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ID:577762

大小:1.23 MB

页数:53页

时间:2021-03-1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 (含期中试题 1 套,期末试题 2 套,共 9 套) 第一单元检测卷 (本试卷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 一、积累运用(30 分)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6 分) 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我们领略了战士们冲破敌人重重阻遏,歼灭和击溃一切顽抗敌 人的气势,那气势只能用“锐不可挡”来形容;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我们了解诺贝尔奖是根据诺 贝尔的(遗嘱/遗愿)设立的,是为了(奖励/鼓励)那些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朗读《“飞天”凌空》, 我们仿佛又看到了中国姑娘吕伟在第 9 届亚运会中夺得 10 米高台跳水冠军的(雄姿/英姿),仿佛又听到 了观众那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朗读《一着惊海天》,我们心潮彭湃,豪情万丈,①②③,在同一时 刻汇聚:我们的祖国真正强大起来了! (1)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读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阻遏.(è)锐不可挡 B.歼.灭(qiān)心潮彭湃 C.击溃.(kuì)豪情万丈 D.冠.军(guān)震耳欲聋 (2)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遗嘱 鼓励 英姿 B.遗愿 奖励 雄姿 C.遗愿 奖励 英姿 D.遗嘱 奖励 英姿 (3)文中三处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①追思与缅怀 ②光荣与梦想 ③决心与信念 B.①光荣与梦想 ②决心与信念 ③追思与缅怀 C.①追思与缅怀 ②决心与信念 ③光荣与梦想 D.①光荣与梦想 ②追思与缅怀 ③决心与信念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锐不可当(抵挡) 摧枯拉朽(腐朽) B.翘首而望(抬起头来) 屏声敛息(收敛) C.引吭高歌(喉咙) 所向披靡(倒下) D.一丝不苟(敷衍了事) 殚精竭虑(尽)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 8 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声敛息的一刹那。 B.这两位美术家的绘画都非常好,画法各有千秋。 C.比赛即将拉开帷幕,队员们彼此发出海誓山盟,立志夺冠。 D.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 4.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古都北京,笼罩在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阴影下。 B.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C.从 2016 年起,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将统一更改为“道德 与法治”。 D.“甲午国殇·民族复兴”主题教育基地的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A.本着“服务 G20,奉献 G20”作为目的,杭州市政府发出志愿者征集令,希望广大市民以主人翁姿态踊 跃报名。 B.执法人员近日加大了对上市蔬菜抽样检测,以防止不合格农产品出现在百姓的餐桌上,确保舌尖上的安 全。 C.史铁生以亲身经历为基础,描写了他多年来在地坛公园观察到的风景、世态以及对人生独特而深刻的感 悟。 D.一篇有关中国人在 5000 年前就酿制啤酒的论文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发表,第一作者是位 90 后的 杭州姑娘。 6.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2 分) A.广义的新闻指报刊、广播电视中关于现实情况的报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社论、报告文学等。 狭义的新闻指简要和迅速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又称为消息。 B.主体是消息的主干,担负着阐述导语提到的主要事实和补充次要材料的任务,要求写得内容充实、线索 清楚、层次分明。 C.新闻报道的对象一定是新近发生的事件,对于有些早已发生的事件,一旦发现并把它报道出来,也不能 称为新闻报道。 D.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通常是新闻的导语部分,它简明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 7.对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多少人 无怨无悔、默默奉献。(排比) B.“刀尖上的舞蹈”就要开始了,现场所有的人都捏着一把汗。(借代) C.再见了,奥地利 50 先令钞票上的弗洛伊德。再见了,塞尚和你的苹果。再见了,阿波罗和亚历山大大帝。 (排比) D.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比喻) 8.请给下面的新闻材料拟写标题,并简述理由。(4 分) ××网 2016 年 4 月 22 日讯 4 月 24 日是首个中国航天日。为迎接首个航天日,航天专家在国家博物馆学 术报告厅作专题报告,总结了中国载人航天、火箭发射、深空探测等方面的航天成就,强调了中国进入太 空的能力目前已经达到航天大国的水平,并指出“十二五”期间,中国每年的航天发射数量稳居世界前三, 尤其值得所有中国人自豪的是,近 20 年中国长征火箭的发射成功率居全球之最。 9.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8 分) 材料一:习主席在 2016 年电视新年讲话中说:“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十二五’规划圆满收官, 广大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中国将永远向世界敞开怀抱,也将尽己所能向面临困境的人们伸出援 手,让我们的‘朋友圈’越来越大。”自此“获得感”“朋友圈”全面爆红。①“获得感”一词还曾名列“《咬 文嚼字》杂志 2015 年度十大流行语”榜首第一位。 材料二:②《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发布后,使“互联网+”一词在中国各大 媒体迅速传播,成为“2015 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之一。 材料三:2015 年 11 月 9 日《南国今报》以“林心如:吓死宝宝了”为标题发表了一篇文章,③随后“吓 死宝宝了”被广泛使用,“宝宝体”走红。 材料四:2015 年 11 月,歌手王心凌的微博照片被不少网友评论为“没品位”“不美”,而一位网友评论: “主要看气质。”此语一出,迅速引起共鸣,④继而得到网友的追捧、转发,也因为其拒“看脸”、重“气 质”的正能量,在 2015 年末爆红网络。 (1)从以上材料提供的信息来看,“流行语”主要是借助哪些媒体传播的?(2 分) (2)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流行语”在内容和形式等方面有哪些特点?(2 分) (3)以上材料中四个画线的句子有两句存在语病,请指出序号并加以改正。(4 分) 二、阅读理解(40 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 分) 南京完全解放国民党反动派宣告灭亡 (新华社南京 1949 年 4 月 24 日 5 时电)国民党 22 年反革命中心南京,已于 23 日午夜为人民解放军解放。 国民党反动统治宣告灭亡。人民解放军入城后,受到学生和市民的热烈欢迎,男女学生们纷纷向解放军献 花致敬。人民解放军已布告安民,城内秩序稳定,商店照常开门营业。在发起渡江作战后三天内,人民解 放军便攻占这一全中国第一个大城,这说明解放军威力的强大,国民党匪军一触即溃,已经无法进行有组 织的抵抗。 10.括号内的文字是这篇消息的部分,它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3 分) 11.在文中画出导语部分,并说明导语交代了哪些记叙要素。(2 分) 12.划分主体部分的层次并写出大意。(6 分)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13.文中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有人以为新闻必须强调客观性,只能用事实说话,不应当发表议论,这种 看法对吗?(3 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 分) 2016 文化热点看什么 这是一个巨变的时代,一个繁荣的时代,一个活力大爆发的时代……这里我们选取了与群众日常文化 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展望 2016 中国文化。 ——编者 实体书店,会持续回暖吗 在所有人都在为书店之死而惋惜和哀叹的时候,2015 年,实体书店竟然渐渐回暖。亚马逊,这家曾经 给实体书店沉重打击的网络书店宣布要开设 1000 家实体书店,而首家书店已经开业。亚马逊的中国同行 当当网也应声宣布未来要在全国开 1000 家实体书店。书店怎么又成了香饽饽? 因为书店已经不仅仅是卖书的地方了,实体书店正在变得时尚和复杂起来。卖服装、开咖啡店、办活 动、做 APP……实体书店带给读者的体验日益舒适和丰富;线上线下的结合将更有利于网络书店巨头吸引 客户、培育读者的忠诚度;遍及全国的书店体系将有利于整合资源,开辟新的销售通路……实体书店不是 负担,而是财富。这样的观念正在改变投资者的态度。而且,政府对实体书店的大力扶持也会使这一趋势 保持下去。2015 年,天津市已经宣布未来 3 年,每年投入 2500 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实体书店发展,推动建 设书香社会。因此,2016 年,实体书店还将继续回暖,更多时尚温馨的书店将出现在读者身边。 电视剧,会更年轻吗 如果你对电视剧的理解还停留在仅在电视台播出的连续剧,那肯定是落伍了。随着与互联网相伴成长 的一代观众的文化消费能力越来越强,电视剧中“小鲜肉”的魅力逐渐盖过了“大叔”,娱乐性盖过了严 肃思考和说教。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 2015 年的热剧《瑯玡榜》《花千骨》和《伪装者》。 年轻观众的喜好决定了电视剧市场的变化,电视剧从“中老年人专属娱乐”转向面对更多年轻观众, 这意味着题材要更加多元化、内容要更有新鲜感、与观众的交流和互动要越来越强,同时也意味着仙侠玄 幻题材受到更多追捧、叙事节奏更加紧凑、画面细节更加精致、演员“颜值”更加考究…… 显然,在这场电视台与互联网关于电视剧的博弈中,互联网的优势非常明显:它们本身的机制更灵活、 资本流动性更大、播出方式更多样、盈利模式更多元……互联网正在重塑文化产业,电视剧行业也不例外。 2016 年,除了“小鲜肉”,一定还有更多新鲜给你好看。 老人跌倒,会有更多人相助吗 老人跌倒扶不扶,这样一个简单的事情,近些年竟然已经成为一个问题,不断在讨论,但就在一些人 不敢扶、一些人远远观望、一些因此而产生的纠纷闹上法庭的同时,依然有许多人毫不犹豫地向老人援之 以手。在“中国好人榜”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好人。2016 年,眼见倒在地下的老人究竟扶不扶, 是不是仍旧成为一个问题?而且,是扶的增多,还是观望的增多? 尽管扶不扶问题的产生有其特殊原因,老人跌倒不扶的事情也难保将来不会再次发生,但随着社会舆 论对这类问题监督的成熟化,更随着各种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好人有好报依然会是社会主流。在各级道 德模范的评选中,在“中国好人榜”上,被表彰的见义勇为行为就包括扶助跌倒的老人;有的地方还发出 《在公共场所主动扶助老年人的倡议书》,其中就明确提出对主动扶助跌倒老年人的市民给予精神和物质 方面的奖励。相信在今年,帮扶跌倒老人的人会越来越多。 (选自 2016 年 1 月 7 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本文选取与群众日常文化生活息息相关的三个问题,乐观展望 2016 中国文化。 B.实体书店受网络书店的冲击,曾一度成为投资者的负担。 C.电视剧因为题材的严肃思考和说教,而不被年轻观众所喜欢。 D.文章正文的第三部分重点论述了“老人跌倒扶不扶”问题产生的特殊原因。 15.根据文章内容,将下面表格填充完整。(每处不超过 20 字)(6 分) 现象 原因一 原因二 实体书店持续回暖 实体书店正在变得时尚和复杂起来 (1) 电视剧更年轻 (2) 互联网对电视剧行业的重塑 老人跌倒有更多人扶 社会舆论监督的成熟化 (3) 16.请简要分析本文小标题的特点及作用。(3 分) 17.结合文本,简要评论实体书店“卖服装”“办活动”的现象。(3 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 分) 最美人瑞[注]这样走来 ①早在做同事之前,在东四头条的社科院宿舍大院,我和杨绛先生就做过邻居,按“翰林院”(中国 社会科学院)不成文的规矩,作为小字辈的我,要按其本名,尊称她“季康先生”。 ②初见时,季康先生年过半百。精瘦娇小,举止文静轻柔,但整个人极有精神,特别是两道遒劲高挑 而又急骤下折的弯眉,显示出一种坚毅刚强的性格。她的衣着从来都整齐利索,即使在家不意碰见来访者 敲门的时候。她始终保持着西洋妇女那种特定的“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的习惯。 ③在公共场合,季康先生从来都是低姿态的,她脸上总是挂着一丝谦逊的微笑。她总是把自己的语言 压缩到最少。 ④在我见到的大家名流中,钱、杨二位先生要算是最为平实,甚至最为谦逊的两位,季康先生虽然有 时穿得雍容华贵,神情态度却平和得像邻里阿姨。 ⑤但这个看似低调谦恭的阿姨,也有吃了熊心豹子胆的时候,且这个时候出现得无比不合时宜。“文 革”之初,他们被造反派揪出来,挂了牌子押上批斗会。可杨季康对“天兵天将”的推推搡搡公然进行了 反抗,而且怒目而视。要知道,不少老战士都没有一个敢于如此维护自己被践踏了的尊严的。 ⑥“文革”后期,钱、杨二位先生尚未获得平反,有家回不了,四处流转。但对于这群甚至未能为他 们说句公道话的晚辈,他们以极高的涵养、含蓄内敛且从不显于言辞的方式予以理解、宽容和无私帮助。 ⑦有一次,我家因额外开支经济上一时告急,杨先生得知后主动支援了我们几百元钱。以后每月都资 助我二十元人民币。后来我还获知,研究所里每月不落地从先生那里得到接济的竟有十多个像我们这样的 年轻人,且持续了好几年。经历了人生的磨难,却能如此悲悯,如此退让,如此宽厚慈祥,如此菩萨心肠, 这是我在“翰林院”所见到的唯一一例。 ⑧先生施恩于后辈,大部分无法用金钱计算。20 世纪 80 年代初,我访法归来写的两本书准备出版, 因考虑到之前有前辈权威的横眉冷对,我特地在前言中恭敬写明“抛砖引玉”。当然,敬赠给钱、杨二位 先生,抱的心态自然不同。很快,杨先生回信了,还是一贯的低调谦恭与幽默:“假如你抛出一块小砖, 肯定会引来大堆的砖头瓦片,但是珠玉在前,砖就不敢出来了……天气酷热,多多保重……杨绛八月十三 日钟书同候。” ⑨先生过百岁大寿时,深知先生君子之道的我,自然不敢上门叨扰。当电话里听到老太太爽朗清晰的 声音时,我仿佛又回到了三十年前的那个夏天,依然如喝了冰水那样舒心畅快——只是多少也有几分伤感, 因为不可能有“钟书同候”了。 (选文有改动) 【注】人瑞,常指百岁以上德高望重的人。 1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⑤段的主要内容。(2 分) 19.赏析第②段画线句子。(3 分) 20.从第⑧段杨先生的回信中,可以看出她对后辈抱有什么感情?联系全文,说说“我”对杨先生怀有什么 感情?(2 分) 21.下列这段文字是从“百度”中下载的。这段文字不宜添加到《最美人瑞这样走来》一文中。请从思想内 容或表达方式中的一个方面说明理由。(2 分) 杨绛,钱钟书的夫人,本名杨季康,生于 1911 年 7 月 17 日,祖籍江苏无锡,1932 年毕业于苏州东吴 大学。1935~1938 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复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 年后,在中国社 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杨绛女士是著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主要文学 作品有《洗澡》《干校六记》,另有《堂吉诃德》等译著。 22.假如杨绛被评为中国“最美女性”,请根据本文内容以及你对她的了解,为她设计一段颁奖词。(要求: 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3 分) 四、作文(5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 画家费尽心力创作了一幅画,在即将完成时,不小心将一滴墨滴在画上,他沮丧极了,想要放弃这幅画。 冷静下来后,他反复变换角度看那个墨渍,随后,在墨渍上涂了几笔,墨渍变成了一只飞鸟,与整幅画完 美融合。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 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1.(1)C 解析:A 项中“挡”应为“当”;B 项中“歼”应读“jiān”,“彭”应为“澎”;D 项中“冠”应 读“guàn”。 (2)D (3)A 解析:解答本题需按照“思考怀念——满怀希望——满怀信心”的逻辑顺序进行思考。 2.A 解析:A 项中“朽”指腐烂的草木。 3.C 解析:C 项中“海誓山盟”,指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和盟约,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用 于队员之间是不合适的,属于对象误用。 4.D 解析:D 项中“功在当代”与“利在千秋”两个短语之间的顿号应为逗号。 5.D 解析:A 项句式杂糅,这里“本着”应与“宗旨”搭配,应为“本着‘服务 G20,奉献 G20’的宗旨”, 或者把“本着”改为“以”,同时把“作”去掉;B 项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检测”后加“的力度”;C 项中,“描写”与后面的“对人生独特而深刻的感悟”搭配不当,可把后面的句子改为“描写了他多年来 在地坛公园观察到的风景、世态,抒发了他对人生独特而深刻的感悟”。 6.C 解析:新闻报道不一定是新近发生的事件,对已发生的事件作后续报道也可以称为新闻报道。 7.D 解析:构成比喻必须是两种不相同的事物。 8.示例一:首个中国航天日前夕,专家总结中国航天辉煌成就 因为它点明了时间的特殊性,从整体上概括了新闻的核心内容。(标题 2 分,理由 2 分) 示例二:近 20 年中国长征火箭发射成功率居全球之最因为它突出了中国航天的这一成就,激发中国人的 自豪感,给人深刻印象,有吸引力。(标题 2 分,理由 2 分) 9.(1)电视,报刊,网络。(答对 2 点,就可得 2 分)(2)内容贴近生活;形式新颖多样;传播迅速广泛。 (答对 2 点,就可得 2 分) (3)①删去“榜首”或“第一位”;②删去“使”。(每句 2 分) 10.电头(1 分)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稿地点、时间。(1 分)作用是说明该新闻报道及时,材料真实。(1 分) 11.导语:“国民党 22 年……宣告灭亡。”(1 分)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事件概要。(1 分) 12.第一层:“人民解放军入城后……献花致敬。”(1 分)大意:群众欢迎解放军的热烈场面。(1 分) 第二层:“人民解放军已布告安民……开门营业。”(1 分)大意:解放后的南京,社会秩序稳定。(1 分) 第三层:“在发起渡江……有组织的抵抗。”(1 分)大意:对这一事件的评论。(1 分) 13.记叙和议论。(2 分)新闻要用事实说话,这是对的,但是也并不排斥议论,适当的议论可以对事实做 出必要的分析和评价。(1 分) 14.D 15.(1)政府对实体书店大力扶持(1 分)(2)电视剧创作更贴近年轻观众喜好(1 分)(3)相关政策对帮 扶跌倒老人者给予鼓励和奖励(1 分) 16.文中的小标题,都采用了问句的形式,先提出一个现象,然后对这个现象进行发问(1 分),引起读者 的注意和思考,从而使主题更鲜明,更突出。(1 分)三个小标题的设置,也使文章结构更加清晰。(1 分) 17.示例①:肯定这种现象。(1 分)卖服装的做法给读者提供了方便,买书看书购物合二为一;举办促进 阅读的主题活动,可以更好地促进读者之间的交流。(1 分)这些做法,可以给书店创造更多财富,丰富了 读者的体验,对书香社会建设起推动作用。(1 分) 示例②:否定这种现象。(1 分)书店卖服装的做法不伦不类,破坏了阅读的氛围;该活动如果是纯商业性 的,也与文化相去甚远。(1 分)这些看似为投资者创造财富,给读者带来便利,但不利于营造良好的阅读 氛围。(1 分) 18.杨绛反抗造反派,(1 分)维护自己人格尊严。(1 分) 19.画线句运用了外貌描写的方法,(1 分)通过对季康先生的身材、举止,尤其是眼眉的描写,(1 分)生 动传神地写出了季康先生坚毅刚强的性格。(1 分) 20.杨先生对后辈抱有的感情是鼓励、体贴。(1 分)“我”对杨先生怀有敬佩、感激、怀念之情。(1 分) 21.示例一:从“思想内容”角度分析:这段文字主要介绍杨绛重要的个人信息和主要成就,(1 分)而本 文主要是赞扬杨绛的人格美、气质美、精神美,两者内容不统一。(1 分) 示例二:从“表达方式”角度分析:这段文字主要运用叙述、说明的表达方式,语言简洁、平实;(1 分) 本文主要运用叙述、描写兼有抒情的表达方式,语言生动形象,将前者放入不协调。(1 分) 22.示例:她,举止文静,高雅脱俗,气质美;(1 分)她,坚毅刚强,坚持正义,性格美;她,笔耕不辍, 著作等身,才华美。(1 分)她,宽厚仁慈,以母性情怀关注天下苍生,是最美女性!(1 分)(内容 2 分, 修辞 1 分) 23.略。 第二单元检测卷 (本试卷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 一、积累运用(30 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2 分) 回眸往事:鲁迅不愿意看到东京“清国留学生”宛如小姑娘发 jì 一般油光可鉴....的辨子,便来 到了仙台的课堂;A 听着藤野先生那缓慢而又抑扬顿挫....的讲解,更增进了他学医 的信心;那封 nì 名 信和看时事片时的喝采声打碎了鲁迅的学医救国梦,他毅然拿起笔同反动势力进行着豪不妥协的斗争。无 产阶级革命家朱德戎.马一生,功勋显赫.,但他永远也忘不了母亲那勤劳简朴的习惯和宽厚仁慈的态度,B 永远忘不了母亲对自己的严厉管束和无私支持;永远忘不了母亲交给自己的生产知识、革命意志和与困难 作斗争的经验。 回眸往事,老师、母亲对我们的爱温暖着我们,激励着我们。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对应的汉字。(2 分) 戎.马( ) 显赫.( ) 发 jì nì 名信 (2)选文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在下面。(2 分) (3)结合语境,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4 分) ①油光可鉴: ②抑扬顿挫: (4)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给出改正意见。(4 分) A 句: B 句: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在即将亲眼见到大活人之前,他们对自己所想象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颔首低眉,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 扩大到诚惶诚恐的地步。 B.