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之美》教案3
加入VIP免费下载

《四季之美》教案3

ID:573966

大小:54 KB

页数:7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2 四季之美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一切景语皆情语。”《语文课程标准》对于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尤其是写景文章的学习,强调:重在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那就要通过品味语言,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来实现与作者情感的共鸣,进而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本着这样的出发点,本设计依题导入,抓住“四季”和“美”两个关键词展开语文学习活动,引领学生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教学中,通过了解作者,体会文章语言的特点;通过研读感悟,感受作品语言的温度;通过情境感染,引领学生发挥想象;通过读写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 学生准备:阅读描写四季美景的文章或同龄人的习作。‎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抓住题目,破题引入 ‎1.(板书“四季”)激趣:你想到了什么?(春夏秋冬,大自然,雨雪霜雾……)‎ ‎(板书“之美”)此时你又想到了什么样的情境?(春天美得生机盎然,夏天美得郁郁葱葱,秋天美得天高云淡,冬天美得银装素裹……)‎ ‎2.齐读课题,引导学生猜想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3.课件出示作者清少纳言的资料,指名朗读,引导学生质疑:这是一位怎样的女作家?她的作品语言有什么特色?‎ 设计意图:从文章题目入手,由“四季”到“之美”逐渐构建清晰的自然景色图,激发学生的兴趣,运用想象画面和依题猜想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将要学习的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紧紧围绕文章内容,使学生经历语言重组的简单实践运用,在潜移默化中积累语文学习方法。‎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留心生字,用喜欢的方法自主学习。‎ ‎2.课件出示生字,检查预习。‎ ‎(1)第一组:“凛、冽、逸”。要求:读准字音,借助生字带出词语,初步理解字义。(“凛冽”是刺骨地寒冷的意思,所以部首是两点水旁。“逸”别忘写“兔”的点。)‎ ‎(2)第二组:“黎、晕、漆、幕、愈、旷、怡、逸、免。”要求:从易错字形、多音字、形近字等方面汇报自学收获。‎ ‎①“晕”是多音字,“光晕、月晕、红晕”中“晕”都读四声,“晕倒、晕厥、晕头转向”中“晕”都读一声。‎ ‎②下列生字可以用形近字对比法识记字形:‎ 幕——慕,愈——愚,怡——抬,免——兔。‎ ‎(3)教师相机指导重点字形的书写。‎ ‎①本课上下结构的几个字,都要把各部件写得扁一些,避免整体拉长。如:黎、晕、幕、愈。‎ ‎②“黎”的下部和“漆”的右下部不是“水”。‎ ‎③“逸”要先写“兔”,后写“辶”。‎ ‎3.小组合作,生字回文。‎ ‎(1)教师出示生词学习卡,小组内认读、抢读、比赛读、领读。‎ ‎(2)以小组的形式分段朗读课文。‎ ‎(3)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词语练习说话。‎ ‎(4)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提示学生关注字词的不同方面,拓宽学习方法;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从而夯实字词基础知识的学习。‎ 三、再读课文,把握内容 ‎1.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1)读文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哪句话最能体现本段主要内容,用“____”画出。‎ ‎(2)组内交流读书收获,教师根据学生的总结,相机出示每段的首句,即中心句,引导学生边读边品味。‎ ‎(3)教师引读,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四季之美:‎ ‎①“春天最美是黎明。”美在哪里?——学生接读后面的内容。‎ ‎②“夏天最美是夜晚。”什么最美?——学生接读后面的内容。‎ ‎③“秋天最美是黄昏。”看到什么?——学生接读后面的内容。‎ ‎④“冬天最美是早晨。”一起感受。——学生接读后面的内容。‎ ‎(4)引导学生交流汇报文章的表达顺序:是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的。‎ ‎(5)小结:作家用优美的语言把四季之美描绘得如同一幅幅风景画,又不失动感之美。品读课文,想象画面,我们仿佛置身美丽的大自然中,这是我们学习阅读的好方法!‎ ‎2.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笔下四季的独特韵味。 可引导学生男女生引读,男生读中心句,女生补充后半部分。‎ ‎(1)引导学生读文思考:作者是如何做到让语言具有画面感的呢?‎ 预设:‎ 每个季节用一句话带入,又抓住一个时间,更重要的是抓住了典型的景物进行描写。有被染红的彩云等静景,也有飞舞的萤火虫、比翼的大雁和归窠的乌鸦等动景。有动有静,体现出了大自然中的四季之美。‎ ‎(2)指名朗读喜欢的段落,鼓励背诵。‎ ‎3.抄写优美的句子。‎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多种方式的“读”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文章所描写的景色之美;通过“反复诵读,抄写句子”来体会作家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时刻提醒学生学会学习,掌握语文学习的多种方法。‎ 四、拓展质疑,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 ‎2.针对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尝试自主解决。‎ ‎3.搜集描写四季的诗句。‎ 设计意图:触摸语言的温度是在一次次的阅读实践中逐步达成的目标,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选择地背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兴趣,再通过质疑引起对文章内容的深层次思考,正所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基也。”‎ 第二课时 一、研读课题,自然带入 ‎1.板书课题:四季之美。‎ ‎2.学生齐读课题,结合所学谈谈自己见过怎样的四季之美。‎ ‎3.