受了一场心灵的洗涤。在这次灾难当中,最令我们感动,最令我们敬佩的人是谁?‎ ‎(哈尔威船长)‎ 课堂总结使学生又一遍回顾了课文人物的高尚人格,明确了中心,升华了感情。‎ ‎ 写话环节提升了学生对船长的感情,升华了主题,训练了学生写话的能力。‎ ‎2.此时此刻,我想同学们的心里和老师一样,久久不能平静。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壮举,让你对生命有了怎样的体会?大家一定有许多话想说,那就请拿起笔,把你心中最想说的话写下来。【课件出示29】‎ 生写话,汇报。‎ ‎3.教师小结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一起读:【课件出示30】哈尔威船长,我爱您,您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同学们,相信每一个人学了这个故事之后,一定会记住这样一位船长:记住一位与船同沉的船长!记住那位在大海中永生的船长!记住那位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人能与他相提并论的船长!‎ 板书 内容 ‎  “诺曼底号”遇难记【课件出示31】‎ ‎    惊恐万状 井然有序 ‎    船长  忠于职守 镇定自若        ‎ 绅士风度 舍己为人 ‎ ‎ 课堂作业新设计【课件出示32/33/34】‎ 一、看拼音写汉字。‎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即将葬身 yú fù( )的危险,诺曼底号上的人们jīnɡ huānɡ shī cuò ( ),只有哈尔威船长穿梭在人群中,指挥船员们坚守ɡǎnɡ wèi(),指挥人们有zhì xù()地安全撤离。‎ 二、填空。(4分)‎ ‎1.雨果是 ()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 》《 》《九三年》等。‎ ‎2.《“诺曼底号”遇难记》体裁是 ,它按照“雾海夜航 → →盛赞船长”这一海难发生过程安排情节,主人公是 。‎ 三、哈尔威船长说:“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文章指出:“实际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船长真的把自己忘了吗?‎ ‎【答案】‎ 一、秩序 鱼 腹 岗位 惊慌 失措 ‎ 二、1.《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2.小说、海难发生、舍己救人、哈尔威船长 三、没有忘记,这是船长舍己救人。如果把自己算进去,根本就没有时间了,只有营救60个人的时间,多一个都没有。‎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 注重在阅读中体验。‎ 猝然而至的灾难,让本来还在熟梦中的人们突然面临生死考验,为了自己逃生,在这时候,可卑的利己主义占了上风,甲板上乱成一团。这时候,只有船长一人保持冷静,把别人的生命放在了第一位,甚至忘了自己也是船上的一员。让学生抓住这些句子去朗读,去品味,去感悟船长对生命的尊重。获救者的生,是船长的死换来的,从中我们知道了生命之宝贵、之可爱、之可敬。‎ 二、 让学生在文本阅读中受到教育。‎ 在整个课堂中,紧紧围绕文本,去朗读,去感悟船长的英雄品质,强者风范,让船长的生命价值观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联系实际或自己谈一谈对船长做法的理解,既是对文本主题的进一步理解,也是让学生在这一过程对自我的反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三、尊重学生这一生命体,积极营造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 我在备课时,预设了船长的英雄品质为临危不乱、舍己救人、指挥能力强、忠于职守等,在学生研读过程中,出现了不一致的见解。到底是“舍己救人”合适,还是“忘我”“忠于职守,高度的负责精神”更贴切?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的主人,培养他们有个性的阅读能力和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的能力从而创造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努力的方向。当问题出现后,我放手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来解决这一问题。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不足之处:‎ 当然,在这篇课文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环境描写在这篇课文中的作用讲得太少,对作者议论部分的话重视不够等。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 ‎  ‎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 ‎《“诺曼底号”遇难记》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篇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讲述了“诺曼底号”邮船被一艘装有螺旋桨推进器的大轮船“玛丽号”‎ 撞破,情况十分危急。在一片混乱中,船长哈尔威命令用救生艇救乘客,由于他机智、果断,结果乘客得救,而他自己却随着沉船被海水吞没。哈尔威船长在危难之时,舍己救人、沉着机智、指挥有方的崇高形象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里。本篇课文有详有略、详略分明,运用了大量的人物语言描写和环境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充分展示了人物的高尚品质。本文讲述的故事惊心动魄、感人至深,很受学生的喜欢。