电影《长征》,以场面的气势恢宏、情节的抑扬顿挫和风格的奇异独特,赢得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C.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大张旗鼓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心儿怦怦直跳,惟恐意外发生。 D.我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一种同亲人隔绝、同大地分离的孤独感怦然而生。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2 分) A.“为医学而教的解剖学之类,怕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他叹息说。 B. 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 C.父亲的藏书里有鲁迅,朱自清等人的著作,还有《新青年》《语丝》《北新》《新月》等杂志。 D.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藤野先生》主要记叙了鲁迅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经历,主要赞扬了他的一腔爱国之情。 B. 《回忆我的母亲》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在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后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抒发了自己对 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思想感情。 C.《列夫·托尔斯泰》的作者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文章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使全文形成一种巨大的 张力,字里行间洋溢着仰慕、崇敬之情。 D.《美丽的颜色》一文中,多次引用居里夫人自己的话,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 5.下面几句话是按顺序来描写托尔斯泰须发特点的。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①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②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 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③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④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⑤不管从哪个角度看, 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⑥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 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 A.②③①④⑤⑥B.④⑥③②①⑤C.④⑥③①⑤②D.④③②①⑤⑥ 6.名著阅读。(5 分) 《名人传》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为三位伟大的艺术家写的传记,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回答问题。 【片段一】他如果要建造一座纪念碑的话,他就会耗费数年的时间到石料场去选料,还要修一条路来搬运 它们。他想成为多面手:工程师、凿石工;他想什么都亲自动手,独自一人建起宫殿、教堂。这简直是一 种苦役犯过的日子,他甚至都挤不出时间来吃饭睡觉。 【片段二】直到那一天,绝望顿生,也许是由于临死前的狂热飓风,他突然离开了住所,四处流浪,奔逃, 在一所修道院投宿,然后又上了路,最后病倒途中,在一个无名的小城中一病不起。在弥留之际,他躺在 病榻上哭泣,不是在哭自己,而是在哭那些不幸的人。 (1)【片段一】中的“他”是指 ;【片段二】中的“他”是指 。(2 分) (2)读过《名人传》后,你一定被三位伟大的艺术家所感动,请任选其中一位,说说他令你感动的原因。 (60 字以内)(3 分) 7.综合性学习。(5 分) 学习了《回忆我的母亲》,八年级(1)班开展了“献给母亲的歌”的综合性学习,搜集到如下材料。 请你按照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 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史铁生《我与地坛》) 【材料二】我自己有了孩子,才明白把五个孩子拉扯大哪里是简单的事情。但是,我很少听见她谈论其中 的辛苦,她一定以为这种辛苦是人生的天经地义,不值得称道也不需要抱怨。(周国平《用什么来报答母 爱》) 【材料三】每天吃过晚饭,往往九点来钟,我们上床睡,母亲则坐在床角,将仅仅 20 瓦光的灯泡吊在头 顶,凑着昏暗的灯光为我们补缀衣裤。(梁晓声《母亲》) 【材料四】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给你包;你委 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啊!这个人就是娘,这个人就是妈。(车行《母亲》) (1)以上四则材料,没有体现出母亲辛劳的一则是 。(1 分) (2)根据【材料三】或【材料四】提供的情景,仿照示例,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4 分) 示例:母爱是儿女离家时亲切的叮咛,那份牵挂陪伴我们远行; 母爱是 , ;母爱 是 , 。 二、阅读理解(40 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 分) 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 汤小小 那次回老家,在候车室里,我坐在一老一少两个男人对面,无意中,听到了他们的谈话。 年轻男子说:“爸,别担心,医生说了,没事儿,这病能治。” 原来是一对父子,看他们身边的包里放着一些药物,大概是父亲生了病,儿子带着他到城里的大医院 诊治,这是要往家赶呢! 我不禁心生同情,多看了那父亲一眼。父亲年龄并不太大,五十岁左右的样子,只是脸色蜡黄,非常 清瘦,看上去很虚弱。他穿着一件略显宽大的白衬衫,崭新的,与他黝黑的皮肤不太相称,大概是为了进 城而新买的吧!旁边的儿子穿着讲究,看样子,应该在城里生了根发了芽。 听了儿子的话,父亲摇了摇头,低声说:“我就说不来看,你偏让来,白花冤枉钱。自己身上的病我 自己清楚,你们现在都出息了,我也没啥牵挂,就希望走得利索点,别拖累你们。” 儿子没接腔,转过脸,有泪悄悄地滑落。他赶紧抬手擦掉,不让父亲看见。 我的心忽然有一点疼,看来,父亲的病并不像儿子说的那样轻松,或许,生离死别的悲伤已经在彼此 心里漫延。 两个人都没再说话。过了许久,父亲似乎累了,身体不由自主地靠在了儿子肩上,双目紧闭,看样子, 已经进入了梦乡。 候车室里人来人往、嘈杂不堪,并不是睡觉的地方。儿子一手扶着父亲的腰,一只手轻轻地覆在父亲 的耳朵上,试图为他抵挡一些噪音。 只见儿子像一个放哨的战士,身体保持不动,眼睛却紧张地看向每一个从他们身边经过的人,目光里 写满了乞求,似乎在说:嘘,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 同样的情景,我在另一家医院也遇到过。 那是一位八十岁的父亲,在两个女儿的搀扶下,到医院来体检。父亲真的已经老态龙钟,拄着根拐杖, 目光呆滞。女儿扶他走他便走,女儿扶他坐他便坐,像一个听话的孩子。 看着别人投来的异样目光,女儿解释说:“父亲年龄大了,又有老年痴呆,生活不能自理。即使父亲不认 识我们,只要他健健康康地活着,我们也觉得是种安慰。” 女儿说话时,父亲一直看着她,显然,他对孩子们极度依赖,就像孩子们小时候依赖他一样。等待无 聊而又漫长。在长椅上坐了一会儿,父亲似乎累了,身体一斜,倒在女儿的肩头睡着了。 医院里并不太安静。女儿搂着父亲,不敢挪动身体,另一个女儿赶紧将一件外套披在父亲身上,刻意 往上面拉了拉,盖住父亲的耳朵。 看着这一幕,所有的人都压低了声音,连医生也放轻了脚步。 我忽然感觉双眼酸涩。无论在嘈杂的候车室,还是在拥挤的火车上,亦或在排成长龙的医院里,从来 都是孩子靠在父亲的肩头休息,什么时候,我们看到过年轻力壮的父亲在公众场合安心小憩?父亲从来都 担当着保护者的角色,只有当他们病了、老了,再也无力保护孩子时,才会心无旁骛地小睡一会儿,缓解 满身的疲惫。 当我们看见一位父亲靠在儿女的肩头睡觉,那一定是因为,他在这个世界的时日已经不多。所以,无 论在什么地方,无论在什么时候,当你看到一位睡着的父亲,一定不要吵,不要吵,让父亲安安静静地多 睡一会儿。 8.你从选文中读出了“儿子”与“女儿”的哪些共同品质?(2 分) 9.请赏析第⑨段画横线的句子。(3 分) 儿子一手扶着父亲的腰,一只手轻轻地覆在父亲的耳朵上,试图为他抵挡一些噪音。 10.细读选文第段,请说说为什么“我忽然感觉双眼酸涩”?(2 分) 11.选文有多处与文题“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相照应,请说说其表达作用。(4 分) 12.从选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感受。(3 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3 分) 珍藏母亲的谎言 ①母亲有时也说谎。 ②当我们跌跌撞撞刚学会走路时,总会莫名地摔跤,趴在地上可怜巴巴地抬头瞅着跟前的母亲,渴望 一双大手伸过来。母亲却说:“别怕,站起来。”自己趔趔趄趄地站起来,母亲已经退后了许多,伸着双臂 在前方等待,于是又开始向前蹒跚迈步。 ③当我们整日被病痛折磨得哭天喊地时,母亲总会及时地端来一碗白开水,拿来药片。望着那些药片, 心里顿时紧张起来。母亲却说:“别怕,一点儿都不苦。”吃下药片,睡上一觉,果然又能活蹦乱跳了。谁 说药一点儿不苦,其实只是自己强忍着不哭不叫罢了。 ④当我们背上书包时,总是不愿离开温暖的家,站在家门口,多么希望母亲说一句“不想去就别去了” 或者“要不我陪你去”。可母亲却说:“必须自己去上学,别想赖在家里。”自己只好怏怏地踏上上学的路, 这一走就走了十几年。其实母亲一直跟在身后,悄悄地目送、心送自己上学,这一送也送了十几年。 ⑤当我们被学习成绩搞得焦头烂额之时,母亲总会在一旁默默地关注、鼓励着。考得不错,拿着 100 分的试卷,兴冲冲地横在母亲面前,她们会平静地说:“值得鼓励,别太骄傲,要再接再厉哟。”其实,她 们和自己一样,早在心里或躲在角落里兴奋呢!考得不好,垂头丧气地和母亲诉苦,她们会满脸笑容地说: “没关系,别太难过,下次努力就是了。”其实,她们和自己一样,早已万分着急,想着如何努力的办法。 ⑥当我们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失恋、婚姻不成当然在所难免。经常一个人关在房间里,以泪洗面, 或者整夜失眠。母亲却似乎不懂自己的心思,在门外说着“风凉话”:“别难过了,咱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 吧,那是你们没有缘分。等缘分来了,谁都挡不住,不用着急。”这么一说,心里还真敞亮了许多。其实 母亲早又托人去人家那里说情去了,为挽回这段姻缘跑前忙后地尽心尽力着。 ⑦当我们被工作整得晕头转向时,总会忘记了远在家乡、守在家里的母亲,有时连续一个月电话都不 打一次,甭说常回家看看了;有时母亲打电话过来,还会紧紧张张地说自己太忙,一会儿再打吧。母亲强 颜欢笑地说:“忙吧,别惦记我们,忙就不用回来了,我们好着呢,放心吧。”殊不知电话那头的母亲会多 失落。她们肯定是在数着日历、枕着回忆过日子,盼星星、盼月亮地盼儿女归来。 ⑧当我们抽空回到家里团聚时,最高兴、最忙碌的肯定是母亲。准备了一桌饭菜,等儿女、孙辈都坐 好唤母亲来吃时,她们却说:“你们先吃。”转身又去忙活了。吃完饭,母亲又靠前收拾起了那狼藉一片的 餐桌。我们过去帮忙,可她们说:“你们歇着去,不累。”一把把我们推开。走时,给母亲丢下些零用钱, 她们却说:“你们在外需要钱,我们在家花不到钱,有钱。”死活不要,只得悄悄地藏下。其实,我们心里 清楚,母亲忙一天怎么会不饿、不累;上了年纪,挣不到钱,怎么会不缺? ⑨母亲的谎言还有许多,可就是这些谎言,让我们觉得无比幸福,受益终身;有时明知是受骗,却也 暖意融融,母亲的谎言值得一辈子去享受、去珍藏。 13.文中写到的“母亲的谎言”有什么共同特点?(4 分) 14.正如作者所说:母亲的谎言还有许多。作者是怎样把这么多的“谎言”写得条理清晰的?(提示:可从 顺序、修辞等角度分析)(3 分) 15.文中画线的句子,按“当我们……时,母亲……”的句式来写,请你按这样的表达修改第⑥段的第一个 句子。(2 分) 16.文中第⑧自然段加点的“其实”一词用得很妙,你能说说它有什么作用吗。(4 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3 分) 大师治学 ①林语堂短暂的执教生涯和他漫长的著述生涯比起来,更像是人生中的一段插曲。但以今天的眼光来 看,林语堂却足以成为素质教育的代言人。 ②林语堂曾经在东吴大学法学院兼了一年的英文课。这天是林语堂的第一堂课,他带了一个大包到教 室,学生们还以为这里面装的都是教学资料,心想这位拥有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和德国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 士文凭的老师果然深不可测。 ③不料,林语堂上了讲台,把包往讲台上一倒,只见一堆带壳花生稀里哗啦全落在了台上。林语堂抓 起一把花生,分给前面的学生,并请诸君自便。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敢先动手。林语堂笑道:“吃 花生必吃带壳的,一切味道与风趣,全在剥壳。剥壳愈有劲,花生米愈有味道。”他顿了顿,接着说道:“花 生米又叫长生果。诸君第一天上课,请吃我的长生果。祝诸君长生不老!以后我上课不点名,愿诸君吃了 长生果,更有长性子,不要逃学,则幸甚幸甚,三生有幸。” ④学生们闻言哄堂大笑。林语堂趁机招呼学生:“请吃!请吃!”课堂里立即响起了一片剥花生壳的声 音。等到花生吃完,林语堂随即宣布下课。 ⑤此后林语堂讲课,果然没有学生缺课,而且还有很多外来的学生慕名赶来偷师。 ⑥更绝的是,林语堂所执教的课程,竟然从不举行考试,每到学期最后一节课的时候,林语堂便端坐 在讲台上,随手捡起学生的花名册一一唱名,念到名字的学生依次站起来。这时,林语堂便如相面先生一 般,细细把这个学生打量一番,然后在成绩册上记上一个分数,这就是该生本学期的成绩了。林语堂“相 面打分”的故事堪称教育界的一大奇闻,并引起了一些老师的模仿。 ⑦林语堂这样做的直接原因是他对刻板的考试制度的厌恶。他说:“倘使我只在大学讲堂演讲,一个 班 56 个学生,多半见面而不知名,少半连面都认不得,到了学期终叫我出 10 个考题给他们做,而凭这 10 个考题,定他们及格不及格,打死我我也不肯。”他还把考试比成大煞风景的“煮鹤”,说:“恶性考试就 是煮鹤艺术,可惜被煮的是我们男女青年。” ⑧令人称奇的是,那些被林语堂“相面打分”过的学生接到自己的成绩后个个心服口服,没有一个人 上校长那投诉,而且大家公认林语堂相面打下的分数,其公正程度,远超过一般以笔试命题计分的方法。 其实,林语堂记忆力超群,他平时在上课的时候,早已对每一个学生知根知底,他的这种相面打分看似随 意,实际上是在了解了每一个学生的水平之后做出的合理决断,比起偶然性很大的一次考试反而更显出其 公平。 (有改动) 17.第①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 分) 18.本文第③段在描写林语堂时运用了神态描写,还运用了 描写、 描写。(2 分) 19.林语堂“相面打分”公正公平的原因是什么?(3 分) 20.文中第⑦段画横线的句子浸透着林语堂强烈的情感,极富感染力,请简要分析是如何表达的。(3 分) 21.阅读下面两则林语堂的经典名言,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作者心目中的好老师应该具有怎样的品质。(3 分) 名言一:让我和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我便已觉得心满意足。我的灵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觉得很 快乐。 名言二:人生不过如此,且行且珍惜。自己永远是自己的主角,不要总在别人的戏剧里充当着配角。 三、作文(5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我问花园里的玫瑰:你年复一年重复着同样的色彩,单调吗? 玫瑰笑答:向人间播撒芬芳是我生长的理由。 我问树枝上的蝉儿:你长时间生活在黑暗中,只能尽情歌唱一夏,遗憾吗? 蝉儿笑答:绽放生命的绚烂是我唯一的愿望。 我问山间的小溪:你一直朝着不变的方向寂寞地奔流,孤独吗? 小溪笑答:奔向大海、成就浩瀚是我毕生的追求。 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不少于 600;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 名、地名,一律用 A、B、C 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1)róng hè 髻 匿(每对 1 处得 0.5 分) (2)错别字:辨采豪简(1 分,错一处不得分)改正字:辫彩毫俭(1 分,错一处不得分) (3)①这里指在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可以当镜子照。鉴,原意是镜子,这里作动词用。(2 分)② 形容音乐悦耳动听或文章或诗文可读性强,朗朗上口,音调铿锵有韵。(2 分) (4)A 句:把“增进”改为“增强”;(2 分)B 句:把“严厉”改为“严格”。(2 分) 解析:A 句中,谓语“增进”与宾语中心词“信心”搭配不当,应改为“增强”;B 句中,“管束”与修饰 语“严厉”搭配不当,应改为“严格”。 2.A 解析:B 项“抑扬顿挫”指声音高低曲折,十分和谐。多用来形容悦耳的声音。这里用来形容故事情节 不准确,此处应用“跌宕起伏”或“曲折离奇”;C 项“大张旗鼓”形容“声势和规模很大”,用在此处不 合语境,可改为“小心翼翼”;D 项“怦然而生”的意思是“因触动而产生”,不合语境,可改为“油然而 生”。 3.C 解析:“鲁迅”“朱自清”是并列词语间的停顿,应用顿号。 4.A 解析:《藤野先生》除了表达作者的爱国之情,主要还赞扬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5.C 解析:此段文字按总—分—总的顺序来描写托尔斯泰的须发。分写的内容按照由下到上的顺序来写: 长髯—眉毛—鬈发。 6.(1)米开朗琪罗(1 分)列夫·托尔斯泰(1 分)(2)示例:列夫·托尔斯泰虽一生孤独,但坚持追求 真理(1 分);他热爱祖国,勇于担当(1 分),创作了多部不朽著作,成为一代文学巨匠(1 分)。 7.(1)材料一(1 分) (2)示例:母爱是儿女酣眠时细密的针脚(1 分)那份辛劳陪伴我们入梦(1 分)母爱是儿女童年时风雨 中的接送(1 分)那份呵护陪伴我们成长(1 分) 8.善良、孝顺、(1 分)体贴、细心,懂感恩。(1 分) 9.动作描写。(1 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儿子呵护父亲在肩头入睡的情景,表现了儿子对父亲的尊敬与爱, (1 分)也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依赖与放心,表现了一种浓浓的父子亲情。(1 分) 10.我被这种父子亲情所感动,(1 分)也被父亲的无私付出所感动,为天下的所有父亲一辈子为儿女无私 付出而感动。(1 分) 11.结构上:作为文章线索,结构全文,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完整。(2 分)内容上:文章反复说“别吵, 让父亲睡一会儿”是说不要打扰为儿女操劳了一生的父亲,让他好好休息会,突出表现了对辛劳父亲的理 解、心痛和爱。(2 分) 12.启示:亲情是人间第一情,我们在享受着父母的关爱的时候,(2 分)也应该关爱父母,不要等到“子 欲养而亲不在”时才去孝顺父母。(1 分) 13.都出于一个母亲对孩子顽强成长,工作生活的顺心顺意的呵护与关爱,(2 分)都让孩子觉得无比幸福, 受益终身。(2 分) 14.按时间顺序,(1 分)用排比的段落,(1 分)选取“我”人生中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七个阶段来写。(1 分) 15.示例:当我们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面临失恋、婚姻不成的困境时,(1 分)母亲总会跑前忙后尽心尽力 (或“总会好言宽慰”)。(1 分) 16.“其实”说的是“母亲”的真实行为与做法,(1 分)这个词语与前文写到的“谎言”形成鲜明的对照, (1 分)突出母亲的爱,表现母亲看似“无情”的语言中其实隐含着深挚的关爱。(2 分) 17.统领全文(引起下文或点明文章主旨),(1 分)下面的“请学生吃花生”和“相面打分”的内容都是围 绕这一段展开叙述的。(1 分)(意近即可) 18.动作(1 分)语言(1 分) 19.林语堂记忆力超群,(1 分)他平时在上课的时候,早已对每一个学生知根知底。(1 分)“相面打分”看 似随意,实际上是合理决断。(1 分) 20.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 分)将“恶性考试”形象地比作“煮鹤艺术”,极富讽刺意味,(1 分) 表达了林语堂对刻板的考试制度的厌恶,对学生遭遇的惋惜之情。(1 分) 21.尊重学生、公平公正(1 分)、热爱生活、学识渊博、(1 分)乐观幽默、卓然独立。(1 分) 22.略。 第三单元检测卷 (本试卷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0 分)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6 分) 中国人是天生的哲学家,我们几△乎可以从日常一切活动之中提炼出令人感动的意义。即使游玩,也 不强△调表面的体力活动。历来文人与武人都不鼓厉匹△夫之勇,他们饮酒是为了 ,游山是为 了 ,玩水是为了 ,郊游是为了淘冶性灵。所以,他们笔下的山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 知 处 ” 的 幽 谧 , 是 “ 落 叶 满 空 山 , 何 处 寻 行 迹 ” 的 隐 逸 , 是 。旅行家徐霞客或许比较特殊△,他是为了探 寻地理山形,不是纯欣赏,但也未闻他以“征服某山”自我夸耀,他只是向大地求知而已。 (1)文中加“△”字的注音和加点字的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几△乎(jǐ)提炼 B.强△调(qiāng)淘冶 C.特殊△(shū)鼓厉 D.匹△夫(pī)夸耀 (2)请将下面三个词分别还原到文中的横线上。(2 分) A.赋诗 B.旷怀 C.寻真 (3)顺其思路,请在加曲线的句子后面仿写一句。(2 分)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清荣峻茂(茂盛)晓雾将歇(消散) B.欣然起行(出行)东皋薄暮(将近) C.幽绝久远(极远)任意东西(向东向西) D.互相轩邈(高) 良多趣味(很,甚) 3.下列对句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译:清晨的薄雾将要散尽的时候,猿和鸟杂乱地鸣叫。 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庭院中的月光像清澈透明的积水,水中还有藻类、荇菜纵横交错着,原来那些是竹和柏的影子。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译:有时候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可到达江陵。 D.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空荡的山谷传来猿猴叫声的回响,使人悲哀到极点。 4.下列各句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B.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C.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D.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5.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三峡》这篇短文描写了三峡的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B.