导入:我们知道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所在,研读课题,抓住关键词分析,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同学们想一想:这篇课文的题目中的哪个词值得我们探究?‎ 预设:“美”。‎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感受一下这篇文章的美吧。‎ 设计意图:结合第一课时所学,初步感受作品语言的优美特色,为本课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二、探究文本,感悟“美”‎ ‎1.抓“四季”,明顺序,学以致用。‎ ‎(1)从课题中的“四季”一词,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预设:‎ ‎①“四季”指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②“四季”一词还暗示了文章的表达顺序是时间顺序。‎ ‎(2)过渡:对,这篇课文就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其实表示时间顺序的句子都藏在文章里,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来。‎ ‎(3)课件依次出示段首句:“春天最美是黎明。”“夏天最美是夜晚。”“秋天最美是黄昏。”“冬天最美是早晨。”引导学生静静地读,看看这是一种怎样的构段方式。(什么季节最美是什么时候。)‎ ‎①引导学生集体轻读这几句,看看有什么发现。‎ 预设:‎ 几个句子都有相同的部分——最美。前一个词是表示季节的词,后面都有表示一天中的时间的词。‎ ‎②引导学生看一看这四个句子在文中的位置,交流发现有什么作用。‎ 预设:‎ 都在自然段开头,且是中心句,能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③小结:像这样的既是段首句,又是中心句的句子,我们称之为总领句(总起句)。很多文章中都有这样的句子,这么多作者喜欢用这种方法,是因为这样可以使文章结构清晰、层次鲜明。‎ ‎(4)课件出示:晋朝诗人陶渊明的《四时》——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寒松。‎ ‎①学生自由读,同桌交流自己的发现。主要运用刚刚学过的写法来说。(春天最美的是水,夏天最美的是峰,秋天最美的是晖,冬天最美的是岭和松。)‎ ‎②鼓励同学们试试,能不能把课文中的中心句换一种说法。‎ ‎     重点从“云、萤、鸟、火”四种景物上体会四季的情趣。‎ ‎2.究“情趣”,悟意境,读中升华。‎ ‎(1)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画出最能打动自己的“情趣”,也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上,并且根据自己的读书收获填写手中的阅读卡片。在小组内和同学说说你喜欢它的原因。‎ ‎(2)生读书交流,师巡视指导。‎ ‎(3)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思考: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情趣?从哪句话、哪个词中体会到了这种情趣?‎ ‎①抓住天空与云彩的颜色体会这是一种柔和安静之美——静态美。(板书:云)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②抓住流萤体会在夏夜里流萤飞舞的美丽情景。(板书:萤)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夏季多雨,引导学生想象:下雨时有什么景观或乐趣?在老师的引导下体会夏之情趣。(配乐)学生听后自主朗读第2自然段。‎ ‎③抓住鸟儿体会秋天黄昏时的动态美。(板书:鸟)‎ 引导学生从归鸦和雁群及风响虫鸣中感受到自然的和谐。‎ 男生读,读出悠闲;女生读,读出和谐;齐读,读出情趣。‎ ‎④抓住“火”体会冬天与众不同的闲逸与和谐的情趣。(板书:火)‎ 结合“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理解生活中洋溢着暖暖的温馨。指导学生朗读,读出闲适与惬意。‎ 设计意图:从“四季”和“情趣”入手,真正引领学生在自主学习交流中感悟到文章的语言优美与精妙,教学思路与学习思路清晰明了。‎ 三、深入研读,提炼写法 ‎1.过渡:作者之所以能感受这些情趣,是因为她内心有爱,爱生活、爱自然、爱生命。(板书: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 ‎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结合板书,你发现了作者注重对景物哪两方面的描写?(静态和动态)‎ ‎3.小结:写景的文章,抓住动态景物与静态景物进行描写,可以使文章充满情调而且具有极强的画面感。这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法,我们可以尝试在自己的习作中使用。 引导学生总结写法,鼓励学以致用,培养读写能力。‎ 设计意图:在体会情趣之后提炼动静结合的写法,更容易让学生自主发现和体会这种写法的妙处,有助于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四、读写结合,升华学习 ‎1.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眼中的“四季之美”。‎ ‎2.教师点拨写作方法:段首句做中心句,采用“总—分”结构,描写一个季节的情趣。最好抓住这个季节的动态与静态进行细致描写。(板书:动静结合)‎ ‎3.结合课后选做题进行读写训练。‎ ‎4.学生小组内练习说写,教师巡视指导。‎ ‎5.小结:在作者的笔下,春天的柔和,夏夜的迷人,秋日的悠然,冬季的温馨都是那样的细腻真挚。细细品味,这份溢于言表的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感染了你,感动了我。让我们带着这份热爱去享受自然的馈赠,享受生活的情趣吧!‎ 设计意图:通过上面的学习,启发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练笔,既是对情感的陶冶,更是对学习效果的检测和反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好的教学课堂,应该是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学生主动学习的情感训练场。本设计以“四季之美”提纲挈领,抓住“四季”解读文本的叙述顺序;抓住“美”品悟文本语言的魅力。显然,重点在于后者。‎ 第一,通过找中心句,抓住每一个自然段第一句话来发现四季之美,美在何时。借助陶渊明古诗《四时》引领学生发现、学习、运用“四时”进行中心句改写,从而在文章结构上牢牢把握其特点,使学生体会文章的结构美。‎ 第二,抓景物,重情趣,个性读。引领学生在阅读中发现每一种景物的情趣,通过想象画面、欣赏图片、诵读文本触摸语言的温度、拓展语言的宽度、感悟语言的深度。‎ ‎ 第三,以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为训练点,在阅读中提高检索能力。文本中写景的语言有动态有静态,以此为契机,组织教学活动,指导朗读,提高学生对语言的辨识能力。‎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