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春秋五霸:
齐桓
公
晋文公
楚庄王
秦穆公
宋襄公
《
左传
》
《
左传
》
,我国先秦史中的一部重要著作。与
《
公羊
》
、
《
谷梁传
》
合称春秋三传。
《
左传
》
长于叙事,善于描写战争。相传为鲁国左丘明所著,是一部编年体史书
。
由于郑国曾两度得罪晋国,晋联合秦围攻弱小的郑国,大军压境,郑国国都被围,形势十分危急。郑伯希望能通过外交途径来解决困境,危难之际,佚之狐向郑伯推荐了烛之武去秦国进行交涉。
课文背景
二、字词注音
氾
(
f
à
n
)
南
佚(
y
ì
)之
狐
阙(
ju
é
)
秦
缒(
zhu
ì
)
秦伯说(
yu
è
)
逢(
p
á
ng
)
孙
夫(
f
ú
)
晋
戍(
sh
ù
)
春秋诸侯形势图
秦
晋
楚
郑
晋侯、秦伯围郑
,
晋
侯、秦伯:晋文公重耳、秦穆公任好。
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
五等爵位。
郑:郑国国都 新郑。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
晋军函陵,秦军
氾
南
.
以
:
因为
.
其
:
代郑国
.
于
:
对
贰
:
从属二主
.
军
:
驻军
.
后省略了“于”字
.
秦
晋
新郑
郑
秦晋之好
——
春秋时期,秦、晋               两国的国君好几代都是相互婚嫁。后泛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成语典故: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于:介词,对。
若:连词,如果。
见:拜见。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
辞:推辞。
之:结构助词,取消主谓独立性。
犹:副词,尚且。
也已:复合语气词,表肯定延缓语气。
为什么烛之武拒绝了郑文公的请求?
烛
之武对郑文公
没有早点起用他心存怨愤,借机发了一通牢骚!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子:对人的尊称,您。
而:副词,才。
是:代词,这。
然:不过
。
焉:语气词。
许:同意。
夜缒而出,见秦伯,
缒(
zhuì
)
:
用绳子栓着吊下去。
而:副词,承接状谓。
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
既:副词,已经
。
课文翻译
晋侯和秦伯合兵围困郑国,因为郑伯曾经对待晋侯没有礼貌,并且怀有二心亲近楚国。晋国军队驻扎在函陵,秦国军队驻扎在汜水南面。  佚之狐对郑伯说:“国势危急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兵一定退去。”郑伯听从了他的话。烛之武推辞道:“我的壮年,还不如人;现在老了,不能做什么了!”郑伯说:“我不能及早重用您;现在碰到急难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有不利!”烛之武答应去。
在夜里用绳子捆住身子从城上挂下去。见秦伯说:“秦晋合兵围困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亡了!倘使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我怎么敢用这件事来烦劳您。越过晋国把远处的郑国作为秦国的边界,您知道它的困难;怎么能用灭掉郑国来加强邻国?邻国实力的加强,即您实力的削弱。倘使放弃进攻郑国,作为您东路上的主人,您的外交使者的来往,郑国可以供给他们资粮馆舍,对您没什么害处。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施恩了;晋惠公应允把焦、瑕两城给您,可是他早上渡过黄河,晚上就在那里构筑防御工事,这是您所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满足呢?已经要把郑国作为她东面的疆界,又要扩展它西面的疆界;倘使不来损害秦国,还会到哪儿去扩展呢?损害秦国来使晋国得到好处,只请您仔细考虑吧!”
秦伯听了高兴,跟郑国人结盟。派杞子、逢孙、扬孙在郑国驻防,才回去。子犯请求发兵攻打秦军,晋文公说:“不行!不是这个人的力量我到不了今天。依靠人家的力量反过来伤害人家,不仁慈;失掉了自己的同盟国,不明智;用战乱来改变出兵时的整肃,是不武,我还是应该回去。”也离开了郑国。 
说秦
步骤:其一
先
言“亡郑”,以退为进。
站在秦国的立场上,赢得把话说下去的机会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而:以致,就。
于:介词,对。
敢:谦敬副词。冒昧。
以:介词,拿。
执事:对人的敬称。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国:晋国。
以:顺承连词。
鄙:边邑。这里作动词,把
……
当作边邑
远:远地。这里指郑国。
其:指示代词。代“越国以鄙远”这件事。
也:表肯定语气。
焉用亡郑以陪邻
?
邻之厚,君之薄也。
焉:副词,表反问,“怎么”。
以:顺承连词。
陪:增加。
之:取消主谓独立性。
说秦
步骤:其二
阐明“亡郑”并不能给秦国带来利益,相反会使秦国的势力相对削弱。
今急而求子
夜缒而出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而
副词,才
顺承连词
以致,就
练习: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舍:放弃。
以为:实为“以之为
”。
东道主: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往宾客的主人。
行李:出使的人。
共:通“供”。
乏:缺少(行资)。
困:这里指旅行中的各种不便。
无所:用在动词前,没有
……
的。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且:提起连词。
尝:副词,曾经。
为:给。
赐:动词作名词。恩惠。
济:渡河。
版:本指筑土墙时用的夹板。这里借指防御事。
焉:兼词。于之;在那儿。
之:用在句中舒缓语气。
夫晋,何厌之有
?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
夫(
fú
)
:
发语词。
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有何满足。
既
…
又
…
:一边
…
一边
…
东:在东方。
封:使
…
成为疆界。
/
名词,疆界。
肆:扩张。
阙(
jué
)
:
通“缺”。侵损,削减。
焉:哪里。
之:土地。
利:使
…
得利。
唯:表祈使语气。请。
图:谋划。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说(
yuè
)
:
通“悦”。高兴。
于:介词,和。
戍(
shù
)
:
防守。
乃:副词,于是。
思考:
秦王
放弃攻宋,为什么还要派兵帮助郑国防守?
“夫晋,何厌之有
?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 ”
讨论:
说秦
成功有哪些条件?
课后练习:
1
、山有小口,仿佛
若
有光。
2
、
若
舍郑以为东道主。
3
、余悲之,且曰:
若
毒之乎
1
、及郡下,诣太守,
说
如此
2
、故为之
说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3
、秦伯
说
,与郑人盟
若
说
辞
1
、
辞
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2
、停数日,
辞
去。
3
、不
辞
劳苦
鄙
1
、言语粗
鄙
2
、越国以
鄙
远,君知其难也
3
、肉食者
鄙
,未能远谋
微
1
、人
微
言轻
2
、
微
闻有鼠作作索索
3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
微
颔之
4
、
微
夫人之力不及此
之
1
、辍耕
之
垄上
2
、子犯请击
之
3
、是寡人
之
过也
4
、臣
之
壮也,犹不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