《答谢中书书》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诗,语言精练生动。 C.《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D.《使至塞上》的颈联描绘了在边塞见到的奇丽壮阔的景象,为“千古壮观”之句。 6.默写填空。(8 分) (1)思乡、离愁是永恒的话题。崔颢在《黄鹤楼》中吟咏道:“ ? 。” 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感慨道:“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以“ , ”描绘出了鸟儿迎春的喜 悦。 (3)王维的诗充满诗情画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写出了宁静优美的山中美景,“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写出了终南山水尽云生、变化无穷的美景,而“ , ” (《使至塞上》)又写出了大漠边关绮丽的自然风光。 (4)古人善借动物写景抒情。李白借“杨花落尽子规啼”表达了对龙标离别的不舍,王安石借“闻说鸡 鸣 见 日 升 ” 突 出 了 飞 来 峰 的 高 耸 , 而 吴 均 在 《 与 朱 元 思 书 》 中 借 “ , ”两句用“蝉”与“猿”的鸣叫创造了奇特而优美的境界。 7.综合性学习。(8 分) 学习了《三峡》,为了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节约水资源,某校八年级(1)班举行演讲比赛。该班班长收 集了两则材料: 材料一:去年上半年,全国 2212 万人因干旱而饮水困难,其中 79%的人集中在江西、云南、贵州、广西 等地。今年上半年我国南方又持续干旱,其中以江西、湖北等几省市尤为严重。 材料二:我国属于缺水国之列,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淡水量的 1/4,居世界第 109 位。在人均水资 源方面,中国已被列入全世界 13 个贫水国家之一,而且水资源分布不均,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 方淡水资源只有南方淡水资源的 1/4。据统计,全国 600 多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城市不同程度缺水,沿海 城市也不例外,甚至更为严重。 (1)请你根据材料,拟写一则有感染力的宣传用语。(2 分) (2)如果你是演讲比赛的组织者,请为本次比赛设计活动方案,至少列出四条。(2 分) (3)小明是本 次演讲比赛的主持人,请你为他设计一段开场白。(2 分) (4)放学时,小红将喝剩半瓶的矿泉水随手扔掉,看到这种情景,你将如何对她说?(2 分) 二、阅读理解(40 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8 分)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8.颔联“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中“迷”字用的巧妙,请加以赏析。(4 分) 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 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 分) 黄牛滩 江水又东,径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 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经信宿,犹望见此物。故 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既人迹所绝(已经) B.虽途经信宿(虽然) C.犹望见此物(还,仍然) D.故行者谣曰(因此,所以)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 (2)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12.“虽途经信宿,犹望见此物”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2 分) 13.选文结尾引用行者的歌谣有何作用?(2 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8 分) 游白水书付过① 苏 轼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②。浴于汤池③,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 有悬水④百仞。山八九折,折⑤处辄为潭,深者缒石⑥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山崖有巨人 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⑦,观山烧⑧,火甚。俯仰度⑨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⑩中流,掬弄珠璧。 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注】①此文是作者远谪惠州时所作。白水:山名。过:苏轼第三子,名过。题目的意思是作者与儿子苏 过同游白水山后写成此文交给苏过。②佛迹院:寺庙名。③汤池:温泉。④悬水:瀑布。⑤折:弯转。⑥ 缒(zhuì)石:用绳子系着石头向下。⑦倒行:顺来路往回去。⑧山烧:一说夕照景象,一说山火。⑨度: 越过。⑩击汰:击水。汰:水波。掬:用双手捧取。珠璧:喻星月在水中的倒影。二鼓:二更。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 分) (1)食.馀甘煮菜 (2)顾.影颓然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为”和“折处辄为潭”中的“为”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B.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公输》) C.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童趣》) D.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16.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17.作者在这篇游记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四)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14 分) 【甲】观潮 周 密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 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 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 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乙】酒泉子 潘 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 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18.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僦赁看幕 僦:租用 B.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穹:高 C.满郭人争江上望 郭:外城 D.梦觉尚心寒 觉:感觉 19.【甲】【乙】两文,在体裁上有何区别?(4 分) 20.【甲】【乙】两文都从视觉角度来写,【甲】文选用比喻写潮水的变化,初时 ,后如 , 又用夸张手法写出白浪滔天的景象,此句是 。【乙】文同样用夸张手法写景的一句 是 。(4 分) 21.【甲】【乙】两文都写了弄潮儿挺立潮头、搏击巨浪的奇观,用了一个同样的细节描写展示他们高超的 技艺,【甲】文是 ,【乙】文是 。(4 分) 三、写作(50 分) 2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和谐”有和睦协调的意思,和谐就是美。和谐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美好的价值观,也是我国传统 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观念。 人与人的和谐需要诸多美好的品德来构建,生活中的和谐之美无处不在。人们的心灵因和谐而美丽, 人们的生活因和谐而幸福! 请根据你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定,立意自选;②文体不限,不少于 600 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1.(1)B 解析:B 项中“强调”的“强”应为“qiáng”,“淘冶”的“淘”应为“陶”。A 项中“几乎”的 “几”应为“jī”,C 项中“鼓厉”的“厉”应为“励”,D 项中“匹夫”的“匹”应为“pǐ”。 (2)ABC 解析:解答此题可用联想法。陶渊明有《饮酒》一诗,所以第一处横线可填“赋诗”;游山能使 人视野开阔,心胸博大,由此第二处横线可填“旷怀”;第三处则填“寻真”。 (3)示例①:“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空寂示例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 2.B 解析:B 项中“薄”应是“接近”的意思。 3.D 解析:D 项中“久绝”是指“猿猴的叫声很久才消失”。 4.D 解析:D 项中的正确划分应为“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5.C 解析:C 项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眷恋之情。 6.(1)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每句 1 分,多字,少字,错字,该空不得分) 7.(1)示例:平时节约一滴水,用时还你太平洋。如果不节约用水,最后一滴水将是你的眼泪。 (2)①拟写稿件。②选定评委。③邀请专家或教师。④进行比赛。⑤专家或教师点评。(每列出 1 条得 0.5 分) (3)示例:同学们,大家好。(1 分)水是人的生命之源。我国又是一个缺水大国,水资源引发的危机已 经引起了世界人们的高度关注。作为未来主人的我们,将如何保护水资源?相信选手的精彩发言会给我们 带来启示。(1 分)下面我宣布,演讲比赛现在开始。 (4)示例:小红你好!(1 分)节约用水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我们不能将这半瓶水扔掉,它还有好多 用处,扔掉多可惜呀!(1 分) 8.迷,迷路,暗含“迷恋”之意,(2 分)逼真地表现出诗人独自行走山间欣赏美景的陶醉。(2 分) 9.表达了诗人对山野风光的喜爱之情(2 分)及置身其中的喜悦、闲适的心境。(2 分) 10.B 解析:B 项中的“虽”是“即使”的意思。 11.(1)最外面的高崖间有一山石很像人的样子,背着刀牵着牛,人是黑色的,牛是黄色的,区别十分明 显。 (2)早晨从黄牛山出发,晚上住宿在黄牛滩。(过了)三天三夜,黄牛仍是原来的样子。 12.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2 分) 13.突出黄牛滩段的水路纡深,回望如一,地形的险要特殊。(意对即可)(2 分) 14.(1)吃(1 分)(2)回头看(1 分) 15.A 解析:A.与例句相同,都是动词,是;B.语气词,表疑问;C.介词,被;D.介词,向。 16.(我们)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1 分)它的源头(的水)大概能把东西煮熟。(1 分) 17.表达了山水之乐(1 分)和身世之悲的复杂感情(1 分)。 18.D 解析:D 项中“觉”应解释为“睡醒”。 19.【甲】文为记叙文,(1 分)注重写景;(1 分)【乙】文为词,(1 分)语言精练。(1 分) 20.仅如银线 玉城雪岭 吞天沃日 来疑沧海尽成空(每处 1 分) 21.旗尾略不沾湿(2 分)手把红旗旗不湿(2 分) 22.略。 期中检测卷 (本试卷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0 分)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8 分)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 )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 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 ) 痛疾的文字。 (1)给加点的字注音。(2 分) 瞥.( )见 深恶.( )痛疾 (2)解释词语。(4 分) ①扬抑顿挫: ②深恶痛疾: (3)这段文字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2 分) A 比喻 B.反语 C.对比 D.夸张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 分) A.接人待物 妇孺皆知 引颈受戳 鸢飞戾天 B.无与伦比 通霄达旦 广袤无垠 空旷幽绝 C.顾名思义 人迹罕至 根深蒂固 筋疲力尽 D.正襟威坐 无可置疑 变幻多姿 和颜悦色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B.秋风中叶子簌簌而落,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了。 C.山区扶贫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涉及多个方面,解决交通问题首当其冲。 D.花果山玉女峰以“江苏第一峰”而闻名遐迩,引来无数宾客登高览胜。 4.下列横线上应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1)他便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2)我将永远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 是无法补救的。 (3)永远流浪的天才灵魂,在一个土头土脑的俄国人身上找到了简陋归宿。 (4)她永远记得看荧光的这一晚,永远记得这种神妙世界的。 A.嘱咐 悲痛 居然 景观 B.嘱咐 伤痛 居然 奇观 C.叮嘱 哀痛 竟然 奇观 D.叮嘱 惨痛 竟然 景观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A.有关领导在会议上明确要求,各部门必须尽快提高传染病防控工作。 B.中国体育健儿正在积极备战 2020 年奥运会,他们将在赛场上努力拼搏,争创佳绩。 C.读者深受喜爱的鲁迅先生,不凡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 D.随着我市“阳光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消息二则》的作者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是他的诗篇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的诗句。 B.《藤野先生》是鲁迅写的一篇小说,它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 的感激、敬爱和怀念之情。 C.《回忆我的母亲》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采用了倒叙和顺叙相结合的手法,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 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 D.《与朱元思书》一文生动而简洁地描绘了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寄情山水的情 感。 7.名句填空。(6 分) (1)牧人驱犊返, 。(王绩《野望》) (2)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3) ,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4)王维的《使至塞上》中的诗句“,”以“蓬”和“雁”自比,写出了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5)鲜花是美的,白居易的春行钱塘湖,为“ ,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景象深深陶 醉。 8.施耐庵具有深厚的语言功力,他塑造的人物形象鲜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名著阅读课上同学们争 先恐后,交流《水浒》108 将中的有关人物。下列是林霏同学的发言内容,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秦明,使一条狼牙棒,有万夫不当之勇。他性情急躁,声如巨雷,外号“霹雳火”,常当先出阵,屡立战 功。 B.张顺,在江州以卖鱼为生。练得一身雪白的肌肉,在水下可伏七天七夜,人称“浪里白条(跳)”。 C.燕青,刺一身遍体花绣纹身,心灵机巧,见多识广。跟卢员外学得一身好相扑,江湖上难逢对手。曾因 老母亲被虎吃掉,在沂岭连杀四虎,人称“浪子燕青”。 D.侯健,做得一手好裁缝活,飞针走线,技艺高超。长得黑瘦轻捷,人唤“通臂猿”。他负责制作旌旗袍袄。 E.龚旺,外号“花项虎”,浑身刺有虎斑,脖子上刺着虎头,在马上会使飞枪。 9.综合性学习。(4 分) 学习了《藤野先生》一文后,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鲁迅及其作品,班级准备开展以“走近鲁迅”为 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们拟定了以下几个选题,你认为不合适作为本次活动选题的一项是( )(2 分) A.鲁迅弃医从文的经历 B.鲁迅的小说和散文作品 C.鲁迅作品中的忧国忧民思想 D.鲁迅和韩寒两人个性之比较 (2)假如你们小组的综合性学习报告题目拟定为“鲁迅弃医从文的意义和价值”,你认为下面哪一则材料 不能选用?( )(2 分) ①鲁迅先生深深地知道,要想拯救中国,必须改变中国人的思想。他决定用笔作为武器来唤醒麻木的中国 人。 ②学医只能救人的身体,而学文能挽救一个民族的灵魂。医生只能医治人的肉体,而不能医治人的精神、 灵魂。所谓小医医人,大医医国也。 ③鲁迅在小说写作上具有开创精神,自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开始,鲁迅就不断探索小说文体,从 不同的视角,用不同的手法进行叙述,形式活泼多样。 二、阅读理解(40 分) (一)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4 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0.诗中能够突出表达诗人情感的一个词是 。(1 分) 1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诗是如何表现初春的特点的?请作具体分析。(3 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1 分) 游东坡 陆 游 十九日早,游东坡。自州门而东,冈垄高下,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东起一垄颇高,有屋三间。一 龟头曰“居士亭”,亭下面南一堂颇雄,四壁皆画雪。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堂东大 柳,传以为公手植。正南有桥,榜曰“小桥”,以“莫忘小桥流水”之句得名。其下初无渠涧,遇雨则有 涓流耳。旧止片石布其上,近辄增广为木桥,覆以一屋,颇败人意。东一井曰“暗井”,取苏公诗中“走 报暗井出”之句。泉寒熨齿,但不甚甘。又有“四望亭”,正与雪堂相直。在高阜上,览观江山,为一郡 之最。 (节选自《入蜀记》) 1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 分) (1)自州门而东. (2)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 (3)亭下面.南一堂颇雄 (4)为.一郡之最 13.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断 3 处)(3 分) 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 14.下列表示与文中画波浪线句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2 分) A.那上面有一座木桥,已经很旧了,还有一间破败的小屋,很不如人意。 B.那上面原先放着石板,后来扩建成木桥,还在桥上盖了一间小屋,很让人扫兴。 C.那上面原先有一座木桥,桥上有一间小屋,现在已经破败,很不如人意。 D.那上面原先放着石板,后来又在旁边建了一座小桥,还在小桥上盖了一间小屋,很让人扫兴。 15.根据选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2 分) 陆游游东坡,从居士亭开始,以“ ”为游览中心,踏访有纪念意义的景物,一直到“四望 亭”,仿佛跟随苏轼的足迹而行。一路走来,他感慨良多,写下这篇游记,字里行间蕴含着对苏轼的 之情。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3 分) 田野上的白发 刘益善 ①母亲 50 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 ②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 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 ③4 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 11 点多了,家里没 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 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④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 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跚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 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 是我,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 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逃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 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 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⑤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 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该享一享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 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⑥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 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⑦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 父亲吃药,再赶到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 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 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⑧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 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 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⑨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 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子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 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送回家, 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 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 ⑩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 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 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 16.