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调研试题及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调研试题及答案

ID:579716

大小:82.48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3-1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 2019—2020学年度五年级上学期学业水平阶段调研 ‎ 学校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 ‎………………………………装…………………………………………订……………………………………线…………………………………‎ ‎(95分+书写5分)‎ 一、根据下列拼音写出汉字,看谁写得又规范又准确。(10分) ‎ jìng xiá ài mù fáng ài chóu xiè jūn liè ‎(    ) (     ) (      ) (     ) (     )‎ 二、为加点的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用“ ”标出。 (6分)‎ 怒发冲冠(guān guàn) 嫉妒(jí jì) 凛冽(lǐn lǐng)‎ 强人所难(qiǎng qiáng) 悄没声儿(qiāo qiǎo) 剔透(tì tī)‎ 三、把古诗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完成后面的练习。(12分)‎ ‎ 山居秋暝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_____________。(1分)‎ 2、 苏轼曾称赞诗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你补充上面的诗句,并想象诗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补充诗句4分,景象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王孙”在这里指_________。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0分)‎ ‎1、吃饭时,小明把米饭都弄到了地上,爸爸见了,教育他说:“一粥一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琳琳上课时很不认真,她总是觉得自己还小,以后再学也来得及。老师见了,用岳飞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劝导她。‎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平时大手大脚惯了,到艰难时期要控制自己就难了。‎ ‎4、《枫桥夜泊》这首诗中,诗人看到的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听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仿照例句,把下列句子写具体。 (6分)‎ 例:夕阳西下,乌鸦归巢。‎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1、 杨树站在公路两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院门外是一条小河。‎ 3、 夕阳照在水塘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外阅读我能行。(11分)‎ ‎《挥手——怀念我的父亲》(节选)‎ 记忆中,父亲的一双手老是在我的面前挥动……‎ 我想起人生路上的三次远足,都是父亲去送我的。他站在路上,远远地向我挥动着手,伫立在路边的人影由大而小,一直到我看不见……‎ 第一次送别是我小学毕业,我考上了一所郊区的住宿中学。那天去学校报到时,送我去的是父亲。‎ 一路上,父亲很少说话,只是面带微笑默默地看着我。当公共汽车在郊区的公路上疾驰时,父亲望着窗外绿色的田野,表情变得很开朗。我感觉到离家越来越远,便忐忑不安地问:“我们是不是快要到了?”父亲没有直接回答我,而是指着窗外翠绿的稻田和在风中飘动的林荫,答非所问地说:“你看,这里的绿颜色多好。”他看了我一眼,大概发现了我的惶惑和不安,便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肩胛:“你闻闻这风中的味道,有草和树叶的气味。这味道会使人健康的。我离开父母去学生意的时候,只有十二岁,比你还小两岁。”父亲说话时,抚摸着我的肩胛的手始终没有移开,他用很轻松的语气,谈着他少年时代的往事,所有的艰辛和严峻,都融化在他温和的微笑中。在我的印象中,父亲并不是一个深沉的人,但谈起遥远往事的时候,尽管他微笑着,我却感到了他的深沉。‎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试题第3页,共6页 那天到学校后,父亲陪我报到,又陪我找到自己的寝室,帮我铺好了床铺。接下来,就是我送父亲了。在校门口,父亲拍拍我肩膀,又摸摸我头,然后笑着说:“以后,一切都要靠你自己了。开始不习惯,不要紧,慢慢就会习惯的。”说完,他就大步走出了校门。我站在校门里,目送着父亲的背影。校门外是一条大路,父亲慢慢地向前走着,并不回头。我想,父亲一定会回过头来看看我的。果然,走出十几米远时,父亲回过头来,见我还站着不动,父亲就转过身,使劲向我挥手,叫我回去。我只觉得自己的视线模糊起来……在我少年的心中,我还是第一次感到自己对父亲是如此依恋。‎ 1、 本文中,有多处场景描写都体现了父亲对“我”深深的爱。请你选择其中的两个场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4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记叙了父亲送“我”时的许多事,但为什么选择了以“挥手”为题?(3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____”画出最后一段对父亲的动作的描写,并仿照其手法写写父母对你的关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能力 七、习作(35分)‎ 题目:《 即景》‎ 要求:请你选择一处自然现象或自然景观,观察景物的变化。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试题第3页,共6页 五年级迎检自主命题参考答案 一、 ‎(每个词语2分)镜匣 爱慕 妨碍 酬谢 龟裂 二、(每个1分) 怒发冲冠(guān guàn) 嫉妒(jí jì) 凛冽(lǐn lǐng)‎ 强人所难(qiǎng qiáng) 悄没声儿(qiāo qiǎo) 剔透(tì tī)‎ 三、1、王维(1分)‎ 2、 ‎(4分+4分)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景象:皎洁的月光透过松林洒下来,清澈的泉水从石头上潺潺流过。竹林里传来喧笑声,原来是一群洗衣的女子归来了。莲叶晃动,原来是渔船顺流而下。‎ 3、 王孙指诗人自己。(1分)表达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寄托着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2分)‎ 四、(每空1分)1、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2、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3、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4、 江枫渔火对愁眠。月落乌啼霜满天。‎ 五、 ‎(每题2分)答案不唯一,能把句子描写的画面写具体即可。‎ 六、1、示例:(1)公共汽车上,父亲看出“我”的惶惑和不安,于是给“我”讲他少年时代的往事。‎ (2) 送父亲时,在校门口,父亲回过头来向“我”挥手告别。‎ 2、 父亲的“挥手”一直伴随着我。父亲的“挥手”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挥手,而是在“我”人生路上陪伴“我”成长的“挥手”,与我而言,“挥手”这个动作就是父爱的表现,让“我”一次次体会父亲对“我”深深的爱。‎ 3、 在校门口,父亲拍拍我肩膀,又摸摸我头,然后笑着说:“以后,一切都要靠你自己了。开始不习惯,不要紧,慢慢就会习惯的。”说完,他就大步走出了校门。 果然,走出十几米远时,父亲回过头来,见我还站着不动,父亲就转过身,使劲向我挥手,叫我回去。‎ 七、习作。答案略。‎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试题第3页,共6页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