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高效导学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涉江采芙蓉》高效导学案

ID:577662

大小:42.5 KB

页数:7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神木中学高一语文“352高效课堂”导学案 编写人:__________ 班 级:__________ 组 别:__________ 姓 名:__________ ‎ 课题:《涉江采芙蓉》‎ ‎【学习目标】 ‎ ‎1、了解《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 ‎2、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学习重、难点】 ‎ ‎1、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 ‎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学法指导】诵读鉴赏法 预习案 一、文学常识 ‎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非一人所作。最早见于南朝萧统的《文选》。《古诗十九首》的内容大多表现游子矢志无成和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苦,突出地表现了当时中下层士子的不满不平以及玩世不恭、颓废享乐的思想情绪,真实地反映了东汉后期政治混乱、败坏、没落的时代风貌。刘勰的《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 二、诵读指导 五言诗的断句:二三字格式,二一二格式 本诗歌采用二三字式断句,但在朗读的时候可以将第三个字适当延长发音时间。‎ 三、自主检测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采之欲遗谁( ) 还顾望旧乡( )‎ 探究案 一、引导鉴赏 ‎1、这首诗为什么是“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而不是其它物?芙蓉有什么特别之处吗?这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作用?‎ ‎2、三、四句一问一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绪变化?‎ ‎3、“同心”为何“离居”,诗人想借以表达何种情感?‎ 二、问题探究 杜甫《月夜》的前四句“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此诗是诗人在安史之乱时身陷长安时思念妻子儿女之作,原本是诗人思念妻子儿女,而诗人却不直接从自身写起,而是想象对方此时此刻的情形,从对方落墨,想象妻子在月夜里如何对月思念自己,而孩子还不懂得母亲为何要思念长安。在这首诗歌中“环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也体现出来这种手法,结合全诗谈一谈你的理解。‎ 训练案 一、对比阅读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注释:①奇树:美树。②华:同“花”。 ③滋:繁盛。④荣:即上句的华。⑤贵:一作“贡”,献的意思。‎ 思考:诗歌主要通过什么意象来抒情的?主人公表达的思想感情与《涉江采芙蓉》是否有相同之处?‎ 二、拓展延伸 课堂练笔---扩写诗句 请同学们就《涉江采芙蓉》的前四句或者后四句,扩写成一幅100字左右的语段。‎ 要求:(1)可加小标题,要突出心理描写;(2)先阐明诗意,再发挥合理的联想和想象;(3)要体现出情境交融的特点。‎ 课题:《短歌行》‎ ‎【教学目标】‎ ‎1、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 ‎2、学习并掌握诗中运用比兴、典故等表现手法的鉴赏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2、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3、学会运用典故及比兴手法表达感情的技巧。‎ 预习案 一、知识补充 ‎“歌行体”: “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属乐府诗一类.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如、等,‎ 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在形式上并无严格的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二、作者介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实行“唯才是举”的政策。“挟天子以令诸侯”。“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曹操有很高的艺术修养。他的乐府诗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其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格调苍凉悲壮,有很高的艺术性。有《曹操集》。‎ 三、写作背景 赤壁大战前夕,在曹军用铁锁连舟之后,曹操看着大军威武的气势,以为不日就可扫平四海,统一中原,不禁喜从中来,于是备齐鼓乐,以歌舞壮军威,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槊歌此《短歌行》,意下抒发了自己立志统一中原的雄心斗志,不禁令人感慨,可惜不久之后,曹操即被孙刘联军大败赤壁,然而这首不朽的乐府诗却被广为传唱。‎ 四、文题理解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相和歌·平调曲》。乐府又有《长歌行》。长歌、短歌是指曲调长短而言。行,古代歌曲的一种体裁。这大概是用于宴会的歌辞。‎ 五、自主检测 ‎1、看课文注解,注意给生字注音:‎ 譬如朝露( ) 慨当以慷( ) 青青子衿( ) 呦呦鹿鸣 ( )‎ 鼓瑟吹笙( ) 何时可掇( ) 越陌度阡( ) ‎ 契阔谈讌( ) 绕树三匝( ) 周公吐哺( )‎ ‎2解释下列加点字 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 何时可掇 ‎ 但为君故 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 ‎3.翻译下列诗句。‎ 契阔谈讌: ‎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 探究案 一、引导鉴赏 ‎1、赏析“忧思”的内涵。这首诗里“忧”字多次出现,上阕中“忧思难忘”中诗人“忧”的是什么?下阕“忧从中来”诗人 “忧”的又是什么?诗末使用典故“周公吐哺”,意在说明什么?‎ ‎2、除了“周公吐哺”诗歌还有哪些典故,请从文中找出并分析用典的作用。‎ ‎3、诗歌中哪些语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罗列出来并说说它有何含义。‎ 二、合作探究 在《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个奸雄的形象,如曹操借刀杀杨修等,曹操的名言就是“宁教我负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负我”。所以后人觉得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中曹操的白脸形象(在戏剧中白脸代表坏人),曹操是一个奸诈、阴险、嫉妒的人。 ‎ 鲁迅评价曹操:“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毛泽东评价曹操:“说曹操是白脸奸臣,那是封建正统观念制造的冤案。”‎ 面对这截然不同的评价,你是如何有什么看法?‎ 训练案 ‎1.对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越陌度阡 陌:南北向的小路。 B、何时可掇 掇:拾取,采取。 ‎ C、 枉用相存 枉:枉驾。 D、绕树三匝 匝:周、圈。 ‎ ‎2.“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 ( )‎ A、曹操、曹丕、曹植 B.苏洵、苏轼、苏辙 C、班彪、班固、班超 D.杜甫、杜牧、杜苟鹤 ‎ ‎3、阅读下面这首诗,‎ 蒿里行 曹操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雄。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力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阅读这首诗,体会在这首诗中描绘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达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AN>、班彪、班固、班超 D.杜甫、杜牧、杜苟鹤 ‎ ‎3、阅读下面这首诗,‎ 蒿里行 曹操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雄。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力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阅读这首诗,体会在这首诗中描绘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达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