简要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2 分) 17.母亲的白发,让“我”“感到心痛”。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我”心痛的事?(2 分) (1) (2) 18.结合语境,对下列句子作简要赏析。(4 分) (1)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 (2)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 19.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①段中“再后来满头芦花”一句用乡村常见的芦花来形容母亲的白发,突出母亲头发斑白的特征,切合 母亲农妇的身份。 B.③段中“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一句看似闲笔,实则为后文的情节发 展做了铺垫。 C.④段中“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一句,既写出了老鼠的猖獗,又侧面表现 出母亲的辛劳。 D.段中以“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一句结束全文,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地抒发了作者浓浓 的思乡之情。 20.本文着力描写母亲的白发,请简要分析“白发”在文中有哪些作用。(3 分)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 分) 讨分数的人 徐慧芬 一阵小跑声过后,学校走廊里,一个男生小声而急促地叫我,我立定问他:“有什么事吗?” 他期期艾艾地说:“我——我能到你的办公室去说吗?”我点点头。他进来后,小心翼翼关上门后, 将手上卷着的画纸摊开在我面前说:“老师你看,我觉得自己画得挺好的,为什么只有 65 分呢?我看他这 张还没我的好呢,他都 70 分呢。”他把同桌的那张画也摊了开来。 啊,原来是来讨说法的。这是一张美术作业,临摹书上的一幅写意国画《梅花麻雀图》。这算是期中 考试了。 两张画摊在桌上,我给他分析:“你这张,梅花点得还蛮像样,麻雀的形体姿态也不错,可偏偏是‘点 睛之笔’不准确,眼睛画偏了,这不是犯了常识性的错吗?他这张也有缺点,梅花浓淡深浅缺少变化,但 作为画面主体的麻雀画得还是到位的……” 他听明白了,似乎也服气,但还不走,磨磨蹭蹭,抓了一会儿头皮,终于说出了要说的话:“老师, 你这次能不能开开恩,送我 5 分,下次还你,行不行?” 我笑了起来,教书好些年了,还没碰到过这样的学生。 “你说说看,为什么一定要送你 5 分呢?” “你表扬过我的,说过我画画蛮好的。” “啊,我表扬过你?” “是的,你表扬过我两次,一次画素描头像,你说我暗部画得蛮透气,没有闷掉。还有一次画水彩, 你说我天空染得蛮透明,没有弄脏。” “可是这次你只能得 65 分呀,再说这是考试,老师应该公正,是不是?” “可是我这次已经向我爸说过我美术考得不错的,否则老爸要说我吹牛,又要打我的……” “65 分已经超过及格线了,以后再努力一下就是了。” “不不不,老师,我只好实话告诉你,这次期中考,几门主课我都没考好,语文 65 分,英语刚及格, 数学只得了 55 分。我爸气死了,用皮带抽我,用脚踢我,说我没有一门考得像样,我说我副科蛮好的, 美术至少能考 70 分……老师,你看——” 他撩起一条裤腿,露出了几条青紫的伤痕。 我不再多说,拿出一张宣纸,让他重画一幅。 半小时后,我用朱笔在他的画上写了个“70”,很醒目。出门时,他向我鞠躬,又轻轻问一句:“老师 不会告诉其他同学的,对吗?”我含笑。 多年以后…… 我在地铁月台上等车,一旁座椅上一个男子向我微笑行注目礼,而后站起来说:“您不是教我们美术 课的老师吗?” “你是?”我记不得他是哪位了。 他说:“我就是那个向你讨分数的学生呀!”于是我想起了 20 多年前的那一幕。月台上,我俩相互把 上述故事一点点补充完整。 我问他现在在哪里工作,他说了一家公司的名称。 “那么,你现在是否经常向你的老板要求加薪?”我和他开起了玩笑。 他笑了,有些腼腆地说:“我们公司人不多,我当家。” “啊,那你就是老板了,你后来学的什么专业?” “计算机专业,毕业后搞软件设计。” “你过去数学好像不怎么好的,怎么选了这一行?” “老师,你还记不记得,那次在你办公室里你对我说的一句话,你说,像你这么聪明,想得出讨分数 的人,怎么可以数学不及格?” 我说过吗?记不清了。可是他却一直记着,并为此改变了自己。 (选自《青年博览》2016 年第 9 期) 21.试比较下面句子中“我”的两次“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4 分) (1)我笑了起来,教书好些年了,还没碰到过这样的学生。 (2)我含笑。 22.具体分析“父亲”和“我”的教育方法的特点。(4 分) 2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的男生形象。(2 分) 24.说说文章结尾处画线句的含义。(2 分) 三、作文(50 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个小男孩种下一颗胡萝卜种子。他的妈妈说:“这颗种子恐怕不会发芽。”他的爸爸说:“它恐怕不 会发芽。”他的哥哥也说:“它恐怕不会发芽。”每天,小男孩都把种子周围的杂草拔掉,然后浇上水。可 是,什么都没长出来。一天天过去了,还是什么都没长出来。大家都不断地说:这颗种子不会发芽的。但 是,每天小男孩仍然坚持拔掉种子周围的杂草,然后浇上水。终于,有一天,一棵胡萝卜长出来了,如同 小男孩早就知道的那样。 (选自路斯·克劳斯《胡萝卜种子》) 请根据上述材料,结合你的理解和感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正确,题目自定;(2)自选文体(诗歌除外),文章不少于 600 字;(3)文中不要出现含 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参考答案 1.(1)piē(1 分)wù(1 分)(2)①指声音高低曲折,十分和谐。(1 分)多用以形容悦耳的声音。(1 分) ②厌恶(1 分)、痛恨到了极点。(1 分)(3)B 解析:从“正人君子”看出运用的是反语的修辞手法。 2.C 解析:A 项中“戳”应为“戮”;B 项中“霄”应为“宵”;D 项中“威”应为“危”。 3.C 解析:C 项中“首当其冲”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用在此句中不符合语境。 4.C 5.B 解析:A 项中“提高”后缺少宾语;C 项中语序不当,“读者深受喜爱”应改为“深受读者喜爱”;D 项 中“素质”得到“改善”搭配不当。 6.B 解析:B 项中《藤野先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 7.(1)猎马带禽归(2)芳草萋萋鹦鹉洲(3)月下飞天镜(4)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5)乱花渐欲迷人 眼(每句 1 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8.C 解析:选项 C 的错误是人物和情节不对应,曾因老母被老虎吃掉,在沂岭连杀四虎的是黑旋风李逵, 不是“浪子燕青”。 9.(1)D(2 分)(2)③(2 分) 解析:(1)“鲁迅与韩寒两人个性之比较”这个选题突出的是两人个性的异同,与活动主题的关系不大。(2) ③这则材料讲的是鲁迅在小说写作上具有开创精神,与“报告题目”鲁迅弃医从文的意义和价值无关。 10.最爱(爱)(1 分) 11.这两句诗写莺和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去歌唱;(1 分)燕是春的信使, 已开始衔泥筑巢。(1 分)“几处”“谁家”“早”“新”突出了初春季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特点。(1 分) 12.(1)向东走(2)空而开阔(3)面向(4)是(每对 1 处,得 1 分) 13.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每对 1 处,得 1 分) 14.B 15.雪堂(1 分)仰慕(1 分) 16.吃苦耐劳、坚强、(1 分)乐观、慈祥。(1 分)(意思对即可) 17.(1)母亲深夜敲盆赶鼠;(1 分)(2)母亲跪在田里插秧。(1 分)(意思对即可) 18.(1)运用拟人、比喻(1 分)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水田中的秧苗之美,赞美了母亲的劳动成果。(1 分) 或:“立起来”运用拟人的手法,(1 分)写出秧苗的动态之美;而“一行行”“整齐匀称”,则突出了母亲 插秧技术之高,“嫩绿”突出了秧苗的生机,“像块绿色的地毯”用比喻写出了水田中的秧苗之美,赞美了 母亲的劳动成果。(1 分)(意思对即可)(2)用“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等动作描写,(1 分) 写出母亲插秧的艰难,突出了母亲此时体力不支和劳累,表现了母亲的坚强。(1 分)(意思对即可) 19.D 20.“白发”是全文的叙事线索;(1 分)“白发”是母亲的形象特征,作者着力描写这一特征,突出了母亲 的辛劳,(1 分)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心疼,对母亲的爱和怀念。(1 分)(意思对即可) 21.相同点:认为这个男生天真无邪,活泼可爱。(2 分)不同点:(1)是出乎意料的笑。男生的要求超出 了自己的经验,很特别,也很有趣。(1 分)(2)是充满疼爱的笑,有欣赏,也有承诺。(1 分) 22.父亲:简单粗暴。(1 分)孩子几门主课没考好,就用皮带抽,用脚踢。(1 分)“我”:①耐心细致。男 生认为自己的分数应比同桌的高时,给他做出详细的解析。(1 分)②因势利导(灵活变通)。决定给男生 加分时,没有直接给他加分,而是让他重画一幅。(1 分)③鼓励为主。美术课上两次表扬男生;男生讨分 数时,夸他聪明。(1 分)(答对两点,即可得满分) 23.①天真。希望老师开恩,送他 5 分,下次还给老师。②执着。想尽各种办法向老师讨分数,不成功不罢 休。③自信。和同桌相比,觉得自己画得更好。④谨慎。小心翼翼地关门(叮嘱老师不要告诉其他同学)。 (答出 2 条即可,每条 1 分) 24.老师的某一句话或许是不经意的,但有可能对学生产生重大的影响,(1 分)甚至有可能改变他的一生。 (1 分) 25.略。 第四单元检测卷 (本试卷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 一、积累运用(30 分) 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题。(8 分)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 xiè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 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 jí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不觉)sùsù地流下眼泪。父亲说: “事已如此,不必(难过/难受),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1)给加点的字注音。(2 分) 差使( ) 奔丧(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 分) 交 xiè( ) 狼 jí( ) sùsù( )( ) (3)依次选用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不觉难过 B.不禁难受 C.不觉难受 D.不禁难过 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没有结合句意的一项是( )(2 分) A.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境况) B.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新鲜,肥美) C.树令我怅惘。(惆怅迷惘;心里有事,无精打采) D.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向远处看)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错的一项是( )(2 分) A.被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的“圣人”孔子,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也为世界许多国家和人民所推崇。 B.不少学者认为,朱自清的散文风格对中小学生的影响将是潜移默化的。 C.学校合唱团的同学们正严阵以待,迎接“红歌传唱”大赛的到来。 D.我感谢那个种树的素未谋面的前房东。 4.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没有风浪,就不能显示船帆的本色;没有曲折,就无法品味人生的乐趣。 B.“假如回到童年”话题征集活动,意在让人们回顾童年,真实感受时代的进步。 C.长篇报告文学《大美昆曲》是一部赞美中国戏曲艺术,讴歌民族优秀文化的作品。 D.是让你的生命更加朝气勃勃?还是让暮气滋长而举步不前?拷问着人生的选择。 5.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A.忽视母语修养会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日渐逐步消退。 B.为提高市民行车的舒适度,有关部门对多处路井部位进行了整修,解决了颠簸现象。 C.教育行政部门提出,要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 D.日前,分藏两岸六十余年的国画名作《富春山居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合璧”展出。 6.对下列句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那时真是太聪明了!”(对“我”当时不理解父亲的自责。) B. 蒙田是法国作家,我们学过他的随笔《要生活得写意》。文章从个人的生活体验说起,层层深入地表明 自己的生活态度。 C.《白杨礼赞》的作者是现代作家茅盾。文章运用象征手法,歌颂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抗日军民, 歌颂了他们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D.“进去吧,里边没人。”(与上文的“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相呼应,表现父亲对社会世态的不满和无 奈。) 7.(2016·江苏苏州)下面关于《西游记》《水浒传》《朝花夕拾》《格列佛游记》等名著读书笔记,哪一项 标书有错误?( )(2 分) A.三调芭蕉扇时,在众神佛的帮助下,孙悟空调得芭蕉扇,灭了火焰山的火,师徒继续西行取经。 B.宋江做了梁山泊山寨之主后,把忠义堂改为聚义厅,后来又在聚义厅前树起了“山东呼保义”“河北玉麒 麟”两面绣字红旗。 C.《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一文,叙写了当地几个医生为“我”父亲治病的情形,医生开的药方里常 有奇特的药引。 D.在特别重大的节日,利立浦特小人国有一种专门表演给皇帝、皇后和首相看的游戏,游戏的奖品是不同 颜色的精美丝线。 8.综合性学习。(10 分) 学习了汪曾祺的《昆明的雨》,八年级(1)班决定开展以“雨”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下列题 目。 【活动一:对联大比拼】在对联交流活动中,有些同学只拟了上联,请你运用对仗的知识写出下联。(3 分) 上联:绵绵春雨润万物 下联: 【活动二:名著大观园】雨,作家笔下的爱物。同样是对雨的刻画,但表达的主题思想却各有不同。“雨” 让作家 触景生情,她在《 》中写下了“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 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赞美了母爱的博大。而“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 天扯地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几分钟,天地已经分不开,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灰暗昏黄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 水世界”,那是作家老舍笔下的夏日暴雨,烘托了《骆驼祥子》中主人公 为生活所迫在暴雨下拉 车的痛苦。(3 分) 【活动三:诗词妙赏析】 请你写出两句写雨景、抒雨情的古诗名句(要注明作者和题目),并选一句作简要赏析。(4 分) 名句: 赏析: 二、阅读理解(40 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 分) 父亲的眼神 一个背影,让朱自清潸然泪下;一个眼神,让我终生悚然汗下。 那是在我上中学时,因为有“瘸腿科”,加上当时传说文理不再分科,尽管我的语文、英语成绩居班 里前几名,但是数理化成绩却出奇的差。在这样的情况下,高考肯定无望。因此,高一期末考试前,我彻 底失望,回到家里。 因自觉惭愧,回到家听说父亲正在田里拔草,我赶紧戴上草帽,到田里帮忙。学都上不好,再不勤快 一点,会被人骂为“二流子”的。顶着烈日,到了田里,我告诉父亲,不想再上学,反正学不好了,还不 如回家种田。 我以为父亲会勃然大怒,他对我寄予很大的希望,当了一辈子的“睁眼瞎”,他不想我走他的老路。 但是,父亲始终埋着头,并不理会我,好像并没有听进去我的话。我不怕父亲发火,却怕父亲的沉默。我 不敢再说话了,只好随着他卖力地拔草。近晌午的太阳很毒,汗水在身上像虫一样爬,衣服贴在身上,抬 起头,父亲仍然在埋头拔草,我怎好意思停下来…… 中午,回家吃饭,父亲仍然没有就我退学的事发表意见。让我说什么好?情况很不妙,我知道,越是 在闷热干燥的夏日午后,越会有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这沉默,让我忐忑不安。 吃过饭,父亲说:“走吧,去地里把瓜秧翻一下,要不然今年地瓜就没收成了。”我拿起锄头就走。我 就不信,父亲能干,我就不行。 夏日午后的太阳实在太厉害了,汗水把我弄得睁不开眼睛。要在学校,现在正是午睡的时候,我早已 经呵欠连天了。看看父亲,光着黑黝黝的脊梁,仍在埋头翻秧——趁着父亲不注意,我跑到树阴底下枕着 锄头就睡着了。 好像没过多大一会儿,我就被父亲推醒。睁开眼,我看到父亲冷冷的眼神,那眼神很复杂,既有不屑、 鄙夷,也有悲哀、绝望,还有许多我一下子说不出的内容…… “当庄稼人你也不够格,躺在地头睡觉庄稼就会长出来?你那个样,二流子也比你强。你哄庄稼一天, 庄稼就哄你一年。赶快起来!” 父亲的眼神让我受不了,我的后脊已经流汗了,不是热汗,是冷汗。 当天晚上,回到家,我觉得浑身骨头都散了。摸着胳膊上已经晒脱了皮的地方,我的心乱成一锅粥。 第二天早上,天刚蒙蒙亮,父亲又把我推起来。一睁眼,又是那眼神……我坐起来,恶狠狠地说了一 句:“我要上学!” 后来的事情变得很简单。高考后,我上了大学中文系。再后来,到电视台当上了一名记者。 尽管远离家乡,远离了父亲,但那眼神始终占据了我的记忆,回想起来就让我不安。 时至今日,我最喜欢的歌还是蔡琴的《你的眼神》。这首歌的旋律很美,很忧郁,很沉静,很悠远, 父亲的眼神不这样,但我想起来却抑制不住自己汹涌的感情。走到院子外,望着满天的繁星,我不由喃喃 自语:“山一样沉默的父亲,我忘不了你的眼神!” (选自《青年博览》,作者黄赋,有改动) 9.“一个背影,让朱自清潸然泪下;一个眼神,让我终生悚然汗下。”从全文看,这句话有什么作用?(4 分) 10.“我坐起来,恶狠狠地说了一句:‘我要上学!’”中的“恶狠狠”体现了“我”什么心理?(2 分) 11.“你哄庄稼一天,庄稼就哄你一年。”父亲用朴素的话道出了深刻的生活哲理,你从这句话中感悟到什 么?(2 分) 12.“那眼神始终占据了我的记忆,回想起来就让我不安。”请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为什么父亲的眼神会让“我” 不安。(2 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7 分) 江南雨 十多年的乡愁,一直是锁在烟里雾里,浸在水中雨中。只要一想起故乡姑苏,最先闪过眼前的,无不 是那束剪也剪不断的雨丝。 一 网师园可算得上苏州园林中温婉秀丽、典雅大方的大家闺秀,为之倾倒者不计其数。 那一次,我们却是被雨赶进网师园的。口里抱怨着不作美的天公,心里不免有几分扫兴——湿淋淋的 “闺秀”,不知还能余几分风韵?再说,冒雨游园,固然风雅,却也实在难免狼狈。 雨絮絮下个不停。在门廊里等得不耐烦,且顺着游廊走吧,到尽处再等雨停。心里盘算着,脚下便没 有停。左一弯,右一转,这廊似乎没了头,高低错落,曲回通达,走一步有一步的意味。廊檐上挂着续续 断断的雨,比起那晓晴丽日,竟别有韵致。方才恍悟这廊子竟是没有尽头的,当日建这回廊的用意便是为 了雨天游园可免淋漓之苦,顺着它便可游遍了整个园子,不得不佩服前人之匠心。 涟漪的碧水,润泽的粉荷,湿重的石苔,欲滴的翠竹……却原来,这位“闺秀”竟也是“淡妆浓抹总 相宜”,着实叫我们“惊艳”不已。 眼前回廊蓦转,穿过垂花门,是个小小的天井。四围低低的粉墙环绕,中央一树一花皆无,却在廊下 栽着好大一丛芭蕉,被雨洗得枝展叶舒,溢翠流碧,直映得那墙也绿了,廊也绿了。一时竟有些看得呆住 了,忘记了举步,只远远地倚着漆彩的廊柱,怔怔地望着那芭蕉,听那雨紧一声、慢一声地打在那宽宽的、 绿绿的叶上…… 二 就要离开了,心里说不清的缱绻(qiǎn quǎn)难舍。又下雨了,一丝一丝的雨线,似乎在牵绊着我 的脚步。 独自在空荡荡的小巷里徘徊,想把那窄窄的碎石小径、爬满青苔的老井、脚下的一丛一丛的蒲公英都 摄进眼里、装在心里。 巷口慢慢飘进一朵油纸伞。近了,不是期待中丁香一样的姑娘,而是一位皱缩得像枯树般的老太太。 蓝布裤褂,一丝不乱的髻子,手里挽着个小竹篮,上面覆盖着雪白的毛巾——一位寻常的东吴水乡老妇。 侧过身,我让出了窄得只能一个人走过的碎石小径,默默地等老人过去。她却又突然回转身:“姑娘, 要买花?”方才注意到老人手中的篮里散出郁郁的香气。老人早已揭开雪白的毛巾,浓郁的花香扑面而来, 似乎连雨丝也被染透了。一枝枝含苞的白兰、茉莉、栀子,穿成各种式样,丝绒般的花瓣上还凝着水珠儿, 静静地沁着幽幽的香,美得叫人舍不得碰一碰。我惊喜地张大了眼,忙不迭地说:“要,要……”老人用 枯瘦粗糙的手拈起一串白兰,我几乎不敢相信——这样一双手,竟能种出这样奇迹般的美!“侬是北京来 的?”大概老人听出了我的口音,竟和我攀谈起来。于是,我知道了一位普普通通的水乡农妇是怎样含辛 茹苦,把去世的丈夫留下的所有重担挑起,又是怎样用一枝枝美丽芬芳的鲜花换来儿子在北京读大学的昂 贵费用…… 分手了,老人拿起那串白兰,颤颤地别在我胸前,慈爱的眼里闪着光彩:“大学生哪!”我还来不及分 辨她是在说我,还是在说她儿子,她已转过身,慢慢走向小巷深处。呆立在雨中的我,被那缕清香萦绕着, 良久良久…… 几番细雨梦回,忘不掉的,总是故乡的雨丝。于是,悄悄地把它织成一方冰纨[注],留在记忆里封存…… (文章有删节) [注]纨:丝巾。 