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提高学生的自读能力;二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是通过文中哈尔威船长指挥救援的具体表现,体会船长的精神品质。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结合重点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 ‎【作者介绍】‎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小说家、剧作家和诗人,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人物。他从青少年时起就十分热爱文学与诗歌,十三岁开始文学创作,十五岁就因长诗《读书之益》受到法兰西文学院的褒奖。正是由于他经历了19世纪法国社会生活中一系列的政治变革,所以他的作品也深刻而全面地反映了那一时代的社会生活,对法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他的主要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笑面人》《九三年》,诗集《历代传说》。1885年,雨果辞世,于潘德拉举行国葬。 ‎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诺曼底号(S.S. Normandie)游船是划时代的有史以来最豪华的巨型邮船,至今仍然给人一种怀疑其是否确实存在过的如同梦幻一般的感觉。吨位83423吨,流线型球鼻艏,电力推进,全船空调,从巴黎克里荣饭店聘请的顶级厨师,温水循环的室内游泳馆,现代化音响设备的歌剧院,大理石墙面的教堂,全船的Art Deco艺术装饰……被誉为“震惊世界的最豪华最漂亮的游船”“在世界客船史上享有不灭的名望”。‎ ‎【与课文相关的其他资料】‎ 人物评价 雨果是法国“极少数的真正受到民众欢迎的作家之一,可能是惟一的一位”。(法国哲学家、文学家萨特评)‎ ‎“在文学界和艺术界的所有伟人中,雨果是惟一活在法兰西人民心中的伟人。”(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评)‎ ‎“雨果是一位超越国境的天才”。(法国诗人波德莱尔评)‎ ‎“雨果是力量的化身,只需探讨一下在他周围出现的那些诗人,为了能在他身边站稳脚跟,不得不另辟蹊径,便足以估量出他的价值来了。”(法国诗人保尔·瓦雷里评)‎ ‎“雨果的创作技巧不同凡响,对他的天才并无妨碍。”(法国作家于勒·勒纳尔评)‎ 雨果是这样一个罕见的人,他永远以自由为本,犹如自由是一切美好事物之源。(法国作家阿兰评)‎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看拼音写词语。‎ ‎   pōu kāi kū lonɡ hùn luàn wéi hù ‎ ‎  ( ) ( ) ( )( )‎ 二、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  剖(pāo pōu)开    遇难(nàn nán)‎ ‎  葬(zàng zhàng)身  湍(chuǎn tuān)急 ‎  薄(báo bó)雾  调(diào tiáo)遣 ‎  三、辨一辨,再组词。‎ ‎  例(    )抗(    ) 秒(    )哗(    ) 淹(    )奥(    )‎ ‎  列(    )杭(    ) 抄(    )桦(    ) 掩(    )懊(    )‎ ‎  四、句子加工厂。(按要求改写句子)‎ ‎  1.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改为“把”字句)‎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人们透过阴惨惨的雾气,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缩句)‎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五、快乐阅读轻松答。‎ ‎  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    )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峰。只见一个阴森森的往前翘起的船头,突破黑暗,在一片浪花中飞驶过来。那是“玛丽号”,一艘装有螺旋推进器的大轮船,它从敖德萨启航,船上载着五百吨小麦,行驶速度非常快,负载(    )又特别大。它笔直地朝(    )着“诺曼底号”逼了过来。‎ ‎  1.给红色字注音,写在文中括号内。‎ ‎  2.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此句把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 ‎  3.联系课文,理解一下“笔直”和“逼”说明了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如果有人给哈尔威船长颁发奖状,颁奖词应该是怎样的?(自由发挥)‎ ‎ ‎ ‎ ‎ 参考答案:‎ 一、 剖 开 窟 窿 混 乱 维 护 ‎ 二、剖( pōu√) 难(nàn√)‎ ‎  葬(zàng√)  湍(tuān√)‎ 薄(báo√)  调(diào√)‎ 三、例(例如)抗(反抗) 秒(分秒)哗(哗哗) 淹(淹没)奥(奥妙)‎ ‎  列(并列)杭(杭州) 抄(抄写)桦(白桦) 掩(掩护)懊(懊丧)‎ 四、1.海浪把轮机火炉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 ‎ 2.人们凝视着雕像。‎ 五、1.好似(sì) ‎ ‎2.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峰。把“玛丽号”比作幽灵、山峰。‎ ‎3.“笔直”“逼”说明“玛丽号”动作非常快,由于雾大看不清对方,“玛丽号”正好撞向了“诺曼底号”。‎ 六、哈尔威船长是非常勇敢的,宁愿自己死也不愿别人死,用自己的生命挽回六十人的生命,而自己却沉入大海,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