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二寒假语文试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高二寒假语文试题

ID:578928

大小:32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3-1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二语文寒假试题(一)‎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选出下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 ‎ ‎ A.嫡dì亲 丝绦tiáo 纶lún巾 爱憎zēng分明 ‎ B.椽chuán子 酹lèi江月 耿gěng然 显赫hè ‎ ‎ C.缦màn立 缱绻quǎn 杜撰zhuàn 乖角儿juér ‎ D.参cēn差 仓庾yǔ 毗pí邻 气氛fē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市刽 寻觅 查无音信 前合后偃 ‎ B.缜密 惊愕 惊慌失措 无语凝噎 ‎ C.藩属 缔听 万恶不赦 阿谀献媚 ‎ ‎ D.故垒 萧瑟 良辰美景 抗旱三年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采取各种办法培训和提高师资水平,尤其是中年教师的水平。‎ B.律师出庭辩护,始终抱着与检察员、审判员共同弄清案情,依法处理案件。‎ C.历代古今中外的历史经验证明,温室里是培养不出有用人材的。‎ D.零点集团董事长袁岳表示,中国民航业在着装和服务用语规范、业务高效、票房服务便捷、环境舒适、事前告知等“显性”服务方面不乏亮点。‎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 B.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 C.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 D.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它甲B球队望其项背。‎ 二、阅读文段,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大气里飘散着黑烟,江河里漂浮着秽物,是很直观的环境污染,但人们很少能注意到自己脚下的土地也正遭受着严重污染。有的专家说,看得见的污染不一定是最要命的污染。土壤的物理特性决定土壤极易被污染,而土壤污染是个不断累积的过程,一般不易为人们所觉察。跟大气和水体比较起来,土壤对污染物的容纳能力要大很多,但土壤一旦被污染就很难清除。‎ 美国在上个世纪曾经启动了一项超级基金计划,投入200多亿美元净化地下水。计划执行一段时间后,科学家发现,经过净化处理的地下水,水质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标准,原因是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使净化后的地下水再次受到污染。由此,土壤污染被当作一个重要的环保课题提了出来。‎ 许多数据表明,即使被公认为环境质量优良的城市公园,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土壤污染,而在广袤的农村,土壤污染的影响更是早已有所显露。在我国湖南、广西、贵州的某些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相当严重,并导致较大范围的健康问题。但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对我国农村和城市土壤污染的范围和程度还无法准确回答,也无法告诉公众土壤对污染的承受力到底有多大,何时会达到极限,以及应在什么时候采取相应措施。‎ 用切断污染源的办法治理土壤污染,只能阻止污染的进一步恶化,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国际上处理土壤污染,以往用化学溶剂淋洗的办法,但这种种办法不仅耗资巨大,还有许多其他弊端。近年来国际上研究的热点是植物修复技术,即选取超富集植物(这类植物对土壤中的污染物具有很高的富集效率),栽种到受污染的土地上,利用植物的根系把土壤中的污染物吸上来,然后收获植物的地上部分,将其焚烧或冶炼,进行二次利用。这类技术成本低,无二次污染,既保护土壤又美化环境。美国已经出现一批研究和推广植物修复技术的公司,有的公司股票已经上市。我国中科院地理科学与环境资源研究所的“环境修复室”,研究这类技术也已有七年之久,还建立了植物修复基地,目前开发的植物修复成套技术,有的已达到国际水平。‎ ‎5、第一段里“看得见的污染不一定是要命的污染”一句强调的意思A.土壤污染是看不见的,渐进的。‎ B.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很难治理。‎ C.土壤污染对生命的危害最直接。‎ D.土壤污染的治理目前还没有可行办法。‎ ‎6、对第二段文意的分析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各类环境污染中,土壤污染最应受到重视。 ‎ B.治理土壤污染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C.在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中要重视土壤污染问题。‎ 刊物越来越多的被要求整改,缩减页数,已经发了的作者偷着开心吧,那些在观望的尽快决定吧!越晚越贵。1.职称论文,省级、国家级、专著均可安排2.