13.在网师园,作者的感情前后发生了变化,先 ,再就是 ,接着是 。(3 分) 14.请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为什么用得好。(3 分) 十多年的乡愁,一直是锁在烟里雾里,浸在水中雨中。 15.第⑩段中,描写花的画线句有两个作用,一是 ;二是 。(4 分) 16.这篇文章的首尾是怎样照应的?(3 分) 17.文章的末尾一句写道:“于是,悄悄地把它织成一方冰纨,留在记忆里封存……”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4 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3 分) 老海棠树 史铁生 ①如果可能,如果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屋后,要是能随我的心愿种点什么,我就种两棵树:一棵合 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我的奶奶。 ②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 ③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桠,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奶奶 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呆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 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 两腿攀紧树桠,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 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站在老海棠树下,望着我…… ④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 叨:“就不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 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意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 声,直了直腰,又凝神糊她的纸袋。 ⑤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 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 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糊弄?”奶奶把 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 我不再吭声。 ⑥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那时我大些了,在外工作,从陕北回来看她,奶奶 已经腰弯背驼。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唰啦唰啦”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 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你刚回来,去歇息着吧。” ⑦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棂。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她曾经 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那一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 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不知道。再说,您学那玩 意儿有用吗?”奶奶立刻不语,惟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 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无对我的责备。 ⑧…… ⑨如今,奶奶已离我而去。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飘然而去,跟随着奶奶, 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望着我,或不时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 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18.文章写了关于奶奶的哪些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分点概括。(3 分) 19.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人物描写的方法和人物的心理状态。(4 分) 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 20.文章是回忆奶奶的,为什么要在第③段写“我”在老海棠树上的活动?(3 分) 21.从全文看,以“老海棠树”为题有什么好处?(3 分) 三、写作(50 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王羲之学“书”,在广袤平原中感受“横”的舒展,在深山古藤上感受“竖”的坚韧。观察、体验, 他的书法已不再是简单的笔画与结构。 孔子学琴,在反复弹奏中思考乐曲的奥妙,在乐声中领悟曲作者高尚的追求。思考、领悟,他的思想 在音乐中升华。 李时珍学医,在质疑中研读前人书典,在遍尝百草中验证真伪。质疑、实践,他的仁心已超越医术本 身。 …… 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学习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学习是充满智慧的! 以上材料引起你哪些回忆?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拟文题,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 于 600 字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和校名。 参考答案 1.(1)chāi(1 分)sāng(1 分)(2)卸(1 分)藉(1 分)簌簌(2 分)(3)D 2.D 解析:D 项中“俯瞰”的意思应为“俯视”。 3.C 解析:“严阵以待”指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来犯的敌人。 4.D 解析:将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这是一个选择问句,两个分句间要用逗号。 5.D 解析:选项 A 中,“日渐”与“逐步”重复;选项 B 中,“解决”与“现象”搭配不当;选项 C 中,缺 少宾语,应在“考试”后面加上“的政策”或“的措施”。 6.D 解析:D 项中表现的是父亲对儿子的无限关爱。 7.B 解析:B 项,应为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在“忠义堂”前树的旗。 8.活动一示例:皑皑瑞雪兆丰年(3 分) 活动二:冰心 荷叶·母亲 祥子(每空 1 分) 活动三示例:(名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韦应物《滁州西涧》)好雨知时节(杜甫《春夜喜雨》) (赏析)“春潮带雨晚来急”这句诗描绘出了一幅春水突涨的画面:晚春时节,滁州西涧,草木茂盛,黄 鹂时鸣,一场大雨突然而来,涧中水位猛涨。一个“急”字既写出了雨来得快而大,又借“潮”字暗示环 境的偏僻幽深。(列出名句 2 分,赏析 2 分) 9.结构上总领全文;(2 分)内容上点明题意(表明父亲的眼神对“我”的影响之大)。(2 分) 10.写出了“我”痛下决心发愤求学的心理。(2 分) 11.有耕耘才有收获,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2 分) 12.①害怕自己没有理想,放弃追求;②怕对学习、工作等还不够尽力;③怕愧对父亲。(每条 1 分,答出 两条即可) 13.对下雨的抱怨,不情愿,扫兴(或被赶,抱怨)(1 分)佩服,“惊艳”不已(1 分)看得呆了(惊奇, 折服,沉醉)(1 分) 14.“浸”字用了比喻,(1 分)形象而生动,使抽象的愁绪变为具体可感的物。(1 分)突出了“乡愁”在 作者身上的浓和满。(1 分) 15.写出花的香(或香和鲜、香和美)(2 分)衬托出老妇人的内在美(2 分) 16.开头提到雨丝,(1 分)结尾再提雨丝,(1 分)事物和情感前后照应。(1 分)或:开头点出乡愁,(1 分)结尾再强调乡愁,(1 分)使思乡感情首尾贯穿,情感得到升华。(1 分) 17.此句用比喻的方法(1 分)把思乡之情比作一方冰纨,(1 分)表示“我”要把思乡之情留在心底。(1 分)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珍视和深沉的思念之情。(1 分) 18.树下唤孙、送饭,(1 分)糊纸袋,补花,洗菜,扫院子,(1 分)灯下学习(读《扫盲识字课本》、读报、 请教)。(1 分) 19.对奶奶的动作、(1 分)语言描写,(1 分)表现了奶奶对一份有尊严的工作的渴望(1 分)和对孩子不 理解自己的不满。(1 分) 20.写“我”在老海棠树上的快乐,借以表现奶奶对“我”的关心;(1 分)为下文进一步写“我”(1 分) 和奶奶的亲情做铺垫。(1 分) 21.以老海棠树为线索,贯穿全文;(1 分)老海棠树象征了奶奶,在“我”的记忆里与奶奶的形象不能分 开;(1 分)含蓄、形象地表现了奶奶和“我”之间浓浓的祖孙情。(1 分)(答思念、内疚、关爱等情感亦 可) 22.略。 第五单元检测卷 (本试卷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 一、积累运用(30 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6 分)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此次园博会中的苏州园,不仅 chuán( )承了苏州园林经典的 造景手法,还运用现代技术,营造出情趣多变、景象万千的艺术氛围,令人心驰神往。 游客徜徉于苏州园内,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聆听着悦耳的鸟语,会觉得自己已经和景色 róng( ) 合在一起了。苏州园林设计独特,门窗(简陋简朴)而富于变化,长廊精美而(别有用心别具匠心),整 个园子充盈着浓郁的诗情画意。 (1)给加点的字注音。(2 分) ①心驰.神往( ) ②聆.听(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 分) ①chuán( )承 ②róng( )合 (3)依次选用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简陋 别有用心 B.简陋 别具匠心 C.简朴 别具匠心 D.简朴 别有用心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重峦叠障 错综相连 迥然不同 因地制宜 B.巧夺天功 惟妙惟肖 珠光宝气 就地取材 C.街道纵横 自出新裁 应有尽有 俯仰生姿 D.巧妙绝伦 梦回繁华 长虹饮涧 别具匠心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3 分) A.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B.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大相径庭。 C.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D.马可·波罗说卢沟桥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4.下面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①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 ②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③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④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 影响。 A.②③④①B.③②①④C.③①④②D.④③②① 5.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B.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C.在高大雄伟的城楼两侧,街道纵横,房屋林立,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寺观、公厕等…… D.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常常在邻近的地方徘徊,寻求适当的地点——一棵小矮树,一丛百里香,一 片野草叶,或者一根灌木枝——脱掉身上的皮。 6.对课文相关内容的品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苏州园林》先总说园林的特点,再分别从几个方面加以说明,总说与分说相结合,给读者以全面、具 体的印象。作者所谈的特点是苏州某一处园林的特点。 B.《苏州园林》先总括说苏州园林整体上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全文按先总后分的顺序进 行说明。 C.《梦回繁华》介绍了《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画作,描摹了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丰富了人们对 当时社会风貌的了解。 D.法布尔的《蝉》使用了大量的文学笔法,有情节,有描写,读起来更像小说,而不像一篇说明文。 7.学习了《梦回繁华》,育才中学举行了一场关于“弘扬民族文化”的社会热点问题研讨会,请你参与并完 成下列各项任务。(9 分) 【资料我来查】在查阅资料时,你看到下面三则材料,请你对其进行分析,写出两点探究结果。(4 分) [材料一]4 月 8 日,一场名为“春暖花开”的交响合唱音乐会在广西音乐厅上演。具有浓郁广西特色的 民族歌曲与西方交响乐“牵手”,以别开生面的形式演绎了民族文化。观众对这样的大胆创新报以热烈的 掌声。 [材料二]近年来,每到节假日,众多游客走进程阳八寨景区,听敬酒歌、跳多耶舞、吃百家宴,领略独 特的侗族风情。三江侗族自治县通过民俗活动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吸引更多游客,显示了民族为文化艺术对 当地经济发展的助推力。 [材料三]“三月三”期间,我市组织“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市民族高中、柳江县壮文学校附属小 学、融水苗族自治县民族高中等 8 所“自治区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学校”开展对歌、传统体育、民族舞蹈等 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大力宣传民族文化,让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得到人们的重视、传承和发扬。 你的探究结果是: (1) (2) 【板报我来做】为了让同学们对民族文化有更多了解,学校要出一期宣传板报。请你参照示例,为板报设 计两个栏目。(2 分) 示例:民族音乐知多少 栏目一: 栏目二: 【专家我来请】育才中学的学生会主席张华,将前往邀请我市民族文化研究专家李晓冬教授参加此次研讨 会,假如你是张华,见到李教授后,你会怎样说呢?请把你要说的话写在横线上。(3 分) 二、阅读理解(40 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10 分) 松树金龟子(节选) 法布尔 ①我特别感兴趣的是,松树金龟子有音乐天赋,连雌虫也一样能唱歌。雄虫是不是靠唱歌来召唤、引 诱异性呢?是不是雌虫也用歌声来呼应雄虫的歌声呢?在通常的情况下,双双快乐地生活在松树枝头,它 们是有可能一唱一和、夫妻对唱的。可惜的是,我既没有听到它们在树上一唱一和,也没有听到它们在铁 丝网里对唱。我无法作证。 ②金龟子发音的部位在腹部末端。小虫的腹部一伸一缩,腹部的最后一节跟鞘翅的后翼相互摩擦,就 产生了声音。在腹节和鞘翅的表面看不出有什么特殊的发声器官。就是拿放大镜仔细看也看不到用来发音 的细条纹,两个面都是光溜溜的。那么声音是怎样发出来的? ③你把食指浸湿,按在玻璃板上来回摩擦,发出的声音跟金龟子叫的音差不多。如果用橡皮在玻璃上 擦,那发出的音跟金龟子叫的音就一模一样了。如能掌握一定的节奏,那就跟金龟子的歌唱没有区别了。 金龟子身上的能自由伸缩的软软的腹部就是橡皮,又薄又硬的鞘翅后翼就是玻璃。可见金龟子的发音原理 非常简单。 ④虽然我们掌握了金龟子发音的原理,它为什么而歌唱却仍是个谜。是为了求偶而歌唱?这有可能。 然而,尽管我特别注意,在深夜里,也从未听到过金龟子的歌声。就是近在咫尺的铁丝网里,我也听不到 它们的歌声。 ⑤要金龟子唱也不难,只要抓在手里,摸摸捏捏,它就会唱起来。一直唱到你不再去冒犯它。那声音 听起来不像是唱歌,倒更像是抱怨声,对命运的抗议声。真是奇怪,在金龟子的世界里,歌声是用来表达 痛苦的,而沉默则是欢乐的标志。 ⑥稍有异常,纺织娘就不再歌唱。与之相反,知了一旦被捉住就拼命大叫,比平时要响得多。螽斯的 唱歌既能表达悲哀,也能表达欢乐,以至于难以分清到底是在哀鸣,还是在欢歌。 ⑦昆虫默不作声是否表示它很愉快?它高声大叫是不是为了吓退敌人?如果金龟子和知了面对危险 大喊大叫,那为什么纺织娘面对危险却要停止叫喊? ⑧总而言之,昆虫究竟为什么要叫这个问题,还没有搞清楚。 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3 分) 9.文章写松树金龟子的鸣叫,为什么还要写纺织娘、知了、螽斯的鸣叫?(3 分) 10.文中写到“我无法作证”“还没有搞清楚”。有人认为既然无法作证、没搞清楚,就不该写出来。对此, 你是怎么看的?(2 分) 11.你从法布尔用放大镜仔细观察金龟子的例子中得到怎样的启示?(2 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 分) 话说风筝 ①中国是风筝的故乡。古书中称“风鸢”,南方叫“鹞子”,北方称“纸鸢”。早期用木料制成的叫“木 鸢”。由于社会不断进步,风筝的材质也发生了变化,陆续出现了帛鸢和纸鸢。如今也有人选用质轻、不 易破损和经久耐用的化纤来替代纸和绢。 ②“风筝”一词始见于五代,大约唐、五代时风筝已由最初的军事工具和宫廷娱乐逐渐普及到民间, 成为一种艺术性和观赏性很强的娱乐游戏,同时还是一项很好的体育运动。每年的腊月初八到清明前后是 放风筝的好时节,据说这一时期放风筝可以去晦气,祈平安。明清时期,清明放风筝已成为一种节令性很 强的民俗活动。 ③风筝种类繁多,造型各异。中国制作风筝技艺精湛,经验丰富,《南鹞北鸢考工志》将制作风筝的 技艺概括为扎、糊、绘、放“四艺”。其中扎、糊、绘是风筝制作的关键环节。扎是用竹子扎制风筝的骨 架。一只风筝能否飞得高、放得远,关键看骨架的扎制。要根据风筝的大小来选择竹子的粗细软硬,还要 做到对称均衡。从风筝的骨架结构可以把风筝分为硬翅、软翅、长串、筒式、平挑、拍子、微型风筝等。 按形象分有人物、鸟兽、水族、草虫、器皿等。糊是用纸、绢、绸、无纺布等糊在风筝的骨架上。糊的技 艺要求也很高,一定要平整,松紧适度,对称的部位要一致,这样才能保持风筝的平稳。绘是在风筝上绘 上各种吉祥如意的美丽图案,有的是绘好后再糊,也有的是先糊好后绘,制作技艺高超的多选择后者。 ④中国各地有独具地方特色的风筝,它们风格各异,有的粗犷豪放,有的活泼精巧,有的色彩绚丽, 有的清淡素雅。 ⑤北京风筝历史悠久,在长期发展、借鉴、融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真正形成流派 乃至高潮的兴起,还是从曹雪芹的《南鹞北鸢考工志》开始的。大约乾隆二十年(1755 年),曹雪芹所创 图式的风筝出现在京城,自此迎来了北京风筝的鼎盛时期。 ⑥天津风筝以造型优美、人物生动、色彩艳丽、风格独特而闻名于世,其最显著的特征表现在骨架扎 法和绘画上。杰出代表为魏元泰,人称“风筝魏”。 ⑦山东潍坊旧称潍县,是著名的民间美术之乡,不仅风筝名扬四海,杨家埠也是木版年画的产地之一, “家家能染墨,户户会点青”。把制作木版年画的工艺与风筝艺术相结合,更加突出了潍坊风筝的地方特 色。 ⑧江苏南通风筝又称“鹞子”,其造型优美,工艺精巧,音响是其最显著的特征。主要有“板鹞”和 “活鹞”两大类。 12.题目“话说风筝”指明了本文的什么?(2 分) 13.读第①段,看看风筝在材质上发生了哪些变化。(2 分) 14.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2 分) 15.北京风筝和山东潍坊风筝各有什么特点?(4 分) (1)北京风筝特点: (2)山东潍坊风筝特点: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8 分) 大型动物灭绝的后果 ①地球上曾经出现过很多体形巨大的动物,比如恐龙、猛犸象、大地獭、柱牙象、北美野牛、蓝鲸等, 如今它们要么已经灭绝,要么数量大减,濒临灭绝。最新研究发现,大型动物的灭绝,导致地球营养元素 无法再像过去那样广泛而均匀地扩散,其影响至今仍然可见。 ②虽然没有准确的定义,但通常情况下所谓“大型动物”(Megafauna)指的是体重在 45 公斤以上的 动物,地球上最近的一次大型动物集体灭绝出现在 1.2 万年之前,也就是上一个冰期结束之后,至少有 120 种大型动物在这一时期永远地从地球上消失了。气候变化是这场浩劫的原因之一,但最主要的因素应该是 人类的猎杀。 ③如果说河流算是地球的动脉血管,那么这些大型动物就是地球的毛细血管,动脉固然重要,但毛细 血管同样很重要,它们的存在保证了地球上的每一块地方都有机会获得宝贵的营养元素,满足植物的生长。 ④陆地需要依靠动物来运输营养物质,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但为什么海洋也需要呢?即使有了洋流 也还不够吗?答案很直接:还真是不够。营养物质通常比重较大,时间久了就会沉入海底,所以大部分海 洋的表面都极度缺乏营养物质,所以才会有“蓝色沙漠”的说法。 ⑤2015 年 10 月 26 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篇论文显示,鲸和海豚这类体形较大的海 洋动物,同样可以为表层海水提供营养物质,因为它们大都在深海觅食,在浅海排泄。 ⑥这篇论文是由一组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共同完成的。研究人员发现,从 300 年前开始商业捕鲸之 后,海洋中鲸的数量下降了 66%~90%,其中体形最大的蓝鲸在 300 年前约有 35 万头,如今只剩下了几千 头。鲸和海豚等大型海洋哺乳动物种群密度的减少,导致被从海底运到海面上的磷元素下降了 75%,即从 过去的每年 35 万吨下降到了现在的 8 万吨。 ⑦除此之外,海鸟和洄游鱼类也会把来自海洋的营养元素带到陆地上去。同样拿磷元素来说,300 年 前每年都有 15 万吨磷元素被带上陆地,如今这个数字下降了 96%,只剩下大约 6000 吨了。 ⑧那么,家养牲畜能否代替大型野生动物的这个功能呢?答案是:极为有限。因为绝大部分家养动物 都是圈养的,活动范围超不出栅栏。 ⑨这篇论文的作者们呼吁各国政府重视这一问题,一方面要尽快采取措施恢复大型野生动物的种群数 量,另一方面要想办法扩大家养动物的活动范围。这么做不仅可以保护生态环境,而且有助于降低大气中 二氧化碳的浓度。原因是地球上很多地方由于缺乏营养物质,植物无法正常生长,照到那里的阳光被白白 浪费掉了。 (选自《意林》2016 年第 5 期,有改动) 16.选文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 研究人员发现,自从 300 年前开始商业捕鲸之后,海洋中鲸的数量下降了 66%~90%,其中体形最大的蓝鲸 在 300 年前约有 35 万头,如今只剩下了几千头。 17.选文第⑧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绝大部分”能否删除?为什么?(3 分) 18.“大型动物不但具有无与伦比的观赏价值,还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价值”,从生态价值的角度看,选文 第③段形象地把大型动物比作地球的“毛细血管”,请说说理由。