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论语》十则ppt课件(70页)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论语》十则ppt课件(70页)

ID:576849

大小:1.71 MB

页数:70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一、 学习目标 1 .认读字词; 2 .理解各则语录; 3 .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4 .学习和继承中国古代先进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初步了解中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辉煌成就。 论语十则 相传孔子出生地 ---- 山东曲阜 尼山 全貌 更多资源 xiti123.taobao.com 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 山东曲阜“三孔” 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 孔林 孔子墓地    《 论语 》 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 20 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 《 孟子 》 、 《 中庸 》 、 《 大学 》 、 《 论语 》 )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 《 论语 》 治天下”。本文十则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之道。 孔子 ( 公元前 551-- 公元前 479) ,名 丘 , 字 仲尼 ,春秋末期 鲁国陬邑 ( 今 山东曲阜 市东南 ) 人 .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 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 创始人。相传有弟子 三千 ,贤弟子 七十二 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 14 年。孔子还是一位 古文献整理家 ,曾修 《 诗 》 、 《 书 》 ,定 《 礼 》 、 《 乐 》 , 序 《 周易 》 ,作 《 春秋 》 。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 论语 《 论语 》 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 现在通行的 《 论语 》20 篇,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 《 论语 》 名称的来由 , 班固 《 汉书 · 艺文志 》 说 :“《 论语 》 者 , 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 , 门人相与辑而论纂 , 故谓之 《 论语 》 。” 子 曰:“学 而 时习 之 ,不 亦 说 乎 ?有 朋 自远方来,不 亦 乐 乎? 人不知 而不 愠 ,不 君 子 乎 ? ” ( 《 学而 》 ) 时常的复习 先生,指孔子 yuè “悦”的古字,愉快 生气,发怒 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代指学习的内容 也、也是 人家不了解(我)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间去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却不发怒(怨恨),不也是君子的行径吗? 曾子曰:“ 吾 日 三 省 吾 身 :为人谋而不 忠 乎?与朋友交而不 信 乎? 传 不 习 乎 ?” 我 每天 泛指多次 反省 自己 w è i 忠心,尽心 真诚,诚实 老师传授的知识 复习 zēng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子曰 :“ 温故而知新 , 可以为师矣 .” 做 , 成为 得到新的体会 , 悟出新的道理 旧的知识 子曰 :“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 论语 • 为政 》 却 , 表示转折 就 迷惑而无所得 有害 子曰 :“ 温故而知新 , 可以为师矣 .”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子曰 :“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试试自己来翻译 子曰:“ 由 , 诲 女 知 之 乎 !知之 为 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 知 也。” 教导 同“汝”,你 代词,指教诲的,内容 语气助词“吧” 是 这 通“智”,聪明,智慧 孔子说:“仲由(子路),教导你对待事物的道理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智慧。” 子曰:“见 贤 思 齐 焉,见不贤而 内 自省 也。” 贤人 想 相同 内心 自我反省 子曰: “三人 行 , 必 有我师 焉 。择 其 善者 而 从 之 , 其 不善者而改之。” 走 一定 在其中 那 好的 学 那 试试自己来翻译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发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缺点就要改正。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见到品德高尚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见到品德不好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同样的毛病。 曾子曰:“ 士 不可以不 弘 毅 , 任 重 而 道 远。 仁 以 为 己 任 ,不亦重乎?死而后 已 ,不亦 远乎?” 读书人 胸怀宽广 意志坚定 使命 把 当作 停止 使命 重大 路程 曾子说:“士不能不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途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是自己的使命,不也是很重大的吗?死了就停止了,不也很遥远吗?” 子曰 :“ 岁 寒, 然 后知松柏 之 后 凋 也。” 这样 凋谢 无义 年 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孔子说:“在严寒的冬天,才会知道松柏是最后才凋谢的。” 子贡问曰:“有 一言 而可 以 终身 行 之者乎?” 子曰:“ 其 恕乎!己所不 欲 , 勿 施 于 人。” 大概,也许 给 施加 不要 想要 用来 奉行 一句话 代词,代这句话 古今异义词,可以用来 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 论语 》—— 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 共二十篇。 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 类型 1 、语录体 2 、对话体 3 、叙事体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句话说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重点字词: 时、习、说、 朋、 知、愠、君子 学习的方法 学习的乐趣 个人的修养 孔子说:学到的(知识)能时常反复温习,心里不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心里不是很欢喜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怨恨,不也很君子吗? 