所发刊物均新闻出版总署可查,公开发表3.CN、ISSN双刊号齐全,咨询QQ:3120621290,电话(微信):15689562155请提前加上咨询备用,‎ D.美国治理土壤污染的计划没有收到预期效果。‎ ‎7、下列各项符合文章愿意的一项是 A. 用切断污染源的办法治理土壤污染,能阻止污染的进一步恶化,并能解决问题。‎ B. 国际上处理土壤污染,以往用化学溶剂淋洗的办法,但这种种办法不仅耗资巨大,还有许多其他弊端。‎ C. 我国中科院地理科学与环境资源研究所的“环境修复室”,研究这类技术也已有七年之久,还建立了植物修复基地,目前开发的植物修复成套技术,有的已超国际水平。‎ D. 科学家发现,经过净化处理的地下水,水质能基本达到预期的标准。‎ 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9分,每小题3分)‎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8、对下列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①锱铢:极言贵重的东西; ②南亩:泛指农田 ‎ ③九土:即九州,指全国; ④呕哑:难听的音乐 ‎ ⑤独夫:孤单的人; ⑥戍卒:指陈胜、吴广等起义者 ‎ ⑦楚人:指刘邦; ⑧焦土:指阿房宫被烧毁 ‎ A.①④⑤⑦ B.②③⑥⑧ C.①③⑤⑧ D.②④⑥⑦‎ ‎9、下列两句中的划横线虚词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①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 ②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 A.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不同。‎ ‎ B.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也不同。‎ ‎ C.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也相同。‎ ‎ D.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相同。‎ ‎10、对上述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B.第一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 C.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D.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70分)‎ 四、(16分)‎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用斜线(/)给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分 人 以 财 谓 之 惠,教 人 以 善 谓 之 忠 为 天 下 得 人 者 谓 之 仁 是 故 以 天 下 与 人 易 为 天 下 得 人 难。‎ ‎12. 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之下矣。(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4小题,8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4)《诗》三百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长桥卧波,_________________?复道行空,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17题(14分)‎ 刊物越来越多的被要求整改,缩减页数,已经发了的作者偷着开心吧,那些在观望的尽快决定吧!越晚越贵。1.职称论文,省级、国家级、专著均可安排2.所发刊物均新闻出版总署可查,公开发表3.CN、ISSN双刊号齐全,咨询QQ:3120621290,电话(微信):15689562155请提前加上咨询备用,‎ 月,阙也 ‎ 张晓风 ‎ “月,阙也”。这是一本两千年前的文字学专著的解释。阙,就是“缺”的意思。‎ ‎ 那解释使我着迷。‎ ‎ 曾国藩把自己的住所题作“求阙斋”,求缺?为什么?为什么不求完美?‎ ‎ 那斋名也使我着迷。‎ ‎ “阙”有什么好呢?“阙”简直有点像古中国性格中的一部分,我渐渐爱上了“阙”的境界。‎ ‎ 我不再爱花好月圆了吗?不是的,我只是开始了解花开是一种偶然,但我同时学会了爱它们月不圆花不开的“常态”。‎ ‎ 在中国的传统里,“天残地缺”或“天聋地哑”的说法几乎是毫无疑问地被一般人所接受。也许由于长期的患难困顿,中国神话对天地的解释常是令人惊讶的。‎ ‎ 在《淮南子》里,我们发现中国的天空和中国的大地都是曾经受伤的。女娲以其柔和的慈手补缀抚平了一切残破。当时,天穿了,女娲炼五色石补了天。地摇了,女娲折断了神鳌的脚爪垫稳了四极(多像老祖母叠起报纸垫桌子腿)。她又像一个能干的主妇,扫了一堆芦灰,止住了洪水。‎ ‎ 中国人一直相信天地也有其残缺。‎ 我非常喜欢中国西南部有一少数民族的神话。他们说,天地是男神女神合造的。当时男神负责造天,女神负责造地。等他们各自分头完成了天地而打算合在一起的时候,可怕的事发生了;女神太勤快,她把地造得太大,以至于跟天没办法合得起来了。但是,他们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们把地折叠了起来,形成高山低谷,然后,大地才结合起来了。‎ 是不是西南的崇山峻岭给他们灵感,使他们想起这则神话呢?‎ 天地是有缺陷的,但缺陷造成了皱折,皱折造成了奇峰幽谷之美。