(2 分) (四)(2016·内蒙古呼和浩特)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12 分) 扇子的起源和功用 付秀宏 ①晋代《古今注》记载,扇子发端于殷代,以鸟羽制成,作仪卫之美。三国孔明之羽扇,非为自用, 而是仪令之物。汉代之后,湖南竹扇、山东纨扇问世,才用之除热取凉。及宋时,折扇由朝鲜传入神州, 张合自如,风行一时,苏东坡曾有“高丽白折扇,展之广尺余”的妙语。 ②但是,中国人对扇子的使用发展到后来却是艺术功用大于实际功能。一般来说,扇面之书画创作, 以美态愉悦于人;而制作裱糊之时,却以精妙工艺潜化自身。苏州檀香扇、杭州绫绢扇、新会火画扇、自 贡竹丝扇、江苏麦秆扇,声名遐迩。书画家在扇面写字取景,不求形似,但求神韵。飘逸造清凉,执扇祛 暑气。 ③明代大书画家祝枝山曾喻书扇为美女舞于瓦砾,乃盆景之象。其实,书扇环肥燕瘦,气候虽小,却 能做到风云际会。吴子深、张大千等人的行书扇,文字如神龙升腾,达数十万港元之高价,令世人刮目。 任伯年和赵之谦联袂的扇面,墨笔与金石同在,更价值不菲。 ④喜好收藏明清闺秀折扇小楷的张中行,最爱其“形娟秀而神柔婉”。明清的书法扇面,最出众的是 女性手迹,有薛素素、黄媛介、叶小鸾、周淑禧、李陀那、董小宛和马守真,或闺阁气韵,或工笔娟秀, 或运风挟雷。 ⑤作为艺术品,扇面之画讲究气韵迷人。鸟兽虫鱼、人物山水,无不能画,贵在品位。有时仅画菊一 枝、白菜一棵,也要清风雅意。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唐寅扇面画《秋江垂钓》,,令人冥思。北京故宫博物院 珍藏的纵长 59.5 厘米、横宽 152 厘米的明代大折扇,一面画的是柳阴赏花,气息飘动,闲情如梦;一面 画的是松下读书,主仆对语,儒风拂面。此画出自明宣德帝朱瞻基之手,为中国之最大折扇,乃罕见传世 宝物。 ⑥对于工笔书画家,定是意象在心中涌现,心迹在扇上流注。对于收藏使用者,必是悠然处见有意趣, 挚爱间涌出性情。一朋友购得一把雪白鹅毛扇,折起像白鸽回巢,展开似白鹤亮翅,遂赞曰:“美,此处 无墨胜有墨。”另一同事的客厅壁上,挂一把竹扇,白扇面只写四字隶书“宁静致远”,此时无声胜有声。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9.第①段按顺序,说明了 。(2 分) 20.说说第②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2 分) 21.认真阅读第⑤段,联系本段上下文内容,为段中画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2 分) 22.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列出其中三种来,并举例说说各自在文中的作用。(6 分) 三、写作(50 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花园里的小橡树愁容满面,看到别人在开花结果,它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苹果树说:“你为什么不能结出一个美味的苹果呢?你太不努力了!”玫瑰也对它说:“别听它的,你 应该开出一朵玫瑰花,你看多容易!”小橡树非常努力,可是既未结出美味的苹果,也未开出漂亮的玫瑰 花,它越来越迷茫。 迷茫中,小橡树尝试让自己平静下来,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我是一棵橡树啊,我永远结不出苹果, 也开不出玫瑰花。我的使命应该是长得高大挺拔,给鸟儿栖息,给游人遮阴。 小橡树顿觉浑身充满力量,它快乐地生长着,很快就成为一棵大橡树。 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些什么呢?小橡树的经历应该能引发你一些思考。请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 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和校名。 参考答案 1.(1)①chí(1 分)②líng(1 分)(2)①传(1 分)②融(1 分) (3)C 2.D 解析:A 项中“障”应为“嶂”;B 项中“功”应为“工”;C 项中“新”应为“心”。 3.B 解析:B 项应改为“迥然不同”。 4.C 解析:先说“到过”苏州园林③,再说“也到过”其他园林①,然后谈“总的印象”④,最后得出结 论“苏州园林不该错过”②。故 C 项正确。 5.C 解析:选项 C 中,“等”和省略号不能同时出现,应去掉其一。 6.A 解析:作者所谈的特点是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 7.【资料我来查】示例:(1)以别开生面的形式演绎民族文化,雅俗共赏,获得群众好评。 (2)民族文化艺术助推当地经济发展。 (3)民族文化进校园,让民族文化得到重视、传承和发扬。(4 分,写出两点即可) 【板报我来做】示例:民族文化大家谈民族歌舞显魅力多彩的民族服饰探寻民间技艺身边的民俗小吃(2 分,写出两点即可) 【专家我来请】示例:李教授,您好!我是育才中学学生会主席张华。我们学校将举行关于“弘扬民族文 化”的研讨会,诚挚邀请您来参加。请问您有时间吗?(3 分) 8.介绍金龟子的唱歌(1 分)、发音原理(1 分)以及唱歌原因的研究过程。(1 分) 9.表明松树金龟子的鸣叫与其他几种发声昆虫的鸣叫状况不尽相同,(1 分)引起作者探索发声昆虫鸣叫的 原因及其规律的兴趣。(2 分) 10.这正是体现了作者实事求是说明事物的科学态度。(2 分) 11.示例:要得到第一手的资料,就要亲自观察等。(2 分) 12.指明了本文的说明对象。(2 分) 13.由“木”到“帛”到“纸”到“化纤”。(2 分) 14.举例子(2 分) 15.(1)历史悠久。(2 分)(2)把制作木版年画的工艺与风筝艺术相结合。(2 分) 16.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2 分)具体、准确地说明了鲸的数量减少之快,减少的数量之多。(1 分) 17.不能删除。(1 分)“绝大部分”表示是整体中超过大部分的比例部分,介于大部分和全部的中间,更接 近于全部。(1 分)但不是全部。去掉后就变成了全部的,而家养动物不是全部圈养,去掉后不符合事实, 所以不能去掉。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 分) 18.示例:(1)陆地需要依靠动物来运输营养物质。(2)鲸和海豚这类大型海洋动物同样可以为表层海水提 供营养物质。(3)海鸟和洄游鱼类也会把来自海洋的营养元素带到陆地上去。(一点 1 分,答出两点即可。) 19.时间(1 分)扇子的起源与功用的演变(1 分) 20.结构上起过渡作用;(1 分)内容上统领下文。(1 分) 21.清幽深邃(大意对即可)(2 分) 22.示例:三种说明方法是举例子、引资料、列数字。 (1)举例子,举出孔明羽扇的例子具体说明扇子发端时的制作材料与功用。 (2)引资料,引用苏东坡的诗句形象说明明朝折扇张合自如的特点。 (3)列数字,列举明代大折扇长度和宽度的数字,准确说明它是中国最大的折扇,是罕见的宝物。(方法 1 条 1 分,作用 1 条 1 分,共 6 分。) 23.略。 第六单元检测卷 (本试卷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0 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6 分) 生命,是一种站起来的姿态,是一种的境界,的气概,的精神,的美丽。站起来,就是孟子说:“富贵 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就是愚公移山不畏惧困难,周亚夫治军严格,董宣坚 持法纪的精神。如果生命是一坛酒,我们爱的不是那百分之几的酒精成分,而是那若隐若见的芬芳。如果 生命是花,我们爱的不是那五彩班斓,而是那和风丽日的深情的舒放。如果生命是月球,我们爱的不是那 些冷硬的岩石,而是在静夜里正缓缓流下来的如水月色,纤尘不染。 (1)下面四个词语都有一个错误,有的是拼音错误,有的是书写错误,请把错的找出来,改在后面的括 号里。(2 分) A.若隐若见 ruó yǐn ruó xiàn( ) B.和风丽日 hē fēng lì rì( ) C.五彩班斓 wǔ cǎi bān lán( ) D.纤尘不染 qiān chén bù rǎn( ) (2)结合语境,将下列词语填入横线处,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凛然 昂然 超然 嫣然 B.超然 凛然 昂然 嫣然 C.凛然 超然 嫣然 昂然 D.超然 昂然 嫣然 凛然 (3)这段文字是对生命的感悟,请你仿照画线部分的句式特点,也来写一句吧。(2 分)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2 分) A.上自劳军(皇帝) 岂不诚大丈夫哉(真正,确实) B.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即使) 空乏其身(财资缺乏) C.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派遣) 始一反焉(通“返”,往返) D.年且九十(并且) 按辔徐行(马缰绳)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 分) A.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B.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C.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 D.吾与汝毕力平险。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 B.操蛇之神闻之已而之细柳军 C.成礼而去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 D.亚夫乃传言开壁门蒙乃始就学 5.下列作品、作者、年代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愚公移山》——列子——战国 B.《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西汉 C.《赤壁》——杜甫——唐朝 D.《饮酒》——陶渊明——东晋 6.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2 分) A.《愚公移山》是一篇寓言,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定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 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 B.《周亚夫军细柳》节选自《史记》,文章塑造了一个严于治军、忠于职守的“真将军”形象。 C.《富贵不能淫》一文中,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就是大丈夫的代表。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炼,我们只有战胜苦 难,才能取得成功。 7.名句默写。(10 分,每空 1 分) (1)入则无法家拂士, ,国恒亡。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山气日夕佳, 。此中有真意, 。 (4) ,甲光向日金鳞开。 (5)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 。 ( 6 ) 读 《 三 国 演 义 》 中 诸 葛 亮 “ 巧 借 东 风 ” 的 故 事 , 你 联 想 到 杜 牧 《 赤 壁 》 中 的 诗 句 是: , 。 ( 7 ) 请 从 你 积 累 的 古 诗 词 中 , 写 出 抒 发 思 乡 之 情 的 连 续 两 句: , 。 8.班级要开展以“走近陶渊明”为专题的语文学习活动,请完成下面的任务。(4 分) (1)语文老师为本次专题学习提供了一个示例,请参照示例,确定专题学习内容,并策划自己小组的专 题学习任务。(2 分) 示例: 专题学习内容:探究陶渊明与酒的关系 专题学习任务:搜集阅读陶渊明与酒相关的诗文,探究“酒”与陶渊明文化性格的关系以及“酒”在陶渊 明生命中的意义。 (2)有个小组在活动中发现刘禹锡与陶渊明在安贫乐道方面有相似之处,就用拟写对联的方式表达自己 的理解,请帮他们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2 分) 上联:刘禹锡陋室读经,苔痕上阶绿 下联:陶渊明 , 二、阅读理解(40 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4 分)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9.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首联由“望”入诗:国都沦丧,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衰草遍地,林木苍苍。 B.颈联中“抵万金”是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表现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人的强烈情感。 C.尾联中刻画了一位忧愁万分、苍老颓唐的诗人形象,白发越来越少、越来越短,简直连簪子都插不上了。 D.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这首诗是作者中年所写,充分体现了诗作“沉 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10.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2 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8 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 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 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 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 分)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1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3.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2 分) 14.文章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例中你获得什么感悟?(2 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 分) 岳飞事亲至孝 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宁大将安乐时耶!” 却不受。玠大叹服。 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 跳壕,皆重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 饿死不掳掠。卒有疾,亲为调药。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有颁犒,均给军吏, 秋毫无犯。善以少击众。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谋定而后战,故所向克捷。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张俊尝问用兵之术,飞曰:“仁、信、智、勇、严阙一不可。”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竭矣!” 好贤礼士,雅歌投壶,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然忠愤激烈,议论不挫于 人,卒以此得祸。 (选自毕沅《续资治通鉴·宋纪》)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 分) (1)飞事亲至孝( ) (2)饰名姝遗之( ) (3)却不受( ) (4)立斩以徇( ) 16.下列句中的“尽”意义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尽召诸统制 B.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C.尽人皆知 D.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17.与“师每休舍”中的“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B.客舍青青柳色新 C.尔之安行,亦不遑舍 D.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18.为文中画线句子加上标点符号。(2 分)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19.翻译下列句子。(2 分) (1)主上宵旰,宁大将安乐时耶! (2)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四)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0 分) 【甲】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 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 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 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 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 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节选自范晔《强项令》) 【乙】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 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 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 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 “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节选自司马迁《细柳营》) 20.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后特征为洛阳令 征:征召 B.使宣叩头谢主 谢:感激 C.上自劳军 劳:慰问,犒劳 D.军中闻将军令 闻:听从 2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于”与“宣于夏门亭候之”中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B.以授之于有司(《答司马谏议书》) C.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子》) D.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 分) (1)将何以理天下乎? (2)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23.填空。(2 分)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看,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甲】文段画线句是 描写,【乙】文段画线 句是 描写。 24.《强项令》中皇帝称董宣为“强项令”,百姓称之为“卧虎”;《细柳营》中皇帝称周亚夫为“真将军”。 请你对“董宣”或“周亚夫”作简要评价。(2 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回答问题。(6 分) 萧颖士风节 萧颖士为唐名人,后之学者但称其才华而已。予反复考之,盖有风节识量之士也。为集贤校理,宰相 李林甫欲见之,颖士不诣,林甫怒其不下己。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安禄山宠恣, 颖士阴语柳并曰:“胡人负宠而骄,乱不久矣。东京其先陷乎!”即托疾去。禄山反,往见郭纳,言御守计, 纳不用。叹曰:“肉食者以儿戏御剧贼,难矣哉!”闻封常清陈兵东京,往观之,不宿而还。身走山南,节 度使源洧欲退保江陵,颖士说曰:“襄阳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公何遽轻土地,取天下笑 乎?”洧乃按甲不出。洧卒,往客金陵,永王璘召之,不见。李太白,天下士也,特以堕永王乱中,为终 身累。颖士,永王召而不见,则过之焉。 (选自《容斋随笔》,有删改) 25.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颖士阴语柳并曰阴:暗中 B.胡人负宠而骄负:依仗 C.往客金陵客:旅居 D.则过之焉过:责备 26.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A.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B.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C.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D.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27.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萧颖士对宰相李林甫、永王李璘的召见均辞而不去。 B.萧颖士预言了安禄山即将叛乱且东京将会陷落。 C.郭纳、封常清没有采纳萧颖士的守城计策。 D.节度使源洧听从了萧颖士坚守襄阳的劝说。 三、写作(50 分) 28.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每天上学前,爸爸总是为我整理书包,剥好鸡蛋。每天晚上洗完澡,妈妈就会喊“衣服袜子都放着, 我替你收拾,快去写作业。”我跟他们说了很多次,我自己来;他们却说你学习重要,其他的事情我们替 你做。想起小时候,妈妈给我穿衣,我头一摇“自己来”,爸爸给我穿鞋,我小手一摆“自己来”。至今还 记得,爸爸妈妈开心笑的样子……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思考?请写一篇 600~8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诗歌除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 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参考答案 1.见—现 hē—hé班—斑 qiān—xiān(每对两个,得 1 分) 解析:A 项是书写错误,“见”应为“现”;B 项是拼音错误,“hē”应为“hé”;C 项是书写错误“班”应 为“斑”;D 项是拼音错误,“qiān”应为“xiān”。 (2)B 解析:解答此题可采用代入法,即把答案分别代入后结合语境仔细推敲。供选的每一个词要跟题干 中的“境界”“气概”“精神”“美丽”四个词相对应,即每个词的内涵指向要相对应。 (3)示例①:如果生命是玉,我们爱的不是它的估价表,而是那暖暖柔光中所透露的讯息。(2 分) 示例②:如果生命是琴,我们爱的不是那长达一百六十厘米的梧桐木,而是那音符和节拍之上的音乐。(2 分) 2.D 解析:D 项中的“且”在这里应解释为“将近”。 3.D 解析:A 项,“拂”同“弼”,辅佐;B 项,“厝”同“措”,放置;C 项,“被”同“披”,穿着。 4.D 解析:D 项的两个“乃”都解释为“于是,就”;A 项中两个“且”分别是“将近”“况且”的意思;B 项中两个“之”分别是“代词,代这件事”“动词,到,往”的意思;C 项中两个“去”分别是“离开”“距 离”的意思。 5.C 解析:C 项中杜甫应为杜牧。 