译文: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 为别人办事 与朋友交往 温习知识 曾子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忠(尽心力)信(诚实) 习(温习)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情是不是不尽心竭力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温习过呢?” 这句中所包含的成语: 三省吾身 3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独立思考 有所发现 获取新的知识 将旧知识融会贯通 温习学过的知识 ↙ ↙ ↑ ↘ ↗ 译文: 孔子说:“能够通过温习旧知识,进而悟出新知识,就可以做老师了。” 4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重点字词:罔、殆 学习 辨正统一 停殆 迷惘 思考 译文: 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惘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5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 知 也。” 《 为政 》 重点字词:“女”通“汝” “知”通“智” 怎样用一句话概括孔子在这句话中要表达的意思 ? 学习要有谦虚的态度 译文: 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求知的正确态度吧!对待知识,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这才是聪明智慧啊!” 6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里仁 》 7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改之。” 《 述而 》 这两句话告诉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学习态度? 随时随地向任何人学习,学习别人的长处,借鉴别人的短处。 译文: 孔子说:“看见贤人要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这句话中包含的成语: 见贤思齐 译文: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这句话中包含的成语: 三人行,必有我师 8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泰伯 》 重点字词:士、弘毅 曾子说这番话的目的是什么? “仁以为己任” 译文: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宽广胸怀、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这句话中包含的成语: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9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 子罕 》 岁 寒 常 青 (困难) 其他树木 (小人) (君子) 松 柏 凋落 (变节) (保持节操) 译文: 孔子说:“天冷了,然后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 10 、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之行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卫灵公 》 回忆一下,前面我们学过的部分,还有哪些是讲与人交往的。 “仁” “忠” —— “恕” —— 不做 做 译文: 这句话中包含的成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道:“有一句话而可以终身奉行的吗?” 孔子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说 —— 三、通假字 知 —— 女 —— 四、背诵全文 悦 汝 智 而 不知 而 不愠 温故 而 知新 有一言 而 可 …… 1 、作家作品类 孔子 ( 公元前 551-- 公元前 479) ,名 丘 , 字 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陬邑 ( 今 山东曲阜 市东南 ) 人 .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 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 创始人。 《 论语 》 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 、成语类 温故知新 见贤思齐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三人行必有我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 、名言警句类 ① 用于学习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② 用于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③ 用于思想修养: 人不知而不愠 三人行必有我师 ④ 用于思想方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 用于日常生活: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学以致用 1 、复习的好处可以用 来表达 2 、学习与思考应紧密结合,因为 . 3 、别人总有自己学习的地方,孔子说: . 4 、学习上不应不懂装懂,而应 . 5 、一个人总有被误解的时候,正确的态度应是 . 6 、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可谓 .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 , 不知为不知 人不知而不愠 任重而道远 7 、我们对美国向中国大量输出工业垃圾提出严正警告: 8 、越是艰苦的时候,越要坚强,要像松柏那样: 9 、一个人要经常反思, 孔子是: 曾子是每天三省: 10 、我快步上前,伸出双臂,拥抱来自青岛的朋友,二千多年前的孔夫子不是说过吗: 己所不欲 , 勿施于人 岁寒 ,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见贤思齐焉 ,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吾日三省吾身 有朋自远方来 , 不亦乐乎 二、文言知识 ④流传至今的成语 [温故知新] 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任重道远] 担子重,路程又长。比喻担负的责任很艰巨。 [死而后已] 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于别人。 表示顺接 表示转折 表示修饰关系 表示并列关系 “而”的基本用法有两种: 表示承接关系 学而不思则罔 默而识之 敏 而 好学 学而时习之 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不厌 学习方法: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 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学而时习之 学习态度: 敏而 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三人 行,必有我师焉。