月亮是不能常圆的,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当我们心平气和地承认这一切缺陷的时候,我们忽然发觉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接受的。‎ ‎ 在另一则汉民族的神话里,说到大地曾被共工氏撞不周山时撞歪了——从此“地陷东南”,长江黄河便一路浩浩淼淼地向东流去,流出几千里的惊心动魄的风景。而天空也在当时被一起撞歪了,不过歪的方向相反,是歪向西北,据说日月星辰因此哗啦一声大部分都倒到那个方向去了。如果某个夏夜我们抬头而看,忽然发现群星灼灼然的方向,就让我们相信,属于中国的天空是“天倾西北”的吧!‎ 五千年来,汉民族便在这歪倒倾斜的天地之间挺直脊骨生活下去,只因我们相信残缺不但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是美丽的。‎ 而月亮,到底曾经真正圆过吗?人生世上其实也没有看过真正圆的东西,即使是圆规画的圆,如果用高度显微镜来看也不可能圆得很完美。‎ 真正的圆存在于理念之中,而不在现实的世界里。‎ 所有的天体远看都呈球形,但并不是绝对的圆,地球是约略近于椭圆形。‎ 就算我们承认月亮约略的圆光也算圆,它也是“方其圆时,即其缺时”。有如十二点正的钟声,当你听到钟声时,已经不是十二点了。‎ ‎ 花朝月夕,固然是好的,只是真正的看花人哪一刻不能赏花?在初生的绿芽嫩嫩怯怯的探头出土时,花已暗藏在那里。当柔软的枝条试探地在大气中舒手舒脚时,花隐在那里。当蓓蕾悄然结胎时,花在那里。当花瓣怒张时,花在那里。当香销红黯委地成泥的时候,花仍在那里。当一场雨后只见满丛绿肥的时候,花还在那里。当果实成熟时,花仍在那里,甚至当果核深埋地下时,花依然在那里。‎ 或见或不见,花总在那里。或盈或缺,月总在那里,不要做一朝的看花人吧!不要做一夕的赏月人吧!人生在世哪一刻不美好完满?哪一刹不该顶礼膜拜感激欢欣呢?因为我们爱过圆月,让我们也爱缺月吧——它们原是同一个月亮啊!‎ ‎14、文章开头两次提到“使我着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15、文章主体部分引用了三则神话传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16、“因为我们爱过圆月,让我们也爱缺月吧——它们原是同一个月亮啊!”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意?(4分)‎ ‎17、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试举两例并作简要赏析。(3分)‎ 刊物越来越多的被要求整改,缩减页数,已经发了的作者偷着开心吧,那些在观望的尽快决定吧!越晚越贵。1.职称论文,省级、国家级、专著均可安排2.所发刊物均新闻出版总署可查,公开发表3.CN、ISSN双刊号齐全,咨询QQ:3120621290,电话(微信):15689562155请提前加上咨询备用,‎ 六、作文(40分)‎ ‎21、读下面的材料,以“完美”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标题自拟,形式不限,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完美 ‎ 农先安 日本京都有一座知名的禅园,建筑师将这个禅园建造完成后,请来天皇御览一番。‎ 天皇在禅园里走了一遍说:“这里真美,真是全日本最漂亮的庭园。”‎ 天皇一边赞叹一边指着园里池塘边的一块石头说:“这块石头,是整个庭园里最绮丽的石头。”‎ 建筑师听后,马上叫人将这块最绮丽的石头搬走。‎ 天皇诧异地问:“为什么要这么做?”‎ 建筑师恭敬地回答:“庭园里如果有一样东西特别显眼,就会破坏这里的和谐,我把它移走,这里总算是完美无瑕了。”‎ 万绿丛中的一朵奇葩,竟然是一个缺陷,因为它破坏了整个绿色丛林里的和谐。当我们在团体生活,力求特立独行、标新立异之时,可曾想过,这正是破坏和谐之美的行径!‎ 答案:‎ ‎1A 2B 3D 4C 5B 6C 7B 8B 9B 10C ‎11分 人 以 财 谓 之 惠,教 人 以 善 谓 之 忠/ 为 天 下 得 人 者 谓 之 仁/ 是 故 以 天 下 与 人 易 /为 天 下 得 人 难。‎ ‎12略 13略 ‎14引出“阙”这一话题,为下文阐释其中蕴涵的哲理做铺垫;同时,作者的两次“着迷”形成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或“启发读者的思考”)。‎ ‎15通过这些神话传说,阐明了“天地也有其残缺”的道理。丰富了文章内容,营造了古朴、悠远的意境(或:增强了文章的神秘感;或:增强了文章的文采)。‎ ‎16世间事物乃至人生,圆满和完美只是相对的;圆满、完美常和缺憾、不如意相伴。我们对待事物或人生应多一点理解,要保持豁达和乐观的态度。‎ ‎17①语言富有哲理性(或:有丰富的内蕴“)。如“真正的圆存在于理念之中,而不在现实的世界里。”“只因我们相信残缺不但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是美丽的”等句,将深刻的人生哲理娓娓道来,让人读后如沐春风。②文章善于运用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诗意美和节律美。如“在初生的绿芽嫩嫩怯怯的探头出土时,花已暗藏在那里……花依然在那里”,充分利用了拟人和排比,语言生动,细细品来,满口生香。③用词准确、鲜明、生动;略④句式整散结合,长短结合。例略。‎ 刊物越来越多的被要求整改,缩减页数,已经发了的作者偷着开心吧,那些在观望的尽快决定吧!越晚越贵。1.职称论文,省级、国家级、专著均可安排2.所发刊物均新闻出版总署可查,公开发表3.CN、ISSN双刊号齐全,咨询QQ:3120621290,电话(微信):15689562155请提前加上咨询备用,‎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