6.C 解析:C 项中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大丈夫。 7.(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2)叩石垦壤(3)飞鸟相与还欲辨已忘言(4)黑云压城城欲摧(5)殷勤问我 归何处(6)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7)示例:①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②乡书何 处达?归雁洛阳边。(10 分,每空 1 分) 8.(1)专题学习内容:陶渊明与菊花(1 分) 专题学习任务:搜集阅读陶渊明与菊花相关的诗文,探究“菊花”与陶渊明文化性格的关系以及“菊花” 在陶渊明生命中的意义。(1 分) (2)东篱采菊(1 分)悠然见南山(1 分) 9.B 解析:“抵万金”运用的修辞手法是夸张,不是借代。“烽火”运用的修辞手法是借代,代指战争。 10.诗人以花、鸟为“感”“恨”的主体,移情于物,写花、鸟的落泪惊心,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忧伤国 事)的深沉感情。(2 分) 11.(1)选拔(2)这(3)同“横”,梗塞(4)指在国外(每小题 0.5 分) 12.“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得以生存,(1 分)因沉迷安乐而衰亡。(1 分)”或:“这样人们才会明白 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1 分)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1 分)” 13.入则无法家拂士,(1 分)出则无敌国外患(1 分) 14.共同点:都出身贫贱,历经磨难,最终都有所作为。(1 分) 感悟: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炼,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1 分) 15.(1)侍奉(2)美女(3)推脱,推却(4)示众(每小题 0.5 分) 16.D 解析:D 项中“尽”是“完”的意思;A、B、C 三项都是“都,全”的意思。 17.C 解析:C 项中与例句中的“舍”意思相同,是“停留、休息”的意思。A、B 两项是“房屋”的意思; D 项是“舍弃”的意思。 18.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2 分) 19.(1)皇上天不亮就穿衣起床,天晚了才吃饭歇息,难道现在是武将享受安乐的时候吗?(1 分)(2)当 文官不爱钱财专心为民谋利,武官不惧牺牲奋勇为国效力的时候,天下就太平了。(1 分) 20.B 解析:“谢”在这里古今意义不同,是“道歉”的意思。 21.A 解析:例句和 A 项中的“于”是“在”的意思;B 项,是“给”的意思;C 项,是“到”的意思;D 项,是“对于”的意思。 22.(1)您将拿什么来治理天下呢?(1 分)(2)在军中只听从将军号令,不听从皇帝发布的命令。(1 分) 23.侧面(1 分)正面(1 分)解析:【甲】文段画线句是用豪强的反映——“莫不震栗”侧面烘托董宣的形 象,【乙】文段画线句是从正面描写周亚夫的形象。 24.示例:(1)董宣公正执法,不畏权贵,他的脖子是最硬的,他的骨气也是最硬的。(2 分)(2)周亚夫 治军严谨,军纪严明,不阿谀逢迎,是一位正直威武的大将军。(2 分) 25.D 解析:这里的“过”是“超过”的意思。 26.B 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后来,李林甫又让他到史馆任职,他仍然不屈服,为此他更遭李林甫忌恨, 以致被免除史官职务外调到河南府任参军”,可根据句子意思来断句。 27.C 解析:由文中“闻封常清陈兵东京,往观之,不宿而还”可知,封常清有没有采纳萧颖士的守城计策 文中没有提及,所以选 C 项。 28.略。 期末检测卷(A) (本试卷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0 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6 分) 伫立旷野,苍穹弥漫着难言的静穆;枕石溪畔,水月传达着无尽的幽思;听雨危楼,深巷漂散着淡淡 的花香。繁星满天,层林尽染,江水东逝,天地间 yùn 含的灵气默默不语。仰首星空,独步林溪,行吟岸 测,人的性情完全可以尽情挥洒。灵气与性情,穿越了时空,gèn古以来,二者就是人们歌咏的永恒主 题。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 分) 弥.漫( ) 行吟.( ) yùn 含( ) gèn古( )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2 分) ( )应为( )( )应为( ) (3)“听雨危楼”中,“危”的意思是 ;“独步林溪”中,“步”的意思是 。(2 分)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主人的设计别具匠心....,使这幢楼既富有民族传统特色,又有现代气息。 B.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描写得生动逼真,惟妙惟肖....。 C.虽然引用的都是相同的材料,但两篇文章的观点却迥然不同....。 D.晚会上,他献上了一曲《烛光里的妈妈》,唱得栩栩如生....。 3.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手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崭新的世 界。读艾青的诗歌,我坚定了不断前行的信念;读史铁生的散文,我鼓起了直面人生的勇气;读托尔斯泰 的小说,我充满了对精神家园的憧憬……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还有什么比 读书更能产生令人陶醉的内心体验呢? A.文段开头运用设问,自问自答,强调了书对人的思想的启迪和引领作用,有助于启发读者的思考。 B.文段中运用“读……,我……”的排比句式,语势强烈,意在突出读书带给“我”的力量,让“我”有 更高的追求。 C.文段中“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运用比喻,生动地写出了阅读给人带来的惬意感受。 D.文段结尾运用反问,加强语气,强调了阅读能使人内心世界更丰富、精神境界更高尚的原因。 4.下列横线上应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1)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 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 怪他们。 (2)谁如果要 我们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3)他再三 茶房,甚是仔细。 (4)赵州桥 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 A.怀疑 欣赏 嘱咐 雄跨 B.怀疑 欣赏 叮嘱 横跨 C.疑惑 鉴赏 嘱咐 横跨 D.疑惑 鉴赏 叮嘱 雄跨 5.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2 分) A.风来了,荷叶为什么就不能迎风招展?谁规定了它的下场非得是宁折不弯?风让它欢欣、雨也让它喜悦, 荷盘中的一汪水,被荷叶摇成一颗亮晶晶的玉珠。 B.在育才中学举行的防震疏散演练中,八年级(2)班落实任务最好的是三、四组。 C.罗丹用石头雕塑了一只鹰,鹰雕塑得栩栩如生,好像真的在天空中展翅高飞一样。有人问他:“你是怎样 把石头雕塑得飞起来的?罗丹大师。” D.东六宫大都作为古代艺术品的陈列专馆,展出宫内收藏的青铜器、绘画、陶瓷……等。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A.科学家应该用专业的知识去传播科学性的精髓,让科学获得最广泛公众的支持和理解,这是科学家的责 任,也是一种担当。 B.这次送温暖活动中,社会各界给贫困山区学生捐赠了一批衣物、文具、图书等学习用品。 C.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学校加强了安全教育和管理。 D.2016 年 4 月 4 日,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荣获“国际安徒生将”,该奖每两年评选一次,被誉为“小诺贝 尔文学奖”。 7.诗文默写。(8 分) (1)大漠孤烟直, 。 (2) ,城春草木深。 ( 3 ) 陶 渊 明 《 饮 酒 》 中 用 问 答 形 式 表 明 内 心 清 静 就 能 远 离 喧 嚣 之 意 的 句 子 是: , 。 (4)思乡、离愁是永恒的话题。崔颢在《黄鹤楼》中吟咏道:“ ? ” (5)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 , ”两句诗描绘了春归大地、 树荣鸟欢的早春美景。 8.综合性学习。(6 分) 人生需要微笑。微笑,是一种胸怀,是一种境界,标志着自信、雅量和大度。学校将要举行以“微笑着面 对生活”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完成下面题目。 (1)拟写标语。为营造活动氛围,请你拟一条简洁优美、富有感染力的标语。(2 分) (2)概括事例。如果在你的演讲中要举出“名人笑对挫折”的事例作为论据,请你仿照例句简述一个事 例。 例句:司马迁遭受宫刑之后,发愤著书,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 (2 分) (3)积累名言。“微笑着面对生活”就是要微笑着面对生活中的失败、挫折和不幸。请写出你积累的有关 这个主题的名言,并标明作者。(2 分) 二、阅读与理解(40 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6 分) 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9.诗歌前两句写景营造了怎样的氛围?(2 分) 10.简略分析“闲敲棋子落灯花”中“敲”“落”两个动词的妙处。(4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3 分) 禹之治水土也,迷而失涂,谬之一国。滨北海之北,不知距齐州几千万里,其国名曰终北。当国之中 有山,山名壶领,状若甔甀①。顶有口,状若员环,名曰滋穴。有水涌出,名曰神瀵②,臭过兰椒,味过醪 醴③。一源分为四埒④,注于山下。经营一国,亡不悉遍。土气和,亡札厉⑤。人性婉而从物,不竞不争; 柔心而弱骨,不骄不忌;长幼侪⑥居,不君不臣;男女杂游,不媒不聘;缘水而居,不耕不稼;土气温适, 不织不衣;百年而死,不夭不病。其民孳⑦阜亡数,有喜乐,亡衰老哀苦。其俗好声相携而迭谣终日不辍 音。饥惓则饮神瀵,力志和平。过则醉,经旬乃醒。沐浴神瀵,肤色脂泽,香气经旬乃歇。 周穆王北游过其国,三年忘归。既反周室,慕其国,惝然自失。不进酒肉,数月乃复。 (节选自《列子》) 【注】①甔甀(dān chuí):盛水的陶器。②瀵(fèn):泉水。③醪醴(láo lǐ):美酒。④埒(liè):山上水 道。⑤札厉:瘟疫。⑥侪(chái):共同,一起。⑦孳(zī)阜:繁衍盛多。孳,繁殖;阜,通“富”,繁 盛。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 分) (1)迷而失涂,谬之一国 (2)臭过兰椒,味过醪醴 (3)缘水而居,不耕不稼 1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 分)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过则醉,经旬乃醒。 (2)既反周室,慕其国,惝然自失。 14.请概括“终北国”的特点,并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4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0 分) 鱼类也有感情和意识 黄 岚 郭原毓 ①一直以来,判断动物是否具备人类所拥有的情感时,要看它们能否通过“情感发烧”考验。当鸟类、 哺乳动物和某些蜥蜴类物种被放入新环境中时,它们的体温会在短时间里升高 1℃~2℃,这是真正的“发 烧”,就好像它们在对新环境感染做出回应。这种发烧与生物的情绪变化相关联,原理是受到外部刺激, 在此过程中产生了行为和生理上的变化。 ②一些科学家认为,这种“情感发烧”现象仅出现在拥有复杂结构大脑的动物中,此前的研究表明, 蟾蜍和鱼不能做出类似反应。而英国斯特林大学的实验给予了鱼类更多选择,得出的结果与传统认知完全 相反。研究人员将 72 条斑马鱼分为两个对照组,第一组斑马鱼没有生存环境的变化,第二组斑马鱼被单 独放在一个小网中,网置于水箱内 27℃水温的小格子内——事实上,斑马鱼喜欢 28℃的水温。15 分钟后, 研究人员释放了网中的斑马鱼,使它们可以在水箱内的其他 5 个格子内自由游动,这 5 个格子的温度分别 从 18℃到 35℃不等。 ③结果他们发现,和对照组斑马鱼相比,这些鱼类会花更长时间待在温度更高的水槽里。而且,在此 过程中它们的体温会升高 2℃~4℃,这表明它们也存在“情感发烧”。研究人员表示,此项研究结束了一 直以来关于鱼类能不能意识到环境变化的关键争论,鱼类也具有情感。 ④然而这一结论发表后,招致了很多反对的声音,科学家们依据不同的判断标准来下结论:认为鱼类 没有此能力的科学家指出,鱼类的大脑较小且简单,缺少哺乳动物大脑中负责协调高层次信息处理的大脑 皮质。他们认为,鱼类几乎没有学习和记忆能力,只有非常简单的行为技能。根据这一观点,鱼类对新环 境变化的“发烧”反应只是一种条件反射。 ⑤也有许多科学家反对上述观点,他们从另外的角度论证鱼类可能拥有一定程度的情感和意识能力, 并列举了一系列论据:虽然鱼类的大脑与哺乳动物的大脑在组织上不尽相同,但是在一些结构上,鱼类大 脑也与哺乳动物大脑拥有相同的进化起源,比如负责情感行为的杏仁核和支撑学习能力的海马体。英国斯 特林大学的后续试验也证明,如果这些区域受损,鱼类和哺乳动物会出现类似的行为反应。 ⑥此外,还有一些科学家研究发现,鱼类明显具备学习能力。他们据此认为,这种学习能力能够支撑 鱼类的一系列复杂行为。许多种鱼类通过记住意境地图,能够完成极其复杂的导航行为,比如大马哈鱼每 年溯游而上的产卵行为;有些鱼类懂得观察和记住潜在对手以往的战斗过程,来掌握战争的主动权;一些 鱼类甚至懂得制造和使用工具,比如它们懂得使用砧骨来撬开软体动物的甲壳。 ⑦英国斯特林大学研究团队还发现,鱼类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会对有毒刺激物做出反应,当它们接 触到有毒刺激物时,体温同样会随之增高。这种行为是心理状态的转变。用于识别意识存在的一个明显特 征就是所谓的“应激性体温过高”或“精神性发热”,这是一种与人体感染导致的发烧类似的身体反应, 此前一般认为鱼类没有这一特征。当然,这个试验只针对某些表现出“精神性发热”现象的鱼类,它们并 不能够证明所有鱼类都具有意识。但是,这一事实也意味着,那些认为鱼类没有感情的人们以后不能再以 鱼类没有“精神性发热”来作为争论依据。同时,这也表明鱼类也是可能拥有意识和感知能力的复杂动物, 至少是拥有一定程度的意识和感知能力。最重要的是,这一发现也影响我们对脊椎动物的情感和意识能力 进化的理解。 (选自《广州日报》2016-04-16,有删改) 15.除“情感发烧”外,鱼类拥有一定程度的情感和意识能力的依据还有哪些?(3 分) 16.指出第⑤段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3 分) 17.在科学发现方面,本文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4 分) (四)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11 分) 从田湖出发找李白去 阎连科 出走和背叛,是少年时代楔进我脑里永远也拔不出来的一根桩。 成长是由无数、无数次想要出走,而又不得不留下的过程叠加起来的;而成熟,是人生历练的静默不 言的一种光。然而一次一次地想要离家和出走,想要把自己放逐到哪儿,也许正是长大、成熟的一种准备 呢。在那偌大的田湖村,父母交给我们的爱,多得常常从小院漫出来。然而这种爱,还总是不能化去一个 男孩想要离家出走的念想和理愿。 有一天,我决定出走了。我要到外面世界去。我要到外面世界走走和看看。 想到我决定要出走,有一种兴奋在我身上鼓荡着,仿佛不立刻离开那个家、那院子,我会窒息在那家 那院的温暖里。也就说走就走,把作业课本收起扔在窗台上;把屋门、大门锁起来;把家里钥匙塞进家人 可以找到的门脑上方的一个小墙洞儿里,就这么匆匆离家上路了。 我不知道我要去哪儿,又好像早就计划好了要去哪儿样,直到沿着大堤走离村庄,东山渐近,田湖渐远, 一片柳林外的伊河,白花花地泻在我面前,我才知道我要离家去哪儿——我要独自蹚过伊河水,爬到对面 伏牛山的九皋主峰上。 老师说过,九皋是伏牛山余脉东延的主峰,海拔九百多米,中国第一本诗集《诗经》上的“鹤鸣九皋, 声闻于天”,说的就是那山和那峰。说唐朝的李白,曾独自从龙门走来,上过那山峰。还在那儿留过一首 名为《鹤鸣九皋》的诗: 昭化呈仙质,长鸣在九皋。 …… 这首诗,有啥意味儿和蕴藏,那时我是完全不懂的,但却觉得不懂反而好写了,如“床前明月光”那 样的《静夜思》,因为人人都懂反而写不得。 我总以为自己能写出那种人人都不懂的诗,也就蓄意要爬到那山上,和李白一样坐在山顶,诗兴大发, 写出一首好到别人都看不懂的诗。当然呢,写不写诗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终于离家出走,独自走了很远的 路,经过了很多事,遇上了很多的艰辛和奇遇,它们都被我一一征服后,我成了站在山顶上的一个大人物。 浪漫和草率,在我幼稚的胸膛发酵鼓胀着,使我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离家出走的英雄气。走小路,过 村庄;在村头遇到了土狗追着我跑叫和撕咬;遇到了哪村的一匹惊马从我身边飞过去,弹起的灰尘落在我 脸上,我都没有丝毫的恐惧和惊异。我是要离家出走的人。我要和李白一模样,独自登上那很少有人爬到 山顶的九皋峰,我当然不能有任何的惊惧和担忧。我就那么独自沿着东山下的村庄走,不和人说话,不和 人来往,旁若无顾,视若无人,就到了九皋山下那条“牛瞪眼”的小路上。 山在头顶,我在山下,正南的太阳烧在我的发梢上。我知道我不久就要登上九皋山,爬上主峰振臂高 呼了。我要站在峰顶上,让风吹着我的头发和衣服,环顾四周,略思片刻,最后把我的胳膊高高举起挥动 着,用我最大的嗓子对着天下唤: “有一天我要吃得好也要穿得好!” “有一天我要吃得好也要穿得好!” 为了不在写诗和爬山的路上碰到三姑家里人,我走过了两个村庄后,到了我三姑家住的梁疙瘩村,就 有意绕过村庄,从村旁一片庄稼地里穿过去,沿着沟崖小道,攀着荆棵野榆走了很远的路,到了终于可以 看清山顶时,以为峰顶到来了,诗也可能到来时,我可以站下回望,首先振臂高呼口号那一刻时,却从不 远处的山崖边,蠕蠕动动爬上来一个人,收拾捆绑他在崖头砍拾的柴火,我们彼此一望,都怔着惊着了。 他竟是我要躲要闪的三姑夫。 三姑夫就那么如在那专门等我一样出现了。 我呆在崖头边儿上,三姑夫看着极吃惊的我,很快平静下来连问了我三句话: “你怎么在这儿?” “是你三姑让你来这儿找我的?” “走,我们回家吃饭去。午饭都错过时辰了。” 我就这样莫名其妙,前功尽弃地被我姑夫强拉硬拽着回他家里了。匆匆吃了饭,赶着日落和黄昏,我 又被送回田湖了。 一场盛大、庄重的离家出走,就这么草草地收兵结了尾。一场人生庄严的梦愿与宣誓,还未及最后登 上宣誓台,就被人从梦中叫醒了。现实总是比梦想和理愿有力量,少年明亮美妙的梦,被现实一碰即破后, 我这一生,再也没有机会登上那座山,再也没有可能在那山顶李白待过的地方坐坐与站站,高举着胳膊大 唤了。 我的少年就这样,还是那时候的李白好。 可我连李白的影子都没找到,就那样在历史与现实的错口和李白分手了。 (有删减) 18.文章记叙了少年时代的“我”一次出走经历。请在下面横线上补充恰当的内容,概述“我”出走的经过。 (3 分) “我”不愿窒息在家庭的温暖里,决定离家出走→①→②→③ 19.欣赏文中两处画线句子,分析人物性格特点。(5 分) 20.文章多次写“我”欲站在峰顶“振臂高呼”的愿望,有什么表达效果?(3 分) 三、写作(50 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一个旅游爱好者,在旅游中经常迷路。 “你经常在外旅游,有丰富的旅游经验,怎么还会迷路呢?”朋友不解地问。 “每次迷路,都是走上了歧路。” “为什么会走上歧路呢?” “因为歧路上有迷人的风景,看着看着,就忍不住走进去了;走着走着,就走不出来了。” 请你根据读后的联想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③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参考答案 1.(1)mí yín 蕴 亘(每空 0.5 分) 解析:本题将注音与汉字的识记结合在一起考查。其中“弥”“吟”都是容易读错的常见字,“mí”易错为 “ní”,“yín” 易错为“rén”;“亘”易错为“恒”“垣”。 (2)漂飘测侧(每空 0.5 分)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和纠正错别字的能力,注意“漂”与“飘”的区别:“漂”指停止在液体表面不动, 或顺着风向、液体流动的方向移动;“飘”指随风摇动或飞扬。“测”是“测量”的意思,“侧”与“正” 相对,是“旁边”的意思。 (3)高的,高耸的(1 分)行,走(1 分) 2.D 解析:D 项中“栩栩如生”是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不能用在歌唱上。 3.D 解析:这段文字运用了设问、拟人、比喻、反问、排比等修辞手法,选项 A、B、C 的说法都正确。选 项 D 中,反问的修辞是对的,但它强调的应是“读书更能产生令人陶醉的内心体验”。 4.C 5.B 解析:A 项中顿号应改为逗号;C 项引号中的标点应为“你是怎样把石头雕塑得飞起来的,罗丹大师?”; D 项应删去省略号或“等”。 6.D 解析:A 项语序不当,应将“支持”和“理解”互换位置;B 项表意错误,其中的“衣物”不属于“学 习用品”。C 项“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表意不明,应改为“为了防止这类事故再发生”。 7.(1)长河落日圆(2)国破山河在(3)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5)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8.(1)示例:①烦恼全抛去,快乐心中留;②阳光拨开阴霾,微笑驱散烦恼;③把痛苦抛到脑后,让微笑 与我们同行。(2 分) (2)示例:①爱迪生笑对数千次失败,经数千次试验,终于发明经久耐用的电灯。②贝多芬在听觉完全 丧失的情况下,仍把主要精力用于作曲,给世人留下不朽的作品。(2 分) (3)示例: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②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勇,再接 再厉。(孙中山)(2 分) 9.营造了单调、寂寞的氛围。(2 分,意对即可) 10.①“敲”写出了对客人迟迟不来的焦急,“落”写出了对客人不来的失落与无奈。(2 分,意对即可)② “敲”与“落”衔接紧密,将等待客人到来的心境刻画得极为生动。(2 分,意对即可) 11.(1)同“途”,道路(2)气味(3)沿着,顺着(每小题 1 分) 12.其俗好声/相携而迭谣/终日不辍音(每处 1 分) 解析:给文言语句断句,可先通读选句,在整体把握句意的基础上,进行划分停顿。本句的意思是:那里 的风俗喜欢音乐,手拉手轮流唱歌,歌声整天不停。依据句意可从两处断开。 13.(1)(人们)喝多了(神水)就醉,十多天后才能醒。(2 分) (2)(他)回到国内以后,(仍然)思慕那个国家,(以至于)怅然若失,精神恍惚。(2 分) 14.“终北国”具有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理想的社会环境,这里气候宜人,环境舒适;人人平等,和睦快乐, 这里没有压迫,没有瘟疫,没有战争,没有病痛……几乎是“大同世界”的具体描写,也是一个更为古老 的“桃花源”。(2 分)作者一方面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但在 当时,这种社会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只能是一种幻想。(2 分) 15.一是在一些结构上,鱼类大脑也与哺乳动物的大脑拥有相同的进化起源;(1 分)二是研究发现鱼类明 显具备学习能力,这种能力能支撑鱼类的一系列复杂行为;(1 分)三是鱼类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会对有 毒刺激物做出反应。(1 分) 16.举例子。(1 分)列举杏仁核和海马体的例子、英国斯特林大学的实验,(1 分)说明鱼类可能拥有一定 程度的情感和意识能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1 分) 17.