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 本课中出现的成语: 温故知新 诲人不倦 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三人 行,必有我师焉 择善而从 不亦乐乎 半部《论语》治天下。 (宋朝宰相) 赵普 永远的孔子 世人尊称孔子为-------- “圣人”、“先师” 人们把到曲阜去看孔庙叫做------- “朝圣” 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人书籍中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所以世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孔府   孔府大成殿 大成殿孔子像 孔林神道 享殿 孔子墓 孔子和弟子们 《论语》十则 《论语》: 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南宋朱熹把 《论语》 《中庸》 《大学》 《孟子》 合为 “四书” ,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孔子及《论语》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 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曾周游列国,终不再仕。晚年致力教育,相传 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删修 《春秋》使之成为我国第一部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孔子曾大力 宣传“仁”的学说,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 影响极大。 《论语》 是儒家经典著作 ,是 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 的一部书, 共 20 篇,492章,内容涉及很广:哲学、政治、教育、文学、艺术乃至立 身处世之道等。文字简短,精练质朴,含义深刻。不少句子被人们当作 人生格言而奉行,是我国现存最早用 语录体 记录的古籍。在我国思想史、 文化史和教育史上有很深广的影响,在文学史上占用重要地位。 “四书”: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四书”,是 封建社会读书人的必读书。 一、生 字 论(   )语  愠(   )  省(   ) 罔(   )   殆(   )  诲(   ) 焉(   )   弘(   )  恕(   )      lún wǎ ng yān yùn dài hó ng xǐ ng hu ì sh ù 二、通假字: 说: 通“ 悦 ”,愉快。    女: 通“ 汝 ”,人称代词,你。 知: 通“ 智 ”,聪明。 指导学生翻译课文: 子曰:“学而时 习 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 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学而》) 说 孔子 学习 及时 复习 它,指学过的知识 也 通“ 悦 ”,愉快 吗 志同道合的人 从 也 高兴 吗 了解 却 怨恨 也 吗 翻译: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及时复习它,不也是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 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曾子曰:“吾 日 三 省 吾 身:为 人 谋 而 说 我 每天 多次 反省 我 自身 替 别人 办事 不 忠 乎?与 朋友 交 而不 信 乎? 传 尽心竭力 吗 跟 交往 真诚 吗 老师传授的知识 不 习 乎?” (《学而》) 复习 吗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 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 传授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子曰:“温 故而知 新,可 以 为 师 矣。” (《为政》) 温习 旧知识 明白 新道理 可以 把(他) 当作 老师 了 翻译: 孔子说:“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 现,就可以把他当作老师了。” 子曰:“学 而不思 则 罔,思 而不 学 则 殆。” (《为政》) 读书 却 思考 就 迷惑而无所得 空想 却 读书 疑惑、有害 翻译: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凭着(这一点)做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仲由,我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啊。”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看到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他们身上的缺点,(如果自己身上也有)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强,(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看作自己的任务(使命),不也很重大吗?(要终生为之奋斗)到死才停止,不也是很遥远吗?” 更多资源 xiti123.taobao.com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说:“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才知道松柏树叶是最后凋谢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呢?”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做的事(讨厌的事),不要施加给别人。” 探究质疑: 第一则讲学习方法、态度和为人态度,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第二则可看出古代学人非常重视 品德的修养 。 第三则讲 学习方法 ,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 第四则讲 学习方法 ,加强学习和思考相结合的必要性,阐明了“学”与“思” 的辨证关系。 第五则讲 学习态度 ,强调不要不懂装懂,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 第六则和第七则讲 学习态度 ,意思是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 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 似的毛病。 第八则讲的是 思想品德修养 ,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 第九则讲的是 思想品德修养 ,面对着利害关系,遇到事变关头,方能见君 子的操守。 第十则讲的是 思想品德修养 ,为人处事之道。 重要词语: 一、通假字: 说: 通“ 悦 ”,愉快。     女: 通“ 汝 ”,人称代词,你。 知: 通“ 智 ”,聪明。 二、古今异义词: 朋: 文中指志同道合的人。 (旧注:同门曰朋。与 今义“同学” 相近。) 时习: 按一定的时间复习。“时”,相当于“以时”,可以解作“按一定的时间”或“及时”。“习”本义为“鸟数飞”,引申为“实习”、“演习”。   今义 ,“时”,时间。“习”,学习。 善: 好。   今义 ,善良。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