在科学研究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创新,这样才能不断推动科学继续向前发展。(2 分) 当然这种科学的推断,不是建立在主观臆断的基础上,要有理有据,经过科学充分地论证。(2 分) 18.①“我”想和李白一样爬上九皋峰(写一首诗),成为大人物(1 分) ②“我”即将爬上主峰振臂高呼(1 分) ③“我”被三姑夫强行送回了家(梦想破灭了)(1 分) 19.文中画线的两句话都运用了细腻的心理描写,(1 分)使用了“鼓荡”“发酵”等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的词语,(2 分)体现了“我”不安于现状、好奇、浪漫、草率、幼稚的性格特点。(2 分) 20.文章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1 分)强烈地表达了“我”追求梦想、(1 分)渴望成长的愿望。(1 分) 21.略。 期末检测卷(B) (本试卷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7 分)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6 分) 汉字是华夏民族的文化瑰宝。汉字书法具有其他语言文字无可比拟的美感,或古朴或拙趣,或厚重或 飘逸,或平正或险绝。楷书、行书、草书是最常见的书法字体,它们给人别样的审美感受。汉隶的笔划如 鸟儿张开的翅膀,魏碑的方笔似古木舒展的身恣,行草的线条像 ,楷书的结 构如君子端庄的举止。打个比方,楷书如人端正站立,行书如人悠然行走,草书如人刚劲大气。三种字体 各具情态,令人赏心悦目。徜徉于汉字的时光长廊,体味书写的敬意与喜悦,让汉字之美流联于指间心上。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词语书写都准确的一项是( )(2 分) A.文化瑰.宝(guǐ)飘逸 B.无可比拟.(nǐ)身恣 C.赏心悦.目(yuè)徜徉 D.君子端.庄(duān)流联 (2)请仿照前后的句式,将“ ”续写完整。(2 分) (3)句中画曲线处的词语运用不够理想,请你改为 。(2 分)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网络改变了阅读方式,读者“百度”一下“电子书下载”,可以搜到三千多万个相关网页。 B.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动力资源,如潮汐能、波能、温差能、密度差能等…… C.但在我是乐土: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 D.我十四岁(其实只有十二岁零两三个月)就离开她了。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A.由于全社会厉行节约之风,对高端餐饮企业和星级酒店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B.新建的儿童公园为小朋友提供了观鱼池、转盘、滑梯、迷宫、超市等游乐设施。 C.为了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我们一方面思想上要重视,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 D.如果考生考前吃得太饱或者太油腻,就会延长消化时间,降低复习效率和考试状态。 4.下列语境中说话得体的一项是( )(2 分) A.为了欢迎来访的兄弟省教师代表参观团,学校挂出了欢迎标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B.小芳过生日,小燕送给了她一个布娃娃,说:“这是我惠赠给你的,愿她天天伴着你,让你开心快乐!” C.同学邀你到他家去玩,你说:“行,届时我一定光临寒舍。” D.你对夜深仍在大声说话、喧闹的邻居说:“不要讲话了,我们需要休息了。” 5.名句默写。(5 分) (1) , , 。此之谓大丈夫。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 ,空乏其身,行拂 乱其所为。 (3)采菊东篱下, 。 ( 4 )《 春 望 》 中 用 细 节 描 写 来 表 现 诗 人 忧 国 伤 时 思 家 的 情 怀 的 句 子 是: , 。 (5)《雁门太守行》抒发誓死报国忠心的诗句是: , 。 6.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4 分) (1)“如果一只‘耶胡’拥有大量这样的贵重东西,它就可以买到它所需要的一切,比方说,最漂亮的衣 服、最华丽的房屋、大片的土地、最昂贵的酒类和肉食,它还可以挑选最美的母耶胡。” 这段话出自英国作家 的小说《格列佛游记》第四卷。这是主人公格列佛和慧骃之间的对话。 这是格列佛费了半天唇舌解释 的用处时说的话。(2 分) (2)武松在胡梯口听,只听得蒋门神口里称赞不了。只说:“亏了相公与小人报了冤仇,再当重重地答报 恩相。”这张都监道:“不是看我兄弟张团练面上,谁肯干这等的事!你虽费用了些钱财,却也安排得那厮 好。这早晚多是在那里下手,那厮敢是死了。只教在飞云浦结果他。待那四人明早回来,便见分晓。” 这段文字是《水浒》中的片段,张都监要为蒋门神报的冤仇是 。武松听到他们这些话后, 接下来发生的情节是 。(2 分) 7.“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节气,是中华民族的创造,被誉 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为了更好地让同学们了解节气,八年级(1)班拟组织“节气·中国”综合性学 习活动,下面任务由你完成。(6 分) (1)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语段的主要内容。(2 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下称“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于 2016 年 11 月 28 日至 12 月 2 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非盟会议中心召开。11 月 30 日 17 点 30 分,委员会 经过评审,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 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 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 24 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 “二十四节气”。具体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 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节气” 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 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2)2016 年 11 月 22 日,北京下起了鹅毛大雪,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用“‘小雪’迎大雪”作标题对相关 事件进行了系列报道,这题目中的“小雪”指的是( )(2 分) A.天气 B.景物 C.节日 D.节气 (3)下列关于节气,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立春: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其含义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 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B.惊蛰:这个节气表示“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 开始活动起来,所以叫惊蛰。 C.清明:此时气候清爽温暖,草木始发新枝芽,万物开始生长,农民忙于春耕春种。从前,在清明节这一 天,有些人家都在门口插上艾蒿,赛龙舟,祭扫坟墓,这是古老的习俗。 D.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这个节气雨水多,有“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的谚语,要注意防汛防涝。 二、阅读理解(43 分) (一)阅读下面诗词,回答问题。(5 分) 如梦令·春思① 苏 轼 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 帘外百舌儿②,惊起五更春睡。 居士,居士③。 莫忘小桥流水。 【注】①这首词是苏轼离开黄州多年后,回想起当年的生活情景而写的。②百舌儿:鸟名。③居士,居士: 苏轼自号“东坡居士”。这里是作者的自我呼叫。 8.词中前四句写出作者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作用是什么?(3 分) 9.这首诗了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怀?(2 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3 分)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 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 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 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 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 【乙】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②,何如?”富者曰:“子何 恃③而往?”曰:“吾一瓶④一钵⑤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 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⑥不如蜀鄙之僧哉? (《蜀之鄙有二僧》) 【注】①鄙:边境。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③恃:凭借。④瓶:水瓶。 ⑤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⑥顾:难道,反而。 10.解释加点的词。(2 分) (1)甚矣,汝之不惠( ) (2)子何恃而往( ) (3)越明年( ) (4)年且九十( ) 11.下面加点词的用法或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2 分) A.惧其不已也 独行其道 B.而山不加增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C.以告富者 盖予以八月之望过洞庭 D.吾欲之南海 已而之细柳军 12.翻译句子。(4 分) (1)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2 分) (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2 分) 13.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2 分) 14.有人说:“愚公真的很愚。大山挡住了路,自己去挖山本来就傻,为什么还叫子子孙孙去吃这苦头呢? 绕山开路或者干脆搬家不就行了吗?”对此,你怎么看?(3 分) (三)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12 分) 父 亲 再也见不到父亲了!我羡慕那些父母尚在的同事,常常呆望和父亲一般年纪的老人…… 母亲病故,父亲不到四十岁,怕我们兄弟受气,没有续弦。我记不得母亲的音容,懂事起就在父亲的 关爱下成长,父亲也是母亲。抱我串门,背我看病;冬夜,屋破被薄,父亲搂我入睡。父亲盼我长大,问 我长大后干什么?我说:“我长大当官,挣老鼻子老鼻子钱,给爹打酒喝!”父亲高兴地从我的头抚摸到我 的脚趾。父亲找不到固定的工作,我们常挨饿,我们每天像小鸟般等着父亲回家。遇到下雨,我站在门槛 上,透过被雨淋坏的门纸看地上的雨泡,我一遍一遍念叨:“老天爷,别下雨,包子馒头都给你。”心里酸 酸的,直到父亲湿淋淋地回来。 父亲说我孝顺,我自己也以为孝顺。我长大了,结了婚,有一双儿女。渐渐地我和父亲没话说了,父 亲把慈爱给了他的孙子孙女。春天缺菜,顿顿捧着咸菜酱碗,父亲就去钓鱼,有时揣张煎饼,有时就饿着, 一钓一天。看着孙子孙女围着鱼盆欢喜的样子,父亲就捋着胡须很开心。 有一年我得了毒性痢疾,父亲焦急地坐在我身旁,这时,我忽然想到了童年。 父亲在我家的时间不多,加起来也就一年。这年父亲 80 岁,耳不聋眼不花,腰板很硬朗。闲着也闷 人,不如挣个酒钱,于是在附近一家工厂打更。愈近年关,酒也喝得愈多,一日三顿,夜里还要喝几口。 不久,父亲中风了。 人老了就怕得这病。我连夜乘车买抢救药。也曾给上海一位医生去信,他用毛笔楷书回了信。他的母 亲也得过脑血栓,经他穴位按摩,终于站立起来,87 岁还能上街买菜。他告诉我要有信心,有耐心,有孝 心。 我试着给父亲按摩过几次,开头几天父亲不断呻吟:“疼死我了!”“疼有什么办法呢?谁让你喝那么 多酒!”父亲不再呻吟,不认识似的看我,然后转过头去。 1985 年暑期,我离开故乡,调到 150 公里外的林区。行前我去看望父亲。那天很热,满街西瓜,四角 一斤。我在瓜摊前犹豫片刻,终于空着手进了哥家。父亲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话也说不清了,口舌起泡, 嘴唇干裂。我给父亲喂水,父亲只呷了一小口,不喝了。 这是我最后一次见父亲!我就这样最后一次见父亲! 半个月后,我像平常那样,备完课回到单身宿舍躺下了。朦胧中突然听到一声“崇昌——”,那声音、 那语调分明是父亲!我激动地坐起,夜静静的,没有任何响动。一看表,刚好十点。第二天中午,我收到 哥发来的电报:父亲昨晚七点去世了! 我赶回县城,跪在父亲灵前,我托起父亲瘫痪的左臂,把他的手贴在我的脸上…… 不少人说我是孝子,我自己也以为是。在父亲最需要的时候,我既没有在衣食住行上尽人子之责,也 没有在精神上赡养父亲,让他带着缺憾走了! 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 (有改动) 15.作者在文中说“父亲也是母亲”,第②段中哪些语句体现了这一点?(2 分) 16.“我就这样最后一次见父亲”,句中的“这样”指代的内容是什么?(2 分) 17.“夜静静的,没有任何响动”,而“我”分明听到父亲的呼唤,这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一种心理?(2 分) 18.“不少人说我是孝子,我自己也以为是。”请举出文中的两个事例概括说明“孝子”的表现。(4 分) 19.文章结尾处写道:“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说说作者不能原谅自己的原因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 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13 分) 笑,不苦口的良药 梁姗姗 ①医学研究证明,笑具有激活人体某些基因的功能。人们通常认为,基因是恒定不变的。但事实上很 多基因常常处于休眠状态,或者没有积极地制造蛋白质,通过某种形式的刺激,可以把它们唤醒,笑就是 其中一种刺激。 ②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曾经对心脏病患者做了一次测试。研究人员首先找来 20 名心脏病患者,观看 半小时分别取自喜剧和悲剧的两部影片片段,两次观看的间隔时间在 8 个小时。然后,通过超声波测量患 者肱①动脉的血液流速,结果 20 人中有 14 人在看过令人痛苦的电影片段后,血流速度放缓,但在观看电 影中的搞笑片段后,有 19 人血流加速。最后,对患者进行的心电图测试表明,患者观看悲剧电影时对心 脏血流速度产生的影响,类似于做心算的影响;而观看喜剧电影相当于进行了一次有氧运动。 ③人生来就会笑,但很少有人知道,人持续大笑 100 次,对心脏的血液循环和肺功能的锻炼,相当于 划 10 分钟船的运动效果。只要发笑,嘴角和颧②骨部位的肌肉便跟着运动,将嘴和两眼向上提拉。这种面 部按摩,可以阻止面部线条下坠。每笑一声,从面部到腹部约有 80 块肌肉参与运动,不仅具有减少皱纹 的功效,还是一种有效的减肥方式。笑,不正是一种保持青春的美容操吗? ④不仅如此,笑还是一种最为简单而有效的健身运动。开怀大笑时,随着呼吸肌群的运动,使胸腔和 支气管先后扩张,增强了换气量和血氧饱和度,有助于心脏供氧。笑作为一种有效的深呼吸运动,已被越 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大笑伴随着腹部肌群的起伏,又是一种极好的腹肌运动。腹肌在大笑中强烈地收缩和 震荡,不仅有助于把血液挤入胸腔静脉,改善心肌供血,对胃、肠、肝、脾、胰等脏器也是一种极好的按 摩。一张一弛之间,使劳累的肌肉在运动中得以放松。 ⑤生活需要笑声,的确,每一个人都需要放缓脚步,静观周围美好的事物,凝神谛听大自然的天籁, 让绷紧的脸庞舒缓,皱紧的眉宇打开,让微笑在脸上绽放,才能融解人们彼此之间的冰霜和风寒。引人发 笑或是接受别人开的玩笑,这意味着你掌握了社会密码,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争端,使别人接受你的想法, 从而更好地融入集体。通过微笑促进人类心理健康,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愉悦与友善,增进社会和谐。 ⑥笑虽然不用花钱买,不必向人借,却需要“投入”。常和爱笑的人相处,置身其中立马受到感染; 注意搜集整理引人发笑的笑话、幽默等资料,品味其间自是忍俊不禁;只要有时间,尽可能去欣赏喜剧、 相声之类让人发笑的艺术,使自己多笑几声。 ⑦朋友,今天你微笑了吗? (摘选自《大众科学》,有删改) 【注】①肱(gōng):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也泛指胳膊。②颧(quán):眼睛下边两腮上面突出的骨头。 20.为什么说“笑”是“不苦口的良药”?请结合全文说说理由。(2 分) 21.请概括第②段对心脏病患者的测试过程,并指出所采用的说明顺序。(2 分) 测试过程: 说明顺序: 22.第③段画线句除列数据外,还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具体说说它的作用。(3 分) 23.请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 分) (1)每笑一声,从面部到腹部约有 80 块肌肉参与运动…… (2)笑,不正是一种保持青春的美容操吗? 24.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基因不是恒定不变的,只不过常常处于休眠状态。人体基因通过某种形式的刺激,可以把它们唤醒,笑 就是其中一种刺激。 B.腹肌在大笑中强烈地收缩和震荡,犹如一张一弛的按摩,使劳累的肌肉在运动中得以放松。 C.大笑时,随着呼吸肌群的运动,使支气管和胸腔先后扩张,增强了换气量和血氧饱和度。 D.因为笑能融解人们彼此之间的冰霜和风寒,所以微笑就会在脸上绽放。 三、写作(50 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我原想捧起一朵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我原想撷 取一枚红叶,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感谢有你,让我得到 了更多,更多…… 这段文字给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地名;③不少 于 600 字。 参考答案 1.(1)C 解析:A 项中“guǐ”应为“guī”;B 项中“恣”应为“姿”;D 项中“联”应为“连”。 (2)示例:①飞天舞动的飘带②仙女飘飞的衣带(2 分) (3)示例:潇洒奔跑(欢快舞蹈)(2 分) 2.B 解析:B 项中“等”和省略号不能同时出现,应去掉其一。 3.C 解析:A 项的“由于……对……”导致句子没有主语,删去“由于”;B 项中的“超市”不是“游乐设 施”,属于归类不当;D 项中的“降低……考试状态”属于搭配不当。 4.A 解析:B 项错在“惠赠”是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C 项中,“光临”是敬辞,敬称他人的来访;“寒 舍”是谦辞,是对人称自己的家;这两个词运用不准确。D 项中,运用祈使句,语气过于强硬。 5.(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2)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3)悠然见南山(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5)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每小题 1 分,有错别字,该小题不得分) 6.(1)乔纳森·斯威夫特(1 分)钱(1 分) 解析:从“它就可以买到它所需要的一切”中看出,这段文字是格列佛解释“钱”的用途。 (2)武松为了帮施恩夺回快活林,醉打蒋门神(1 分)血溅鸳鸯楼(1 分) 7.(1)中国“二十四节气”申非遗成功!(2 分)(2)D(3)C 解析:插艾蒿、赛龙舟是端午习俗。清明应是插杨柳枝,还到郊外踏青,祭扫坟墓。 8.自己在雪堂前亲手栽种了许多桃李一类的果树,绿荫丛中,掩映着数不尽的青果。清晨,窗外百舌鸟婉 转啼叫。鸟鸣声常常把我从睡梦中搅醒。(2 分)作者写出这番景象,作用在于以景衬人。(1 分) 9.表面看来只是抒写了作者对当年雪堂生活的回忆和对这种幽静环境的怀恋。实际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对当 年清静闲适的田园生活的怀恋和向往。(2 分) 10.(1)同“慧”,聪明(2)你(3)到(4)将近(每小题 0.5 分) 11.D 解析:D 项中两个“之”都是“动词,到”的意思。A 项中两个“其”分别是“代词,指愚公”“代词, 他的,指自己的”的意思;B 项中两个“而”分别是“转折连词,可是”“连词,表顺承,这样以后”的意 思;C 项中两个“以”分别是“介词,把”“介词,在”的意思。 12.(1)从此,冀州的南部,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2 分) (2)一个人树立志向,难道还不如蜀地边境的(穷)和尚吗?(2 分) 13.人要立志,并付诸行动。(2 分) 14.示例:愚公不愚蠢,他挖山体现的是一种锲而不舍,不放弃,有毅力,有长远打算的精神,从他不愿绕 山开路,而愿意去挖山,也能看出愚公不逃避问题。他想要挖山的本质,也是为他人着想,但他挖山的行 为却不值得借鉴。(3 分) 15.抱我串门;背我看病;搂我入睡。(2 分) 16.“我”没有买西瓜,空手去看病中的父亲。(2 分) 17.对父亲的牵挂和思念。(2 分) 18.连夜给父亲买抢救药;写信求药方;为父亲按摩;“我”在奔丧中的表现。(2 分) 19.作者不能原谅自己的原因是没有在衣食住行上尽人子之责,也没有在精神上赡养父亲。(1 分)表达了 作者对父亲的挚爱和愧疚之情。(1 分) 20.笑,是一种保持青春的美容操,是一种最为简单而有效的健身运动,通过微笑能促进人类心理健康。(2 分) 21.首先是让患者观看喜剧和悲剧的两部影片的片段,然后用超声波测量患者肱动脉的血液流速,最后对患 者进行心电图测试。(1 分)采用了时间顺序。(1 分) 22.作比较的说明方法。(1 分)把人“大笑 100 次的锻炼效果”与“划 10 分钟船的运动效果”作比较,强 调了“大笑”的运动效果。(2 分) 23.(1)“约”即“大约”,说明这里的“80 块肌肉”是一个估计的数字,(1 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 性。(1 分) (2)这里运用比喻(打比方),将“笑”比作“美容操”,(1 分)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笑具有保持青春美容 的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1 分) 24.B 解析:A 项以偏概全,原文是“很多基因常常处于休眠状态”;C 项顺序颠倒,原文是“使胸腔和支气 管先后扩张”;D 项因果倒置,原文是“让微笑在脸上绽放,才能融解人们彼此之间的冰霜和风寒”。 25.略。

资料: 8611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